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是四十八平方米的长方形周长它的长和宽都是合数这个长方形周长的周长可能是多少?解答的时候写过程写过程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数学运算题_中国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数学运算题
优讯-中国网 .cn/info  时间:
  责任编辑: 香颂
  【华图教育阅读提示】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汇总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中 数学运算典型试题及华图答案解析,希望能给备考2009年-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 作者: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数:16859 更新时间: ]
  【调整字体: 】
  二、比较大小
  【例1】{an}是一个等差数列,a3+a7-a10=8,a11-a4=4,则数列前13项之和是()。【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8题】
  A.32 B.36 C.156 D.182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一】 a11-a4=(a1+10d)-(a1+3d)=7d=4?d=47;
  a3+a7-a10=(a1+2d)+(a1+6d)-(a1+9d)=a1-d=8;
  S13=12×(a1+a13)×13=12×(a1+a1+12d)×13=(a1+6d)×13
  =[(a1-d)+7d]×13=(8+7×47)×13=12×13=156。
  【解二】如果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一些基本性质的话,本题还可以得到迅速求解。在等差数列当中,a10+a4=a11+a3?a10-a3=a11-a4=4,因此a7=8+(a10-a3)=8+4=12,所以S13=a7×13=12×13=156(在这里我们用到了等差数列另外一个性质:在等差数列中,中位数a7即其平均数)。
  【名师点评】如果时间不足的话,我们还可以运用数字特性法进行不完全代入:在一般情况下,13项之和应该是13的倍数,排除A、B(此法无法排除D选项)。
  【例2】在下列a、b、c、d四个等周长的规则几何图形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图略)
  A.a和b B.d和a C.b和d D.d和c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法如下:
  我们知道同等周长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是最大的,而等周长的规则几何图形,边越少,则面积越少,因此三角形面积最小。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几何图形面积的性质。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圆的周长最小。
  平面图形:周长相等,越接近圆,面积越大;若面积相等,越接近圆,周长越小。
  【例3】大于4/5且小于5/6的数是()。【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6题】
  A.6/7 B.21/30 C.49/60 D.47/61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5/6=1-1/6<1-1/7=6/7;21/30=0.7<0.8=4/5
  4/5=48/60<=5/6;47/61<48/60=4/5,选择C。
  【名师点评】真正判断选项的时候,可以采用“简单着手”原则:明显题干两个分数很容易可以化为与C选项相同的分母,即4/5=48/60与5/6=50/60,马上可知C选项满足条件。
  【例4】4/9,17/35,101/203,37,151/301中最大的一个是()。【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二类卷-37题】
  A.4/9 B.17/35 C.101/203 D.151/301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4/9<4.5/9=1/2,17/35<17.5/35=1/2,101/203<101.5/203=1/2,3/7<3.5/7=1/2,151/301>150.5/301=1/2。因此,4/9,17/35,101/203,3/7均小于1/2,151/301大于1/2,故选择D。
  【名师点评】本题用选取中间值法。这些数字都接近1/2,只有151/301大于0.5。
  三、多位数问题
  【例1】一个四位数与7的和是由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最小四位数,问原四位数的个位是多少?()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法如下:
  没有重复数字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1023,因此6,故应选D。
  【名师点评】在数学运算中,列方程虽然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在多位数问题里却是基本不可能用得上的方法,考生在备考多位数问题的时候学会“代入法”的应用。
  【例2】假设五个相异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8,则此五个正整数中的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为()。
  A.24 B.32 C.35 D.40
  【解析】解法如下:
  如果使五个正整数中的最大数取到最大,那么尽量要使其他的数字取最小。
  因此我们取前两个数字为1,2第三个数字因为是中位数,所以只能取18,第四个数字最小是19,因为它们的平均数是15,所以最大数的最大值是15×5-1-2-18-19=35,故应选C。
  【名师点评】最大值问题。考查分析能力。一定要学会“直接代入法”,这个方法在解决多位数问题时显得非常重要。
  【例3】一个三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15,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差是5,如颠倒各位上的数的顺序,则所成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少39。求这个三位数()。
  A.196 B.348 C.267 D.429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各位上的数的和是15,则排除196。
  颠倒各位上的数的顺序:B项,348——843;C项,267——762;D项,429——924。
  762=267×3-39,故应选C。
  设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是y,百位数是z
  x+y+z=15,︱x-z︱=5,(100x+10y+z)=3(100z+10y+x)-39;x=7,y=6,z=2,选择C。
  【名师点评】运用代入排除法可快速得到答案。
  【例4】大、小两个数的差是49.23,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大的数,求较小的数?()【2007年北京社会在职人员招录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2题】
  A.4.923 B.5.23 C.5.47 D.6.27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选C。设小数为x,则大数为10x。10x-x=49.23。解得x=5.47,选择C。
