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氧化能不能做Baeyer-Villiger氧化?能的话麻烦提供文献索引,参考一下实验条件

环己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环己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
【摘要】:研究了Baeyer-Villiger法氧化环己酮制备己内酯的最佳反应条件,得到的结果是:醋酸酐、过氧化氢、环己酮投料比为13.2∶10.5∶1,10℃下制备过氧乙酸,氧化环己酮的温度为50℃,己内酯产率达到50%。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O621.25【正文快照】:
ε-己内酯(ε-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作新型聚酯单体和合成不同用途的聚己内酯(PCL)。PCL具有独特的生物相溶性、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渗透性,在材料、环保及医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ε-CL也可与各种树脂共聚或共混改性,以提高产物光泽度、透明性和防粘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童金辉,李臻,夏春谷;[J];化学进展;2005年01期
丁颂东,王玉忠,许福星;[J];化学试剂;2003年06期
杨惠森,卢樱,孟庆华,张栓,张光辉;[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户安军;吕春绪;李斌栋;;[J];化学进展;2007年Z1期
李秀荣,毛建新,徐羽展,项波卡,郑小明;[J];石油化工;2004年07期
李祥;施介华;金迪;周亮;严巍;;[J];现代化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伟;严婷婷;宣慧;毛伟;彭新华;;[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黄浩艳;上官遨宇;郎美东;;[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艳峰;[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张萍;[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继红;[D];四川大学;2007年
刘燕;[D];四川大学;2007年
方亚辉;[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李宁远;[D];扬州大学;2007年
刘建伟;[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李秀荣;[D];浙江大学;2005年
霍婷;[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郑爱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霖,张淑芬,杨锦宗;[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1年03期
李臻,夏春谷;[J];化学进展;2002年05期
魏俊发,俞贤达,金道森;[J];化学进展;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阎炳林;;[J];辽宁化工;1982年03期
郑科鼎;陈晔;李桂林;;[J];涂料工业;1982年03期
吴寿辉;;[J];石油化工;1983年10期
戴庆骏;武戈菲;齐守印;;[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3年03期
李仲杰;马怀让;;[J];化学通报;1983年07期
岑沛霖,王建成,鲁信元;[J];化学工程;1984年06期
李清泰;;[J];化工环保;1984年05期
谷珉珉;王丽芬;连海韻;;[J];化学通报;1984年01期
李记太;王梦如;刘振河;王金良;;[J];化学试剂;1984年04期
李淑芬,张建侯;[J];化工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明;;[A];全国第三届精细化工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赵英凯;蔡宁;;[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阎炳林;;[A];天津市第四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集[C];1985年
贾卫民;;[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贠军贤;沈自求;;[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田薇;陈朝晖;柳春辉;李永民;陈立仁;;[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童文龙;尹国俊;杨水金;;[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陆慧宁;任三香;;[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闵恩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姜权;徐克文;郭灿城;;[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彭展;[N];中国化工报;2001年
任化;[N];中国化工报;2001年
肖雪;[N];中国化工报;2001年
李四毛;[N];中国石化报;2001年
裘之凡;[N];中国化工报;2002年
米镇涛;[N];中国化工报;2002年
李四毛;[N];中国石化报;2002年
彭展;[N];中国石化报;2002年
周华信;[N];中国纺织报;2003年
张培信;[N];中国化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卫延安;[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杨飘萍;[D];吉林大学;2005年
奚凤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袁建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张丽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甘昌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周利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石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张萍;[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樊丽华;[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传莹;[D];浙江大学;2002年
朱焰;[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王韶旭;[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赵红;[D];湘潭大学;2002年
蔡春花;[D];延边大学;2002年
岳丽丽;[D];四川大学;2003年
穆学军;[D];苏州大学;2003年
黄晓英;[D];苏州大学;2003年
庄莉;[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黄一波;[D];扬州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环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催化体系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环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催化体系研究
【摘要】:内酯类化合物作为药物、染料和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之一,可以通过环酮类化合物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来生成。因而人们不断探究高效催化氧化体系用于环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传统的氧化剂主要为过酸,但由于过酸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逐渐被绿色环保、副产物为水的H202所替代,而H202浓度超过70%时也存在过酸所具有的危险性。现有的催化剂种类繁多,包括酸催化剂、过渡金属配合物、水滑石类、配体化合物和生物酶等。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对环酮的催化反应条件不友好,且环酮转化率也较低,而生物酶催化活性虽然较高,但是生物酶活性的保持需要较严格的操作条件,不易工业生产控制。因此研究成本低且绿色环保的高效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氧化环酮化合物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成为如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现有催化剂和氧化剂的缺点,以环酮作为底物,尝试以下两种不同催化氧化体系用于该反应。第一,合成负载型金属酞菁钴和酞菁镍催化剂,并通过EDX和XRD对其进行表征。首先以其作为催化剂,氧化剂使用来源广泛且绿色环保的分子氧,助氧化剂为苯甲醛,催化环己酮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根据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反应的条件,最佳条件为:环己酮0.05mol,苯甲醛0.1mol,溶剂1,2-二氯乙烷用量为50ml,反应温度15℃,氧气流量为24ml/min,催化剂负载型金属酞菁钴用量按其与底物的质量比(0.05:1)加入,即0.24克,反应时间12h,环己酮的转化率为92.6%。在最优条件下催化氧化了多种环酮化合物,取得了较高的转化率。第二,合成负载型氯化铜催化剂,并对通过EDX和XRD其进行表征。首先以负载型氯化铜作为催化剂,02/苯甲醛用作氧化体系,催化环己酮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最佳条件为:环己酮用量0.025mo1,苯甲醛用量0.05mo1,反应温度25℃,溶剂1,2-二氯乙烷用量为25m1,通入氧气量为16ml/min,催化剂负载型金属酞菁钻用量按其与底物的质量比(0.024:1)加入,反应时间12h,环己酮的转化率为96.2%。最后在最优条件下尝试对不同底物催化活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O643.36;O621.251【目录】:
