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密度圈层的结构划分?各层的密度和垂直气温变化率?

气象气候学第一章作业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气象气候学第一章作业一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试卷类型:A、B卷
学科:地理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日17时5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嫦娥三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E代表( &&)
&&&&B.地球
&&&&C.月球
2.比以E为中心的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
A.总星系 &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3.最可能干扰嫦娥三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B.太阳辐射
&&&&C.流星
&&&&D.太阳活动
3.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离子会干扰地球上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进而影响指挥通信联系,答案选D。
【考点定位】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活动的影响。
4.下面四幅图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方向。图中正确的是(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偏向力
5.如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试题分析:
5.受到河流的冲刷作用和堆积作用影响,河流地貌会发生变化,冲刷的一边河岸弯曲,河床较深,堆积的一边河岸泥沙堆积较多,河床浅。通过纬度先判断南北半球,结合地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可以推出北半球河岸堆积的为①南半球的为④。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偏向力。
6.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总是与太阳同升落。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B.5月1日
&&&&&C.6月1日
&&&&&D.7月1日
【考点定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7~8题。
7.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下地幔中
&&&&&B.上地幔中
&&&&&C.地壳中
&&&&&D.地核中
8.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试题分析:
7.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地壳厚度在莫霍界面之上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震源深度为20千米,故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地壳中。
8.地震发生时,会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往往先感觉到上下跳动,然后感到水平晃动。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厚度分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征,记住两圈层分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2900千米,莫霍界面平均深度33千米;还有掌握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影响,纵波速度快,使物体上下摇晃,横波速度慢,使物体左右摇晃。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9~10题。
9.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B.④
&&&&&C.③
&&&&&D.②
10.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C.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考点定位】对流层气温分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1.图中,纬度相同的A、B、C、D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试题分析:
11.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纬度相同的A、B、C、D四地中,比热容大,保温作用好的是B,升温慢,降温也慢,温差最小,温差最大的是D,结合题意可知答案选D.
【考点定位】海陆热力性质,大气的保温作用。
12.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判断图中箭头a表示含义(
&&A.地转偏向力
B.南半球风向
&&&C.北半球风向
【考点定位】风形成的过程
日至13日,宁夏大部地区迎来一场大雪。据此回答13~14题。
13.造成这次降雪过程的天气系统是( &&)
14.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容易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B.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C.气温上升,气压上升
&&&&&D.气温下降,气压下降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天气系统的一些特征。冷、暖锋面与天气
准静止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造成本次降雪、降温的主要为冷锋天气。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右图为“某年11月26日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此时丁地的天气特点是( &&)
&&A.低温阴雨
&&&&&&B.晴暖无风
&&C.风雪交加
&&&&&&D.寒冷干燥
16.图示时间甲地的风向是( &&)
&&&&&&&&&&B.东南
&&&&&&&&&&D.西南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风向判定。
【方法总结】
风向的判断(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
要让判断风向一般都会给等压线的图,做垂直于任意两条等压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并拢朝向低压,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风向,一般大拇指与手掌是45度.当然,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例如在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丁地为高压中心、另一地为低压中心,根据做风向画法,判读甲处风向为西北风。
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7~19题。
17.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是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C.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18.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
&&&&&B.b地
&&&&&C.c地
&&&&&D.d地
19.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
&&&&&B.大庆
&&&&&C.广州
&&&&&D.武汉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的形成与分布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21.下列措施能够合理且有效地促进节水的有(
① 适当调高水价② 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③
合理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 
④ 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⑤对耗水太多的工业企业一律淘汰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2.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干湿度地域分异
&&&&&&&&&&&&&&&&B.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D.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23.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B.光照
&&&&&&C.水分
&&&&&&&&D.热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性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以古诗来考查水平地域分异性规律。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
地带性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为主导因素。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为主导因素&&&.&&&&&&&&&&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水热为主导因素。
(4)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海南岛聚落和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政策
&&&C.气候  D.地形
25.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甲聚落的规模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最可能为城市聚落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考点定位】影响交通线路、聚落分布的因素。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人口密度(人/km2)
出生率(%)
死亡率(%)
26. 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B.大洋洲
&&&C.欧洲
&&&&D.北美洲
27.Y国可能分布在( &&)
&&&B.大洋洲
&&&C.欧洲
&&&&D.北美洲
28.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条件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经济条件
26.根据表中的资料可以算得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说明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四个大洲中只有非洲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
27.根据表中的资料可以算得Y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一0.1%。,且该国的人口密度较大,说明人口比较稠密,该国可能是德国。
28.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29.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B.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C.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D.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考点定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0.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因素
【答案】30.B
29.根据题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因为经济特区经济收入高,较好的生活条件,说明经济因素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知识拓展】
人口迁移是由许多外部因素的强迫所致,受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总是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人们往往倾向于集中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草丰茂、宜于农耕的平原、河谷地带;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暂时或持续性的气候恶化、病虫害、瘟疫等)或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通过对生产的严重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成批地离开家园,迁移到异地安家。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迁出率高.   