  【名师点评】特殊解法:可用直接代入法,通过尾数排除A、B,估算排除D。
  四、平均数问题
  【例1】有5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25,去掉其中一个数后,算术平均数为31,试问去掉的那个数是多少?()
  A.4 B.3 C.1 D.2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5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25,说明它们的和为25×5=125;
  去掉其中一个数后,算术平均数为31,说明剩下几个数的和为31×4=124;
  因此去掉的那个数字为125-124=1,故应选C。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初等数学题。了解算数平均数。算数平均数: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是指它们的和再除以n,例如1,2,3,4的算术平均数是:(1+2+3+4)÷4=2.5。
  【例2】某乐队举办一场演唱会的收入是7000元,乐队的主唱分得其中的25%,另外5名成员平分余下的收入,那么他们每人分得多少元?()
  A.1750 B.1400 C.1120 D.105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法如下:
  7000元,乐队的主唱分得其中的25%,说明剩下的人分到75%的收入。
  5名成员平分,则每人分得7000×75%÷5=1050,故应选D。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初等数学题。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总和=平均数×个数。
  【例3】一居民楼内电线的保险丝只能允许同时使用6台空调。现有8户人家各安装了一台空调。问在一天(24小时)内,平均每户(台)最多可使用空调多少小时?()
  A.16 B.18 C.20 D.22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6台空调,一天(24小时),则总共使用时间为6×24=144小时。
  8户人家平均分配使用时间,即144÷8=18小时,故应选B。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求平均数的题目。看到“平均”二字,我们应先算出保险丝承受的总负荷。
  五、行程问题
  【例1】光每秒钟可走3×105公里,从太阳系外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上发出的光,需要4年时间才能到达地球,一年以3×107秒计算,求这颗恒星到地球的距离()。
  A.3.6×1012公里 B.3.6×1013公里
  C.1.2×1012公里 D.1.2×1013公里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光每秒钟可以走3×105公里
  需要4年时间才能到达地球。一年以3×107秒计算,说明时间为4×3×107秒
  所以路程=3×105×4×3×107=3.6×1013公里,故应选B。
  【名师点评】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例2】一列队伍长15米,它以每分钟85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米的桥,问队伍从队首上桥到队尾离开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A.1.0 B.1.2 C.1.3 D.1.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队伍长15米,桥长100米,因此总路程为100+15=115米。速度为每分钟85米,
  所以时间为1分钟,与C项最为接近,故应选C。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火车过桥问题。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度+列车长度)÷列车速度。
  【易错点分析】“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要加上列车的长度。不能用“桥长度÷列车速度”作答。
  【例3】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需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4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A.5倍 B.6倍 C.7倍 D.8倍
  【解析】本题答案为D。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说明汽车2点整发车,2点半到达劳模家,3点整到达学校,而下午2点40分到达,说明汽车在路上只行进了40分钟,说明汽车在2点20分与劳模相遇,而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则劳模行走了1小时20分钟=80分钟。而劳模走的路程,汽车10分钟就可以走完,因此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8倍,故应选D。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相遇问题。根据相同路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知车速和人速比为8∶1。
  【例4】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上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共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
  A.60 B.75 C.80 D.13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法如下:
  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则第二列车相对于第一列车速度为22.5米/秒。
  第二列车上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共用了6秒,因此第一列车的长度为
  22.5×6=135米,故应选D。
  【名师点评】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火车过桥问题。S=(v1+v2)t=(10+12.5)×6=135(米)。
  【例5】一汽船往返于两码头间,逆流需要10小时,顺流需要6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2公里/小时。问水流的速度是多少公里/小时?()
  A.2 B.3 C.4 D.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设水流的速度是x公里/小时,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2公里/小时,所以船顺流航行速度为(x+12)公里/小时,逆流航行速度为(12-x)公里/小时
  因此10 (12-x)=6(12+x)解得x=3,故应选B。
  【名师点评】行船问题。流水行船问题包括顺/逆水流、风、电梯等问题,要知道:凡促进相对运动的用“加”,速度取“和”,即顺流取“和”;凡阻碍相对运动的用“减”,速度取“差”,即逆流取“差”。
  【易错点分析】在行程问题当中经常会有很多量没给出具体大小,但这些量的大小却不会影响结果,这时候可以设这个量为“1”或者其他便于计算的数值。
