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建设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培育优良品德 创造精彩人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要
厦门网&&&& 14:5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工作部署,6月19日,教育部社科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京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并以此纪念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本版特刊发与会部分代表的发言摘要。
“大德”的弘扬、践行和遵循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遵循,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践行和遵循的要求,融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为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精神。
  中国作为一头“睡醒的狮子”“善良的狮子”,面对世界,国家之“大德”更显其重要意义。“大德”弘扬,呈现的将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就是要清楚“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大德”践行,承诺的将是“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德”遵循,始终不渝的将是“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释,十分关注其中“大德”的意蕴。国家之“大德”寓于中国梦之中。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因此,“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国家之“大德”。习近平对中国梦中体现的当代中国“大德”意蕴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明大德”的性质、内涵、形式和意义。“明大德”是国家的思想内涵和政治形象;是国家的价值体认、国家凝聚民族精神和人民力量的“神器”;是坚持道路发展、制度完善和理论创新的软实力;是国家的世界形象和内在定力的根本证实。
  “明大德”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习近平提出的,“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政策行为等都应置于核心价值观念的统摄之下,这些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宣示,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载体。(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顾海良)
探索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高校应发挥人才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深刻阐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如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人文学科齐全的学科优势,以教育部道德与伦理学研究基地为依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重大课题的教学研究工作,与光明日报社、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在全社会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引导广大教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突出重点,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骨干群体,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要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工作。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中国人民大学连续两年开展了“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同学们在“接地气”的调研中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直观认识;开展“中国梦?人大情”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育、读史读经典等活动,让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怡情养志、涵育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学科专业教材编写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专业教材中,使各学科专业的教材能全面体现、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认知、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哲学、历史、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个重要基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让教师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提高育人效果。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就是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素质要求。对于大学生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中创造人生辉煌。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组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和人文实践活动。在高校还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创新学校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干部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家的实际行动。(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出版改革发展
  作为国家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出版,更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我国的教育出版与国家的教育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出版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着积极的贡献。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教育出版总是在参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国家意志,彰显社会责任;总是通过教材、学术专著等精品力作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推广使用,助力教育发展,投身国家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高教社成立60年来,累计出版各级各类教学用书、学术著作4万种,超过30亿册。这些教材、著作以及数字出版物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青年学子求学、立德、修身、成才的精神食粮。
  在面向广大青年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高教社从成立之初由中央指定承担统一出版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堂讨论提纲的任务为起点,参加了我国各个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包括当前正在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工作,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为己任,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年来,我们不仅出版了一系列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的精品力作,凝聚了一大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中坚力量,同时,也使自身的出版队伍得到锻炼,使我社在把握方向、精品研发、宣传推广、服务教学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也使高教社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联系更加密切,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立德树人方面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引导、帮助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桥梁和渠道。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知自身的历史责任与担当。面对当前形势,高教社要按照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要求,更加强化阵地意识,不断开阔服务视野,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出版工作全过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又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样的论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讲得很清楚。
  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是什么呢?它不是一本经典,也不是中华历史中哪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所说的一两句话,而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至少应该有这些方面:它是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文化,与人讲诚信、讲互相尊重、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它是倡导辩证思维的文化,反对“过头”和“不及”;它从主体上说是人文文化,吸取了宗教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元素,加以改造,使人文文化更加丰富,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它是讲爱心的文化,爱国、爱乡、爱亲人、爱邻里、爱大众、爱一草一木,即儒学宣传的“泛爱众而亲仁”;它引导人们去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内心的和谐,是追求和谐的文化;它讲和平,反对侵略;在文化观上,它主张“和而不同”,即倡导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它是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和贡献;它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即教育,认为人们经过努力学习皆可以成才,成为圣贤;它是主张国家统一的文化;等等。&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指出,中学生、大学生要读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什么是中华文化经典?我的浅见是:第一,经典是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精髓,能集中反映其文化本质和文化精神的作品。第二,经典具有独特性和无可替代的代表性,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第三,经典是历史长期检验的产物,没有历史的检验,要确定哪一部作品是经典,那是很难做到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
时代需要&成长需要&践行需要
