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镇社区巴黎红磨房演艺大舞台台利红队

京台社区大舞台 两岸同胞一家亲
来源:劲松街道
  日,&2015京台社区交流大舞台&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举行。在大舞台中,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八棵杨社区与台湾高雄市楠梓区翠屏里社区举行了&京台社区交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聘请台湾高雄市楠梓区翠屏里里长为八棵杨社区居民委员会名誉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二处处长邓劲松,朝阳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黄斯蕊,朝阳区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闫培文,劲松街道工委书记李靓,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丙章,办事处副主任盖春燕等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交流会上,邓劲松首先向所有到场的台湾同胞表示欢迎,鼓励双方利用好京台社区大舞台这个平台,加强合作,增进了解,探索社区交往新模式。李靓表示希望此次的交流会使两岸同胞增进了解、共建深厚友谊。随后,高雄市楠梓区翠屏里里长、翠屏里社区发展协调会理事长陈文治先生进行致辞,欢迎京台社区的代表就社区治理中的具体问题交流看法。  同为基层的服务组织,八棵杨社区和翠屏里社区就养老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理、地区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切磋和学习。八棵杨社区居委会主任向台湾来宾介绍了社区的基本情况、便民服务、为老服务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翠屏里社区代表介绍了翠屏里灭蚊志工队、河川巡守队等特色社区队伍,两岸双方对彼此的社区工作表示高度认可。随后劲松街道的文体队伍和台湾同胞一起表演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将交流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签约仪式和聘请仪式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两个社区将深入推动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群众的互动往来,开展社区内部的多项目、深层次、见成效的交流合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京台社区发展、民俗文化、养老服务、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社区教育等各个方面发展,让同种同文、血浓于水的两岸同胞兄弟进行常态化的交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中山:“融情邻里o筑梦南朗”社区大舞台启动
导读:7月 4日晚上,由南朗镇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和泮沙村委会主办、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的“融情邻里o筑梦南朗”社区大舞台项目启动仪式在泮沙村顺利举行。
广场舞团队节目表演
活动吸引近500名村民参加
&&& 7月4日晚上,由南朗镇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和泮沙村委会主办、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的“融情邻里o筑梦南朗”社区大舞台项目启动仪式在泮沙村顺利举行。南朗镇社会事务局、妇联、社工委等部门和村居代表出席了活动。
&&& 活动吸引近500名村民参加,既有泮沙本地村民,也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 活动现场设有照片展示区和作品展示区,分别展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2年半的服务剪影和服务对象创作的作品。村民、学生、义工等均纷纷驻足观看。镇社会事务局局长何国清表示,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社工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拓展与创新,与政府、村居、学校等部门之间的合作顺畅,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借助“社区大舞台”项目,把之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婚姻家庭等的服务系统整合,通过大舞台形式展示基层社区文化,提高村居民社区参与性、邻里互助的意识,是一个突破和创新。
&& 当晚大舞台上表演的节目均是来源于最基层,南朗居委会广场舞团队带来的《仙女散花》让大家感受到社区邻里其乐融融;长者舞蹈队表演的《爱拼才会赢》带领大家领略“活到老、乐到老”的生活态度;镇康复中心学员演唱了《海阔天空》,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和对未来正常生活的渴望,这些节日都表达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诉说着她们的梦想。
&&& 日后,社工中心将在南朗的每个村居举办一场“社区大舞台”,让大家找到展示的平台,发展基层文化,促进社区融合,让大家的舞台梦都得以实现。
来源:中山文明网责编:龙
同地区新闻社区大舞台 居民展风采