  【例6】飞行员前4分钟用半速飞行,后4分钟用全速飞行,在8分钟内一共飞行了72千米,则飞机全速飞行的时速是()。【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9题】
  A.360千米 B.540千米 C.720千米 D.840千米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设飞机全速为v千米/分,则飞机半速为v/2千米/分。
  4×v/2+4v=72?v=12千米/分=720千米/时。
  【名师点评】本题可用代入排除法。对于数学水平一般的考生是个不错的办法。
  【易错点分析】本题“飞行的时速”最后的单位是千米/小时。与前面的单位(分钟)不一致。
  六、牛吃草问题
  【例1】牧场上有一片青草,牛每天吃草,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可以吃20天,供给15头牛可以吃10天。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答案为C。设该牧场每天长草量恰可供x头牛吃一天,则有
  (10-x)×20=(15-x)×10?x=5
  牧场原有草量为(10-5)×20=100,100/(25-5)=5(天)。
  【名师点评】牧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
  七、比例问题
  【例1】有银铜合金10公斤,加入铜后,其中含银2份,含铜3份。如加入的铜增加1倍,那么银占3份,铜占7份。试问初次加入的铜是多少公斤?()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设原银铜合金含有铜x公斤,则含有银10-x公斤,初次加入的铜y公斤。
  因为加入铜后,其中含银两份,含铜三份,即(x+y)/(10-x)=3/2
  加入的铜增加一倍,那么银占3份,铜占7份,即(x+2y)/(10-x)=7/3
  解得x=4,y=5,因此初次加入的铜是5公斤,故应选C。
  【名师点评】比例问题是数学运算中常见的题型,在处理这些题的时候可以设一个比较容易的计算数值。
  【例2】某企业的固定资产,甲车间是乙车间的1/2,乙车间是丙车间的1/4,那么丙车间是甲车间的()。
  A.8倍 B.1/8 C.1/2 D.2倍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法如下:
  因为甲车间是乙车间的12,乙车间是丙车间的14,所以甲车间是丙车间的12×14=18,因此丙车间是甲车间的8倍。故应选A。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普通的比例问题。注意甲、乙、丙车间固定资产的相互关系。
  【例3】去年百合食品厂第二季度的生产效率比第一季度高10%,第三季度的生产效率比第二季度又高10%,问第三季度的生产效率比第一季度高多少?()
  A.15% B.20% C.21% D.2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设第一季度生产效率为1,第二季度的生产效率比第一季度高10%,所以第二季度生产效率为1.1。
  第三季度的生产效率比第二季度又高10%,所以第三季度生产效率为1.1×1.1=1.21,因此第三季度的生产效率比第一季度高21%,故应选C。
  【名师点评】比例问题。我们用设“1”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4】养鱼塘里养了一批鱼,第一次捕上来200尾,做好标记后放回鱼塘,数日后再捕上100尾,发现有标记的鱼为5尾,问鱼塘里大约有多少尾鱼?()【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卷-42题】
  A.200 B.4000 C.5000 D.600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设鱼塘里大约有x尾鱼, 5/100=200/x?x=4000。选B。
  【名师点评】本题不是一个普通比例问题。跟抽样调查差不多,做题时要根据题干的数据来计算。
  【易错点分析】做此类题型的时候,切忌钻牛角尖,本题只是要求根据题干的数字算一个大约的数字,做题时一定要想想出题者的真正目的。
  【例5】一块试验田,以前这块地所种植的是普通水稻。现在将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水稻总产量是以前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多少?()【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一类卷-37题】
  A.5∶2 B.4∶3 C.3∶1 D.2∶1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设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为x,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y,所求的是yx,则有
  y/3+2x/3=1.5x?y/3=5x/6即y∶x=5∶2。
  【名师点评】设这是一个加权平均问题。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是普通水稻的x倍,
  1.5普通水稻超级水稻0.513x-1.523/0.5x-1.5=1/3×3/2?x=2.5,即超级水稻与普通水稻的产量比为2.5∶1=5∶2,选择A。
  八、比赛类问题
  【例1】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答案为D。设这个球队胜了x场,平了y场。
  因此3x+y=19,而且x+y≤9。
  我们便将x=3,4,5,6,带入方程,一一验证,结果发现只有6符合,故应选D。
  【名师点评】本题用代入法更为快捷,而且更不容易出错。
  【例2】1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单打淘汰赛,要产生男、女冠军各一名,则要安排单打赛多少场?()【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一类卷-41题】
  A.90 B.95 C.98 D.99
  【解析】本题答案为C。设男、女运动员分别为a名和b名,根据公式,分别需要a-1和b-1场比赛产生男女冠军。又a+b=100,所以共需要(a-1)+(b-1)=100-2=98。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比赛计数问题。淘汰赛每场淘汰1人,剩下的一男一女都是冠军,即98场。
  【易错点分析】本题容易误选D。认为是要99场才有冠军。但题干“要产生男、女冠军各一名”,最后一场一男一女不用比赛,也已经是男女冠军。
  九、面积问题
  【例1】试求出右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A.3 B.2
  C.1.5 D.1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图中阴影面积我们可以组合成新的图形:这个新图形的长为2,宽为1,因此面积为2×1=2,故应选B。
  【名师点评】图形面积问题。我们常用的方法有组合法、分析法。根据题意我们可分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阴影部分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2×1×1=1/2,因此总面积为4×1/2=2,故应选B。
  【易错点分析】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几何求面积题。我们应找到一种快捷的方法。不用一层层地把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全算出来。要根据选项观察,尽量寻求简便。
  【例2】把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拉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铁丝框,则每个小圆铁丝框的面积为()。
