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翘 放样

从s1到s5,八一八那些年我们所认识的LOL届青年们。_snake战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859贴子:
从s1到s5,八一八那些年我们所认识的LOL届青年们。
纯属个人喜好,不喜者可撕逼对峙。未标记转自snake战队吧者全家吃粑粑。
活久见!国外小哥因为沉...
前两天花少一帮人录完节...
芸芸重生,茫茫人海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富翁路上...
纵观当下娱乐圈,星二代...
了解娱乐圈实时资讯,吃...
控吧深夜趴,天下奇谈尽...
控吧深夜趴 天下奇谈尽...
导读:每天都可能遭遇...
古话说:“小时了了大未...
中国百家姓中哪些奇特的...
控吧深夜趴,天下奇谈尽...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第一章s1一、序
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时刻,恶毒我们这一代小学生的在北美出世了。在本章我将提到大量人物与今后LOL届发展息息相关,请各位看官们仔细阅读。否则作者会不开心的。
内测阶段,楼主还在萌萌的玩着星际争霸,但当时已经有朋友不知从何方搞到了拳头的封测账号。由于当时对此游戏认识的极少,况且压根儿就没人玩,所以注册了个账号,玩了一只极丑的炮娘,中途挂机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此公测,宣传力度还是很大的,因为LOL这个缩写不仅是英雄联盟,更是北美常用语“哈哈”“呵呵”之类的缩写,所以很多萌萌的老外都被吸引过去了(主要是他们玩不来dota,dota对他们来说太难了)楼主s1期间虽未怎么玩,但是还是去看了一些赛事。结合早些时间所看过的国内外关于LOL的文章,这里就写个个人记忆的总结吧。
这两个在北美如雷贯耳的战队和我们与ig极其相似。从建队之初,两队粉丝就变成为了死对头。虽然这两队一直很捞,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队员在LOL届的贡献是最大的。
由于两队老板,clg的和的reginald,都是在内测时便是大名鼎鼎的玩家,所以他们俩建队时各自招揽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们。(因为只有美国人玩)当然,并不是所有优秀选手都是美国人,像我们熟知的tabe,五五开,都是当时的高分路人。其实想想tabe和五五开也挺不容易的,在香港顶着高ping去玩一个前途未卜的游戏。看来他们是真的喜欢玩… 废话不多说,当时的reginald猩猩队长听说LOL有比赛,而且奖金还挺多,二话不说召集了几个基友,基友的基友,rank里面对骂以后成了基友的人。他们分别是saintvicious(记得第一届全明星的北美打野嘛),大将军the odd one,adc始祖chaox 以及那个逗比locodoco(直播时打飞机忘了关视频) 他们几个就这样临时组队,建了个网站组成了tsm,然后打比赛居然赢了,获得了奖金,从此在北美一发不可收拾。早期tsm不得不提的两个人分别是the odd one,和chaox。the odd one可以说是最具有开发力的职业打野选手,他一手开发了许多强力打野,最著名的是把一个差点烂掉的开发成打野,凯瑞了许多场比赛。而且他还乐意分享自己的打野心得,可谓是无私的打野贡献者。另一个人chaox可能中国玩家很熟悉,adc的始祖,很多人都是通过他得视频学会了如何操作adc,如何打团。他甚至凯瑞了整个tsm,要不是后来被欧洲流完爆,估计他肯定能封顶s1的。至于猩猩队长,可以说他很强也可以说他很弱,褒贬不一。个人觉得他的打法是纯粹的发泄情绪。猩队脾气不好大家都知道,看他早期的比赛简直是一种乐趣,凡是跟他对线的人,只要在他补兵时A他一下,这货气的恨不得把全身六个技能砸对面身上,尤其是他直播时,对面要是敢打他,猩猩队长就毫不犹豫的就是顶着一排兵线和对面干,然后经常是潇洒的闪现回来。他的这种变态性格到了赛场上虽有所收敛但是并未有显著效果,经常是对面骚扰他几下他就发疯一样刀也不要了和对面干。职业比赛啊大爷们,对面一看猩猩看见自己像看见香蕉一样冲过来,心里自然虚,心想这蠢逼这么干我肯定有人蹲啊,所以往往都是被猩猩队长打了一套后裤子都不敢提的往回跑。这就是人们当时所赞扬得猩猩打法,凶狠压制!当然久而久之,这些对手天天见自然而然发现了这只疯猴子根本就是瞎闹,所以后来经常出现了猩猩队长被打崩得或者被反蹲的情况。这也是后来reginald和chaox大吵的原因,chaox无法接受他的打法和脾气最终导致reginald将chaox开除。“哥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来,想指点我的都滚蛋” 这种心态的老板兼队友不仅毁了一个好adc更是毁了一代好打野。由于猩猩队长的打法导致theoddone根本无法去别路gank,只能反蹲,久而久之这种套路被所有人都看透了所以都感觉tsm打野真捞,从不gank。大爷们人家theoddone想打职业啊,不来反蹲就开除啊。所以个人对猩猩的做法很是反感,这也是为什么他队里曾经很屌的人物像雨人,xspecial这样的北美大腿头纷纷离去(被开除)
留名 马一个
