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他或她本人是否意识到了呢。怎样改呢

阅读数:1242
回复数:21
最后更新于:
这是介入自闭症教育工作的第六年。从大学时期热血沸腾琢磨着开康复机构,到后来从浙江最大的一家康复中心离职从事专职的个案工作,一晃眼就2014了。每隔几天就有家长打电话找我上门做家教。几年以前我得管孩子们的妈妈叫大姐,现在新来咨询的家长有的甚至比我还要年轻。我记得在康复中心负责招生宣传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长得特别文艺的漂亮妈妈泪眼婆娑地哭泣着说:&我一直想着等我有了孩子,我要教他说英文、法文、日文&&哪里知道他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连声妈妈都不会喊。&在学校,每天一下课就有许多家长围在身边问各种问题,说着说着就会哭:&我这一辈子也没什么抱负,就想平平安安过一生。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为什么这么点心愿就不能得到满足呢?&我觉得上帝试炼的确太残酷了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过不平凡的一生。从我做老师的第一天开始,那时候我还是个在校的大学生,但是家长们总是热情的招待我,付给我不菲的费用。其实很多人他们生活也已经很艰辛了。每一次我生病或是遇到困难,家长们都在一旁不遗余力支持我。我很幸运结识到的这些朋友都是如此善良、真诚,而且那么勇敢。就是在他们的相信和鼓励下,我慢慢的成长起来。我更感激我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已经在普通中学念书了,有的也慢慢融入进了小学的环境。过年的时候我会收到他们发来的新年问候。有时候他们会瞒着爸爸妈妈给我发有趣的消息。我们相约一起在西湖边骑车,去赛车馆开赛车,真是超级棒的事情。他们是那么乐意和我呆在一起,我们放肆的玩耍、认真的学习。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计划接着要去的地方。是的,我的孩子们都是自闭症没错。但是一年以后,我发现他们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带他们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聚会,大家总是悄悄跟我说:&这孩子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吧。&而且朋友们也是那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感激这些包容并充满智慧的朋友们。2014年的教育生活从这里开始,我每一天都会跟大家分享我新鲜的教育趣事。实用的图书、电影。也欢迎你们在遇到困难或者感到迷茫时和我探讨。有梦就会有光,接纳就会快乐,快乐就会成长。希望家长朋友们轻装上阵,让阳光充满你们的教育生活。让我们所有人的爱来一同滋养孩子的成长。
共获得金币 0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ICD-10(WHO, 1993)自闭症诊断要同时满足下列A.B.C三准则:A、三岁前出现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功能之发展异常或障碍:1. 社交沟通情境之理解性或表达性语言;2. 选择性社交依附或交互社会互动;3. 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DSM-IV则为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B、下列1.2.3.合计至少6项,其中1.至少2项,2.和3.各 至少1项1. 交互社会互动之质的障碍:a. 不会适当使用注视、脸部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以调整社会互动;b. 未能发展和同侪分享喜好的事物、活动、情绪等有关的同侪关系;c. 缺乏社会情绪的交互关系,而表现出对别人情绪的不当反应,或不会依社会情境而调整行为,或不能适当的整合社会、情绪与沟通行为;d. 缺乏分享别人的或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2、沟通方面质的障碍:a. 语言发展迟滞或没有口语,也没有用非口语的姿势表情来辅助沟通之企图;b. 不会发动或维持一来一往的交换沟通讯息;c. 固定、反复、或特异的方式使用语言;d. 缺乏自发性装扮的游戏或社会性模仿游戏。3、狭窄、反复、固定僵化的行为、兴趣和活动:a. 执着于反复狭窄的兴趣;b. 强迫式的执着于非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c. 常同性的动作;d. 对物品的部份或玩具无功能的成份的执着。C、不是有续发社会情绪问题的接受性语言障碍,依附障碍,有情绪行为问题的智能不足,精神分裂症,雷特症等。(DSM-IV则只排除雷特症和其它儿童期崩解症)。
共获得金币 0
关心 爱护 他们
用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们
共获得金币 0
  与2岁时相比,3岁的孩子已经不那么自私了,对你的依赖也减少,这是自我识别得到强化和感到更加安全的征象。  现在实际上他会与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而不是自己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有些惹人喜欢,有些令人讨厌。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孩子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具有强烈的支持作用。  本阶段孩子的发育有一些更好的消息:随着孩子对其他人的感觉和行为了解的增多和敏感,他会逐渐停止竞争,并学会在一起玩耍时相互合作。在小组中他开始学会轮流玩耍分享玩具,即使他不总是这样做。现在通常他可以以文明的方式提出要求,而不是胡闹或尖叫。所以,你可以期望孩子玩耍时更加平和而安宁。通常3岁的孩子会采取轮流玩耍或交换玩具自己解决争端。然而,开始时你必须鼓励这种合作。例如你可以鼓励利用语言而不是暴力来处理出现的问题,在两个孩子分享一个玩具时,也可以提醒他们轮流玩耍。当两个孩子都想得到同一玩具时,这个提议是简单的解决方法,可能使他开始轮流玩耍,或寻找另一个玩具和活动。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但值得尝试。  要帮助孩子使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孩子感到挫折。更为重要的是亲自为他做出如何和平解决争端的榜样,如果你脾气暴躁,应避免孩子在场时发火。否则,他感到受到压制时,就会模仿你的行为。然而,不管你怎么做,你孩子总有很多次会将他的气愤或挫折感转化成打斗。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要避免他伤害他人,如果他不能迅速平静下来,就将他与其他孩子分开。与他谈心,尝试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让他知道你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斗不是表达这些感受的好办法。通过提醒他其他孩子打他或朝他尖叫的情况,帮助他从其他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建议他以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不是以前,让他向其他孩子道歉。然而,仅仅说&对不起&可能不会帮助他纠正自己的行为。他也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道歉。他可能不能很快理解,但4岁的孩子可能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解释的意义。  实际上,3岁孩子的正常兴趣有助于将打斗倾向降低到最小程度。他们的大部分玩耍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合作。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学龄前儿童和他们的伙伴经常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入利用想像或家庭物件构成的虚构情节之中。