  A.8π B.8/π C.16π D.16/π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法如下: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拉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铁丝框,说明每个圆铁丝框周长为4×4÷2=8,因此半径为4/π,所以面积为π(4/π)2=16/π,故应选D。
  【名师点评】面积问题。圆形半径为r,则圆形周长=2πr,圆形面积=πr2。
  【易错点分析】注意题干所问的问题。这里虽然是拉成两个圆形,但只是要求一个小圆铁丝框的面积,不要误选B。
  【例3】半径为5厘米的三个圆弧围成如右图所示的区域,其中AB弧与AD弧是四分之一圆弧,而BCD弧是一个半圆弧,则此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50 B.10+5π
  C.25 D.50+5π
  【解析】我们将其重新拼接为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则面积为5×10=50平方厘米,故应选A。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求面积问题,我们常利用拆分组合法来解此类问题,使之变为一个规则的图形。
  【易错点分析】不要误把题干的图形看成一个扇形,这题不重新组合是不易求出图形的面积的。
  【例4】某工人用直径为50毫米的废铁片冲制垫圈,每块铁片冲4个相同的垫圈,试问垫圈的最大直径是多少毫米?()
  A.20.3 B.20.5 C.20.7 D.20.9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先作图,在4个相切的小圆外切一个大圆。设小圆半径 r直径 d=2r。把4个圆的圆心连起来,得到一个正方形1。再将连线延长和小圆相交,将4个交点也连起来,又是一个正方形2。□1的边长L1=2r=d。□2的对角线长L2=2*(2r/√2+r)=( √2+1)* d =50;所以垫圈直径d=50/(1+√2)≈20.7125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几何分析题。2的平方根≈1.414。
  十、工程问题
  【例1】某计算机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一批计算机,如果每天生产140台,可以提前3天完成;如果每天生产120台,就要再生产3天才能完成,问规定完成的时间是多少天?()
  A.30 B.33 C.36 D.39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法如下:
  设规定完成时间为x天,则有
  140(x-3)=120(x+3),解得x=39,故应选D。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工程问题,可用整除法。注意数字140,这说明x+3可以被7整除,而四个选项中,只有39符合条件,故应选D。
  【易错点分析】整除法便于计算,但思考过程相对复杂,也容易出错。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
  【例2】一个浴缸放满水需要30分钟,排光水需要50分钟,假如忘记关上出水口,将这个浴缸放满水需要多少分钟?()【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卷-11题】
  A.65 B.75 C.85 D.9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设浴缸的容积为“x”,
  则放满水需要30分钟,每分钟流进x÷30=x/30体积;
  排光水需要50分钟,每分钟流出x÷50=x/50体积;
  因此每分钟浴缸内的水,净增加x/30-x/50=x/75体积。
  根据x÷x/75=75,这个浴缸放满水要75分钟。
  【名师点评】本题也可以用设“1”法。1÷(1/30-1/50)=75。
  十一、利润问题
  【例1】太平商场1996年创利润比西北商场多20%,请问西北商场1996年创利润比太平商场少多少?()
  A.16.7% B.20% C.24% D.25%
  【解析】解法如下:
  设1996年西北商场创利润为X,因为太平商场1996年创利润比西北商场多20%,所以太平商场创利润为1.2X。
  而(1.2X-X)÷1.2X=16≈16.7%,故应选A。
  【名师点评】本题为一个经济利润题,也可是一个比例问题。可用代数法。设1996年西北商场创利润为1,所以太平商场创利润为1.2。而(1.2-1)÷1.2=16≈16.7%,故应选A。
  【易错点分析】错误做法:因为太平商场1996年创利润比西北商场多20%,所以西北商场1996年创利润比太平商场少20%。此类做法的错误在于混淆概念。
  【例2】将进货单价为90元的某商品按10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如果每个涨价1元,其销量就会减少10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
  A.110元 B.120元 C.130元 D.150元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设售价为x元,因此单个商品利润为x-90,销售量=500-10(x-100)=1500-10x
  因此总利润为(x-90)(1500-10x)=-10x^2+=-10(x-120)^2+9000,因此当售价为120元时,销售利润最大,故应选B。
  【名师点评】最大值问题。这个题目其实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最大值问题。
  【易错点分析】分清楚利润(利润=售价-成本)与利润率(利润率=利润/成本)
  【例3】王方将5万元存入银行,银行利息为1.5%/年,请问2年后,他的利息是多少?()
  A.1500元 B.1510元 C.1511元 D.1521元
  【解析】解法如下:
  因为银行利息为1.5%/年,所以
  第一年到期时,总钱数变为55=50750 ;
  第二年到期时,总钱数变为55≈51511;利息是=1511。
  故应选C。
  【名师点评】本息:50000×(1+1.5%)2=5511(元),
  利息:=1511(元),选择C。
  【例4】一种打印机,如果按销售价打九折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售,就要亏损125元。则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为多少元?()【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一类卷-39题】
  A.3400元 B.3060元
  C.2845元 D.2720元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设进货价为x元,则(x+215)/90%=(x-125)/80%?x=2845。选C。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经济利润问题。设打印机的销售价格为x,成本不变,0.9x-215=0.8x+125?x=3400。所以0.9×5。
  十二、时钟问题
  【例】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4点多少分第一次重合?()
  A.22711分 B.21911分 C.19811 D.20713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四点时,时针和分针的角度差是120度。
  时针每分钟转动0.5度,分针每分钟转动6度,时针和分针在4点多少分第一次重合时候,分针比时针多转动120度,即耗费时间=21911分钟,故应选B。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钟表问题,但本质上是追及问题。考生有时候要学会转换思维。
