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可以没有em10赤道仪仪吗?

天文望远镜拍摄 - 请问天文望远镜如何拍摄天空?
IT88 TOPFILE
双筒望远镜
激光测距仪
红外热像仪
单筒观察镜
天文望远镜
数码望远镜
地下金属探测器
英国放大镜
法国儿童太阳镜
所在位置:首页 >
> 天文望远镜拍摄
请问天文望远镜如何拍摄天空?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9 13:49:28 您了解天文摄影吗?天文摄影基础
天文摄影的源由
  宇宙中蕴含了数不清的星体,绝大部份都是人眼无法感受到的。人眼虽然精良,但毕竟"口径"太小,威力不足。所以人类发明了望远镜。有了望远镜,人类的视野在一瞬间拓展了千百倍,看到了更多新的星体、新的现像。但可惜的是,人眼无法累积光线,所以仍然力有未逮。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发明了感光乳剂,创造了摄影术,天文学家们马上想到利用摄影的方法,把星体拍下来,这就是天文摄影的开始。此后,感光材料愈来进步,品质愈来愈好,天文摄影的地位就愈来愈重要。到了现今的天文学,不用摄影的方法,已经无法做任何的天文研究了。
 
天文摄影的内外在要求
  对入门的天文同好而言,天文摄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把它分两部份来说:
 一、天文摄影的内在要求:
  1.身体健康:天文摄影都在夜间进行(太阳除外),而且要长时间熬夜,身体不好可会受不了的。
  2.满腔热血:天文摄影是一种长时间的等待,成功比率又不高,所以没有满腔热血可提不起劲来。
 二、天文摄影的外在要求:
  1.懂得地理:天文摄影是很挑环境的,所以要能够知道怎样的环境才是适合天文摄影的。
  2.会看风水:除了环境之外,天文摄影也很挑天气。要学会判断大气的稳定度及透明度。
  3.钱包鼓鼓:天文摄影的器材都不便宜,『囊中羞涩』的话就玩不起来了。
 
天文摄影的种类与器材
  对业余天文同好而言,天文摄影可以分成:固定摄影、追踪摄影及放大摄影三种。现将这三种摄影法所需的器材表列如下:
  固定摄影:单反相机,可交换的镜头,三脚架,快门线.
  追踪摄影:赤道仪,望远镜或相机镜头,单反相机,快门线,导星装置.
  放大摄影:赤道仪,望远镜,放大摄影装置,放大摄影目镜,相机接环,单反相机,快门线.
  基本上,这些器材并不限厂牌或等级,但还是以高级型比较好。另外如前所述,天文摄影都是在夜间进行,所以有些个人装备是很必需的:
  个人装备:羽毛衣,羽毛裤,防寒头套、手套、鞋袜,头灯.
  望远镜装备:电源(电池),纪录纸,怀炉或除雾电热线,定时闹钟.
  最后需要的是一部车。天文摄影的设备都是精密机器,都需要小心呵护,而且赤道仪不但贵,而且又重,如果是利用公共运输系统来搬运,实在非常不方便,久了也怕会对这些「贵重」仪器产生不良后果。
 
天文摄影的目的与未来
  辛辛苦苦的拍星星有什么用呢?除了可以做科学研究外,这些美丽的星空照片,也可帮助天文学的推广、提升一般民众科学常识。其实,人类都有探索未知的渴望,天文摄影正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活动,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心。
  天文摄影是不会没落的,它甚至有了一个革命性的改进:CCD取代了传统的胶卷照像。CCD它有一切胶卷所没有的优点:感度高、不需冲洗、可重复使用、可立即看到结果等等,只是目前价格仍高,但仍不减CCD明日之星的风采!
 
结   语
  这一期讲了一些天文摄影中,非技术层次的事,是想让有兴趣玩天文摄影的同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下期起将详细说明三种天文摄影的方法,请各位拭目以待!
