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学好初中英语英语

还是觉得口语是您的英语软肋吗?
学了10多年英语,还是不敢开口说?哑巴英语是您心中永远的痛吗?怎么练口语才最Cool? 快来体验英孚独家学习方法!
注册领取您的每日英语电邮
每天5分钟,30天后不一样,和超过6百万订阅用户一起,天天向上!内容由外籍英语培训专家开发,共设有16个级别,根据你选择的级别,每天直接发送到您的邮箱,完全免费!
现在就开始全新英语学习体验
想知道最适合您的英语学习计划?您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我们的课程方案为您度身设计,立即了解详情!
读过了这么多英语学习文章,现在就来测测英语水平提高了没
还没体验今天的每日英语电邮吗?
本课结束后,您将能够写出有效的安全准则。
免费订阅电邮英语,每日英语电邮直接发送到你的邮箱!
Interview 意思是什么?
气球?篝火?还是用还获得信息的会面?
Solo中文翻译是什么?
经常看到的单词,中文翻译是惊慌的?沉闷的?还是单独的?
什么是Soap opera?
Soap是肥皂,opera是歌剧,那合在一起又是什么呢?
Clueless中文翻译是什么?
是愚昧无知缺乏了解?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上某人?
Overhead是什么意思?
过度的?太多的?over和head分开认识,那连在一起呢?
Cuisine是什么?
艺术?跳舞?还是文化,或者食物的一种?
Hey 测试控!还有更多世界各地文化、电影、明星的趣味测试,继续来挑战吧!
免费却不免惊喜
吃饭、旅行、血拼、求职、升职……在你我的生活中像呼吸一样自然。直到你遇上一门叫英语的外语,一切都变得有更多的可能性。怎样抓住这些可能性呢?简简单单一本小册子,铺满了你一定用得到的英语。
John不太了解意大利菜,他决定先致电那个餐厅询问意大利粉及牛排的分类和煮法。
全球化吃货养成术
吃货当道。吃货,不是胖子的代名词,不带贬义色彩,而是“美食控”,是十足的生活爱好者。
学习英语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但是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想要听起来像老外一样地
道,你需要动词短语的帮助?
实用小百科
你的英语有多实用呢?在碰上外国人的时候,能真正地和老外无障碍地沟通吗?
一步一步往上爬
人人都想升职,但不是人人都知道如何让老板心甘情愿地升你的职。职业阶梯的顶端回报丰厚,但你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Hold住商务谈判
谈判的确是较高段位的商务活动。如果你有机会参与谈判,而且还是跟国外公司谈判,恭喜你,你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
更多PDF,精选最受欢迎的文章,方便你随时随地学习!
英孚教育,全球卓著的英语培训专家。自1965年起,致力于打破语言、文化和地域上的障碍,全球学员逾1500万。
花20分钟进行专业的英语水平测试,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
英孚绝大部分外籍培训师来自英语母语国家,拥有国际英语教师资格,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更热心英语教学。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在线学习是强调透过网络的学习模式,在线学习的优点包括:效率的改进、成本的节省、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重复学习的特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主动式的学习、多媒体整合学习、实时互动的沟通与讨论等...
正在苦苦学习英语的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对英语学习一定不会陌生了,学习英语网站千千万,但是学习效率高的英语网站有那些呢?现在,我推荐10个比较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希望对大家有用。
手机的一大特点是非常的便利,并且可以随时的带在身上.如何在手机的身上进行发掘的话,你将会发现一部智能手机将会成为你的学习利器。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21世纪掌握一门外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英语。怎样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水平,是当前很多学习者困惑的问题。其实,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材料和工具,这样学习英语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容易感受到学习的进步。现在,我们针对怎么才能学好英语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希望能给你在学习英语的方面起到帮助!
