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见习》是如何教育名词解释释的

黄道日历专有名词解释
  嫁娶:结婚典礼、迎亲之日
  纳采:同结婚姻,收授聘金。俗称:订婚、文定、过订、完聘、大定
  归宁:新婚后,新娘与新郎第一次回娘家
  安床:安置睡床卧铺,一为新婚安置新床、二为事事不顺重新安新床
  合帐:制作蚊帐之事,今应指安置窗帘
  冠笄:男弱冠、女及笄,为青少年的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一般为16岁)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订)
  进人口:指收纳养子女或认干儿子、干女儿
  入宅:迁入新宅,即所谓新居落成典礼
  安香:安土地公或视先之神位
  安门:房屋装设门户等工事
  修造:仅指阳宅之改造与修理
  动土:(起基)系指阳宅建筑开始动工。注:吾人币误用为(破土)
  上梁:装上建筑物屋顶的大梁,西式建筑指屋顶之灌浆(预拌混凝土)
  竖柱:架马;架马俗称起工架马,指建筑场所之鹰架
  掘井:开渠、筑阴沟、开鱼池;开凿水井、池塘
  破屋:坏垣、拆卸;拆除房屋或围墙
  补垣:塞穴、填坑覆井;塞内指堵塞洞穴或蚁穴
  开市:(开工)新公司行号开业、开幕或年初头一天开张动工
  挂匾:指悬挂招牌或各种匾额
  立易:交易、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纳财:五谷入仓,商贵之置货收租、收帐、讨债、借款购屋、贷款…等
  开仓:出货财、商家之出货、销货、放债
  造车器:造舟船;制造水陆交通工具(适新车交车)
  经络:安机器、织布、收蚕、安纺车、机器
  酝酿:割蜜、造曲酿酒、养烽取蜜(酝酿辛日不宜)
  祭祀:指祠堂拜祭祖先或庙之祭拜神明等事项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等事
  求嗣:指向神明祈求后嗣(子孙)之意
  开光:佛像塑成后点眼入神,供奉上位之事
  沐浴:祈福设醮或后愿时清洁身体之谓
  斋醮: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
  酬神:还愿,答谢神恩
  塑绘:雕刻寺庙绘画雕刻神像或人像等。
  普渡:祭祀超渡阴界的好兄弟
  造庙:建造寺、庙、宫、观、堂
  出行:指远行,如:外出旅行、观光游览
  移徙:指搬家迁移住所之意
  分居:大家庭分家,另起炉灶,适用于分炉之出火、安香
  出火:火指香火,即宜动神位之意
  理发:仅指初生婴儿第一次剃胎发或出家之落
  习艺:学习特殊技艺,行拜师礼
  栽种:栽种植物或接枝
  纳畜:牧养、收买入家畜、家禽、宠物…等
  捕捉:断蚁、扑灭家中或农作物之害虫生物
  放水:建筑、清理池塘或水族箱后,将水注入蓄池
  修坟:修理坟墓
  启钻:指洗骨,俗谓拾金(捡骨)
  破土:仅指理葬用的阴宅墓地破土,与一盘建房屋的(阳宅、动土)不同,须辨之
  安葬:处理埋葬事宜的仪式(行丧:指到丧家慰问遗族)
  立碑:立墓碑或纪念碑
  谢土:建筑物完工后,所举行的祭祀
  除服:脱下丧服(成服:即穿上丧服)
  移柩:行葬仪时,奖棺木移出屋外之事
  入殓:奖尸体放入棺材之意
  解除:扫舍;指冲洗宅舍、解除灾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专业名词 名词解释 调查报告 名词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育学名词解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体育考试必看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3页免费12页免费10页免费10页免费8页4下载券 8页4下载券22页2下载券2页1下载券4页4下载券2页7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3页1下载券5页免费7页2下载券27页1下载券
体育考试必看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体​育​考​试​必​看​的​相​关​名​词​解​释​简​答​以​及​论​述​题​,​经​典​之​极​!​!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佛教名词解释大全_第5页_老黄历网佛教频道
&& 佛教名词解释大全 第5页
佛教名词解释大全
请选择字号:12号
401、十六观门: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因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户,所以叫做十六观门。见十六观条。
  402、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403、十方刹:十方刹土,亦即十方国土的意思。
  404、十方净土: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都有诸佛净土,故云十方净土。
  405、十方业普现色身: 随著十方众生的意业而普遍示现其身,如观世音菩萨是。
  406、十心: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纤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407、十王: 1.指阴间十王,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王、转轮王。2.指人间十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的小国王。自轮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於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408、十支论:以瑜伽论为本的十种支论,即百法论、五蕴论、显扬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大庄严论、分别瑜加论。
  409、十不二门:色心不二门、内外不二门、修证不二门、因果不二门、染净不二门、依正不二门、自他不二门、三业不二门、权实不二门、受润不二门。
  410、十不善业:十种不良善的行为。见十恶条。
  411、十玄门:又名十玄缘起,华严宗所立,系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能通此义,则可入於华严大经之玄海,故名玄门。又此十玄妙法,互为缘而起他,故日缘起。即:同时具足相应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隐密显了俱成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因陀罗网法界门、托事显法生解门、十世隔法异成门、主伴圆明具德门。
  412、十甘露王:阿弥陀佛的别名。
  413、十四根: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忧喜苦乐舍等五受,男女意命等四根,合称为十四根。
  414、十地心: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照如是次第观看,十地心应是十地的别名。
  415、十因: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困、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
  416、十因十果:十种的业因和十种的果报,即一、淫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的果报,二、贪习因,有寒冰地狱的果报,三、慢习因,有血河毒海灌吞的果报,四、□习因,有宫割斩斫等果报,五、诈习因,有□械鞭杖等的果报,六、诳习因,有腾掷飞坠漂沦等的果报,七、冤习因,有投掷击射等的果报,八、见习因,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等的果报,九、枉习因,有拘押按捺迫蹙其体与沥□其血等的果报,十、讼习因,有业镜之火珠披露其宿业以对验的果报。
  417、十如:又名十如是。见十如是条。
  418、十如来地:即如来的十地。见十地条。
  419、十如是: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後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420、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华□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421、十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
