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高中数学题题求解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939套总数:5613722套专访:3150部会员:306765位
当前位置:
& 2014高考数学“拿分题”训练:解析几何
2014高考数学“拿分题”训练:解析几何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57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646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4高考数学“拿分题”训练: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共计3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和向量的基本方法,这一点值得强化。
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
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r>0),明确方程中各字母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知道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并正确地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能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θ为参数),明确各字母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5.正确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根据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它们的标准方程;记住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各种标准方程;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从而能迅速、正确地画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a、b、c、p、e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几何意义;利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掌握它的应用;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二、近几年高考试题知识点分析高考试题中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几乎囊括了该部分的所有内容,对直线、线性规划、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内容都有涉及.
1.选择、填空题
大多数选择、填空题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为主,难度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
(1)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的考查
(04江苏)以点(1,2)为圆心,与直线4x+3y-35=0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 (2)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的考查
例2(04辽宁)已知点、,动点P满足. 当点P的纵坐标是时,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是
(A) (B) (C) (D)2 1.2 部分小题体现一定的能力要求能力,注意到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考查
例3(04天津文)若过定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圆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B)(C)
(D) 2.解答题
解析几何的解答题主要考查求轨迹方程以及圆锥曲线的性质.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通常设置两问,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一定的梯度,第一问相对比较简单.
例江苏)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一个焦点是F(-m,0)(m是大于0的常数).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Q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F、Q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M. 若,求直线的斜率.
本题第一问求椭圆的方程,是比较容易的,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应该得分的;而第二问,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则有一定的难度,得分率不高.
解:(I)设所求椭圆方程是
由已知,得
所以.故所求的椭圆方程是
(II)设Q(),直线
当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故直线l的斜率是0,.
例5(04全国文科Ⅰ)设双曲线C: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
(I)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II)设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P,且求a的值.
解:(I)由C与t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故知方程组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消去y并整理得 (1-a2)x2+2a2x-2a2=0.
双曲线的离心率
由于x1,x2都是方程①的根,且1-a2≠0,
例6(04全国文科Ⅱ)给定抛物线C: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两点.
(Ⅰ)设的斜率为1,求夹角的大小;
(Ⅱ)设,求在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
解:(Ⅰ)C的焦点为F(1,0),直线l的斜率为1,所以l的方程为
将代入方程,并整理得
所以夹角的大小为
(Ⅱ)由题设 得
联立①、③解得,依题意有
∴又F(1,0),得直线l方程为
当时,l在方程y轴上的截距为
可知在[4,9]上是递减的,
∴ 直线l在y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为
从以上3道题我们不难发现,对解答题而言,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三种圆锥曲线都有考查的可能,而且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是交替出现的,以江苏为例,01年考的是抛物线,02年考的是双曲线,03年考的是求轨迹方程(椭圆),04年考的是椭圆.热点分析与05年高考预测
1.重视与向量的综合
在04年高考文科12个省市新课程卷中,有6个省市的解析几何大题与向量综合,主要涉及到向量的点乘积(以及用向量的点乘积求夹角)和定比分点等,因此,与向量综合,仍是解析几何的热点问题,预计在05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现状依然会持续下去.
例7(02年新课程卷)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其中(、(∈R,且(+(=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A)(x-1)2+(y-2)2=5
(B)3x+2y-11=0
(C)2x-y=0
(D)x+2y-5=0
例8(04辽宁)已知点、,动点,则点P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2.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几率较高
在04年的15个省市文科试题(含新、旧课程卷)中,全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断言,在05年高考试题中,解析几何的解答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概率依然会很大.
3.与数列相综合
在04年的高考试题中,上海、湖北、浙江解析几何大题与数列相综合,此外,03年的江苏卷也曾出现过此类试题,所以,在05年的试题中依然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例94年浙江卷)如图,ΔOBC的在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0)、(1,0)、(0,2),设P为线段BC的中点,P2为线段CO的中点,P3为线段OP1的中点,对于每一个正整数n,Pn+3为线段PnPn+1的中点,令Pn的坐标为(xn,yn),
(Ⅰ)求及;
(Ⅱ)证明
(Ⅲ)若记证明是等比数列.
解:(Ⅰ)因为,所以,又由题意可知,
∴为常数列.∴
(Ⅱ)将等式两边除以2,得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4.与导数相综合
近几年的新课程卷也十分注意与导数的综合,如03年的天津文科试题、04年的湖南文理科试题,都分别与向量综合.
例(04年湖南文理科试题)如图,过抛物线x2=4y的对称轴上任一点P(0,m)(m>0)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I)设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证明:
(II)设直线AB的方程是x-2y+12=0,过A,B两点的圆C与抛物线在点A处有共同的切线,求圆C的方程.
