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云 一个仓字里面怀孕五个月多一点点,是个什么字

热门搜索:
要推荐三本可读的书,我认为《阵痛》人人都该看,认识那个乱世,也认识乱世中的人。...
在观看完电视剧《红高粱》的片段后,莫言先生潸然泪下。
从创作角度来说,不一定我动笔的那一天才是我创作的开始。可能是长久的积累和沉淀,通...
发现汉字之美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做客新华网重庆频道。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它的组词造句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而汉字本身的造字、演变、发展也最原始的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哲学与文化。今天,我们请到了著有被誉为&当代版《说文解字》&、又被誉为&开启国学大门的钥匙&的《读字》一书的作者:谢飞东、聂晖,教大家如何去通过汉字拆分来了解中国文化,解析汉字的奥妙之处。
&&&&主持人:谢飞东先生、聂晖女士欢迎你们!
&&&&谢飞东:你好。
&&&&聂晖:你好。
&&&&主持人:《读字》这本书一出版就在全国书店、网站热销,仅2个月即销售一空,好评如潮,听说北京的读者还专程赴重庆访二位作者,当时二位怎么会想要出版《读字》这本书?希望通过这本书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
&&&&聂晖:这其实是一个&独乐乐&到&众乐乐&的过程。首先因为我们一直是写书法&&接近30年的时间了,因为在写书法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汉字很有趣,同时还有很多汉字很容易写错。
&&&&谢飞东:其实就是四个方面,比如第一字要正确的读,就像前段时间有个热播的电视剧,字就读错了,像这种情况都会遇到,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就是要正确写,包括我们有的书法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就容易写错别字,比如说子曰的&曰&字在隶书的创作中它的左上角就没有封口,我们很多人就写成和日月的&日&一个字去了。还有就是我们的书法一般是写繁体字,《陋室铭》最后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前一个云是扬雄的字,繁体字有雨字头。后一个云是表示孔子说话。这个云在繁体字中没有雨字头。有的书法家就混同为一,都加雨字头或都不加雨字头,出现书法中的错字。
&&&&第三就是字要写得漂亮,王羲之的兰亭序20个&之&字都写得不同,因为避免雷同,因为有变化所以更生动,所以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就要人为的把汉字做一些变化。但是变化时会不会把这个字写成了另外一个字呢?如果变形时没有掌握汉字的规律,可能就写成错别字了,所以写漂亮也要注意。
&&&&最后一个就是汉字的正确用。包括我们在做诗文创作的时候,包括我们应用写作的时候,对文字的使用&&用得准不准确,生不生动。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文字进行研究。所以我们写这本《读字》,最初就是我们对书法和诗词、文字的一种研究,时间久了就有了这样一本书。
&&&&聂晖:然后是到众乐乐。前段时间我有一个发现,就是现在的人,首先女性很多都是烫卷发,染金色的,也很美,着装来说一般开正式会议都有一条要求是着正装,正装就是西服、西裤。还有,日常年轻人穿的裤子是牛仔裤,然后我们鞋子也是皮鞋,也是西方的,一不小心我们从头顶到脚底已经全盘西化,这是一种现象。 我们关注的是背后的本质,关注的是影响它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审美改变了,我们的这种文化基础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使得我们整个外形都已经全盘西化,在这样的一种全盘西化的外包装下,我们还有多少中国元素、中国灵魂呢?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思考的。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大国,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民族服装,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这么几千年的文化流传下来,有很多经典的东西,我们有责任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的文化是由汉字来承载的,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以说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更深的了解汉字,可以引导大家生发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灵魂,进而热爱我们的中国文化。
&&&&主持人:据说去年聂晖女士应邀到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的诗书画展时这本书在马来西亚也引起了轰动,这本书被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校长誉为&当代版的《说文解字》&我想问一下,你们从创作到完成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聂晖:前前后后有十年的时间。就像刚才谢飞东先生讲的那样,我们之前并不是说要写一本书。
&&&&谢飞东:就是没有一个目的性的,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主持人:据我了解,《读字》这本书出来后,引起了重庆文艺界的极大关注,前段时间,重庆市文联、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南岸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读字》专家研讨会&,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读字》这本书,具有什么特点吗?
&&&&谢飞东:当时在专家研讨会上就有专家这样说,这本书填补了一个空白,现在大众能够看的书有两类,一类就是《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这种纯学术的著作。另外一类就是戏说汉字,觉得汉字这么解比较好玩,就牵强附会的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这往往是曲解汉字。我们这本书既注重学术性,又注重了通俗性,所以就在科普读物中填补了一个空白。
&&&&我们这个书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注重学术性,这本书本身就是我们学术研究的一个总结和体会,所以首先我们是注重它的学术性,古今中外研究汉字&&,包括国外也有汉学家,我们中国研究汉字、的历代的大师也有很多。现在,尤其从1899年甲骨文出土以后,近100年的时间,我们现在海量的出土文物,包括现在比较高科技的复印、印刷、技术,以及快捷的检索手段都让我们当代的学术研究者的视野超越以前的古人,我们也提出自己的一些学术见解,首先是在学术上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第二个就是我们注重它的创新性或者叫系统性,我们这本书研究汉字,就把汉字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不是就字解字,而是把常用的汉字进行拆分、归纳,然后总结出240个字根,以这个为纲再来延展开。就让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比较容易。
&&&&第三个就是我们注重大众性,大众性就是通俗性,我们为了让大家学得有趣,所以就将汉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与经典的诗词相结合,从读者的反映来看应该说达到了我们一定的预期。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在中国究竟有多少汉字呢,大众一般需要掌握多少汉字?
&&&&谢飞东:中国的汉字的确比较多,从公元100到121年,许慎写了一本《说文解字》,收录的汉字就是9353个,《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有47035个,建国之后《汉语大字典》有53768个,现在除了中国在使用汉字,包括日本、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等华语国家他们也有一些汉字,把这些汉字收集起来做了一个电脑字库,是北京的一个公司做的,那个电脑字库收的汉字有91251个,可以说是最多的一个汉字字库了。这么多汉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估计没有哪个人全部认识,当然也无必要。历代的常用字都在左右,所以我们清华大学、包括国家语委做过统计,能够认识500汉字,阅读我们的大众读物,80%汉字都认识,如果掌握1000个汉字92%都没有问题,如果掌握2000个汉字98%都没有问题,3000汉字,99%,%。所以我们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基本上能够认识3000汉字,能够书写2000汉字。所以就一般大众而言,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主持人:现在关于汉字是何时起源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也有人说汉字起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这样吗?
