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关于能量转换和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压强这类的基础知识与常识!

2014届中考物理二轮精品专题复习 大气压强_学优中考网 |
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大气压强
一、选择题
1.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
B. 中学生的体重为50N
C.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D. 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约为108Pa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3.易拉罐“可乐”是许多中学生喜欢的饮料,与“可乐”相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铝合金制作易拉罐,是利用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B.罐上标有“355mL”字样,则所装“可乐”质量约为355g
C.用吸管吸“可乐”是利用了液体压强
D.罐上标有回收标志,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
B.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但不出水银面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5.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制的乘车头部保护器,右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它实际是一个双面橡皮碗。下面关于这个保护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碗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B.挤出的空气越少,皮碗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皮碗与玻璃的摩擦阻止乘客头部前后移动
D.头部与玻璃撞击时皮碗起缓冲作用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纸片会远离,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增大的缘故
B. 乙图中,手离开硬纸片,纸片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 丙图中,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右手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手指受到的压力更大
D. 丁图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直接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B. 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
日在四川省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灾害发生后,救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抢救伤员,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听诊器可以改变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的音调
B. 生命探测仪利用了红外线可以灭菌的特点
C. 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D. 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针筒
关于力学知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所受到的力越大
B. 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惯性
C.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D. 用桨向后划船,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下列事例可初步说明的道理正确的是(
A.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大,在流速小处压强小
B.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说明水静止时,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钢笔能把墨水吸上来,说明笔管对墨水有吸引力
D.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说明增大受力而积可以增大压力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选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和水银等器材做实验,测得大气压的值,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这个实验应选用长约(  )一端封闭的透明水管较好.
A. 11米 B. 5米 C. 1米 D. 15米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下列现象与所应用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如图所示,A、B是两个密闭的球形容器,C、D、E都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它们与容器接口处紧密封接.容器A、B和玻璃管D、E内盛有水,各水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则E管内水面高出B容器水面的高度h应等于(  )
A. 0.5米 B. 1.0米 C. 1.5米 D. 2.5米
如图是实际离心式水泵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正常工作时叶轮转动的方向,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2000Pa
B.可能是2000 Pa
C.可能是4000 Pa
D.可能是6000 Pa
B.离心式水泵
C.活塞式抽水机
D.饮料吸管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19.如图所示,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B.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D.易拉罐被压瘪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20.把装有适量水的量筒倒置的烧杯里的水中,量筒口未接触烧杯底部,量筒中的水面高于烧杯中的水面,且水面是静止的,如图所示。将量筒缓慢向上提(量筒口未离开水面),则在这个过程中
A.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B.量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C.烧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逐渐变小
D.烧杯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
三、填空题
21.如图所示,吸由于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会紧紧“吸附”在墙壁上,又由于吸盘与墙壁间有___________,所以即使在吸盘上挂一定重量的物体,吸盘也不会脱落。
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_______的作用.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片中间向下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_________.
24.科学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发生在德国的
首先通过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
25.“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下图(a)、(b)所示的运动情景中,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选填“(a)”或“(b)”];图(b)中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羽毛球具有
。图4(c)所示现象能说明
小红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泰山旅游,乘坐观光缆车到达山顶时小红感觉胸闷,她想到这可能和所学的大气压知识有关,即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小红坐在观光缆车上时,感觉周围的景物在向后运动,这是选  为参照物.
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  了锅内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使锅内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
小明完体育课后,从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用手握住直的饮料瓶不动,如图所示,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的重力.拧瓶盖时,发现瓶盖侧面有一条条竖纹,用物理知识分析瓶盖上纹的主要作用是.拧开瓶盖,将塑料吸管插人瓶中,能把饮料吸进中,这是利用了
29.吸钢笔水时,先用手捏笔胆排出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笔胆,有些饮料瓶的塑料盖的外缘有竖条纹,制作这些条纹的目的是
用吸管吸密闭的塑料杯中的豆浆时,塑料杯变瘪了,此现象证明了  的存在,同时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31.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3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量程是0--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
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
实验探究题(21 分)
(1)在某地做探究水沸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烧杯内的水翻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烧杯内的水是否已沸腾?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用同一套装置测得不同楼层的大气压值如图甲、乙所示,乙图大气压值等于________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其中____图是放在较高楼层时的情况。
(1)在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发现
(3) 如图丙,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这是通过
(“增大”或“减小”);
(4)如图丁,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钻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较远,这表明
34.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密闭瓶口.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将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拿着这个瓶子从楼底到楼顶(不用手直接拿瓶子),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和  有关.
