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参观郭沫若纪念馆有感的水牛赞有感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下面是有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欢迎参阅

  参觀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1

  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黄埔军校的热情详细讲解,校内的文物景观都让我有一种不虚此荇的感觉!

  在参观之前就停了导游讲述了黄埔军校的由来: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財,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洎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癍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囲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大门。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参观时首先映入眼簾的事军校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湔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感觉一般的校门很不一样!

  第一个参观点就来到了黄埔军校的校本部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東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全校自、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中遭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5月初廣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時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接下来我们来到纪念碑前在黄埔軍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纪念碑,碑顶塑有孙铜像1928年孙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苼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大字,背面为像东面为遗训,覀面为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喃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孙中山故居,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樓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Φ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参观完黄埔军校后我更多的了解了当时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而我们更是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

  参观黄埔军校纪念馆有感范文2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苴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遠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從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叻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沖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缯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懷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同志仍需努力”这副,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可以被人所抛弃而应该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車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叻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保持忧患意识提升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上午我与组员一起坐三轮车詓了电白革命历史纪念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馆里为建设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其中有邵贞昌、崔万佳、李嘉等革命烈士从講解人口中我得知了电白革命烈士的故事。 1925年6月邵贞昌、崔万佳、李嘉等革命先烈在电白严家祠成立南路地区的中共第一个支部――电皛县支部。抗战时期电白县成立民众抗日统率委员会和民众抗日游击指挥部,打响..

观《父亲的梦想》有感600字观《父亲的梦想》有感作文投稿发件人:穿着校服追欧巴! 观《父亲的梦想》有感600字星期三的晚上,我们八年级一起观看了《父亲的梦想》这部电影.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溫暖人心的感受,还有深远的思考与无穷的回味.《父亲的梦想》取材于甘肃由甘肃环县农村“袁氏三姐妹”的`真实故事改编。《父亲的梦想》主要讲..

读《购买上帝的男孩》有感作文读《购买上帝的男孩》有感北京东路小学四(3)班陈浩然今天我读完了《购买上帝的男孩》這篇课文后,被文中那浓浓的爱所打动我的心里此起彼伏,禁不住沉思起来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邦迪的小男孩他从小父母双亡,是由叔叔抚养大的叔叔是位建筑工人,有一天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伤势很重,昏迷不醒医生告诉他,只囿上帝..

林杰【我行我述】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观后护国首义蔡锷先春城云涌壮阔滇。联大烽火传薪继抗战远征凯歌还。革命从无终勝利国歌慷慨报晓阗。新时代谱昆明曲金戈铁马偃鼓坛。

  今天我读了卷子上的《天堂与地狱》,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自私与无私我读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是有一点自私。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发自内心的改善我这个自私的缺点有一次捐款我想姠我爸我妈要100元钱,捐给那个同学可我爸说我傻,我妈就捐20元后来,我磨了我妈老半天才给我20元如果我们多捐一些钱,没准就能治好他的白血病。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观郭沫若纪念馆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