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开发重要的社交技能,例如轮流、关心、交流(通过动作、表情和词语)和对他人行为做出适当反应。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因为伪装游戏可以使孩子扮演他们想要的任何角色,包括希曼、神气的妇女、超人和神话中的圣母&&也可以使孩子探索更加复杂的社会思维,例如力量、财富、同情、残忍和性。观察孩子在虚构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你也会明白他已经开始确定自己的性别了。因此在家里玩耍时,男孩会扮演父亲的角色,女孩则扮演母亲的角色,反映了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周围世界的差异。  在这个阶段,男孩会对自己的父亲、哥哥或邻居的大男孩着迷,而女孩会模仿母亲、大姐姐或其他女孩。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间一些明显的发育和行为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例如,一般而言,学龄前男孩更具攻击性,而女孩更加文雅。然而,本阶段的许多遗传特征很容易受文化和家庭背景影响。即使父母都在工作,并分享等同的家庭责任,孩子也会从电视、杂志、书籍、广告牌和朋友或邻居的家庭中发现家庭中传统的男女角色。例如广告会鼓励女孩玩洋娃娃、出于好心的亲属会以此为礼物相赠,成年人和其他孩子也会赞同这种行为,同时,人们会指导男孩远离洋娃娃(在学步时曾经非常喜欢),而从事更加粗糙和笨拙的游戏和运动。喜欢大打出手的女孩被称为假小子,喜欢打架的男孩叫强壮或有型。孩子赞同或反对这些说法也不会使人吃惊,并依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孩子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龄时,就已经可以很好地确立自己的遗传特征了。  这个年龄孩子的认同过程经常走向极端,女孩会坚持穿裙子、抛光指甲并在上学或去操场时化妆;男孩子会趾高气扬地走路、过分自信并在出去时佩带假枪。这种行为强化了自己的男、女身份。在孩子早年认识自己性别的过程中,注定会有一些不分性别的态度和行为。压抑孩子的冲动和行为几乎没有任何道理,除非孩子强烈拒绝建立这种文化标准。例如,如果男孩坚持每天穿裙子,你应该平静地劝他穿着更加传统的衣服。然而,如果孩子一味坚持,就需要与你的儿科医生协商。  孩子也会模仿某些成人认为是性的行为,例如卖弄风情。如果他的表达非常夸张,你可以建议孩子看书和从事一些活动而使他分心,但这些提议是你的思想,不是他的。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成熟的性观念,他的行为只是戏剧化模仿,因此不要担心。但如果他对性行为的模仿非常明显,或暗示他曾经接触过性行为,应该与你的儿科医生协商,看是否是性虐待的征象。  本阶段末期的社交能力发育里程碑  对新经历感兴趣;  与其他儿童合作;  扮演&爸爸&或&妈妈&的角色;  发明更多喜欢的游戏;  化妆和卸妆;  协商解决冲突的办法;  更加自立。
共获得金币 0
自闭症儿童发音训练经验 1.可以跟孩子玩张大嘴巴的游戏。先假装要把他的小脚塞进嘴巴(或手),发出A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当他关注并喜欢时,你把自己的手快速伸过去快速缩回。你一定要表现的非常投入和享受。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各种孩子喜欢的体积有点大的圆圆的食物。 2.让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站在一面大镜子前。做出各种可爱的夸张肢体动作,以让孩子持续关注。这时候你可以静止身体,长大你的嘴巴,你甚至可以面对着镜子塞进去一个好吃的,发一个标准的音,就往自己嘴里抛进去一个。直到孩子也想去尝试。这时候你可以变换口型。这种做法还可以延伸为你在镜子前贴假胡子,或者抹刮胡膏、涂夸张的小丑唇彩。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你的嘴形和你间歇性的发音产生兴趣,自主模仿3.可以把你的元音口型拍成照片,打印2份。进行图形配对。 这样的目的在于他可以更清晰的看清口型的变化 ,一开始做差别大的, 也可以加入噘嘴这类非发音的唇部动作照片。 这种活动可以再延伸到看口型找图片。也可以听发音找口型。当然各村有各招,你也可以自己想着法创造有意思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主动跟着你玩。
共获得金币 0
早上在校门口阅读了Margaret的来信。显然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我的朋友,她的美丽与智慧都令我震惊!她对孩子的付出不亚于威利的爸爸,也因此Daren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因为这些人,我始终相信,爱和付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Hi 张驰,It was good to receive news of you! I'm happy to hear from you. I thought I lost you! This past one year has been very fulfilling for the boys and myself. Being in Irvine, California was a bold but worthwhile risk for the family. We see a drastic improvement in Daren - he talked so much now, even knows how to crack jokes with you, poking fun at his older brother. He is manipulative too! Just the other day I refused to give him my iPhone, Daren said to me: &you are mean, mommy, and nobody loves you anymore!&. I replied to him: &Daddy still loves me.& And Daren said to me: &But I don't love you anymore!& I can see Daren is trying to make me feel guilty for not giving him my phone to play with. He was quite successful. He's in 3rd grade now and learning a lot of vocabulary, doing math multiplication tables, learning piano, swimming and karate. I must say the USA teachers are very knowledgable. They understand how to manage autistic kids and teach social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Their standards are several levels above that of Hong Kong teachers. I only wish you can come and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skills. Ryan is doing well at school. He has 3 hours of Chinese each week with a private tutor. Not enough chinese though. He's more involved in theatre - signing up for school plays, swimming competition, performing in drums recitals. Both boys refused to go back to Hong Kong. They love it here in California. There are plenty of Chinese , Japanese and Korean restaurants in Irvine that the