看动画学英语,10天激发孩子英语学习兴趣:亲爱的家长们,您还在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英语教程,什么样的英语老师而多少感到一些彷徨或烦忧。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语言根本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傻子也能学得非常地道。英语专家指出,在听的方面,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具有语言学习的天赋。
让孩子的英语脱胎换骨,作为父母你知道吗?新学期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很多英语学习者希望通过暑假的时间突破自己英语,也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利用半年的时间把英语成绩提高上去,这里提供3点意见
菜鸟爸爸,如何培养英语小学霸:说到对晓月在英语学科上的培养,晓月爸爸笑着说那是"随便玩玩"。如何"玩"出个全市无敌?晓月的秘诀是,玩也要坚持玩到底。她对英语学科的玩法就两条:听原声和15分钟小预习。
爸妈们,别再耽误孩子学英语的黄金时期:爸妈们引导孩子英语兴趣,让孩子真正的学会英语,不只是在成绩上。只有家长最知道孩子兴趣之所在,把这一兴趣和英语学习相结合,就可以了。从孩子的认知发展来说,图像、动作以及韵律是最能够被他们所理解的,理解了才可能有持续的兴趣
熊孩子学英语,有救了:想通过看电影学好英语还需要做好各种前期准备,如选择好合适的电影教材,配合一个好的学习软件,我自己是用能飞英语学习软件的,买的时候它家老师还教我怎么看电影才能真正高效的学英语呢,通过这个方法,我家熊孩终于对英语有兴趣了,英语成绩也大大提高了,真是感谢天!感谢地啊!
状元的学习不是神秘的,都是大家平时耳熟能详的方法,例如单词时间标记记忆法,五官并用法,大声朗读法,英语翻查词典法,最重要的大家要坚持运用以上的方法来练习。
要知道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就要掌握好英语基础,掌握好英语的词类、句子的五种类型等等。
华尔街英语软件,权威第一、实力第一、诚信第一、服务第一、性价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很不错的软件。
李阳的疯狂英语是全国闻名的,他让很多的学子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方法,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李阳疯狂英语口语宝典更是帮助了不少的学子。
考研英语大纲介绍了考试性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查内容等。
想要练习英语听力,不能缺少的一步当然是看电影学英语了,纯正的发音,让我们增加了对英语的学习,以下是可以练习英语听力的电影的推荐。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学习怎样学习 - FT速读测试 - FT中文网
速读测试:学习怎样学习
“与其用2个小时做这些作业,为什么不打盹15分钟,给大脑充电,然后用1个小时做完它呢?”FT专栏作家Simon Kuper说,这样一堂重要的关于如何学习的课,如果早有人教我该多好。Kuper还说,在离开学校后他悟出了好几个关于学习方法的心得。他要把这篇文章给女儿看,让她有种
测试中可能遇到的词汇和知识:
phalanx趾骨;方阵;密集队形porousporous多孔渗水的;能渗透的slog苦干,跋涉epidemiology流行病学;传染病学oodles of大量的the Battle of Hastings1066年,诺曼底公爵William the Conqueror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盎格鲁-萨克森贵族,随后进军伦敦并加冕为英格兰国王。cognitive认知的认识的Eureka有了!我找到了!据传,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后立即跑到大街上大喊Eureka.
阅读FT对你有什么好处?
对于全球的商业精英来说,阅读英国《金融时报》是每天必须进行的修炼。《金融时报》的文章以分析见长,逻辑严密,特别适合准备GRE和GMAT的考生。培生集团推出的PTE考试的阅读题,就是利用了FT的文章来做阅读理解。
阅读速度多快才够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迅速地阅读和理解大量资料,已成为所有人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于准备参加各种英语测试的考生来讲,阅读速度可能是决定成绩的关键。要想在GRE和GMAT的考试中拿到高分,你的阅读速度至少要达到每分钟200字。
如何迫使自己提高阅读速度?
我们有一个自动滚屏的工具来帮助你提高速度。点击该按钮后,屏幕就开始滚动,迫使你改掉向回看的习惯,加快速度。默认为每分钟140字(朗读速度)。随着你的技能提升,你可以挑战更高的速度,直到达到1000。
阅读以下文章
If only I’d been taught to learn
Techniques for remembering are essential study tools - taking a nap is another
----------------------
I still remember the boy who, on his first day of school, had to be carried bodily into class by a phalanx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the other six-year-olds sat brightly at their desks, he sobbed: “I don’t want to go to school!”