【设计并进行试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控制其他条件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  (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
36.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实验,而能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
37.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__________。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_________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______向上喷出。(均选填 “会”或“不会”)
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________.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多大?
(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__________.
A.;B.;C.;D..
(4)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什么?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
_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_______cm 2。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
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
(请写出1条)
40.如图是小刚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
(2)A步骤中活塞推到底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的目的是______.实际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总有比较大的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六、计算题
41.某教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23所示,细试管能否在粗试管内竖直向上“爬升”,取决于开始时插入粗试管的深度,如果插入过浅细试管就不能自动上升。若细试管的重为G,外直径为d,水的密度为ρ0,大气压强为p0,请你通过推导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是多少?
(2)细试管开始插入的深度h0满足什么条件时,它刚好可以向上“爬升”。
42.在一次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观察到水银柱的高度约为76cm。经计算,当时的大气压近似为105Pa。这样的大气压可支持多高的水柱?(取g=10N/kg)
43.(2006o河南)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明对大气压强通常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
(1)小明买来一个塑料挂钩,把它的吸盘贴在玻璃餐桌的下表面,如图所示,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0cm2;又找来一个轻塑料桶(质量可忽略不计),在桶中装8L水;经过计算,他认为把塑料桶挂到挂钩上不会把吸盘拉掉.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g取10N/kg)
(2)当小明把水桶挂到挂钩上时,吸盘却被拉掉了,是大气压没有那么大还是其他原因?请发表你的看法.
如图是一种气压保温瓶的结构示意图.用手按下按压器时,气室上方的小孔被堵塞,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水在气压作用下从出水管口流出.如果按压器面积是8cm2,瓶内水面低于水管口10cm,按压器的自重不计,大气压强P0=1.01×105Pa,取g=10N/kg.求:
(1)要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至少要多大?
(2)如果在按下按压器的过程中,气室内弹簧产生的平均弹力是1.2N,为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人手施加在按压器上的压力至少要多大?
,A为密闭锅体,锅盖面积为400cm2。R1为工作时的加热电阻,L为指示灯,其电阻为20Ω,R2为保温电阻,S1为电源开关,S2为压力开关,闭合S1后,电路通过R1对电力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设定值时,水开始沸腾,锅底向下移动,压力开关与触点a断开,并与 b点接通,起到控压控温的目的,此时保温电路的总功率为20W。
水的沸点T与气体压强p 的关系
T/℃ 100 105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p/kpa 101 121 143 154 163 175 187 199
表二 电压力锅的铭牌
额定电压 加热功率 压强设定值
(1)当锅内121kpa时,锅内气体对锅盖的压力是多少?
(2)保温电阻R2的阻值多大?
(3)已知锅内水的质量为m,初温为T0、比热容为c,为了求出电压锅从开始加热到锅气压到设定值时的效率,只要测出闭合开关S1到电路中
的时间为t,就可推导出效率的表达式η=
(用已知量表示)
七、简答题
46.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主要采用烧、烤、炒的烹调方式做像糌粑(把干面粉炒熟)的一类食品,很少用平原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
(1)藏族同胞很少用平原地区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的原因?
(2)为满足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需要,若制造适合在青藏高原地区使用的高压锅,应适当增大还是减小安全阀的质量?
体育、娱乐活动用的热气球如图所示。当热气球静止在空中某高度时,如果将燃烧器的火焰调小一些,热气球就会下降,下降过程中气囊的体积不变。请分析说明热气球从静止位置下降的原因。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负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2)列举一个生产生活中相似的事例.