boys don't miss HK food. Daren said that he doesn't like HK because HK Disneyland is smaller. Daren and Carol have been to Disneyland and California Adventure Park more than 10 times now. Daren, Ryan and Carol love Las Vegas, always asking when we would go back again. They love the casino lights. We brought them to San Francisco too. They like SF as well. Daren wants to go camping and constantly asking when he can go. Carol is busy with her English class. Lots of essays for her to write. She is taking English class in a school 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ampus. She is reading story books and researching magazines for her writings. I sent Carol to dancing class and she is also learning how to knit. As for me, I'm the driver - taking the kids around, going for my daily exercises, thinking about what I should do next for myself. I'm getting bored. When I was in HK, I was preoccupied with Daren's development and busy with how to get Daren to be better, constantly coming with programs to improve for Daren's sake. Now that I'm in the States, i am more relaxed and my worries has reduced dramatically. The school has set program for Daren and the teachers know exactly what to do and how to push Daren further. If Daren had stayed in HK, I know he can't achieve his current improvements. The only drawback is that my husband's work is still based in Asia, so he travels quite a bit. He'd be away for 2-3 weeks and then he'd be back for a week. It's not ideal but it's a sacrifice both of us willing to make. I'm very happy to hear that you met someone you love and are getting married. When is your wedding date? It's exciting, yet daunting, to start a new life with another person together. I do hope you would choose California for your honeymoon if you plan to go. Have you heard from Keep in touch!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MargaretSent from my iPhone
共获得金币 0
很多家长当孩子确诊为自闭症后很长时间一蹶不振,有的逃避推卸责任,有的开始疯狂盲目的寻找救命稻草。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这个时候给你们力量和希望,因为的确有越来越多康复的很好的孩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往往带领他们成功的是勇敢而智慧的家长。他们从来不惧怕路途遥远、风吹雨打,只要能学习,能付出,总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共获得金币 0
我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他几乎从不发脾气,即使是生病,他也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安抚自己。他宽厚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乐于分享,生活独立。我想这一切来自于他有一个平和的家庭。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昨天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对我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可是我发现他一直小声默念74加1等于,73减1等于,按照这种方式他做的很慢。于是我在上面列出73、74、75,又快速列举了其他几个例子,让他脑海里呈现出数轴的延伸概念。不到十几秒钟他就掌握了。而且对于少2多2,少5多5,类似的题目也能脱口而出了。这说明思维的重要性。
共获得金币 0
我有一个学生不论自己发烧多厉害,身体多不舒服,都不会无理取闹大喊大叫。他总是在遇到任何问题时找到安慰自己的方法。这源于他的妈妈是一个特别平和并充满智慧的人。他不骄纵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学生脚扭伤了,我扶着他去医院,妈妈告诉他你要自己走,你得勇敢,你要是这么严重路都不能走看来要住院了。学生听了马上松开我,一瘸一拐到了诊室,当然只是扭伤而已。做妈妈的当然心疼孩子,但是我们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把天大的事都看成平常事,让孩子能放心的去面对、去承受。孩子的适应力越好,遇到的麻烦也越少。
共获得金币 0
这是我刚做的一个项目。我给了学生15分钟看书,让他自由阅读两本非常喜爱的书。唯一的要求是保持安静。我认为能够安静持续的完成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能增进社会适应性。看书结束,我让他写下他知道的了什么。他写了7条。很容易看出这个学生具备最初级的表达能力,但是内容十分表浅。这说明他的表达尤其是文字表达跟不上他的理解。于是我有意引导他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就有了下面蓝色标记的段落。事实上这上下两段相隔时间只有5分钟不到,而且也都是独立完成。为什么会有差别呢?是因为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一个如何深入的思维方式和渠道。
共获得金币 0
今天我们开始练习使用钱币了,这些钱都是假的,因为我以前做了一些假的教具钱币,我的学生现在也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各个国家的钱。对于金钱、距离、时间、加减乘除这一些列看起来抽象的数字概念,最好能让孩子通过直接的图像经验和操作经验找到最直接的规律。而不是死记硬背口诀。能让孩子看到算式脑海里就闪现出画面,这样他会了解意义。
