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对初三化学实验题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练习题及答案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易
答案(找答案上)
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根据其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苯和水不互溶,水在下方,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直接将导气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现象,故B错误;C.该装置可用于固固加热,氨气干燥可用碱石灰,故C正确;D.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定义: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将组分分离的传质过程。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是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混合物的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对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即,蒸馏条件:1.液体是混合物。2.各组分沸点不同。
1.通过蒸馏操作,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而吸收和萃取还需要如其它组分。
2.蒸馏分离应用较广泛,历史悠久。
3.能耗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相或液相。
1.按方式分: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特殊精馏
2.按操作压强分:常压、加压、减压
3.按混合物中组分:双组分蒸馏、多组分蒸馏
4.按操作方式分:间歇蒸馏、连续蒸馏
蒸馏烧瓶(带支管的),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支口锥形瓶,橡胶塞。
蒸馏化学口诀
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瓶中液限掌握好,先撤酒灯水再停。
①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指冷凝管。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②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热气冷水逆向行:意思是说冷却水要由下向上不断流动,与热的蒸气的流动的方向相反。
④瓶中液限掌握好:意思是说一定要掌握好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限量,最多不超过蒸馏烧瓶球体容积的2/3,最低不能少于1/3。
⑤先撤酒灯水再停:意思是说蒸馏结束时,应先停火再停冷却水。
蒸馏操作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一般应用于下列几方面:
(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才能达到较有效的分离;
(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
(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高其纯度;
(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馏瓶中,要注意不使液体从支管流出。加入几粒助沸物,安好温度计,温度计应安装在通向冷凝管的侧口部位。再一次检查仪器的各部分连接是否紧密和妥善。
加热: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看见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的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就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煤气灯的火焰或降低加热电炉或电热套的电压,使加热速度略为减慢,蒸气顶端停留在原处,使瓶颈上部和温度计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然后再稍稍加大火焰,进行蒸馏。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出物)的沸点。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就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得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被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范。
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拆除仪器的顺序和装配的顺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后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瓶等。
操作时要注意
(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在蒸馏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好加热温度。如果采用加热浴,加热浴的温度应当比蒸馏液体的沸点高出若干度,否则难以将被蒸馏物蒸馏出来。加热浴温度比蒸馏液体沸点高出的越多,蒸馏速度越快。但是,加热浴的温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蒸馏瓶和冷凝器上部的蒸气压超过大气压,有可能产生事故,特别是在蒸馏低沸点物质时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热浴的温度不能比蒸馏物质的沸点高出30℃。整个蒸馏过程要随时添加浴液,以保持浴液液面超过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 蒸馏高沸点物质时,由于易被冷凝,往往蒸气未到达蒸馏烧瓶的侧管处即已经被冷凝而滴回蒸馏瓶中。因此,应选用短颈蒸馏瓶或者采取其它保温措施等,保证蒸馏顺利进行。
(3) 蒸馏之前,必须了解被蒸馏的物质及其杂质的沸点和饱和蒸气压,以决定何时(即在什么温度时)收集馏分。
(4)蒸馏烧瓶应当采用圆底烧瓶。沸点在40-150℃的液体可采用150℃以上的液体,或沸点虽在150℃以下,对热不稳常压的简单蒸馏。对于沸点在定、易热分解的液体,可以采用减压蒸馏和水蒸汽蒸馏。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6(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填写下列各项序号).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C.配制H2SO4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稀盐酸中,测定溶液的pH(2)化学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用“>”、“<”或“=”填写下列空白:①实验时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锥形瓶中待测液的浓度实际浓度.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氯化钠,若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0.4g.③用容量瓶配制500mL0.1moloL-1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oL-1.(3)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填写编号).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④探究Ba(OH)2o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⑤实验室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分类:(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填写下列各项序号).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C.配制H2SO4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稀盐酸中,测定溶液的pH(2)化学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用“>”、“<”或“=”填写下列空白:①实验时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锥形瓶中待测液的浓度实际浓度.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氯化钠,若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0.4g.③用容量瓶配制500mL0.1moloL-1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oL-1.(3)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填写编号).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④探究Ba(OH)2o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⑤实验室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填写下列各项序号).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C.配制H2SO4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稀盐酸中,测定溶液的pH(2)化学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用“>”、“<”或“=”填写下列空白:①实验时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锥形瓶中待测液的浓度实际浓度.