再说说clg,clg可是有着各位置顶尖的好手。当年上单热射哥哥,s1开发的上单包女能玩4 1又能poke。那真是把一个版本不强的英雄活活的玩神了。以至于比赛里面必ban豹女。大家都看过stanley的豹女吧,s2打得韩国不要不要的,s1时代热射哥哥的豹女比那个还恶心。记得当年看dyrus直播(tsm捞比上单,全明星上北美二人组gank pdd被pdd一路从自家塔下烧死在他家塔下完成1v2) 他对面就是热射豹女,dyrus玩的石头人,就看热射哥哥一直利用草丛被动进进出出骚扰,每次dyrus准备q 热射时,热射都会瞬间进草丛,让dyrus马上消失视野q不到他。哎呀那个气的哎,最后记得dyrus气的怒吞了一包乐事薯片。当然个人rank也没什么可吹的,比赛里的热射利用豹女各种牵制加poke,让观众们深深的恶心上了豹女这个英雄,但是指的一提的是热射哥哥一直玩的是上单ad豹女,并不是后来大家看到的ap豹女。热射哥哥好像除了豹女外并无其他出名英雄,但是他开创的带线以及poke为后来战队尤其是韩国战队创造了各种战术的演变。clg当时除了上单骚男热射,更有色情中单大肥jiji。bigfatjiji,后来由于名字忒恶心被拳头强制改成了bigfatlp,可能是大肥老婆的意思。他是加拿大华裔,楼主曾经在饭店见过他,身高目测一米七左右,非常瘦,应该没有大肥那啥。当年他的出名英雄是发条和蛇女,他可谓是第一代中单刷子。每场丧心病狂的刷兵,然后刷野,s1可能没有谁比他还能刷,有时甚至刷的忘情都忘了自己在对面野区搞f4,经常因越界被gank致死,但是他团战的大招以及aoe打得非常足,后来有许多人学他刷兵,他的这一套中单打法也是流传给了后面的新人,以至于后面的新人比他耍的还丧心病狂。当年老一代clg还没有后来的大师兄,大师兄也并不怎么强,长了一张能说的嘴而已,所以后来的clg在世界上也并未取得好成绩。反而老一代热射哥哥的clg取得了2010年的wcg冠军,当年我国去的是ig哦,s1的ig lol如日中天,汇聚了55开tabe chris(皇族教练)影子以及笑笑,他们一路干倒了ehome(pdd,宣告领衔)和we(掌门打adc) 进入wcg,无奈倒在了这只北美豪门的脚下。
三 s1冠军 fnaticfnatic自始至终就是电竞豪门,任何项目里面都少不了她。欧洲人的开创性说实话,比美国人高得多。他们开发的欧洲流,也就是我们普遍所玩的对线套路可是把骄傲的北美打得连拳头公司都不认识了。当年大师兄还靠小波比下路冲分时,欧洲已经开始了adc下路发育打法了。两地的差别之大,真是让人意想不到。fnatic自始至终没出过任何大明星,所有人都是中规中矩,后来出了个rekkles,也就是欧洲城哥,也在今年加入了froggen的elememtz。fnatic虽说没有大明星,但是他们个人能力都不弱,尤其喜欢玩前期小配合。s1的元老除了xpeke和cynide,其他人都各奔东西了,有的加入了fnatic风暴战队。还有一个sushei成了测试服名人,每次新英雄正式登陆前他都会把那个英雄玩的很溜然后做出视频,也算是一个比较有贡献的人吧。当然fnatic的灵魂还是xpeke,虽然他两次倒在了我们中国的脚下,但是他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对手,在后续章节中,我会继续提到他和dade的故事。总而言之s1时代fnatic夺冠可以说是黑马,因为大家都认为 不是clg就是tsm获胜,当然亚军aAa也是黑马之一,他们队比赛后就解散,当时aAa对内的yellowstar后来加入了sk,和sk明星中单ocellotte称霸了欧洲一段时间,可好景不长,因为sk几次被翻盘,其中一次就是被xpeke的卡萨丁偷家偷死,导致yellowstar直接加入后来的fnatic。Fnatic是一只传奇战队,两次世界赛上干倒了不可一世的韩国队,而且他们的打法在后来都被相继使用,要不是他家上单太捞,omg可能s4还真未必出线。所以fnatic是一只强队,在以后的章节还会一直提到她。
好看!~~楼主加油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四、s1的中国中国接触lol其实并不短,s1我们就有了ccm ehome we 这样的强力战队,比起欧洲北美,其实我们并不弱,但为什么我们没有任何傲人的成绩呢。首先就是签证问题。s1还是遥远的2010年,那时候电竞远远没现在发达,更何况国际赛事除了几个月一次的dreamhack,几乎无其他赛事可言,而且直播平台也不如现在的发达,欧洲人在干什么,北美是不是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我们完全不知道。仅仅通过线下训练赛是远远不够的,那时候都是我们求别人对打,要在国内上别的服务器玩,这样往往顶着很高的ping,训练完全没什么效果。所以那时候大环境很苛刻。其次就是食宿问题,很多战队今天叫来了人明天就解散,叫我们队员无法认真的训练,所以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既无法参加国际赛事,又无法提高水平。屁话了一堆,说几个大家感兴趣的事。we那时候队员是若风,ayaya,叶梦书,刀哥,还有if。这几个人就是we的前身,至于周克儿呢,他也打过野,是个替补,就不多提了。这只we,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水平一般,不是我黑,若风水平真的一般。所以不久,老we队长ayaya因家里有事,就退役啦,没办法若风转了中单,请了当时打起凡的微笑来打adc。再说说ccm也是ig的前身,队内都是当时国内lol届大哥,第一寒冰tabe,不叫五五开的white,上单一霸孙亚龙,没什么可说的影子,已经现在皇族教练cris。这只战队有三个香港人,事实证明香港人打着游戏挺有天赋,像toyz去了台湾拿了个s2世界冠军,tabe和white替中国拿了个s3世界亚军,感觉第一代玩lol的香港人还是蛮屌的。这只ig在2010年基本赢了we大半年,后来还参加了wcg,二胜一输的战绩出线最终输给了冠军clg。在2010年底和we在tga大奖赛决赛碰面,虐了we的泉,从此老we粉和ig粉的梁子便结下了。还有一只战队目前解散了,但是里面的大哥们必须提一提。首先是pdd,pdd当年上单比s2猛多了,打比赛里面选vn上单哈哈,用一个盖轮杀遍了国内各个战队上单,包括我们的孙亚龙。其实当年已经开始了换线,记得孙亚龙虚pdd直接和辅助去下路,当时看起来可笑不过现在想想确实战术高明啊,大家看s5打法是不是又回到了s1呢哈哈。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笑笑甘愿辅助把pdd请到ig当上单,因为他当时太虎了。ehome当时人才济济,打野是国内著名的稻草人,有着第一打野美称的胖lucky!没错就是他!其实lucky水平及反应挺高的,就是s3上黑了以后就身败名裂了。听white tabe说可能是紧张吧,但是过去这么久谁还去追究个对于错呢。ehome当时的adc是死亡宣告,他还不是那个阳光的肌肉男,是国服著名喷子之一。至于他的辅助,天灾末日!国服著名喷子之二。这两人的下路组合可想而知,对手对线时必定受到了他们的口诛笔伐。至于其他队伍以及人物,我知道的不多,也不能瞎写,那么s1的这些事就写到这里啦!
先写到这,手码有点累
大兄弟快更我要转了
青岛高防服务器,独立防火墙,T级抗D清洗能力,过滤CC!