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舞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拉拉舞《大家一起跳》。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开场舞蹈《蒙古舞》。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独舞《蓝天白云青草地》。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居民自编自演好看的舞台剧。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抽奖环节不少居民抽到大奖。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本报5月15日讯(记者 王晓云) 13日上午,迎着灿烂的阳光,吹着徐徐的夏风,东营市第三届社区文化汇府前社区专场在清风小区举行。民族舞、滑稽吕剧、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小区居民的阵阵掌声。  身穿粉白相间的民族服装,头戴蒙古族发饰,脚穿红色舞蹈鞋,王晓麦和她的团员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今年46岁的王晓麦,身姿婀娜,能量十足。参加了星光艺术团的她,闲暇时间带领20多名团员跳舞。她平时从网上学习舞蹈视频,再进行编排,总是兴致勃勃,“舞蹈让我年轻,心情好,身体也得到锻炼,简直就是一举三得。”王晓麦在此次舞台上,还献上了独舞《蓝天、白云、青草地》。  吕剧选段《提起这个小老婆》的伴奏一响,只见四个身穿蓝印染布的老太太,口叼大烟袋,手舞足蹈地唱起来,滑稽的表演引得观众发出阵阵笑声。今年65岁的王铁连告诉记者,这出吕剧经过四人的编排,变得滑稽好笑,“台词和音乐都进行了重新编排,可以说是原创作品。”今年60岁的社区居民孙大娘说,她平时爱听吕剧,但滑稽版的还是头一次听,“动作和台词都很吸引人,听入迷了。”  王铁连说,进入艺术团带领姐妹们跳舞、唱戏,是为了健身。“舞团很多活动,既锻炼身体,又维持身材,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舞团平时活动很多,本月17日要参加舞蹈比赛,月底还要在清风湖进行吕剧表演,“忙得停不下来,没时间思考烦心事儿。”  美景、美食、美丽的东营新风貌,都出现在了小品《美丽的东营我的家》中。身穿校服的热情老太,用幽默的表达方式,将东营的美丽和热情好客展示给外来的“游客”。流利的台词,有趣的表演,让居民捧腹大笑。“表演的老太一看岁数也不小了,嗓门洪亮,激情满满,一定要掌声鼓励。”  社区文化汇的舞台上,不仅有精彩的表演,更有精彩的知识问答和抽奖环节。由东营市红十字会提供的有奖知识问答题目,既让居民学会了急救知识,也让每个答对题目的居民获得了奖品“小红帽”。人手一张的抽奖券,让居民迫不及待地等待压轴节目“抽奖”。经过三轮抽取,共有十余位居民获得了奖品。  市民李先生说,精彩的舞台表演不仅让居民度过了轻松愉快的周末,也让居民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社区提供的文化大餐,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第一个来捧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2018年荷塘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之“社会你群主”—暖春才艺大比拼
“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2018年荷塘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之“社会你群主”—暖春才艺大比拼
发布时间 : Tue Apr 10 09:27:26 GMT+08:00 2018 来源: 荷塘文体旅
4月8日下午,由荷塘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月塘街道组织辖区各社区(村)协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2018年荷塘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之“社会你群主”——暖春才艺大比拼在袁家湾社区大舞台顺利开展。下午1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艳阳高照也丝毫不减居民群众们观看节目的高涨情绪,各社区一共报选18个节目在火热的氛围下依次开始表演。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评委一致评定《刘海砍樵》节目获得本次比赛冠军,《罗敷行》《非洲鼓》等节目获得第二第三名次。本次活动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支持和一致肯定,打造了创新群众工作开展的大环境,接下来也将继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2018年荷塘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争取实现政府与群众零距离,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队伍。十九大以来,为丰富和活跃群众生活,荷塘区认真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并不断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文化志愿活动成为荷塘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4月4日下午在高科园后盾单位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来到了井龙安置小区进行清明节期间文明祭祀的资料发放宣传活动。同时,我们社区的志愿者也在建万塘组的山上进行巡逻护林...
Tue Apr 10 11:33:56 GMT+08:00 2018
为了增进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将文化种进人民心里。4月8日晚,由荷塘区文化体育和旅...
