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柴油机电控技术子电控系统的发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柴油机电控系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 207080902567TICS(CRS)(UIS)(71)
正时)的调节是通过离心重块在转速变化时所引起的离心力的变化,使调节套筒(拉杆)移动来实现的,而中间还要通过一系列机械传动机构,因此从转速的变化到离心力的变化到调节机构的移动将产生滞后现象,而且调节的范围和精度也受到限制。同时影响供油量及喷油正时的因素不仅仅只是转速和负荷,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进气压力等因素也影响喷油量及喷油正时,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普通机械控制式喷油泵是无能为力的。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则是将上述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有关的因素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向电控模块输入信号,经分析处理、计算后向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由电动式执行器,如步进电机、电磁线圈等真接驱动控制套筒移动,实现对柴油机的电子控制。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功能
&&&&&&&&&&&&&&&&& &&b&&&&&&&&&&&&&&&& &&&&&&&&&&c
3由于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是由电脑对各种运行参数和控制信息进行监测和处理,而电脑对信息的处理速度一般为毫秒级。其响应速度远高于机械控制装置,因此一旦柴油机及其系统的运行参数或状态偏离目标值,电控系统就能立即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对柴油机运行工况的实时高精度控制。
中EPROM的软件程序,就能实现改型匹配。如全能电动调速器在出厂前的软件编程中已预设有各种不同调速率的程序,并在控制盒上设有调速率的转换开关,用户可根据柴油机的用途和要求设定不同的调速率,大大提高了电动调速器的匹配适应能力。
&&& (12)(EG)
&&& (13)(AC)
&&& 2(ECU)
&&& TICS(CRS)(UIS)
(7-3)款3.0L陆地巡洋舰、菲亚特1.9Lsfilo、福特2002款1.4Lfiesta等。国内如北京客车总厂生产的部分客车也采用了共轨喷油柴油机。
所示,共轨喷油系统由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组成。低压油路包括低压管路、前滤清器、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回油管、温控&起动电磁阀和温控起动一预热塞。高压油路包括高压燃油泵、高压燃油管路、燃油轨和喷油器。
.5bar以上的油压。
共轨喷油系统的组成(依维柯)
【字体: 】 【】 【】 【】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_百度百科
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
《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是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培全,景艳,张颂。
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内容介绍
《高职高专汽车专业技能型教育规划教材: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柴油电控的特点,重点阐述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组成、控制原理及主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多种车型(捷达1.9 L SDI、宝来1.9 L TDI、奥迪A63.OL V6 TDI、丰田EFI、中国重汽WD615、康明斯ISBe等)电控柴油机的技术诊断检修。
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作品目录
第1章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1  1.1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  1.1.1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  1.1.2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趋势5  1.2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6  1.2.1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构成6  1.2.2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功能9  1.3柴油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特点10  实训了解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11  第2章几种类型的柴油机电控系统12  2.1电子控制直列泵燃油系统12  2.1.1直列柱塞泵电控系统的组成13  2.1.2直列柱塞泵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13  2.2电子控制柱塞式分配泵系统17  2.2.1“位置控制”柱塞式分配泵21  2.2.2“时间控制”柱塞式分配泵23  2.2.3径向柱塞式分配泵24  2.3电子控制泵喷嘴和单体泵25  2.3.1电控泵喷嘴25  2.3.2电控单体泵26  2.4电子控制共轨燃油系统27  2.4.1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27  2.4.2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28  2.4.3中压共轨系统34  2.4.4压电式共轨系统35  实训喷油器电磁阀及电路的故障检修35  第3章柴油机电控系统中的传感器40  3.1温度传感器41  3.1.1进气温度传感器41  3.1.