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资格推荐诺贝尔奖推荐人候选人的大学教授是谁?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的中国作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的中国作家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老​舍​,​沈​从​文​,​鲁​迅​,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国人如何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 张卫民科学思想争论 - 国科社区-国家科技成果网
- Powered by X-Space
中国人如何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 13:40:06
/ 个人分类:
&&&&&&&&中国人如何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张卫民&
&&&诺贝尔奖不只是一项巨大的荣誉,更是一个国家尖端学术实力的结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诺贝尔科学奖长长的获奖名单上,如果始终是那个似乎永远静止的零,国人难免巨大的失落与惆怅。
&&&&与其猜测“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拿诺贝尔科学奖”,还不如静下心来去思考:“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科学奖”、“中国人究竟如何才能拿诺贝尔科学奖”?“&哪个中国人最该获得诺贝尔奖?”
&&&&王安石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张卫民说:“瑞典神州一洲间,诺奖只隔数重山。&&秋风又吹黄河岸,&天才何时降中原?”
&&&&一、诺贝尔科学奖
&&&&诺贝尔科学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其间,它见证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重大科学发现、发明,以其权威性和公正性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
&&&&物理奖获得者最年轻的是25岁,年纪最大的有88岁,而全家、父女、父子、兄弟获奖的情况也有,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研究成果非常具有实践的意义,而且他们都专注于一项研究相当长的时间。很少有单独从事一项研究的人获奖的,获奖的人更多的是“一对科学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获奖者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拥有很强创造力的人做事情的方式一般与常人不同,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相反环境也可以破坏他们的创造力,对于非常有创造力的人,应该有人专门指导、资助,保护其创造力不受伤害,并且使得他们在研究中专注,不会因为经费而操心,这样他们就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通常研究者要非常清楚什么才是重大的发明,并且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足够好的设备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做实验,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勤奋的工作。“而且研究工作者要多思考,为什么做和怎样能够做得更好。”
&&&&人们一直将从事科研的人看作天资超常的人,实际上他们也都是普通的常人。他们可能好奇心很强、好提问题、追根求源或者说很喜欢自问自答,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比较敏感。一方面,他们是辛勤的工作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希望省力的“懒人”。比如,发明滑轮后,人们就不用搬重物了。出于相同的目的,他们还发明了蒸汽机、汽车、电动机、计算机、机器人和远程遥控技术。
  197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总结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这些条件很简单。
  “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优秀的导师。”他认为自己幸运地拥有多位这样的老师。其中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在3年之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二,要和伟大的同事、合作者和伙伴共同工作。在他提及的3个人中,詹姆斯·托宾和罗伯特·索洛分别在11年和17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三,要有出类拔萃的学生。由于他桃李满天下,所以只提到了3人。他们是劳伦斯·克莱因、罗伯特·芒德尔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此3人分别于1980年、1999年和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萨缪尔森提出的第四个条件就是要阅读大师的著作,并提到了7人,截至2003年,在他1970年所提到的几人中,贝蒂尔·奥林和贡纳尔·米达尔分别在他作出总结4年后和7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五个条件就是运气。”在萨缪尔森所提到的导师、同事、学生和大师之中,有8个人在他作出总结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显而易见,他具有良好的洞察力。也许应该问问他,在余下没有获奖的11人中将来会有多少人能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还可以对萨缪尔森的总结进行补充。除了个人条件之外,还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存在一个科技部门,它包括一个研究人员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必不可少的用于科研工作的投资。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特别是在从事科研工作人员众多的环境中,成为优秀科研人员的可能性就更大。反之,科研人员为了取得优异科研成果而付出的努力就要更多。
  万事万物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萨缪尔森关于获得诺贝尔奖的条件归根结底就是拥有伟大的导师。而在平常的科研工作中,个人要在与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工作中自主地学习。
  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除了发明之外,还可以创造出类拔萃的学生。伟大的导师、优秀的工作伙伴和出类拔萃的学生的影响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工作者名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也有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他们仅凭一项重大的成就便一举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此类人只是凤毛麟角。
