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键与超共轭效应键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共轭双键?_百度作业帮
什么是共轭双键?
什么是共轭双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由一个单键隔开的两个双键.以C=C-C=C表示这类化合物很容易聚合,并能发生特殊的1,4加成反应.共轭双键是以C=C-C=C为基本单位,随着共轭度的增加,其紫外特性: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如有荧光,其最大激发光波长红移,最大发射光波长红移;如有颜色的话,颜色逐步加深 .什么是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 hyper conjugation超共轭效应又称σ-π共轭.烷基中碳氢键的电子易与邻近的π电子体系共轭,发生电子的离域现象.烷基在超共轭效应中是给电子的,其大小与所含的碳氢键数目有关,其顺序为:-CH3>-CH2R>CHR2>-CR3.通俗的讲超共轭效应是指两根化学键的电子云部分重叠,电子可以在共轭体系中流通,不是肩并肩地去杂化,而是以一定角度部分重叠,电子云重叠越多,那么它形成的键就越牢固,但是由于重叠很少则叫做”超共轭“,这里的“超”是指很小,很少,一点点的意思.可以说在分子中形成的超共轭键数量越多,那么分子越稳定,因为重合的越多,键越不容易被打断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浅谈超共轭效应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05: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超共轭效应.PDF
官方公共微信问题补充&&
共轭效应分为σ-p和σ-π超共轭!望采纳,是吸电子基团。烷基对烷烃来说。在烷烃中,不存在超共轭效应,连碳就是零价,因为没有空的p轨道或是π键,所以电子云被新连上去的烷基所吸引而降低,这是因为如果碳连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所以使被研究的碳**上的氢的酸性增强,则为负一价!不懂请追问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有关化学共轭效应的一些问题,希望详细解答1.为什么甲苯的超共轭效应造成的是邻对位活化?2.甲苯上的共轭效应既有共轭效应又有超共轭效应,那么各是那些键影响产生?是CH3上的sigma键和苯环中的大离域pi键产生的_百度作业帮
有关化学共轭效应的一些问题,希望详细解答1.为什么甲苯的超共轭效应造成的是邻对位活化?2.甲苯上的共轭效应既有共轭效应又有超共轭效应,那么各是那些键影响产生?是CH3上的sigma键和苯环中的大离域pi键产生的
1.为什么甲苯的超共轭效应造成的是邻对位活化?2.甲苯上的共轭效应既有共轭效应又有超共轭效应,那么各是那些键影响产生?是CH3上的sigma键和苯环中的大离域pi键产生的超共轭效应?还是连接甲基的碳与甲基上的碳碳sigma键和苯环的大离域pi键产生的超共轭效应?3.比较两者碳正离子稳定性,为什么?急求大神解答。本人高中生,自学基础有机化学,有问题不是很清楚。好的追加
因为亲电试剂进入甲苯的邻对位以後,共振式的某一种会刚好是甲基与苯环正电荷在同一个C上,那麼甲基的超共轭效应就可以稳定这个正电荷,降低能量.如果进入的是间位,那麼共振式中带有正电荷的C都不是连接甲基的C,就不能稳定.甲苯中的共轭效应是苯环的π电子.超共轭效应是C-H键与苯环π电子的共轭,叫做σ-π共轭.前者稳定啦.因为C-C的超共轭不比C-H.H电负性小,C-H键偏向C更多一点,电子云更加密了之後效果就更好咯.
本人高三学生,直接告诉你全国新课标考纲不考这个,因为这个太细了,chaogong e 只有辅导书会提到,至于甲苯活化邻对位这个记住就行了,不必深究。再有一点就是我们班全部放弃有机去学物质的结构,因为有机高考题太难了硕博毕业论文 - 具有共轭大π键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具有共轭大π键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共轭效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