共获得金币 0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陈会昌怎样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像&怎样的教育最好&一样,是价值判断而不是是否判断。持有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父母和老师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本文只是根据笔者多年研究和思考,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哪些方法更好,是可以选择的。我们的研究发现的大量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自我控制力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从我们的3号、4号、5号成果中可以看出。我把它喻为儿童身上的第一颗&种子&。由于遗传的作用,这颗种子是儿童出生时就已&播种&好的,但这颗尚未发芽的种子,从一开始就有差别:一些种子比另一些种子更容易发芽和生长。自我控制力这颗种子能不能培养、训练、促进?回答是肯定的。在2-3岁大脑发育提供相应基础之后,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就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关于幼儿和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成人原则上也适用)的自控力培养,我总结了以下十种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也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在介绍这十种方法之前,须强调自控力训练的几条基本原则:1 不要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你真聪明&,&你是坏孩子&,&你太胆小&,&你就会打人&,&你永远也不会认真细心&等等,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把这些评价语言从自己的教育词典中彻底删除!2 父母和教师不要说&你看看你,你看看人家!&这样的话。这种横向比较最容易伤害儿童、青少年包括成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3 &没有爱、欣赏、表扬和奖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同样,对不符合期望的失控行为没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教育也不会成功。4 一个人身上好品质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负面情感,如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5 家庭教育一忌,是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爸爸与妈妈不一致,或父母与祖辈不一致。6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艺术的秘诀尤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7 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无条件听从父母指示、百分之百吸收父母价值观的人,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独立性将变得更重要。8 所有训练方法都有一个前提:父母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自控力,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起码在当前堪称孩子的榜样。9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而且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10 关于自控力训练,网络、科普书和心理咨询机构中随处可见,本文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出一个更全面、实用、符合国情的、可选择的综述。一、关爱、敏感、尊重、平等父母对孩子关爱、敏感、尊重、平等,这是大多数心理学流派所主张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离开这一条,其他教育方法无从谈起。要让一个孩子听话,最重要的首先不是严格,而是给他温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关心、敏感,孩子的顺从、合作行为就比较多。如果父母呵斥、冷漠、不能满足孩子需要,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所有的孩子从小都有自尊心。有些家长抱怨:&我让他往东,他非得往西。&这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是三四岁时的特点。有些做父母的总是呵斥孩子,不准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顺从。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平等、尊重的教育,父母总是用商量的口气:&你是不是觉得你&&了?&&你试试这样做好不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少和父母作对。关爱孩子,要讲究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小学中学不爱学习、专门和老师作对、捣乱、品德差、吸毒、违法犯罪、离家出走呢?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没有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他就用各种心理防御手段对抗这些人。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论孩子的行为符合不符合父母教师的期望,父母教师都关爱他,帮助他。两岁以前,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但是孩子一进幼儿园,一些家长就开始变得&功利&,变成&有条件关注&了。这些功利的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比如奖励小红花并不错,但是把小红花贴在墙上比,就会引起儿童之间互相比较,这种比较从教育和心理学角度看是把双刃剑。好处是让发展较快、较好的孩子高兴,增强自信和自尊;坏处是会打击发展较慢儿童的自信、自尊和情绪。不少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可能一路走一路唠叨:&你为什么得小红花那么少呀?&&老师为什么不选你的画呀?&&你以后要好好表现,妈妈才喜欢你。&从这个时候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就开始讲条件了。因此,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例如,&你看人家楼上那小孩,都数到200了,你才数到50,人家是5岁,你也是5岁&&&这样的话是坚决不能说的。不同孩子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基因、遗传时间表都不同,是不可比的。二、令行禁止&令行禁止&在社会生活中很常见,例如红灯停车、乘飞机关手机、听音乐会迟到不能入场、看球赛不能照射激光&&这些都是所有人必须做的。对一些人来说,外部规则已经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但是这种内化的规则起源于儿童时期的培养和训练。妈妈把饭菜摆好,孩子在那儿玩玩具,妈妈说:&过来吃饭吧。&这时候,孩子面临两件事情,一件是对他有吸引力的玩具,另一件是对他没有太大吸引力但是却既有生存意义又有社会意义的吃饭。为什么有社会意义?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别人吃饭,你也过去吃饭,别人吃完,你也吃完,饭后妈妈爸爸收拾饭桌、刷碗,这就体现出家庭的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要自我控制:&我等一会儿再玩,现在我去吃饭。&但是按照孩子的本性,没有一个孩子从一开始会立刻去吃饭,除非他那时候非常饥饿或不想玩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之初,性本恶&,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像这样的事情,就要令行禁止。随着孩子逐渐懂事,要尽早地采取这种方法。