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原理出发,指出这些出版社坚强让我走出困境作文必须树立的方法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690套总数:5370689套专访:3055部会员:236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精品试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精品试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97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546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精品题库试题
1.(广东汕头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 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这一观点符合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解析] 1.题意表明,人们的思想不能僵化不变,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均与题意无关。
2.(广东汕头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 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尤其在人年轻的时候。这启示我们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B.人生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C.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析] 2.题意表明,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要抓住关键的几步,才能走向成功。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抓住关键时期的机会,才能实现飞跃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A、D与题意无关,B不符合题意。
3.(福建福州2014届高三质检) “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傍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 这几句歌词出自《光辉岁月》,是香港beyond乐队向曼德拉致敬的歌曲。这几句歌词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信精神力量的决定性作用
B.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力量
C.要直面人生道路的挫折与考验
D.要确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解析] 3.歌词表明,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充满风雨,历经挣扎,但只要自信,就可以战胜困难,赢得未来,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力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是错误的,故排除A。题目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故B与题意无关。
4.(福建福州2014届高三质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是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名旬。下列选项与该名句哲理相一致的是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解析]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体现的哲理是新旧事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A体现的哲理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体现哲理是实现人生理想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C体现了事物是发展的,故符合题意。D体现哲理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ABD都与题目中哲理不同,不符合题意。答案C
5.(湖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图9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具有统一性
[解析] 5.从漫画中可知,打击与挫败可能是踏脚石,也可能是绊脚石,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体现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题意同时也表明,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6.(天津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1949年-2014年农民经营方式的变化,所蕴含的哲理是
建国后土地制度流变简表
土地农民私有 农民独立经营
土地农民私有 集中经营
土地公有制 共同劳动
土地集体所有 家庭承包(原则上承包期限15年)
2004年至今 土地集体所有 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30年
2008 土地集体所有 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长期
①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③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  
④创新带来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C.②④
[解析] 6.题意表明,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时代的变化,我国农民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这些变化也是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的结果,故②④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故①表述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故③表述错误。
7.(河北石家庄2014届综合能力测试)下列诗句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D.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解析]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新事物终究要战胜旧事物,D符合题意。
8.(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下列选项与下图涵义相吻合的是
A.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B.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C.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
[解析] 8.人生不能像做菜那样老一套,而应有所准备,强调了要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故选D。
9.(广西桂林中学2014届高三2月月考) 漫画《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③树立环保意识,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 9.材料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故②不符合题意;④不符合启示这一要求。材料通过北极熊要背冰箱这一事来启示人们要尊重规律,保护环境,故选C。
10.(2014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检测四)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畏蒽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这启示我们
①面对前进中的困难,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②必须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中国的飞跃和发展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积极推动事物的质变④发挥顽强拼搏精神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解析] 10.材料没有涉及量变的积累,故③不符合题意;顽强拼搏精神对事物发展的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11.(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三月模拟考) 下列各句蕴含的哲理与漫画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B.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解析] 11.漫画中追兔子的人错误在于,没有抓住一个主要矛盾,从而一无所获,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抓住主要矛盾。A符合抓住主要矛盾的题意。B体现是量变与质变;C表明事物具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D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12.(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三月模拟考)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是201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 也好,“改” 也好,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稳中求进” 主要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C.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解析] 12.“稳” 是指相对静止,“进” 是指运动,故B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13.(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区内实行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在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探路。自贸区的探路举措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善于在矛盾的特殊性中寻求矛盾的普遍性
③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善于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巩固经济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13.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生产关系,不是上层建筑,故④不符合题意。
14.(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 。这句人生警句是从“腐败” 二字拆解为