Looking back decades later, he was quite right. My 12 years at school were boring and mostly pointless. I barely remember a thing I was taught after learning to read and count. I learnt more about how to write from George Orwell’s 14-page essay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than in all my school years. Nor was I taught much by way of reasoning (which may, of course, be why I’ve ended up a columnist). I wasted the years when my brain was still fairly porous. This experience is probably common but it might all have been different if only someone had taught me one crucial skill: how to learn. Now that my daughter is seven, and setting off on the long slog, I’m planning to issue her with the crucial information beforehand.
Schools, like offices, are structured around the notion of facetime. The easiest thing to measure is that you are there, and so they measure that. In my day, 30 kids of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concentration spans were crammed into a room with sealed windows, while a teacher wrote things on a blackboard. We were taught stuff every day – but never how to absorb it. And yet the basics of how to learn are so simple that they can be transmitted in an 800-word column.
The main study tool I learnt as an adult is: nap. Scholars of sleep agree that a brief nap can recharge the brain. “A nap as short as 10 minut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alertness,” says Maurice Ohayon, director of Stanford University’s sleep epidemiology research centre. Winston Churchill, Margaret Thatcher and Albert Einstein all knew this.
Unfortunately, I didn’t find out until I was grown up. As a teenager you need oodles of sleep, and many school mornings I was too tired to learn (especially aged 16, when I decided I could train myself to cope on four hours’ sleep). The lesson I never had was, “Instead of trying to do two hours of homework now, sleep for 15 minutes and then do it all in an hour.”
In my work flat in Paris today, my key pieces of office furniture are my sofa and blanket. But I grew up in countries where naps were considered proof of laziness instead of productivity boosters. The ignorance persists: according to a survey by the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2010, only 5 per cent of American employers had an on-site “nap room” (often probably just a couple of sticky mattresses lying side by side).
Years after leaving school, I made my second belated discovery about learning: how to remember. (Memorising is another skill that becomes almost pointless after school but, again, it’s easy to measure, so schools measure it.) My breakthrough came at a picnic in Central Park, New York. My then girlfriend was complaining to a friend that whenever she mentioned a past quarrel to me, I couldn’t remember it. She always had to tell me what we’d quarrelled about, before explaining why I’d been wrong. The friend, who was a brain surgeon, asked the girlfriend: “Do you keep a diary?” “Yes,” said the girlfriend. “That’s why you remember,” said the brain surgeon. The girlfriend engraved the experience on her memory by repeating it.
It turns out you remember things through periodic repetition – and not through one night’s frantic cramming just before the test. For instance, if you want to remember that the Battle of Hastings was in 1066, revise the fact for one minute every evening for a week, instead of for 10 minutes on the last evening. Periodic repetitions imprint it on your brain. This is the “spacing effect”, which the German psychologist Hermann Ebbinghaus discovered in 1885. I discovered it too late.
Tej Samani, founder of Performance Learning, a British company that helps students to learn, has a favourite technique that uses the spacing effect. To remember the date 1066, for instance, write it on a Post-it note on your bedroom window. You will see it every day – and through repetition you will come to associate “1066” with “window”. If you think “window”, you remember 1066. Samani’s students have facts and formulas stuck up around their bedrooms. “I’m a huge believer in learning without putting too much effort in,” he says. “People judge success based on, ‘I did 15 hours of revision this week.’ Brilliant. How much of it do you remember? Maybe an hour.”
You often make the best discoveries in one sudden cognitive leap. I still remember the moment, aged 14, when I finally grasped, after months of exhausted incomprehension, that the third line on the graph represented the third dimension. Perhaps my daughter will have that same “Eureka” feeling when I make her read this column.
