为什么会有坏人坏人都需要教育呢?

坏人都需要教育_教育需要慢下来-疾风资料库
坏人都需要教育_教育需要慢下来
发布时间: 19:19&&&&发布人:
教育需要慢下来
教育需要慢下来作者:罗新兴 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咦?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因为蜗牛在带着我散步?同一个人,做法不同,心境和收获亦大有不同:前者沿路匆匆忙忙,不仅一无所获,而且心情还极其烦躁;而后者在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后,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鸣,看到了闪烁的露珠,不仅收获了人生的美丽,而且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向那个人后来的做法学习,慢一点,从点点滴滴做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累累硕果,才能体验到大千世界文化宝库的无穷魅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所谓的“高效”,一叶障目,忘却学生的能力,遗失学生的情感态度。只有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去读,充分去思考,充分去感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点燃,思维就会被激活,课堂上自然就不乏我们所期望的精彩瞬间或精彩生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参与者,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明确课堂上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如何等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围绕学情展开教学,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积极,才能学得兴趣盎然。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语文课本上很多经典文章出自名家之手,可谓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深入地去读,才能领悟得更深刻,更准确到位。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主观限定学生的朗读时间,而是要放慢课堂节奏,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的想象会飞得更高,思维会辐射得更广。慢一点,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交流是学生与老师心灵情感交融的最佳方式,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达到“柳暗花明”的绝妙境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与欣赏学生的动态形成,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正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潜在的能量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片写的天地。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意犹未尽的文章,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而且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写作机会,多给学生一片写的天地,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倾一倾真情,吐一吐真感,体验写的快乐,品尝写的乐趣,从而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我会写。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在慢的课堂里,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教师温情的照顾、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我期待,我们的课堂,慢点,再慢点,让每个孩子都跟上节奏,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出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才能绽放如花笑靥。
关于坏人,你需要知道的
防火防盗防雨防井盖,我们还要防坏人。你一定遇到过特挂相的坏人,恨不得脑门正中就刻着“坏人”二字,我们的直觉也会帮助我们逃离可能的恶行与危险。其实这样的坏人,稍具智商情商,又谨记长辈苦口良药叨叨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能绝缘了。他们也不是我们重点要说的,我们所说的,是这个宽容的、自恋的个人主义时代所孕育的“坏人”。实际上早在10年前,法国心理分析师夏尔.梅尔芒(Charles Melman)就预测,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新型的恶性心理模式和人类关系。自从弗洛伊德1929年出版《文明的代价》以来,我们就已经意识到,社会生活对个人的病症构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对于欲望的态度。如果说,说教的父权制时代让人们压抑欲望,对欲望感到羞耻、内疚,那么今天,人们早已经开始赞美欲望,表达欲望甚至走得更远了&&还有“自恋”——在这个图像世界,看起来年轻、抹去岁月痕迹,成为急迫的需求。这种白恋的理想化想法,让成年人也变得幼稚。过度的自恋、过度的欲望以及良知的底线总是被击穿,使得新型的恶性心理模式和人类关系不断涌现。我们每个人自己,当然也不是完全无辜的,我们自己也有份参与推动了违法行为和施受虐关系模式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什么是恶?28岁的Sophie在少女时代遇见了一位摄影师,他劝说她拍裸照。摄影师当时安慰她说,拍裸照会让她变得自信,更懂得正视自己。然而,事实上,这个偷窥狂只是出于自己的猥琐情结。如今时隔多年后,Sophie仍然无法接受自己的身体。26岁的艾米不得不辞职:她的上司贬低她的工作,给她制定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目标,甚至以在厕所待的时间过长为由来责骂她。33岁的桑米结婚5年,丈夫在邻居眼中一直是一位模范丈夫,然而在家里,他却奚落、侮辱、殴打她,辱骂他们的儿子,当桑米胆怯地和邻居说起这件事时,邻居却根本不相信。她们3个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曾是“坏人”手心的玩偶。恶,一个狭窄的定义是,一个人反人性地对待另一个人,譬如剥削、虐待、折磨对方,让对方承受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失。一个宽泛的定义是,一个人的自我寄生于另一个人身上,为了捍卫自己有缺陷的自我,从而对另一个人进行种种限制,最终对这个人的自我造成了压制与损害。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世界都可划分为两个领域:私人领域与社会领域——私人领域,即指一个人的亲密关系领域,如亲子关系与情侣关系;社会领域,即指一个人的其他关系领域,如同事关系、社群关系、朋友关系。社会领域中的恶,多是第一层面的。在中国,私人领域的恶,第一个层面的不少,而第二个层面的恶,则几乎是无处不在,每个人都难以说自己清白。