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42  3.1.3燃油温度传感器43  3.1.4机油温度传感器43  3.1.5排气温度传感器44  3.2压力传感器45  3.2.1进气压力传感器45  3.2.2增压压力传感器49  3.2.3大气压力传感器49  3.2.4机油压力传感器50  3.2.5共轨压力传感器51  3.2.6排气压差传感器51  3.2.7燃烧压力传感器52  3.3位置与角度传感器52  3.3.1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52  3.3.2供(喷)油正时传感器54  3.3.3供(喷)油量传感器58  3.3.4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61  3.3.5工作液液位传感器65  3.3.6转矩传感器68  3.4空气流量传感器70  3.4.1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71  3.4.2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72  3.4.3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73  3.4.4卡尔曼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74  3.5浓度传感器76  3.5.1氧传感器76  3.5.2排烟传感器78  实训一认识传感器,熟悉万用表检测方法79  实训二主要传感器检修81  第4章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86  4.1车用柴油机排放污染的成分与形成机理87  4.2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措施88  4.3低排放燃烧室设计90  4.3.1非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低排放设计要点91  4.3.2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低排放设计要点91  4.4低排放燃油喷射系统设计93  4.4.1高压喷射93  4.4.2优化喷油规律94  4.4.3推迟喷油时刻96  4.4.4低排放喷油器96  4.5低排放柴油机进排气系统设计97  4.5.1气流组织与多气门技术97  4.5.2增压与增压中冷97  4.6废气再循环技术98  4.6.1EGR对柴油机的影响98  4.6.2EGR的工作原理99  4.7排放后处理技术100  4.7.1氧化催化转化器100  4.7.2柴油机NOX还原催化转化器103  4.7.3四效催化转化器104  4.7.4低温等离子辅助催化系统105  4.7.5微粒捕集器及其再生技术106  实训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检测110  第5章电控柴油机进气系统相关技术与控制原理113  5.1废气涡轮增压技术114  5.1.1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组成114  5.1.2废气涡轮增压控制系统  功能121  5.1.3废气涡轮增压压力控制  系统122  5.1.4增压空气循环控制系统125  5.1.5惯性增压126  5.2可变进气涡流控制系统127  5.3可变气门驱动系统131  5.3.1凸轮驱动可变配气正时  系统132  5.3.2可变摇臂机构137  5.3.3可变液压顶杆机构137  5.3.4无凸轮驱动可变气门系统138  5.4进气预热系统140  5.4.1预热塞式141  5.4.2预热器式144  5.4.3预热控制系统146  5.5进气翻板控制146  实训一预热控制系统检修148  实训二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上的  拆装149  第6章几种常见车型柴油电控系统的  故障诊断153  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目录6.1捷达1.9 L SDI柴油机电子  控制系统153  6.1.1捷达1.9 L SDI柴油机电子控制  系统的介绍153  6.1.2捷达1.9 L SDI柴油机电子控制  系统的检修158  6.1.3自诊断171  6.1.4故障码表173  6.2宝来1.9 L TDI柴油机电子  控制系统179  6.2.1宝来1.9 L TDI柴油机电子控制  系统的介绍179  6.2.2宝来1.9 L TDI柴油机电子控制  系统的主要部件183  6.2.3检修189  6.2.4故障码表205  6.3奥迪A6 3.0L V6型TDI柴油机  电子控制系统212  6.3.1奥迪A6 3.0L V6型TDI  柴油机的组成212  6.3.2奥迪A6 3.0L V6型TDI燃油  系统及相关部件的检修216  6.3.3故障码表230  6.4丰田EFI柴油电控系统的检修234  6.4.1丰田EFI柴油电控系统  概述234  6.4.2主要部件的安装与检测238  6.4.3丰田常规型EFI柴油机  故障诊断242  6.4.4丰田共轨型EFI柴油机  故障诊断244  6.5东风康明斯ISBe柴油机共轨  系统检修246  6.5.1康明斯ISBe高压共轨柴油机的  燃油系统246  6.5.2系统检修247  6.5.3故障检查与排除260  6.6中国重汽WD615共轨柴油机  电控系统检修274  6.6.1WD615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  拆装时的注意事项274  6.6.2油轨的拆装274  6.6.3供油泵的拆装278  6.6.4喷油器的拆装284  6.6.5WD615柴油机ECU和各  传感器的拆装286  6.6.6WD615共轨系统传感器电阻和  电压的参考值290  6.6.7故障检测方法292  6.6.8WD615柴油机的故障诊  断表293  实训汽车电器常用检测工具的  使用303  参考文献310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15:27:08]