“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 六个偏旁部首后重新组合起来的。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解析] 14.从材料中一文钱、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可以看出反映的量变与质变的哲理,D反映这一哲理,故选D。其余各项不符合。
15.(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针对“空巢” 老人增多的社会现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日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属违法。新法新规定的出台蕴含的哲理有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③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15.材料没有涉及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故②不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通过质变,能够促使事物发生变化,但并不定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③错误。
16.(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菜根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一致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16.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反映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C。A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B反映的是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D反映的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7.(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二月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种思维方法蕴含的哲学智慧有
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②凡事从坏处准备必然能收获最好的结果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事物变化发展的预见性
④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
[解析] 17.“有备无患” 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事物变化发展的预见性,③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说明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④符合题意。
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3D打印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从艺术品到人体器官等各种物体,让人欢欣鼓舞,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打印枪支,又让人忧心忡忡。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
②新事物始终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③事物的价值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解析] 18.从 “但” 可以得出材料指出3D打印机的两面性,故②③正确;任何事物不能都用优缺点来概括,故①不选;④材料没有涉及。
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有人认为,机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而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出现。这种观点(
①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的条件性
②把发展的状态当作发展的趋势
③把规律的必然性当作机遇的确定性
④把物质的存在方式归结为相对静止
C.②④  
[解析] 19.说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出现,表明这人把机遇的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混淆,同时认为机遇是在确定的情况下出现,这就把机遇与规律的必然性相混淆。故选B。
20.(广东广州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 。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解析] 20.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旧事物的成长过程,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讲的名言是针对所有人的,没有指出因人不同而各异的情况,故④不符合题意。
21.(广东广州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给喜鹊作食物,喜鹊会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农民发现并创造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③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 要条件
④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变化
[解析] 21.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量变与质变的内容,故①不选;规律不能被创造,故②错误。来年柿子的丰收是保持生态平衡的结果,故③正确;来年柿子的丰收是把握住了柿子与喜鹊之间的本质联系,故④符合题意。
22.(天津五县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下图是国家标准委对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以100ml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依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醉与非醉之间并没有明确标准
③醉与非醉是由国家标准决定的
④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
[解析] 22.依据材料以100ml 血液中的酒精超过80mg即为醉酒驾驶,有明确的标准故②错误。醉与非醉是由于饮酒的多少决定的,故③错误。图示可以看出当饮酒达到一定的数量后酒后驾驶就会变成醉酒驾驶,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选择A。
23.(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 和“1.0.4” 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解析] 23.试题分析:这两个数字的差异表明,每天一点点的差异,积累365天就会非常大,这启示我们要注重 量的积累。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选A
24.(湖北宜昌2014年元月高三调研测试) 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主要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二是要分步走,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这一政策的内容是基于以下哲学道理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②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是渐变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④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力量具有不平衡性,要善于抓重点
A.①②  
[解析] 24.材料表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有计划的展开,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分步走,不能一步到位,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不同措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抓重点,故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
25. (河北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正能量” ,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社会犹如列车,需要正能量的推动才能安全前行。而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 。这一现象体现了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C. 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解析] 25.“微贡献” 积聚成“正能量” 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选A。BCD与材料不符。
26.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上学期期末考试) 儿子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头部遭受重创,生死一线间,这位坚强的母亲凭着一腔信念,硬是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892个日日夜夜,这位母亲赋予的坚强和耐心,丝毫没有懈怠,和所有人期盼的一样,奇迹发生了,儿子睁开了他紧闭两年多的双眼,这位母亲,就是来自辽宁大连的高云!” 这位伟大母亲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的联系因人而异
③要树立坚定的信念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解析] 26.正是由于一腔信念才发生了最终的奇迹,说明信念的重要作用,故③符合题意。892个日夜的坚持,表明要重视量的积累,故①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④错误。选B
27.(黑龙江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26分)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诞生记: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80余次分组会议,2564条意见和建议,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前后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决定》涵盖了15个领域、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从“管理” 到“治理” ,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
(1)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决定》的诞生记。(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决定》重大变化的哲学依据。(10分)
(3)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怎样落实好《决定》中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4分)