  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一方面表明了青年大学生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他以北京大学师生为代表,肯定了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和青年大学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活在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作贡献。而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鲜明地告诉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全国的青年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勇于承担这个伟大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青年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所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青年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指明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之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些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必须以学为主,因为大学是人生最珍贵的学习阶段,当然应该勤学。大学生必须崇德修身、知行合一,因为青年是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大学生必须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因为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变化动荡,青年大学生时时面临选择和取舍。大学生必须扎实干事,踏实做人,所以为人处事是否笃实至关重要。(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系统推进思政课改革,统筹教材、教师、教学、学科、管理等各环节,制定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信仰塑造的功能定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加强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着力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启动“名师名家示范课工程”,引导和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育人资源,推动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之所在。高质量编写马工程重点教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加强马工程重点教材在高校的统一使用工作;把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作用,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消除青少年学生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结合“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深入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时代价值;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相互衔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扎实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不断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教育路径和制度保障,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
[责任编辑:陈瑛&&&来源:光明日报 ]
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工作方法是其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应届'毕业生网校园招聘信息一网打尽,YJBYS微信号[yjbys_com]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www_yjbys_com,毕业生都用它,应届毕业生网微信公众号【yjbys_com】   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名企校园招聘微信公众号【xiaoyuan_zhaopin】。,www.yjbys.com
  关于我们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论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就是人生观。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②厌世主义人生观。。③禁欲主义人生观。。④幸福主义人生观。。⑤乐观主义人生观。。⑥共产主义人生观。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应怎样选择我们的正确的人生观呢?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价值观,理解价值观.那什么是价值观呢? 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是非、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 价值观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个大学生,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学费都交得紧紧张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地位,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也许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让你觉得难过,但这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费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只要我们有乐观主义进精神,我们遇到的困难险阻也可看成财富.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指针。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从宏观的社会大环境来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改变了经济运行模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特别是效率优先原则、物质利益原则、竞争法则,以及人际关系的趋利化倾向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都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他们在输出技术商品的同时,极力兜售他们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念。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整个社会最敏感的部分,其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以回避的渗透与争夺。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变迁和分化现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如今的大学生生于“80后”、“90初”。他们没有过去,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精彩与无奈,有着极强的感受力,随之在思想上心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与变化性。这些特点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其价值观领域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价值本位向主体倾斜,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追求个体利益、个性发展、自我独立、实现个人理想,成了日益增长的需要。他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要求与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忽略社会理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在遇到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的情况时,一些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物质利益。二是价值观念呈现出分化性与多元性特征,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扩招和大学生队伍日渐庞大,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日益明显。在社会背景、成长道路、经济状况、学习和生活态度等方面差距较大。他们有的能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却只想自己出人头地,拥有财富,很少考虑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价值主体生活状态的多样性,造成了主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分化。   人的价值观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与满足自身需要之间不断思考、提炼、整合与选择的过程。价值观形成的这一机理,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塑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育”在个体价值观塑造过程中起到独特作用提供了可能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就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变化特征,有的放矢,使这一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自觉实践。正如列宁所说过的那样,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凝练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一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创新是高校发展的生命力和价值源泉,没有创新,高校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迸发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勇于创造。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大学生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同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有其现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大学生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时代精神,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崇高精神,它以长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和依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呼唤,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是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居于重要地位,它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概括达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新高度。
&  一、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态度的总和。价值观又分为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通常指在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体对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价值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把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以及文化观念反映出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它能把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思潮进行引导与整介,以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为基础,使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以及道德规范得到尊重,从而使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得以形成,最终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一的思想基础得到打牢,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得以明确。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认识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观念大震荡的时代。在多元文化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教育策略,在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少戊为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所呈现出的特点,我们认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己迫在眉睫。 