帮助你训练阅读速度的小工具,鼠标放这里了解更多。
自动滚屏的功能可以帮助你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在点击“自动滚屏”的按钮后,屏幕就开始向下滚动,这样可以迫使你改掉向回看的习惯,加快你的阅读速度。输入框里面的数字是每分钟阅读的词数(wpm),默认为140(朗读速度)。随着你的技能提升,你可以尝试更高的速度:250:美国大学生的最低速度350:美国大学生的最高速度1000:速读高手的阅读速度416250:世界纪录
选择正确答案
Talking about memory... when did the Battle of Hastings take place?
Good! A正确。这一年份在文中出现了4次,是典型的periodic repetition.
选择正确答案
What is correct about nap?
Good!D是正确的。A并未提到,B是有大量证据的,C说的是这些名人都懂得打盹的好处。
根据调查,只有5%的美国公司提供有午休室。
When he was young, the writer often took naps in classes.
There i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that naps are productivity boosters.
Winston Churchill, Margaret Thatcher and Albert Einstein slept only 4 hours a day.
Americans generally consider naps as proof of laziness.
选择正确答案
What does the writer say about schools?
Good! B是正确的。ACD都未提到。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给忘了,而它们并没有多大用呢?
因为记忆是容易考察的,而且也是离开学校后就不再那么有用的技能。
British school years are too long to be good.
Schools measure easy-to-measure stuff, such as attendance and memory.
Schools will go extinct becau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chools are like offices that are complicatedly structured.
选择正确答案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hree?
Good! C是正确答案。ABD讲的都是一回事:间断地重复性地记忆,要比C填鸭式的记忆效果好。
西蒙·库珀的文章风格是幽默风趣,形黑实粉,下面还有几篇:
spacing effect
periodic repetition
frantic cramming
Ebbinghaus Curve
放松与总结
您答对题目数: /&&&&FT中文网用户平均WPM: 做完一篇速读后,我们建议您再浏览一遍文章,梳理一下文章的整体结构,反思自己是否抓住了最重要的信息,以及下次再做速读训练时能否更高效精准。
欢迎来到和,大家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经验,帮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
下一测试:
你的阅读速度偏低,可能是因为英文不是你的母语。研究表明,阅读速度越快的人,其正确理解文章的概率反而越高。因此,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可行的,请不要放慢阅读速度。我们对你的建议:1. 尽量减少默念2. 不要把一个个单词分开看,要学会整体把握一个语义群。比如“an emergency $180bn injection of dollar”是一个语义群,应该整体地去理解它3. 在看英文影视剧的时候,切换到英文字幕。4. 保持这份认真的态度,坚持英语学习,你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你的阅读速度比朗读速度慢。用正常语速来朗读一篇文章,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40词。我们对你的建议:1. 抓段首句意,它们往往会提供最重要的信息。2. 尽量减少默念3. 在下一次速读训练中将滚屏速度设为140,试试不回头看,流畅地读下去
你的阅读速度已经超过了正常语速,你开始找到了速读的感觉。美国大学生的最低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50词,加把劲你就可以赶上了。我们对你的建议:1. 养成习惯,读过的部分不要回头去看,这样会影响速度。2. 加强“扫描”的训练,让自己的眼睛能“一目一行”。
你的阅读速度已经达到了美国大学生的水平,可喜可贺。不过如果你是一名金融从业人员,每天需要阅读许多中英文研究报告、公司年报、报刊杂志等,就还需要向每分钟350字进军。我们对你的建议:1. 加强“扫描”的训练,让自己的眼睛能“一目两行”。2. 加强对英文的数字写法,尤其是大数量的数字(million, billion)的识别与中英文转换的练习。
你的阅读速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大学生的水平,赞一个。不过,要成为巴菲特那样的金融专家,你需要锻炼出“一目十行”的火眼金睛。我们对你的建议:1. 您已经学会了将文章分成语义群,而非词来阅读,现在,你需要扩大每一个语义群中的词数。2. 加快阅读每个语义群的速度。3. 看过的内容尽量不要回看。
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目十行”吗?难以置信!
