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果苔广之的苔翻译

初三语文第四单元测验
初三语文第四单元测验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篝火(gōu) 怫然(f&) 总揽(lǎn)
斟酌(zhu&)
&&B、辍耕 (chu&) 缟素 (gǎo) 挟持(
xi&) 卑鄙(bǐ)
&&C、社稷 (j&) 休祲 (q&n) 夙夜 (s&)
麾下 (huī)
&&D、鸿鹄 (h&) 箪食 (dān) 颖川 (x&ng)
羌管(qiāng)
&&2、指出下面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 大王加惠 度德量力 忘自菲薄
&&B、鸿鹄之志 免冠徒跣 民殷国富 猥自枉屈
&&C、谪戎渔阳 以头枪地 帝室之胄 裨补阙漏
&&D、尉果苔广 天下缟素 思贤如渴 庶竭弩钝
&&3、下列个句中加点的“之”字不作代词用的一项是(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D、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会:适逢,恰巧遇到)
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B、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为坛而盟(盟:盟誓)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D、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器:器重、重视)
民殷国富(殷:兴旺富裕)
&&5、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与现代义基本一致的一句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下列各句中不含倒装用法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B、虽然,受地于先王
C、时人莫之许也 D、上使外将兵
&&7、下面句子中不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孤不度德量力。
&&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8、指出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的是( )
&&A、为天下唱,异多应者。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自董卓已来。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9、柔支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哟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个字,__(______)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强固执也。②柔石正是从这座桥走向了刑场,走向了不朽。③“柔石”这个笔名正缘于此。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了这两个字。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0、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妈,我渴了,快给我倒杯水。
B、姥姥年纪大了,我们不让她从事家务劳动。
&&C、请您把钢笔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D、老师,我每星期写课外练笔,你一定要认真批改!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经一次外出散步,在小路上迎面碰到一位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严厉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盛气凌人的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歌德却回答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歌德的忍让、机智和幽默不仅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_____,从体例上看,这部著作属于_________体的史书。
&&3、《出师表》的作者是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出自该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4、《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______(填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填作品)。
&&5、“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出师表》写于第一次出师北伐前,文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条修明国内政治的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_____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_________,全书共_____篇,是一部_______体的史书。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8、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三、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每题2分,共16分)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7、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四、解释下面的词语。(每组2分,共20分)
不效则治臣之罪。( )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1、效 2、若
讨贼兴复之效。( ) 若为佣耕。(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得鱼腹中书。( )
3、国 4、书
国险而民附( ) 乃丹书帛曰( )
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 辍耕之垄上( )
5、次 6、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怅恨久之( )
扶苏以数谏故( ) 以光先帝遗德( )
7、故 8、遗
广故数言欲亡(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吴广以为然( ) 因屏人曰( )
&9、然 10、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五、文段阅读(共24分)
(一)《陈涉世家》(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道: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敌 骑千余卒数万人
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 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
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二)《唐雎不辱使命》(1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秦王问唐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的用意是什么?(1分)
2、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有什么用意?(2分)
3、“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的是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4、这两段文字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1分)。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3分)
5、描写秦王的神情态度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1分)
(三)《渔家傲》(4分)
阅读《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为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分)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初三语文第四单元测验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A、篝火(gōu) 怫然(f&) 总揽(lǎn) 斟酌(zhu&)
B、辍耕 (chu&) 缟素 (gǎo) 挟持( xi&) 卑鄙(bǐ)
C、社稷 (j&) 休祲 (q&n) 夙夜 (s&) 麾下 (huī)
D、鸿鹄 (h&) 箪食 (dān) 颖川 (x&ng) 羌管(qiāng)
2、指出下面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A )
A、辍耕之垄上 大王加惠 度德量力 忘自菲薄
B、鸿鹄之志 免冠徒跣 民殷国富 猥自枉屈
C、谪戎渔阳 以头枪地 帝室之胄 裨补阙漏
D、尉果苔广 天下缟素 思贤如渴 庶竭弩钝
3、下列个句中加点的“之”字不作代词用的一项是( B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D、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会天大雨,道不通(会:适逢,恰巧遇到) 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B、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为坛而盟(盟:盟誓)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D、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器:器重、重视) 民殷国富(殷:兴旺富裕)
5、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与现代义基本一致的一句是( A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下列各句中不含倒装用法的一项是( D )
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B、虽然,受地于先王 C、时人莫之许也 D、上使外将兵
7、下面句子中不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D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孤不度德量力。
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8、指出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的是( D )
A、为天下唱,异多应者。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自董卓已来。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9、柔支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哟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个字,__(___C )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强固执也。②柔石正是从这座桥走向了刑场,走向了不朽。③“柔石”这个笔名正缘于此。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了这两个字。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0、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C )
A、妈,我渴了,快给我倒杯水。 B、姥姥年纪大了,我们不让她从事家务劳动。
C、请您把钢笔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D、老师,我每星期写课外练笔,你一定要认真批改!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经一次外出散步,在小路上迎面碰到一位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严厉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盛气凌人的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歌德却回答到“我从来就只给傻子让路。”或者“我则和你相反”。歌德的忍让、机智和幽默不仅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_,从体例上看,这部著作属于国别体的史书。
3、《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东汉末年)时期的诸葛亮,出自该篇的成语有三顾茅庐、作奸犯科。(至少写两个)。
4、《隆中对》节选自陈寿(填作者)的《三国志》(填作品)。
5、“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出师表》写于第一次出师北伐前,文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等三条修明国内政治的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130篇,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
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三、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每题2分,共16分)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现在逃亡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作为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7、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的确(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出身鄙野,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四、解释下面的词语。(每组2分,共20分)
不效则治臣之罪。(完成)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如果)
1、效 2、若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若为佣耕。( 你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国都) 得鱼腹中书。( 字条 )
3、国 4、书
国险而民附(地势) 乃丹书帛曰( 写)
陈胜、吴广借次当行(编次) 辍耕之垄上( 去、往、到)
5、次 6、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停留) 怅恨久之(无实意,补足音节)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原因)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7、故 8、遗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吴广以为然( 这样) 因屏人曰(于是 )
9、然 10、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但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
五、文段阅读(共24分)
(一)《陈涉世家》(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C )。(2分)
A.道: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敌 骑千余卒数万人
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 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
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二)《唐雎不辱使命》(1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秦王问唐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的用意是什么?(1分)
答:威胁恐吓唐雎,欲以强国之势、君主之威凌驾于他人头上。
2、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有什么用意?(2分)
答:(1)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2)警告秦王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3、“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的是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答:(每个问一分)指唐雎;
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等人刺杀秦王;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及以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4、这两段文字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秦王怫然怒(1分)、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1分)。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先倨后恭的性格特点.(3分)
5、描写秦王的神情态度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1分)
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渔家傲》(4分)
阅读《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为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2分)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尉果苔之的苔翻译
尉果苔之的苔翻译
不是“尉果苔之” 是“尉果笞之”笞 chī :用鞭杖或竹板打。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语领域专家尉果苔之的苔翻译_百度知道
尉果苔之的苔翻译
提问者采纳
不是“尉果苔之”
是“尉果笞之”笞 chī :用鞭杖或竹板打。
提问者评价
万分感激QVQ~~~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对不起,该主题存在非法关键字!已被系统屏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嗟来之食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