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乙醇为什么能洗涤氧化铜,不怕乙醇把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的化学式吗

为什么氧化铜在氢气还原下,可能生成铜,也有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其他金属有这样现象吗
数字爱茜茜1503
这是因为铜是变价金属,铜有+1和+2价.如果氧化铜还原不彻底,+2价的铜只会被还原到+1价而生成氧化亚铜.其他有些金属也有这种现象.一般都是副族元素,因为副族元素变价较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常温下乙醇为什么能洗涤氧化铜,不怕乙醇把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吗
dtbfntyejo
乙醇还原性很弱的,你把乙醇和乙醛搞混了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
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2O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H2中的一种(可能混有少量水和二氧化碳),请根据组合装置判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若缺少它,将直接导致反应后______装置内的物质的质量偏差.(3)已知Cu2O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被X气体还原为Cu,写出C装置中所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5)已知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5.2g,完全反应后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7(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______.(6)若进入C中的气体换成两种气体中的另外一种,同样要求用该装置完成Cu2O含量的测定实验,则D中的药品应改换为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X气体夺氧后生成的气体,由D装置盛放氯化钙干燥剂可知,吸收的是水,所以X气体为氢气,化学式为:H2,A装置中盛放浓烧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作用是除去H2中的CO2气体.&&& (2)B装置中盛放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作用是干燥H2 .若缺少它,氢气携带的水蒸气经过C装置也会进入D装置,被氯化钙吸收,使测得水的质量出现偏差.所以若缺少它,将直接导致反应后D装置内的物质的质量偏差.&&& (3)已知Cu2O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被X气体还原为Cu,写出C装置中所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Cu+H2O&&&&&&&&&&& Cu2O+H2&&△&&.&2Cu+H2O&&&&(4)当D与外界连通时,氯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测得水的质量出现偏差,所以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H2O进入D装置中.&&& (5)已知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5.2g,完全反应后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7(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 7.2g.&&& 设原混合物中 Cu2O的质量为X,它与H2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Y,那么CuO的质量为:15.2g-X,它与H2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2.7g-Y.&&&&&&&&&&&&&&&&&&&& CuO+H2&&△&&.&Cu+H2O&&&&&&&&&&&& && Cu2O+H2&&△&&.&2Cu+H2O&&&&&&&&&&&&&&&&&&&&& 80&&&&&&&&&& 18&&&&&&&&&&&&&&& 144&&&&&&&&&& &18&&&&&&&&&&&&&&&&&&&15.2g-X&&&&&& 2.7g-y&&&&&&&&&&&&&& X&&&&&&&&&&&& Y8018=15.2g-X2.7g-Y14418=XY&&&&&&&&&& 解方程组得:X=7.2g所以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7.2g.&&&&&&&&&&&&&&&&&&&& (6)若改成CO气体时,夺氧后生成的气体就不是水,而是二氧化碳,所以应把D中的药品应改换为 NaOH.故答案为:(1)H2;除去H2中CO2气体(2)干燥H2;D(3)CuO+H2&&△&&.&Cu+H2O;&& Cu2O+H2&&△&&.&2Cu+H2O(4)防止空气中H2O进入D装置中(5)7.2g(6)NaOH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主要考查你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氢气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氢气的性质
&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也可以是酒精喷灯)、试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 药品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2. 化学反应 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2CuO2Cu + CO2 CO2与Ca(OH)2(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3. 反应现象 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点燃加热尾气的酒精灯。 (4)通入CO,排除串联装置中的空气。(5)加热CuO。 (6)停止加热CuO。(7)通入CO,排净残留在串联装置中的空气。 (8)停止点燃尾气。 注:①先通入CO一会儿,是为了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为氧化铜、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 总之:"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也说“先通后点防爆炸,先熄后停防氧化。” ③用酒精灯点燃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使人中毒。 注:此试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没除净的CO使人中毒。5. 装置:&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实验总结顺口溜:氢气验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碳还原氧化铜。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1.原理:C+2CuO2Cu+CO2↑ 2.装置:&3.现象:①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步骤:①装药品;②固定试管,连接装置;③加热;④撤出导管;⑤熄灭酒精灯 5.注意:①要先撤导管再扯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②要充分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除去其中水分。 ③研磨混合要充分。 ④加热温度要足够,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氢气:氢气(Hydrogen)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的气体。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空气的1/14,即在标准大气压,0℃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氦气填充)。氢气主要用作还原剂。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难溶于水。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克/升。在101kPa下,温度为-252.87℃时,氢气可转变为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为雪状固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馅上方的干冷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接触烧怀的手感到发烫,说明该反应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不纯的氧气(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极易爆炸,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氢气和氧气的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7137187133160637164574185849145982乙醇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是因为乙醇中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吗?如何判断官能团是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羟基、羧基、醛基、硝基、甲基分别具有什么性?
萌神右翼′鍛﹏
乙醇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是因为乙醇中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羟基:还原性羧基:酸性醛基:较强还原性硝基:氧化性甲基:没什么性质- -❤您的问题已经被解答~(>^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看有机物发生什么反应有机氧化反应:加O或去HCH3CH2OH-----CH3CHO
乙醇去氢得乙醛,发生氧化反应,有还原性常见的有机物发生的反应要熟,羟基 发生氧化反应,有还原性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硝基,高中不要求甲基
没有什么性,性质是烷烃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来帮Ta解答
优点奖励在老师审核通过后1个工作日内补发。对以下几种情况,无优点奖励:
1、自问自答、违规作答;
2、多人三题以上相互提问、回答。
回答前请先登录,采纳后可获优点奖励。
网友回答(1条)
红色固体是铜,可能混有氧化亚铜.铜与硝酸反应,和氧化亚铜与硝酸反应的现象相同.应该用稀硫酸,铜不溶于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铜溶液,溶液变蓝,证明有氧化亚铜.
&&&&,V2.1988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化亚铜的化学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