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迪-金牌拳手这部电影打的是什么类型的小可爱与拳击手?

如何评价《奎迪》(Creed)这部电影?
信条(Creed)2015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迈克尔·B·乔丹主演
按投票排序
像父亲一样的拳王 | 《奎迪》from微信订阅号【野评人】史泰龙在最新一届金球奖上凭此片获得了最佳男配,恭喜他。确实演得好。演了六集洛奇,这次等于是本色出演了,但是又有突破,很不容易。(这张海报让我想起愤怒的公牛)这是一部让人激动和感动的电影。它一点都不造作、不拖,情节推进有章法但是又很自然,情绪也引导得恰到好处,没有过分煽情,却让人热泪盈眶,尤其最后那句“我只是为了证明我不是个错误”,直中泪点。作为《洛奇》系列的第七部,它可以说让这株老树又开了次新花。其实早在第四部的时候,史泰龙就已经被颇多诟病了,但是他依然狗尾续貂的拍到了第六部,观众都不怎么买他的账了,所以到《奎迪》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抱什么希望,片方也没造什么声势,没想到上映后质量好的吓人一跳。目前IMDB评分高达8.1,烂番茄96%的新鲜度,和第一部一样。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呢?在我看来有这么几个原因:1、新血加入这次的主角不是洛奇了,老拳王把舞台让给了新人阿多尼斯,他曾经的劲敌——阿波罗奎迪的儿子。有了年轻小将的加入影片就好看了。拳怕少壮,拳击还是要年轻人打才够力气;2、父子情感人至深虽然史泰龙和阿多尼斯不是血缘上的父子,但情同父子。阿多尼斯因为从小缺少父爱,长大后更不愿意活在父亲的阴影里,所以改成了母亲的名字,并且拒绝以奎迪的名字参加比赛。史泰龙则是反过来,儿子和他很疏离,跑到了加拿大定居,半年都难得来一通电话。这样两个在亲情上感到寂寞空虚冷的男人,因为阿多尼斯的拳王梦而走到了一起。新手从老拳王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经验,老拳王在新人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两人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最后两人一起跑上费城独立广场,在洛奇像前面看着朝阳升起,预示着子承父业、薪尽火传,新的传奇仍将继续。3、病痛折磨下的老拳王那个曾经在费城清晨寒冷的街头跑步练拳,跑上独立广场,对着第一缕阳光高举双手的男人,终于也在病魔面前倒下了。洛奇一直是开朗乐观的硬汉形象,他有着不屈的意志,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所以看到他挨了阿多尼斯几拳(练习)趴在台子上起不来,做完化疗对着马桶呕吐,以及满脸的褶子和稀疏的白发,我感觉到一种父辈老去的悲哀,这个悲哀不仅仅是电影里,也弥漫到现实中来,越发觉得为人父的不易和亲情的易逝;4、推陈出新的拍摄手法拳击电影最揪心的片段显然是比赛的时候,摄影和剪辑非常重要。在这方面要想推陈出新比较困难,快速正反切、第一视角、慢镜头什么都玩腻了,而奎迪挑战了一个难度很高的拍摄手法——长镜头。影片一共有三场比赛,每一场都使用了或长或短的连续摄影,其中第二场最长,绕着拳台拍,从远拉近,很震撼,也很难,因为涉及到演员们的走位和出拳顺序,需要好好编排,稍一不慎就要重来。训练的一场戏,阿多尼斯在街头跑步,费城摩托党从巷子里窜出来跟着他一路狂飙,到达训练馆门外摩托车把他围在中央,他冲着二楼的洛奇狂喊。这一段镜头的调度、画面内容和音乐的配合非常棒,看得人热血沸腾。以上四点保证了影片的可看性。我一直很看重一部片子的情节,拳击类的除外,因为大家的故事都差不太多,低谷到高峰的转变,唯一一个例外是东木的《百万美元宝贝》,剑走偏锋,一样感人至深。本片的剧情同样也很俗套,但胜在节奏把握的非常优秀,唯一稍显累赘的感情戏也适可而止,控制的很好。导演就像是乔峰,普通的武功招式到他手里都能发挥出强大的威力。这是个黑人导演,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是《弗鲁特韦尔车站》,在2013年的戛纳电影节和圣丹斯电影节都获得了奖项。拍《奎迪》是因为他从小受《洛奇》的影响,他父亲用《洛奇》来给重病的祖母鼓励打气,而到了父亲年老病重的时候,他和父亲一起重温《洛奇》,所以《洛奇》可以说是他家的精神食粮,而且是主粮。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基础,加上导演本来就很优秀的天赋,影片好看也在情理之中了。