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26 17:38:23 普通的天文摄影是使用天文望远镜+照相机机身来拍摄的。这时候望远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两者之间用一个转接装置相连。
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都有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特殊装置接收望远镜接收到的光信息,再传输到计算机中。
天文摄影历来给人以高不可攀的感觉――传统的天文摄影几乎都是专业天文学家通过专业的大望远镜拍摄的,使用的记录方式不是极为少见的干板盒,就是异常昂贵的专业的CCD。现在,这种情况正悄悄地发生改变。只因为我们手中有了新式武器――数码相机。用小望远镜和Nikon995数码相机就可以拍摄到震撼的月球。
使用数码相机进行天文摄影,有它非常独到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 即拍即现。对于较难准确把握曝光的天文摄影,数码相机在拍摄完毕后可以马上检查,不理想立即重拍,成功的机率大大提高。
2、 与望远镜的连接、对焦异常方便。数码相机镜头偏小,方便与目镜连接;重量较轻,与望远镜连接后不容易引起系统重心的改变;自动对焦并可以通过液晶屏看到对焦是否准确,解决了传统相机通过取景器难以对焦的一大难题。
3、 低成本。不会浪费胶卷。
4、 黑白彩色,随意选择。
这样看来,天文摄影的门坎由于数码相机的出现已大为降低。以前需要大望远镜和传统相机组合拍摄的照片,现在你完全可以用数码相机和一个小望远镜就轻松超越它们。如果你仔细地读完这篇文章,并且有合适的器材,相信你也能拍摄到类似这样的照片,或许还能比我做得更出色呢。
数码色星之初阶――星座摄影
拍摄星座是最简单的,除了三脚架外,不需要任何辅助的器材。一般数码相机的镜头,短焦一端都相当于135相机的35~38mm,最合适拍星座了。选择没有月光的晚上,在光害较少的地方,将DC稳固地固定在三脚架上,指向你想拍摄的星座,设定为手动模式,ISO设到最大,光圈开到最大,快门设定为最长的曝光时间(以我的Nikon995为例,可设定ISO800,曝光时间为8秒,F2.6),如果有降噪功能,记得务必打开。这时你在液晶显示屏上可能什么也看不到。没关系,轻按快门曝光吧,结果等一会就能看到(图02、图03)。
拍到的照片如果曝光不足,可以考虑使用B门多曝光一些时间(比如30秒)。如果你的脚架不结实或手抖,建议使用快门线,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震动导致的“满天星”。
如果你喜欢传统胶片拍摄那种风格――亮星显得大,暗星显得小。那你同样可以借用它的方法:在镜头前加一个柔光滤镜。
辅助器材:
1、 三角架。
2、 如果有快门线更好。
拍摄要点:
1、 必须固定在三脚架上。
2、 必须使用手动设定,千万不要使用自动曝光。
3、 如果有的话,尽量打开降噪功能。如果没有降噪功能,尽量选择寒冷的天气拍摄。
4、 选择灯光影响较弱的地方。
数码色星之中阶――月面、太阳和行星摄影
月面摄影的目标是坑坑洼洼的环形山(图04)和月海。月球的视面较小,光靠数码相机的镜头,拍到的月亮偏小,就算是8X/12X的也不例外。那到底多长的镜头可以让月亮充满画面呢?大约是mm。这就要依赖望远镜了。
什么样的望远镜可以用于月面摄影?一般的天文望远镜都可以。甚至50mm口径的双筒观景望远镜也可以一试。
数码相机和望远镜的配合,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用望远镜对准月亮并固定,然后用数码相机对准望远镜的目镜拍摄。但这样拍摄得到的照片效果并不理想,手持不稳定容易导致对焦不准,机身的抖动使图像模糊不清。
解决的办法是把DC和望远镜刚性连接起来。实际方法有两种:
一、数码相机镜头和目镜直接相连。DC镜头前一般都有内螺纹,用于安装滤镜或辅助镜头。利用它,在望远镜的目镜上车上相同大小的外螺纹,目镜就可以拧进DC镜头。
台湾生产了一种专门连接DC的目镜,一端是美规1.25英寸接口,另一端车有28mm的外螺纹,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和Nikon950/990/995/4500很好的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先把目镜旋进镜头,再将目镜插入原望远镜的接口,拧紧固定螺丝即可。这是连接前后的样子(见图05)。这种目镜工艺精良,目端镜片很大,与DC连接后,成像黑圈很轻微,效果出色,可以应用于绝大部分的天文望远镜上。另有其他型号的目镜可选,适合不同DC镜头口径。可惜价格偏贵,价格在人民币千元上下。
带28mm外螺纹的目镜国内厂家也有生产,成像中规中矩,但价格便宜,除了成像黑圈较严重外,性能价格比还是不错的。价格在百元以内。