  【易错点分析】有的考生在做钟面追及问题时,通过转动带进考场的钟表,或者通过选项的特征来得到答案,有时偶尔可行,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题目稍有变形,这类解法将行不通。
  十三、年龄问题
  【例1】祖父年龄70岁,长孙20岁,次孙13岁,幼孙7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A.10 B.12 C.15 D.2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年龄问题。
  解法如下:
  设过x年,三个孙子的年龄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x年之后,长孙的年龄是(20+x)岁,次孙的年龄是(13+x)岁,幼孙的年龄是(7+x)岁,爷爷的年龄是(70+x)岁
  即(20+x)+(13+x)+(7+x)=70+x,解得x=15,故应选C。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年龄问题的题目。不论哪一年,两个人的年龄差总是确定的。
  【易错点分析】随着时间向前或向后推移,每过X年,每个人都长了X岁。随便年龄的增加,两人的年龄之比一定会有变化,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比会越来越小。
  【例2】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卷-6题】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设甲、乙两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为x、y岁,则:
  x-2=4(y-2)
  x+2=3(y+2),x=34,y=10,选择D。
  【名师点评】可以通过简单的“直接代入排除法”。将选项A代入,1998年的年龄分别是32岁、10岁。排除A。
  将选项B代入,1998年的年龄分别是30岁、 6岁。排除B。
  将选项C代入,1998年的年龄分别是34岁、10岁。排除C,选择D。
  十四、角度相关问题
  【例】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问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A.720 B.600 C.480 D.36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我们将6边形拆分为4个三角形,因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六边形的内角和为4×180=720度,故应选A。
  【名师点评】利用N边形内角和为(N-2)×180°,当N=6时内角和为720°。
  【易错点分析】不熟悉多边形性质的考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认为给的条件不够,本题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正六边形,它每个内角为120°也可解得答案。
  十五、植树问题
  【例1】甲单位义务植树1公里,乙单位紧靠甲单位又植树1公里,如果按10米植一棵树的话,两单位共植树多少棵?()
  A.199 B.200 C.201 D.202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甲单位义务植树1公里,乙单位紧靠甲单位又植树1公里,说明共植树2公里=2000米。
  10米植一棵树,说明共植树200+1=201棵,故应选C。
  【名师点评】这是一个单边植树问题。
  线形植树:单边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201。
  【易错点分析】错误算法一:甲单位义务植树1公里,植树101棵,乙单位又植树1公里,则乙单位植树101棵,因此共植树202棵,选D。
  错误原因:没有仔细审题,题干中甲乙单位是连着植树的。
  错误算法二:甲乙共植树2000米,所以共植树棵,选B。
  错误原因:把树与树之间的间隙等同于植树的数量。
  【例2】一块三角地带,在三个边上植树,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156米、186米、234米,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均为6米,三个角上都必须栽一棵树,问共需植树多少棵?()
  A.93棵 B.95棵 C.96棵 D.99棵
  【解析】解法如下:
  三角形周长为156+186+234=576,而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均为6米,所以576÷6=96,因此选C。
  【名师点评】本题在2002年的国考中出现过。三角形植树也属于环形植树问题。环形单边植树问题:总长=234+186+156=576米,间隔6米。根据环形单边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576÷6=96,选择C。
  【易错点分析】分清楚“环形单边植树”与“单边植树问题”,不要混淆。
  【例3】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2题】
  A.32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一根钢管锯成5段,有4个锯口;锯20段有19个锯口。8÷4×19=38分钟。
  【名师点评】本质上是楼间植树问题。
  【易错点分析】本题易误选C。但要注意的是锯20段只有19个锯口。
  十六、排列组合问题
  【例1】林辉在自助餐店就餐,他准备挑选三种肉类中的一种肉类,四种蔬菜中的二种不同蔬菜,以及四种点心中的一种点心。若不考虑食物的挑选次序,则他可以有多少不同选择方法?()
  A.4 B.24 C.72 D.144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三种肉类中的一种肉类,挑选方法有C13=3种;
  四种蔬菜中的二种不同蔬菜,挑选方法有C24=6种;
  四种点心中的一种点心,挑选方法有C14=4种
  因此挑选方法共有3×6×4=72种,故应选C。
  【名师点评】排列组合问题。这里的挑选肉类、蔬菜与顺序无关,用组合公式。
  【易错点分析】误用排列公式,认为挑选肉类、蔬菜与顺序有关。
  【例2】五个瓶子都贴了标签,其中恰好贴错了三个,则错的可能情况共有多少种?()【2007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招录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6题】
  A.6 B.10 C.12 D.2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一步:从五个瓶子中选出三个瓶子共有C35=10种方法;
  第二步:对这三个瓶子进行错位排列共有2种方法;
  第三步:将另外两个瓶子贴上正确的标签只有1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所有可能的方法数为10×2×1=20种。
  【名师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用到乘法原理,这里应该是分步分析。
  【易错点分析】有很多考生认为“贴错三个瓶子”等同“贴对两个瓶子”,而“贴对两个瓶子”分两步:先贴对第一个有5种贴法;再贴对第二个有4种贴法;所以得到4×5=20的答案。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只是凑巧碰对了答案。大家有兴趣试试“6个瓶子恰好贴错3个”的题目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
  【例3】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加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7题】