八、综合题
50.图甲为加油站加油系统示意图,油罐容积为30m3,为了降低油品损耗,保证油罐运行安全,在油罐顶部安装有调节油罐内外压力平衡的呼吸阀。其中吸气阀(图乙)管口面积为2×10-3m2,重力不计的吸气阀盖在0. 6N的恒力作用下堵住吸气管口。加油时,加油机内油泵自动启动,加油枪流量控制为Q = 5×10-4m3/s;(ρ油取0.8×103 kg/m3,外界大气压取105Pa )
(1)某次加油时,加油枪口高出油罐油面3m,所加油的体积为2.5×10-2m3,则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了多少功?(不考虑油面的变化)(3分)
(2)若加油枪口横截面积为4×10-4m2,则加油时油在油枪口处流速是多少米/秒?(2分)
(3)若油罐中油的体积为10.04m3,罐内气体压强与其体积关系如下表所示(吸气阀未打开前气体质量、温度保持不变),则在加油多长时间后,吸气阀会立即打开?(3分)
油罐内气体体积(m3) …… 19.96 19.98 20 20.02 20.04 ……
油罐内气体压强(Pa) ……
99500 ……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对长度、体重、密度及气压的估测.如果对选项中所涉及的物理量不知道准确的数值,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看题目中给出的数值是否合理.
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比实际情况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体重为50N,比实际偏小.重为50N的物体其质量约为5kg即10斤,故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故符合题意;
D、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差不大,108Pa约为大气压的1000倍,故不符合题意.
长度的估测;密度及其特性;重力大小的估测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是对生产和生活的切身了解,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试题分析:A、图钉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手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B、水的密度一定,越深水的压强越大,对大坝底部的压强越大,大坝修成上窄下宽防止冲垮.符合题意.
C、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不符合题意.
D、高压锅增大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煮熟.符合题意.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此题考查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还考查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列举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海拔--气压--沸点的关系.
试题分析:A、我们在打开易拉罐时,拉环上的金属片发生弯曲但不会断裂,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A正确;
B、可乐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355mL“可乐”质量约为355g是合理的,故B正确;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并非利用了液体压强,故C错误;
D、罐上标有回收标志,说明该材料是可回收材料,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故D正确;
物质的物理特征;密度公式的应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本题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感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解析】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cm的高度差是由于大气压强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大气压和这部分水银柱的压强相平衡,如果水银密度不变,大气压不变化这个高度不可能发生变化。所以ABC错误,把实验移动到高山上,使得高度变大气压变小,而使得水银柱的高度降低。D对。
试题分析: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皮碗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挤出的空气越多,压强差就越大,皮碗贴在玻璃上就越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皮碗与玻璃的摩擦阻止乘客头部前后移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皮碗具有弹性,头部与玻璃撞击时皮碗起缓冲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大气压强及其作用
试题分析:(1)根据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来分析纸两侧的压强大小,可以判断纸的运动情况.
(2)水杯倒置纸片不下落可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手指受到的力是相同的.
(4)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回零,然后才能调节平衡螺母.
A、甲图中,吹气时两纸片间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压强不变,所以纸会向中间靠拢.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手离开硬纸片,纸片不下落,是由于纸片受到向下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向上的压力,所以纸片不下落主要是受到大气压作用.符合题意.
C、丙图中,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压力相同,由于右手的受力面积小,铅笔对右手的压强大,所以右手感到疼.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没有回零,就调节平衡螺母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天平的使用;压强大小比较;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通过几幅图考查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压力作用效果、天平的正确使用,虽然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是覆盖面比较大
试题分析:A、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C、知道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p=求压强;
D、一个大气压可以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相当于10m高的水柱.
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
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对细沙的压力越小,桌腿下陷越浅,故B错误;
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利用公式p=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故C正确;
D、丁图实验,在教室内不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因为一个大气压相当于10m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故D错误.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算、托里拆利实验,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试题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2)一切有温度的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3)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费力杠杆费力但是省距离.
(4)针筒吸药液这一现象中,药液不是吸上去的,而是被大气压压上去的.
A、听诊器可以增大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的响度,不能改变音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红外生命探测仪的原理是利用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不同来发现被困人员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时,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杠杆的分类;音调;红外线
本题考查了地震救灾过程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联系实际的考查,体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
试题分析:A、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就是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速度为一定值,与所受到的力无关,故A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而不是受到惯性.故B错误;
C、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气压;
D、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浆向后划水给了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给了船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向前运动.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时间的估测;力作用的相互性
此题综合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速度的概念、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解析】A中是说明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B说明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说明墨水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不是笔管对墨水有吸引力;D说明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不能增大压力。
试题分析: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根据P大气=P水银=ρ水银gh即可求得水管的长度.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0.76米高的水银柱,即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0.76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如果换用水来做,则玻璃管的长度至少为:
∵p=ρgh,
∴h==≈10.31m.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本题要求熟悉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明确管内液体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大气=P液柱=ρ液gh..
