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教学预案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送东阳马生序》
资源简介:
约3850个字。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复习内容】:《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复习目标】:掌握、熟悉课内文言文。
  【复习重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复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做好积累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编号】: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著名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本文是一篇赠序,为临别赠言,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
  序,古代的一种文体。
  ☆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古今异义
  (1)走送之。古义:跑。  今义:行走。
  (2)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一词多义
  之:①弗之怠(指代抄书)&& ②益慕圣贤之道(的)&& ③当余之从师也(无意义,不译)
  以:①无从致书以观(来)&& ②计日以还(相当于“而”,可不译)&&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把)
  ☆重点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取得,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4)执经叩问(请教)& (5)门人弟子填其室(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6)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 (7)或遇其叱咄(有时)& (8)俟其欣悦(等待)& (9)主人日再食(两次)& (10)腰白玉之环(腰佩)&& (11)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12)以衾拥覆(被子)& (13)缊袍敝衣(破)
  ☆常考译句
  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家里穷困,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语文导学案《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语文导学案《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语文导学案《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 &语文导学案(49)  
年级:初二&& 主备:&&&& &审核:&&&&&&&&&&&&&& 时间: 2009、4、16  
课题:复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会翻译重点句子。  
3、体会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虽有名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z6{执策而临之(     )  
(7)一食或尽粟一石(&& &&&&&&)&& z8{安求其能千里也(&&&&&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文中第一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 &&&&&&&&&&&&&&&&&&&&&&&&&&&&&&&& &&&&&&&&&& &&&&&&&&&&&  
思想感情:&&&&&&&&&&&&&&&&&&&&&&&&&&&&& &&&&&&&&&&&&&&&&&&&&&&&   
5、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6、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9.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0.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11.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送东阳马生序(略)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辞色&&& 义正辞严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3.下列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⑤余幼时即嗜学&(&&&&&&& )&&& &&&⑥ 录毕,走送之&&& (&&&&&&&&&& )  
⑦媵人持汤沃灌(&&&&&&&&&&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是人多以书假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6.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答:&&&&&&&&&&&&&&&&&&&&&&&&&&&&&&&&&&&&&&&&&&&&&&&&&&&&&&&&& &  
7.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  
(2)&&&&&&&&&&&&&&&&&&&&&&&&&&& ;  
(3)&&&&&&&&&&&&&&&&&&&&&&&&&&&&&& 。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0、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1.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1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4.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1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6.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18.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21.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 )(只需填序号)&&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导读:《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积累宋濂及“序”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对比的写法)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宋濂及“序”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对比的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家。序,文体名,本文是篇赠序,属临别赠言,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答案:宋学士文集
宋濂 (),字景濂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曳xǐ( )
同舍生皆被(
答案:shì
yìng衾pǐxiù
yè yùn 敝
重点字词解释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5、不敢销逾约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未尝稍降辞色
9、援疑质理
10、或遇其叱咄
11、色愈恭,礼愈至
12、俟其欣悦13、媵人持汤沃灌
14、以衾拥覆
15、腰白玉之环
16、右备容臭
17、烨然若神人
18、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
19、以中有足乐者
20、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益慕圣贤之道
答案:1、致:得到2、假:借3、不;代抄书;4、跑5、越过约定的期限6、因此7、请教8、言语和脸色9、引、提出;询问10、训斥、呵责11、周到12、等待、13、热水;浇洗14、被子15、名词作动词,腰佩16、气味,这里指香气17、光彩照人的样子18、旧絮;破19、因为20、指吃的、穿的21、更加 仰慕 重点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5、曰再食,无鲜把滋味之享。
译: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
6、余则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穿
1、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2、 手自笔录:用笔,名词作状语。 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
2、以:无从致书以观(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3、负:负箧曳屣(
)负势竞上(
4、故:故余虽愚(
)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温故而知新(
5、书:无从致书以观(
)与朱元思书(
即书诗四句(
)羲之之书晚乃善(
6、日:计日以还(
)日再食(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
两小儿辨日(
1、周到;到期2、来;因;用;因为;按照3、背着;凭借4、所以;原因、缘故;旧的5、书籍;信;写;书法6、日子;每天;一天天;太阳
古今异义词
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走
2、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到的汁水
主人日再食:日,古义:两次;今义:又
3、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虚伪、不真实
1、宾语前置句式:“弗之怠”等于“弗怠之”,译为: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2、省略句式:余立侍左右等于余立侍(于)左右
理解性默写
1、段中写读书刻苦的语句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人多以节假余”的原因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本文是作者送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目的是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可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即业精于勤、苦中作乐和专心致志。并说明了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①余幼时即嗜学;②慕圣贤之道;③心中有足乐者;还点出了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兴趣浓厚,信念坚定,心态良好)
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时求学的艰难,二是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文章内容给我们的启示:
1、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一句:示例①: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②: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
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夺求学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3、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只要能像宋濂那样勤奋专心,条件好,也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4、①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艰辛表现在哪些方面?(抄书之苦,求师之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
5、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
恭敬、尊重。示例: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
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袍敞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道理: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四)中考链接
(2006年)广东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
B.益慕圣贤之道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未尝稍降辞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4.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答案:1.2分
(A致:取得/集中
D辞:言语)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 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虚心请教(各1分)
(2005年)湛江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1―4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专业文献、党团工作、word文档、工作范文、人文社科以及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当前位置:
&&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二课时学习本文。第一课时:采用诵读法,以朗读带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培养点:
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点:
⑴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 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屏幕显示)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学生读完后,教师纠正。)
4、翻译重点语句。
四、合作探究
1、分组合作,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学生围坐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屏幕显示)
⑴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⑵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⑶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⑷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 今:假期
4、齐读全文。
五、学习小结
本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提示: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 研读探究
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4、学生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大家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6、学生发言。
7、教师小结: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8、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三、总结全文(屏幕展示板书)
四、拓展延伸(屏幕出示情境话题)
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2、&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五、布置作业
1、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学习态度:嗜学
寓学习条件:艰难 劝
理同舍生: 烨然若神人学
上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其它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扩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要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