  A.20 B.12 C.6 D.4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法如下:
  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再添加进去2个新节目,则变成了5个节目。
  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即等于对2个新节目进行排序,即P25=5×4=20,故应选A。
  【名师点评】考查分析能力。本题是排列、组合的混合问题,应注意使用假想元素法、插空法等常用方法。
  【易错点分析】错误算法:前三个节目不变,捆绑当成一个节目,加上A B两个节目,应该就是2×C13=6种。
  十七、方阵问题
  【例1】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A.272 B.256 C.225 D.24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法如下:
  因为方阵最外层人数是60人,即总人数=(60/4+1)2=256。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实心方阵问题。如果方阵每一排人数为n,则最外层人数为4(n-1),总人数为n2。因此这个方阵每排人数为16人。所以总人数为162=256人,故应选B。
  【易错点分析】关键是算对每排人数,容易误算每排人数=60/4=15,而误选C。
  【例2】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4题】
  A.1元 B.2元 C.3元 D.4元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根据题意得,设一共有N枚硬币。
  最外层硬币=(N-1)×4,正方形每边硬币数=N÷4+1;
  三角形每边硬币数=N÷3+1。
  (N/3+1)-(N/4+1)=5?N=60,每枚五分,总价值3元。
  【名师点评】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易错点分析】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十八、概率问题
  【例1】现有甲、乙两个水平相当的技术工人需进行三次技术比赛,规定三局两胜者为胜方,如果在第一次比赛中甲获胜,这时乙最终取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A.1/4 B.1/3 C.1/2 D.1/6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解法如下:
  三局两胜者为胜方,而乙在第一局中输给了甲,因此后两局比赛,乙必须胜利。
  因为甲,乙两个水平相当,所以每次乙胜利的概率都是1/2,因此乙取得最后2局胜利的概率是1/4,故应选A。
  【名师点评】概率问题。乙如果要获胜,则后两局乙都要获胜,因此乙获胜的概率为(1/2)2=1/4。
  【例2】盒中有4个白球6个红球,无放回地每次抽取1个,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卷-11题】
  A.2/15 B.4/15 C.2/5 D.3/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一次抽到红球,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为6/10×4/9=4/15;
  第一次抽到白球,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为4/10×3/9=2/15;
  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为4/15+2/15=2/5。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概率问题。有4个白球6个红球,因此每次摸到白球的概率都是4/(4+6)=2/5。
  【易错点分析】本题易误选A或B。只考虑第一次抽到红球,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或第一次抽到白球,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
  十九、周长问题
  【例1】如图,甲、乙、丙、丁四个长方形拼成正方形EFGH,中间阴影为正方形。已知,甲、乙、丙、丁四个长方形面积的和是32cm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0cm2。问甲、乙、丙、丁四个长方形周长的总和是()。
  A.32cm B.56cm
  C.48cm D.68cm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
  可以观察出,所求的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边形EFGH的周长的2倍。阴影面积=四边形ABCD的面积-四个长方形(甲,乙,丙,丁)面积的和的一半=20-16=4。四边形EFGH的面积=四个长方形的面积+阴影面积=32+4=36,所以四边形EFGH的边长为6,周长为24。所以,所求的四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8。
  【名师点评】关键是找到所求的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边形EFGH的周长的2倍。
  【易错点分析】注意甲,乙,丙,丁四个图形是长方形,而不是四个三角形的周长。
  【例2】假设地球是一个正球形,它的赤道长4万千米。现在用一根比赤道长10米的绳子围绕赤道一周,假设在各处绳子离地面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请问绳子距离地面大约有多高?()
  A.1.6毫米 B.3.2毫米 C.1.6米 D.3.2米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赤道长:2πR =4万千米;绳长:2π(R+h)=4万千米+10米;
  两式相减:2πh=10米?h=(10/2π)≈1.6米,选择C。
  二十、数列问题
  【例1】一张考试卷共有10道题,后面的每一道题的分值都比其前面一道题多2分。如果这张考卷的满分为100分,那么第八道题的分值应为多少?()
  A.9 B.14 C.15 D.16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查计算能力。
  解法如下:
  设第一道题分数为x,则第八道题目为x+14。十道题目分数总和为10/2(x+x+18)=10x+90,因为满分是100分,所以10x+90=100,解得x=1,所以第八道题的分值1+14=15,故应选C。
  【名师点评】需要知道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前N项和=(首数+末数)×项数/2。也可先计算平均数(即中位数)=100÷10=10,所以第5题分值为9,第6题分值为11,由此类推,第8道题分值应该是15。
  【例2】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2005年北京社会在职人员招录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3题)
  A.1104 B.1150 C.1170 D.128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本质上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题目:剧院有25排座位(项数为25),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公差为2),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末项)。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和)?