Tue Apr 10 09:34:36 GMT+08:00 2018
近日,株洲市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座谈会在市文体广新局举行,省、市、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公共图书馆代表,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高校图书馆代...
Mon Apr 09 17:09:37 GMT+08:00 2018
''+value.createDate+''
$("#activityEvent").append(html);
},function(e){
console.log("底部活动","请求失败");
“扫一扫”社区大舞台上的“热心肠”
沈玲萍带领中老年歌舞队前往敬老院慰问孤老,带去礼品和精心编排的节目
【事迹回眸】
退休前,沈玲萍是平望镇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一直教授音乐、舞蹈。她曾代表镇上的教师多次参加区里的比赛,辅导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多年来,由她编排指导的歌舞、戏曲、器乐节目众多,数次斩获吴江区、苏州市比赛大奖。
2004年,沈玲萍退休。但是,她退而不休,继续活跃在平望的多个社区,免费帮忙排练舞蹈,辅导老年人唱歌曲、戏曲,有时还要挤出时间参加文化站编排的小品演出,或进学校帮忙辅导节目。
多年来,她教会中老年学生歌曲200多首,戏曲近百首,舞蹈三四十个。2013年,沈玲萍上榜“乐居吴江
感动你我”第二届吴江好人。
【文明续航】
见到沈玲萍的时候,她正在平望新世纪文化广场大厅内教镇中老年歌舞队的学员跳舞。已经68岁的她,身形略显发福,但跳起舞来一招一式都很有范儿,动作娴熟,舞姿优美。在她身后,二十多名老人认真地跟跳,但总有几个动作不到位。于是,沈玲萍耐心地反复示范,有时还会走到学员跟前一对一指导、纠正:“眼要跟着手走,手到眼到,这样才能显得传神。”“对啦。就是这样,保持住。”……不多一会,她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水。
“我很容易出汗,稍微动动就汗流浃背,夏天比较难熬。”沈玲萍一面擦汗,一面用手扇风,笑称“胖子比较怕热”。尽管如此,十几年来,她从来没有撂过挑子,承担起的“教学任务”倒是有增无减。
早在退休前一年,就已经有社区邀请她担任镇中老年歌舞队的艺术指导老师。退休后,找上门的人就更多了。沈玲萍一般都不拒绝,能排得上时间的,总是一口应承下来。平日里,她不仅到平望新世纪文化广场帮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排练节目,还前往莺湖村、联丰村、金联村、望波小区等村、社区参与舞蹈队的辅导工作。
最近,平望将举办广场舞比赛和第五届乡村文化艺术节,重阳节时,老年大学还将进行成果展示,沈玲萍的日程就更是被排得满满当当。她白天在镇上执教,傍晚挤公交车赶到村里做辅导,晚上再搭车回家。家里人都笑她,退休后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不仅寒暑假和双休没了,还得晚上加班。对此,她却不以为然:“虽然年纪慢慢大了,但精神头儿还不错。人家信任我,只要能做,我就义不容辞。村里的人都有农活要干,只有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凑到一块。我一个人,比较容易配合大家的时间。”
“沈老师文艺功底厚,人也好。虽然她排练时对我们要求严格,但一直特别有耐心,从来不红脸。”今年68岁的范玉芳是歌舞队的队员。以前,她在镇上的纺织厂工作,五六年前,才加入歌舞队学起了跳舞。看见沈玲萍在接受采访,刚排练下场的她凑过来为沈老师点赞。
