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意思个数应大于等于1什么意思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科学家对..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 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钱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②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③如果是真的,则会被采纳。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输入一段文字(英文,带若干种标点符号),计算单词个数 - David的专栏
- 博客频道 - CSDN.NET
1257人阅读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笔试题目。
给出我的解法:&
算法思路:&
该算法需要一个bool值,用来防止word被重复计算,flag初始值为假。
遍历该字符串,
如果字符为字母或数字(组成单词的一部分),如果flag为假,则结果加1,并将flag变成真。
如果字符串为分隔符,则把flag设为假。
//判断是否为分隔符
bool IsSeperator(char c)
&& switch(c)
&& case ' ':
&& case ',':
&& case '!':
&& case '?':
&& case '.':
&& case '/"':
&& case '/n':
&& case '/t':
&& default:
//判断是否为字母或数字
bool isLetter(char c)
if ( (c &= 48 && c &= 57) || (c &= 65 && c &= 90) || (c &= 97 && c &= 122))
int CountWords(const char* source)
&&//input lines of words , and count the number of words
&&/* the seperator may be ' ' &white space&
& & & & & & & & & & &'/t' tab&
&',' &comma
&'/n' newline
&'?' &question
&'!' &quote
&&const char* p =
&&bool word =
&&int count = 0;
&&for (; *p != '/0'; ++p)
&& & if ( isLetter(*p))
&& & & & &if (word == false)
&& & & & &{
&& & & & & & &count++;
&& & & & & & &word =
&& & & & &}
&& &else if (IsSeperator(*p))
&& & & & &word =
以上代码经过测试,如果问题,请联系本人。 bicheng.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456087次
积分:6010
积分:6010
排名:第1604名
原创:144篇
转载:46篇
译文:18篇
评论:177条
(1)(1)(3)(1)(3)(1)(2)(2)(4)(4)(1)(1)(6)(2)(5)(1)(1)(12)(9)(4)(4)(3)(3)(10)(2)(1)(3)(15)(30)(31)(14)(6)(9)(8)(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句是()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B.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B.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 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D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用于统计纯文本文件的汉字、英文、标点符号个数...软件图片Preview字数统计详细介绍小贴士:字数统计下载 1.0 绿色版为免费软件(无功能限制),下载解压后即可使用(无需安装),目前未检测出其它问题,用户可放心下载使用!最后更新时间: 20 时 2 分。用于统计纯文本文件的汉字、英文、标点符号个数相关搜索:
字数统计下载地址相关软件Related发表评论Comments用户体验帮助用户下载建议:推荐使用 [] 或 [] 下载本站资源。并使用 [] 3.5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资源解压密码:本站部分资源经过压缩加密处理,解压密码为:。资源版本声明:本站资源版权归其开发商所有,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用户体验流程:下载 → 压缩 → 安装 →
→ 收藏office2013激活神器PPT幻灯片美化辅助软件最好用的Office办公软件WPS2013个人版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办公软件排行应用程序分类常用电脑软件标点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标点[biāo diǎn]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和标号。点号又中点号(、、、)和句末点号(、、感叹号)。 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近几年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考名称术语,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各种的知识技能。拼&&&&音biāo diǎn用&&&&法辅助文字记录
标点 :biāo diǎn①标点符号。
②给原来没有标点的著作(如古书)加上标点符号&动词&:标点二十四史。标号包括、、、、、、、、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及等,这些点号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需要注意的是,问号和叹号也兼属标号:就其表示句末停顿而言,是点号;就其表示句子语气而言,是标号。用来点断句子、表示停顿的一类标点符号,包括、、、、、、感叹号、、等。(,):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间接引用时可以用。)
例:曾经记得某人说过,……
位置:紧挨着文字,放在其偏下,并占一个格。(不能出现在一行的开头,如果出现该情况,在字格外写。)(;):一句话中间的并列分句的停顿。
位置:同“”。(、):一句话中间的词或短语的停顿。
位置:同“”。:①: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直接引用:——说:“……”
间接引用:——说:……
②:用在总起用句后面,表示提示下文。
例:坐可以有几种姿势:可以……,可以……。
③用在总结句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例:可以……可以……:这是坐的几种姿势。
位置:同“”。:或语气较缓慢的完了之后的停顿。
位置:同“”。:用在完了之后(选择性疑问句中,一般中间用,最后一句用)。
位置:同“逗号”。:语气较强的和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强烈的后面也可以用感叹号)
引号的形式为&“”&和&‘’&。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标示。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里面还要用时,外面一层用,里面一层用。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常用的形式是&()&。此外还有&[]&、&〔〕&和方头括号&【 】&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如:A)(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的形式为&——&。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
B)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事项列举,各项之前用。
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的形式为&.&。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例如: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长度)、半字线&-&(占半个字的长度)和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A)我国秦岭-以北地区属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也称任一洛二氏溶液(Ringer 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表示起止。
例如:A)()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种植已经进入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相关的、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例如:在,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例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的形式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歌曲名、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的作者是。
b)你读过的《》吗?