二、数码相机和目镜通过专门设计的连接装置连接。这种连接装置一般设计成一个套筒,一端带外螺纹,旋进DC镜头的滤镜螺纹中,另一端是个圆筒,套住目镜,周围用1~3颗螺丝拧紧固定。这种装置可以通吃绝大部分的目镜,简单的机械加工就可以制作出来。
把望远镜和DC组合起来以后,我们可以计算到这个组合的合成焦距:
合成焦距=DC的焦距×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比如我的组合:Nikon995和景得Megrez80望远镜(图06),合成的最大焦距是:
152mm×20倍=3040mm
这个组合焦距拍出的月亮稍大了一点,画面无法容纳整个月面,可以将Nikon995的焦距由152mm适当缩短一点(图07)。拍摄月面时,建议选用焦距较长的目镜(15~30mm),这样得到的放大倍数小,画面亮,容易得到质量好的照片。下面我们这就开始吧:
1、 将望远镜镜筒固定在脚架上。
2、 DC与望远镜稳固连接。
3、 将DC焦距缩至最短(这样视场较大,更容易对准月亮)。
4、 调整望远镜使其对准月亮,月亮的像出现在液晶显示屏中。
5、 将拍摄模式设为黑白(彩色模式会使月亮偏黄,并突显望远镜的色差,而黑白模式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而且画质更细腻)。
6、 设为手动模式,光圈开至最大,设定合适快门(初始可以用1/30秒。然后根据拍摄效果再确定增减曝光量。如果碰上新月或残月,曝光时间可能还要更长,这时风吹就有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碰到类似情况,可以适当提高ISO值到200,曝光时间就可以缩短)。
7、 调节DC变焦,使月亮大小符合画面要求。
8、 设定为自拍模式,按快门曝光。(使用自拍模式是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防止手按快门时产生的抖动)。
拍摄月面无须太多技巧,成本也比较低,是进入天文摄影领域的“试剑石”。月亮阴晴圆缺,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情。如果你足够细心,可以拍到一些奇妙的景观。(图08,月亮有耳?)。
必须的辅助器材:
1、 望远镜及与DC的良好连接。
2、 用于固定望远镜的脚架。
拍摄要点:
1、 使用黑白模式拍摄。
2、 使用自拍模式或快门线防止抖动。
太阳的目视大小和月亮差不多,拍摄方法也基本一致,主要是拍摄表面的黑子。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太阳非常明亮,经过望远镜聚焦后,热量的汇聚足以使数码相机的CCD烧毁,同时数码相机镜头和望远镜的目镜也很可能炸裂,如果目视,还会烧坏眼睛。为此,必须在望远镜的物镜前加一个专用的太阳滤镜或滤膜。这种银色的金属膜能把绝大部分的阳光挡在望远镜前,只透过很少的阳光(见图09)。
拍摄前一定要记得先装专用滤镜或滤膜。其他步骤请参考“月面摄影”。
必须的辅助器材:
1、 拍摄太阳专用滤镜或滤膜。
2、 望远镜及与DC的良好连接。
3、 用于固定望远镜的三脚架。
拍摄要点:
1、 确保滤镜或滤膜稳置于望远镜物镜前,以免烧坏相机和目镜。
2、 使用自拍模式或快门线防止抖动。
3、 可以使用彩色模式拍摄。
4、 可以使用自动曝光模式。
比较适合拍摄的行星有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拍摄的目标是行星表面的细节。它们的大小看上去比太阳、月亮小得多。要把它放得更大,必须依赖物镜焦距长的望远镜。组合焦距要求超过1mm,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图像(见图10)。
由此可知,焦距长的望远镜表现更优秀。假设你的望远镜焦距是800mm,选用一个8mm焦距的目镜,这样放大倍数是100倍,使用Nikon995的最大组合焦距是:152mm×100=15200mm,正好合适。
由于组合焦距是如此的长,对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要求更高。一个带微调的赤道仪是比普通三脚架更好的选择,当然有电动跟踪更好。
数码相机拍摄行星已经比传统相机好很多了,但灵敏度更高的某些型号的摄像头似乎在拍摄行星方面更胜一筹。因为摄像头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张图像。这样可以选取大气比较稳定时的多幅图片,通过专门的叠加软件,得到最好的图片质量(见图11)
必须的辅助器材:
1、 望远镜及与DC的良好连接
2、 稳固的脚架,选用赤道式比通常的三脚架好。
拍摄要点:
1、 由于放大倍数较大,应选择大气宁静度好的时机拍摄。
2、 使用自拍模式或快门线防止抖动
3、 曝光不要短于1/4秒,以免行星运动导致照片模糊。曝光量不足时用提高ISO的办法弥补。
4、 尽量多拍一些,然后用专门的图像叠加软件进行多幅叠加处理。