年逾七十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直以略显呆板的老式动作片著称,但却在今年奥斯卡上拿到了一个最佳男配角提名。这一切要从40年前的197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洛奇》说起。《洛奇》是一部很成功的拳击题材的电影,不仅带动了5部续集,更是当今一系列拳击电影的鼻祖。即便在40年后的今天来看,影片最后的那场拳王争霸赛的效果也是杠杠的,拳拳到肉,宁死不倒,打出了一种拳击之魂的感觉。然而影片的其他部分,在今天看来有些节奏偏慢,也略显平淡。哪怕是最精彩的拳赛,也有不少人对这极富暴力色彩的运动并不感冒。那么我为什么要聊这部电影呢?我是想借它来聊一聊一个更大的影片类型–励志片。我们对励志片都不陌生,闭上眼就能想到这样一个模板:一个遭遇各种不幸的人,在逆境中忍辱负重,最后一鸣惊人。这种刻意制造的强大反差的戏剧效果,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但往往冷却得也很快,因为它离我们的现实很远。而40年前的这部《洛奇》,可贵在它的真诚。真诚在何处呢?洛奇是一个小混混,靠给黑帮老大收债度日,偶尔打打拳击,展现了天赋但并不以为意。注意,他并没有家破人亡或得了什么绝症,他只是庸庸碌碌地蹉跎岁月,是不是和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像?其次,洛奇的命运的一个大转折,是现任拳王很偶然地挑中了他进行比赛。也就是说,洛奇的成功是借助了这个机会,包含着巨大的运气。的确,运气和机会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成功不是光靠打鸡血就能实现的。第三,洛奇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借此形成了巨大的动力,争分夺秒地扎实苦练,伴着已成经典的配乐Gonna Fly Now,他站在费城艺术博物馆的台阶前高举双臂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自我蜕变,无需观众为其欢呼,他心里应该第一次感到那么充实吧。最后,洛奇自然是成功了,但是成功并不就是掀翻原有的老大,自己取而代之。他最后没有赢得那场激烈异常的比赛,但是没有人会否认他的成功。对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成熟定义,也是《洛奇》的可贵之处之一。《洛奇》是史泰龙的荧幕处女作,同时他也是这个故事的创作者。之所以他能把这个故事讲得这么诚恳,因为这就是史泰龙自己的故事。他有志于表演行业,但一直不得志,只得在色情片中做小配角和当私人保镖度日。他拿着这个故事寻找买主,碰壁至少50次还要坚持自己来演。终于有人愿意投资之时,他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奉上了十二分的努力和诚意,努力练习,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可信的职业拳手形象,更把对往昔蹉跎岁月的记忆和成功蜕变的体会带入了电影中,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富有诚意的励志作品。而史泰龙本身面瘫的毛病(真是病),反而带给了洛奇这个人物更加硬朗的形象,并折射出其丰富的内心,因而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虽然年代久远,有些元素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观众,但《洛奇》具备了真诚的励志片的精气神,是励志片该有的样子。再回过头来看40年后诞生的以洛奇当年的对手为名的电影《奎迪》。拳击赛依旧精彩,40年后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激烈好看没得说,主角小哥的身材也简直完美。史泰龙重演作为配角的洛奇,那和当年的心态完全不同了,自信满满信手拈来。影片除了拳赛,主要的亮点都是《洛奇》的怀旧梗,街角的老拳馆,以妻子为名的饭店,费城美术馆的台阶,还有洛奇养的40年后大了一倍的乌龟。最动人的一幕,还是半头白发的洛奇带着一瓶酒和一支玫瑰,坐在妻子和老伙计的墓前给他们读报纸,诉说衷肠,令人唏嘘感慨岁月的变迁,尤其是刚刚看完《洛奇》之后。这个奥斯卡男配提名,显然是带着致敬和怀旧的。《奎迪》自然还是励志片,我们来和《洛奇》做一些对比。与洛奇的小混混出身不同,奎迪是拳王之后,虽然早年也有不幸,但很快被善良的拳王遗孀收养,家财万贯,算是含着金汤匙的人物。然后他执意放弃高薪的工作,只身到费城去打拳击。邂逅了楼下的漂亮姑娘,水到渠成。找到洛奇当教练,地利人和。那他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自己肩负着拳王的姓氏,心理压力很大;关键时刻恩师洛奇得了癌症,心灰意冷。当然最后还是奋发图强一战成名。你是否有感觉到,虽然同样是个拳击励志故事,《奎迪》的每一部分都带着十足的虚构味?富家公子死也要打拳击,这个通常是穷苦人为出头不得已的选择,略显离奇;他的内心的敌人不是平庸蹉跎,而是家族姓氏,这离普通人更远;爱情和亲情桥段也索然无味;至于癌症,大概是仅次于白血病的,电影与现实发病率相差悬殊的疾病了吧。这个剧作显然出自没有切身经历的作者之手,并无当年史泰龙的来源于生活的珍贵灵感。因此,《奎迪》虽然继承了《洛奇》的很多套路,也处处予以致敬,拳击赛甚至比当年的更激烈更好看,但却难以带给人《洛奇》那样真诚的感动。这不是一部好的励志片该有的样子。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对于洛奇迷来说无可挑剔!