&&&&二、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要具有首创精神
&&&&鲁迅先生倡导的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个吃螃蟹精神,要在“有理、有据、有力”的前提下敢于在学术上挑战权威专家、权威理论,敢于不服气专家之言。像著名学者方舟子那样不怕得罪专家、敢于直言己见。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爱因斯坦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说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便索性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他们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在新的领域和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地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自己的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恍然大悟,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任何从教科书、词典、手册里可以查到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有载入书本的东西。”
&&&&在爱因斯坦刚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的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各行各业的有心之人踩出新的脚印。
&&&&三、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导师署名要靠后
&&&&署名权是一个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拥有的权利之一。就硕士或博士的论文而言,假如导师仅仅是提供了思路,进行了指导,而没有付出相应的劳动,或者说付出的劳动所占有的比重是次要的,那导师的名字就不应该署在第一位。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发展,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并呈不良发展趋势,那就是导师(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署名问题。所谓导师署名,即学生(主要是硕士生或博士生)的作品(主要是论文)在发表时往往挂上自己导师的姓名,而且,第一作者往往是自己的导师。从法律角度看,如果一项作品的完成包含着二人以上的劳动成果,即是说此作品为合作作品,合作者共享此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是著作权的一种,在这一意义上,如果学生的作品中确实包含着导师的劳动成果,如作品框架的确定,主旨思想的形成,关键性资料的搜集等,那么导师署名无可厚非,而且也应该署名(是否署名第一位视具体情况而定)。这也是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应有之意。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往往是学生的作品一经完成,导师对作品本身只是作些皮毛性工作,然后署上自己大名,就发表了。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提倡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应该提倡一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应该保持一种拼搏进取的学术氛围。靠学生的劳动成果而成名成家的导师不是好导师,公然支持导师窃取学生成果的学校也必将会为自己的短见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国际体育竞技场上,中华健儿摘金夺银甚至包揽冠亚季军的实力足以傲视天下群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夺得金牌总数更是使长期盘踞体坛老大宝座的美国佬都只能屈居老二。可是,在科技创新研究领域,拥有13亿人口和5000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本土科学界,拥有规模世界第一的科技人才队伍,竟然还不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百年来至今仍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1998年以来,纳税人每年数千亿元科研经费投入,换来的是大量SCI垃圾论文,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降到参与统计的144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25~128位,这几乎是垫底的排名!换来的是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从国际排名的第13位逐年后退至第27位的结局。如此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是:前者种子运动员是通过公开公正的体育竞技场层层比赛选拔出来的,中国体育界要选拔培养出具有能够在国际体育赛场上摘金夺银实力的运动员向国民交差;后者不但没有类似公开公正的纯学术辩论的竞技选拔平台,中国科学界目的只是垄断瓜分科研资源和经费,维护自身眼前既得利益,最后只要以一定量的SCI论文就可以凑数交差,而不用管发表的是否是大量的垃圾论文。&&&
&&&&&中国政法大学扬帆教授撰文《抄袭剽窃毁的是民族创新》指出:自2009年3月中国教育部提出对抄袭剽窃“零容忍”以来,各高校揭露了一批抄袭剽窃,其中涉及一位校长,几位副校长和院士。但大多数抄袭剽窃行为以“维护学校声誉”为理由,继续被掩盖。这是因为,一部分学校认为掩盖问题才能维护自己学校声誉。
&&&&现在中国学术教育界似乎有一种包庇抄袭剽窃的共识和潜规则。学术教育界的腐败在某种程度上比官界商界更加严重。大家认为知识分子“两袖清风”,没有权力,谈不上腐败。实际上知识界高层掌握的资源不少,而且高度垄断。国家没有专门反对学术腐败的机构和法律,整个社会也没有树立起反对学术腐败的合法性。
  教育部提出“零容忍”的口号,由于受到“潜规则”的强烈抵制而难以实行,但非实行不可。许多研究生基本上采用“先下载,后糅合”的办法,与抄袭只差一步之遥。如果对于教授,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名牌教授的抄袭剽窃行为姑息养奸,就断然不能禁止学生们的抄袭。赦免了以前的,就不能规范以后的。不正师风怎能正学风?
  这样下去,用不了一二十年,我们整个民族将遭到根本性的伤害:年轻一代从操作上懒惰,道德上沦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原创性,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中华民族本来是最具科技创新和文化活力的文明大国,但近代以来丧失了原创性,这是从自己的科举制度僵化、知识分子腐败开始的,再以后就是制度腐朽和文化停滞,结果终于败于西方。600年以来世界主要的科技发明、制度创新、竞争活力与文化艺术创造都在西方,至今美国仍占有70%的世界知识产权和大部分诺贝尔科学奖,掌握着信息、生物和新能源三大新科技革命的大部分成果。中国只能依靠模仿、进口和留学,每一项改革都要先看看有什么国际经验和先例没有。这种糟糕的状况,何谈去冲击诺贝尔科学奖呢?
&&&&&我认为,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希望在于1968年以后出生的科学研究者,最大的希望是目前在校的各年级学生(包括学士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生),而绝不可能是硕导或者博导。特别是那些让博士生叫他“老板”的博导,其科学素质低得惊人,投机钻营还可以,冲击诺贝尔奖就没门儿。鉴于中国的硕导、博导总是与学生争夺论文署名权,诺贝尔奖评委会绝对不会提名中国的硕导或博导作为诺贝尔科学奖候选人。