&&&&谢飞东:我们认为不是这样。我是基于这样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时间上,埃及的象形文字是5000年前的,中国的文字,现在学术界公认的甲骨文距离现在是3000多年,但是还有更早的,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文物,距离现在有8000年,这个远远早于埃及的那个时代了。当然这个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个就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那个是距今6000年,因此,说我们的汉字来源于它,这个不太可靠。
&&&&另外一点,以前我们考古学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整个地球人都起源于非洲,但是现在,中国考古学家黄万坡教授在重庆巫山发现了巫山人,他就提出巫山人是和非洲并行的,,是另外一个独立的起源,所以我们中国文化可能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的文字应该不是从埃及的象形文字来的。
&&&&主持人:请二位介绍一下汉字是如何演变的?
&&&&聂晖:首先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
&&&&谢飞东:汉字产生之后就有一个发展,比如说最早是象形文字是独体字,随着表义的需要,就增减了,包括根据书写材料的不同,以前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后来又刻在金属上面,后来又在竹木上,后来有纸张出现,所以它也在演进。包括我们说的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
&&&&我们概括了一句话叫文字之根在象形,文字之变在两翼,两翼就是鸟的两只翅膀,文字的演变因素,第一个就是实用性,一个是要表义准确,让汉字表义越准确越好。包括我们的元素周期表的那些化学元素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为了表义准确就会让汉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同时因为文字复杂了,书写就不方便,实用性就让汉字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还有汉字发展的第二个影响因素艺术性,因为我们古代文字学家都是书法家,他们都是从小写字,对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所以他们对汉字的繁化和简化都考虑了它的艺术性。
&&&&主持人:在《读字》这本书里,文中提到将汉字进行分解后可以发现,汉字的本原是240个字根,那么这个字根是什么呢?
&&&&谢飞东:比如我们学英语也要讲字根讲前缀后缀。汉字在学术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字原,还有一个叫字根,字原就是汉字起源,原本。像北京大学高明先生就认为,汉字虽然有这么多,甲骨文汉字就有4000多个,但是汉字的字原就160个左右。字原产生之后,我们就在它的基础上要加减变形,有的时候两个字原加在一起,变形又合成一个新的字出来。比如在大篆里面是两个字根,后来变化成楷书的时候,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新的字出来了。所以我们就把这些字原以及他们加减变形之后一个独立的表义单位确定为240个字根。
&&&&有人说英语很简单,26个字母就可以组成所有的单词了。那如果这样讲,我们汉字也简单,我们以前电脑有五笔输入法,五个笔划就可以组成我们9万多个汉字。但是26个字母也好,五个基本笔画也好,只是机械的符号,不是独立的表义单位。字根则是独立的表义单位。
&&&&主持人:也就是说每个字是可以拆分成字根的。那么比如读字这个字应该怎么拆分?
&&&&谢飞东:&读&这个字现在是简化字,它的繁体字左边是一个言字旁,表示人在说话;右边是一个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包括我们那个简牍的&牍&和这个《读字》的&读&,右边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字根涵盖了多少个汉字呢?
&&&&谢飞东:我们当时做这个拆分的时候,重点是考虑的3500常用汉字以及500个古汉语的常用字。因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读论语、庄子、道德经等等,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包括进去。除了这4000字之外,我们也考虑到了《说文解字》,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部按照部首来分类的字典,我们把它的540个部首都包含进去;《康熙字典》分为214个部首,我们的字根都要包括它;我们现在用的偏旁部首是201个,再加99个变形的,事实上就是300个偏旁部首,我们在确定这240个字根时,都包括了这些。
&&&&主持人:我觉得在这本书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文中穿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优美耐读的经典诗词等等,让人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有一个生动直观的印象。那么请二位给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吧?
&&&&谢飞东:那就读一段。
&&&&聂晖:这一章是讲&云&这种自然现象,因为我们240个字根是分为天地人等等,根据分类来展开的。
&&&&中学时读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后半句没有多少认识。2000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徒步长江三峡,顶烈日穿行于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古栈道,冒风雨攀登上巫山神女峰,俯瞰长江激浪奔流,仰观巫山烟云环绕,毕身难忘。人呵气成云不可见,山吐气成云非虚诞。深感大自然造物之神奇高妙。现在就来谈云,李白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但云一般不是孤独的,往往是重重叠叠,变化万千。云字像云彩回卷的形状,上为舒,下为卷。后来云又假借为人云亦云的云,天上的云彩则与雨联系紧密,加雨字头。今两字规范简化为云。古人喜欢云彩,写下大量云的诗文,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宠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一方面固然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另外一方面我们祖祖辈辈看云识天气,仰观天文就是看日月星云。古人还将云和龙联系,三国名将赵云字子龙就是通过龙来延伸云的内涵。
&&&&主持人:一个云字咱们可以有这么多说道,非常有意思。两位在研究字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给我们分享一下。
&&&&聂晖:有的。特别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发现汉字有几个主要的构成部分,音、形、意。在研究它的读音的时候,我们觉得,除了有人们平常比较了解的中国汉字有1、2、3、4声音调的变化之外,它的发音极富表现力.
&&&&首先是有表情性,比如我们说&笑&这个字的时候&&&笑&一说这个字嘴角就自然往上翘,我们说&哭&的时候嘴角就下来了,我们说&喜&的时候嘴角又往上翘,然后我们说&愁&,这个嘴角又下来了,还有比如我们说&甜&,嘴角又上去了,然后说&苦&这个嘴角又下来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是一种偶然。所以我们就觉得汉字它的发音具有一种表情性。
&&&&第二,汉字的发音还具有一种表现力,比如我们说&甜&的时候,气流主要冲击我们的舌面这个位置,然后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味蕾对甜这种味觉最敏感的部位就是在舌面上,然后我们说&苦&,气流主要就是冲击舌根这个部位,现在医学证明我们对苦味的最敏感的部位就正好是在舌根这个位置,还有我们说酸,&酸& ,气流就是来自于舌下两边,然后我们多发几个酸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好象有点分泌唾液了,它刺激到的就是味蕾当中对酸最敏感的部位。还有就是比如像轻、重,我们在发&轻&这个音的时候,气流是往上的,&重&这个气流是往下沉的,然后我们汉字&轻&这个字本身的含义也是往上的,而&重&它的字义也是表达沉重的。还有&来&这个气流是卷着的,我们说&去&的时候,这个气流也就出去了。
&&&&这个&来&字本来就是表&进来&,而&去&本来就是表&出去&之意,和我们发音时的气流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还有比如说&驾&,这个气流也是往外去的。然后说&驭&的时候就是收的。这个发音本身就给人这种感觉,而这个字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也和这种感觉完全吻合。这种表现力就使得我们读起书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这是读音方面有趣的地方。然后在形状上面也是很有趣的,刚才谢飞东先生讲到我们的中国书法一直发展延绵主要有几种书体,就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我们的汉字发展主要是有两翼,一个就是实用性,一个就是艺术性。在艺术性方面是很突出的,比如篆书我们举一个&人&字。篆书审美取纵势、隶书审美取横势、楷书审美取斜势、行书审美取连势、草书则是八面出锋,进入化境。
&&&&(嘉宾现场展示五种不同字体的&人&字)。
&&&&主持人:汉字怎样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呢?