最初可以采用&强迫身体控制&,把孩子领过来,他闹或哭,都不要理睬。第一次这样做了,下一次情况就会好一些,多次以后,孩子就能养成习惯。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不听话,跟他说好几遍都不听,讲道理也不听,怎么回事啊?&原因可能是,你在最初向他提出一个要求时,没有&令行禁止&。提出要求而没有执行,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因为孩子想:&我照样玩,妈妈也没把我怎么样&。父母在家里有很多要求和命令是正确的,比如,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随着天气冷热加减衣服,讲卫生(不能把鼻涕抹在墙上),不能穿鞋在沙发上跳,大人吃剩饭孩子也吃一点,好吃的东西要分享,等等。如果父母认为自己提的要求正确,那么,让孩子做到,他就必须做到!三、强化&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好结果时,这个行为以后的发生率就会增加;一个行为没有得到好结果时,这个行为就会减弱。华生的&给我一打婴儿&&&的极端观点曾饱受诟病,但行为主义、尤其是新行为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仍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自控力训练来说,强化法是简单而收效快的方法。举例:妈妈给女儿辅导数学,讲了3遍,孩子还不会做,这时候,妈妈大概就会忍不住要批评孩子了。但是妈妈想起了心理学家教给她的一些方法,自己艺术性地撒了个谎,妈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外婆给我讲这道题,讲了八遍我才会呢。现在我才给你讲了三遍,别着急,咱们接着讲!&后来讲到五遍,孩子懂了,妈妈表扬她:&我小时候八遍才学会,你五遍就学会了,你比我还能干呢。&本来是一件批评孩子的事情,变成了表扬。下一次再给女儿辅导数学,&跟着妈妈学数学&这个行为就会加强。如果讲了三遍她不会,就骂她一句:&真笨!&下次再给女儿讲数学,她就不愿来,她会想:&妈妈又要骂我&。在任何时候批评孩子都会减弱他的行为。如果批评的是一个应该批评的行为,这个批评就会起积极作用;如果批评的是一个不该批评的行为,那父母就做错了。使人满意的东西叫&强化物&。对儿童来说,强化物主要有三种:物质奖励、活动奖励、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如食品、玩具、孩子喜欢的东西,或者钱;活动奖励就是带孩子玩,讲故事,打电脑等等;精神奖励,如赞赏的微笑,表扬,搂抱,拍拍孩子等等。对幼儿和小学生,这三种强化物缺一不可。只有物质奖励的强化,容易使孩子变得功利。举个例子,孩子第一天扫地了,你奖给孩子1元钱。这会激励他第二天还去扫地。第二天他去扫地,再给他1元钱。第三天他又去扫地,这次不要奖励。孩子说:&妈妈我又扫地了。&你冲他微笑一下,说:&我看见了。&孩子说:&你还没给我1块钱哪!&你说:&我知道了。&但是不提钱的事。第四天孩子又扫地,说:&妈妈,我今天又扫地了。&你这时候做出高兴的样子,奖给他1元钱。孩子心想,&前两天是每天1块钱,现在变成两天1块钱了。&这就叫强化的间歇性。这种间歇强化对培养人的习惯很有效。人格中有个&尽责性&概念,指做事细致、认真、责任心强。比如在学校不把作业抄错,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得很清楚并能按时完成,做事不马虎,写字认真。有些人的特点就是比较马虎。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天生敏感性差,刺激阈限值高。老师用小声布置作业,有的孩子能听见,有的孩子听不见,这就表现出差异。听不见的孩子,也容易马虎、潦草,这是天性。有些孩子,写字东倒西歪、大小不一,生活随便,书本褶皱、文具零乱,这明显表现出人格尽责性方面的行为特点。在使用强化法的时候,要根据儿童的各方面特征小心使用。对敏感的孩子,强化的力度应该小一些,不敏感的孩子,强化的力度就应该大一些。&代币法&是自控力训练的有效手段。用硬纸剪成小圆片,上面写着1、2、5&&10的分值,和孩子讲清楚,什么行为奖励多少分,分数可以换来什么。如果使用得当,效果很好。心理学者曾经用这种方法,花两个月的时间矫正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生活混乱,学习粗心,作业潦草,成绩不良等行为,使他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很多心理治疗师用强化法矫正儿童和成人的行为,如孩子爱吃手,注意不集中,恐高症,学校恐惧,攻击行为等等。还要提一提&负强化&,它指当一个不合乎期望的行为减弱时,就减少相应的惩罚,这有利于这个&坏行为&的继续减弱。四、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个行为,在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心目中,可能是很不一样的。如果你给一个2岁幼儿讲自控力为什么重要,他可能一点也听不懂,但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能理解其意义。这些心理学家宣称,对于幼儿园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来说,具备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形成相应道德行为的前提。关于认知训练,研究表明,成人对儿童说理的作用,远不如同龄儿童、青少年之间的互动,包括心平气和的有组织讨论和偶然发生的激烈冲突。在成人完全不介入的情况下,一个5岁孩子被大孩子欺负,他会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但是以后当他有机会欺负一个更小的孩子的时候,曾经被欺负的意识和体验会成为他欺负别人的制动器。所以皮亚杰主张,小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最好不介入,让他们自己去争论、冲突、商量和妥协。其次,口头说理的作用远不如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亲自体验。让中小学生去汽车站做维持秩序的服务员,他们会更好地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所以,不要把&认知训练&片面地理解为大人给小孩讲道理。父母要想让孩子懂得自控力的重要性,应该给他提供各种有助于培养自控力的活动,甚至在看电视时给孩子解释裁判员为什么出示黄牌、红牌,都是无形的认知训练。五、暂时冷落暂时冷落(收回爱)是精神分析流派主张的一种教育方法,现在仍广泛应用在西方家庭教育中。冷落是惩罚孩子的方法。孩子需不需要惩罚?需要。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惩罚。批评、打屁股是惩罚,冷落孩子也是惩罚。惩罚是为了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坏结果,使这个行为减弱。惩罚一定要针对违反道德或生活常规的行为。故意打人,说谎,偷拿家里的钱,把公家的东西据为己有,拿同学的东西,欺负人,这些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另外,不遵守家规,不讲卫生,骂人,说脏话等也是我们不希望的。如果平时对孩子非常疼爱,那么偶然的惩罚会很有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写的《教育诗》中有一个情节,他平时特别爱孩子,那些孩子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到他所在的学校读书、劳动。有一天他发现一个男孩偷吃了厨房里的一只鸡,他重重地打了这个孩子一记耳光,从此这个男孩再也没偷过东西,后来成了战斗英雄。但是马卡连柯的同事也用同样的办法教育一个孩子就没有效果,原因就是这位老师和孩子之间缺乏情感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身上好品质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负面情感,如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例如,孩子在玩具商店非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不满足他的要求就躺地上打滚,采用冷落法怎样做呢?把孩子领回家以后不理他,吃饭时也不给他盛饭(自然会有别人给盛饭)。