世界纪录才每分钟416,250字,居然被你破了!无语。中国人最早怎样学英语
[摘要]为了获得关于西方的第一手资料,55岁时,林则徐开始自学英语。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深情吟诵: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现在中国人也要高声呐喊: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that’s a question!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复杂情结已然在教育战线上愈演愈烈。清末以来,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另一方面,加强母语教育、减少英语学习负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香港在大学推广英语教学,北京将缩减高考英语的分值。学还是不学?抑或是怎么学?除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外,英语学习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英帝国特使——马戛尔尼伯爵曾奉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互通商贸,却吃了闭门羹,无奈悻悻而返。走时,马戛尔尼抛出一句狠话:“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失望与讽刺之情溢于言表,果不其然,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吉利的商品、货物和资本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随之而来,当然还有英语。皇族:九五之尊 “压力山大”清廷的自大与保守,让世人诟病不已。但在大清国二百多年的基业中,有2.5位皇帝曾大胆地张开双臂拥抱欧罗巴文化。前者是一手缔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其次是在积贫积弱的国运中试图通过“戊戌变法”来扭转时局的光绪皇帝,剩下的半个皇帝就是“亡国之君”宣统了。康熙在与俄国进行《尼布楚条约》的谈判中,逐渐意识到精通俄语与拉丁语人才的重要性。回京后,于1708年设立“内阁俄罗斯文馆”,让八旗子弟“专习俄罗斯文字,以备翻译”。到雍正年间,又从四译馆中分出“西洋馆”,“招满洲青年专修拉丁文”,以《华夷译语·拉氐诺话》作为教材。《华夷译语》本是洪武年间官方编纂的一部蒙汉对译辞书,后来逐步扩充收录语种,成为中国近代早期的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可笑的是,《华夷译语》沿袭了历史上汉译佛经的体例——外文词条都是以汉文注音,如“Don't answer at random”注音为“洞脱,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两个世纪后,康熙的八世孙光绪皇帝就聪明多了。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他计划用英语做新年献词,并致函各国公使。无奈,公使们不给面子,纷纷婉言谢绝。虽然不得已身为“傀儡”,但这位思想开明又颇具叛逆精神的青年单单是敢于以身作则、带头学英语的胆识就值得人们称赞。他以九五之尊带头学习“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提高了英语在宫中的地位,紫禁城内很快掀起了学英语的时尚,就连慈禧老佛爷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1917年6月,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兵在北京拥护溥仪复辟。虽然复辟闹剧很快消停了下去,但是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李鸿章之子李经迈适时向小朝廷推荐苏格兰人庄士敦担任帝师,教授溥仪英语。溥仪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第一年主要学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用的课本是《英文法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庄士敦还会把日常用语、童话、成语故事和很多儒家经典名言翻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溥仪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庄士敦相当满意。幼年时的英文学习,给溥仪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1945年东京审判时,溥仪面对法官的英文质询,对答如流,不需要戴同声传译的耳机。学校:中西并进 “寄托”美国康熙皇帝设立的四译馆和俄罗斯文馆最终成了“摆设”。到了晚清,在外交场合,清政府不得不雇用外国人担任翻译。这些外国人往往是各国使节的翻译,也可能是在华的传教士,但有一点共性是,他们在谈判过程中总是使用各种伎俩为本国谋利益。迫于这种情况,清廷在奕等人的奏请下,率先在京沪穗三地设立了同文馆,致力于培养精通外语的高级人才。除此之外,各地的水师、船政、铁道等学堂也纷纷开展外语教学。京师同文馆于1861年首先设立英文馆。在英语教学上,直接移植当时正在欧洲盛行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中英文互译练习来学习和掌握英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浅解辞句、练习句法、翻译条子”,到了高年级,课程则扩大为“翻译选编、翻译公文、练习译文”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得不断地翻译西方书籍,成绩显著者可以得到不菲的奖励。