换电脑了,试一下好不好用
第二章 s2一、s2作为英雄联盟最长的一个赛季,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次都是从s2开始的,楼主记性没那么好,对时间日期不敏感,所以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以下的一些排名顺序不像s1时代那样规范,大家拿着这些段子当个等排位选人时或上厕所拉翔时的读物即可,别和我较真,一旦你们认真起来,我就输了。
二、掌控欧洲的霸主M5提到M5,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字,“传奇”。这是一只俄罗斯的战队,从他们的队名Moscow 5 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自己国家而自豪的队伍。当时这5位俄罗斯青年(并不能以小伙来替代,因为他们都是圈子里的大叔了)都是俄罗斯服务器里面的高手,尤其中单 alex ich,他不仅开发了许许多多中单,而且基本功非常扎实,无论刷兵还是支援,他都无愧是s2这大段时间内的第一中单。在他手里,任何带有ap加成的英雄都可以玩成中单carry。记得有一场比赛,忘了是ipl还是mlg了,alex 的对手是tsm的暴躁猩。很奇怪,这局比赛暴躁猩并没有拿出他最喜欢的暴力型英雄,而是选择了一个和他性格反差很大支援型英雄卡牌。当然,我有点过于黑他,如今的猩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你A我一下我用六个技能砸你的猩猩了,现在是用5个,因为卡牌大招没法用。当alex看到了猩猩队长锁下卡牌的那一刻,我只记得他笑了,微微上翘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狡诈的气息。“什么?!alex选的是中单风女吗?!”连解说都不敢相信,观众们沸腾了,游戏还没开始,大家已经起立鼓掌高喊 ”tsm tsm“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是西方观众嘲笑tsm的一种方式,当然,最初tsm赢了后粉丝都会高喊 ”tsm” 但是久而久之,tsm输了以后别的队伍粉丝就开始无情嘲讽,在台下高喊 ”tsm“。 以至于到了最后,甚至在欧洲只要观众一兴奋,都会去喊 “tsm“。 所以高喊 ”tsm“ 成了一种倒喝彩的形式。 当然我们萌萌的暴躁猩可不这么想,他的隔音耳机似乎是淘宝买来的,镜头里 猩猩听到了 “tsm” 以后开心的乐了,此时此刻,他刚才紧张的眼神似乎增加了几分自信,瞬间,我以为他就是传说中的弥赛亚。比赛顺利进行,猩猩稳健的漏着所有不该掉的刀,为了蹭掉对面风女的血,猩猩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以风女的盾太厚了,根本不掉血,脸上爆青筋的猩猩,把他心中的怒气全部撒在了满血的小兵上。“草(fk)” 猩猩由于过于推线把自己的蓝打光,前期无作为的他正在思索着怎么凯瑞这些菜队友。回家买本杀人书再说,可惜的是,由于自己没钱猩猩买不起杀人书,只好买了一把蓝色匕首加几个小件,可他就在到线上的一刹那,自己陡然屏幕黑了,顿时间,场下爆发了极高的掌声与欢呼声,愣愣的猩猩点开击杀信息,发现自己居然是被风女用阴风加冥火干死的。alex这小人不跟老子干正面处处阴我!气急败坏的猩猩自然而然在后面的对线中心理崩溃被无情蹲死,正常游戏由M5获胜。瞎扯了这么多,就是想体现以下alex的创造力,风女中单,换做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她带到赛场上,而alex做到了,这就是s2最强中单的实力,当然像中单剑圣,中单螳螂,这些英雄都并非他所开发,但是他是游戏的先驱者,他最早的把这些路人局里的方法带入了比赛,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虽然在s系列上他们一直未能取得好名次,但是s2无冕之王的称号必须归他们所有。
说到M5的厉害之处,就必须提到他们的打野,dimond。提出中野游走这个概念的就是我们dimond同学,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当时他开创的反野战术。在s1末期以及s2初期,打野们向来都是缩在自家野区里面搞搞野怪,从没有谁敢明目张胆跑到邻居那里偷人。但是dimond的到来颠覆了野区这一概念,当年的野区还未曾流行起来你的野区我养猪这一说,大家所提的更多的是在和M5对战时,dimond告诉对面你的野区是我的,我的野区是我家中单的这个道理。dimond拿着龙女这个本身gank能力并不强力的英雄在对面野区是横行霸道,再加上M5一直贯彻推线战术,这样使得对面线上选手很难来支援,因为支援就意味着丢兵,而且野区对干龙女不一定能赢,所以我们经常看到dimond领着上路儿子跑到对面家里狂抢一顿,然后插只眼,看对面打野动向,你想对面打野一进上半野区连个鸡毛都没了,这心理肯定气啊,又没办法,冷静一看,哟呵对面推得这么深,刷老子野老子gank你线上,结果一去就不复返,被对面dimond早就准备好的反蹲干死,有时连着自家线上的都给对面dimond干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家现在想想这么容易的事情白银分段都懂,可是同学们这些平时的小战术都是人发明的啊,没见过之前谁会想到有这么一手啊,所以dimond他仅仅凭借反野这小战术就干翻掉了许多战队,他的打野,s2期间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了。对了还要提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m5比赛dimond被队友误选了茂凯,dimond说他压根不会玩啊,没办法只好趁着选人阶段上youtube看了theoddone的打野教学视频(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他可以切出去看第三方视频,但这事是真的) 第一次玩茂凯的dimond,居然在这场比赛里把对面gank到爆,真不知道是theoddone教学教的好还是dimond天赋高。
接下来要说到M5的灵魂人物了,北极控线王Genja。这个人物真的非常有争议性,你说他弱?他最弱的时候吊打了imp和成哥。你说他强?他在M5状态最好的时候每次都在开局几分钟以后蹲在二塔下控线。关键问题是,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当然不像猩猩那样在游戏里暴躁,他是赛后对队友暴躁,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把身边的队友一个一个给气走,先是气走了欧洲最强辅助edward,然后好不容哄着闹着把edward求回来,他又把alex气走,这一走,M5彻底解散。但是怪人有怪人的奇特之处,你们见过比赛里面拿厄尔加特的吗?就这货,当年M5开创了一套双打野战术,这套战术的理念就是把对面野区彻底强光,不仅强光,顺便把你打野也收了。放样adc下路抗压。于是乎genja拿出了他rank本命英雄厄尔加特抗压。那局打得是dignitas,一上来dimond和老牛edward就把家里的蓝爸爸给了,genja,心想,有了蓝爸爸,你前期就不会上来5分钟被推塔了,这样我们可以抓爆对面之前你genja也不会崩,谁想而知,genja拿了蓝爸爸就跟吃了伟哥一样,不仅下路不抗压了,哥还要一搞俩。你们谁见过一个厄尔加特二级追着对面辅助和adc打得?(职业比赛)他不仅把对面辅助打残,更是把adc闪现都打出来了,有这样一个发疯了的adc,这局不赢都难,再加上双打野游走战术,对面打野7分钟还是3级,这局毫无悬念的被M5拿下了。说到这里,大家就会觉得genja还是很牛的,牛?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错了,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 “哥有三多兰,对面都是菜” 的段子,对的,这位主人公就是我们的genja,genja有一段时间比我们成哥还迷恋寒冰。但是他和成哥的思路不一样,成哥是宁死也不出装,genja是有了三多兰打你草鞋我都得死。一个寒冰,每局被对面打得要靠三个多兰撑血量和攻击力,说明他是多么的惨啊。所以genja是一个既有争议性的选手。 当然他的创造力不容小视,s3上,当所有人都玩着vn,飞机,女警时。他拿出了大嘴,而且还出了三项。“omg”是当时英文解说台上面一致的质疑于不解,可是后来呢,所有人玩大嘴都学他出三项,所以说genja的创造性,不仅代表了他独树一帜,更是M5时代带来的创新精神。
M5可以说在s2上半年具有极高的统治力,甚至到了s2总决赛上都被媒体预测为冠军,可是事与愿违,M5倒在了黑马TPA脚下,而这一次的倒下,M5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他们下路矛盾越来越深,上路darien的狂妄自大更是为他日后比赛里付出了报应。再加上赞助商老板跑路,这5个没钱的青年硬是在家里组排训练搭上了s3的末班车。在此,我只想说有时候不要抱怨环境不好,条件苛刻,人在被逼到末路之时,总会想尽办法去拼搏的。而且M5是众战队里面唯一没有教练的战队。如此拼搏的战队,怎能不叫人敬佩呢。
补一件小趣事,也可以说倒霉的事情。就是貌似在2012年,大印度说:”我们也是大国,我们也要搞电竞” 然后就邀请了各国战队去打比赛,当然包括了M5以及我国的天禄战队。天禄战队在M5临走前跟他们联系过,说最好别去印度打比赛,M5不理解,但是主办方机票已经订啦,M5交钱啦,到印度当地再给报销,不能不去吧。好,这几个就去了。 到了会场一看,傻眼了,大印度搞得电竞居然是在一家废弃的工厂里。那桌子椅子,就和我们看到山区里的桌子是一样的,关键是!印度举办方为了防止M5夺冠,居然在给他们的日程表理修改了日期,也就是说当M5当天进入会场之时,人家印度已经在那里打决赛了!!我勒个去这不能忍啊,M5决定要组织方赶紧报销路费,他们要回去,可谁想而知,主办方居然给他们订的是单程机票。。。也就是有来无回,这下可麻烦了,队员们赶紧回宾馆通知战队经理,可丫儿的他们带的行李都被偷了!你们说这主办方为了区区几万美金坑的M5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最后好不容易想办法活着回了国。。
说一句,黑了猩猩队长不少,纯粹是因为感觉这人搞笑才恶搞他的,希望猩粉勿喷我,完全为了娱乐娱乐。
先更这么多,反正也没人看
吧友们明天更
太搞笑了。楼主继续更呀。。
楼主更的时候艾特我可好。。
支持精品帖
你们懂什么??gogoing发烧烧到72度还在疯狂训练每天训练29个小时身体十级残疾两百多处骨折还在不停的训练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自拍给你们看 大哥为了为祖国夺得一个世界冠军,小学毕业就放弃了学业,为了这个冠军每天坚持15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坚持了十几年!不哭不是中国人!