中规中矩的拳击类型片,拍的倒是十分规整,无奈剧情惊喜欠奉,故事走势基本是翻版《洛奇1》。唯一的亮点是其中一场拳赛是一镜到底的超长镜头,看起来非常真实。
如果你是一个洛奇粉,千万不要错过这一部极其优秀的电影。
Rewind Cinema Vol.40CreedPrologue“一个伟大的拳击手曾经说过:‘生命并不在于你能够挥出多重的一拳,而在于你能够承受多少拳,并继续前进。’”-阿多尼斯·“唐尼”·克里德[1]这是一部《洛奇》[2]系列的续作,甚至有人把它叫做《洛奇7》,史泰龙[3]也重新戴上自己那顶标志性的软毡帽,在凭借系列初作出道并一举成名近40年后,再次出演这个出身贫寒的拳击手,并凭借自己精湛的演绎,以“洛奇”这个角色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最佳男主角,而是最佳男配角。是的,洛奇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而这也是这部作品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克里德》的主人公如其片名所示,叫做阿多尼斯·“唐尼”·克里德,他是洛奇曾经的宿敌兼挚友,拳击手阿波罗·克里德[4]的私生子,正如其父的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多尼斯这个名字同样来自于希腊神话,是掌管每年植物死而复生的一位非常俊美的神。阿波罗在《洛奇IV》中战死在拳击台上,而此时小唐尼还未出生,他的姓氏也并非克里德,而是随母亲姓了约翰逊。随着母亲的一并逝去,年幼的唐尼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开始了辗转各个福利院的生活,而此时他甚至连自己父亲的名字都不知道。但这并不会影响流在他血液中的基因,继承自父亲的拳击手天赋让他勇猛好战,也因此被屡次送进少管所。直到1998年的一天,阿波罗的遗孀玛丽·安[5]来到少管所,并告诉他自己是他父亲的妻子,他才第一次问到了父亲的名字。玛丽·安收养了他并将其抚养成人,但血液中的那份拳击手之火却并非任何人可以去扑灭的,虽然在安保公司的案头工作非常出色,唐尼却也在同时过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生活,他靠着网络视频和刻苦练习自学成才,辗转到墨西哥参加拳击比赛。但这种锻炼模式终究有着成长的极限,他需要一位真正的导师,才可能踏入职业拳击的大门。在洛杉矶人人都知道他是阿波罗的私生子,这不仅没能让他获得任何优待,反而把他彻底挡在了职业拳击俱乐部的大门之外。洛杉矶的拳击圈敬重阿波罗,不愿私生子一事张扬出来令他蒙羞,更不相信这个年轻人真地有志于放弃优厚的生活,选择成为一名生活朝不保夕、往往难以善终的拳击手。四处碰壁,并在一场对决中被职业拳手击倒在地后,他终于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在此处找到任何机会,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寻找传奇拳击手洛奇,请他训练自己。故事就此拉开序幕。Underdog“一次一步。一次一拳。一次一回合。”——洛奇·巴波亚[6]虽然《克里德》这部片子在核心理念上与《洛奇》初作如出一辙,但在各个层面都完成了与时代相应和的革新。唐尼并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7],他不像当年的洛奇一样一文不名、没有什么生活目标,甚至当机会送到自己面前时,几乎连放手一搏的胆量都没有。恰恰相反,唐尼有着似锦的前途,他根本不需要迈入这以命换钱的拳击手生涯。但这可能为当年的洛奇艳羡不已的人生却不是他想要的,或者说,对他而言,这种案头工作并不能满足他那颗渴望战斗的心。在交错的拳影与肢体的痛楚中,他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传统的社会体系眼中,唐尼不是一个失败者,但当他迈入拳击圈时,反而成为了一名失败者。这不仅仅是因为拳击圈与传统社会体系在评价标准上的错位(崇尚智慧与推崇武力),也不单单是因为其私生子的身份有可能给阿波罗留下的遗产添上一枚污点,更在于成功本身就是一场幻梦,追逐他的人有很多,真正获得的人,却总是少之又少。想要取得如其父阿波罗一样的成功,唐尼需要的不仅仅是玄妙而不可言说的“天赋”,还有刻苦的训练、经验老道拳手的悉心指导,而成功总是难以复制的,一旦他战败,同时蒙羞的还有其早已撒手人寰、再也无力挽回的父亲。