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后,这种英文学习法仍没有多大改观。茅盾先生曾回忆他在北京大学预科求学时的经历:“那时候学英语,不像现在从发音规则学起、循序渐进,我们认、读、写英文字像认、读、写汉文方块字一样,先生硬教,学生硬记,天天默写单词,天天背课文……”不久后,北京大学的老冤家——清华学堂从游美肄业馆中脱胎了。作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必须保证毕业生直接升入美国大学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在美生活和学习,因此,这里的英文教学直接采用美国模式,学校实行严格的考试和淘汰制,定期举行期考、月考,每日都有口试,口试成绩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如果学生国学不及格,西学及格,仍然可以毕业;如果西学没有及格,国学即使分数再高也毕不了业。同时,清华学堂还非常注重英语氛围的营造,校园内的演讲会、辩论会、戏剧、演出等大多数都是用英文进行,各类告示与刊物也全用英文书写,甚至在校医院看病、唱校歌都得使用英语。在这种沁润似的英语教学法培养下,清华园先后走出了“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和“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在官办学堂如火如荼地培养新式人才之时,教会学校也在中国各地悄然生长。作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大型西式学校,马礼逊学校对中国传统私塾教育持批判态度,校长布朗自诩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训练整个人,包括德、智、体”,因而马礼逊学校的英语教学注重系统性和计划性,并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教学上,学校反对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到“不须远征,而自能使学生明白了解”。表现优秀的学生,更有机会赴美留学,中国留学的先驱、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官员:“佶屈聱牙” 汉字注音“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是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他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为此,他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为了获得关于西方的第一手资料,55岁时,林则徐开始自学英语。怎奈当年没有音标,林则徐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一年十二个月的名称、常用的专有名词、英文数词、各种外币单位及英美等国驻粤官员的姓名都在林则徐的背诵范围内,但佶屈聱牙的英语发音着实让林则徐为难了一番,为了便于记忆,他利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比如在China的后边注上“柴诺”,doctor后注“诺克拓”,trade注“吐烈”。到了晚清,皇权已被架空,国家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汉族地主阶层的手中。虽然李鸿章丧权辱国,但他仍然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是著名外交家,他不会外语,却深谙“临时抱佛脚”之道:每每出使之前,都会找翻译学几句寒暄语,现学现卖,倒也应酬得来。有一次出使沙俄之前,李鸿章又请来翻译,想重操故技。怎奈俄汉发音差异巨大,李鸿章怎么也记不住。最后,索性直接在随身携带的扇子上,用汉语记录了俄语发音:“请坐——杀鸡切细”(Садитесь),“谢谢——四包锡箔”(Спасибо),“再见——大四位达理也”(До свидания)”等等。虽说方法不考究,但沟通效果却不差。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也用现学的俄语向斯大林打招呼,结果斯大林听了之后毫无反应,倒是苏方的翻译打破僵局,询问丘吉尔:“首相阁下,您说的英语,怎么我一句也听不懂呢?”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就将这种用汉语注音学习法发扬至极。《翁文恭公日记》记载:“诣总理衙门,群公皆集。未初,各国来拜年。余避西席,遥望中席,约有廿余人,曾侯与作夷语,啁啾不已。”毕竟不是正规的教育,虽然此时的曾纪泽可以“啁啾不已”,但是真正的美国人说他的英语确实“流利但不合文法”。文人:口诵笔译 终成“温拿”政客们纷纷攘攘,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汉字注音学习法,只能Chiglish味儿十足。真正值得当代人追逐崇拜的,应当是民国的学院派文人。虽说“辫子教授”辜鸿铭屡屡被自由主义者们骂成“老古董”,但在英文水平上,讥讽者们却很难望其项背。辜鸿铭10岁时就随义父布朗在苏格兰接受严格的德文和英文教育。布朗虽是英国人,但他的教法更神似中国的私塾教育——死记硬背。他要求辜鸿铭背诵《浮士德》,却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这样,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糊涂地把一部《浮士德》背了下来。