企业信用信息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中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控制器设计与研究专 业: 轮机工程关键词: 电子控制单元 中压共轨 广义频率响应 反馈线性化 实时操作系统分类号: TK423形 态: 共 143 页 约 93,665 个字 约 4.48 M内容阅 读: 内容摘要柴油机作为当今重要的动力机械之一,采用电控技术是当前柴油机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中,电控单元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步。现在,柴油机电子控制的内容已由当初的燃油系统单一控制逐步发展到发动机各个系统控制、故障诊断、实时管理等功能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各种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在电控单元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论文分析了当前发动机电子控制使用的控制方法及其发展现状,讨论了当前电控单元设计的方法与技术。结合该课题的研究状况提出了电控柴油机的控制策略和电控单元的设计方案,包括控制功能的确定、子功能块划分、关键控制环节的确定,提出了两套控制方案,设计了控制逻辑以满足喷油、配气系统的控制功能要求,并提出了转速稳定状态的判据。论文针对控制器硬件设计外围信号的隔离、调理电路和驱动电路。在吸取原驱动电路设计优点的同时进行了较大改进,提高了驱动电路的实用性。在不影响电磁阀工作特性的情况下,将电磁阀驱动电压的高压部分由110伏降低到了36伏,并大量减少了电路元器件。论文采用实时操作系统技术设计控制器软件,针对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要求确定了时钟节拍、设计了任务同步方式、划分了控制任务,实现了控制逻辑,控制时序的精度达到了0。1毫秒。实现了控制任务的模块化设计。在控制软件中设计了共轨压力控制方案,并利用研制的电控试验台控制器对系统的共轨压力进行了控制,并得到了电控共轨系统执行机构的工作特性。论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4135柴油机动力特性的模型。论文采用广义频响函数的方法对柴油机动力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柴油机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校正,设计了非线性调速控制器,以达到大范围调速控制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一致性,并进行了数学论证和仿真计算……全文目录文摘英文文摘第一章
绪论1.1柴油机电控单元研究发展1.1.1控制理论在电控单元研究中的应用1.1.2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功能发展1.1.3计算机硬件的发展1.2电控系统开发工具与设计方法的发展1.2.1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1.2.2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1.2.3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CACSD技术1.3本文的研究背景1.4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二章
柴油机电子控制策略设计2.1电控单元的开发流程2.2电子控制的功能与信号2.3转速信号2.3.1柴油机转速测量的误差分析2.3.2控制用柴油机转速定义2.4柴油机喷油参数模块设计2.4.1工况判断选择模块结构2.4.2启动、暖车和最低稳定转速模块2.4.3动态工况模块2.4.4稳态工况模块2.4.5喷油脉冲参数控制模块2.5共轨油压控制模块2.6电控配气控制模块2.7本系统的设计特点2.7.1本系统的控制特点2.7.2控制器设计要求2.7.3调速控制功能设计要求2.8本章小结第三章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硬件设计3.1数据采集卡的特性与设定3.1.1 ACL-7130的特性与工作模式设定3.1.2ACL-8112DG的特性与工作模式设定3.1.3信号I/O的端口设计3.2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电路3.2.1转速信号/上止点位置参考信号3.2.2共轨压力信号3.2.3油门踏板位置信号3.2.4温度信号3.3驱动电路的改进研制3.3.1共轨油压调压阀驱动电路的改进3.3.2高速大流量电磁阀驱动电路的改进3.5本章小结第四章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4.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与μC/OS-Ⅱ4.2时钟节拍设计4.3通讯与同步设计4.4任务管理设计4.5移植μC/OS-Ⅱ4.6电控单元的信号测试4.7本章小结第五章
电控单元共轨压力控制模块设计5.1中压双共轨电控系统试验台概述5.1.1液压回路5.1.2燃油回路5.1.3电子控制系统5.2共轨压力控制5.2.1共轨压力对系统的影响5.2.2共轨压力控制系统的结构5.2.3 PID控制的参数整定5.2.4共轨系统油压的调节5.3共轨压力控制模块结构5.4本章小结第六章
稳态工况喷油及配气控制模块设计6.1柴油机稳态工况喷油参数MAP图6.2喷油脉冲参数控制模块及其MAP图6.3柴油机配气系统MAP图6.4本章小结第七章