[解析] 27.第⑴问,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的要求,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知识,其次,分析《决定》的诞生记,也就是看材料中《决定》的诞生过程及其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材料中的具体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决定》的制定过程,这可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等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体现党的民主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等。《决定》通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形成,则体现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第⑵问,回答本题需要从材料二中获取《决定》变化的信息,具体信息有:始终坚持改革的步伐、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有:社会主义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⑶问的知识范围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怎样落实民生举措,也就是选取这一范围内与民生有关的知识点,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立场等都是与“民” 有关的知识。
28.(天津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23分)材料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危害程度大,正在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许多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材料二: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为此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10项措施,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
⑵、结合上述材料,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10)
⑶、中国政府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9)
[解析] 28.第⑴问,本题要求回答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回答这一类题目,在组织答案时,既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描述,又要在此基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揭示其本质。材料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其它国家,引发全球性经济放缓,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波动,易造成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第⑵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心问题是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综合知识范围与中心问题,本题实质上侧重于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本题材料只起到引题的作用,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组织答案时,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及其表现的具体知识,围绕对扩大内需的积极影响这一中心,展开分析即可。第⑶问 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进行回答。设问表明,一方面,我国实行的这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实施的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 的,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29.(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 (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材料一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03 104 845
财政收入 (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9分)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 ,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分析政府上述的改革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天津市决定实施“一号工程” ,即“四清一绿” ,主要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3)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角度,如何落实“一号工程” 。(9分)
[解析] 29.第⑴问,设问有两个层次。第一层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的信息,题型是图表题,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旨,第二步是看图表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第三步是看注释,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图表信息。本题中,图表信息反映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解读图表时,可以先对图表信息进行纵向比较,得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然后横向比较城乡居民间的差异,最后分析注释所反映的信息。第二层,回答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实质上是回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针对图表反映的信息和问题,可从发展经济、完善制度、提高比重、缩小差距,实现公平等角度展开。要回答第⑵问所体现的哲学道理,首先要到材料中获取政府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并从哲学上进行解读。解读材料中政府的改革措施,获取的关键信息有:逐步推行、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可分别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要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综合解读这些改革措施,体现的哲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第⑶问,材料只是起到引题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知识点,可以从市场主体、体制机制、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等角度,围绕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态文明这一主题来组织答案。
30.(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2013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许多不同岗位的中国人以无悔的奉献和忠诚的坚守,撑起和谐社会中一片“最美” 的天空,夯实了社会责任的基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年度评选” 经过数百万网友的踊跃投票,身患癌症,仍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坚守岗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王成元;曾是保安,自学考取律师资格,免费帮千余农民工讨薪的王铭;创建了“一米阳光爱心联盟” ,寻找并帮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的刘海涛;义务扫桥十一载的窦珍老人等荣获“十大责任公民” 奖项。人民网寄望于每年一度的评选,让“责任” 在网民心中汇聚,让“责任” 在当代熠熠闪光!
(1)如果你参与投票,你的评选标准会有哪些?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阐释“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 蕴含的辩证法价值。(6分)
[解析] 30.第⑴问:本题以“责任中国” 的评选为平台,考查学生对公民责任感的认识,并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承担责任的理由。评选标准应围绕着公民责任这一中心来确立,公民的责任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职业、国家等方面。对于公民在这些方面的责任,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相关理论点主要是: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政治素养与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第⑵问,本题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阐释,中心问题是说明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的价值。材料中自觉承担责任的先进人物,以其不同的活动履行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可以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其价值。材料中先进人物的事迹都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一滴,这可以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其价值。材料中人们寄希望于每年一度的评选,让“责任” 在网民心中汇聚,让“责任” 在当代熠熠闪光,这可以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分析其价值。
31.(河北唐山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一国经常项目账户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占GDP比例较大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外部不平衡的表现。且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理论上应是互补的。经常项目顺差,指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资本项目顺差,指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2010年回落至4%,到2012年进一步降至2.60%。当前,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比较快,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达到3.7%,2015年增长将达到3.9%,另外,我国近些年将会推进改革,改善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在境外投资增长的同时,也会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所以贸易和投资仍然会保持较高顺差。2013年资本大量流入就是证明.