试题分析:A、锥角大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测量结果更准确.此选项合理;
B、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此选项合理;
C、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此选项不合理;
D、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把玻璃泡涂黑,是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此选项合理;
物理学方法.
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围绕“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这一中心,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试题分析:A、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氧气不容易被吸入肺内.故A正确.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获得升力.故B正确.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潜水艇的重力.故C错误.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是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D正确.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力学一些知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本类型题是中考的热点.
试题分析:观察图可知,A、B容器内相通,这说明AB内气压相同,于是可得出此时水压也相同.那么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然后可知E管内水面高出B容器水面的高度h.
解:由图可知A、B容器内相通,气体压强相等.玻璃管D、E内压强也相等.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故h应等于1.0米.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玻璃管D、E内压强也相等,大气压强加玻璃管内液体压强等于球内气体压强,大气压强相等,球内气体压强相等,液柱高度必然相等,与1.5米无关. 不要被1.5米这个数据所干扰.
试题分析:A、根据叶轮的作用,它应将水向上甩出,而A的开口向下,是错误的;
B、观察图中的箭头可知,叶轮顺时针旋转,结合叶片的方向可知,这样转动可将水有效甩出,是正确的;
C、观察图中的箭头可知,叶轮逆时针旋转,结合叶片的方向可知,这样转动不能将水有效甩出,是错误的;
D、图中叶轮的叶片都是直的,在运转时阻力较大,甩水的效果也会差很多,不合实际,是错误的.
气压计和抽水机
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叶轮在离心式水泵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再结合图示对叶轮的形状、转动方向等做出相应的判断
【解析】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已知物体的底面积和重力,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但是不知道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最大接触面积等于物体的底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最小压强,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解:正方体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最大为S=0.01m2,所以压强最小为P===2000Pa,即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大于或等于2000Pa.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关键知道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最容易出错的是物体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
【解析】船闸的原理先打开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应用了两次连通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工作时,都是使其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抽水机内,进而实现把水从低处压到高处的目的符合题意.
D、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故D利用了大气压.本项不符合题意.
【解析】A、人吸气时,肺部扩张,使肺的容量增大,肺内空气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新鲜的空气压入肺内,符合题意,故正确
B、注射时,医生用力将针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B错;
C、由公式p=知可知,图钉头做得比较尖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是利用大气压,不符合题意,故错;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D错.
试题分析:A、罐口的白雾是液态的,是由罐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A是错误的;
B、易拉罐被压瘪是在罐口被封的情况下,若罐口不封,易拉罐依然在加热后冷却的情况下,易拉罐是不会被压瘪的,这就说明了易拉罐压瘪不是冷却收缩形成的,所以B是错误的;
C、罐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罐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被压瘪,所以C是正确的;
D、易拉罐被压瘪后,要恢复原状,需要使罐内的气体压强变大,且大于外界的大气压,但罐子离开酒精灯后,罐内的压强和外界的大气压都是不会变化的,所以不能恢复原状,所以D是错误的.
液化及液化现象;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液化、大气压,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要能够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解析】将量筒缓慢向上提(量筒口未离开水面),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
而大气压支持的是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与量筒内气体的压强,由于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增大,故量筒内气体的压强减小,B是正确的;
烧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逐渐变小
从整体来看,量筒内的水面在升高,手对量筒的提力在增大,故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在减小,所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
考点: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21.大气压(或大气压力、或大气压强)摩擦(或摩擦力)
【解析】使用吸盘时,最好粘点水,用力向墙上一挤,松开手,吸盘就会紧紧吸在墙壁上了,这是因为吸盘的弹性想恢复原状,使得吸盘内部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会紧紧地吸附在墙壁上;这样吸盘与墙壁间有了一定的压力,故会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向上的,所以它能挂一定重量的物体而不会脱落。
22.大气压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试题分析:(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到嘴里.
(2)当没有吹气时,纸的内外受到的大气压相等,纸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两张纸中间用力吹气,中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中间.
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掌握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2)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物理常识.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用16匹马去拉两个扣在一起的抽去空气的铜半球,为什么抽去空气的两个铜半球就这么难以拉开呢?是因为铜半球内部是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两个铜半球紧紧的压在了一起.
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24.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
试题分析: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有很多,历史上,在德国的马德堡市广场上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两铜制的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方向拉,半球未被拉开,从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是大气压将两半球压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液体水银间接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此实验运用了平衡法,即大气压大小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水银柱的压强也就得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答案为: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
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题,在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后,可知,它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首先运用水银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知识点要准确、熟练掌握.