&&&&谢飞东:从造字来看,就以&大&字来说,现在是表示抽象的大小这个意思,在古代造字的本意是指一个正面站立的人。比如我们现在讲大丈夫就是指一个成年人的头发长长了,然后把头发整理好,别上一个发簪,这就是&夫&字。另外就是美丽的&美&,上面是一个羊字头,下面也是一个大字,古人觉得人的头上装饰上羊角就觉得很美观。所以大字本身是表示一个正面站立的人。我们再看大字头上加一横就是一个&天&字,如果在&大&字的脚下加一横就是&立&字,我觉得从这个&大&字本身来看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所以这个&大&字就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人本思想。比如说我们讲&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在里面生长,后来天地开辟了,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每天长一丈,长了18000年,盘古有近5万里高,当然够高大了。我们认为人是与天地共生的,在更早的书面记录中,比如我们的道德经就讲到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说人与天地同等大,这种文化思想就对中国人的影响很深。包括孔夫子讲敬鬼神而远之,他觉得人本身就是很伟大的东西,并不比鬼神渺小多少。
&&&&西方他们有一种思想,他们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出,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他们对人性还是比较压抑的,西方的中世纪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我们中国实际上从远古时期就认识到人很伟大。所以从这个可以看出一个人本思想在里面。
&&&&主持人:没想到简简单单一个字后面所蕴藏的真的是有人文的、历史的很多内涵在里面。
&&&&主持人: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也有专家建议少数汉字可适当再简化。对此,二位有何看法?
&&&&谢飞东:我们前边讲到汉字的演变受两个因素影响,就是两翼,就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一要表义准确,二要书写简便,这两个方面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有时候为了表义准确,就像元素周期表,我们为了表义准确就加了金字旁等等,我们现在的简化字就是为了书写简便,所以说现在我们专家提出,有些字简化得没有道理,比如我们常说的产无生了,爱无心了。现在的汉字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现在不一定就是汉字的终点,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是辩证来看,不是一刀切这样来做。
&&&&聂晖:但是这种简化也好,繁化也好,都应该要符合一个审美的需要。
&&&&谢飞东:还要考虑到它表义的功能,如果把表义符号也去掉,这个可能就有点问题,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现在信息社会,很多人都不用手写字了,都是电脑里面打印出来,那么这个字即便复杂一点,从书写角度来说并不增加我们的负担,反而从读书的过程来看更形象,更准确。
&&&&主持人: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中国的汉字书写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人&提笔忘字&。像现在流行的&微信&,发送信息连拼音都不需要,讲讲话就可以了,面对当下的&汉字危机&,二位有什么建议或想法来改善呢?
&&&&聂晖:事实上汉字在全世界来说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单独作为艺术来欣赏的文字,其他的文字都是从实用的角度,记录的角度,而中国的书法还有一个单独的意义,就是具有审美性。很多家庭客厅里、书房中都挂着书法作品,他就是作为艺术性来欣赏。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之后,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时候,可能书法会更多的进入到人们的家庭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汉字作为一项文献保存,档案记录,它肯定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谢飞东: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汉字层面的问题,现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西方的文字同样也面对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中国的文字还要好一点,第一就是我们有书法,书法可以让我们去保留汉字的字形、字貌。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汉字是表义文字,我们这个表义文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上让学生去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了解他的来龙去脉,我相信会让我们去喜欢汉字,而且去敬重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我认为汉字面对这种危机的话是会化危为机的。
&&&&主持人:说到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聂晖:首先来讲,要说老的话,人是最老的,人从生下来,历史都有几千年了,也没见说我们要多长一个眼睛或者多长一个鼻子,还有我们筷子也用了几千年了,都是用的两根,我们说与时俱进用三根、四根好不好呢?
&&&&主持人:肯定不行。
&&&&聂晖:就是说事物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发展成熟了,我们用就已经很好了。
&&&&谢飞东:任何一个文化可能有一些精华的东西,也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肯定都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中国文化我认为它的精髓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它永远不会过时。中国文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中国就强调天人合一,如果讲人定胜天,对大自然过度开发会造成生态破坏,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就讲天人合一,我们刚才讲到&大&字的演变(&大&变化为&天、立&),人与自然是共生的。我们看天道,天上是日月星辰,是在运行的,日起日落,月升月降,因此,我们认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谢飞东:然后我们看地,地是不动的,同时能够承载万物,所以我们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对人的一个指导,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强调的是中庸、中和的关系,我们讲和为贵,和而不同,并不一定要强求一致。过去有人讲&中&这个思想不好,中就是讲过犹不及,很多事情过头了,就与&不及&一样,只有到&中&这个阶段更好,它让我们不走极端。第三个就讲人与内心的关系,我们中国人就讲要修身养性,目前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儒、释、道,儒家强调忠恕,道教强调感应,佛家强调慈悲,这六个字都是心字底啊,中国文化都要讲修心的,我们认为,像这种中国文化的精髓性的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它永远不会过时。
&&&&主持人:二位近期在创作上有什么计划吗?