数码色星之高阶――星云、星团和星系摄影
数码相机拍摄星座、月面、太阳、行星,无非都是些明亮的天体,无论拍到的效果如何,总归能拍到的。真正的挑战是那些暗弱的天体――包括星云、星团和星系。DC的弱点是不能长时间曝光(就算是Nikon D100最长曝光时间也只有5分钟,与传统胶片动辄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曝光时间相比,可谓相距甚远),这恰恰是拍摄暗弱天体的大忌。
DC在这样的领域难道真的束手无策?当然不是。如果你使用的是数码单反,使用天文上称为“直焦摄影”摄影的方法,还是大有作为的。具体的方法是数码单反直接和去掉目镜的望远镜对接。也就是说,直接利用望远镜的物镜作为镜头使用。这样中间经过的光学镜片少,光力强,拍摄时曝光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如果你没有数码单反,你有没有胆子把自己的DC的镜头卸下来?
另一方面,DC不能长时间曝光是由热噪点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推出了冷冻法――在DC的CCD后面DIY一个冷冻模块,让它的温度一直降到“冰点”以下(一般是-10度到-20度)。这样噪点多的问题也解决了。
看看下面两张星云的照片你就明白了,卸镜头、加冷冻都是值得的(见图12、图13)!这已经与完全达到传统胶片的效果,甚至可以和专业天文CCD相媲美了。
必须的辅助器材:
1. 数码单反(或去掉镜头的DC机身)
2. 光力强的望远镜
3. 自动跟踪赤道仪
4. 争取为DC添加冷却系统
拍摄要点:
1. 必须选择光害很小的地方
2. 必须使用快门线,防止抖动
天文望远镜选购可以教参一下IT88仪器商城
正品行货,全国
联保,商城信誉高,有专业的天文望远镜销售人员可咨询,010-
3.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7 11:46:09 下面是两个天文摄影论坛,上面都有相关的资料。
/bbs/viewtopic.php?t=4596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ffaab0f24fa8.shtml
4.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7-12 10:57:09 我们之所以能够观察到一个物体,是因为这个物体能够发射或反射可见光,这种可见光线是往四面八方传播的(手电筒类光源除外)。夜晚暗环境下,我们眼睛瞳孔直径的平均值De约为7mm。如果我们仅是用肉眼观察一个点光源(只要视网膜上的像在一个感光细胞内,与之对应的物即可认为是点光源),那么与这个点光源相关的可见光线,也只有相当于直径7mm圆面积的一小部分能进入我们的视网膜。但如果是通过望远镜观察这个点光源,情况就不一样了:假如我们所使用的某个望远镜物镜的有效口径为D,我们称D为望远镜的入射光瞳(直径),如果是折射式望远镜,D基本上就是物镜镜片的直径。我们称Dm为望远镜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其等于D除以望远镜的放大率。
若Dm小于7mm,那么所有望远镜的光通量都能进入眼睛,此时望远镜与眼睛的主观亮度比值为kD*D/De*De。式中k为望远镜的透光率(视网膜上的像对感光神经末梢的作用所引起的视觉刺激程度,称为主观亮度)。
若Dm等于7mm,此时望远镜与眼睛的主观亮度比值同前,也等于k乘以望远镜放大率的平方。
若Dm大于7mm,望远镜的出瞳光线不能全部进入眼瞳,此时望远镜的实际入瞳直径相当于De乘以望远镜的放大率,望远镜与眼睛的主观亮度比值只等于k乘以望远镜放大率的平方(注意,7mm只是平均值,公式的应用因人而异)。
如,假设D=100mm,在前两种情况下,与点光源相关的可见光线,就会有大约相当于直径100mm圆面积的部分进入眼睛的视网膜,望远镜与眼睛的通光面积之比值为:(100/2) *(100/2)*π/(7/2) *(7/2)*π=204,望远镜与眼睛的主观亮度比值为:k*100 *100/7 *7=204 k。也就是说通过一个直径为100mm的望远镜观察一个点光源时,比用肉眼直接观察它时,能达到视网膜的与这一物体相关的光线增强了将近204倍。
在第三种情况下假设Dm=10 mm(大于De),望远镜的放大率为:100 /10 =10,望远镜与眼睛的主观亮度比值为:k*10*10=100k。此时有效的入射光瞳为:10De=10*7=70(mm)。其余的光线都投射在瞳孔的外面了。但无论如何通过望远镜观察恒星时,我们感觉恒星更亮了。
对于“有限大小物体”(非点光源),此时像的主观亮度应由投到视网膜上的照度决定(光源发出的光通量投射到某一表面时,在某一微小面积上投射的光通量与该微小面积的比值,称为该微小面积上的光通量)。望远镜与眼睛的主观亮度比值为:k Dm* Dm /De* De。显然,Dm大于De时,该公式没有实际意义,多余的光线都投射在眼睛瞳孔的外面了,就是说公式的最大值是k(k总是小于1),也就是说通过望远镜观察“有限大小物体”时,望远镜的主观亮度总比肉眼直接观察时要暗。实际上只要Dm与De相比不太小,我们一般还是会觉得望远镜的主观亮度大一些,一是好的望远镜的透光率都很高,接近于一;二是因为用肉眼直接观察时,视场中总会有杂光影响,而望远镜的视场小,杂光也少;三是望远镜把物体的像放大了,细节清楚了,也就显得“亮”了。