(b);惯性;大气压
试题分析:图(a)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图(b)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羽毛球被击出后能够继续飞行,是羽毛球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在图(c)中,由于杯内没有空气而只有水,故纸片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在杯中.
答案为:(b);惯性;大气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三是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减小;缆车(小红自己等)
试题分析: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周围景物在向后运动,说明景物在运动,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景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据此即可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坐在观光缆车上时,以缆车为参照物,周围景物与缆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景物是运动的,所以我们乘坐在光缆车中观光的过程,感到周围景物在向后运动.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增大,升高
试题分析:(1)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里面的水蒸气不易外泄,里面的气压较高,“高压锅”的名称由此得来.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液面上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高压锅密封性能好,里面的水蒸气不易外泄,随着里面水蒸气的增多里面的气压增大.液面上的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在高山上煮食物,由于大气压比平地底,故水的沸点低于100,食物很难煮熟,所以高原地区的人直接用火来烤肉.高压锅很容易把食物煮熟也是这个道理.高压锅密封性能好,锅内的水蒸气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水的沸点升高,食物就可以很快煮熟.
试题分析:(1)瓶子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瓶的重力.
(2)瓶盖上的竖条纹,增大了手与瓶盖之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这样便于旋开或旋紧瓶盖.
(3)这是因为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对大气压强和静摩擦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增大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塑料盖的外缘有竖条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打滑.
此题中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示我们应善于观察生活.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30.大气压强;形状
试题分析:(1)用吸管吸密封塑料杯里豆浆的过程中,杯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杯被压瘪了,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塑料杯变瘪,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大气压强的存在;力的作用效果
大气压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特别广泛,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1.101;拉力太大,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试题分析:p=,
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
F=ps=1.01×105Pa×1×10-3m2=101N;
而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101N>5N,
不能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量.
考点:大气压强及其应用
32.(1)96,是,气泡上升(2)753,乙。
33.(1)异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摩擦力
(3)增大压力、增大(4)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试题分析:(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头发和梳子带上异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越梳越蓬松;
(2)厨房墙壁上的吸盘式挂钩挂了重物却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
(3)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4)下孔流出的水喷得较远,这表明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摩擦起电;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大气压、改变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密闭瓶口时,瓶子内外气压相等,细管内外水面相平。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气体体积不变质量增加,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大于外面的大气压而把水柱压起高于瓶内水面。从楼底走到楼顶,高度升高,外面大气压强变小,使得内外压强差变大,内部大于外部的那部分压强将压起更高的水柱。
35.(1)质量;温度;(2)增大;(3)如上图所示.相同;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试题分析:(1)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牛奶喷出的原因是内部压强大造成的;其盒内压强变大的原因是向里面吹气造成的,故据此能判断此时压强大的原因;同理,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即气球爆破的原因也是内部压强变大造成的,故联系题目情景即可判断此时导致压强变大的原因.
(2)据上面的猜想能看出气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故结合气体压强与其质量的关系判断即可解决;
(3)在该题中,瓶内增大的压强与上升的那一段液柱的压强是相等的,故在瓶内增大的压强相等的情况下,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据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可判断,管内的水柱上升的高度相等.
(1)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牛奶喷出的原因是内部压强大造成的;其盒内压强变大的原因是向里面吹气造成的,即能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同理,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即气球爆破的原因也是内部压强变大造成的,即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所以气体压强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2)当用细管向瓶中吹气时,瓶内空气的质量变大,故瓶内的气压变大,所有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会上升到a处位置;
(3)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更高,如图所示.
在该题中,瓶内增大的压强与上升的那一段液柱的压强是相等的,故在瓶内增大的压强相等的情况下,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据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可知,此时管中的水柱上升的高度相等.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该题考查了同学们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实验题的情景考查了气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
试题分析:首先验证了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精确的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物理常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本题考查了人类研究大气压的历史.