&&&&四、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应具备发明家的以下特征
&&&&&创造发明是与众不同或别出心裁的东西,新事物是与众有异和独领风骚的事物,是与众不同的东西或事物,必须用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走新的路子,在特殊的情景氛围中酝酿产生。创意人是最富创造性的人,也就与众不同,最有个性和特色,他的头脑是有准备的头脑。
&&&&1、进入痴迷的忘我境界。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径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2、苦中作乐。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它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居里夫人28岁与彼埃尔·居里结婚。30岁生下第一个女儿绮瑞娜。37岁生下第二个女儿艾芙。当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外和镭的阶段。无休无止的实验,忙碌不堪的家务,简直压得居里夫人喘不过气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作为一个妈妈的神圣母爱。虽然她把女儿交给保姆照看,但是她每天去工作之前,一定要证实孩子是吃得好、睡得香、梳洗得干净,没有患病时,才放心地离开。而且,居里夫人也并不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保姆去做。她认为,母女之间感情的贯通,心灵的交融,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居里夫人说:“我不愿意为了世界上任何事情而阻碍我的孩子发育。”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里,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亲自给孩子洗澡换衣,抽空在孩子的新围裙边上缝上几针,她不给孩子买现成衣服,这样太奢侈也不合宜。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艾芙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居里夫人不但自己获得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次诺贝尔化学奖,还把女儿、女婿培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居里夫人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3、努力将兴趣变成工作。做与自己的信念、天赋、兴趣相结合的工作会很快乐。信念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念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有了天赋和信念在头顶照耀,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快乐指数会比较高。首先应该在内心确定奋斗程序,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去迎接挑战。若以“享受过程”、“超越自我”的态度对待工作,看到自己的能力逐渐提高、经验逐渐丰富,就会从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获得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激发肾上腺素分泌,提高挑战力和抗压能力,转移注意力,从而舒缓压力。另外,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许多人经常抱怨工作不快乐,是因为自己的惰性使工作和生活陷入枯燥。调动自己的热忱,思考怎样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出色,并快速地投身其中。这样既锻炼了自己,同时还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4、好奇与幻想。好奇堪称创造发明家的第一特性。创新之人素来神迷于无穷多变的事物和现象,对其深怀好感和奇异,抱着独到的眼光。特别是对那些新颖的、怪异的、罕致的、变动的事物更加寻根刨底,一连串一连串的为什么或质疑,犹如打喷嚏一样“满天飞”。因而,不免时常显得傻乎乎的,闹笑话,令人觉得又好笑又好气或哭笑不得。
&&&&强烈的好奇心,使人灌满了“为什么”,充溢着梦幻和遐想,总有很多“为什么”解答不清,需借助丰富的想象,幻化为想象物答案来取代。创造是最常见又不为人注意的发现或偶然想到的一种巧合,如果带上了幻想的翅膀,腾飞之后,各种偶然性的巧妙组合便随其激增,从而催化了创造的可能性。于是,创造潜能得以激发,奇迹就会产生。故而,创造更偏爱无拘无束的奇思妙想,包括那些没有思维的空想——凭空的想象、空有的想象。有意识的幻想或创造想象,才真正是创造活动的准备阶段和前奏。
&&&&5、热情志向。好奇心的驱使和牵动,对具体事物便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兴趣和热情,开启着内源性的动力,发挥着积极性和创造性,热情的高涨、激情的迸发,蕴藏着巨大的鼓舞力量,维护着超强的创造性活力,这种活力把创新发明推向极致。
&&&&富有创造性的人,追求创新发明,如同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在创造中追求人生的幸福,视创新发明为快乐。热情的追求绝非盲目,而是积极的追求,创新之人对总趋势和志向了然于胸,有远见和长久的算计,决定了必然性的创造和总体的创新发明。
&&&&6、勤奋坦诚。由于太多的“为什么”无以澄清,好奇心永远得不到满足,为了探明世界,弄出个所以然来,就必须夯实根底、打牢基础,勤学好问、刻苦奋斗,充实自己、强壮自我。因为热情志向所伴随的辨清未知世界而冒发的主动性和进取心,便为勤奋提供了支柱和力量。假若不具备上述的根基,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机遇来到你面前也知觉不了,只能擦肩而过或失之交臂。勤奋,对创新发明而言,等于有了个时刻准备着的智慧大脑,何时均有抓住机遇推出创新发明的可能性。勤奋学习只有在求真务实之中,才会有创造之能源,于求实之中创新,进而喷发出创造性之火花。例如,我对我的导师尼古拉.特斯拉的评价是:“天才勤奋性难移,无需催促自努力;终生努力演大戏,惊世伟业创奇迹。搞研究只争朝夕,追理想终身未娶;挤时间睡都可惜,讲奉献恩惠全舆。”
&&&&7、独立自主。富于创新性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沉浸在自我的天地里,说自己心底的话,写自我感验的心;做自己志趣之事,干自己想干的活儿。渴求独立自主。摆脱传统权威理论的约束,挣脱保守思想的枷锁,憎恶以任何形式扭曲个性,甚至无论什么规则都不要,不为任何人的意见所左右(爱因斯坦的两条原则)。他们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自我作主、独行特立,具有极强的独立特性和自主性,习惯于单打独斗、孤自闷干。
&&&&独创性是创造性的代名词,独创意含着独树一帜,独一无二,伴随着独立思考、独立精神,耐受着孤独的前无古人的追寻真理的历程。作为独立创造的独创,它以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独立素质、独立策略、独立能力等为基本前提,这种创造的独立性,产生于高度的自主自觉之中。自主是以兴趣为转轴的,兴趣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金钥匙。自主同兴趣的融合,诱发了自由想象,幻发着许多新的点子,新的梦想和新的设想。无疑给创造增加了新的机会和新的可能,获取一些挑战传统,突破陈规的创造机遇。