月亮、行星和深空天体等的特性介于点光源与“有限大小物体”之间,通过望远镜观察时,只要放大率不是太大,感觉比用肉眼直接观察时要亮(但没有点光源“增亮”那么明显)。比如,当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月亮时,只要放大率不是太大,即整个月亮的像不大于视场,我们会感觉比肉眼直接观察时亮。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与上面提到的三点有关。再比如,当我们用肉眼观察M42时,它只是一个亮星点,通过望远镜观察它时,星云形象尽显。此时它的像的主要特征不是亮了,而是大了,但我们感觉它是亮了。当然,由于它特性介于点光源与 “有限大小物体”之间,望远镜还是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增亮”了。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要比用肉眼直接观察时要亮,这是我们需要使用望远镜的意义之一。也正是因此,望远镜物镜的有效口径是其重要的指标之一。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望远镜并不能改变物体本身的亮度。当夜晚通过望远镜观察天空时,我们能看到原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天体,但望远镜并没有改变物体本身的亮度,只是收集了更多的与物体相关的可见光线。
当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一个物体,在距离该物体10m时,肯定比在距离该物体100m时观察得要清楚得多。这除了于近距离观察时,进入我们瞳孔的与被观察物体相关的可见光线的比例,要比远距离观察时有明显的增加外,主要是因为此时该物体相对于我们眼睛的张角增大了。这样,眼睛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就增加了。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够分辨一个有“足够亮”的物体细节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该物体相对于我们眼睛的张角(只要我们的视力有“足够”的好)。望远镜能够放大我们所观察物体像的张角,我们可以通过更换望远镜的目镜,达到“任意”放大的目的。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当通过更换望远镜的目镜,把我们所观察的物体的张角“任意”放大时,望远镜本身总的视场角范围就会变小,视场总体亮度也会变暗。如前所述,其本质是Dm太小了(但观察点光源情况除外)。比如我们用某个望远镜观看月亮时,当整个月亮充满望远镜的整个视场时,月亮可能会显得很亮。但由于环形山还是太小,不容易观察到其细节,这样我们就会设法再放大环形山的影像。但当环形山的影像放大得过度时,环形山及整个视场就会变得很暗,我们同样也无法观察到其细节,因为此时通过望远镜的目镜纳入我们瞳孔的光线,只是“整个”月亮进入望远镜光线中的部分光线了。那么其余的光线哪里去了?都主要投射倒目镜筒的内壁或目镜入射光瞳的外面去了。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月亮本身不是点光源。
望远镜能够把我们所观察的物体的张角放大的能力,也就是其放大率,其实际的物理概念为:远处物体经望远镜系统所成的像对眼睛的张角的正切与该物体直接对眼睛张角的正切之比。放大率有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二为望远镜的入射光瞳直径比出射光瞳直径(正因此,相对于某台天文望远镜,是通过更换目镜来改变其放大率的)。一般来说,当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其有效口径的一倍时,就足够大了。比如,有效口径为100mm的望远镜,选用的目镜能使其放大率为100倍时就足可以了(二十倍的天文望远镜就能较清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了)。通过望远镜能够增大我们所观察的物体相对于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时的张角,这是我们需要使用望远镜的意义之二。