&&&&聂晖:应该来说人都是学习、生活和工作三个部分来构成的,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学而有所得,也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我们来讲,我们都是比较喜欢书法、绘画、诗词这些方面的,当我们学有所感、所悟、所得的时候,我们就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持人:我们也很期待。
&&&&谢飞东:如果从书法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对书法本身的研究,另外一个中国人常常讲功夫在诗外,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他的综合人文修养。仅仅从书法来看,我对书法分为五个方面,就是笔法、字法、章法、文法、墨法,我觉得文学最美是诗歌,因为我们自己也写诗,所以朋友经常向我们请教一下怎么写诗,于是我们过去就有一些笔记&&怎样写诗的。
&&&&谢飞东:最重要的一点&&写诗必须先读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觉得唐诗300首太多了,我们现在不去参加科举考试,我觉得我们需要熟背唐诗30首。我们就从古今诗句当中选择了60首,我觉得背好了这些诗就是我们写诗的一个范本。同时要背诵就要去精读,读最有代表性的古诗,读古诗背后的故事和情思,这样我们就可以去领悟古人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领会古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国对家的一种责任、。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东西,应该说是一种美的教育,美的欣赏。
&&&&聂晖:事实上&十八大&也提出了&美丽中国&,我觉得首先来讲不管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大人来说&美育&是最重要的,首先你要能感知美,有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乏美,但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很多人来讲,有些人可能对同样一个事物他看到的就是阴暗面,而有的人就特别善于发现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聂晖:我觉得&建设美丽中国&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美育,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美,用心去感知美,用心去接受美。诗词,应该来说是中国人一个最美的梦,我们说到环境很优美的时候,往往说真美,如诗如画的,说到文章写得好的时候也是说诗情画意的,诗基本上就是中国审美的最高境界了。所以下一步我们文字之后可能会在诗词方面做多一点的功课。
&&&&主持人:很好,我们非常期待两位的新作能够早一点面市。今天真是要重新认识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有趣的奥密,当然,汉字里还有更多的有趣的文化、历史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捧起《读字》去品读我们的汉字,品读我们的中国文化,寻找我们的中国灵魂吧,非常感谢网民朋友的关注,感谢谢飞东、聂晖两位老师,谢谢你们!
&&&&谢飞东:谢谢。
&&&&聂晖:谢谢。
网友评分:第47期 - 历史同期记录
- 蓝火柴518一个爱书人的杭州之旅【图】
6有用19评论
去了杭州这么多次,喜爱的程度却一点没减。西湖的淡妆浓抹,青山绿水的恰到好处,让你会一直萌生“人为什么要工作”的念头,也就是说,会极大满足你的精神需要,从这一点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西湖边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也难怪,西湖边的警察也都太悠闲了,我都看到过好几次警察在旁若无人的煲电话粥,可是男性警察哦!好像他们只是比普通游客多穿了一件警服而已。就连那些美丽的女巡警,美丽的功能也几乎胜过了警察本身的职能,西湖边的犯罪率我想也非常低的,面对这么美丽的风景,饿一点都无所谓的,谁会想到去犯罪啊――多么无耻的事情!而从实用和精神层面来说,杭州这座城市本身却是功用大于精神层面的,旅游城市严格来讲,旅游的归旅游,而其他设施和场所则严格秉承了为人民服务的格训,也是实在的不能再实在的为人民服务,因为适应了太多的游客的流进流出,游客的需要则是他们的生存的依靠,说的严重一点,没有游客,便没有了这座城市,所以,拿杭州和上海来比,不同的一点便是,上海不需要拿游客来说事,游客也不是给她锦上添花的,只要不添乱就可以了,上海的目光只是有钱的那部分群体,虽然这部分人里面可能包括游客,但相对于南京路上只看不买的大批外地游客,上海人的实用早都掠过这些游客的头顶,向国外奔去,向国内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奔去。而杭州呢?杭州没有办法离开游客,在断桥白堤苏堤每天闲逛的人们当中,有太多的游客了,这些从五湖四海过来的游客,在西湖面前拼命联想古代的故事和陶醉于现代的景色,杭州的风华绝代最大的好处还是她不会过时,永远都矗立在那里,成为杭州的骄傲。杭州的一切都因为有了西湖而变得理所应当,杭州幸好没有沾沾自喜,没有成为暴发户,如果成了暴发户,恐怕西湖旁边早就成为游乐场的天下了,弄个摩天轮笨拙地转一圈又转一圈,就像很多地方的那样,而杭州的发展如果有暴发户的心态,那也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符合游客心理需求的旅馆、餐馆、书店以及一些经典的景点了。只有把旅游当作一个事业――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是赚钱的工具来做的城市,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和赢得人民的心,也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同样的道理放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中国足球等方面也适用。吃杭州的舒服我觉得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如果单纯谈论西湖,显得不那么切合实际,而游客来到西湖,来到杭州,不只是和西湖打交道,饿了要吃饭,累了要休息,西湖只是一个抒发情感的地方,但抒发完毕,杭州的美好还需要其他的东西来弥补,如果想出彩的话,个人以为,以下的几个地方不可不去。首先,外婆家、淘宝咖啡、老娘舅快餐、梅家坞的农家乐以及浙大西溪校区的食堂(私人开的那种)不可错过。好吃的东西在当代的社会一定要是大众化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尤其来到旅游这样和日常生活不太一样的地方,更需要注意。