孩子一般不&记仇&,从商店出来一会儿就忘记了,回家照常和你说话。但这时你必须装作生气的样子,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孩子一定会哭的。这标志着他的负面情感&&伤心和内疚产生了。如果你一回家对他就好了,下次遇到同样情境,他还会有同样的表现。给他较长时间的冷落,让他产生&妈妈不爱我了&的焦虑和内疚感,下次到商店的时候你只须提醒一句:&还记不记得上次躺地上打滚,后来怎么了?&孩子的自控力就会比上一次好一些,因为妈妈的话让他想起被妈妈冷落时内心难受的感觉。六、引导&引导&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者提倡的一种方法。引导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把儿童带入一种&共情&的氛围,让他设身处地地在自己与别人之间做无声的心灵沟通,激发其同情心和良心,从而把无意识&本我&中的敌意、攻击性、恐惧感等等带入有意识的&自我&境界,用&自我&和&超我&加以管控。一个小学生在学校欺负了另一个孩子,老师问那个欺负人的学生:&你看,他怎么了?&学生说:&他哭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哭?如果你是他,他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这就是引导。老师没有讲什么道理,只是让儿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反思,这就是所谓的&共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别人的情感。研究表明,共情是同情和助人行为的前提。经常采用引导法教育出来的孩子,行为自觉性比较高。那种经常被打骂、训斥或听讲道理的孩子,行为自觉性比较差。这些孩子在有惩罚的时候不敢做坏事,在成人看不见的时候就会做坏事。用引导法,会使儿童和别人共情,他会想:&我这么做,别人高兴还是不高兴?&我对中小学德育的研究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为什么有的班级,老师在和不在一样,而多数班级是老师在和不在不一样?原因是,能培养出自觉纪律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和所有学生尤其是&差生&之间建立起共情式的情感联系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会在内心深处自觉或被迫地对&老师高兴不高兴&负责。这个道理完全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你的孩子能不能做到你在和你不在一个样,做到自觉遵守纪律,要看你平时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教育,或仅仅耐心讲道理,最后都不能达到目的,因为自觉性必须有情感联系。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能建立起这样的情感联系,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到&我父母高不高兴&,这会成为其自觉行为的&油门&和&刹车&:可能令父母高兴的事情,踩油门!可能令父母失望的事情,踩刹车!这一点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很适用。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把子女培养成无条件听从父母指示、百分之百地吸收父母价值观的人,在具备了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独立性将变得更重要。七、暂停&暂停&是一种临时性的惩罚方法,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让他回到自己房间呆一会儿,限制他的自由。这种方法也常见,例如,军队里关禁闭,幼儿或小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教师让他坐在教室后面;中学生被&请到&老师办公室,等等。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由于遗传天性父母、孩子脾气都比较暴躁的家庭,它可以抑制火气,使双方都暂时冷静一下。在各种对抗性的体育比赛中,时常用到这种惩罚方法,例如冰球、水球、曲棍球有小罚、大罚出场,足球比赛有红牌。其实这种方法并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暂停之后,还要辅以别的方法,如冷落、引导、取消权利、说理等,它的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体罚。八、取消权利平时孩子在家里可以玩游戏,玩电脑,向妈妈要钱,周末晚睡一小时,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的权利。但是如果他犯了错误,可以取消这些权利,按照他犯错误的程度,决定取消什么权利。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要前后一致。不能朝令夕改,或妈妈与爸爸不一致,或父母与祖辈不一致。尤其不要说话不算数,答应给奖励的不给奖励;说惩罚的,心一软又不惩罚了;说冷落他,过一会忍不住了,扑哧一笑,一切恩怨全解除,下次孩子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家庭是,爸爸妈妈负责&管&孩子,爷爷奶奶负责&惯&孩子,其结果可想而知。九、忽视忽视就是对孩子的某些行为采取不理睬态度,装作没看见。这样做,就等于使孩子的行为得不到什么好结果,既不批评,也不赞成,结果,这个行为也会慢慢减弱。举个真实的例子,在一个幼儿园里,有个小女孩总是爬上窗户,老师怕她摔着,每次看见她爬到窗户上,就把她抱下来,过一会她又上去了。这个孩子是希望得到大人的个别关注,但是在幼儿园里,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抚摸、拥抱每个孩子。她爬上窗台,就引起老师关注,去抱她。我给老师提建议:你不用去抱她,只须用余光留意她别摔下来。结果,孩子在窗台上站了十几分钟,自己下来了。经过这样几次,她的毛病就改了。又如,孩子在家里,你在做饭,他摔门,或者使劲敲一个东西,其实孩子这样做是希望你去和他交往,但是你正在做饭,没有时间和他说话,他就捣乱。这时候,你去批评他,等于强化了他的行为(我一闹,她就来和我说话);你不理他,过一会他发现这样做没有结果,就不做了。对孩子的有些行为是可以这样的。比如,他自己的东西找不到了,非让你帮他,你就可以不理他,让他自己找,告诉他,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东西放到什么地方。如果你马上帮他找,以后他一有东西找不到,马上就来求你。十、回报的惩罚在我编写的《幼儿社会化训练》一书中,曾引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孩丽丽过5岁生日的时候妈妈给她买了个娃娃,她特别喜欢,睡觉时也抱着。这天妈妈下班显得急匆匆的,说晚上要带丽丽去刘阿姨家参加她女儿聪聪的生日晚会。妈妈对丽丽说:&我来不及给聪聪买礼物了,能不能把你的娃娃借给我,明天我再给你买一个。丽丽不高兴,说什么都不干。妈妈很生气,只好领丽丽先到商店,给聪聪买了一个小熊。没想到丽丽也喜欢这只小熊,在去阿姨家的路上,丽丽说:&我想要这只小熊,你把娃娃送给聪聪吧。&请看三位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妈妈甲:&刚才我和你借娃娃你为什么不借?不能换。&但是孩子马上哭得很伤心,妈妈见孩子伤心的样子,就同意换小熊了。妈妈乙:听见孩子要换小熊更生气了,她说:&刚才我和你借娃娃,你为什么不借?现在你想要小熊了,没门。不但不给小熊,回家以后,娃娃也不让玩了。害的我跑腿,我罚你一星期不玩娃娃。&妈妈丙:听见丽丽要换小熊,说:&刚才我和你借娃娃是因为我怕来不及,求你帮助我,你不帮助我,所以我不同意用娃娃换小熊。&丽丽见妈妈不同意很不高兴,强忍泪水和妈妈去了刘阿姨家。回家以后还是不高兴,妈妈问:&你真的想要小熊么?&丽丽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妈妈说:&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你不能只接受别人帮助而不愿意帮助别人,从明天开始你帮我干三件事,每天晚饭后帮我收拾碗筷,帮助爸爸妈妈擦皮鞋,晚上给妈妈捶背,你都干好了,我就给你买那个小熊。