  根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代入数字:25=70-首项2+1,求得:首项为22
  根据:和=(首项+末项)×项数÷2=(22+70)×25÷2=1150,选择B。
  【名师点评】可利用数字的特性,剧院的总人数,应该是25个相邻偶数的和,必然为25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
  二十一、抽屉原理问题
  【例1】有红、黄、蓝、白珠子各10粒,装在一只袋子里,为了保证摸出的珠子有两粒颜色相同,应至少摸出几粒?()【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卷-48题】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题目要求“两粒颜色相同”,“最不利”的情况就是每种颜色都只摸出来了一粒。而从口袋中取出红、黄、蓝、白珠子各1粒,即取出4粒珠子后,再取出一粒珠子,必有两粒颜色相同。因此,至少取出5粒才能保证摸出的珠子中有两粒的颜色相同,选择C。
  【名师点评】处理数学运算当中抽屉原理问题最常用方法:运用“最不利原则”。
  【例2】共有100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的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3道和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这次考试?()【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6题】
  A.30 B.55 C.70 D.74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未被答对的题目总数为(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由于必须错误3道或者3道以上才不通过考试,因此最不利原则:这90道试题恰好是有30个人,每个人错误3道试题。这样,能够通过考试的人为100-30=70人。
  【名师点评】抽屉原理是看似简单,但思维角度让很多考生头疼的一类问题。本题还是用最不利原则。为了让通过这次考试的人数最少,那么我们就需要让不通过的人数最多。
  二十二、跳井问题
  【例】有一只青蛙掉入一口深10米的井中。每天白天这只青蛙跳上4米晚上又滑下3米,则这只青蛙经过多少天可以从井中跳出?()
  A.7 B.8 C.9 D.1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除最后一天外,青蛙每天白天跳上4米,而晚上又滑下3米,一昼夜来回共上升1米,所以第六天到了“第6米”的地方,第七天的时候,再向上爬四米,那么白天就可以爬出井外,所以答案应该选择A。
  【名师点评】本题是一个典型的跳井问题。考查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
  【易错点分析】本题容易误选D。认为每天上升1米,需要十天。
  二十三、日历问题
  【例】日是星期二,那么日是()。【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一类卷-41题】
  A.星期三 B.星期四 C.星期五 D.星期六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从2003年到2005年是两年,故日到日为:365+366=731÷7=104…3,在日星期二的基础上加3天,故日是星期五。选择C。
  【名师点评】如果月份、日期不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一年,则在原来的星期数基础上增加(或减去)“1”,如果中间有闰日,还要再加“1”。
  【易错点分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三千两百年再不闰”:当年数不能被4整除时为平年(如年都是平年);当年数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时为闰年(如、2032年都是闰年);当年数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时是平年(如、、2300年都是平年)。
  二十四、混合溶液问题
  【例】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克盐水再倒入清水将杯倒满,这样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
  A.17.28% B.28.8% C.11.52% D.48%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三次操作后杯中溶液的浓度为80%×[(100-40)/100]3=17.28%,选A。
  二十五、和差倍问题
  【例】甲、乙、丙三人买书共花费96元钱,已知丙比甲多花16元,乙比甲多花8元,则甲、乙、丙三人花的钱的比是()。【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卷-6题】
  A.3∶5∶4 B.4∶5∶6 C.2∶3∶4 D.3∶4∶5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设甲买书花x元,乙买书花y元,丙买书花z元:
  x+y+z=96
  z-x=16
  y-x=8x=24,y=32,z=40。x∶y∶z=3∶4∶5,选择D。
  【名师点评】对于计算和差倍问题来说,使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一般是最简便迅速的。
  二十六、做对或做错问题
  【例】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相差多少?()
  A.33 B.99 C.17 D.16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设做对x道,做错y道,则可列如下方程:
  x+y=50
  3x-y=82解得x=33
  故答对题数与答错题数的差为33-17=16(题)。
  【名师点评】针对这类题,采用列方程法最为直观。