电控单元动态模块设计初探7.1柴油机动力特性模型的建立7.2柴油机动力特性的非线性特征分析7.2.1非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7.2.2柴油机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7.3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7.3.1非线性系统的微分几何方法7.3.2仿射非线性系统的精确线性化7.3.3柴油机动态工况控制器设计7.3.4系统稳定性能分析7.4系统的离散化7.4.1转速采样信号的频率特性7.4.2控制系统的离散化7.5系统调速性能仿真7.6动态工况模块结构7.7本章小结第八章
电控单元控制策略的软件在环仿真8.1控制策略建模8.2软件在环仿真8.2.1工作时序检测8.2.2稳态工况判据8.3本章小结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柴油机系统的广义频率响应函数GFRF附录2系统广义频响函数的截项近似附录3柴油机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相似论文,87
页,TK423.84,58页,TK423.84
U664.121,192页,TK423.47
O424,123页,TK423.4,77页,TK423.4,81页,TK423.43,79页,TK423 TK422.1,75页,TK423.8,69页,TK423.84,67页,TK428 TP277,89页,TK423,76页,TK423.4 TP391.9,80页,TK421 TB535.1,95页,TK423.5 TK428 TP311.52,66页,TK421.5 TK423.4,72页,TK42,65页,TK428,69页,TK421.42 TP273,80页,TK421.5 O351.2,82
页,TK421.6
TB533中图分类:
> TK423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内燃机 > 柴油机 > 构造
& 2012 book.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_PDF图书下载_李铁军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
出版时间:2009-5&&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李铁军&&页数:370&&Tag标签:无&&
  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课程是柴油机设计制造。20世纪80年代,我在一所部队院校执教,讲授《柴油机原理》和《柴油机结构》课程,并参与指导一些课程实践活动。这些本职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学习过程使我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我不仅对柴油机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限制柴油机性能提高的各种因素。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开始参加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教和科研工作,从中了解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学会了设计计算机软件。结合我掌握的两个领域的技术知识,我开始使用计算机来控制柴油机运行。最后我知道限制柴油机性能提高的各种因素都能够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克服或改善。我坚信,将来柴油机技术的发展一定会走到我想象中的那一步:每一台柴油机都配有一个计算机芯片构成的控制器,柴油机的所有动作,进气、排气、供油、调速等,都由这个控制器来实现统一控制。我还构思了供油系统、配气系统、冷却系统、调速系统等各部分为满足电控技术要求所必须进行的改进,选择了可供控制试验的微处理器,编制了控制流程。  2002年,我从部队退役,进入一家大型电子企业的汽车电子工程部,在汽车电子专家张育华博士的指导下从事车用Ecu的软件设计。张育华博士是国内最早开展内燃机电控技术研发的专家之一。他在’ECU部件产业化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具有国内领先水准。在那时,车用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几乎完全像我预想的那样在几个工业先进国家发展起来了,但这种发展对工业制造技术的高水准要求却超出了我的想象。国内的相关技术发展不尽如人意,整个内燃机电控技术几乎完全控制在国外厂商的手中,国内汽车制造业对此多有非议。这也反映出了国内工业基础与工业先进国家的实际差距。  2005年,我进入一家柴油机制造企业从事国Ⅲ标准柴油机研发工作。我注意到近年来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正在开始进入生产环节并快速地改变着柴油机产业的传统形象,从这种情况可以预见到这一技术对柴油机产业未来的重要影响。我认为,国内的制造企业如果想跟上柴油机应用电控技术这一潮流,必须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对于柴油机制造商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是获得两方面的技术支持:一是电控燃油系统执行器;二是EClJ技术。在这两个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必须掌握自主的柴油机控制源码,这是实现产品自主化的关键。  在参与内燃机电控技术研发的工作中,曾经有一些研究生和技术人员与我商讨应该如何编写内燃机的控制程序,我们针对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当时我们都没有见过有关这一工作的系统资料。因此,我觉得应有一本专著对柴油机的结构、电控系统以及对编写内燃机控制程序的方法和相关的技术问题做系统的介绍和讨论,这可以使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并为柴油机专业的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入门的参考。