外婆家的茶香鸡杭州有太多的美食,但个人近半年多还是习惯于到外婆家(马腾路上的)还有南山路上的淘宝咖啡、延安路上的老娘舅快餐、梅家坞的几家农家乐比如什么妇字号(是我的老朋友――梅梅旅馆的阿姨诚意推荐的)以及浙大西溪校区的食堂(上宁桥旁边),这些地方的美食都是不太张扬的,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吃而且特别实惠,杭州人可能都知道,外婆家已经成了杭州美食的一个重要代表,不亚于西湖边的楼外楼,每次去都要排队,十一到外婆家,我们四个人,结果等了一个小时,没办法,谁让外婆家名声不仅在杭州,已经传到了很远的地方,面对一桌美食,尤其是龙井茶鸡,几乎吃到让人无语,甚至有点虔诚,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从这一点上说,美食的意义不亚于西湖的意义,而且实惠,你不会担心荷包里的钱多不多。淘宝的秋刀鱼、咖啡简单说了外婆家,淘宝咖啡也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南山路上的咖啡店很多,对于不是很富足的我来说,找一个能够歇脚能够和朋友畅快聊天还能吃到美食的地方并不容易。去年年底,一个朋友带我去吃,结果就到了淘宝咖啡。一开始让我大跌眼镜,淘宝竟然也开店,呵呵,不是网店,而是实实在在的店,后来一想,淘宝总部就在杭州,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理解,但这种店其实自己很少进的,知道上岛咖啡,也去过,但不是每次都会去,而淘宝咖啡去了第一次,从那以后到现在,已经去了三次了,淘宝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秋刀鱼套餐,长长的肥肥的散发着烧烤带来的粗盐味的秋刀鱼在你的口腔里会瞬间成为无比的美食,它也不贵,在你吃完之后,如果和咖啡一起点,咖啡还是半价,我不知道附近的店有没有这样的促销手段,但在路人皆知的淘宝开的咖啡店里,你所需要的虚荣心完全可以满足,请客也不会掉价,在外婆家同样也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还不让你的钱包感到尴尬,就连淘宝的店员似乎也不是像那些急于发财的店的店员,这里的店员多了一份从容、一份礼貌、一份淡然,让顾客有足够的心情去品尝美食、体会咖啡,于是,在西湖的夜色中,大家都甘愿做一条秋刀鱼。老娘舅的中式快餐再来说说老娘舅,老娘舅的快餐其实是今年才吃到,可能杭州人已经很了解它,难怪那么多的人去吃,但对于游客而言,吃的却不多,一是它毕竟离景区有一点距离,不像楼外楼夸张地在西湖边,占尽了地利,老娘舅是有一点低调的,但走在延安路上,如果你逛完西湖再来逛街,逛到累的话,老娘舅我想是你的一个理想的选择。同肯德基相比,老娘舅的快餐却是不折不扣的中餐,涵盖了你能够想象得到的中餐(主要指长三角这边的江南美食),东坡肉、霉干菜烧肉等等,而且搭配了鸡蛋羹、蔬菜、汤、饮料等,一份18元的套餐可以让你吃到饱,吃到好,而且是正宗的美食哦,这在肯德基,也就买一个汉堡,一杯饮料,连吃到半饱都不够,我想,如果把老娘舅和楼外楼调换一下,把老娘舅放在西湖边上,估计楼外楼人们就不会光顾了,因为那么贵的东西谁还吃啊,要不是它在西湖边,名气太大的缘故,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否则,没有人那么傻,呵呵,我想,好吃的总归是好吃,如果真的讲究吃,又想节省时间和金钱的话,老娘舅是你绕不开的一家店。梅家坞的生活梅家坞的农家乐在我看来已经有点泛滥,但其中也还是有好吃而且比较实惠的,比如一开始提到的那家妇字号茶楼。老实讲,梅家坞的风景以及便捷的交通让梅家坞这个地方如果不做点什么的话,会是很大的浪费,种植龙井茶,让它成了杭州最大的龙井茶原产地,也吸引周恩来总理五次到访,但除了这个极大的动作之外,好像就是梅家坞的农家乐了。那是俗到了极致的农家乐。但对于现在遍地开花的农家乐茶楼,同样也是浪费,把大好的风景都浪费在了土鸡煲、麻将桌上,个人以为,面对有山有水的环境,其实还是看书、喝茶、聊天、写东西最正宗,你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作为人的伟大。人有俗雅之分,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属于俗或者雅,在温饱问题得到满足之后,人应该追求一点什么东西,也就是,从俗的这头应该向雅的另一头靠近,对于现代的人们,指望每天捧着古书是不太可能的,当然,每天面对电视、面对麻将那也显得过于俗了一点,时间长了也会厌倦,尽管对于不怎么读书的老一辈人来说,这没什么的,电视、麻将对于他们来说就等同于书,但对于现在年轻的一代来说,在学校在家老师还有家长每天都会要求看书,别管看的是学习资料还是课外读物,看得多了,到了工作岗位或者在学校,这种与书的不陌生感有意无意会让人对什么是雅致什么是小资有着一定的认识,即使不爱看书,面对什么是俗什么是雅的生活方式也应该知道的。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手捧一本书,旁边一杯龙井茶,在梅家坞山山水水的环境中,身边有同学朋友的陪伴,没关系,就让他们打麻将吧,让他们吃土鸡煲吧,你面对的是整个青山,是不用多说话的安静与苍茫,生活在这里变得纯粹,变得飘逸,犹如一片片展开的龙井茶叶。在梅家坞,生活是可以立体展开的,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一切的不合理都是合理,而一切的酸甜苦辣都会变得淡然净化,你能静静面对自己的内心,在龙井茶还有书香的包围中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这里也不是太天真、太幼稚的,这里依然是生活,是时刻闻到人间烟火的生活,这里的绿茶树,都是粗壮结实,小溪流都是欢快活泼的,都是充满了生活的灵性,到西湖边市中心半个小时不到的路程让你也不会产生过于飘渺的想法,毕竟没有绝对的超然度外,但你在梅家坞的思考,已经足够让你坦然面对俗世纷争的生活,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但内心却是开始生起了雅致和生活的苔藓。老杭大的食堂说起浙大西溪校区,也就是老杭大,杭州人都知道,作为本人,第一次到杭州,住的地方就是西溪校区的招待所,那个时候,作为学生囊中羞涩,同学又是在浙大西溪校区,便住在那边了。不过,西溪校区方便的一点就是离西湖特别近,因此,完全可以当作西湖边的旅馆看待,而价钱的便宜也让这里成为了天堂边最奢侈的享受之一。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品尝到了西溪校区食堂的美食。不敢说是中国大学里最好吃的,起码也在最好的那一批次,完全可以和浙江大学在中国大学的排名相等同。可能是在杭州的缘故吧,这里的厨师想必是不敢懈怠吃口刁钻的学生,一旦做的不好吃,学生会毫不留情面的到外面吃去,反正外面有的是好吃的,所以,时间长了,这里的食堂的水平一点都不亚于外面的餐馆,而且学校毕竟还是比较便宜,这样,西溪的食堂便成为诸如我此等人第一次吃过之后便会来上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的场所。简单说一点,食堂的炒饭便是一流的,里面放入很多肉丁、鸡蛋、香菇、西红柿、蔬菜,但透出的却是米的清香,干香的那种,一点没有炒饭固有的水气,好吃便在情理之中。吃过这里的食堂,西溪的炒饭让你很有精神轻便到达宝石山下。爬上山,山下便是整个西湖,物质的香气转化为精神的动力,这便是西湖的一天。我想,这也是很多老杭大学生的难忘回忆之一吧,很平常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但却成为永久的记忆。住作为游客,到了杭州,最先解决的便是住宿问题,对于我也不例外。从这一点来说,杭州人要比外地人幸福,不用那么辛苦的寻找住处,而且还得花钱。