再黑全华班我自杀—————♚九尺大马糕学成为您报时号16:43:29
实在太溜,无言以对,我在想怎么才能凑够十五字
加精,写的挺好
三、真真正正的一神带四腿,Froggen丹麦这个弹丸大的国家,不仅出产了世界最有名的乐高积木,还为LOL届带来了许多明星选手。其中就有我们的主人公 ”世界第一冰鸟“ Froggen。 相信如果不是因为S2总决赛上的拳头停电断线时间,Froggen也不会在国内被黑的那么凶。当然也是因为60E们众多的原因。不管怎么黑,我们的Froggen确确实实是S2后半年里面最凯瑞的中单,他不仅线上压制力强,而且还是一个大刷子,当他觉得线上占不到对面便宜时,他就开启了无敌刷子状态,刷完自家野区,刷对面,刷完对面刷线上,刷完线上再回自家也去刷,这样周而复始的动作会让他在不支援任何路,不拿人头的情况下经济上占据巨大优势,虽然苦了自家打野,但是作为核心的他会把自己的优势换成后期团队优势,所以说他凯瑞。他的英雄池s2期间并没有M5 Alex那样深,但是每个拿的出手的英雄都是非常具有凯瑞能力的。冰鸟这个英雄在问世时一度被认为是最弱的中单英雄,初始血量全英雄最低,耗蓝量非常巨大,6级前补兵比死了妈还难过。 就是这么个被大众普遍认为弱的不行了的英雄,被我们Froggen同学活生生开发成了S2最强中单英雄之一,而且并不是所有中单选手都敢玩的,因为她实在太难了。(想想AZB rapid star 还有 toyz的冰鸟,除了刷兵以外酱油全场,根本没用。掌门到现在都不会玩。)Froggen第一次在重大比赛里面使用冰鸟是在2012年的Dreamhack上对阵M5,当时的M5三线都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反观clg.eu这边,除了Froggen以外,只剩下还勉强说得过去的 ”世界第一刀妹“ wicked。这里说一下这个第一刀妹我觉得真的很水,他玩刀妹冲的欧服rank,当时刀妹还没被砍的不能玩,况且这么个主打刀妹的在大型比赛上从未用刀妹凯瑞过一局,所以他被封为s2 ”世界第一刀妹“ 让我并不能服。 说完这个水货刀妹,再看看我们的黄金下路组合。yellowpete 黄皮特,和kreppo。 这对下路基友说黄金水平有点牵强,勉强给个白金吧,我们从未看到过他们下路打败过任何一个队伍的下路,对线前10分钟必然落后10刀以上(我上也就落后10来刀,我上我也行),甚至拿了ez这种版本adc也是抗压抗压再抗压,如此弱的adc练就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奶妈,我们的kreppo从来不玩蕾欧娜之类的英雄,每次必选索拉卡或者琴女,反正有加血就够了,可以说,没有kreppo的细心呵护,我们黄皮特肯定不出15分钟就被对面打穿了。但是,这次对面的adc genja是神经刀选手,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是他的属性,每次他遇见黄皮特以后都要和他较量一下谁抗压更强,genja这种不服输的性格也是让黄皮特更加猥琐,所以一场比赛下来下路互相都不A对面一下,就是为了比抗压。虽说M5下路打clg eu的时候属于和对面55开。但是M5可是有着s2最强打野称号的dimond啊。反观clg eu,snoopeh,史努比,这位打野,在初期打完buff三狼小鬼以后,就永远和他的野区四人帮以及三位爱犬说再见了,因为froggen会无限刷野,有时候snoopeh正在刷四鬼,Froggen路过后:”哟呵刷野呢,我差点钱,拿几个剩下的给你。”于是留下了一个小鬼。snoopeh的发育堪比下路辅助,就这样,他还不去练练那些肉食性的打野,居然执着的玩着阿木木和蝎子这样的刷野英雄,真不知道他每天对着海尔兄弟是怎么想的。所以意料之中,snoopeh在Froggen开刷之前就被对面dimond刷爆了,野区的爆炸直接导致了其他路的崩盘,游戏仅仅过了20多分钟clg eu的外塔已经寥寥无几 (注意s2期间20多分钟应该是游戏真正开始没多久,因为当年节奏相当慢,打野回家第一件装备全买400,所以怕死丢400都不怎么gank)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Quad&II&功放仿制续谈
Quad II 功放仿制续谈
陆全根 《无线电与电视》1999年4期
本刊l997年第1期和l998年第4期分别对QuadⅡ功放的工作原理和仿制实例作了浅近的解说,文中还提到它停产30年后将重新限量生产一批QuadⅡ,以满足当今胆机迷的欣赏要求和珍藏欲望一些业余制作者看了之后,觉得其输出变压器难以觅得,如果自制又缺乏自信和必要的绕制数据。笔者认为,输出变压器的作用和影响现在似乎被过分夸大了,其实,由于QuadⅡ采用阴极负反馈,它对输出变压器的结构要求并不太高,自制也不难办到,大可不必谈“牛”色变,另外,有些制作者还想进一步了解Quad
Ⅱ限量版的电路有什么新的变化,生怕制作中漏掉好东西为此,本文进一步作些补充说明,以便初学者也能仿制。
一、关于限量版电路
QuadⅡ限量版(Limited
Edtion)实际上是Quad声学制造公司为庆贺其成立60周年“钻石婚”而作一整机内外金碧辉煌,洋溢着一派喜气,即老当益壮又具珍藏价值。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QuadⅡ自当初推出之后直到该公司因转产晶体管功放而停产前的十多年中,对该机电路一直未作改动,因此,限量生产的QuadⅡ电路究竟有无重大改动自然是仿制者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为此请看图l,这是QuadⅡ限量版的电路原理图,与前文中QuadⅡ电路稍加对照便可知道,其电路、元器件编号及其数量完全一样,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至于器件变化方面,主要是输出管采用了KT66的增强型管“金龙”(Golden Dragorl)KT66
Super。该管灯丝电流大,静态工作电流(两管值)从原来的l30mA提高到l80mA,输出功率由l5W增大到l9W。音乐表现力更为光彩夺目。当然.电源容量也要增大,整流管由GZ32改为电流更大的GZ34,滤波电容也从l6μF增大到32μF、此外,输出变压器容量也要相应增加,滤波扼流圈的直流电阻、输出管自偏压电阻(Rl2)也均作了相应调整,但输出变压器绕组间阻抗关系未变。
图中除标“*”号数字列出了原QuadⅡ的电压和电流值以资对照外,输出管还标出了编号为#ll、#l2两种限量版静态工作电流值。此外.图中还给出了限量版输出变压器主要绕组和滤波扼流圈直流电阻值、高压LC滤波前后的纹波电压,这些数据对仿制都是十分有用的参考资料。