两种恶都有同样的含义:“我”向你索求某种你并不情愿给的东西。恶这个概念表现为仅为了自己开心而毫无限制地玩乐或是利用他人。它的特征是:1,缺乏共情能力(坏人不关心他人的感受或是痛苦);2,付诸行动、违反法纪的意向(他会认为立马能获得某种社会地位、得到觊觎的人或物是光荣的)。恶的主要工具并不是长鞭.而是语言。坏人不一定都是心理学家,但毫无疑问他们非常精于触碰我们最私密的内心。他们的策略就是控制我们的思考空间:穷尽花言巧语来劝说、诱骗、侮辱、嘲笑,慢慢地我们就会分不清真瑕。他们最终成功地让我们对自己感到羞耻,觉得自己愚蠢、丑陋、肮脏。这就得归结于他们触碰我们软肋的天赋——那个软肋就是:我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坏孩子,没有人爱我。什么导致了这些“坏人”拥有对我们“作恶”的力量?这个问句问得挺分裂的。问句隐含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们”截然不同,我们是善的,他们是恶的。他们行凶,我们是受害者。其实挺分裂,也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心理问题的源头是我们如何处理原始的母子关系的分裂:好妈妈与坏妈妈,好我与坏我。最幼小的3个月前的婴儿无法处理一种矛盾:妈妈一会儿是好的,一会儿是坏的。他处理此矛盾的方法是分裂,好妈妈是一个人,坏妈妈是另一个人。同样的,他也无法处理自己的一种矛盾:一会儿他充满善意,一会儿又充满恶意。他同样使用分裂的方式来处理此矛盾,将好我留住,否认坏我。假若得到足够好的照料,婴儿在3个月大左右可拥有整合的能力,他发现,好妈妈与坏妈妈其实是一个人,好我与坏我其实是一个人:要形成这种整合能力,关键是好的部分足够多,而这只能取决于妈妈的照科足够好,妈妈与孩子的爱的联结足够强。发展这种整合能力,也许是毕生的功课。真正的“坏人”,譬如刚刚毙命的连环杀手周克华,譬如疯狂砍杀女邻居的靖江县公安局副政委之子陆剑波,是严重缺乏整合能力的人。虽然在“我们”的眼里看来,他们是绝对的坏人,但在他们的眼里,他们仍是好人,而他们以外的整个世界都是坏人。如此就可明白一点,“坏”的关键,是你对“我”与世界所构建的整体持有何等的态度,假若你整体上持有善的态度,那你即为善,假若整体上持有恶,那你即为恶。所以说,一个人若将几乎整个世界都视为恶,而将自己视为善,那他势必是恶的。尽管他可能会身体力行实施善行,但他向恶行的转变非常容易发生。再强调一下:“坏人”是缺乏整合善与恶、好与坏的能力的人。或许你会说,我也是黑白分明、非敌即友,总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可我一直是个大好人啊,周围人也都这么看我,我对自己的认识,和周围人对我的认识是一致的。OK,那我就要推断,你身边极可能会有一个坏人,而这个坏人最可能的就是你的父母、你的伴侣或你的孩子。超级好人身边总会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坏人,他们这种外在的分裂,根本上是内在分裂的结果。超级好人割裂了自己的恶,将其压抑,但这分恶会在身边人的身上呈现出来。在亲密关系中,最容易看到“坏人&拥有对“好人&作恶的力量,这是极其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在发挥作用。和一个3岁小孩一样,坏人无法忍受沮丧,他会想尽办法否认已经错误的事实;他认为自己被允许做所有的事,他相信自己比实际的自己重要的多,我们应该去顺应他的期待。他不会有负罪感。他唯一遵守的就是自己的欲望。而当他驯服了自己的猎物后,就会掩盖自己的恶行,假装成一个善良的人。坏人对我们作“恶”,是因为我们长着一张容易被欺负的脸吗?坏人行恶时,绝对是要进行选择的。有时是有意识的选择,有时是无意识的选择。关键要看清楚的是,好人也在作选择!无数人是表面上的好人,他们内心中其实隐藏着翻天倒海的愤怒与仇恨,这些阴暗的东西需要涌出。于是,这样的好人会无意识地选择与恶人相遇。并且,内心中隐藏着的愤怒与仇恨越是浓烈,一个人就越容易表现得更像好人。结果,我们就看到,看起来特别善良的人,总是遇到特别狠毒的人,而且他们会成为最常交往的朋友,甚至成为伴侣。或者,前者养育出后者那样的儿女,也或者,后者养育出前者那样的儿女。这样的好人会活得很压抑,他们很容易向可怕的坏人转变,譬如制造自家灭门案的北京大兴男子李磊,还有诸多恶行事件的主角。他们制造可怕的恶行后,周围人都会惊诧:这个人一直都是大好人啊,不可能是他干的吧?为什么有些坏人很有魅力?坏人的魅力来自两点。第一,坏人活出了我们没有活出的部分。或者,用荣格的话来讲,坏人是好人的阴影。譬如周克华,他是如此可怕的凶徒,但他明显成了偶像人物,网上表达对他的崇拜之情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不光周克华,天涯杂谈上还有几个帖子淡“新中国十大悍匪”,发帖者的文字和跟帖人的文字,都充满了对他们的景仰。进化论的说法是,远古的时候,男人都是猎人,再近一些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一个男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常取决于他杀人的本领。所以,我们本能上对强大的杀戮者有崇拜。心理学的说法是,每个人的内心都一分为二,善与恶相对峙,又相辅相成,它们不能离开对方而单独成立。健康的人,就是能将善与恶比较好地整合的人。假若你太压抑你的恶,那么坏人自然会吸引你,因为他的坏,映照出你自己内在的真实。第二,相对而言,坏人不压抑。不压抑的话,这个人就容易灵活,他的情感表达很直接,他们提要求很容易,他们的身体语言也相对比较丰富。譬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他们是最严重的病人,对社会危害极大,但他们又是各类人格障碍中最有魅力的。他们的魅力,源自不遵守任何规则,达到了一种可怕的自由。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要保护自己,首先要理解自己。我们需要适当向坏人学习,活出自己合理的攻击性来。当然,最好的境界还是心理学家科胡特诗意的表达——“不含敌意的坚决”,即在与别人发生冲突时,自己不陷入到负性情绪中,同时又坚守自己的立场。要达到这种境界,在我看来,首先还是要很好地觉知到自己的恶。不要想象到处都是坏人。在夫妻生活的初期或是上司变得很讨厌的时候,不要妄想自己成了坏人的猎物。在遭遇恐怖的经历后,千万不要深陷在受害者的角色和必须修复自己的顽固念头里。面对坏人,我们永远都有自由说“不”,继续我们自己的生活,离他们远远的!——摘自《心理月刊》2012年第10期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一、惩戒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必需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校不同于社会的一般构成,它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方法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其实,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担负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事实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明白的道理可能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惩戒教育”最重要的社会作用,就是让人们懂得做人要有所敬畏和畏惧,懂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过错负责,并需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从而时时可以警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少走弯路。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曾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窗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当他将此事诚实地告诉父亲时,父亲却要他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里根难为情地说:“我没有钱赔给人家。”