但游客比杭州人幸福的一点在于,便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而且一般是临西湖而居,这对于现在的杭州人来说,却是少数人可以享用的。一般来说,游客最需要花钱的除了吃之外,便是住了,杭州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游玩西湖的费用可多可少,一分钱不花照样能够在西湖边找到来自精神层面无上的享受,所以,钱的大头就是吃住了。第一次到杭州,包括以后许多次到杭州,都是住在学校,那时还在读书,没有多余的钱,所以能省则省,不过,学校的招待所其实和现在流行的青年旅舍差不多,其实几乎等同于青年旅舍,而且学校的阿姨也要比青年旅舍的老板以及服务员来得淳朴和真实,作为不想在住宿上花太多钱的游客而言,个人建议就住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一是便宜,二是还能够找到读书时候的感觉,从这方面来说,还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怎么玩上面,不至于为了住宿浪费太多的精力。杭州的很多学校都有招待所,也都离西湖不是很远,而且最关键的是便宜实惠,这也是现在那些招待所继续存活的原因。汉庭的书香客栈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闲钱,不再为住宿发愁但还是不想为住宿买太多单的话,西湖旁边保叔(那个单立人的叔奇怪输入法里没有,呵呵)路上的汉庭客栈(99元的那种)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杭州是一个旅游城市,有着太多的宾馆旅馆,几乎每个层面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地方,作为不是有钱人但又讲究住的干净舒服的我来说,在这里推荐的也不多,只是一些经济型旅馆客栈,原来可以有布丁酒店可以选择,但上次到了布丁酒店,结果事先预定好的却被无缘无故取消了,服务员还振振有词,说没登记,找不到我们的信息,老天,对天发誓,我当时可是亲耳听到服务员说OK没问题的,只管过来就可以了,但当我们顶着旅途的劳累风尘仆仆在晚上十点多到达杭州,到达布丁酒店的时候,满心以为可以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了,迎面便被泼了一头冷水。那晚的经历很让人不舒服,所以,在这里,不是说为布丁酒店抹黑,而是作为我的容忍力,最起码是不会再去住布丁酒店了,当然我挡不住别人去住,但作为讲诚信的人来说,不能因为客源不愁就忘记了老顾客,这是最不道德的,即使可能挣了一点小钱。选择住在汉庭客栈,也是在携程上看到的,第一次到那边住,便感觉到了和布丁的区别,价钱比布丁便宜30-60元钱,而且住的条件也比布丁宽敞,还有客厅性质的时尚场所,阅览室、网吧、K吧等等布丁没有的却都能在汉庭客栈找到,即使你不用这些,距离西湖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也够你彻彻底底享受西湖了,而布丁所在的曲院风荷却过于幽深而显得有点恐怖片的味道,汉庭客栈则在断桥的旁边,而断桥则是西湖的口腔,是西湖的门面,所以,汉庭的美好便是情理当中了,更何况汉庭始终打99元的牌,干净舒服的住宿条件,最重要的是,房间里充满了书卷的清香,你可以到客厅里看电视,却一点都不打扰你在卧室安安静静的看书,坐在垫子上,桌子上一杯龙井茶,手捧一本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抑或是路内的《追随她的旅程》,幸福的意义也不外乎于此了。我更忘不了汉庭客栈的温柔的女服务员。虽然,这样的女服务员也不是所有的都是,也可能存在一点变化,但起码说明,汉庭客栈有着这样的能力,即使遇不到美丽的女服务员,面对舒服的客栈环境,再加上西湖边的流连忘返,这,也就够了。难忘的住宿体验直到现在,留在脑海中最深的两次住宿经验便是,在浙江工业大学招待所的一次以及在梅家坞梅梅旅馆的住宿。那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和前面提到的浙大招待所一样,工大的招待所也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不同的是那是和自己的经历有关。06年找工作的时候想到杭州发展,那天知道杭州国际会展中心开招聘会,就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从上海到达杭州,可是不巧雨下的蛮紧,从火车站出来之后,还是在公车上,雨开始密集的下了起来,自己的伞也忘了带,看地图知道工大就在会展中心旁边,就想着到里面找地方住,一路走过去,由于不知道地方,等于是绕着校园在走,雨水顺着发梢流下,冷冷的,当时真的觉得,生活不易,工作不易,仿佛人生的磨难已经开始领悟,所以,那晚的工大招待所特别温暖。尽管这算不上什么磨难,但旅途中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可以歇脚的港湾已经足够了,从这方面来讲,工大的招待所更像是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而不是旅馆、单纯住的地方。那天晚上还邂逅了温州检察院几个来进修的朋友,他们的经历几乎和我完全不同,我到杭州寻觅工作,而他们来杭州镀金,看来,杭州是个金矿,所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已。梅梅旅馆是梅家坞少有的农家旅馆(一般人家都是开茶楼),其实说农家旅馆也不是很恰当,女老板是工商大学毕业的,骨子里早都脱离了梅家坞,住也是住在城区,但老板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知道游客到了之后会有想留下来慢慢体悟的冲动,于是,一个小旅馆就开张了。不过最感到亲切的是旅馆的阿姨,集做饭、旅馆卫生、收费、看门护院于一身,每天的事情很多,但阿姨的脸色始终是平和的,说出的话却都是字字真理,透出一股活泼的浦江人的生活风貌。去年年底到过梅家坞几次,晚上便没有跑到城区住,而是住在了旅馆。一开始也没有感觉什么不同,80元一天,里面的被褥都是崭新崭新的,价格放在城区最起码也要150左右,而旅馆的美食放在城区就更是不敢想象了,那么一大盆笋干烧肉阿姨只收了二十几元,放在城区估计也要50出头了。晚上就睡在阁楼,那天睡的特别踏实,屋外紧邻小溪,流水潺潺的流着,听着特别舒服,山间的空灵也感受的那么亲切,透过窗户,外面的粉墙黛瓦都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远处的青山恰似立体的被褥,整个人都在温暖的怀抱中。后来就和阿姨成为了好朋友,每次到梅家坞都会到旅馆看看阿姨,中秋去杭州特地给阿姨送去了月饼,从内心里感觉,对杭州的热情是要具体体现在很多地方的,从一开始的西湖慢慢向很多方面深入,比如梅家坞,这样的心情恐怕不是用游客这个概念来衡量的,也许,这就是我始终都是把杭州当作一个生活的家的地方的缘故吧,看作精神的故乡更不为过,而现在精神的故乡变得让人更加舒服,对于我来说,便是一件再幸福不过了的事情。玩说到玩,这个题目有点大,相信每个人对杭州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而且是说不完的话。杭州也是的,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与同是天堂的苏州比,风景名胜简直多的一塌糊涂,很多时候都会让人挑花眼,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玩,不知道该怎么玩。