材料三:国际收支双顺差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我国双顺差的存在影响国内金融市场运行,使国内经济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蕴含了较大风险。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请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该怎样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联系和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以促进发展的道理。
[解析] 31.第(1)问分为两层:第一小层要求回答材料一、二反映的信息,这需要准确把握两则材料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材料一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实现双顺差,材料二表明虽然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比重下降,趋于合理,但仍将长期处于双顺差之中,保持平衡的压力较大。第二层的回答,要在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有国际收支不平衡,顺差压力较大,但服务贸易逆差较大,对外投资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角度组织答案: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以加快走出去步伐等。第(2)问,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的要求,即矛盾、联系、发展三者之间关系,其次要明确中心问题是怎样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组织答案时,可从联系、发展、矛盾三者间的关系上展开论述,阐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必须从加强国内外联系,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冲突,并以此作为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动力。
32.(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2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 、“汉字拼音化” ;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 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 ,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9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8分)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刘盛兰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 吝啬" 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3)谈谈刘盛兰老人的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9分)
[解析] 32.第(1)问发展观点主要有发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等。第(2)问回答原因时要考虑书写汉字的重要性,可以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组织答案。第(3)问要注意回答的指向性是人生启示,故主要回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关方面的内容。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主要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3.(山西四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26分)
央视“春晚” 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 ,被誉为“国家工程” ,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 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 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 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 中的“偾” 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 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 不能用“每片” 修饰。
“回家团圆” 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 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 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8分)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6分)
[解析] 33.第(1)问在审题时要考虑“春晚” 、“汉字” 等关键答题点。从“汉字” 角度考虑,可以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巨大的作用等方面来组织答案。从“春晚” 角度考虑,可从利用春晚这个大众传媒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来组织答案。第(2)问要注意答题范围规定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是第四单元内容。其主要知识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第(3)问规定从辩证法角度来答创新的依据,创新主要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4.(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
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 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12分)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6分)
[解析] 34.第(1)问主要考查推出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这可从汉字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从量变与质变,创新思维,内外因等方面来回答。
35.(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明确了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渐进渐行。然而,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延迟退休” 的忧虑。
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 ,主管部门作出明确回应,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这令许多担心该政策会“马上到” 、“一刀切” 的人松了一口气。这种考量全局的承诺、渐进式的改革节奏,彰显了改革进程中对民意的尊重。
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必不可少。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选择。公众期待,延迟退休的决策过程成为攻坚期改革的一个成功样本。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年轻人对“延迟退休” 可能会有怎样的现实忧虑?并说明原因。(6分)
(2)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分析说明主管部门的相关回应蕴含的哲学智慧。(6分)
(3)在延迟退休问题上,面对近七成受访者的反对,政府部门怎样科学决策才能与公众达成共识?(6分)
[解析] 35.第(1)问主要回答现实忧虑和理由。第(2)问要明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主要回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第(3)问回答政府部分如何科学决策。要想科学决策,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也需要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这样才能与公众达成共识。
36.(江苏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 … … 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 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时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l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汉字听写大会受到高度关注? ( 6 分)
( 2 ) “拯救汉字危机” 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 6 分)
[解析] 36.(1)汉字听写大会受关注首先是因为 汉字本身的地位和意义决定的。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其次汉字听写大会” ,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优势。再次大会 “拯救汉字危机” ,可以促进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2)首先构建知识体系,理清辩证法包含的原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结合材料对应分析。
根据材料,汉字听写大会启示我们拯救汉字危机必须创新汉字传播手段和方式,即树立创新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启示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拯救汉字必须从继承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高度出发,体现了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7.(天津五县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舆论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 热点问题,我国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下把退休年龄增长几岁,而是逐步提高,比如今年要比之前的退休时间多几个月,第二年再延长一点,一般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能到位。改革的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量力而行。延迟退休政策,会考虑到劳动强度,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分类制定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认识。(8分)
[解析] 37.审设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问题谈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认识。