由以上简单说明可知,所有变动均由输出管变更所引起,在电路上并无实质性的变动.足见原电路设计十分成熟.而且完全可以预料,只要改变输出管及其工作条件,无需改变其他电路还能进一步提高输出功率。
应该指出.这个电路对电源电压的要求也是比较宽容的。实际上只要把输出管自偏压设定在26~27V范围内(改变Rl2阻值),整流管阴极输出直流高压在330~350V范围内,整机均能正常工作。显然,这为仿制提供了极大方便,这意味着对输出变压器一次侧和滤波扼流圈直流电阻无需严格控制。总之,QuadⅡ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电路。
二、关于阴极负反馈
影响放大器音质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外因是与之搭配的周边设备和听音环境;内因则主要是电路程式、所用元器件材质和装置布线水平,而其中电路程式起着主导作用。放大器的竞争可以说主要是电路技术的竞争,QuadⅡ功放特点之一是输出级采用了阴极负反馈。由于它涉及到对输出变压器方面的要求.下面再对它作点补充说明。
大家知道,在电子管功放中采用多极输出管时,除了要加总体负反馈外,通常还要加本级负反馈,以降低其内阻和失真。输出级最常用的本级负反馈为帘栅极负反馈即超线性(UL)接法,还有一种便是阴极负反馈。就最大输出功率看,UL接法是按类似于三极管接法方式加以运用,故其最大输出功率必然有所下降。阴极负反馈从原理上说仍是一种标准五极管接法,因此基本上不会影响它原有的最大输出功率大小。比方说,某一多极电子管按标准接法时最大输出功率为l0W,那么施加阴极负反馈后最大输出功率也能达到lOW。当然,此时应适当增大输人电压以补偿负反馈带来的损失。然而,当采用UL接法时,其最大输出功率则达不到l
0W,例如只能达到6~7W,不可能通过增大输入电压恢复到原有的l0W输出。
另外,采用阴极负反馈对输出变压器的绕制工艺要求要比采用UL接法时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UL接法是帘栅极负反馈,负反馈从输出变压器的一次侧屏极绕组引出。由于该绕组阻抗高、匝数多,不采取严格绕制工艺,上下两边的漏感和分布电容不易对称,从而会导致高频失真,甚至产生自激。相反,阴极负反馈绕组的阻抗低(一般为8~l6Ω)、匝数少,即使采用一般绕制方法,上下两个反馈绕组也能取得良好的平衡。显然,这一点对业余制作者是十分有利的。
阴极负反馈绕组在电路图上的表示方法除如图l所示的那种外,还常用图2所示的3种方式。图2(a)只是把反馈绕组与其他绕组分开表示.图2(b)和图2(c)两种接法似乎不同,前者是上下交叉相接,后者则为非交叉相接。其实它们是相同的,为了看出它们的共同点,图中用黑圆点标出了各绕组的同相位端,于是不难看出,要使阴极反馈是负反馈而不是正反馈,同一只输出管屏极和阴极接到相应绕组端子的相位必须相反。例如以图2(a)为例,V2屏极接到输出变压器一次侧屏极绕组下端有黑圆点的端子上,则其阴极必须接到阴极反馈绕组的非同相位端子上,这一点在安装接线时必须特别加以注意。尤其是当购得的输出变压器未注明各绕组极性时,常常出现接错端子变成了正反馈而尚不知晓。也许有的读者觉得一接成正反馈就会自激,一听便可知道。其实并非一概如此,这是因为阴极负反馈量通常设计在3~6dB.加有这么一些正反馈往往并不会产生自激振荡,而仅仅使整机增益略有上升,尤其是当加有总体负反馈时更是如此。所以,在整机安装安成后先断开总体负反馈,接上扬声器,通电无异常情况时把两管屏极接线(注意高压)临时交换触一下输出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相应端子。如交换前后有自激出现者说明此时阴极反馈绕组相位接错,应予更正。如果交换前后均未出现自激时,尚不足以判断相位是否有误。此时应在放大器输入加上适量信号,再交换接线并仔细判别哪种情况下放音更响一些,放音响一些者为反馈绕组相位接反,应予更正。
三、关于QuadⅡ输出变压器
现在回过来谈QuatlⅡ输出变压器的一些情况,这是选购或自制输出变压器时必须了解的,通常,功放厂家不会给出输出变压器设计参数和结构工艺,因此只能通过电路图并对实物作些测试来了解其基本情况,然后再加以仿制。
图3是QuadⅡ输出变压器部分的接线图及其外部接线端子板。经两者对照,大致可判断屏极绕组分为两组。阴极反馈绕组为一带中心抽头的绕组。输出负载有3个绕组,4Ω绕组供总体负反馈使用,另两个供7Ω或l5Ω负载使用。据实测一次侧屏至屏(Z-X)间负载阻抗为3kΩ,阴极反馈绕组(U—W)间阻抗为16Ω左右,总体负反馈绕组(Q-P)间阻抗为4Ω左右各绕组的直流电阻已标明在绕组处。输出绕组(T—P)总直流电阻约为1.8Ω。
输出变压器的功率容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因为对于一个绕制好即功率一定的输出变压器,随着放音频率的降低,它的输出功率会降低,换言之,这一参数将影响功率频响前文的仿制实例中采用了功率容量为40W(45Hz)的输出变压器是比较适当的,据测算,它的-3dB功率点可达20Hz。
从屏极绕组和阴极绕组两边直流电阻不等这一点看,QuadⅡ输出变压器未采用平衡结构进行绕制,即采用了普通的分段绕制方式。
根据上述情况和前文仿制实例及目前大多数音箱的额定阻抗要求,仿制时对QuadⅡ输出变压器的基本要求可归结于图4(a)。二次侧负载只设4Ω、8Ω两组,4Ω兼作总体负反馈绕组。
仿制者可按图示要求向胆机变压器厂家定制。如欲自制,可参考有关书刊按上述图示要求自行计算铁芯尺寸、各绕组匝数和线径。计算并不难,只是计算后还要进行验算,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参数还得进行复算,因此比较繁琐冗长。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利用现成输出变压器绕制参数进行改造,这十分简单易行。具体方法我们在文末第五部分中介绍给初学者。&
有了绕制变压器的必要结构参数后,怎样安排绕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面提到过,从图3中判断一次侧屏极绕组是两个,因两个绕组电阻不等,故可按一般的分段绕法绕制。阴极反馈线圈匝数不多,只设一个带中心抽头的绕组即可,通常可把它安排在两个屏极绕组之间。0-4Ω、8Ω绕组在图4(a)中它表示为两个绕组,在实际绕制时可把它分为3个绕组。一般0-4Ω的匝数比4—8Ω的匝数多一倍多,故0一4Ω可按其匝数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绕组,4—8Ω单独为一组。这样一来,3个二次侧绕组可分别夹在两个一次侧绕组的中间及其两边,有利于加强一次侧与二次侧间的耦合,减小漏感,改善频响。于是,图4(a)绕组的另一种绕制结构如图4(b)所示。所有绕组起始端用黑圆点表示,绕线时按同一方向绕制。应该指出,这种分段绕制方法并不能保证一次侧屏极上绕组获得良好的平衡,它的直流电阻首先就不同。不过,QuadⅡ功放也是这样,其优点是绕制比较方便,至于更好的结构在文末第五部分中再说明。