她说,歌舞队里现在有近30个人,绝大多数队员都像她一样,入队前没有一点基础,加上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身体协调性较差,学起舞来很费劲,还常提出各种自己的想法。面对这些情况,沈玲萍从来不抱怨,“像教3岁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示范、指导,还想着法儿让节目出彩。
早些年,信息不发达,沈玲萍排练节目都靠自己原创。用什么道具、做什么动作、排什么队形,她睡觉的时候想,干活的时候想,灵感来了赶紧记下来。为了排练,她自己掏钱买了录音机、携带式音响、光盘等教学设备,有时连队员演出用的服装配饰也是DIY的。
近几年,网络应用十分广泛,沈玲萍开始跟女儿女婿学习上网,从网上下载最新的歌舞节目,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编。平时学歌、学戏、编舞、听歌、记谱,还让老伴帮忙整理成教材,复印给学员。每次演出,她都坚持领队上场,为学员们压阵,并尽量让队里的成员都能有上台的机会。“她不上,我们不安心,尤其是需要变队形的时候,很容易慌乱。”范玉芳说。
除了辅导各村、社区排练节目外,沈玲萍还会抽空去镇关工委举办的学生兴趣班指导;组织中老年歌舞队成员前往敬老院慰问孤老,带去礼品和精心编排的节目;配合镇文化站送戏下乡。现如今,沈玲萍名声在外,连平望周边镇上的人也开始找上门。
【好人寄语】
四处辅导,沈玲萍从来不收一分钱。镇老年大学聘请她当指导老师给的上课费,她用来给学员买好吃的。就连获评“吴江好人”收到的奖金,她也全部换了面券,与大家一起分享。
她说,自己和丈夫退休前都是老师,每月都有退休工资,不期望从各处的教学中得到些什么。跟大家在一起唱跳,才是最幸福的事。“教跳舞是我的爱好,周围中老年人学习的热情又很高涨,利人乐己,何乐而不为。”
十几年来,沈玲萍始终辗转辅导,从不缺席,哪怕老年大学放暑假关闭了活动室,她也会为想不间断学舞的学员们找场地、辅导。“大家都等着我呢,我不能给自己放假。被评为‘吴江好人’后,更要越做越好。”沈玲萍说,只要有人找、有空,她就肯定帮忙。这桩差事,她会坚持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文/徐国平 杨华 谈燕
漫画/李濛 陈淑艳
沈玲萍带领老年大学歌舞班学员正在排练
社区大舞台上的“热心肠”
沈玲萍带领中老年歌舞队前往敬老院慰问孤老,带去礼品和精心编排的节目 面对这些情况,沈玲萍从来不抱怨,“像教3岁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示范、指导,还想着法儿让节目出彩。
沈玲萍带领中老年歌舞队前往敬老院慰问孤老,带去礼品和精心编排的节目
【事迹回眸】
退休前,沈玲萍是平望镇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一直教授音乐、舞蹈。她曾代表镇上的教师多次参加区里的比赛,辅导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多年来,由她编排指导的歌舞、戏曲、器乐节目众多,数次斩获吴江区、苏州市比赛大奖。
2004年,沈玲萍退休。但是,她退而不休,继续活跃在平望的多个社区,免费帮忙排练舞蹈,辅导老年人唱歌曲、戏曲,有时还要挤出时间参加文化站编排的小品演出,或进学校帮忙辅导节目。
多年来,她教会中老年学生歌曲200多首,戏曲近百首,舞蹈三四十个。2013年,沈玲萍上榜“乐居吴江
感动你我”第二届吴江好人。
【文明续航】
见到沈玲萍的时候,她正在平望新世纪文化广场大厅内教镇中老年歌舞队的学员跳舞。已经68岁的她,身形略显发福,但跳起舞来一招一式都很有范儿,动作娴熟,舞姿优美。在她身后,二十多名老人认真地跟跳,但总有几个动作不到位。于是,沈玲萍耐心地反复示范,有时还会走到学员跟前一对一指导、纠正:“眼要跟着手走,手到眼到,这样才能显得传神。”“对啦。就是这样,保持住。”……不多一会,她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水。
“我很容易出汗,稍微动动就汗流浃背,夏天比较难熬。”沈玲萍一面擦汗,一面用手扇风,笑称“胖子比较怕热”。尽管如此,十几年来,她从来没有撂过挑子,承担起的“教学任务”倒是有增无减。