  422、十利:有许多种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闻十利、闻经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进十利、粥十利等等。
  423、十宗:俱舍宗、成实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三论宗。在此十宗中,前二宗属小乘,後八宗属大乘。
  424、十法行: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425、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圣。
  426、十波罗夷:十重禁戒。见十重戒条。
  427、十波罗密:施波罗密、戒波罗密、忍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方便波罗密、愿波罗密,力波罗密、智波罗密。此十波罗密是唯识论所立,称为十胜行,即菩萨在十地时所修行的道法。
  428、十波罗密菩萨:檀波罗密等十位菩萨。
  429、十使: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後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於生死。
  430、十念:1.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2.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
  431、十念往生: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432、十念处: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
  433、十金刚心:十种像金刚宝石一样晶莹锐利的心,即觉了法性、化度众生、庄严世界、善根回向、奉事大师、实证诸法、广行忍辱、长时修行、自行满足、令他愿满。
  434、十金刚心向果:十种迥向的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迥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435、十度:与十波罗蜜同。
  436、十度三行:十度中的每一度各具有三种行法,布施度的三行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度的三行是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辨事静虑;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方便度的三行是进趣果向方便、巧会有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乐他愿、外化愿;力度的三行是思择力、修习力、变化力;智度的三行是无相智、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
  437、十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苦、忧苦、病恼苦、生死流转苦。
  438、十界:比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圣。
  439、十界一心平等大念:由佛界一直到地狱界的十种境界,都是吾人一心造出来的,所以其体性平等没有差别。观察这种平等的道理,叫做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440、十界一念:十界具於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圆融而无碍,是融通念佛的意思。
  441、十界互具: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的意思。
  442、十界唯心:谓十法界都是吾人一心造出来的。
  443、十界权实:十法界中有权有实,佛界是实(真实),九界是权(方便)
  444、十重戒: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於四十八之轻戒,故称的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445、十重无明:菩萨十地中,每一地皆有其无明,故十地有十重无明。
  446、十重障:别教的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於下乘般涅盘障、□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447、十根本烦恼:与十使同。
  448、十恩: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恩、一向为他恩、垂形六道恩、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隐胜彰劣恩、隐实施权恩、示灭令慕恩、悲念无尽恩。
  449、十师:比丘受具足戒时的三师七证。见三师七证条。
  450、十习因:召感十果的十因。见十因十果条。
  451、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不痴。
  452、十善十恶:十善与十恶。十善见十善条。十恶见十恶条。
  453、十善巧:缘觉乘行人所观察的十种项目,即蕴善巧(五蕴)、处善巧(十二处)、界善巧(十八界)、缘起善巧(十二因缘)、处非处善巧、根善巧、世善巧、谛善巧、乘善巧、有为无为善巧。
  454、十善戒:守持十善业道的戒法。十善见十善条。
  455、十善菩萨:指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456、十善业道:十种良善的行为是通向善处的道路。
  457、十普门: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断惑普、入法门普、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供养诸佛普、成就众生普。
  458、十恶: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恚、愚痴。
  459、十惑:又名十使。见十使条。
  460、十发趣心:即十住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
  461、十无尽戒:即梵纲经所说的十重禁戒。见十重戒条。
  462、十无尽藏:十种含藏无尽法海之法,即行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辨藏。
  463、十无碍:用周无碍、相遍无碍、寂用无碍、依起无碍、真应无碍、分圆无碍、因果无碍、依正无碍、潜入无碍、圆通无碍。
  464、十胜行:即菩萨於十地时所修的十波罗蜜。见十波罗蜜条。
  465、十遍处定:与十一切处同。
  466、十烦恼:又名十惑,即贪、□、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467、十圣: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萨,叫做十圣,或地上菩萨。
  468、十万亿佛土: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
  469、十号:佛有十种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盘。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470、十业: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见十善十恶条
  471、十障:菩萨於十地位中,断十种的障碍而证得十种的真如,即一、於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二、於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三、於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四、於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五、於第五地断下乘涅盘障,证无别真如:六、於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七、於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八、於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九、於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十、於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472、十种方便:布施方便、持戒方便、忍辱方便、精进方便、禅定方便、智慧方便、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觉悟方便、转不退法(河蟹)轮方便。