四、用其他变压器代换的问题
我们已经了解,采用阴极负反馈时需要一个带中心抽头的反馈绕组,其阻抗约为8~l6Ω。换句话说,它的匝数与二次侧8~16Ω负载绕组大致相同即可。当没有上述绕组时,其他输出变压器满足下列条件时也可实现阴极负及馈。
1.具有不带中心抽头的反馈绕组者
有的商品输出变压器具有一个独立的负反馈绕组,这个绕组主要作总体负反馈使用,因而未作中心抽头。此时,总体负反馈改从二次侧负载(4Ω或8Ω)绕组引出,可把上述独立反馈绕组改为阴极反馈绕组,只是要外接两只电阻形成一个电气中性点,如图5(a)所示,电气中性点接偏压电阻。
2.具有4—8—16Ω输出绕组者
胆机功放输出变压器二次侧常有l6Ω绕组,目前音箱额定阻抗很少有l6Ω者,但现代胆机输出变压器往往仍保留16Ω绕组,以致输出变压器共有4Ω、8Ω和l6Ω
3种输出。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如以0-4—8一l6Ω绕组匝数看,0-4Ω和4-l6Ω的匝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4Ω抽头恰为0-16Ω整个绕组的中心抽头,因此完全可以把它用作阴极负反馈绕组,如图5(b)所示。注意,此时4Ω端子应接地,而0端子不应接地。前级需要加总体负反馈时,反馈电压可从l6Ω或0端子引出(视所需相位而定)。另外,输出级自偏压电阻RC元件勿如图5(a)那样接在中心点4Ω端子到地之间,否则整个二次侧带有20多伏电压,会影响前级负反馈。还有,接8Ω音箱的导线对地是悬浮的,只要音箱不接地.使用起来并无问题。,最后,这里输出级自偏压电阻中电流已减小一半,因此它的阻值应比使用公用电阻大一倍。
五、输出变压器的改绕
输出变压器的计算比较繁琐乏味,且这种计算尚未实践验证。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单凭计算可能难以弄好。如利用现成的相近设计,那么稍作改动就能满足需要,既可靠又方便,是业余爱好者“设计”输出变压器的捷径。
本刊1999年第3期贾萍舟先生一文中有一实例,很适合用来改作QuadⅡ输出变压器,具体改动方法说明如下。
据介绍,该推挽输出变压器是为EL34设计的,与本文KT66基本相符,它的负载阻抗为5kΩ,与本文要求的3.5kΩ不符,需要减小。它没有阴极反馈绕组,因此需要增加进去。如果保持它的二次侧匝数不变,那么通过减少一次侧匝数来降低一次侧负载阻抗,恰可为阴极反馈绕组留出必要的绕制空间。当然,减小一次侧匝数会降低一次侧电感量,从而使低频重放频率有所升高。不过,由于该输出变压器是按20Hz(-0.3dB)设计的,比QuadⅡ中的45Hz低得多,因此估计仍能满足QuadⅡ使用要求。现把上述为EI,34设计的输出变压器绕制参数归纳于图6(a)中,以便对照和计算。
输出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阻抗比是由一次侧与二次侧绕组的匝数比来保证的。设一次侧负载阻抗要求为Zi,其匝数为N1;二次侧负载组抗要求为RL,其匝数为N2。于是满足一次侧与二次侧阻抗比要求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匝数比n=N1/N2,n为:
&&& n=(Zi/RL)
QuadⅡ要求Zi:3.5 kΩ,二次侧阻抗RL取8Ω,于是有:n=(/2≈20.9
如果二次侧8n匝数仍按图7(a)数据即N2=85+35=120匝,那么与一次侧阻抗为3.5kΩ相应的匝数为 :
Nl=n&N2=20.9&l 20=2508匝
于是只要把图7(a)中一次侧匝数3000匝改为2508匝而其他数据不变,即成为一个一次侧阻抗为3.5kΩ的输出变压器。现在只要再加绕一个阴极反馈线圈就可满足ΩLladⅡ功放的使用要求了。
前面说过,阴极反馈线圈基本上是一个阻抗为8~l6Ω(带中心抽头)的绕组。于是从图7(a)马上可以看出,如果阴极反馈绕组取8Ω,那么它的匝数为l20匝;如果阴极反馈绕组取l6Ω,那么它的匝数应取4Ω匝数的两倍,即85&2=l70匝。当然,这些绕组均应中心抽头。至于它的导线直径应与一次侧绕组相同,因为流过其中的电流就是屏极电流。至此,绕制数据全部获得。
当然,还可根据实际结果作些改进。例如,一次侧匝数减少了=492匝,这多少会损失些低频响应。由于新增170匝反馈绕组,实际留出了492—170=322匝绕制空间,因此这部分空间可利用来增加一次侧绕组。不过,不能使一次侧绕组净增322匝,这是因为一则多加一个阴极绕组就要多一份绝缘层空间,二则一次侧匝数增加了,二次侧其他匝数也要相应增加,否则一次侧与二次侧阻抗比要求就不对。为此,可考虑一次侧增加200匝(如怕线包绕不下铁芯,可酌情减少),这样一次侧绕组为8匝。为保持阻抗比不变,现在8Q绕组的总匝数应为:
&&& N8Ω=N
l/n8Ω== l30匝
其中n8Ω就是前面的一次侧阻抗对8Q阻抗的匝比n,现用n8Ω表示。为求4Ω绕组的匝数,应先求出一次侧3.5kΩ对4Ω的匝比:
n4Ω=(Zi/KL)1/2=(/2=29.6
&&& 于是4Ω的匝数为:
N4Ω=N1/n4Ω= =9l匝
上述N8Ω=l30匝是从0端算起的全部匝数,如从4Ω端起算,则4-8Ω端子问的匝数为l30-91=39匝,反馈绕组则取4Ω匝数的两倍即9l&2=l82匝。按此改制后的绕制参数归纳于图6(b)。这个变压器各绕组可以按图4(b)的结构绕制,也就是一次侧上、下边各为一组,每组为677&2=l
354匝。如前所述,这种绕法上下两边并不平衡。为取得平衡,可把整个一次侧分成I~IV相同的4节,每节677匝,然后按图7分配各绕组即可。
简单说一下一次侧4节的绕制顺序:
I线头留在左边,从左向右任选一个绕向(定为“正绕”)来回(占一半铁芯,余同)绕完,留出线尾以便与Ⅳ相接。接着绕Ⅱ,但线头留在右边,以相反绕向(与前定“正绕"绕向相反)从右到左来回绕完,留出线尾。待二次侧有关绕组绕好后且Ⅱ的线尾与漆包线可靠相连后绕Ⅲ,此时从中间向左反向来回绕制,最后线尾留在左边作为引线。最后绕Ⅳ,同样自中间从左向右正向来回绕制。其他绕组线头均安排在左,然后向右正向来回绕制。这种绕法的缺点是4个一次侧绕组不易绕得规整,尤其是初次绕制者更不容易掌握好。当然,所有线头、线尾留在线包外面,待全部绕完后再进行相连也是可以的,只是务必作好记录,以免搞错。
;;;;;;;;;;;;;;;;;;;;;;;;;;;;;;;;;;;;;;;;;;;;
Quad II 电子管功放仿制实例 陆全根 《无线电与电视》1998年4期&