在当今,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里的生活里都过得无忧无虑,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比起在他们的中学时叫颓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及学习,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三、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当一个人做了什么坏事或者害国殃民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他这个人没有人格。当一个人做了一些好事特别是造福一方的好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他的人格很高尚。通常,评价一个人的好与坏都是以他的人格为标准的。可见人格是多么的重要。 在心理学界,关于人格的解释与人们一般所说的有点不一样。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这个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那什么是健康的人格呢?在心理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阿尔波特是这样说的:&健康的人格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控制,也不受童年心灵创伤或冲突的控制。心理健康者的功能发挥是在理性和意识水平上进行的。这意味着控制他们的力量是实际影响他们生活的那些因素,并且,他们的定向依据是当前以及自己对未来的目标。&健全的人格也就是健康全面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有宁静的心境以及能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健全人格可以从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及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面入手。性格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是人格的核心内容。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塑造健全的人格,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行为的约束,然后再进行思想的改造。我们要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在读大学期间,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多交朋友,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不但要看好专业书,在课余的时间,也要看看其他方面的书,博学广识,全面发展自己,做到知识全面而又各有专长。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助、促进大学生人格塑造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 观念基本刑但仍具有较大的叫塑性。传统经济转刑为市场经济的期间,价值观以及文化出现了多样化,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身上存在着很多不良的思想,比如他们的政治信仰是模糊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是扭曲的,缺乏奉献的精神,只是注重物质利益;知行脱节,实际行动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保持一致;他们比较奉行自我主义,没有社会责任感等。在社会的转刑期间,价值观也会随着进行反思和裂变,更新和塑造,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人格塑造以及养成价值观等方而会有些困惑和迷茫,会有很多疑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精神的正确引导。 人格集中地体现着个人对自我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感知,凝聚着个人对社会、对周围环境和外在关系的种价值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因此,人格演纤的行为方式的小同,也就影响个人的活动走向不同,也会影响到对社会,也影响社会对每个人的评价不同。在培养大学生完整的健全人格中要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上有着重大关联。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魂,也是完善大学生人格之魂。它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理论宝库,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止确的世界观。它使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得到揭示,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会胜利的信念得到展现,使他们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得到加强,明确方向定位仪,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具有信念上的支撑和精神上的支持作用。 马克思主义还是种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其唯物辩证法所倡导的矛后法,叫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从容和谐的心境,为人格完善打下心理基础。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武装、统帅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巩固自己的思想阵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价值结构、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它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生人格的思想道德索质的提升上。   我们要在大学生人格教育和塑造活动中允分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首先,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帮助他们澄清自己而临的众多价值观念迷惑。然后在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价值观理论教育得到全而加强,这样就会使大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小管是从政治观还是道德观,生活观还是价值观上都会得到健康发展。最后,要进行比较分析多元文化下得到不同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独立的价值判断以及选择能力得到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驱动功能很重要,要在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国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以及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这种共同理想的影响下,要使大学生的崇高的人格理想得到树立,使他们对生活的信念更加坚定。最终能和社会理想进行结和,这样就会产生出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能战胜各种困难,使人格理想得到实现。   当前大学生人格培养和塑造定要跟着时代的步伐,整体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对人格教育的资源。首先要在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这些使大学生的人格教育的方向以及性质得到奠定。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A 注重&融入&   全面发挥&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指导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教学宗旨、教学内容等,决定了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广西艺术学院坚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科基础;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把握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独特要求;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艺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二是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根据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青年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三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要努力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B 丰富载体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育人的一个基本途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其他一切社会实践相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社会实践的意义定位为&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其中,摆在第一位&受教育&,就是强调实践育人的第一功能。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要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也要有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在实践育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形式丰富多样,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多年来,我们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不断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坚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爱心公益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创新创造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使&实践育人&收到了明显效果。   C &三个坚持&   更好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广西艺术学院注重文化建设,形成和发展了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有效发挥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育人功能。一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保证学校精神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注重结合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特色,总结凝练师生广泛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始终坚持丰富文化育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着眼提升文化艺术品位,打造一批展示艺术专业水准的&文化艺术景观&品牌;着眼搭建高端传播平台,形成一批&人文滋养&品牌;着眼发挥自身创作展演优势,培育一批红色文化育人品牌。三是始终坚持关注行为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包括大力加强和规范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优良的教师行为文化,示范学生成长;加强管理和服务部门的作风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打造大学生行为文化,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担当精神,追求卓越。四是始终坚持拓展校园环境文化,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构筑文化品位高、和谐优美的治学育人环境。   D 强化保障   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提供保障。一是健全和完善&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的育人工作机制,即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全体教师为保障,以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为中坚,以学生干部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育人&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内部力量整合机制。强化&德育为先&的理念,通过制度落实教职工在立德树人中的责任,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外部力量协同机制,汇聚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使之互为补充,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