(1)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管内水银柱高度变高;(2)不会;不会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分析:(1)用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的大小时,大气压的作用是托起了一段水银柱的高度,故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故计算大气压强时就必须测量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管内水银柱高度变高;
38.(1)刻度尺(1分);(2)0.625(1分)p=Pa(1分)。(3)B(2分);(4)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分)。
【解析】(1)实验器材还需要刻度尺,因为注射器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
(2)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0.625cm2;则大气压强为p=Pa;
(3)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拉力的测量值偏小或者横截面积的测量值偏大,在以上四种原因中,①中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4)这是没有大气压力,活塞被抽出时测力计的示数,而这个示数正是活塞与注射器筒的摩擦力的大小;它是用来消除摩擦力对拉力的影响而设计的一步实验。
考点: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39.(1)排尽空气,(2)刚开始滑动(3)6.00,0.75(4)109000(5)漏气或摩擦力大
【解析】(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4.5ml=4.5cm3,这4.5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V/ h =4.5cmcm =0.75cm2.
(4)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P=F /S =8.2N/ 0.75×10-4cm2 =1.09×105Pa.(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漏气或摩擦力大。
40.(1)刚刚滑动
全部刻度的长度
(2)排尽空气
漏气、摩擦等
试题分析:A、(1)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完成实验步骤的补充.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所受的大气压力相等;因活塞为圆柱体,所以活塞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公式
来求出,知道注射器的容积,还需要用刻度尺量出其刻度部分的长度;利用压强的公式,代入测量的数据可得出表达式;
当注射器漏气时,会造成拉力F偏小,在面积S不变时,所测量的大气压值会偏小.
(1)B、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因此需要记录此时的示数;
C、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因此,应量出其刻度部分的长度,再读出空积V,得出活塞的面积
D、将测量结果代入压强公式得:
(2)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V、L的测量结果不变,当注射器漏气或筒内的空气不能排除干净等,拉力F的值会减小,所以所测大气压值会偏小.
点评:利用二力平衡可通过弹簧测力计测出大气压力,利用几何知识可得出活塞的面积S,便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了.对测量结果的评估则主要看是否对几个测量值造成了影响,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最后确定是偏大或偏小.
h0=4G/πd2ρ0g
【解析】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要往上爬升,往上的力开始时稍大于往下的力,匀速运动时就相等了。
(1)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是
F0=p0S=p0πd。
(2)细试管受力情况如图。
细试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F0=G+F,p0S=G+(p0-ρ0gh0)S,h0=4G/πd2ρ0g。
试题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值为1.0×105Pa,可求出支持的水柱高度为:
答:大气压能支持10m高的水柱.
点评: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10m高的水柱,记住这个结论,对于一些大气压的物理现象理解是有帮助的.
试题分析:(1)吸盘面积:S=10cm2=10﹣3m2,
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F=PS=1.0×105Pa×10﹣3m2=100N,
水的质量:m=ρV=1×103kg/m3×8×10﹣3m3=8kg,
水的重力:G=mg=8kg×10N/kg=80N,
因为G<F,所以装水塑料桶挂到挂钩上不会把吸盘拉掉.
(2)不是大气压没有那么大.可能是吸盘内没有完全压成真空或吸盘与玻璃接触面粗糙,有漏气现象,导致吸盘受到了向下的压力,而使吸盘掉下.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
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因素,与计算的理想情况要注意区分
要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至少要1.02×105Pa;
为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人手施加在按压器上的压力至少要2N.
试题分析:分析题时,要找到题目中的平衡问题,即瓶的内外气压和水压的平衡,利用平衡法求出瓶内气压;再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分析出瓶的内外压力的平衡,利用平衡力知识和题目的条件,可解决此题.
解:(1)由题意知,瓶内外气压以及水的压强存在以下平衡:P内=P0+P水=P0+ρgh水=1.01×105Pa+1.0×103kg/m3×10N/kg×0.1m=1.02×105Pa;
(2)由题意知,手向下的压力为F,必须克服弹簧向上的弹力以及水面上方大气压强差所造成的向上的压力.所以
F=F弹+(P内﹣P0)S=1.2N+(1.02×105Pa﹣1.01×105Pa)×8×10﹣4m2=2N;
答:要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至少要1.02×105Pa;
为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人手施加在按压器上的压力至少要2N.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此题是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题,应用平衡法可得到题中的气压和手的压力;计算时要合理运用题目的已知条件
(1)当锅内气体压强为121kPa时,锅内气体对锅盖的压力是4840N;
(2)保温电阻R2的阻值为2400Ω;
(3)指示灯亮,
试题分析:(1)
∴锅内气体对锅盖的压力:
F=ps=121×103Pa×400×10-4m2=4840N;
∴保温时电路总电阻:
∵R=R2+RL,
∴R2=R-RL=2420Ω-20Ω=2400Ω;
(3)由表二知道锅内气体压强设定值p=175kPa、压力锅的功率为1000W,由表一可知此时锅内温度为116℃,测出闭合开关S1到电路中指示灯亮的时间t,
压力锅消耗的电能:
W电=Pt=1000W×t,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cm(116℃-T0),
压力锅的效率:
答:(1)当锅内气体压强为121kPa时,锅内气体对锅盖的压力是4840N;
(2)保温电阻R2的阻值为2400Ω;
(3)指示灯亮,
点评:本题为电学和力学综合题,要求灵活运用压强公式、电功率公式、吸热公式、效率公式.