唐尼所面临的困境与洛奇是不同的,如果说洛奇是在挣扎着生存下去,拳击不过是他乐于去做、也善于去做的事情,那么驱动唐尼的也许已经不再是生存,而是那个早在自己发出第一声啼哭之前,就已经远离这个世界的父亲的背影。时隔四十年后,《克里德》对《洛奇》初作在整体叙事架构上的继承并没有影响其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之前只有一部《福禄维尔车站》[8]作品的年轻导演瑞恩·库格勒[9]敏锐地意识到,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已经不能再单纯地围绕着生存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展现出这个时代年轻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梦想的追求。从默默无闻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戏剧性人生,永远是小说故事或电影剧本屡试不爽的题材,其受欢迎根源无非在于它契合了人们对于自己的期待。尽管我们未必能有洛奇或是唐尼那样的运气,但每个人毫无疑问都希望在某个时刻成为自己或是别人心目中的英雄。是的,我们每个人面对巨大的挑战时,也许都像洛奇一样吓得要死,但尽管如此,这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还是站了出来,勇敢地迈上了拳击台,与保持全胜战绩的重量级拳王正面对决。如果他都可以站出来,为什么我不能?《洛奇》想传达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去在乎什么门第出身、不要为外界的目光所动摇,只要你用尽自己的力量去战斗,不论最终结果是胜是败,你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在《克里德》中,这一点也贯穿始终,唐尼面对的障碍,看似是其父留下的伟大遗产,实则仍然是他自己心里这道坎。就像洛奇一次又一次、在训练时、在拳击台上对他所说的:“这是你的战斗,只关乎你自己。你的对手不过是挡在你面前的障碍,你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Legacy洛奇:证明什么?唐尼:……我不是个意外。唐尼是个追梦人。对于洛奇而言,也许改变他人生的,不过是那个“意大利种马”[10]的绰号,对唐尼而言,则是自己的姓氏,“克里德”。这个姓氏为他带来的东西很多,或幸或不幸,既有身为私生子的原罪,亦有玛丽安的悉心培养,当然,还少不了别人鄙视与质疑的目光。在遇到洛奇之前,他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要如何面对父亲遗留下的伟大遗产呢?继承?自己真的有能力延续父亲的辉煌吗?放弃?拳击几乎是他能够与这个从未谋面的父亲发生关联的唯一一个机会了,如果放弃了拳击,他不仅会就此彻底失去自己的父亲,也会随之失却自己的坐标。尽管自知也许永远不可能为父亲所认同,唐尼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也正是在这份坚持中,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生命的重心。洛奇的训练不仅在技巧层面给了他极大的提升,也同时给拳击这项运动带来了新的含义。如果说从前的唐尼之所以选择拳击而非案头工作,主因还是追寻父亲的脚步,那么洛奇则让他意识到了这场比赛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早已离世的父亲或是他的遗产,而是为了唐尼自己。为什么战斗?为什么站上拳击台?为什么在倒地后,一次又一次爬起来?对于洛奇和唐尼而言,绝非为了看客的狂欢,抑或为了那份无从预料的收入。毕竟健康是无价的,若非别无选择,又有谁一定要以命相搏?但洛奇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支持唐尼战斗下去,也许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唐尼眼中的光亮,清楚这并非一个利欲熏心的人,又或许是想要为早逝的挚友尽一份绵薄的教导之力。无论如何,在洛奇和比安卡的点拨之下,洛奇终于寻找到了拳击对于自己的意义所在。在接受父亲姓氏的同时,他也终于走出了父亲事业的阴影,开始为了自己而战。也许在世人眼中,他仍然是那个借助父亲盛名出来招摇撞骗的二代,但在他自己的心里,这场战斗已经不在关乎父亲阿波罗,而只是属于阿多尼斯的战斗。如果未能坚定这一点,很难想象他在最后被一击倒地之后,还能再度站起身来,毕竟那时涌入脑海的整个人生,才是他一路战斗至此的动力所在。