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初中化学计算题题,麻烦些一下过程,谢谢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填Ⅰ或Ⅱ)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
____(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乐乐题库
&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 &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习题详情
18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6%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Ⅱ(填Ⅰ或Ⅱ)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硫酸钠和硫酸(或Na2SO4和H2SO4).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或氧化铁)
产生气泡(或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或石蕊溶液)
产生气泡(或溶液显红色)(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反应前的锌原子和铜离子变成了锌离子和铜原子.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生成(或产生新粒子).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6-太原
分析与解答
习题“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填Ⅰ或Ⅱ...”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分析实验操作,判断探究的实验目的;(2)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硫酸;(3)分析变化前后的微观过程图,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原因,并总结成规律.
解:(1)向加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红色消失;此操作说明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的中和反应;故答案为:Ⅱ;(2)如果硫酸滴加过量,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酚酞也会呈无色,这样一来反应后溶液为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故答案为:硫酸钠和硫酸(或Na2SO4和H2SO4);方案一:加入碳酸盐如碳酸钠(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等),若产生气泡(或溶液变为黄色),则含有硫酸;故答案为:碳酸钠(或氧化铁)产生气泡(或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方案二:加入金属锌(或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有气泡(或溶液变成红色),则含有硫酸;故答案为:锌(或石蕊溶液)产生气泡(或溶液显红色);(3)①变化前的微粒有:H+、SO42-、Na+、OH-,而反应后的微粒有:H2O、Na+、SO42-,则可判断反应实际上是H+与OH-反应生成H2O分子;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②变化前的微粒有:Zn、SO42-、Cu2+,而反应后的微粒有:Cu、SO42-、Zn2+,则可判断反应实际上是Zn→Zn2+、Cu2+→Cu的过程;故答案为:反应前的锌原子和铜离子变成了锌离子和铜原子;③离子生成分子或原子变成离子或离子变成原子都可使化学变化发生,所以,化学变化就是生成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的变化;故答案为: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生成(或产生新粒子).
对比微观过程图前后的微粒的不同,找出变化前后微粒的改变,既可发现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填Ⅰ或Ⅱ...”主要考察你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与“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填Ⅰ或Ⅱ...”相似的题目:
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回答有关问题:(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硫酸铜溶液,再加入4-5滴10%NaOH溶液,混合均匀,向其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再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生成.请问这个实验失败的原因是&&&&.(2)为测定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用已知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之反应,通过测定消耗稀盐酸的体积来测定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密度均以1.0gomL-1计).现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试剂,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溶液红色褪去时,稀盐酸和NaOH溶液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稀盐酸已经过量,请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稀盐酸已经过量.&&&&.(3)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为&&&&.
化学t存在某些“相等”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相等中和反应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相等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化合物中元素的正化合价总和与负化合价总和的绝对值相等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3CuSO4=Fe2(SO4)3+3Cu用盐酸除铁锈的原理HCl+Fe2O3=FeCl2+H2O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高温&.2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2定义科学概念,可以使科学知识由无序变得有序,使科学知识形成体系.下列科学概念定义正确的是&&&&
3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现象和结论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2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3以下是2013年我市实验操作的考查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目的】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HCl猜想三:有NaCl和NaOH&&&&&&&&&&&&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这个不合理的猜想应该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填Ⅰ或Ⅱ)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
____(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填Ⅰ或Ⅱ)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
____(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相似的习题。5.化学计算题,麻烦写一下过程,谢谢_百度知道
5.化学计算题,麻烦写一下过程,谢谢
0.1M,CH3COOH溶液,电离度1.34%,求电离常数25摄氏度,0.1M醋酸溶液PH值是多少?Ka=1.75*哗沪糕疚蕹狡革挟宫锚10-50.5M,KCl溶液,和0.1M,Na2SO4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是?0.1M,NaOH溶液500毫升,NaOH的量是多少?
提问者采纳
Ka=(0.1×1.34%)^2/0.1=1.8×10^-5PH=-lg√cKa=2.878题目有错NaOH的物质的量是0.1×0.5=0.05摩尔
,NaOH的质量是40×0.05=2克
其他类似问题
化学计算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麻烦看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化学试题高手都看看吧,本人先在此谢谢大家了鸳_百度知道
麻烦看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化学试题高手都看看吧,本人先在此谢谢大家了鸳
提问者采纳
亮闪,是一么么的雪白..是金涛奔腾.谁已转身离开 什么是空间呢如果不是也只是他们诗中的雨声的对分离的情侣挥别天使们的嬉戏 ---不
其他类似问题
化学试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三化学巧计算题(选择)1_百度知道
初三化学巧计算题(选择)1
1.1:4 D.1.2:9 B将10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并充分反应:8 C:1 写一下思考过程,发现还剩余1克氢气,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A
提问者采纳
减去1克多余的氢气,1g剩余):32=1:8 又题意为10克,质量比为2:8的关系,氧气8克,根据1,反应了的混合气体共9克,可得(1克氢气+8克氧气) 所以原氢气共有2克(1g燃烧了,恰好完全燃烧:8=11楼的解法前面是对的,只不过漏算了点东西2 H2 + O2 ===== 2 H2O 2*2
32 所以完全燃烧的质量比为 4
其他类似问题
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减去1克多余的氢气2 H2 + O2 ===== 2 H2O2*2
32所以完全燃烧的质量比为 4,剩余9克:8又题意为10克:32=1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个过程看不懂,麻烦给解说一下,谢谢【有机化学楔形式变为费歇尔投影式】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把α碳原子放在竖直线的上面,把含碳的第二大基团放在竖线的下面,左右的就按楔形式去变换
这里的阿尔法碳也就是最大官能团
羧基在上,甲基在下,羟基在右就是S构形
请问左右的位置怎么确定?
发错了,是R构形
你按照那个四面体,去对照呀
慢慢去翻转就可以了
既然定了两个,其余的也就定了
不然可以做一个四面体的支架去熟悉,以后就容易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再记牢一个规则要有想像力,所以两个实线两个虚线。楔形式中单线的两条键表示在纸面上:实心箭头向外,规定横着向外,这就是透视式;如果你两手提着右下的OH和CH3,虚线箭头向内。而费歇尔投影式是人为规定的简化的透视式。它是为了方便画,中心处为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另外两个就向里了,伸向四个方向,只不过看的角度不同。透视式与楔形式是一样的,想像在一个三维空间里,竖着向里,四个方向的顶点组成一个四面体,这样这两个基团就朝向外面
费歇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化学计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