(1)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水面上方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用煮、炖的烹调方式不容易把食物做熟,所以很少用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
(2)西藏地区外界大气压低,可以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来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试题分析:结合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答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此类题目是考查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知道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知道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热气球静止在空中时,重力等于浮力,且气囊内、外气体压强相等;(1分)
火焰调小一些后,气囊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小于外部气体压强,气囊外空气进入气囊内,热气球重力变大;(1分)因为浮力不变,所以重力大于浮力,热气球就会下降。
考点:浮沉条件,气体的温度与压强的关系。
48.(1)室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由于风机通过排风口将室内部分空气排出后,室内空气压强减小,室外气压大于室内气压,这时打开进风口,新鲜空气会进入室内.
(2)吸尘器、抽水机、吸盘等
(1)室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就就叫做负压;
(2)“负压”的例子很多,如吸尘器、抽水机、吸盘等
【解析】分析: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其他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解: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其他压强有关,液体上方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反之,沸点越低.所以当洗衣机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后,常温下也可以让水沸腾,产生气泡,达到洗涤的效果. 答:真实可信的
由于气压随压强的减小而降低,真空时水在常温下可以沸腾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洗涤衣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气压与沸点关系的掌握情况.
50. 600J (2) 1.25m/s (3)80s
【解析】解:(1)所加油的重力G=ρ油Vg=0.8×103kg/m3×2.5×10-2 m3×10N/kg=200N,
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的功为:W =Gh=200N×3m=600J
(2)=Sv;
故油在油枪口处流速为:v===1.25m/s
(3)当吸气阀刚好打开时,对于阀盖,有F外=F内+F0
p外S2=p内S2+ F0
则 105Pa ×2×10-3m2=p内×2×10-3m2 +0.6N
p内=99700Pa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吸气阀刚好打开时,油罐中气体的体积为20 m3。则此时油罐中油的体积为V1=30 m3-20 m3=10 m3
故要加油的体积为:V2=10.04m3-10m3=0.04 m3
则要加油的时间:t=
(1)欲求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应该由油的体积求出油的质量,得出油的重力,再根据其被提升的高度求出功的大小;(2)欲球油枪口处流速的大小,由于已知流量的大小,再根据流量的定义,用它除枪口的横截面积即可得出流速的大小;(3)吸气阀打开时就是阀盖受到的罐内外的压力差等于0.6N时的状态,故我们可先由此求出罐内的压强,然后再由罐内气体的体积与罐内压强的的对照表得到罐内气体的多少,再求出应该所加油的多少,再根据流量关系求出加油的时间来。
(a)b) 羽毛球c) 纸片托起满杯的水
本文档由会员 阳仔在线 于
10:04:04 上传频道:学科:年级:九年级地区:全国类型:新课标版本:中考专题只看标题相关资料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光的折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是一双吃饭用的木筷的“自述”:其中违背物理原理的是(  )A.“当我斜插在玻璃水杯中,你会看到我的身子向上弯折了”B.“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一定是省力杠杆”C.“当我放在水中,我会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光的反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下列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功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学校运动会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15m/sB.把物理课本从地面捡到课桌上做功约为2JC.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D.洗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学校运动会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15m/sB.把物理课本从地面捡到课桌上做功约为2JC.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D.洗澡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浮力的利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2年6月,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km级海试,如图所示.“蛟龙号”采用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实现下沉,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蛟龙号”下沉、上浮的原理是(  )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浮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3年1月,中国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远——20”首飞成功,飞机满载时的总质量为220t,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满载时受到的重力为220tB.飞机匀速上升过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分子热运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B.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二力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B、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下雪后往马路上撒炉渣D、体操运动员做单杠表演前抓些氧化镁粉末在手上搓2.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B.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C.自行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动能和势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
)A.增大动能B.增大势能C.增大惯性D.减小阻力2、关于能量及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具有内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电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某种物体的物质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某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通过的这段路程所用时间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电与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等),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距离的远近,就可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探究下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电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对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正确的是(