  《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较为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基本内容;二是针对电控柴油机的实际控制需求,对编制柴油机控制程序的基础条件、工作步骤、实现方法和工程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讨论,并给出了针对电控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模型的控制源代码例程。  《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可供从事柴油机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内燃机工程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用于系统学习掌握柴油机电控技术;也可供从事柴油机电控技术丁作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自序引论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柴油机电控化技术发展概述一、柴油机电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二、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三、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四、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展望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技术简介一、电子控制技术二、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构成三、技术配套系统第三节 如何学习本书第二章 传感器第一节 温度和压力传感器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二、进气温度和压力传感器三、燃油温度传感器四、润滑油温度传感器五、排气温度传感器六、环境气温传感器七、润滑油压力传感器八、燃烧压力传感器第二节 位移传感器一、分配泵滑套位置传感器二、废气再循环阀开度传感器三、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第三节 空气流量传感器一、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第四节 角度传感器一、曲轴角位移传感器二、凸轮轴角位移传感器三、加速踏板角位移传感器第五节 开关量发生器一、扳动式开关二、外部开关量发生器第三章 执行器第一节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一、工作原理二、国外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发展情况三、国内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发展四、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应用前景展望五、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性能试验第二节 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一、基本原理二、电控单体泵测试试验三、国内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近年来的发展四、单体泵系统的基本配置第三节 电控分配泵燃油系统一、基本原理和产品代表二、电控分配泵系统的测试试验三、电控分配泵系统的操作和控制第四节 柴油机上的其他主要电控执行设备一、废气再循环阀二、可调涡轮增压器三、其他执行器第五节 柴油机电控系统执行器的关键技术第四章 控制器第一节 电控单元(ECU)一、概述二、ECU的逻辑结构三、ECU对高速电磁阀的驱动四、ECU的电特性和环境特性第二节 ECU的核心部件——单片计算机简介一、单片机的由来与发展.二、单片机内部的典型逻辑结构三、ECU内单片机应用的基本技术要素四、单片机与ECU第三节 开放式ECU技术理念和通用电控单元开发平台(UECU)一、开放式ECU技术理念二、通用电控单元开发平台(UECU)三、目前市场上几款较成熟的UECU比较第四节 电控单元的软件体系一、ECU的软件体系二、ECU的基础软件三、ECU的诊断软件四、ECU的控制软件五、ECU的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第五节 国内几款较成熟的电控单元简介一、国内ECU产业的发展二、成都威特研发的ECU产品三、镇江恒驰科技有限公司的ECU产品四、其他国内企业的ECU部件研发第五章 柴油机控制软件综述第一节 ECU软件框架和控制软件一、ECU软件的框架构成二、ECU软件的运行机理说明三、控制软件的主要变量及相关因素四、控制软件所需要的基础软件资源五、控制软件的功能函数六、控制软件的程序结构七、上电和关电第二节 实时中断服务模块一、实时中断服务模块RTI的主要功能二、时钟模块三、定时执行模块第三节 中断服务体系一、曲轴信号中断二、凸轮轴信号中断三、供油输出驱动的中断控制第四节 任务调度机制一、任务调度方式二、任务调度机制的算法表达三、任务调度机制的发展第五节 柴油机的控制策略一、控制策略的含义二、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三、电控柴油机常用控制策略四、控制策略的细化和拓展第六节 脉谱的处理方法和查找功能一、脉谱的形式二、脉谱的数据描述三、常用脉谱及其定义、标定和调试四、脉谱的查找方式五、常用脉谱数据的存储设计六、脉谱的查找函数第六章 信号的输入第一节 曲轴和凸轮轴信号一、曲轴转角信号二、凸轮轴转角信号三、其他IC类输入第二节 模拟信号输入和处理第三节 开关类信号输入和处理第四节 执行输入动作的时机设置一、定时设置二、定位设置三、混合设置方式第七章 输入信号的处理第一节 曲轴和凸轮轴角位移信号处理一、曲轴与凸轮轴转角脉冲信号的时序二、凸轮轴转角脉冲信号的输入处理三、曲轴脉冲信号的输入处理第二节 模拟量输入后的处理一、输入的模拟量二、模拟量输入的软件滤波函数三、模拟量的进一步处理第三节 开关量输入的处理一、对机械电开关输入的消颤二、开关量的输入函数第八章 输出控制和驱动函数第一节 电控油泵和喷油器驱动函数一、驱动电控单体泵系统的高速电磁阀二、驱动电控共轨系统喷油器三、驱动电控分配泵的油量控制滑套第二节 脉宽驱动函数一、脉宽驱动的概念二、脉宽驱动的实现三、脉宽驱动的实例一控制EGR阀第三节 