  二十七、最佳选择问题
  【例】如图所示,A、B、C、D、E五所学校间有公路相通,图上标出了每段公路的长度。现要选择一个学校召开一次会议,已知出席会议的代表人数为A校6人、B校4人、C校8人、D校7人,E校10人,问为使参加会议的代表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会议应选在哪个学校召开?()
  A.A校 B.B校 C.C校 D.D校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个典型的最佳选择问题,但不要急于计算,要先观察便会发现A答案应首先排除。其他答案无法排除则进行如下计算:
  如在B校应走 6×2+8×3+7×2+10×5=100个单位;
  如在C校应走 6×5+4×3+7×5+10×2=97个单位;
  如在D校应走 6×4+4×2+8×5+10×4=112个单位。
  故正确答案是C项。
  【名师点评】最佳选择问题也称为“统筹方法”,对于此类题型,不要急于计算,要先思考,尽量转化成计算量较小或者不用计算的形式。
  二十八、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问题
  【例】赛马场的跑马道600米长,现有甲、乙、丙三匹马,甲1分钟跑2圈,乙1分钟跑3圈,丙1分钟跑4圈。如果这三匹马并排在起跑线上,同时往一个方向跑,请问经过几分钟,这三匹马出发后第一次并排在起跑线上?()
  A.12 B.1 C.6 D.12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此题是一道有迷惑性的题,“1分钟跑2圈”和“2分钟跑1圈”是不同概念,不要等同于去求最小公倍数。显然1分钟之后,无论甲、乙、丙跑几圈都回到了起跑线上。
  【名师点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题一般不难,但一定要细致审题,千万不要粗心。另外这类题往往和日期(星期几)问题联系在一起,考生也要学会求余。
  二十九、容斥问题
  【例1】某服装厂生产出来的一批衬衫中大号和小号各占一半。其中25%是白色的,75%是蓝色的。如果这批衬衫总共有100件,其中大号白衬衫有10件,问小号蓝衬衫有多少件?()【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卷-7题】
  A.15 B.25 C.35 D.4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白衬衫+大号衬衫-大号白衬衫=总数-既非白色也非大号衬衫
  “衬衫总共有100件“和“一批衬衫中大号和小号各占一半”表示了,衬衫大号50件,衬衫小号50件,
  “衬衫总共有100件”和“其中25%是白色的,75%是蓝色的”表示了,白色的25件,蓝色的75件,
  “大号白色衬衫有10件”,因为白色的25件是大号白色衬衫和小号白色衬衫的和,那么小号的白色衬衫就是25-10=15件,
  因为小号的衬衫是小号的白色衬衫和小号的蓝色衬衫的和,所以小号的蓝色衬衫为50-15=35件
  答案选择C
  【名师点评】既非白色也非大号衬衫其实就是指“小号蓝衬衫”。“容斥原理”问题的难点在于不易明白各部分间包含关系。
  【例2】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34,小强答对了27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3,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多少道?()【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0题】
  A.3道 B.4道 C.5道 D.6道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设总题数为x,则x应该是3和4的倍数。我, 们有不等式23x≤27≤x,解得27≤x≤40.5;
  在这个区间上,唯一的一个12的倍数是36。即共有x=36;
  因此根据公式|A∪B|=|A|+|B|-|A∩B|=27+34×36-23×36=30。
  两人都没答对的题数36-30=6。
  【名师点评】集合问题与不定方程的结合。设题目总数为x,则小明答对的题目数为3x4,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数为2x3,设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为y
  则3x4+27-2x3+y=x,化为y=11x12-27。
  因为y是整数,所以x必须是12的倍数,而且11x12-27>;0,符合这个条件的最小的x的值为36,
  36×,故应选D。
  三十、数字盈亏问题
  【例】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卷-8题】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即:
  每间多住8-4=4人,可多住20+4=24人,房间:24÷4=6间。
  共有学生6×4+20=44人
  【名师点评】盈亏问题是常见题型当中较简单的一种,一般考生可使用列方程或直接代入法来解答所有此类题目。代入排除法,可排除A、B、C。
  三十一、讨论问题
  【例】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9题】
  A.26 B.27 C.28 D.29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一种情况:假如每辆车的跟车装卸工为10名,则三辆车共需30名跟车装卸工,选项中没有,排除;
  第二种情况:假如每辆车的跟车装卸工为9名,则三辆车共需27名跟车装卸工,一家工厂另需增加1名装卸工,共需28名装卸工;
  第三种情况:假如每辆车的跟车装卸工为7名,则三辆车共需21名,五家工厂中,一家工厂需增加2名装卸工,一家需增加3名,共需26名装卸工,观察4个选项,A项符合,并且A选项数字是4个选项中最小数。
  【名师点评】讨论问题是数学运算部分的一种较难的题型,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较少出现。
  文章来源: 华图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