&&&&8、开放混杂。因为好奇幻想,热情志向,独立自主等创造特征的影响,他们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想自由,热衷于新的现象或活动。多元多向多角度多途径地广纳博收,海纳百川,广开大脑之“门”,来者不拒,拿来吸收,对新奇异样的事物和现象情有独钟,倍加关注。
&&&&纷繁而来的素材,泥沙俱下,乱人耳目,让人混沌不清,但“凡事有害必有利”,最坏之物总有点用处,有意识有方向地吸收愈多,越为有益,随之而增的是新的组合或构造方式。同时在量变产生质变的进程中,要经过大脑的精工细作,理出头绪,施行筛选,实行拿来主义,精益求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和精工细选、大进小出,厚积薄发。
&&&&&9.化解矛盾。开放混杂的接纳特色和事物本身的多面性和矛盾性,注定了储存、提取、思想、性格等的多元和矛盾性。杂乱而来的学识,往往是无理无头无绪的,一直处于不断冲突,多重矛盾之中。多元之物,令人亦此亦彼,似是而非,甚至于反复无常,自我相克,表现在个性上则摸棱两可,判若两人,好像集几个人于一身,多个心灵的我在拔河,同时也容纳许多矛盾,有神奇的性格气质的平衡性及和谐统一的神力。创造可谓是矛盾斗争调解的结果,需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调合,系统学习和跳跃学习的调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的调合,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的调和,需要独立性和顺从性,冲动性和自制性的和谐统一,需要全部非智力因素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
&&&&10.应变勇敢。创新发明往往是变化之产儿,以不变应万变和见微知著、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皆是应变性的显露。创新需要适应无限变化无穷多样的全新的未知世界,灵活变通地去因势利导、顺应规律、避开绝路、及时转向。
&&&&&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做到处变不惊和见怪不惊,得有一定的勇气。勇气常常以各色的形式决定着创新发明的历程,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勇”字当头的,缺乏了勇气,甚至会把新事物或创新发明当作怪物,难以想象它能有好奇幻想、独立自主等创造特征。创造过程,也少不了质疑批判的勇气,叛逆挑战的勇气;少不了忍耐挫败和寂寞的勇气。创造会遭遇最大量的险阻,敢说、敢做、敢闯、敢当的科学勇士,需要敢冒风险和无所畏惧。
&&&&&&11、质疑批判。朱熹留给我们“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广为传颂的至理名言。发明创造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不曾做过的事业;创造性之物,是最难发现的东西,隐蔽在事物或现象背后的东西,不被大众注意的东西,这毫无异议要拿挑剔的眼光,怀疑的眼光,独异的眼光看待事物。反对随波逐流、迷信权威理论、人云亦云。抱定没有“权威”、没有“圣经”,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怀疑一切(肯定部分)、肯定一切(部分否定)。确信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都有两面,而不是一面;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相对的真理也在无限的深化之中,。质疑绝不是否定,而是包含着肯定和创造,大师级的伟人(例如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皆有高度的科学的怀疑精神。
&&&&怀疑或质疑的创造特征,加上一些勇敢,自然迎来了批判精神,这也是独立自主等特征的部分外显。创新改造的活动最常在批判中升华,批判是看出破绽、挑出毛病,以自我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或截然相反的看法,指出对方不合理不科学或弱点错漏之处,其中也包括着创造性的新认识和新发现。还有,由批判而来的科学假设或猜测则时常是科学创造之先导。
&&&&&12、叛逆挑战。独立自主的创新特征容易固执孤行、不合流俗、孤芳自赏、独俱一格,使人敬而远之,以致人际紧张。他们难以接受他人的过分安排或管制。质疑批判,若是开创性的,先锋性的,那么他走在时代的前列、科学的前列、人类的前列,与天为“敌”、与科学为“敌”、与人为“敌”,也就顺理成章了。批判者,在反权威、反传统,批揭民族劣根性等活动中反叛着世俗大众。然而,创新发明的叛逆是科学的叛逆,是叛逆中的创造性成份。诚然,创新叛逆不可能不渗透伪科学,伪创造的叛逆成份,毕竟还有一种非科学非人性的叛逆在其中。
&&&&一个创新发明的出炉,都经历了一个挑战。一个真正的伟大创造者,就更要具备挑战传统、挑战成见、挑战经典、挑战权威、挑战极限的胆识。挑战可以树立信心,挑战可以练就独立,挑战可以培养勇气,挑战可以扩展创造,挑战和质疑批判、叛逆执着等创新特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3.执着孤行。创造是最复杂最坚韧的活动,需要创新人执着专注、坚守底线,毫无异义地铸就了好胜、不服输、自信自强、志在夺标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创新特征的独立自主、勤奋坦诚等特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执着之性。业余爱好:尼古拉.特斯拉喜欢喂鸽子,要求他的工作人员衣着整齐、皮鞋明亮。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吃鱼籽酱。
&&&&执着和固执只有一念只差,固执同孤行仅有一步之遥。执着者极易表现出顽固或孤行,因为再聪慧的人也不会全知全能,而执着者惯常于“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过于固执己见、冲动急躁、孤高自傲、放荡不羁了。许多杰出人物外显有点狂、有点酷,即因为此。
&&&&一意孤行的孤行者,令俗人“深恶而痛绝之”,最受冷疯热潮、诽谤诬蔑,更出于质疑批判、叛逆挑战而招致的非议和增恨,再加上创造之业,是险阻最多、难度至大的行当。因此,挫败和孤独就命定成了创造人的随身品,他们也就不会在乎别人说三道四。忍受寂寞和孤独比死亡更需要勇气。可见,时刻准备失败沉闷和孤独寂寞那便更为宝贵了。
&&&&14.马虎容忍。创新发明家因为有独立自主,执着孤行等特征,最常在自己的世界里翻天覆地,按自我的意志办事,以兴趣为宗旨,跟着兴趣走。对缺乏兴趣的事情不会自动去做,勉强或迫于外力的也干得少,极易激怒和抵抗,显然,这样做起来的事,肯定粗枝大叶、丢三落四,也是马虎行事,轻率马大哈的必然原因。创造或创意人,往往看上去乱七八糟,不三不四,凌乱难堪,迷迷糊糊,因而塑就了对模糊混乱和违背纲常的容忍性。
&&&&&15.幽默灵感。幽默,能够活跃氛围、清醒大脑、激活想象,唤起灵性,是灵感的“灵丹秒药”。灵感创造是创造的奇异之态,不愧为创造的点睛之笔。灵感系“神灵”的感应,有“心有灵犀一点通”或“灵机一动”的灵气;似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或者“灵光乍现、石破天惊”的通灵和神妙。&另外还有睡梦中的灵感,它思绪翻滚,心血来潮,水到渠成,一挥而就。&因而,创新发明同幽默灵感也有不解之缘,幽默灵感是创造的优良触发剂。
&&&&我对创新性人才的概括如下:痴迷忘我,苦中作乐,热情激情,热爱好学,好奇好问,勤奋主动,快乐工作,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绝不造假,全时思考,健康生活,不拘成见、挑战传统,求异图变、温故纳新,怀疑权威、独辟蹊径,特立自行、与众不同,突破常规、别出心裁,捷足先登。
&& 五、取消理科、工科、医科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改考英语为考试中国汉语