审材料,获取信息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可以用矛盾的特殊性分析。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步提高,可以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分析。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分析。
38.(河南郑州2014年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 、“汉字拼音化” ;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 的尴尬。
随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 ,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l)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8分)
(2)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8分)
[解析] 38.试题分析:(1)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说明汉字的发展历程体现的发展观的道理。涉及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历程等。从材料中可知,汉字与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汉字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汉字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则说明汉字发展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2)设问要求回答电脑时代重视汉字书写的原因,实质是回答汉字的重要性,可以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本身的美学特征等方面说明原因。
39.(河北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 。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 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特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古代“竹文化” 对你有何启示。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12分)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解析] 39.(1)首先审设问:本题材料限定材料一,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设问角度是启示即怎样做。其次审材料:“竹文化” “丰富的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可以迁移的知识有:文化塑造人生、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修养。最后运用知识扣题分析即可。
(2)审设问:材料限定材料二,知识范围哲学《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设问角度是原因。根据题意和设问要求,可以明确本题可以运用创新的作用来分析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或者树立创新意识。
(3)审设问:材料限定材料二,知识范围为哲学,设问角度为怎样做。
审材料:结合材料中的措施找对应的方法论。“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可以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体现坚持群众观点,树立群众路线。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解析] 1.题意表明,人们的思想不能僵化不变,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 2.C
[解析] 2.题意表明,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要抓住关键的几步,才能走向成功。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抓住关键时期的机会,才能实现飞跃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A、D与题意无关,B不符合题意。
[答案] 3.C
[解析] 3.歌词表明,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充满风雨,历经挣扎,但只要自信,就可以战胜困难,赢得未来,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力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是错误的,故排除A。题目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故B与题意无关。
[答案] 4.C
[解析]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体现的哲理是新旧事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A体现的哲理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体现哲理是实现人生理想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C体现了事物是发展的,故符合题意。D体现哲理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ABD都与题目中哲理不同,不符合题意。答案C
[答案] 5.B
[解析] 5.从漫画中可知,打击与挫败可能是踏脚石,也可能是绊脚石,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体现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题意同时也表明,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6.C
[解析] 6.题意表明,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时代的变化,我国农民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这些变化也是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的结果,故②④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故①表述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故③表述错误。
[答案] 7.D
[解析]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新事物终究要战胜旧事物,D符合题意。
[答案] 8.D
[解析] 8.人生不能像做菜那样老一套,而应有所准备,强调了要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故选D。
[答案] 9.C
[解析] 9.材料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故②不符合题意;④不符合启示这一要求。材料通过北极熊要背冰箱这一事来启示人们要尊重规律,保护环境,故选C。
[答案] 10.A
[解析] 10.材料没有涉及量变的积累,故③不符合题意;顽强拼搏精神对事物发展的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答案] 11.A
[解析] 11.漫画中追兔子的人错误在于,没有抓住一个主要矛盾,从而一无所获,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抓住主要矛盾。A符合抓住主要矛盾的题意。B体现是量变与质变;C表明事物具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D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12.B
[解析] 12.“稳” 是指相对静止,“进” 是指运动,故B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13.A
[解析] 13.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生产关系,不是上层建筑,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14.D
[解析] 14.从材料中一文钱、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可以看出反映的量变与质变的哲理,D反映这一哲理,故选D。其余各项不符合。
[答案] 15.B
[解析] 15.材料没有涉及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故②不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通过质变,能够促使事物发生变化,但并不定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③错误。
[答案] 16.C
[解析] 16.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反映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C。A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B反映的是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D反映的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案] 17.D
[解析] 17.“有备无患” 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事物变化发展的预见性,③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说明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④符合题意。
[答案] 18.D
[解析] 18.从 “但” 可以得出材料指出3D打印机的两面性,故②③正确;任何事物不能都用优缺点来概括,故①不选;④材料没有涉及。
[答案] 19.B
[解析] 19.说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出现,表明这人把机遇的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混淆,同时认为机遇是在确定的情况下出现,这就把机遇与规律的必然性相混淆。故选B。
[答案] 20.A
[解析] 20.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旧事物的成长过程,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讲的名言是针对所有人的,没有指出因人不同而各异的情况,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21.C
[解析] 21.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量变与质变的内容,故①不选;规律不能被创造,故②错误。来年柿子的丰收是保持生态平衡的结果,故③正确;来年柿子的丰收是把握住了柿子与喜鹊之间的本质联系,故④符合题意。
[答案] 22.A
[解析] 22.依据材料以100ml 血液中的酒精超过80mg即为醉酒驾驶,有明确的标准故②错误。醉与非醉是由于饮酒的多少决定的,故③错误。图示可以看出当饮酒达到一定的数量后酒后驾驶就会变成醉酒驾驶,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选择A。
[答案] 23.A
[解析] 23.试题分析:这两个数字的差异表明,每天一点点的差异,积累365天就会非常大,这启示我们要注重 量的积累。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选A
[答案] 24.A