摘要5-6Abstract6-10第1章 绪论10-26 1.1 引言10-11 1.2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11 1.3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的氧化剂11-15
1.3.1 过氧酸类氧化剂12-13
1.3.2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13-14
1.3.3 以氧气为氧化剂14-15 1.4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的催化剂15-24
1.4.1 酸催化剂15-16
1.4.2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16-18
1.4.3 负载金属型孔材料催化剂18-19
1.4.4 手性配体及配合物催化剂19-23
1.4.4.1 手性Salen配体20-22
1.4.4.2 萜烯衍生物P,N-配体22
1.4.4.3 N,N'-二氧化-金属配合物22-23
1.4.5 酶催化剂23-24 1.5 小结24-25 1.6 课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5-26
1.6.1 课题意义25
1.6.2 主要研究内容25
1.6.3 创新点25-26第2章 负载型金属酞菁催化环酮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26-46 2.1 前言26 2.2 实验部分26-33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6-28
2.2.1.1 实验试剂26-27
2.2.1.2 实验仪器27-28
2.2.2 酞菁钴催化剂的制备28
2.2.3 实验步骤28
2.2.4 实验的定量分析计算方法28-33
2.2.4.1 实验分析方法28
2.2.4.2 气相检测条件28-29
2.2.4.3 标准曲线的制定29-32
2.2.4.4 实验的计算方法32-33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33-39
2.3.1 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33
2.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33-34
2.3.3 醛酮比对反应的影响34
2.3.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34-35
2.3.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35
2.3.6 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35-36
2.3.7 不同负载型金属酞菁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36
2.3.8 不同底物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结果36-38
2.3.9 反应机理讨论38-39 2.4 催化剂和产物的表征39-44
2.4.1 催化剂的表征39-40
2.4.2 产物结构的表征40-44 2.5 小结44-46第3章 负载型氯化铜催化环酮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46-58 3.1 前言46 3.2 实验部分46-48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46-47
3.2.1.1 实验试剂46-47
3.2.1.2 实验仪器47
3.2.2 氯化铜催化剂的制备47
3.2.3 实验步骤47-48
3.2.4 实验的定量计算分析方法48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3
3.3.1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48-49
3.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49
3.3.3 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49-50
3.3.4 醛酮比对反应的影响50
3.3.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50-51
3.3.6 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51
3.3.7 不同底物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结果51-52
3.3.8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52-53
3.3.9 反应机理讨论53 3.4 催化剂和产物的表征53-56
3.4.1 催化剂的表征53-55
3.4.2 产物的结构表征55-56 3.5 小结56-58第4章 结论58-59参考文献59-65致谢65-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66-67附录67-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龙飞;林鹿;;[J];现代食品科技;2011年11期
祝全敬;戈瑜斐;李静霞;戴维林;;[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国富;张志芳;彭辉;张哲;王其召;雷自强;;[J];分子催化;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建平;王俊;唐典勇;伏秦超;张元勤;;[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P.S王一尘;;[J];日用化学品科学;1979年04期
SlackA.V.;[J];硫酸工业;1973年02期
曾铁鼎;[J];日用化学工业;1983年06期
戴庆骏;武戈菲;齐守印;;[J];医药工业;1983年03期
张建成;;[J];化学通报;1983年01期
曹怡;陈建新;张宝文;明阳福;;[J];化学学报;1985年08期
,杨汝栋;[J];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孟继本;松浦辉男;;[J];化学通报;1986年10期
陈建新;曹怡;张宝文;明阳福;;[J];化学学报;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鄧茂華;王紹宇;陳俐穎;江岱容;;[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杨志旺;李翠林;马国富;雷自强;;[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陈静;李丰;王野;张庆红;万惠霖;;[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刘晓艳;王爱琴;王晓东;张涛;;[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江莉龙;杨阳;叶炳火;魏可镁;;[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蔡国辉;沈小女;詹瑛瑛;肖益鸿;魏可镁;;[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刘晓艳;王爱琴;李林;王晓东;张涛;;[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石元坤;方昊成;李振华;范康年;;[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杨尧霞;燕鹏华;周凌霞;雷自强;;[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江焕峰;王阿忠;;[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佳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陈静;[D];厦门大学;2008年
欧阳小月;[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刘昆;[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刘翀;[D];天津大学;2008年
杨贯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刘金仙;[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杨志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李翠林;[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陆婷婷;[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张学彬;[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王立;[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黄海平;[D];浙江大学;2015年
管玮华;[D];浙江大学;2007年
王桂秀;[D];山东大学;2007年
王佳;[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周雪;[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杜森昌;[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刘亮;[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臭氧氧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