&&&&2009年10月,澳大利亚四所私立职业学校破产倒闭,致使两千多名外国留学生失学,其中近半数是中国留学生。在要求澳方妥善安置失学留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即中国年轻人为何如此热衷于出国留学,以至于饥不择食地选择澳大利亚的一些不入流的私立职业学校——野鸡大学?资料显示,目前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当中,80%以上选择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度。
&&&&家长们之所以盲目地把孩子们送到海外学习,完全是“英语应试综合症”在作祟。中国人的“英语应试综合症”已经深入骨髓,乃至到了举国发狂的地步。
&&&&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即使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最少也要给孩子报上一个英语辅导班,有条件的家庭则全力聘请外教。至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班,更是门庭若市、如火如荼。据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英语教育市场,年利润高达上百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被耍嘴皮子的海外英语教育机构赚去!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难辞其咎。大学尤其是中小学普遍开设外语课固无不可,但仅设英语课并且对之如此重视则举世未闻。评定技术职称,英语能否过关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连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也莫能外,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2006年北京市人事局要求,本市用人单位引进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英语必须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或四级成绩达到425分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专业四级,艺术体育院校要达到本学校的英语合格成绩。(《华夏时报》日) &&大学里是英语应试综合症的重灾区,如清华大学教授、艺术家陈丹青先生已经四年没招到研究生,全因为有艺术天赋、专业成绩又好的考生,英语差一点,根本进不了录取线。没有想到,如今北京竟然把留京指标与英语挂起钩来,英语四级成绩不达标的,不能获得留京、进京指标。古今中外,没有哪门子语言被抬得像英语这样“崇高”,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流行“应试英语”。  盲目的英语应试综合症,不但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物质的负担,而且使我们的母语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不少人放松了对汉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有极为深厚的语言资源和人文传统,学习英语当然可以,但决不能盲目迷信以为英语万能。政策制定者更不能把英语作为衡量所有人才的硬性标准,否则就是一种无理逼迫。&&&&如今的后非典年月里,一种流行病迅速蔓延,曰外语应试症。干什么都要考英语。而且很多一辈子用不着英语的行当,也要考英语,而且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听艺术家陈丹青先生说,他已经四年没招研究生了,全因为极其没用的英语。有艺术天赋专业成绩又好的考生,英语差一分,根本进不了录取线。而英语成绩合格的考生,陈先生又认为不行。陈先生痛切地喊:艺术家绝不是这样考出来的。 &&&一位在美国任教的朋友说,中国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英语题,极其难,难度已超过美国。最荒唐的是,一位外国人士跑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问老师:我的孩子英语为什么考试不及格。外国人士不解:英语是我孩子的母语呀!咱们的英语考试能把母语是英语的中学生考死,滑世界之大稽,千古奇冤啊!老外永远也不会明白,中国学校根本不教授英国语言,只向学生灌输中国式应试英语。学英语不是为了交流用的,99%以上的中国人学英语是为了考英语。中国已经形成GDP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应试英语产业。  就职于瑞士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在华五年有余的经济促进专员托马斯·霍伦斯泰因笑谈,“全世界三千万老外学中文,全中国三万万华人啃英语。”他坚信,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人不能站在语言之外看世界。”作为中国人,自然也不能站在汉语之外看世界。事实上,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汉语,也不能充分地了解世界。反对学英语大可不必,但“英语应试”和“全民学英语”可以休矣!更希望的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以汉语为荣,说汉语,写汉字,给自己的母语一点尊严。
&&&&学习母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保护法语、拒斥英语是法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俄罗斯也把保护俄语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虽然大多数日本人甚至日本知识分子英语磕磕巴巴,但并不妨碍日本成为强国,因为日本重在培养翻译精英借以熟知世界,而不是倾国之力推动全民学英语。印度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不少印度人也把熟悉英语视为本国优势,但却有评论家讽刺说:到底是印度人的印度在崛起,还是英国人的印度在崛起?以上这些,对中国人而言都是有益的惊醒和启迪。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政策上确立一种导向,引导大家重视英语,用意当然不错。但是,扩大开放、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不一定要像我们这样搞“英语应试”。日本历来善学外国之长,且以贸易立国,但人家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样把英语抬高到如此地位,会说英语的日本人并不太多,甚至连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不懂英语。相反,在菲律宾和斯里兰卡,那里会说英语的人很多,但这两个国家学习外国的成就却远不如日本。这说明,英语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重要。&&&
&&&&&&2008年日本人又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有4人得了诺贝尔奖,至今有16位日本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而且多数为日本国内科学家。你问日本科学家屡屡得诺贝尔奖问题,他们会微笑着说:不好回答,可能因为日本人比较内向,比较适合做研究,手比较巧等,不会说出豪言壮语。最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京都产业大学教授益川敏英(68岁)竟然说自己不喜欢英语,也没有护照,不想去领奖。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科学家长期默默做研究工作,不愿意张扬和宣传。在日本学习生活多年的人最值得记忆的就是长年如一日灯火通明的研究室的夜晚,快到年终和放假,日本教授、学者经常是通宵达旦地默默工作,而不是考核、总结与表彰大会。那些教学、科研单位的领导人并不是十分张扬和武断的人,都是比较沉稳、憨厚、谦让、理性、尊重大家意愿和赢得大家信任的人。