[解析] 24.材料表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有计划的展开,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分步走,不能一步到位,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不同措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抓重点,故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
[答案] 25.A
[解析] 25.“微贡献” 积聚成“正能量” 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选A。BCD与材料不符。
[答案] 26.B
[解析] 26.正是由于一腔信念才发生了最终的奇迹,说明信念的重要作用,故③符合题意。892个日夜的坚持,表明要重视量的积累,故①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④错误。选B
[答案] 27.(1)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是民主执政的体现,坚持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几易其稿,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是党坚持科学执政的体现;④《决定》诞生过程体现了党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等的意见建议;⑤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⑥《决定》诞生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每点各2分)
(2)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辨证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决定》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5分)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分)
(3)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4分)
[解析] 27.第⑴问,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的要求,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知识,其次,分析《决定》的诞生记,也就是看材料中《决定》的诞生过程及其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材料中的具体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决定》的制定过程,这可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等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体现党的民主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等。《决定》通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形成,则体现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第⑵问,回答本题需要从材料二中获取《决定》变化的信息,具体信息有:始终坚持改革的步伐、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有:社会主义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⑶问的知识范围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怎样落实民生举措,也就是选取这一范围内与民生有关的知识点,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立场等都是与“民” 有关的知识。
[答案] 28.⑴、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美国的次贷危机、经济波动殃及世界,造成世界经济的不稳定。(4分)
⑵、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生产具有反作用。实施扩大内需的措施,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面对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而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大,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扩大消费,促进投资增长,通过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2分)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加快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建设,加快了经济结构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分)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内需要求扩大投资,在优先考虑已有的项目的同时,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能长期保持强劲。(3分)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扩大内需,加快了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由此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分)。
⑶、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4分)
②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根据当前的形势,中国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强调“适度宽松” ,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5分)
[解析] 28.第⑴问,本题要求回答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回答这一类题目,在组织答案时,既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描述,又要在此基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揭示其本质。材料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其它国家,引发全球性经济放缓,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波动,易造成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第⑵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心问题是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综合知识范围与中心问题,本题实质上侧重于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本题材料只起到引题的作用,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组织答案时,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及其表现的具体知识,围绕对扩大内需的积极影响这一中心,展开分析即可。第⑶问 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进行回答。设问表明,一方面,我国实行的这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实施的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 的,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案] 29.(1)(14分)
2008年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1分)城乡收入差距加大,(1分)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1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1分)收入分配不合理。(1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2分)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分)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3分)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分)
⑤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1分)
(2)(12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体现这一点。(3分)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体现这一点。(3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住房保障机制,要坚持分类指导体现这点。(3分)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述一系列改革的根本目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分)
(3)(9分)
①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2分)
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分)
③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2分)
④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3分)
[解析] 29.第⑴问,设问有两个层次。第一层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的信息,题型是图表题,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旨,第二步是看图表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第三步是看注释,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图表信息。本题中,图表信息反映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解读图表时,可以先对图表信息进行纵向比较,得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然后横向比较城乡居民间的差异,最后分析注释所反映的信息。第二层,回答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实质上是回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针对图表反映的信息和问题,可从发展经济、完善制度、提高比重、缩小差距,实现公平等角度展开。要回答第⑵问所体现的哲学道理,首先要到材料中获取政府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并从哲学上进行解读。解读材料中政府的改革措施,获取的关键信息有:逐步推行、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可分别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要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综合解读这些改革措施,体现的哲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第⑶问,材料只是起到引题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知识点,可以从市场主体、体制机制、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等角度,围绕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态文明这一主题来组织答案。