在电子管时代,只要一出现优秀的放大电路,当时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便会趋之若鹜、竟相仿制.其“热度”之高丝毫不逊于当今的发烧友。因为对业余制作者来说.仿制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本刊1997年第1期介绍的Quad
II是这类不可多得的优秀胆机之一。它曾被英国著名的BBC广播公司选作监听放大器。天朗公司对它也推崇备至,推荐为驱动其声箱的最佳选择。许多音响制造商也把它作为标准的参考放大器使用。这发生在威廉逊放大器、超线性放大器名噪一时的时代,足见其性能和音质超凡入圣、令人刮目。
一些不太熟悉胆机的发烧友看了前文后.如若真的动手仿制可能仍觉有困难,特别是整机布线和元器件的安装不知如何下手。为此,本文以实体图的方式详细说明Quad
II的制作过程。供胆机爱好者制作参考。
一、Quad II 的主要特点
仿制,用当前最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克隆”,不仅要“形似”,而且更要“神似”。所谓“形似”,主要指电路要相同,尤其是特色电路应一致。“神似”者,则指两者的音质要相似,而首先是在主要性能指标方面与原机应有类似的特征,唯有如此才能把握仿制机的音质水平和特色。
&&& 那么,Quad II
的性能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开环频响
&&& 图1为Quad
I的实测开环和闭环频响曲线。可以看出,-3dB开环频响约为20Hz~15kHz。-6dB高端响应达30kHz。加-17.5dB总体负反馈后,频响宽达5Hz~100kHz。
2.低的软失真
&&& 图2是Quad
II实测谐波失真曲线。十分明显,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失真平缓地上升,看不出明显的转折点。该机的额定功率为15W(1kHz失真0.25%时)。但由于软失真特性,实际的不失真输出功率(削波功率)将超过20W。现在要实现软失真特性并不太困难,比方说可以减小总体负反馈,甚至采用无负反馈放大结构。然而要获得失真低的软失真特性就不那么容易。Quad
II的总体负反馈量为17.5dB.加上输出级本级负反馈量约6dB,已不能算是浅反馈,但却具有低的软失真特性。
3.低输出阻抗
低内阻是QuadII的又一突出特征。图3是其实测曲线。在30Hz~20kHz范围内,内阻低于1.2Ω,对8Ω负载来说,阻尼系数大于6。对胆机功放来说已属不低。
&&& 总之,Quad
II电路简单,设计周密,音质可人,性能优良,既有负反馈功放的优点(失真和内阻低),又有无负反馈功放的特点(软失真)。作为一款四十多年前的设计作品,与现在Hi—End功放设计思路不谋而合,也许这正是它的过人之处。&&
二、电路原理
图4为仿制时使用的电路。电路结构与Quad II完全相同,仅根据应用需要和现代器件情况作了以下变动:
1.为便于使用,输入端增设了音量控制。
2.倒相管V2的栅极输入信号平衡电阻R8(见前文电路图)由原来的2.7kΩ,经调试后改为2.4kΩ,以取得更好的推动平衡信号。
3.整流管由GZ32改为常用的5AR4,与此相应电源变压器高压绕徂也由原来的310V&2改为
300V&2。也可改用5U4GB,此时高压改用320V&2。为了便于调整不同管子和高压的差异引起整流输出直流电压的变化,次级高压中心抽头到地之间接入一个10W/50Ω固定电阻。可用以微调直流高压。此外,整流滤波电容则由原来的16μF增大到47μF并加泄放电阻。
4.滤波扼流圈与原机不完全相同,制作时使用60H 35mA的,其直流电阻约730Ω。
&&& 5.Quad
II原用输出变压器比较特殊,制作时采用了成品变压器,一次侧阻抗由原来的3kΩ变为3.5kΩ,总体负反馈改由二次侧4Q抽头引出,与原机要求颇为接近。阴极负反馈绕组匝数比原机少50%左右,故本级负反馈量也由原来的6dB减小到3dB左右。本机制作时所用输出变压器的主要特性如下,可供选购或定制时参考:
输出功率&&&
一次侧阻抗& 3.5kΩ
频率响应(-1dB,4V,2rP=ZP)5Hz~70kHz
&& 一次侧电感&
1mW时100H,最大24OH(50Hz)
&& 一次侧允许直流电流(两管值)320mA
&& 一次侧允许不平衡电流&
一次侧直流电阻(20‘C)& 81 Ω
功率损耗(16Ω)& O.24dB
另外.本机输出级作AB类放大,最大输出功率为26W时,输出级屏流(两管值)约180~190mA。阴极负反馈绕组设有中心抽头,其总匝数与二次侧0~16
Ω绕组匝数相同.各绕组间相位关系已注明于图4输出变压器绕组旁,自行制作时应注意满足上述条件。
需要指出.上述输出变压器的一次侧直流电阻比原机低得多。原机一次侧直流电阻约300Ω,制作者可自行在上述范围内决定,当然,相应直流高压要略作调整。
三、制作要点
&&& 1.元器件
2W以下电阻均采用金属膜电阻,未注明功率要求者选用1/2W。3W以上电阻采用被釉线绕电阻。所有电容,无论是级间耦合电容,还是滤波退耦电容的耐压均应按电路图中注明要求选用,切勿随意降低耐压要求。电源变压器二次侧高压绕租电流容量应为220mA~250mA(AC)。其余绕组电流要求是电路图。输出变压器和扼流圈的要求已见上所述。
&&& 2.底板加工
备全所有元器件后方可开始设计、加工底板。为此.在方格纸或坐标纸上进行大件实物放样,确定实际加工尺寸。放样时应特别注意底板上面(不是底板下面)各器件间疏密是否均称.所有焊接支架均利用管座固定螺丝,避免面板上暴露螺孔过多,以确保外观较好。
V3~V5管座周围应各打一排散热孔,这样可降低管壳温度,有利延长管子使用寿命。
底板照例采用金属板制作,通常做成框架状,这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 3.安装步骤
把需要预先固定在底板上的器件全部定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安装。为便于初学者装机,我们提供了两幅实体图,为了便于看清全部安装情况,图5表示了器件布置及信号输入引线及灯丝布线。图6则提供了电源进线、直流高压、地线、输出部分的配线及全部RC元件的安装位置。少数配线用箭头表示走向。
&整机安装分两个阶段:
&&& (1)配线
从图5、图6找出所有需要用导线连接的各点,用导线焊好即可。这一步相当于晶体管机中的“印板制作"阶段。以本机配线情况看,绝大部分集中在电源变压器、输出变压器、滤波扼流圈、“一点接地”和信号输入各端子上。因此由这些部位开始依次向各处接出去,可以做到有条不紊。
(2)RC元件安装
