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的眼泪洋沿岸国家为什么对北极星的眼泪洋争夺愈演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间地带”视角下的北极争夺分析与展望北极,争夺,分析,中间地带,北极争夺战,北极争夺,北极星,北极熊,北极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间地带”视角下的北极争夺分析与展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全球海洋圈地愈演愈烈 焦点为北极与深海资源
从海洋的特性来讲,各国的竞争集中在对北极的争夺、深海资源的争夺及外大陆架的争夺。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5·13”以来,一个原本比较陌生的词汇“蓝色圈地运动”变得耳熟能详。
“所谓蓝色圈地运动,通常是指有关国家为争夺海洋资源,围绕海域所展开的一些行动,”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说。因陆地资源稀缺,已经不足以支撑21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时,为了生存,世界各国便把目光转向了海底世界。深海海域成了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而公海,是一块没有归属的资源地,像是散在野地里的财宝,更成为强国必争之地。
“有两个数据可能更说明问题:估计人类现在还没有开采的石油大约40%在深海海底,包括北冰洋;世界上活的生物量,估计有1/3在地底下,”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从海面到海底的争夺
海上之争自古有之。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强国占据海洋主要是为了跨过海洋从而占领陆地。
“半个世纪之前大家争的也都不是海底,因为海洋历来就是‘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渔业和航运是主要的。主要用的是海面不是海底,更不是远洋的海底。而现在的焦点却在海底。所谓沿海国对大陆架自然资源的权利,指的不是海面、不是渔业,而是海底,更确切地说是海底的矿产和固定的生物资源,”这是汪品先的看法。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很晚,直到15世纪,欧洲人不知道地球上有太平洋。20世纪早期,还以为深海是一片死亡世界,没有生命、没有运动。关于深海的知识绝大多数来自上世纪的后半叶,60年代证明洋底在扩张,70年代末发现深海有热液喷出、形成黑烟囱,接着又发现不靠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直到深海底下上千米的地壳里,还有微生物生存。一个深海海底的广阔世界,突然呈现在人类面前,带来了资源的新宝库。海洋经济也从几千年来的渔业和航运扩展到了海底:先是太平洋海底的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后是海山上的钴结核,现在又是金属硫化物矿床。这些金属矿至今没有商业开采,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开采成本太高。
“但是成本的概念是变的:深海石油当年也嫌技术太难、成本太高,但随着能源枯竭、石油涨价和开采技术的发展,现在成了海洋经济里发展最快的一枝独秀。既然海底权益意味着能源,沿海国家当然使出浑身解数延伸大陆架、扩大海域主权,”汪品先说。
与几百年来依靠炮舰的海上权益之争不同,当代国际的海底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之争;反过来,海洋科技活动的背后,也常常拖着权益之争的影子。
在李国强看来,蓝色圈地运动意义重大。首先是权益问题。地球上未来的资源可能主要在深海,但是目前大家不太知道到底什么是最有用的,比如前些年认为锰结核是比较有用的,后来发现开采此物很不划算。因此现在先把地方占到,等以后知道用途了再去发掘。
其次,由于海洋的利用无法把民用或军用截然分开,因此,要特别注意未来资源的意义。美国现在的海底观测系统,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用来观测苏联核潜艇的。冷战结束后就变为民用了,用来观测海底的地震、海水的变化,等等。
“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海底的油气如同埋在地里的马铃薯一样等待我们去挖掘。”这是美国休斯敦大学石油化学及能源教授米切尔·伊科诺米季斯关于海洋资源的著名言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底资源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蓝色圈地运动必然日趋激烈,”李国强判断说。
海底世界“战犹酣”
李国强认为,从海洋的特性来讲,各国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北极的争夺、深海资源的争夺及外大陆架的争夺。
以前未曾被注意的北冰洋海底,据估计蕴藏着全球未开发石油的1/4。2007年,俄罗斯首先在北极北冰洋洋底发现了丰富的资源后,其深潜器穿过冰层将国旗插到40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宣示主权。随后俄罗斯晨报称,科考结果表明,北冰洋120万平方公里的洋底归俄罗斯所有。俄罗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其他四个毗邻北冰洋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引起轩然大波。紧接着,加拿大政府在2007年10月宣称计划绘制北极地区海床地形图,来证明北极大部分地区属于加拿大。于是,这几个与北冰洋毗邻的国家围绕着北极展开了激烈的蓝色圈地运动,争端层出不穷。
争夺深海的典型案例发生在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湾,美国的投入非常大,巴西的石油公司也纷纷介入,挪威石油公司2007年获得墨西哥湾300个油气项目的开采许可证。与此同时,日本的石油公司也宣布,要投资12亿美元开采墨西哥湾。此外,一些大的石油公司,比如壳牌、英国石油等,也要联合投资,在墨西哥湾建立生产平台。“从墨西哥湾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争夺深海不仅是多个国家之间,而且一些大型的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一些知名的石油公司也介入其中,投入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李国强说。
到2003年底,全世界已经发现深海油气田328个,已投入开发的有75个,其中,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是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金三角”,有关国家在这三个地区针对深海石油所开展的竞争异常激烈。
李国强强调,现在要特别关注外大陆架的争夺,因为大家知道,外大陆架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海底资源特别是深海资源多数都聚集在外大陆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外大陆架是指200海里大陆架之外的延伸部分,超过200海里但最长不超过350海里的部分就是外大陆架。随着人们对外大陆架的认识不断提高,争夺也越来越激烈。2009年5月是此次全球“圈海”的最高潮,仅1日至12日便有20多个国家赶在大限到来前提交划界案,随之而来的是各国间纷繁复杂的争吵。
“应该说,愈演愈烈的蓝色圈地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热点,因为各个区域海底的状况并不完全一样,有些地方可能是石油天然气比较丰富,有些地方可能是可燃冰锰结核比较充足,有些地方可能是富藏其他类型的一些资源,”李国强说。
强化海洋意识
中国在应对全球海洋资源的竞争上起步较晚,在蓝色圈地运动中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蓝色圈地运动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世界各国竞争不断加剧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李国强说。