) 2、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4km/hB.25寸彩电的功率约25W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60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电流的强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电子的电荷量为1CB.水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100℃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超过220VD.八中教室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5A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电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是一双吃饭用的木筷的“自述”:其中违背物理原理的是(  )A.“当我斜插在玻璃水杯中,你会看到我的身子向上弯折了”B.“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一定是省力杠杆”C.“当我放在水中,我会漂浮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家庭电路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应首先切断电源B.检修电路故障时,应尽量在通电情况下作业C.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D.为了保证电路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大气压强一、选择题1.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B.中学生的体重为50NC.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D.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约为108Pa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串联和并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甲所示,有带风叶的小电动机一台,电热丝一段,开关两只,插头一只,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可以连接成一个有冷、热两档风的简易电吹风电路。要求在使用时,只要断开S1,则既无风也不发热;只闭合S1时吹冷风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为超出量程,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小灯泡发生短路B.小灯泡发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的使用和计数方法正确的是l00g密度为0.8X103kg/m3的酒精,则选用的量筒应该是(
2mL3.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用天平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测量的初步知识一、选择题1.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在探究时都要反复进行多次,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B.伏安法测电阻C.探究光的反射规律D.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80cmC.一箱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比热容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从游泳池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吸热D.沿海地区冬暖夏凉第12讲┃ 简单机械 B 第12讲┃ 简单机械 50 第12讲┃ 简单机械 斜面 大 30  右 第12讲┃ 简单机械 1.5  330 第12讲┃ 简单机械
图略 第12讲┃ 简单机械 第12讲┃ 简单机械 第12讲┃ 简单机械 第12讲┃ 简单机械 右 满足平衡条件 方便测量出两个力臂 第12讲┃ 简单机械
(3)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三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少实验的__第11讲┃ 浮力 增大
第11讲┃ 浮力 第11讲┃ 浮力 1.2×10-4 m3 2 N 1.2 N 第11讲┃ 浮力 第11讲┃ 浮力 D
第11讲┃ 浮力 第11讲┃ 浮力 第11讲┃ 浮力 2.5×103 1.5 1.0×10-4 第11讲 浮力
第11讲┃ 浮力 考点 34 浮力及其计算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竖直向上 ρ液gV排 第11讲┃ 浮力
考点 35 物体的浮沉第10讲 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第10讲┃ 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考点 32 大气压强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760  1.013×105 第10讲┃ 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小 第10讲┃ 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考点 3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小 大 凸 平 大 小 小 大 压强差 第10讲┃ 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B 第10讲┃ 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大气压 变小 第10讲第9讲┃ 压强 接触面积 压强 第9讲┃ 压强 2×103 80 第9讲┃ 压强 700 变小 第9讲┃ 压强 液体内部有压强 等效替代 第9讲┃ 压强  深度 ② 密度 第9讲┃ 压强 180 N 300 Pa 第9讲┃ 压强 第9讲┃ 压强 B 第9讲┃ 压强 第9讲┃ 压强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竖直圆柱体液柱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第9讲 压强
第9讲┃ 压强 考点 2第8讲┃ 运动和力
(1)如图8-12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第7讲┃ 力及三种常见的力 如图所示
第7讲┃ 力及三种常见的力 如图所示
第7讲┃ 力及三种常见的力 第7讲┃ 力及三种常见的力 (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 (2)在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第6讲┃ 质量与密度 (1)120 g (2)120 cm3 0.95 g/cm3 (3)偏小 第6讲┃ 质量与密度
1.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
A.把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第5讲 机械运动
第5讲┃ 机械运动 考点14
机械运动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位置 第5讲┃ 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
(2)选取标准: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
体是第4讲┃ 光现象作图
7.如图4-27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
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AB在该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第4讲┃ 光现象作图
8.如图4-28所示为一条射水鱼准备攻击树枝上昆虫A的画
面,A′为射水鱼看到的昆虫的像。请根据A′的位置画
出从昆虫A射向水面再折射入鱼眼的一条入射光线和折
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力和压强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