(3)社会文化因素。人口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自然和经济因素外,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政治、宗教、文化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4)不少宗教活动也经常引起人口迁移.例如西非朝圣者到麦加去的历时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宗教战争(如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徒征服西非、北非的战争)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以及宗教迫害(如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对异教徒的迫害)造成的被迫人口迁移。
二、综合题(总分90)
30.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C层是&&&&&&&&&&&&&&,A层是&&&&&&&&&&&&&。
(2)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层,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层(填字母)
(3)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因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原因是&&&&&&&&&&&&&&&&&&&&&&&&&&&&&&&。
31.(1)高层大气
&&&对流层(2分)
&&&A(2分)
(3)递减(1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2分)
&增高(1分)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层吸收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而增温(2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32.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10分)
(1)该图所示的节气是&&&&&&&&&&&&。
(2)这一天,A地夜长&&&&&&&&小时,E地昼长&&&&&&&&小时。
(3)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CE线是&&&&&&&线(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C)的时间为&&&&&&&时,B点的地方时为&&&&&&&时,A点的地方时为&&&&&&&&时,D点的地方时为&&&&&&&&时。
(4)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32.(1)夏至(1分)(2)12
&&&24(2分)
&(3)昏线 &18 &12
&0(或24)(5分) (4)(90°E,23.5°N)(2分)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意义
【方法总结】
晨昏线的判读简单地方法是:&
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2、时间法&
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33.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丙&&&&&&&&;甲&&&&&&&&;乙&&&&&&&&;
(2)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③是&&&&&&&&&&&&&&;②是&&&&&&&&&&&&&&;①是&&&&&&&&&&&&&&&。
(3)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B.我国的夏季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我国的冬季风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原因是&&&&&&&&&&&&&&&&&&&&&&&&&&&&&&&&&&&&&&&&&&&&&&&&&&&&&&&&&&&&&。
(1)背斜 &向斜 &断层(3分) (2)水汽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3分)(3)A(1分)(4)丙
&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故适宜间隧道。(3分)
(4)修建隧道要找结构向上拱的构造,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坚固且利于排水,这样的隧道比较牢固和安全;向斜向下弯曲,压力大,易积水,隧道不安全。
【考点定位】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4.(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国。
(2)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国,理由是&&&&&&&&&&&&&&&&&&&&&&&&&&&&&&&&&&&&。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甲国:&&&&&&&&&&&&&&&&&&&&&&&&&&&&&&&&&&&&&&&&&&&&&&&&&&&&&&&&&&&&&&&&&&&&&&&&&&&&&&&
乙:&&&&&&&&&&&&&&&&&&&&&&&&&&&&&&&&&&&&&&&&&&&&&&&&&&&&&&&&&&&&&&&&&&&&&&&&&&&&&&&
(1)甲 &&&乙
&&&甲(3分)(2)乙
&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超过10%(3分)(3)控制人口数量国,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2分)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2分)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及特点。
B卷(50分)
3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分析判断,乙地是&&&&&&&&&&&&&&气候;丙地是&&&&&&&&&&&&&&&气候。
(2)甲地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3)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特征是&&&&&&&&&&&&&&&&&&&&&&&&&&&&&&&&&&&&&;
(4)丙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泛,该地丙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是&&&&&&&&&&&&&&&&&&&&&&&&&&&&&&
&&&&&&&&&&&&&&&&&&&&&&&&&&&&&&&&&&&&&&&&&&&&&&&&&&&&&&&&&&&&&&&&&&&&&&&&&&&&&&&&&&&&&&&。
35.(1)亚热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2分)(2)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2分)(3)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4分)(4)强大的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海洋深入内陆(答出两点得4分)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靠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6.读“洋流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图中洋流的名称为:B&&&&&&&&&&&&&&&&;A&&&&&&&&&&&&&&&&&。
(2)图中①②③④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其名称是&&&&&&&&&&&&&&&&&&&&&&&&&&&&&&&&&&。
(3)按照温度性质划分A属&&&&&&&&流,B属于&&&&&&&&&&流,洋流A、B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分别为
&&&&&&&&&&&&&&&&&&&&&、&&&&&&&&&&&&&&&&&&&&&&&。
36.(1)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4分)(2)①
&&&北海道渔场(4分)(3)寒流
&&&降温减湿
&&&增温增湿(4分)
【考点定位】洋流判断及影响,渔场的形成。
37.下图为我国某地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a聚落与b聚落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而b聚落发展成为了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试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2)计划修建从a村到b镇的公路,在图中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理由是&&&&&&&&&&&&&&&&&&&&&&&&&&&&&&&&&&&&&&&&&&&&&&&&&&&&&&&&&&&&&&&&&&&&&&&&&&&&&&&&&&&&&&&&。
(3)河流在b聚落发展中的作用是&&&&&&&&&&&&&&&&&&&&&&&&&&&&和&&&&&&&&&&&&&&&&&&&&&&&&&&。
37.(1)地形:a村地处山地;b镇地处平原,有利于城镇建设河流;b镇靠近河流,有利于提供水源;发展水运(4分)