解:(Ⅰ)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x2是方程①的两根.
由点P(0,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得
又点Q是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故点Q的坐标是(0,-m),从而.
(Ⅱ)由 得点A、B的坐标分别是(6,9)、(-4,4).
得 所以抛物线 在点A处切线的斜率为
设圆C的方程是则
所以圆C的方程是
5.重视应用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解析几何的应用题,如01年的天津理科试题、03年的上海文理科试题、03年全国文科旧课程卷试题、03年的广东试题及江苏的线性规划题等,都是有关解析几何的应用题.
例11(04年广东试题)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解: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O,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C分别是西、东、北观测点,则A(-1020,0),B(1020,0),C(0,1020)
设P(x,y)为巨响为生点,由A、C同时听到巨响声,得|PA|=|PB|,故P在AC的垂直平分线PO上,PO的方程为y=-x,因B点比A点晚4s听到爆炸声,故|PB|- |PA|=340×4=1360
由双曲线定义知P点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依题意得a=680, c=1020,
用y=-x代入上式,得,∵|PB|>|PA|,
答:巨响发生在接报中心的西偏北450距中心处.(二)05年高考预测
1.难度:解析几何内容是历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中能够拉开成绩差距的内容之一,该部分试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预计这一形式仍将在05年的试题中得到体现.此外,从04年分省(市)命题的情况来看,在文科类15份试卷(含文理合用的试卷)中,有9分试卷(占3/5)用解析几何大题作为最后一道压轴题,预计这一现状很有可能在05年试卷中继续重现.
2.命题内容:从今年各地的试题以及前几年的试题来看,解答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交替出现的,所以,今年极有可能考双曲线的解答题.此外,从命题所追求的目标来看,小题所涉及的内容一定会注意到知识的覆盖,兼顾到对能力的要求.
3命题的热点:(1)与其他知识进行综合,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如与向量综合,与数列综合、与函数、导数及不等式综合等);(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由于该部分内容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用代数的手段研究几何问题,因此该部分内容一直是考试的热点,相信,在05年的考试中将继续体现;(3)求轨迹方程.(4)应用题.四、二轮复习建议
1.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由于解析几何通常有2-3小题和1大题,约占28分左右,而小题以考查基础为主、解答题的第一问也较容易,因此,对于全市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要做好该专题的复习,千万不能认为该部分内容较难而放弃对该部分内容的专题复习,并且根据生源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重视通性通法,加强解题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不能仅仅复习概念和性质,还应该以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可以选用04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和近两年的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为载体,在二轮复习中强化各类问题的常规解法,使学生形成解决各种类型问题的操作范式.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解题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掌握.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引导、点拨和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施有效复习. 3.注意强化思维的严谨性,力求规范解题,尽可能少丢分
在解解析几何的大题时,有不少学生常出现因解题不够规范而丢分的现象,因此,要通过平时的讲评对易出现错误的相关步骤作必要的强调,减少或避免无畏的丢分.
例14(04全国文科Ⅰ)设双曲线C: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
(I)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II)设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P,且求a的值.
解:(I)由C与t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故知方程组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消去y并整理得
(1-a2)x2+2a2x-2a2=0.
双曲线的离心率
还有,在设直线方程为点斜式时,就应该注意到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形;又如,在求轨迹方程时,还要注意到纯粹性和完备性等.mx+y+2=0与线段AB有交点,其中A(-2, 3),B(3,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mx+y+2=0过一定点C(0, -2),直线mx+y+2=0实际上表示的是过定点(0, -2)的直线系,因为直线与线段AB有交点,则直线只能落在∠ABC的内部,设BC、CA这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由斜率的定义可知,直线mx+y+2=0的斜率k应满足k≥k1或k≤k2, ∵A(-2, 3)
∴-m≥或-m≤ 即m≤或m≥
说明:此例是典型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题的问题,这里要清楚直线mx+y+2=0的斜率-m应为倾角的正切,而当倾角在(0°,90°)或(90°,180°)内,角的正切函数都是单调递增的,因此当直线在∠ACB内部变化时,k应大于或等于kBC,或者k小于或等于kAC,当A、B两点的坐标变化时,也要能求出m的范围。
例2、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
x-3y≤-4,
3x+5y≤30,
求目标函数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根据x、y满足的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即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
作直线:2x-y=0,再作一组平行于的直线:2x-y=t,t∈R.
可知,当在的右下方时,直线上的点(x,y)满足2x-y>0,即t>0,而且直线往右平移时,t随之增大.当直线平移至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B,此时所对应的t最大;当在的左上方时,直线上的点(x,y)满足2x-y<0,即t<0,而且直线往左平移时,t随之减小.当直线平移至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C,此时所对应的t最小.
x-3y+4=0,
解得点B的坐标为(5,3);
3x+5y-30=0,
解得点C的坐标为(1,).