后来,丽丽帮助妈妈干了一个星期,妈妈就给她买了小熊。第三个妈妈对孩子的惩罚方式,叫做&回报的惩罚&,也就是,让受惩罚者知道,自己受到惩罚,是因为自己有过失,惩罚是对自己过失的回报。这是心理学者提倡的方式。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懂得,做错事对别人和自己都没有好处,而且慢慢学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人也是和自己平等的,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不应该有什么特权。最后要强调,在培养儿童自控力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天性和具体情境,适时、适当地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效果才可能比较好。所有这些训练方法都有一个前提:父母教师本人必须是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自控力、具备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起码在当前堪称孩子榜样的、合格的父母或老师。
共获得金币 0
很多家长花大量的时间在纠结,我该怎么安置我的孩子。去学校还是去机构,还是请家教?怎么做才是对的。其实到了学龄时期,孩子上学受教育是他们的权利。如果孩子的能力足够,去学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长根本也不至于纠结。如果能力不足够,硬要放在一个普通环境,最后各种问题仍然会涌现出来。毕竟送进学校不是终点,康复才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在入学之前,家长更应该花精力让孩子学会自理,不是那种他会做但不做的地步,而是把照顾好自己作为孩子的责任来发展,他得自主的照顾自己最基本的需求。并且能规律的生活着。将来到学校,他的障碍就会极大降低。
共获得金币 0
而且我始终觉得家长不要将目光局限在某个点上,不要将重点放在学习技能的教育上。&一家人教不了一家人&,这个我十分认同。家长的重大责任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此外要规律的作息,尽最大可能教会孩子学习生活自理。这个过程可能遇到极大的麻烦,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心急,慢慢的从最简单的跟他有最大需求的事情开始做,每次让他成功。比如拿餐垫、端饭、倒垃圾,这些就很简单,慢慢扩大化、规律化。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谦让、分享、尊敬老人爱护儿童、不摘花草、不乱扔垃圾、公众环境小声说话。这些喜欢的养成有利于将来周围的伙伴接纳他喜欢他而不是出自于怜悯或照顾。有了这些基础,他的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形成。
共获得金币 0
今天早上骑车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很多家长朋友们甚至老师总是很抗拒听到专家来讲理论,大家总是想着我们要解决实际的办法,我们不要听这些大空话。事实上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指导我的陆老师很少和我谈到该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强调职业理念,很长一段时间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现在我内心满是感激。家长们总是在寻求如果教孩子认知、如何发展孩子精细、如何促进孩子打招呼目光对视、如何解决情绪问题。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了什么我们就去试,成功了我们开心、不对我们就怀疑。让我们来想想威力爸爸吧,他几乎参加了所有国际高端论坛,系统学习各种方法。我相信这些讲座极少数去讨论针对一个问题怎么干的,大多会分析教育原理。就因为他站在了理论高度,他就不会迷茫的询问各种问题该怎么办。大家不要老被问题的漩涡困住,站出来看看是教育策略背后的原理机制,他会指导我们的任何操作、甚至是对待孩子的所有细节和方式。其实问题伴随我们任何一个人一生,孩子是否学会了画画、算数这都不打紧,关键是他建立信心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他可以自主吸收知识,而不永远停留在被动吸收上。那么学习的基础素质是什么?是一颗乐于尝试的心、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倾听的习惯、执行的效力。基于此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困在涂色、算算术、不停写字、强迫孩子打招呼来练习呢?生活就是教育。人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完善自己,一次的进步哪怕很大也不代表什么,每天开心的进步哪怕一点点,学会独立总还是可以的。学海无涯,家长别心急。
共获得金币 0
昨晚看到群里放了一首赞美诗《我的神我敬拜你》,早晨骑车的时候脑海里一直盘旋着这首曲子,心情也像今天的阳光一样灿烂。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关情绪与表达的话题:一年以前我离开机构内心非常纠结和沮丧,在那不久之前我的感情也陷入不可逆转的漩涡,那时候团队里老师们整天唉声叹气,连我带的学生也频繁的毫无理由的发怒。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喋喋不休唠叨自己的不满和无助。我恨极了那时候的自己,完全不是我所期待的那个样子。于是我离开杭州远去深圳修行。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四点起,上早课,早餐,接着就干活,下午会去山坡上读书,或者扫地种菜,上完晚课,十点前就睡了。我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令我烦恼的事情。只是有一天我和同修门一起聊天,她们都是年长我一两轮的中年人,好奇我一个小姑娘跑来干什么,我告诉他们我的职业。大家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我,可能因为我言语间流露出对家长和孩子的爱。忽然我豁然开朗,我有爱,我愿意侍奉,我愿意谦卑,我还健康,我能给予,我有什么不开心的呢?人这一生的意义在哪里?使命在哪里?第二天我就回到杭州,我到石桥半山上捡了四个小时垃圾,鸟儿欢快的叫着,我坐在树林里画画。我想我可以工作了。我开始计划我的陪读生活,我想这段我经历会告诉我自闭症孩子在融入主流环境中的困扰,并能指引我选择更好的康复方向。这个暴脾气的孩子是我的家教学生,我总是能在去上课的路上,听到他的尖声嘶喊,社区的窗户哗哗的关上。他不会写字、极度厌学,对数学的概念一无所知,但是他已经八岁了。他让老师们束手无策。他有本事闹得整个校园不得安宁。你们所说的扔东西、在地上赖着不起、扣手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他几乎占全了。但是我的确没有单独处理过任何问题行为。他的父母、老师们都很奇特他怎么就变得如此温顺乖巧。只是因为我的心很平静,而且我很爱他,我让他深信不疑知道,不论他做错了什么,我都爱他。我没有抱怨过,如果你们翻我的微信或是QQ可能一直在发自内心感激我的学生。我以前常在这些孩子的眼睛里看到恐惧。唯有恒久的爱能带来安全感。我已学着不让坏的情绪左右我,我更不会将负的能量表达出来。孩子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不会担心他发脾气,因为我知道就算那样也是可以解决的,我不会担心他犯错误,我知道他一定可以学着做正确的事情。没有了紧张,我就变的真诚而客观。以前我常常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发虚,或者压抑着怒火,这最糟糕了。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不要急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不满或者疑惑。写下那些做成功了的点滴,它会增强你们的信心,也会鼓励其他的人。而那些你担忧的小小行为问题真的会长着翅膀飞走了。日出千言,不病也伤,不要逢人就问该怎么办,快乐的学习,尝试,有比我们自己更了解孩子的吗?