既然当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景物时,我们感觉到的景物的亮度(特别注意是感觉到的,而不是景物本身的亮度)与望远镜物镜的有效口径有关,又与其放大率有关,而放大率又等于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那么不难现解,物镜的有效口径与其自身的焦距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决定“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把物镜的有效口径D与其自身的焦距f/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即相对孔径等于D/f/。这是表征望远镜、摄影镜头等光学仪器的又一重要指标,它表示该光学系统的集光能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f/变得无限大时,物镜本身实际上就是一块平扳玻璃了,当我们通过一块平扳玻璃观察景物时,显然其亮度不会“增加”。此时可以理解为望远镜的集光能力为无限小。当然,平扳玻璃本身就没有能使光线收聚的能力,用其作望远镜的物镜也根本成不了像。
一般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结构较为简单,属于小像差光学系统。如果不考虑光学系统可能存在的各种像差或磨制与安装精度,望远镜的分辨率可用简单的公式去表达。这类简单的公式虽然不能反应每个望远镜的真实的分辨率,但有利于“同类”望远镜之间的简单比较。
在天文学中,定义刚刚能被望远镜分开的天球上两个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离,称为角分辨率(与摄影镜头的线分辨率的概念不同),用δ表示:δ=⒈22λ/D λ=0.000555mm时,为人的眼睛最敏感光波的波长。
对于目视观察而言:δ″=140/D
对于普通摄影而言:δ″=〔3100D/ f/+113〕/D
D为望远镜物镜的有效口径,f/为焦距,两者的单位均为mm,δ″的单位是角秒(1角秒=1/3600角度)。
美国宇船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在月球上插了一面美国国旗。因为月球上没有风,据说这面国旗用一种弹簧装置撑起来,呈现永远“飘扬”状(这面国旗肯定不是普通布料缝制的)。有人曾问我:“你能用望远镜看到或拍到月球上美国的国旗吗?”我回答:“不能”。假如我们手里有一只D=150mm,f=750mm的“极品”天文望远镜(这样的一台天文望远镜是大多数天文爱好者梦寐以求的)。
当我们用它观察月面时:δ1″=140/150=0.″933
当我们用它拍摄月面时:δ2″=(0+113)/150=4.″89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01公里,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而言,设X为月面上对应于δ″的直径。我们能非常容易地推导出:X=2×384401×tg(δ″/2)。那么可以算出:
当我们用上述望远镜观察月面时:X1=1.73公里
当我们用上述望远镜拍摄月面时,X2=9. 11公里。
看来用这只即使是“极品”的天文望远镜,我们无论如何既拍不到也看不到月球上“飘扬”的美国国旗。
比较上面计算出的X1和X2,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望远镜的目视分辨率远远大于摄影分辨率。这也是我们经常用望远镜观看月亮时,觉得月亮上的环形山历历在目,而用望远镜把它拍摄下来之后,照片却总是那么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当然,一张月亮照片的清晰度也并不能完全代表该望远镜真实的摄影分辨率,因为调焦的失误,拍摄时望远镜的微小振动,后期制做时的损失,相纸的明锐度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照片最终的清晰度。
有人可能会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因为在网上经常能够看到用数码设备拍摄的清晰度非常高的月亮照片,特别是感觉照片中月亮的清晰度,绝不差于目视时的清晰度。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问题,容以后专论。