3x+5y-30=0,
所以,=2×5-3=7;=2×1-=.
例3、 已知⊙M: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两点,(1)如果,求直线MQ的方程;
(2)求动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1)由,可得由射影定理,得
在Rt△MOQ中,
所以直线AB方程是
(2)连接MB,MQ,设由
点M,P,Q在一直线上,得
由射影定理得
即 把(*)及(**)消去a,
并注意到,可得
说明:适时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这是快速解答本题的要害所在。
例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过的直线到原点的距离是(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直线交双曲线于不同的点C,D且C,D都在以B为圆心的圆上,求k的值.
解:∵(1)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把中消去y,整理得 .
设的中点是,则
故所求k=±.
说明:为了求出的值, 需要通过消元, 想法设法建构的方程.
例5、已知椭圆的长、短轴端点分别为A、B,从此椭圆上一点M向x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向量与是共线向量。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Q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分别是左、右焦点,求∠ 的取值范围;
解:(1)∵,∴。
∵是共线向量,∴,∴b=c,故。
当且仅当时,cosθ=0,∴θ。
说明:由于共线向量与解析几何中平行线、三点共线等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因此,解析几何中与平行线、三点共线等相关的问题均可在向量共线的新情景下设计问题。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向量共线与解析几何中平行、三点共线等的关系,把有关向量的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高中数学经典题选&解析几何
&32.00当当价
(7.47折)电子书加价购
满额减每满&59减&20
请选择配送地址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商品问答(%s条)
当当价:&27.80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丛书名:国际标准书号ISBN:7所属分类:&&&
  本书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内容框架,旨在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成绩。&
必修1 经济生活
必修2 政治生活
必修3 文化生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选修2 经济学常识
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必修1 经济生活
必修2 政治生活
必修3 文化生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选修2 经济学常识
选修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店铺收藏成功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数学_解析几何_经典例题_附带答案
下载积分:840
内容提示:数学_解析几何_经典例题_附带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05|
上传日期: 06:58: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数学_解析几何_经典例题_附带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及解题方法_百度文库
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高考专题:解析几何常规题型及方法
一、高考风向分析:
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3--4题(1--2个选择题, 0--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 共计20多分, 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 突出重点, 全面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 圆, 圆锥曲线中的基础知识,大多概念性较强,小巧灵活,思维多于计算;而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及其综合运用,重在考察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以向量为载体,立意新颖,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代数、三角、几何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本章节处理方法建议:
纵观2006年全国各省市18套文、理高考试卷,普遍有一个规律:占解几分值接近一
半的填空、选择题难度不大,中等及偏上的学生能将对应分数收入囊中;而占解几分值一
半偏上的解答题得分很不理想,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析几何是代数与
几何的完美结合,解析几何的问题可以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数列、向
量等知识,形成了轨迹、最值、对称、范围、参系数等多种问题,因而成为高中数学综合
能力要求最高的内容之一(2)解析几何的计算量相对偏大(3)在大家的“拿可拿之分”
的理念下,大题的前三道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排放位置比较尴尬的第21题或22题(有
时20题)就成了很多人遗忘的角落,加之时间的限制,此题留白的现象比较普遍。
鉴于解几的特点,建议在复习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高考中解几内容弹性很
大。有容易题,有中难题。因此在复习中基调为狠抓基础。不能因为高考中的解几解答题
较难,就拼命地去搞难题,套新题,这样往往得不偿失;端正心态:不指望将所有的题攻
下,将时间用在巩固基础、对付“跳一跳便可够得到”的常规题上,这样复习,高考时就
能保证首先将选择、填空题拿下,然后对于大题的第一个小问争取得分,第二小题能拿几
分算几分。
三、高考核心考点
1、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如直线的倾斜角、斜率、距离、截距等)
2、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斜率公式、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到角公式、夹角公式等)
3、熟练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如根据条件灵活选用各种形式、讨论斜率存在和不存在的各种情况、截距是否为0等等)
4、在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中,要善于运用圆的几何性质以减少运算
5、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6、熟悉圆锥曲线中基本量的计算
7、掌握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如:定义法、直接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几何法、待定系数法等)
8、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常见判定方法,能应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四、常规题型及解题的技巧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1,y1),(x2,y2),代入方程,然后
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给定双曲线x?2y2
2?1。过A(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1
及P2,求线段P1P2的中点P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第1 / 11页
贡献者:高三就上选校网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中数学 解析几何习题精选精讲,本资料从解析几何基础知识的应用到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等方面,精选了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很有参考价值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数学 解析几何习题精选精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何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