这也不能怪游客,杭州是这样一个地方,可谓遍地都是风景,无论是在西湖边,还是在西湖旁边的群山里,西溪、钱塘江,等等,你都可以找到眼中的风景,与其他地方煞费苦心经营的人工风景相比,杭州的山水胜就胜在和自然融合的恰到好处,虽然也有人工的味道,但太自然了,而且是那么的不计成本的铺天盖地的风景,这就让人感到受宠若惊了,完全没有像很多地方一样圈起来就只懂得收钱,在杭州你就只管放心玩,尽情玩,物质、精神都会得到双重的享受,不可谓人间的一大奇迹。就自己而言,最喜欢玩的有几个地方,一是西湖环线游,二是西湖群山游,三是杭州书店游;四是杭州购物游。西湖环线游杭州最重要的还是西湖,几乎每次到杭州,西湖不可能不去,即使不是专程去看西湖,公车也会不经意的经过西湖,这个城市真是离不开西湖了。西湖周边的景点不可谓不多,断桥白堤苏堤雷峰塔保Q塔等等,春夏秋冬都有可以看的地方,春天的苏堤春晓、夏天的曲院风荷、秋天的平湖秋月、冬天的断桥残雪,以及还有很多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看的风景,在西湖旁边风景也都是特别大众化的,亲和力十足,如果你是为了追求某个梦想或者为了与古迹考证的玩,西湖恐怕也只剩下了历史,但个人觉得,西湖以及杭州最重要的不是历史,历史只是她的外衣,或者说只是骨子里的东西,是家底的东西,甚至只是背景一样的东西,西湖、杭州还是要看她的风景,看她的人文氛围,这些都是活的东西,是当代人能够亲身感觉到的东西。即使一个地方有再多的历史,比如敦煌,但当你出了门,满口的黄沙,我想,你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西湖不是这样的,是让人产生慵懒甚至产生要在当地生活想法的地方,一切都是温润的,是江南风景的完美体现,都是波澜不惊的,没有惊天动地的自然气候,但一切都是在诉说着属于中国文人独有的人文氛围,故事传说借助于绝代的风景也都从书上画上走了下来,所以说,当你在断桥白堤苏堤旁看到那些看起来有些痴痴傻傻的游客时,不要笑话他们,大俗到了极致也就是大雅了,抛开了游玩的游客的概念,他们的举动和杭州市民没有什么区别。每次到杭州,风景都美到忘记了拍照,就只是在西湖边走来走去,在雨后、在夜色中,西湖的风景是那么饱满,让人忘记了一切。西湖群山游西湖旁边的山不高,但第一次来西湖,在苏堤快要走到头的时候,一抬头便看到了山,第一次感觉到山原来也可以这样漂亮,自己是北方长大的,见惯了没有多少树的苍凉的山,还从没见过郁郁葱葱的山,完全符合一个文人对山的定义,充满了人文的氛围,特别是在宝石山,那满山的灵气、仙气让人觉得山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是脱离了山的概念,再加上西湖的灵性仙气,杭州成为天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自己爬过南高峰、北高峰、十里锒铛,和朋友爬过,自己一个人也爬过,人多的时候爬过,人少的时候也爬过,当然也害怕过。别看西湖的山不高,人少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凭借电视剧里的想象,山高林深的,但还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奉劝游客,在爬山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个人,而且最好不要选择在下午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安全第一,欣赏风景第二。04年在爬南高峰以及去年年底爬十里锒铛的时候,一个是下了雨的午后,一个是阴天的午后,而且都是自己一个人,山道很寂静,树木却都很厚实,好像懂事了的孩子,一动不动,一开始会感到完全的无拘无束,但爬着爬着,还是感觉到了害怕。山路还有点滑,山林的深处都是浓绿色的,如果一头野猪迎面扑过来,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最后爬到南高峰山顶的时候,山上的凉亭里却有着三三两两的杭州本地人,在不知疲倦的健着身,一个老人还说,来杭州玩,最起码要三天,一天肯定不行的,可能看着我像是游客,故意加大了嗓门,自己当时听的一清二楚,也就是在那次,知道了杭州的博大,通过爬山也知道,还从来没有见过在城市里有这么多的山山水水,而且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甚至是原始状态下的,当时正要往山下走的时候,猛一瞥就看到了龙井村,那完全的田园风光,风景好似在国外,一种很富足的感觉慢慢从山脚下升到山顶,进入到自己的脑海中,自己没有到过国外,那次见到的风景却是一个极大的弥补,原来风景就在自己身边。下山的时候,看到了蔡元培给一个杭州籍的科学家所题写的墓志铭,还到了烟霞洞一探究竟,虽然谈不上经典的景点,但一草一木都透出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杭州的山真的是太让人意外,真正的美好都在里面,也许,只有在杭州定居下来,用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够真正领略到她的好处。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包括房子等一些生活设施有点麻木的基础之上,否则,到了杭州,也欣赏不了西湖所带来的美好,呵呵,看来,真正脱离世俗的人不多,但真的当了和尚尼姑,那刻骨的风景是否就坐享其成了呢,看看灵隐寺的茂盛的烟火,估计那些拿着手机打着电脑坐着好车的僧人们能够懂得欣赏的也不多,这个概率和大众中懂得人文关怀和人文情调的人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僧人也是人,修行和对生活的品位以及人文气质的生成也是两码事。杭州书店游一个爱书之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关注当地的大大小小的书店,即使不是为了买书,就只是到书店里看看书,那也是一种满足,可以说是风景的一种补充,相得益彰。游客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风景里呆着,晚上没事的时候,或者对风景游玩产生厌倦的时候,逛逛书店,那也是一种享受。自己在去杭州之前,就已经和杭州的书店发生了关系。杭州书林是一家专营人文、教育等方面的书店,规模很大,在民营书店里算是规模较大的了,那个时候考研,免不了要买很多专业书,从师兄的口里得知了杭州书林,当时在河南师大,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很多同学都把学习的触角伸向了杭州书林,不间断的从那里买书,而自己也是这样,直到考上了研究生。即使在读研后,每次到杭州,特别是第一次到杭州书林的时候,自己完全有种朝圣的心态,传说中的杭州书林就很安静的躺在浙大西溪校区旁边,人不多,但骨子里透出书香的人文氛围,看着自己熟悉的一本本书,那个下午过得太惬意了,直到现在,去杭州书林,这样的感觉虽然有点减弱,但杭州书林已经在自己的内心占据了一块重要的位置,也几乎每次都会买一些书,尽管现在网络购书已经成为我的主要购书渠道,但杭州书林的气氛却是网络无法替代的。此外,杭州的晓风书店、枫林晚书店、博库书城、购书中心等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如果你到杭州游玩,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到这些店里逛逛,把午后慵懒的时光扔在书店里,看得累了喝杯茶,和朋友聊聊人生,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和匆忙的行人,你会觉得,再美的生活也不过如此。