这一步相当于晶体管机中的“插件焊接"阶段。胆机中的RC元件大多围绕在管座周围安装,因此可以方便地利用RC元件自身引线直接搭接在管脚及支架焊片上。如果元件引线过长应剪短。如果搭接间距远,元件引线裸露部分过多,应加塑料套管。元件的数值标记应向外便于看清和检查维修。
(3)为了避免漏接误接,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建议采用“划红线法”,即每安装一根线或一个元件后,立即在电路图上用红笔划上红线。这样一来,整机安装到什么程度十分清楚,整机安装结束后,电路图应成为一幅用红笔画的电路图。如有漏接一目了然,如有误接,在安装过程中即可发现。为此我们把它也归入“安装步骤”。
4.几个具体问题
(1)关于一点接地
本机的信号传输通路采用“一点接地”。也就是说本机的整流、放大、输入和输出各部分的接地点,应用导线汇总到“一点”,再由该点与底板做电气连接。或者说整机各部分的接地只在一个公共的点上与底板连接。其中每一部分(如各放大级、整流等)如有几个元件要接地时,可先各自先连接在一起如图5中C点,再用导线把该点接到公共接地点处。这种接地法的优点是各部分通过接地线引起相互干扰比较小。V1、
V2的第2、7脚为管内屏蔽脚,其中之一应接地。
本机的公共接地点戌设在Vl处支架的固定焊片上.见图5中A点.再通过支架的固定螺丝与底板作电气连接。
(2)灯丝配线
各放大管的灯丝配线通常采用双线绞合后贴近底板边缘走线再接到管座相应的管脚上。但其中的一根引线也应接地。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交流声。它的接地点可接到整机的公共接地点A,也可就近接底板。本机灯丝的接地点选在V1处另一支架固定焊片上,见图5中B点,同样通过固定螺丝与底板作电气连接。显然,该两处底板应仔细除污垢,确保接触电阻尽可能小些。整流管的灯丝带高压,切勿接地。
(3)配线线径
电源进线可直接使用容量较大(&3~5A)的带护套的一般电源线。灯丝线、接地线和输出线尽量用较粗的多股线。输入信号用带护套的屏蔽线,线径关系不大。其他引线尽管载流量相差可能比较大.但一般都采用相同的线径,主要是与上述较粗的引线相比不要显得过细而造成观感上的不协调。一般,除电源进线外,所有引线可选用外径2~3mm的多股软线。
(4)配线选色
为了便于检查维修识别,上述不同种类的配线往往选用不同颜色的外皮。对此有的国家制订有各自相关的用线选色标准。业余制作不必过分讲究,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行事。一般可按电压高低或管子电极顺序确定用色次序,这样比较容易记忆。比方说电源变压器二次侧交流直流高压、屏极、帘栅极、栅极、阴极和灯丝依次选用红、橙、黄、绿、青、蓝六种色线配线。接地用黑色电线.负反馈及其他引线用白色电线.有的胆机输出级采用固定栅偏压,引线可用紫色的电线。
通电调试前应对照电路图检查一下接线安装是否有误。着重检查管脚上元件数值是否正确以及各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是否装反。接着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V5②脚对地不能短路。V3、V4的栅极⑤脚对地不能开路,两管的⑧脚对地电阻约180Ω左右。然后输出变压器二次侧接好8Ω12W假负载,最好接上8Ω廉价扬声器,以便于听出异常时的声响。
1.插上V1~V4接通电源,各管,灯丝应发亮。如无异常再插上V5各管即加上直流高压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应密切注意有无异声和异常情况(管壳内有火花、屏极发红、元件烧焦味等),如有异常应即关断电源进行检查。
2.如无异常,可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V5②脚电压应为340V左右,如相差不太大,可增减接在电源变压器二次侧高压中心抽头与地之间的50Ω/1OW电阻阻值。如相差过大(1O数伏),可同时调换整流管型号。如前所述.换用5U4GB、GZ32可使此电压分别降低20V、10V以上。如换用GZ34可使此电压升高10V以上。滤波扼流圈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在330~340V之内均可。高压正常后,V3、V4的偏压一般也随之正常,应在26V左右。
3.用手捏起子,从后向前依次碰触各管栅极应有“喀喀"声。至此整机交直流工作情况基本正常。如有条件可进一步作性能测试,否则可换接声箱进行听音评价。
四、实测性能
下面提供仿制机的一些主要实测性能,以资与原机作对照。测试时输出管分别采用了KT66
SUPER(金龙)、EL34(Siemes)和EL37(Mullard)。
图7至图12分别是本机的输入特性、频率响应、阻尼特性和总谐波失真特性曲线。
“金龙”管的输入特性与图7 EL34输入特性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输入1V时输出功率约7W,输入1.5V时输出1
5W。灵敏度与原机相当。本机削波功率为25W.比原机高,此时总谐波失真并不大,由图1O可知,用KT66(S)时仅1%.用EL34时≤2%。从频响曲线看,采用EL34时,高端18W、一3dB点约80kHz,采用KT66(S)时可达100kHz。两管1W时高端响应均略有上翘,但对听音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说达到了原机水平。
EL34的阻尼特性看,1OkHz以下的输出阻抗为O.45Ω,对8Ω负载而言,相当于阻尼系数为17.7。20kHz时输出阻抗为O.5Ω,相当于阻尼系数为16。采用KT66(S)时阻尼特性与EL34完全一致。总的看,比原机指标为高。
从图1O至图12失真特性看,各管输出管均呈软失真特征,在削波功率以下,失真随输入功率上升而平缓上升。从失真数值上看,1kHz的失真与原机也一致。当采用EL37时,各频率的失真值很接近,这反映出该管具有更好一些的失真特性。
通过以上简单对比可知,Quad
II的设计十分成熟,即使用现代器件也能保持原机的性能特点。事实上,QuadⅡ自当初推出之后直到因该公司生产晶体管功放而停产的十多年之内,一直未对该机作过改动,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总之,Quad
II是一款整机采用五极管设计方案的典范。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放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