&&&&外国学者与科学考察团惊奇地发现日本大学和研究所共同的特点是非常尊重科技教育界元老和专家,历代著名科学家、研究所长、研究室老专家的肖像挂在研究所(室)内或走廊,从明治维新(1867年)时代开始一代接一代世代相承。这样氛围中的科学研究非常扎实,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世代相承、非常扎实,可以说这是日本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始终如一不懈努力和实践的结果,他们如同农民一辈子承包同样土地,不见异思迁,不投机取巧,不会在研究领域不断跳板,或被迫改换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辈子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自己的研究领域与课题,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收获的时节。在邻国盛行聘任制的时候,作者恰好在日本问起此事,已经是校长、院长的指导教官回答说在新设单位和岗位中实行,说任何一项改革不能破坏科学家的情趣和环境。日本教授轮流担任学校的各种职务,会议也不少,但属于教授治校,累也无怨言。相比之下,值得借鉴的是没有各种上级部门和本单位行政部门组织的总结、表彰、考核、考试、评比、评聘、学习、会议等干扰和折腾科学家的活动。
&&&&科学家出成果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尊重科学家的情感,保障研究经费、时间和空间。科学家经常处在不愉快甚至恶劣的研究环境中,是不会有什么研究业绩和发明创造。基本能自己计划和支配自己的工作,研究时间和空间、经费基本得以保障,长此以往,不出成绩才奇怪。科学家不仅不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还要有科研环境中的诚信保障。树立良好的学风,勤奋研究,有成就的科学家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而不是受到猜忌和指责,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每个教授、学者一生就有可能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30到50篇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在这些科研成果当中出现诺贝尔奖的概率已经提高几十、上百倍。德高望重、确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领导岗位,得到社会尊重,能带动和领军科研教学,而不是其他因素,这是取得研究成果的最好保障,世界上最优质的“富士”苹果、“越光”水稻品种,就是这些世代相承的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诺贝尔奖是这样获得的,是那些默默无闻地做一辈子研究工作、甘于辛勤奉献的寂寞人获得的。祥见《日本人为什么屡获诺贝尔奖?》。。
&&&&我们不反对学外语,但是应该坚决反对“应试英语”。而对母语的学习,不但要放在首位,不但要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鉴于英语翻译机的问世,以及互联网免费翻译的问世,不考英语更有利于本专业学术研究的深入,袁隆平不是外语专家,但是并不影响他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作为中国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必要条件,我建议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取消和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相关的理科、工科、医科类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改考英语为考试中国汉语。
&&&&六、取消理科、工科、医科研究生入学的政治考试
&&&&中国是共产党一党执政,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进行长达16年的政治课教育应该是够多的了,对于和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相关的理科、工科、医科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就没有必要进行政治考试了,因为考试把大量时间用于政治应试,会降低对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热情,甚至扼杀青年学子的学习激情和好奇心,从而将天才扼杀在摇篮里,至少会极大地降低青年学子将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可能性。
&&&&一个有名的事件是几年前画家陈丹青因不满研究生入学考政治和外语愤然辞去清华大学教授的职位。政治课考试的内容与专业无关,不能考出对政治的了解程度,因为那些与实际政治无关;也不能考出对政治制度的真实想法(很少有考生会傻到写真实想法而不要得分);也不能考出对马主义社主义的感情厚薄,因为试卷不能检查感情,否则人们就用试卷谈恋爱了;也不能考出道德品质;更不能考出对党中央的热爱程度。所以,政治课的考试对考生、对录取院校没有任何益义。也许唯一的效果是让考生因为受折磨而永远厌恶这门考试的内容。如果是想了解考生的品行那只要调查她/他的犯罪记录等情况就行了。这项考试事关每年百万考生,不仅是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是一个典型的搞形式主义的早就该取消的国家行为。据说只有1986年研究生入学没有考政治,只在复试时问了考生诸如“几个经济特区的名字”这样的简单问题。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是生气勃勃、文明开放、充满理想。
&&&&一个理科研究生,只要拥有一颗爱国心就可以了。杨振宁、钱学森、邓稼先……等等著名科学家因为没有考政治而留学海外,功成名就。但是,他们虽然没有接受共产党的政治教育,甚至在国外接受的是与共产党的政治教育观点完全相反的反面教育,但是,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祖国的一声召唤,他们就毅然决然地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国效力,他们不是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他们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如果他们从小学到博士生毕业接受长达22年的政治教育,我相信他们不可能做出惊人的成就,我今天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姓名。
&&&&作为中国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必要条件,我建议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取消和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相关的理科、工科、医科类研究生入学政治考试,否则,中国的几百万硕士、博士都将终生与诺贝尔科学奖失之交臂。
&&&&七、呼吁全中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科学界、教育界成功人士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和弟子选择同一行业,鼓励后辈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并且以后辈超越自己为喜