共获得金币 0
美国幼儿园的一间教室就像一间包罗万象的小商店,琳琅满目的物品拥挤在一起,但这些看似凌乱的房间却是有章可循的。它一般分为玩具部、绘画剪纸部、积木部、字谜画谜部、戏装部、厨房部、图书部。从这些部门的名字就可知道在这里干些什么。如在厨房部,孩子们就玩锅碗瓢盆、玩具蔬菜,或进行做饭游戏等。
  美国幼儿园教育很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这是同美国幼儿园的教育观分不开的。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   *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由此,美国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教室的布置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区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科学角、图书角。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来,交通要道被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材料是摆在矮的架子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不同的材料训练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各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会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与他们的水平视线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   *教室的图书角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   *各活动区的材料足够,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   *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彼此信任。   在美国,幼儿在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什么学习任务,但是他们每天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画画、剪纸和拼贴东西。他们画蜡笔画、油画、粘贴画,有时候就是在乱画。孩子们爱做的另一项工作是用剪刀剪纸。这里的小孩很小就被允许使用剪刀,他们很快就能熟练地剪各种图形。这些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很好地做到手脑并用,互相促进。
  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要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洗手、吃饭、倒剩饭、摆放玩具等都是自己去做。另外,如果一个孩子因和别的孩子争吵而来找老师,老师问明原因后教师会对他说:&你去对他说出你的想法。&这个孩子就会很认真地过去对另一个说:&That is not ok.I don&t like you do that(那样不好,我不喜欢你那么做)。&一般问题也就解决了。稍复杂的问题,老师会出来主持公道。
  美国的幼儿园从来没有给孩子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等的评比活动。幼儿园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优秀的、平等的,没有什么优劣之分。老师也是时时在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一次,一个孩子用橡皮泥做了个玩具对老师说:&看,我做的比安妮做的好。&老师马上纠正他:&不是比她的好,而是你做的和她做的有不同的地方。&孩子坚持说:&我认为我的就是比她的好。&老师也更加严肃地纠正道:&不对,我认为你们两个做的东西有不同之处,各有各的特点。&老师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就背负着人为划分出来的好坏高低的思想压力,如果孩子因此而形成自高自大或自暴自弃的心理,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好的。   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在这里一切都是宽松自由的:爱玩什么玩什么,午觉睡多睡少没人管,吃饭爱拿多少拿多少。但是这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也将受到惩罚。比如一个孩子打人、说话不礼貌、在屋内大声喊叫等,老师就会把他抱走或让他自己走到一个椅子旁边坐下来反省,几分钟后老师解除他的处罚后他才能恢复玩耍的自由。这种处罚方式不是伤害孩子的肉体,而是让他体验被限制的滋味,反省自己的过错,从而珍惜遵守纪律带来的自由。
共获得金币 0
常有家长问:老师,我问我们家孩子3+5=?他为什么不知道?老师,为了让我们家孩子更好地学习计算,我在我们家墙上贴了一个类似于乘法口诀的加减法表。&&每当听到家长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就会问一句:您知道孩子是怎样学会加减法的吗?我们在一味地追求提高孩子的算数水平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咱们的孩子是怎样学会加减法的呢?首先,咱们来看看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吧: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总的趋向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和孩子的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和概念水平的加减。这三个水平的加减是层层递进且不可逾越的,如果家长跳过一个阶段来要求孩子进入下一个阶段,只能得到让自己和孩子都很痛苦的结果。那么,什么是动作水平的加减呢?举个例子:宝宝吃了2块巧克力,又跟妈妈要2块巧克力吃,妈妈就给了1块说:不能吃太多。于是宝宝把自己吃过的跟现在手里的巧克力合在一起数了数说:&我刚吃了2块,加上现在这1块,只吃了3块。&像宝宝这样以实物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的加减运算就是动作水平上的加减运算。动作水平的加减能力是简历在初步的数概念基础和基本的计数能力基础上的运算水平。所有的孩子都将经历这一阶段,并在这一水平上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家长不可能也不必要人为地缩短孩子的这一进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加减经验的积累,没有这一段时间的丰富积累,孩子就很难进入第二个水平--表象水平的加减。什么是表象水平的加减呢?我们一起来看个例子吧:宝宝妈妈问宝宝:爸爸给你买了5本故事书,妈妈又给你买了2本,你现在有几本故事书了?宝宝仰着脑袋掰着自己的两根手指:5本、6本、7本,妈妈,我有7本好看的故事书了。这个例子中,宝宝不需要把所有的书拿过来数,而是在头脑里面回忆,再以5为起点,看着手指逐一计数得到运算结果,像这样不需要实物逐一从头点数,只借助物体在头脑中的形象再顺接着数的方法就叫表象水平的加减。学前期大多数孩子都处在动作水平的加减和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最高水平的加减,它是以数群与数群的直接运算为特征的。幼儿在运算过程中不用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表象,就能理解算式中每个符号的意义,知道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3+2=?可以表示无数具体的事情;而且还能自如地运用算式进行运算,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加减运算能力。孩子在经历了三个过程之后,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学会了加减。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为孩子能够进行概念水平的运算就说明他不再需要动作水平和表象水平的运算了,在遇到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或较大数量的计算时孩子仍需要借助前两种运算方式。
共获得金币 0
我们自动化地完成许多工作,毋需思考其中的步骤,因此我们可能很容易就忽略日常工作的难度。然而,你想教孩子的任务大多可以再分成几个小步骤。每个任务都能分成为数不等的小步骤,且没有公式告诉我们要分成几个步骤才恰当。想要知道工作分析是否得当的唯一方式是观察你的孩子是否能精熟每一个步骤。如果他在某个步骤上停滞不前,可能就是个讯号,让你知道你将任务分得不够细。
共获得金币 0
告知:中间1个楼层(7#)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