我想,西湖边、书店里,都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种地方其实是区别于游览的概念,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杭州购物游自己每次到杭州玩,购物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土特产的购物,一种是衣食住行的购物,头一种是对当地的表扬,而第二种则是自身功利的做法。每个地方都会有土特产,杭州也不例外,龙井茶、藕粉、东坡肉、叫化鸡等等,买过很多次这样的土特产,这样的做法尽管在现今社会其实也不用一定要跑到原产地来买,小区旁边的超市应有尽有,但土特产还是要到当地买才感觉到浓郁的当地风味,比如河坊街,那是杭州一条相当有特色的街道,古色古香,且人流如潮,透出满身的喜庆劲儿。其实买土特产已经不是单纯的购买行为了,只是在游玩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行为而已,是顺其自然的流露,看到好的东西,在有点脱离日常生活的氛围之下,游客的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当地的表扬,是对美好的一种付出,如果游客无法产生购物、购买土特产的冲动,那还说明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没有完全被游客接受认可融化吸收,而买了东西带回家,也就是把当地的文化带回了家,把当地的风景带回了家。第二种呢,买一些平常穿的衣服鞋子什么的,还包括书,虽然不是每个游客的做法,但慢慢会成为一种消费方式,这在某些地方已经开始大行其道,很多导游都会把游客带到什么购物中心去被动消费,这已经不是稀罕事,甚至成为了丑事。这里我说的是完全心甘情愿的消费,虽然有点功利,比如便宜、比如实惠,等等,但旅游就是要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美丽的事物是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一般人们都是在自身居住的地方买,很少在旅游的场所购置,但平心而论,杭州这样的地方,尤其在延安路,有很多东西还是相当便宜实惠的,杭州是女装之都,在时尚方面一点不落后于上海,作为省会,在上海的边上,发达的交通,其实杭州和上海没有什么分别,而且杭州没有了上海的骄傲,它是完全以达成消费为目的的,所以,每逢节假日的时候,你来杭州玩,其实是可以顺便购物的,在延安路、在女装市场,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你可以随处看到自己喜欢的衣物,这是西湖之外的一个大实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一次大采购,东西多一点也不怕,反正杭州到上海方便的交通就当是在上海市内购物了,其实消耗的时间都差不多。杭州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地方,几乎每一次到杭州都会发现一些惊喜,但可能真正的旅行不是要发现什么,而是纯粹的一种过程式的体验,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彼此都能体会到各自的用心,而双方所作的一切便是让对方更加幸福快乐,两个人的良性互动就如同这美丽的杭州和大众的游客一样,互动的好了,会一直好下去,会不请自来,会一而再再二三的来,会把这当家、当故乡,当成一切的一切。真正的杭州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你怎么理解,杭州就是杭州,也是可以淡妆浓抹的杭州,是人的天堂,是生活的家。是江南的杭州。(杭州苏堤春晓)
上一篇&&到长兴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图】下一篇&&在杭州风景中心九溪杨梅岭,生活亦是旅行【图】
真是一个对杭州有深刻体会的人......。。。。
基本涵盖了目前杭州的方方面面
是的,时间少就是走马观花,留不下什么印象的。
汉庭现在还有99元?我在携程查是189喔~~~
楼主是个用心人
淘宝咖啡路过很多次,一直没有进去过,下次去杭州一定要去试试。谢谢搂主。
“m”用chu就能输入了,呵呵。很详实的游记!
写得很详细。
我一激动,要给你的评价说错了地方了。
你写得太好了,总算找到知音了。
从05年起,我年年去杭州,准备下个月还去。
只有对杭州有感情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笔,谢谢!我能感觉到您的文笔中隐藏的东西,只是我不能写出来,有你这样表达和没表达出来的文字,终算了却了心结。呵呵,谢谢你,爱书的人。
写得不错。我喜欢杭州的旅游规划方式,那么大一块地,随便你看,而且租自行车骑了一圈才花了1块钱。相对我的在南京夫子庙看到的敲鼓什么的也收费,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小家子气太暴发户了,而且大部分景点都贵得要命。杭州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温柔大方地欢迎你,让你愿意不断地再去,而每一次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放松。
写得很用心,说明楼主对杭州很有感情。超级喜欢楼主关于暴发户的比喻。
还有6极么?
写得真太好了
“上海人的实用早都掠过这些游客的头顶,向国外奔去,向国内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奔去。”好形象!
“而且是那么的不计成本的铺天盖地的风景,这就让人感到受宠若惊了,完全没有像很多地方一样圈起来就只懂得收钱,在杭州你就只管放心玩,尽情玩,物质、精神都会得到双重的享受,不可谓人间的一大奇迹。”人生到此是奢侈!
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在物欲横流的现在,一个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见解很不容易.好.
“好吃的东西在当代的社会一定要是大众化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尤其来到旅游这样和日常生活不太一样的地方,更需要注意。”
这说的很对,通常被现在某些旅游地折腾够了的简直都想不起来照理应该是这样的,真值得张家界啊或者什么地方的学一学。
这样的思考和抉择,应该支持下。
很好的文章,和作者非常有共鸣
对啊,非常有共鸣,和作者,和留言的人,原来,那么多人去不够杭州。
慢生活啊慢生活
5年后的杭州希望依然能让慢游的客人感觉依旧
请认真填写内容,我们收到你的投诉信息后会立即进行审核并处理,谢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a、广告帖和灌水帖
b、谩骂、诽谤和聊天帖
c、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d、其它问题
其它问题具体内容
(10字以上,400字以下)
命名收藏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一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