&&&&居里夫人是教女有方的良师益母&。居里夫人28岁与彼埃尔•居里结婚。30岁生下第一个女儿绮瑞娜。37岁生下第二个女儿艾芙。当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外和镭的阶段。无休无止的实验,忙碌不堪的家务,简直压得居里夫人喘不过气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作为一个妈妈的神圣母爱。虽然她把女儿交给保姆照看,但是她每天去工作之前,一定要证实孩子是吃得好、睡得香、梳洗得干净,没有患病时,才放心地离开。而且,居里夫人也并不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保姆去做。她认为,母女之间感情的贯通,心灵的交融,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居里夫人说:“我不愿意为了世界上任何事情而阻碍我的孩子发育。”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里,居里夫人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亲自给孩子洗澡换衣,抽空在孩子的新围裙边上缝上几针,她不给孩子买现成衣服,这样太奢侈也不合宜。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艾芙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居里夫人不但自己获得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次诺贝尔化学奖,还把女儿、女婿培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居里夫人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有着两个笔记本,上面每天都记载着两个女儿的体重、食物、乳齿和思维的情况。这些日记,就象她每天所做的工作日记一样详细入微,一丝不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精心安排孩子的教育计划。教她们做智力工具或手工,功课做完后她总要带孩子们步行很长的一段路,并且做一些体育活动。她还抽出时间指导孩子学习园艺、烹调和缝纫,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注意保护孩子的个性,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滋润孩子的心田。出身贫寒的居里夫人教育女儿们将来必须自谋生路。居里夫人有几次可以给两个女儿谋到一大笔财产,但她从来没有这样做。她把经过几年辛苦分离出来的价值超过一百万金法郎的镭,毫不犹豫地赠给了实验室。&&&&&&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是以实际行动亲自成批地培养天才出来的教育大师。居里夫人认为,不仅要让学生超过老师,更要让孩子超过父母──在培养伟大人物的过程中,第一流的人物理应肩负起更出色的父母任务——伟人是由伟人培养出来的。伟人们认为学生不能超过老师是老师没尽到责任,是老师的失败。其实,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孩子超不过父母亲,那么这个家庭的教育是失败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和钱三强分别是爱因斯坦和小居里夫人的学生。周培源是34岁、钱三强是24岁时成为他们的学生的,也就是说在他们20岁时还没有接触到世界科学的最前沿,但是,如果他们直接是这两位导师的孩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艾芙在《居里夫人传》里是这样描写她的姐姐伊雷娜的:“大女儿是21岁的大学生,镇静,平和,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使命是什么;她要当物理学家,而且很明确地要研究镭。伊雷娜•居里决心走比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的道路。她这种朴实和自然,实在值得称赞;她不问她的事业是否能象她的母亲的事业那样灿烂,她不觉得有一个太伟大的令名压着她,她对于科学的爱好,她的天赋,只使她产生一种抱负:她要永远在她看着建筑起来的实验室里工作;在1918年她就已经被任为这个实验室的‘委任助手’了。”&&&&&&事实上在1916年,还是19岁的伊雷娜就已正式被聘为居里夫人的助手,1918年担任更高一级的委任助手。当朗之万推荐的优秀学生,伊雷娜的未来丈夫,25岁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走进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时,尽管在其他方面成绩斐然,但在放射性方面却远不如伊雷娜,正是伊雷娜在帮助这位天才物理学家时,他们才产生爱情的。面对女儿、女婿的研究,尽管居里夫人没有亲眼看到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天,但是她却从来不会怀疑他们总会得到。伊雷娜献身于镭的研究,并不是从19岁进母亲实验室时始,也不是14岁参加母亲获诺贝尔奖仪式时始,甚至也不是从“教育合作计划”时始,可能在极小的时候这颗种子就播进了她的心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伊雷娜的女儿,也就是居里夫人的外孙女海伦身上可见一斑。海伦4 岁时,自豪的父亲就将她在一张纸上画的“质子轨道”拿给爱因斯坦看,爱因斯坦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不当心,她会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而不是实验物理学家。”果然后来她成了一名物理学家,这种极好的物理环境是孩子成材最好的土壤!&&&&&&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奖历史上共有五组父母和子女成为获奖人。他们是人们熟悉的居里家族,即1903年居里夫妇获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获化学奖,1935年小居里夫妇获化学奖;J•J汤姆逊1906年获物理学奖,1937年其子G•P汤姆逊也获物理学奖;1915年布喇格父子同获物理学奖;1922年尼•波尔获物理学奖,53年后其子也获物理学奖;1929年汉斯 •冯 •奥伊勒•歇尔平获化学奖,51年后其子获化学奖。&&&&&所有这些获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获同一学科的奖金,居里家族虽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奖项,但都是以研究放射性而获奖的。迄今为止,诺贝尔奖的5 个奖项中尚还没有出现跨学科的父子人才链。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就在于这些天才人物有着极好的习育、教育、化育环境。居里家族的科学传统延续至今已有四代:居里夫妇的长女艾伦妮和女婿佛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都是从事放射线研究,外孙皮埃尔•约里奥是生物物理学家,孙女海伦•约里奥也是核物理学家(海伦嫁给了居里夫人的恋人物理学家郎之万的孙子),第四代的阿伦•约里奥不久前取得了生命科学的博士学位。这其中,前面三代都已知是法国科学界的主要人士。如果用是否当选法国科学院士可以作一定程度的旁证的话:皮埃尔•居里是1905年当选,佛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是1942年入选,皮埃尔•约里奥是1982当选。虽然都是科学家,他们的境况却不同。尤其是早期,居里夫妇为法国科学界的主流所接受和推崇的过程较慢。居里夫妇与法国科学院的关系,就是一个侧面的反映。&&&&&这些家庭从小就能以最快最好的接受方式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观念、态度和技能。在一个化学家的生活里,他即使烧饭做菜,都会用做实验的那一套,如贴标签面向上以免溶液流下沾污。怎样拿试管、烧酒精灯……,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到初、高中才开始接受这类规范训练,自然要落后许多。