他父亲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必须如数还给我。”从此,里根便利用节假日“打工”攒钱,一年后如数将钱还给了父亲。这就是一种惩戒。也正是这样的惩戒,让里根从小就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以及如何去尽责。所以,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惩戒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需的。必须让他们明白,犯了错误或者有了过失,对他人、对社会形成了危害,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此,他们的人格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才可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他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目前,国内有两种“教育尴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者的惩戒权的缺失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一种是“赏识教育”的尴尬。作为教育理念和手段,“赏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问题是仅有“赏识”显然是不够的。在奉赏识教育为神明,一味追求把赏识教育范围和功效最大化的情形下,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的理想,人们逐渐发现赏识教育并非对所有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件都适合。这种尴尬或可叫作“教育浪漫主义”的尴尬。另一种是“关爱教育”的尴尬。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和缺少根基的教育,但仅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因为爱的不适当,结果收获了与愿望相反的结果。这种尴尬或可叫做“教育温情主义”的尴尬。无论是教育浪漫主义的尴尬,还是教育温情主义的尴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教育的一种缺失,那就是教育者适当惩戒权的缺失。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应该反对的不是惩戒,而是体罚与变相体罚。惩戒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惩戒是合理的、适度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处罚,而体罚则是以伤害孩子身体、心理为前提,阻碍其健康成长的处罚。因此,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法律法规,都应当明确允许教育者的惩戒权。三、教育惩戒需要讲究原则和艺术一般认为,教育惩戒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戒通常包括学校惩戒和教师惩戒。学校惩戒是指学校行使的如记过、警告等处分,或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授权批准的停学、退学、开除等能带来一定法律效力的处罚。教师则是学校惩戒的具体执行者,主要是对有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惩罚,如训诫、斥责、惩罚性值日、惩罚性更正作业、减少或取消某项权利等。教育惩戒,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和戒除,而非单纯的惩罚。由此,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就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艺术。教育惩戒要遵循适时、适法、适度原则。“适时”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惩戒的时间上选择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当给予及时惩戒,以使其产生最大的心理“赎罪”感,并加深对错误的认识。“适法”要求教育者根据惩戒对象及其错误程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不当的惩戒易使受惩者“不服”,从而难以产生“戒”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适度”则要求教育者在惩戒力度上把握好分寸,宁可不及,不可过度。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的教育艺术和智慧。一次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惩戒,可以促进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他引向成功;一个伤人自尊、令人消沉的批评,则会让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从而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正如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使他不再犯。”教育者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惩戒时,要心平气和,而不要大声呵斥。施行教育惩戒必须具有一贯性,如果教育者放弃了对一些违规行为的惩戒,那么惩戒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降低,而且,如果其他学生也注意到这种不连贯性的话,更多的错误行为就有可能发生。如果能做到教育惩戒与奖励并重,就往往会产生戏剧性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总之,教育惩戒是教育者从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和谐的角度出发,对其施行的善意的惩罚。有效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适当的教育惩戒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教育者的能力和智慧。(责 编 子 君)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所有坏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_内蒙古卡耐基口才教育-爱微帮