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氯化钠,若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0.4g.③用容量瓶配制500mL&0.1moloL-1&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oL-1.(3)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填写编号).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④探究Ba(OH)2o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⑤实验室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解:(1)A.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试剂瓶,则会污染药品,注意“三不一要”,要放指定位置,故A错误;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故B正确;C.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受热不均,可能会炸裂,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故C错误;D.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且应“左物右码”,故D错误.E.碳酸根离子和硅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是矿物胶粘结瓶口和瓶塞,故E正确;F.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跟不能将试纸插入到盐酸中,故F错误;故答案为:BE;(2)①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浓度减小,造成V(标准)偏大,由c(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偏大,故答案为:>;②由药品的质量═左盘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0g-0.4g=9.6g,故答案为:<;③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故答案为:<.(3)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可应玻璃棒蘸取溶液,故需要;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用玻璃棒搅拌、引流,故需要;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胶体聚沉,故不需要;④探究Ba(OH)2o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用玻璃棒搅拌,以使反应充分进行,故需要;⑤实验室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不能搅拌,防止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被氧化,故不需要;故答案为:③⑤.解析(1)A.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试剂瓶,则会污染药品;B.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上会有碳酸钙生成,用稀盐酸洗涤,会与碳酸钙反应,从而除掉碳酸钙;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D.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应放玻璃容器中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应“左物右码”;E.碳酸根离子和硅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F.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2)①根据c(待测)=分析误差;②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③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3)制备胶体时,不能搅拌,防止胶体聚沉,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应避免和空气接触而被氧化.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一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①中若含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就会变浑浊,但是考虑二氧化碳过量问题,当二氧化碳过量,则也会最终物明显现象.错误.②中Na2SO4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当白色沉淀不再产生,则Na2SO4被除完,但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过量,使得NaCl中又混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故②错.③中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有蒸馏水,故③正确.④中检验集满,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故④错误.故选C.
为您推荐: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中易出错的问题.A和B中与量有关,C中与物质成分有关,D中与操作规范有关.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硬水与软水.
考点点评:
在平时的实验中,不可忽视细节,要多学习多积累零碎知识点.
扫描下载二维码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④A.实验_百度知道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zhidao/wh%3D600%2C800/sign=c05af96b2d738bd4c474ba3791bbabee/f8794be2cce98d11b0ef41ad53ab0://a.jpg" e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9def120d84da3c1d5d688d43f8794be2cce98d11b0ef41ad53ab0://c.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ee3ca853ae6eddc426b2bcfd09eb9ac5/8d5494eef01f3a29cd3d5d607c8b.baidu://c://d.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wh%3D450%2C600/sign=2fcb21c3d588d43ff0fc99f6482efe2d/dddea4efce1b9c16618b.baidu.jpg" esrc="http://b.baidu.baidu://a.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
<a href="http./zhidao/pic/item/dddea4efce1b9c16618b.jpg" esrc="http.hiphotos://d://a.com/zhidao/pic/item/8d5494eef01f3a29cd3d5d607c8b.hiphotos.hiphotos.hiphotos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化学研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的认识】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就是设法检验出某酸溶液或可溶性盐中含有SO42-.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硝酸酸化了的硝酸钡溶液(即滴有稀硝酸的硝酸钡溶液;当然,也可以先滴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当是可溶性盐时,还要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酸化了的硝酸钡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如果是酸溶液(它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的,需要另外检验之),那就是硫酸;如果是盐,那一定是可溶性硫酸盐.
酸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_{2}}O、NaOH+HCl=NaCl+{{H}_{2}}O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初中阶段主要要求掌握常用的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如图所示:它们的主要性质是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_{2}}O、NaOH+HCl=NaCl+{{H}_{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相似的试题还有: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
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下列关于实验室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过程组别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恰好完成反应B区别食盐水和稀盐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液体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液体消失,玻璃棒上无固体残留物该液体为稀盐酸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恰好完全反应B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该液体为蒸馏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化学实验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