假果有一台有效口径为150mm,焦距为1500mm的天文望远镜,对于爱好者来说,此望远镜的焦距已经是足够的长了,如果配合适当的目镜观看月亮,效果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但当我们用此望远镜直接拍摄月亮后,会发现照片上的月亮还是太小,与我们通过望远镜的目视观看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拍摄月亮之前,我们可以先计算出月亮在底片上的大小,做到心里有数。因为在拍摄月亮时,照相机取景屏中只有明晃晃的月亮,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拍到的也是这个效果。实际上胶片和相纸的宽容度和反差等,与我们的视觉相比是非常有限的。在胶片上月亮的像如果没有足够的大,那么制成照片后,一切低反差的细节都会被湮没。
天体在底片上像的大小的公式为:h=0.000291fθ
式中h为天体在底片上的直径,f是望远镜(或镜头)的焦距,单位均为mm。θ是天体在天球上投影的视直径,单位为角分。
月亮在天球上投影的视直径平均为31角分(与太阳差不多),如果用上述天文望远镜采用直接焦点法拍摄月亮,其在底片上像的直径为:
h=0.00×31=14(mm)
135相机底片尺寸为24mm×36mm,直径为14mm的月亮的像在底片上显然还不够大。为了拍摄到月球上环形山的细节,我们还应没法增长天文望远镜的焦距。较实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望远镜上加增焦镜。二是在望远镜上加目镜及延长接管。
加增焦镜的方法亦有两种:一是加望远镜本身随配的增焦镜(也叫增倍镜);二是加摄影类专用增焦镜。后者的效果明显地好于前者,甚致可以两只增焦镜叠加使用。望远镜加增焦镜后,焦距增长了,相对口径必然会相应地缩小,摄影时的曝光时间也必须要相应地延长。
望远镜上加目镜及延长接管后,相对于成像面的焦距也增长了,此时望远镜的合成焦距为:
f合=f物(L /f目―1)
式中f物为望远镜物镜的焦距,f目为所配目镜的焦距,L为目镜出瞳位置到底片的距离。假如上述望远镜接上f=25mm的目镜,再加一延长接管后,算出L=100mm,那么此时的合成焦距为:
f合=―1)=4500(mm)
注意此时望远镜的合成相对孔径为:150/
我们把1/30倒过来,再套用摄影镜头光圈的概念,那么此时望远镜的合成光圈为30,记作F30。假如此时月亮是满月且恰好运行到中天的位置,即满月的月亮正好通过子午线,此时月亮在天空上的位置最高也最亮。由于我们所使用望远镜的合成光圈仅为F30,那么曝光时间应为1/15秒(胶片感光度为100)。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把望远镜架在赤道仪上跟踪拍摄,所用相机也最好有反光板预升功能,甚至应该采用“机外快门”控制曝光时间,不然所拍摄的照片都会是虚的。
月亮的曝光数据较为复杂,除了所用光学系统的相对孔径和胶片的感光度之外,还与月相(日期)、运行位置(地平高度)、天空条件等有关,容以后再论。5.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6-20 17:41:56 望远镜是一种精密光学仪器,你对它了解得愈细心,观察给你带来的乐趣就愈多,望远镜的使用寿命就愈长。下面将简要地介绍使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望远镜你看见什么,以及看得是否清晰取决于三个要素:
A放大倍率 ;B亮度.;C分辨率。
A、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倍率是指望远镜放大物像的能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指物像拉近的能力。使用望远镜有一种误解,认为放大倍数愈大愈好。当然,望远镜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放大,但是,有效放大率总是有极限的,过大的放大倍率会使成像模糊不清,同时视场范围相对狭小。,但适当的高放大倍率可用来观测格外明亮的目标。比如月亮、行星和明亮的物体等,高放大倍率能观察到目标的细节。而一个低的放大倍率适用于观察视场范围相对较大而亮度较暗的目标,观察范围如此之宽,以至于使物体更容易被定位和观察。
是指所观测的天体目标明亮程度的数值,每个星星、星团、行星都有亮度参数,而参数小的天体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越是用大口径望远镜的低放大倍率,越能观测到宇宙深处较暗的星星、星团等神秘的宇宙奇观。
C、分辨率:
对于望远镜的分辨率是指观测到的影像的辨别和清晰的程度。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望远镜如何使用。
1、水平――俯仰装置;( 带U型支架型望远镜 )
每一台望远镜都装有水平――俯仰装置,使主镜筒能在水平面上及垂直面上运动。
在水平面上,你的望远镜能360度旋转,装置上的水平锁紧旋钮(17)可以在任意水平上锁定;在垂直面上,当松开俯仰杆锁紧旋钮(16)时,望远镜可以从水平位置,变化到近乎垂直位置。
本装置还附有俯仰方向的微调控制,俯仰微调旋钮(4)使得跟踪运动着的物体很方便。有了水平――俯仰装置,无需挪动三脚架,就可以观察天空中的任意位置的星星了。