&& &&& 所有坏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仅凭这个演讲辞,莫言就应该得诺贝尔奖) 感谢而且佩服日本朋友们,为论坛选择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议题。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当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担任了高官,要满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钱。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钱(经典之言)。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庄子垂钓于濮水,楚王派两个使臣请他去做官,他对两个使臣说:楚国有神龟,死后被楚王取其甲,用锦缎包裹,供于庙堂之下,对神龟来说,是被供在庙堂之上好呢?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呢?使臣说,那当然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庄子的这则寓言,包含着退让避祸的机心。 尽管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人们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蝇逐臭,从古至今,酿成了无量悲剧,当然也演出了无数喜剧。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当然会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描写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学家大多也是爱财富逐名利的,但文学却是批判富人、歌颂穷人的。当然文学中批判的富人是为富不仁、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学中歌颂的穷人也是虽然穷但不失人格尊严的穷人。我们只要稍加回忆,便能想出许许多多的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们的性格时,除了给予生死的考验和爱恨情仇的考验之外,经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贵当成试金石,对人物进行考验,经过了富贵诱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经不住富贵诱惑的便堕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帮凶。当然,也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让他的主人公,借着金钱的力量,复了仇,雪了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富且贵的大团圆结局,这就又从正面肯定了富贵的价值。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在人类社会中,除了金钱、名利、权势对人的诱惑之外,另有一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诱惑就是美色的诱惑。这问题似乎与女性无关,但其实也有关。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因为争夺一个美女而发生的战争,也曾经因为美女,而让某些统治者丢掉了江山社稷。绝对地否定色欲当然不对,因为没了这欲望,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人的性欲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他们多半是口是心非,尽管深宫中妻妾成群,但民间却要存天理灭人欲,男女之情,被视为洪水猛兽。这样的观念,体现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对于人类贪婪的财富欲望和权势欲望,文学与法律、道德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对于性欲,尤其是升华为爱情的性欲,文学作品却经常地另唱别调,有时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中国有《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外国有《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这也是一个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没有男女之间的欲望,没有情与爱,似乎也就没有了文学 毫无疑问,贫富与欲望,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痛苦或者欢乐的根源。中国人近年来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个人的自由度较之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宽松,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多大的提高。因为财富分配不公,少数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致富导致的贫富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发户们的骄奢淫逸、张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层百姓的仇视,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与权势的勾结又制造出种种的恶政和冤案,这就使老百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种仇官心理。仇富与仇官的心理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既使某些人物和阶层谈网色变,恶行有所收敛,但网络自身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与老百姓比起来,官员是有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越大罪越大,因为官越大排场越大欲望越大耗费的资源就越多。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品告诉人们,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合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政党、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文学也毫无意义。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专业化水平最高、获得荣誉最多、素质教育理念最超前的专业口才教育培训机构,八年来,锦正教育·内蒙古卡耐基口才艺术学校始终积极致力于倡导和践行素质教学理念,使学校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并且使广大学员接受最全面、最专业的教育培训。今后,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将一如既往地为专业化口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推动首府地区乃至全区素质教育真正迈上新的台阶。锦正教育·内蒙古卡耐基口才艺术学校地址:呼市新城区鼓楼立交桥兆祥宾馆八楼电话:8109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内蒙古卡耐基口才艺术学校于2007年9月成立,是自治区成立较早的专业口才艺术学校。学校引进“20世纪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成功教学理念结合我国传统国学经典教育思想,着眼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情商和沟通交际能力。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都是一样的坏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