[答案] 30.(1)评选标准:从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四个角度回答,其中只要回答出两个角度即可。(每个角度1分,共2分)
理由: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承担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是公民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体现。(2分)②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关心国家与社会,共建和谐社会。(2分)
(2)①这句话体现了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要关注国家发展,又要尽到公民责任,形成改变国家的力量。(2分)②这句话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思想,启示我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尽到公民责任,汇聚成改变国家的强大力量。(2分)③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转化是有条件的辩证思想,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体公民增强责任意识,付诸实际行动。(2分)
[解析] 30.第⑴问:本题以“责任中国” 的评选为平台,考查学生对公民责任感的认识,并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承担责任的理由。评选标准应围绕着公民责任这一中心来确立,公民的责任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职业、国家等方面。对于公民在这些方面的责任,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相关理论点主要是: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政治素养与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第⑵问,本题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阐释,中心问题是说明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的价值。材料中自觉承担责任的先进人物,以其不同的活动履行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可以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其价值。材料中先进人物的事迹都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一滴,这可以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其价值。材料中人们寄希望于每年一度的评选,让“责任” 在网民心中汇聚,让“责任” 在当代熠熠闪光,这可以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分析其价值。
[答案] 31.(1)反映了贸易和资本全球化;也反映了201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 并趋于平衡;但保持未来平衡趋势有挑战。(6分)(考生答出具体内容可酌情给分)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新的改革期政府要制定新政策,为国内企业“走出去” 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0分)(考生答出具体内容可酌情给分)
(2)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6分)中国的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矛盾,也必须通过促进国内需求和发展对外贸易,以及进一步实施“走出去” 发展战略来解决。通过在对外开放中化解矛盾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4分)
[解析] 31.第(1)问分为两层:第一小层要求回答材料一、二反映的信息,这需要准确把握两则材料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材料一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实现双顺差,材料二表明虽然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比重下降,趋于合理,但仍将长期处于双顺差之中,保持平衡的压力较大。第二层的回答,要在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材料一二反映的问题有国际收支不平衡,顺差压力较大,但服务贸易逆差较大,对外投资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角度组织答案: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以加快走出去步伐等。第(2)问,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的要求,即矛盾、联系、发展三者之间关系,其次要明确中心问题是怎样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组织答案时,可从联系、发展、矛盾三者间的关系上展开论述,阐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必须从加强国内外联系,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冲突,并以此作为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动力。
[答案] 32.(1)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汉字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分)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汉字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越来越方便。(3分)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西文字母和键盘输入的挑战,汉字不断完善,克服危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3分)
(2)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3分)②汉字书写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电脑时代,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值得关注和重视。(2分)
(3)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在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分)
[解析] 32.第(1)问发展观点主要有发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等。第(2)问回答原因时要考虑书写汉字的重要性,可以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组织答案。第(3)问要注意回答的指向性是人生启示,故主要回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关方面的内容。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主要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答案] 33.(1)(12分)①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灿烂的瑰宝,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分)
②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在春晚的平台上规范汉字的使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4分)③汉字的规范使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
(2)(8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春晚与时代相互作用;(2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春晚全民参与,凝聚着人无数的心血;(2分)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春晚难免众口难调。(2分)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春晚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
(3)(6分)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分)②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3分)
(若从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来回答即可得分)
[解析] 33.第(1)问在审题时要考虑“春晚” 、“汉字” 等关键答题点。从“汉字” 角度考虑,可以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巨大的作用等方面来组织答案。从“春晚” 角度考虑,可从利用春晚这个大众传媒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来组织答案。第(2)问要注意答题范围规定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是第四单元内容。其主要知识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第(3)问规定从辩证法角度来答创新的依据,创新主要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 34.(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汉字听写大会” 等汉字类节目,有利于营造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良好氛围,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3分)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央视等大众传媒,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2分)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推动汉字规范书写,有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2)①要正视当前汉字发展面临的危机,分析其原因,努力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2分) ②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创新拯救汉字危机的方式。(2分) ③做好量的积累,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拯救汉字危机做出积极贡献。(2分)
[解析] 34.第(1)问主要考查推出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这可从汉字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从量变与质变,创新思维,内外因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35.(1)评分量表