2、多大倍率,选择合适的目镜;
目镜上的数字是标识目镜焦距xxmm的。目镜的焦距愈长,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就愈小;相反,焦距愈短,放大倍数就愈大。所以,当你选择一个目镜,你就选择了用于观察的放大倍数。即: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是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例如:
700mm(物镜焦距)/20mm(目镜焦距) = 35X倍 (放大倍率)
当用高倍率观看目标时,先用低倍率目镜逐渐加换到高倍率目镜; 这样容易寻找和观测目标。
当你把目镜插入天顶镜(7)观察时,往往看不到观察物,这时您应旋动调焦手轮(6),使调焦筒前后移动,当看到模糊的观察物时,再作仔细调节,使观察物的轮廓达到最清晰为止。
在改变使用不同倍率(焦距)目镜时,同样要进行上述的调节。
4、寻星镜的校准:
新组装的望远镜都必需校对寻星镜。首先,将K25或H20目镜插入天顶镜(7)上,寻找300米左右远容易辨认的固定目标,转动望远镜,把目标移到通过目镜观看的视野中心,旋动调焦手轮,使图像清晰,并将望远镜定位。然后,慢慢调节寻星镜上的三颗螺丝(22),并移动寻星镜直到寻星镜中的十字叉瞄准同一目标中心,然后,再换成高倍率的目镜,重复上述程序。最后,拧紧寻星镜与镜体连接的所有螺丝,确保寻星镜瞄准目标与目镜中观察的目标都处于中心位置。当您再寻找其他目标时,就可先用寻星镜瞄准目标,在目镜上就很容易观察到目标了。
参考资料:http://www.guanglu.net/new_page_69.htm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2座1008(苏州街地铁站)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1091号腾晖商务大厦602室
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0号启源科技园1号楼323(剑川路地铁口)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馨达园2号楼1门402室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西部城B栋22-2(百腾数码广场后)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百脑汇11楼1117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北路185号赛城国际1511室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39号301室(地铁三号线惠济路站A口)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6号附3号桂馨苑三单元601室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吉祥路30号6-1-5-2室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南内环街口赛格数码港七楼7-L01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与丰庆路天明森林公寓1号楼755
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201号普照假日电子城2层35号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池路1588号星光耀11幢19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31号(七里河小学北临剑桥教育)
安徽省合肥市北二环路利浩财智广场青年创业大厦A座1115室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498号天苑花园2幢23B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美联天骄城1栋1单元1005室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方广场金山街三楼3AP52铺(攀岩后面)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公司
IT88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m10赤道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