  473、十种方便戒:又名三世无障碍戒,即密教所说的方便戒,亦即大乘的十善戒。
  474、十种方便学处:即十种方便戒。
  475、十种不净:愚痴有十种的不净,即身不净、口不净、意不净、行不净、住不净、坐不净、卧不净、自行不净、化他不净、所期不净。
  476、十种有依行轮:有依行是有可以依凭的行业的意思,轮是摧破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众生可以依凭这十种的行业去修习菩提,最终能够摧破一切的烦恼惑业。即具足净信、具足惭愧、安住律仪、安住慈心、安住悲心、安住喜心、安住舍心、具正皈依、具足精进、常住寂静。
  477、十种行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478、十种依果:菩萨遵循著菩萨乘去修行,所获得的功德有十种,叫做十种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诸波罗密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诸愿依果(长养菩提)、诸行依果(广为修习)、菩萨依果(得一生补处)、供养佛依果(信心不坏)、一切如来依果(离正教转倒)。
  479、十种依果:菩萨遵循著菩萨乘去修行,所获得的功德有十种,叫做十种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诸波罗密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诸愿依果(长养菩提)、诸行依果(广为修习)、菩萨依果(得一生补处)、供养佛依果(信心不坏)、一切如来依果(离正教转倒)。
  480、十种供养:华、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绘幢幡、衣服、妓乐、合掌。
  481、十种智力:十智与十力。见十智与十力条。
  482、十种智明:1.指华严经十明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善知他心智明,无碍天眼智明、深入过去际无碍宿命智明、深入未来际劫智明、无碍清净天耳智明、安住无畏神力智明、分别一切言音智明、出生无量阿僧□色身庄严智明、一切诸法真实智明、一切诸法灭定智明。2.指华严经离世间品所说的十种智明,即知一切境界业报智明、知一切境界寂妙灭智明、知一切所缘唯一相智明、能以妙音普闻十方智明、普坏染著心智明、能以方便受生智明、舍离想受境界智明、知一法无相无性智明、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以无著心济渡众生智明。
  483、十种众生:十法界的众生。
  484、十种观法: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485、十种观法:天台宗所说的十乘观法。
  486、十轮:即如来的十力。见十力条。
  487、十莲华藏世界:无尽的莲华藏世界。十就是表示满数和无尽的意思。
  488、十德:1.指法师的十德。做法师的人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489、十谛: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人道智谛、集如来智谛。
  490、十斋日: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之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於此十斋日对著佛菩萨的圣像读诵地藏经一遍,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491、十魔: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三、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执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八、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耽著於自身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九、善知识魔,悭吝於法,不能开导人。十、菩提法智魔,於菩提法起智执著,障蔽正道。以上十者,都能障蔽正道,妨害慧命,故名为魔。
  492、十缠: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盘。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念、覆。
  493、十法行:十种行持经典的方法,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
  494、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圣。
  495、十缠: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盘。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念、覆。
  496、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对宇宙万有,立五位七十五法,以总括之。五位者:一、色法,有十一,即吾人依正二报所具的种种色质,内五根外五尘皆是。二、心法,有一,即六识的作用。三、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法,有四十六,系属於心王者。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四,谓不如色法之有形,亦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与此三法皆不相应,非心非物,乃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五、无为法,有三,谓无生灭变化之可得,而寂然常住之法,以上共七十五。
  497、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对宇宙万有,立五位七十五法,以总括之。五位者:一、色法,有十一,即吾人依正二报所具的种种色质,内五根外五尘皆是。二、心法,有一,即六识的作用。三、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法,有四十六,系属於心王者。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四,谓不如色法之有形,亦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与此三法皆不相应,非心非物,乃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五、无为法,有三,谓无生灭变化之可得,而寂然常住之法,以上共七十五。
  498、七七斋:人死之後七七四十九日,由於业缘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时若其亲属为之修福,则可以转劣为胜而投生於善处。
  499、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是四大,空即虚空的本性,见即眼根的见性,识即八识。因为以上七大周遍於法界,所以叫做大。
  500、七方便:即小乘的三贤四善根。三贤是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四善根是暖、顶、忍、世第一法。
       
 阅读本文的大多数人,还喜欢阅读下面的文章
◎ ◎ ◎ ◎ ◎ ◎ ◎ ◎ ◎ ◎ ◎ ◎ 
12生肖运程分析 
12星座运势分析名词解释:法律渊源。如何理解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表现形式?_百度知道
名词解释:法律渊源。如何理解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表现形式?
法的渊源,是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法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在实际中它总得以各种具体的东西为载体,来表现出来,以什么为载体表现呢,那就是法的渊源了!
其他类似问题
名词解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