汪品先希望本刊呼吁,要在国家层面整合力量,因为海洋太宝贵了。美国等国家都是与别的国家共同开发,而我们还各自为政其实是非常吃亏的。由于海洋的未知数很大,将来什么东西值得开发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还要在基础研究上花大力气。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有一个深切的感受:每一个受访者都对中国国民海洋观念淡薄而痛心疾首。有调查显示,中国某大城市9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面积,而不知道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北京的“世纪坛”也依然把祖国疆界限制为“960”这个数字;上海的“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其中152个是沿海国家。许多大国都有各自的海洋战略观念和思路,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立国的根本大计。因此,在国民中普及岛礁知识和广泛开展海洋观念教育就成为普遍做法。
我国周边岛国和半岛国家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加强有关教育、立法和行动。早在2004年初,日本岛根县议会通过了2月22日作为“竹岛(韩国称独岛)日”的决议。这充其量是抽象侵权,但韩国对此反应异常迅速强烈,大动干戈,出人意料。从小小老百姓到总统卢武铉上下一致,举国行动,对日抗议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总统发表告全国国民书谴责日本的野蛮行径,韩国空军参谋长亲自驾机赴独岛上空巡逻,海洋警察厅增派巡逻船加强对独岛附近海域的戒备,普通民众以剁手指、剖腹以及自焚等极端行为表达了誓死捍卫独岛的决心。
日本比韩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国家从政府到老百姓,早就把海洋视为求生存谋发展的唯一出路。强烈的海洋意识使其相当敏感和超前。在人们还没有丝毫察觉的时候,他们就对距离东京1700多公里的太平洋上几片桌面大小的礁石(冲之鸟)发生兴趣,后来竟花费300亿日元,用钢筋混凝土对其进行加固,建成人工建筑物。日本投巨资抢救这样一个既无矿藏,又无珍兽,更无人居住的小岛,其长远目的是想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企图获取其周围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而这比日本本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还要多5万多平方公里。强烈的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驱使日本人作出了许多令人瞩目之举,如填海和构筑海上机场、海底粮食储备基地等。
“在我国海洋权益和岛礁主权仍不断遭受侵犯的今天,对国民普及海岛知识,加强海洋权益的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之根本大计,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孟祥青说。
本文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作者:黄海霞 实习生陈红威)
更多相关搜索: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评论376516条
评论251116条
评论220241条
评论210890条
评论116155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北极争夺战”愈演愈烈 俄将完成部队组建
海洋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9:24  责任编辑: 李睿
近日,加拿大宣称将主张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广大北极地区拥有主权,并称将在未来向联合国提交正式扩大其大西洋海洋边界的申请报告。与之对应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国防部扩大会议上表示,俄应有足够的手段维护其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根据计划,俄罗斯将在2014年完成北极部队的组建,并有恢复使用苏联时期在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军事基地等一系列后续动作。
“北极争夺战”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各国对北极经济与战略资源垂涎已久的现实。据估算,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上未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四分之一。此外,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最近的航线之一,北冰洋“西北航道”可使美亚欧三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公里。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北极争端主要是主权权利的争端。与南极地区不同,国际社会至今仍未制定出一部明确北极地区法律地位的国际条约。目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处理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大陆架划界和公海和平利用的主要依据。当前,各国在北极地区采取的行动主要都是为超出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延伸采集证据。根据各国提供的证据资料,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建议划定其大陆架界限。
如今,这样的“证据抢夺战”颇有些变味。上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新版《北极战略》,并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增强在北极地区的通信、加固舰船等制定具体方案。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报道,去年9月,俄曾出动7000多名官兵、20多艘舰艇、30多架飞机在北极地区进行大规模军演。而包括丹麦、挪威等国在内的北欧五国也组建了北极快速反应部队,以监视和威慑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
北极沿岸国的军事角力给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缺乏法律约束性的义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参与,北极国家军事部署的不断强化很可能造成新一轮军事扩张。这不但不符合北极国家和平开发利用北极的最初宗旨,也不利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
目前,由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及俄罗斯8个成员国组成的北极理事会是关于北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最重要区域政府间论坛,在北极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维护国际社会在北极地区的共同利益,沿岸国应该“化干戈为玉帛”,借助这一论坛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平解决北极地区的争端,实现北极地区的共同治理和共同开发。
应当看到,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污染控制、资源开发等将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北极不应该成为各国比拼实力、扩展军力的竞技场,北极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沿岸国的责任,更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广泛参与和协助。(戎戈)
文章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极星的眼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