早在退休前一年,就已经有社区邀请她担任镇中老年歌舞队的艺术指导老师。退休后,找上门的人就更多了。沈玲萍一般都不拒绝,能排得上时间的,总是一口应承下来。平日里,她不仅到平望新世纪文化广场帮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排练节目,还前往莺湖村、联丰村、金联村、望波小区等村、社区参与舞蹈队的辅导工作。
最近,平望将举办广场舞比赛和第五届乡村文化艺术节,重阳节时,老年大学还将进行成果展示,沈玲萍的日程就更是被排得满满当当。她白天在镇上执教,傍晚挤公交车赶到村里做辅导,晚上再搭车回家。家里人都笑她,退休后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不仅寒暑假和双休没了,还得晚上加班。对此,她却不以为然:“虽然年纪慢慢大了,但精神头儿还不错。人家信任我,只要能做,我就义不容辞。村里的人都有农活要干,只有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凑到一块。我一个人,比较容易配合大家的时间。”
“沈老师文艺功底厚,人也好。虽然她排练时对我们要求严格,但一直特别有耐心,从来不红脸。”今年68岁的范玉芳是歌舞队的队员。以前,她在镇上的纺织厂工作,五六年前,才加入歌舞队学起了跳舞。看见沈玲萍在接受采访,刚排练下场的她凑过来为沈老师点赞。
她说,歌舞队里现在有近30个人,绝大多数队员都像她一样,入队前没有一点基础,加上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身体协调性较差,学起舞来很费劲,还常提出各种自己的想法。面对这些情况,沈玲萍从来不抱怨,“像教3岁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示范、指导,还想着法儿让节目出彩。
早些年,信息不发达,沈玲萍排练节目都靠自己原创。用什么道具、做什么动作、排什么队形,她睡觉的时候想,干活的时候想,灵感来了赶紧记下来。为了排练,她自己掏钱买了录音机、携带式音响、光盘等教学设备,有时连队员演出用的服装配饰也是DIY的。
近几年,网络应用十分广泛,沈玲萍开始跟女儿女婿学习上网,从网上下载最新的歌舞节目,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编。平时学歌、学戏、编舞、听歌、记谱,还让老伴帮忙整理成教材,复印给学员。每次演出,她都坚持领队上场,为学员们压阵,并尽量让队里的成员都能有上台的机会。“她不上,我们不安心,尤其是需要变队形的时候,很容易慌乱。”范玉芳说。
除了辅导各村、社区排练节目外,沈玲萍还会抽空去镇关工委举办的学生兴趣班指导;组织中老年歌舞队成员前往敬老院慰问孤老,带去礼品和精心编排的节目;配合镇文化站送戏下乡。现如今,沈玲萍名声在外,连平望周边镇上的人也开始找上门。
【好人寄语】
四处辅导,沈玲萍从来不收一分钱。镇老年大学聘请她当指导老师给的上课费,她用来给学员买好吃的。就连获评“吴江好人”收到的奖金,她也全部换了面券,与大家一起分享。
她说,自己和丈夫退休前都是老师,每月都有退休工资,不期望从各处的教学中得到些什么。跟大家在一起唱跳,才是最幸福的事。“教跳舞是我的爱好,周围中老年人学习的热情又很高涨,利人乐己,何乐而不为。”
十几年来,沈玲萍始终辗转辅导,从不缺席,哪怕老年大学放暑假关闭了活动室,她也会为想不间断学舞的学员们找场地、辅导。“大家都等着我呢,我不能给自己放假。被评为‘吴江好人’后,更要越做越好。”沈玲萍说,只要有人找、有空,她就肯定帮忙。这桩差事,她会坚持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文/徐国平 杨华 谈燕
漫画/李濛 陈淑艳
沈玲萍带领老年大学歌舞班学员正在排练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科安亭新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