&资源:b镇有矿产资源,有利于城镇发展(2分)
(2)②(2分) 沿谷地修建,地形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
(3)为城市提供水源;作为交通通道(发展河运)(4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知识拓展】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那里地势较低,气候比较温暖,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山区: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那里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平原:聚落常沿河或沿海分布;因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小),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形成沿河或沿海聚落带。
38.读图后回答问题:(14分)
(1)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处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原因是&&&&&&&&&&&&&&&&&&&&&&&&&&&&&&&&&&&&&&&&&&&&&&&&&&&&&&&&&&&&&&&。
(2)如果此图用于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B表示变质岩,C表示岩浆,则②可以表示&&&&&&&&&过程,④表示&&&&&&&&&&&&&&作用,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的是&&&&&&&&&&&&&&&&&&&&&&&&&&&&&&&&&&&&&&岩。
(3)如果此图表示的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气流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受热处是
&&&&&&&&&&&&&。
38.(1)西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4分)(2)高温熔化
&&&沉积作用
&&&沉积岩(6分)
(3)B &&C(4分)
【考点定位】自然地理综合性专题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难度一般,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解答此题需注意以下: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审题要格外认真,尽量做到准确、细致。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更应仔细阅读题干及所提供的文字、图像、表格等材料,划出与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还要注意挖出隐含信息,在此基础上理清头绪,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避免失分。
我的更多文章:
( 16:47:38)( 16:43:58)( 19:29:01)( 19:26:25)( 08:55:39)( 08:50:06)( 09:33:22)( 10:06:38)( 10:05:07)( 08:26:3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考​纲​要​求​】​
​
、​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
、​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大气圈?说明大气圈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主要特征?_百度知道
什么是大气圈?说明大气圈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主要特征?
谢谢大家了!
不要把网上的答案摘下来,答案尽量详细!PS,谢谢....谁不会摘可否分点回答
提问者采纳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刮风、流星等。这里的温度很高,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氢气占0.93%,越高空气越稀薄,大约每升高1000米,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在20~30公里高处,为带电粒子所组成、植物的生存。中间层以上是暖层,适于飞机航行、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能导电,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氩气,叫做“对流层”;氧气占20.9%、雾。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氪气,气体分子或原子大量电离,叫做“热层”,温度较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氖0,因为热层的大气因受太阳辐射,对流现象减弱。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到离地球表面85公里,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
对流层上面、中间层,又称“散逸层”,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占78.1%,叫做“中间层”,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二氧化碳0,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使远隔重洋的人们相互沟通信息,分为对流层,有人认为,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故称对流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其中包括。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中间层,故称为平流层,紧靠地球表面.03%。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93%,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很少发生天气变化。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暖层和散逸层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它的厚度不一。据科学家估算,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形成电离层,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
平流层以上,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晴朗无云,云。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成分及电离程度等),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在这两层内。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中间层以上。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平流层,其温度在-55℃左右,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高能粒子的袭击,温度下降5~6℃、氖气,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也在这一层内,还有两个特殊的层,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氙气氡气)和水蒸汽,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0018%,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暖层,形成臭氧层,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氧21%。散逸层在暖层之上:氮78%,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平流层、稀有气体(氦气。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电离层很厚,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又称“同温层”,复合机率又少。人类还借助于热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下雨。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如极光;大气已极其稀薄,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氩0。 除此之外。动,可达数千度,因此温度升高,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
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飞机一般就在这里飞行,越1-3万米。简单的说说吧下面是的对流层,空气一般只横向流动。,外面的主要由臭氧聚集,也会有很大的风切变,主要气流是上下运动。再上去大气就很稀薄了。上一点的是平流层大气层就是由于大量空气(各种气体混合气)在星体引力作用下聚集与一起所形成的地球大气有好多个层呢
分层的依据是气压,和空气密度啊
相当于桃子的毛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的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