c)他的文章在《》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e) 广播里响起了《》。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少数情况下,出现三层书名号时,最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
例如:a)《〈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日。
b)他的毕业论文《先生〈〉试析》获得一致好评。
注意:与书名号之间不需要任何标点符号。
例如:《家》《春》《秋》是的。的形式为&____&。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例如:者,汉
成都人也,字长卿。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可以用浪线&~~~~&。
例如: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置:同“逗号”。末尾标点的位置
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之内。例如: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说谦虚》)
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须放在引号外面。例如:从火车上遥望,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前后标点的使用
如果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例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符号。
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连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标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后面加上句末点号。例如:现在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1991年第7期第32页)
前后标点的使用
表示话题或谈话对象突然转变,或语意有所跃进的时候,前面常常用个句末,用以表示破折号前面的话语和意思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例如:
(1)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牛郎织女》)
(2)林先生猛地抬起头来,正和那老婆子打一个照面,想躲也躲避不及,只好走上前去招呼她道:“太,出来买过年东西么?请到里面去坐坐。——阿秀,来扶朱三太。”(《》)
(3)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的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我还能回家乡吗?(《包身工》)
表示注释性话语的时候,前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它把注释语和被注释语分成两部分,人们在读到破折号的时候,自然会停顿一下,前面不用标点也不会妨碍阅读理解。
破折号的后面不用标点符号。
在“某某说”的后面的的使用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用,也有人用。例如:
(1)同伴让我一起去看看,我心情黯淡地说:“算了,不看了,你们去吧。”(《》1999年第2期)
(2)我说道,“爸爸,你走吧。”(《背影》)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例如:“让大家笑笑,有什么不好?我又不少了些什么。”他说。(《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第28页)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例如:“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如果“某某说”后面不是,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逗号。例如: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紧身的悬短花色皮衣,很的。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豆”,相当于现在的逗号)。时期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同年10月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汉语标点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线条和间空作为分段的手段。林氏认为,狭义的标点指书写形式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非书写形式的标点,如间空、、分段等,并把非书写形式的标点作为研究对象。钩识号从先秦至少到汉代一直用来断句。《说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汉语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逐次介绍唐代写本和的标点,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标点,以至新中国的《》,称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统的标点符号简史。句读是中国传统的标点,则在第一篇中设“句读·圈点”作了专门的讨论。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著《说文解字》已收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馆长(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中圆点(· )、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问题。
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2)。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在年写成的《》(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 )。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表示“大声”。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1951年《》改称“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希腊文和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中国标点符号的历史:
的时候,有了“句读”作为停顿标志,类似我们今天的断句。符号有“↓”和“、”两种,比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之主庾切”。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也就是今天的和。
到了宋代,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在著《》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20年代还有沿用。划在人名或者地名旁边的“_________”则晚至明代出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多用来表示停顿,没有多少意义上的差别,而且没有标点的书居绝大多数。
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是清末的学生。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风景、名物、风俗习惯都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在1868年-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这本书现在称作《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标点的,云:“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1919年4月,以为首,包括、、、、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次年被批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点符号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