等级水平 分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6 回答“忧虑” ,达到水平3的要求。
阐明理由,达到水平3要求的内容外,还能答到“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等意思。
知识运用准确完整,分析能顾及复杂情况,阐述有一定深度,语言表达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充分阐述理由。
水平3 4~5 回答“忧虑” ,达到水平2的要求。
阐明的理由,达到水平2要求的内容外,还能达到“产业结构不合理,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欠发达” 等意思。
不堆砌不相关知识,且比较准确完整地阐明上述观点,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整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水平2 2~3 回答“忧虑” ,包含“工作难找,工作压力大” 的内容。
阐明的理由中大体包含“就业形势严峻” 、“年轻人就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等意思。
堆砌不相关知识,回答出上述内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义不完整、不连贯。 能简单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但论证不准确,不完整。
水平1 0~1 回答“忧虑” 包含“岗位少,工作难找” ,未阐明理由;或阐述理由时使用知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3分)延迟退休政策采取小步走、渐进式,体现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分)
(3)广泛开展与延迟退休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宣传,为公众释疑解惑;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充分听取民意;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对延迟退休的分析论证,集中学者智慧;将拟定的延迟退休方案,向社会公示,让公众在了解相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帮助决策机关对方案加以修正和完善。(6分)(答对一点给2分, 本小题满分6分)
[解析] 35.第(1)问主要回答现实忧虑和理由。第(2)问要明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主要回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第(3)问回答政府部分如何科学决策。要想科学决策,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也需要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这样才能与公众达成共识。
[答案] 36.(1)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③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每点2分,共6分。若从其它角度回答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能超过6分)
(2)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拯救汉字危机” 的方式,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②每个人都应从平时、点滴做起,为“拯救汉字危机” 做出积极贡献,启示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③我们必须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来“拯救汉字危机” ,启示我们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36.(1)汉字听写大会受关注首先是因为 汉字本身的地位和意义决定的。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其次汉字听写大会” ,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优势。再次大会 “拯救汉字危机” ,可以促进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2)首先构建知识体系,理清辩证法包含的原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结合材料对应分析。
根据材料,汉字听写大会启示我们拯救汉字危机必须创新汉字传播手段和方式,即树立创新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启示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拯救汉字必须从继承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高度出发,体现了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 37.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政策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改革的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会考虑到劳动强度。(2分)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采取小步走、渐进式。(2 分) ③矛盾其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延迟退休政策,会考虑到劳动强度,来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分类制定政策。(2分)④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要立足实践,注吸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不断深化改革。(2 分)
[解析] 37.审设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问题谈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认识。
审材料,获取信息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可以用矛盾的特殊性分析。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步提高,可以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分析。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分析。
[答案] 38.(1)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字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分)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汉字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越来越方便。(3分)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西文字母和键盘输入的挑战,汉字不断完善,克服危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3分)
(2)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3分)②汉字书写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电脑时代,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值得关注和重视。(2分)
[解析] 38.试题分析:(1)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说明汉字的发展历程体现的发展观的道理。涉及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历程等。从材料中可知,汉字与其它事物一样都是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汉字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汉字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则说明汉字发展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2)设问要求回答电脑时代重视汉字书写的原因,实质是回答汉字的重要性,可以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本身的美学特征等方面说明原因。
[答案] 39.(1)(10分)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用先进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1分)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②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l分)③ 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2 分)(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 2 ) ( 12 分) ①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分)②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2 分)③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 分)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2 分)
( 3 ) ( 4 分)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 分)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2 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2 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分)(只要回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解析] 39.(1)首先审设问:本题材料限定材料一,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设问角度是启示即怎样做。其次审材料:“竹文化” “丰富的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可以迁移的知识有:文化塑造人生、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修养。最后运用知识扣题分析即可。
(2)审设问:材料限定材料二,知识范围哲学《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设问角度是原因。根据题意和设问要求,可以明确本题可以运用创新的作用来分析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或者树立创新意识。
(3)审设问:材料限定材料二,知识范围为哲学,设问角度为怎样做。
审材料:结合材料中的措施找对应的方法论。“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可以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体现坚持群众观点,树立群众路线。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010-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出困境作文6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