开关控制一、开关驱动的概念二、开关驱动的实现三、开关驱动的实例四、信号灯的控制第九章 基本控制处理功能第一节 转速的计算一、瞬态转速及离散化处理二、平均转速三、依托曲轴信号的转速计算四、依托凸轮轴信号的转速计算第二节 每次供油量的实现一、共轨系统每次供油量二、电控单体泵系统每次供油量三、电控分配泵系统每次供油量四、燃油温度补偿五、每次供油量不均衡现象的校正六、电源电压因素的处理七、停缸运行控制第三节 供油提前角的确定和供油时机控制一、电控高压共轨和单体泵系统的供油提前角计算二、供油提前角的计算时机和供油的执行三、电控分配泵系统的供油提前角控制四、高压共轨系统多次喷射五、利用凸轮轴信号实现供油提前角计算第四节 角加速度的计算和运用一、角加速度在运动控制中的意义二、角加速度的离散化计算三、角加速度的应用实例第五节 PID控制在电控柴油机中的应用一、PID控制的原理二、PID参数的整定三、PID控制在电控柴油机中的主要应用第六节 共轨系统轨压的控制一、目标轨压脉谱二、目标轨压的PID控制三、轨压PID控制函数和任务第七节 用PID方法控制电控分配泵滑套位置一、实现滑套位置PID控制过程的要素二、滑套位置PID控制函数和任务第十章 柴油机控制策略的实现第一节 总体策略框架的实现一、控制策略的工况划分二、主体控制流程三、CMPT任务函数的实现四、控制策略的调用时机第二节 停止工况一、进入停止工况二、由停止工况转出三、停止工况的处理函数第三节 起动工况一、进人起动工况二、由起动工况转出三、起动工况的控制策略四、起动工况的控制脉谱五、起动工况的处理函数第四节 怠速工况一、进入怠速工况二、由怠速工况转出三、怠速工况的控制策略四、怠速工况的控制脉谱五、怠速工况的处理函数第五节 常规工况一、进入常规工况二、由常规工况转出三、常规工况的控制策略四、常规工况的控制脉谱五、常规工况的处理函数第六节 限速工况一、进入限速工况二、由限速工况转出三、限速工况的控制策略四、限速工况的控制脉谱五、限速工况的处理函数第七节 超速工况第八节 控制工况的扩展一、急加速工况二、急减速工况三、车速限制工况四、按档位区分的工况第十一章 电控柴油机的调试与标定第一节 外界与ECU的通信一、ECU的数据通信二、CAN总线通信技术三、实时通信功能CommunFun四、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概念五、上位机指令伺服系统第二节 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一、独立数据显示二、独立数据修订三、数据的图形显示四、脉谱的显示与标定五、诊断功能第三节 国内几种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典型实例一、EMCS1.08系统功能和操作简介二、HT.Unk系统功能和操作简介三、其他系统简介四、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发展与完善第四节 ECLI模拟调试环境一、对模拟调试环境的要求二、实现模拟调试环境的方法三、两种电控柴油机信号模拟系统四、使用柴油机信号模拟系统检验功能第五节 电控燃油系统的泵台试验一、电控燃油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二、电控燃油系统泵台试验的实现三、泵台试验的实际步骤第六节 调试与标定的准备一、对电控柴油机测试台架的要求二、电控柴油机系统安装三、上位机的配置及软件系统安装四、起动试验前的检查第十二章 柴油机台架标定的一般步骤第十三章 电控共轨柴油机控制程序第十四章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控制程序附录 关于EDBMECU基础功能的说明参考文献
  第二章 传感器  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对于柴油机电控系统当然也是这样。传感器的基本功能是将外界的物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输入控制器。对于柴油机控制来说,针对不同的工况状态,会有不同的适用控制策略。要实现对柴油机的完美控制,必须先让控制系统掌握涉及基本工况描述的参数数据。这些数据有通过各种传感器提供的原始数据和根据这些原始数据的处理生成的一些二次数据,这些原始数据和二次数据是实现不同控制目标的依据。所以,由传感器提供必要的数据,是实现控制的先决条件。在本书中不对各类传感器的内在物理性能原理做深入详细地描述,如果读者希望了解相关内容可参阅更为专门化的书籍。本书仅仅从基本性能方面介绍实际在柴油机电控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这样已经能够满足了解掌握柴油机电控系统的需求。  对于各类压力、温度、位移等传感器,都存在传感器输出电压值与受测物理量的相对应关系。有的传感器这种关系呈简单的线性特征,但也有的会表现出较复杂的非线性量值关系。表2—1是某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性能表。  对应表2.1的性能曲线如图2—1所示。温度传感器的性能曲线是非线性的,也不适于用解析式描述。可以通过对传感器的试验,先制作有一定温度间隔密度的数据表格。在使用时,对于两个试验点之间的温度对应的电阻值,则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获得。实用中的多种非线性的传感器,一般都采用类似上述的方法根据传感器特性表和信号值来实现测量。  1.脉谱表  由上述可知,在信号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如表2.1中的数据。此类表格数据在电控柴油机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种,常见的有一维表格和二维表格。在英文中将这些表格称之为MAP。我们习惯上用一个含义贴切的音译“脉谱”来表述它。
  本书以作者本人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内近年来柴油机电控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全面地讲解了柴油机电控技术内容。并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柴油机电控技术产品。本书在建立并介绍柴油机电控技术体系和针对具体的电控柴油机实例给出用C语言表述的控制源程序这两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油机电控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