这也就同宗教一样,如果孩子从小就天天念佛、唱赞美歌、做祈祷,尽管不了解这样做的含义,但一再反复下去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同在弄清和接受了难懂的教义再去信仰是完全不同的,而一个从小没有这方面习育的,长大后如果没弄清为什么必须祈祷,为谁而念佛,那么他是不会在这方面采取行动的。即使这种知识是正确的,但要掌握起来要困难得多,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这也就象让西方人用筷子一样,似乎怎样看都觉得别扭,而对于中国人则几乎没有一个感到拿筷子别扭一样。&&&&&&对于教育来说,由于这些杰出人物绝大多数是由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教育,不管居里夫人、老布喇格、尼•波尔,还是汉斯•冯•奥伊勒•歇尔平,他们的实验室都是向孩子开放的,这样,他们用于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同时也成了熏陶孩子的科学殿堂。只要有心教育,这些杰出人物自己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条件可以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教材,而他们自己则是最好的老师。  人类自有史以来,天才的出现一直都呈现出无序状态,似乎无规律可循。因此,天才仿佛象大海里的珍珠,高山上的灵芝一样全凭自然生长,正是这种天生天养,我们才将他们呼之为天才。可是今天人类揭开了珍珠、灵芝的奥秘,人类今天可以成批地生产珍珠、灵芝,甚至可以合成珍珠、灵芝,为什么就不能成批地生产天才甚至合成天才呢?在现在,呼唤天才不是不再重要,而是更加迫切,今天,当我们认识到一个天才的诞生需要习育、教育、化育三者的完善结合时,当我们发现天才最容易将他的孩子培养成天才时,当我们了察到所有的天才必须将他们的一份精力用于他们孩子的培养上时,我们终于可以这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地说:让天才成批出现!&&&&&&让天才成批出现,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第一流的天才有意识地肩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在这方面居里夫人、J•J•汤姆生,尼•玻尔等堪称楷模。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第一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最重要、最有意义是将自己的孩子列入了这类天才的行列。因此,对这类天才普及育儿知识甚至比其他人更为重要,而人类那些伟大人物仅由于对育儿一些自觉的见解,便产生了如此显著的成绩,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尽快发掘这天才教育的宝藏。&&&&&&因此,我向全世界那些在各个方面取得卓越贡献的杰出天才们呼吁:要象居里夫人培养学生那样培养自己的孩子,要象居里夫人让学生超过自己那样让孩子超过自己!你们对下一代贡献的不仅仅是“诺贝尔奖精子银行”里的精子,而是你们对自己孩子,对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那份执着的责任。当这种呼喊最终化为人类的一种信念时,那么一个天才竟长的新时代必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怀着极欣喜的心情注目于这个远远超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全人类长盛不衰的全面复兴与增长,注目于这个在大地上建立起的人类最美好的群星灿烂的极乐园!&&&&&&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这是居里夫人亲自主持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国现代有许多人被尊称为教育家,但是这些教育家却培养不出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当代的这些所谓的教育家们与居里夫人这样的教育大师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根本无法望她项背。&&&&&&与居里夫人相比之下,在这方面,我所崇拜的另一位科学大师尼古拉.特斯拉比居里夫人就差远了。特斯拉是个十足的科学狂人和个人英雄主义者,为了科学研究,特斯拉竟然终生未娶,连睡觉都舍不得,特斯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更别说让他教育孩子了。另外,特斯拉也没有亲自培养出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更可气的是,特斯拉竟然在他逝世的时候把他的许多重大发明(例如电光火球、死光、无线传输电力……)带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以致于当代全人类科学家绞尽脑汁也研究不出来。中国有句古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斯拉竟然不给人类留下他的后代,真是天理难容。哪怕是他给人类留下一个他的私生子也好啊。我有时怀疑,特斯拉可能是混在地球人之中的一个外星人。&&&&&&与居里夫人相比,许多中国文人具有劣根性。中国有句古训:养而不教,父母之过也!请看看电影电视中的教子镜头和临终留言镜头吧,长辈很少要求晚辈继承衣钵,长辈大谈本行的辛苦与诸多不好之处,要求晚辈不要从事相同的职业,对本行秘方保守而不外传,另外中国人受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同行是冤家”等传统极左主义封建糟粕思想的毒害,结果是功成名就的长辈把自己在某一行业中利用一生时间和精力获得的经验和心得带到坟墓里去了……在当代中国,能够带出比自己强的学生的硕导、博导,少之又少!实际情形正如同《圣经•路加福音》第6章第40节中所说的那样:“学生高不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也不过跟先生一样。”&&&&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摩尔根曾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认为学生不能超过老师是老师没尽到责任,是学校、老师的失败。其实,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孩子超不过父母亲,那么这个家庭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其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儿子上小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了朋友。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陈景润对夫人由昆讲:“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我的更多文章:
( 20:40:17)
( 07:27:01)
( 07:40:45)
( 10:06:31)
( 06:56:24)
( 06:41:34)
( 07:33:59)
( 08:27:20)
( 06:11:54)
本周最新关注
一周热点空间
/ 成员: 142
/ 成员: 116
/ 成员: 112
/ 成员: 107
国科网搜索
www.tech110.net
Copyright@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成果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街53号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诺贝尔奖候选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