到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之后,辜鸿铭开始了半月学一部莎士比亚戏剧的英文学习计划。天资聪明的辜鸿铭越背越快、过目不忘,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翁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此时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此时打下的扎实基础,对辜鸿铭日后在古希腊文、拉丁文、法文、俄文、意大利文等九种语言文字上的建树功不可没。辜鸿铭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语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英语的妙法,他回答得很简单:“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作为一名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学者和文学家,林语堂的英语学习法自有其特点,朴朴素素、简简单单地总结起来,就是注重口语训练。林语堂认为学英语必须有全句的观念,“不能专念于单字。学时须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读出来”;“口讲必须重叠练习”,使“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吸收英文的句法,久而久之,自然顺口。到了顺口之时,英文句法已在不知不觉之间学来,比写作时算什么主格宾格强得多了”;“口讲的话都是自自然然说出来的,少有堆砌奇字、矫揉造作之弊,因为口讲应答之间,不容你刻意求工”。对于沪上小姐张爱玲来说,提高英文的好方法就是不断地把自己的习作由中文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译成中文,并尽量避免重复的词句。反反复复,英语水平就会大有提高。张爱玲在港大的求学岁月里,将这种翻译学习法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为了让英文写得地道纯熟,她狠狠心三年没用中文写东西,甚至通信用的也是英文。留过洋的姑姑对她的英文功底很是佩服,说她,“无论是什么英文书,她能拿起来就看,即使是译本物理或是化学书。”三年工夫没有白费,看来,正应了张爱玲在《十八春》里说的那句话——“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商人:英汉夹杂 “洋泾浜”语当中国人在地球的一端摇头晃脑地背诵着“How do you do”时,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人早已用“Long time no see”相互寒暄。昔日的古典雅言正在逐渐淡出美国人的口语,Chinglish竟成了一时的风尚。其实,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英语,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国商人的口齿间。自《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中国东部沿海及长江沿线各港口陆续开放。一时间,外商云集,仅上海一地,刚刚开埠一个月,就有11家洋行,1847年增至39家,1854年激增至120多家。贸易量的不断攀升,让中国各地的商贩们趋之若鹜。然而,由于精通商贸英语的外事人才紧缺,也为了能顺利跻身上流社会,商人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自己学起了英语。在与外商交谈时,连估带猜、中英夹杂,再融入些上海口音,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混合语。因为当时上海的商业机构多聚集在英法租借的界河洋泾浜的两岸,于是人们把这种“四不像”似的语言称为“洋泾浜英语”。商人们说的洋泾浜英语中有着深刻的汉语烙印,姚公鹤先生就曾说过:“洋泾浜话者,用英文之音,而以中国文法出之也。”“洋泾浜”英语把rice(大米)说成lice,把fish(鱼)说成fis,把have(有)念成hab,very few 念成welly few。若是说起整句话来,现代的人估计更是摸不着头脑,曾有一位年轻的先生去拜访两位女士,中国仆人很严肃地告诉他:That two piecey girls no can see. Number one piecey top side makee washee, washee. Number two piecey go outside, makee walkee, walkee(那两位姑娘您现在一个都不能见。年龄大的一位正在楼上洗澡,年龄小的一位不在家,请您赶紧走开,赶紧走开)。即便如此,但千万别以为“洋泾浜英语”就是下里巴人的专利。董桥先生曾提到他有一次跟老上海喝茶,听到邻座有人很谦虚地对他的茶友说:“我只会说洋泾浜英文!”那老上海忍不住小声说:“他也配?”哈哈,可见正宗的洋泾浜也是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的专用语!当然,“洋泾浜英语”并非上海特有,在广州、澳门、哈尔滨、台湾等地也出现了汉语与当地通行外语相结合的洋泾浜语。1949年之后,中国各地相继解放。在上海,洋泾浜英语也丧失生存土壤,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要以为“洋泾浜英语”就此绝种,你早上吃的“吐司”(toast)、喝点“咖啡”(coffee)、抽的“雪茄”(cigar)、坐的“的士”(taxi)、穿的“派克大衣”(parka)都是“洋泾浜”。当然,你很快还会在英语中见到dama(大妈)与tuhao(土豪)。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好初中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