唐尼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动人,也许就在于他一直以来努力寻找的身份认同,本就是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追寻的人生坐标。我们之所以会随着他的每一次挥拳而齐声高呼,是因为他也同时挥出了积淤在你我心中的块垒。Reboot比安卡[11]:那么,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唐尼:我害怕继承这个名字,却输了这场比赛。不论唐尼还是他的女友比安卡,都不再仅仅是为了求生而奋斗,前者追求自己的拳击事业,即使从自学起步困难重重;后者则投身在音乐事业中,尽管罹患进行性听力减退[12],终有一天将面临失聪的命运。但对于他们而言,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实现生命的价值已经超越单纯的生存,成为他们人生的首要目标。比安卡之于唐尼,正如阿德里安之于洛奇。在完成与阿波罗的比赛后,洛奇高呼阿德里安的声音言犹在耳,他既是在为自己而战,也是在为阿德里安而战,更是在为了两人的未来而战。但对于唐尼而言,这场战斗更关乎直面自己的身世,以及如何与那个从未谋面的父亲达成真正的和解。比安卡不再像阿德里安那样,是一个待字闺中、与其兄相依为命、甚至在某层意义上等待洛奇去拯救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事业,当然也有自己的缺陷,但唐尼从来不是她生命的全部。在唐尼大闹她工作的地点、怒揍她出言不恭的临时老板后,她也并没有因为洛奇病重这层原因,就轻易原谅他给自己演唱生涯带来的伤害。但在唐尼将要面对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之际,她也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选择了挺身而出站在他的身边,为他加油鼓气。比安卡与唐尼关系相较洛奇和阿德里安关系的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随着时代变化,两性之间关系的变迁,这让比安卡这个人物不会沦落为一个单纯的恋爱对象,而是成为了一条与主线并行的故事线,其与唐尼的互动也进一步丰富了这个人物的人格,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独立的灵魂相互吸引、患难与共的整个过程。导演瑞恩·库格勒看着《洛奇》系列影片长大,早在自己第一部电影长片获得成功之前,就曾征询过史泰龙对《克里德》剧本的意见,但一开始史泰龙并不打算复出,只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之下,才最终获得了史泰龙的首肯。也许在史泰龙的眼中,这个倔强的年轻人就像当年那个尽管银行存款几近为零,也仍旧坚持一定要亲自主演《洛奇》的自己吧。瑞恩在延续了初作基本架构同时,以自己对时代脉搏的把握让整个系列焕发了生机,在《克里德》中你能够看到许多对过往系列作品及典故的致敬,但这样一部作品很容易就会在对前作的墨守陈规中失去自身的价值,就像唐尼所畏惧的那样,成为其父的影子。导演瑞恩则赋予了《克里德》自己的身份,正如虽然仍有系列固定的奔跑段落,但这次所用的已经不再是《洛奇》的主题,而是重新撰写的,专属于唐尼的主题曲。在费城生活的这段日子同样让唐尼与周边的居民成为了朋友,让他们驾驶着机车随他一同穿行在费城那看似颓废,却仍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街道上。贯穿全剧的黑人说唱不仅应和着导演、男女主角的种族,也给本片带来了浓郁的黑人文化气息。这让经历数部续作却仍未重现当年辉煌的《洛奇》系列终于有了一个稍作喘息、重新开始的机会,不必再重复已经讲尽的洛奇的故事,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缔造属于唐尼的全新传奇。Italian Stallion洛奇:阿波罗?没错,他很棒。完美的战士。没人比他更棒。唐尼:你怎么击败他的?洛奇:时间击败了他。时间,会将所有人击倒。时间是战无不胜的。即便对于洛奇这个伟大的拳手而言,时间同样是不可战胜的。在妻子阿德里安[13]与其兄长保利[14]先后离世之后,他的生活已经失去了未来,只是日复一日地围绕着记忆打转,除了每天上午来到墓地陪伴逝去亲人之外,便是经营这家以妻子名字命名的小餐馆以维生。在唐尼到来之前,他的身体虽然并未垮掉,但精神已经进入了即将告别人世的弥留状态。随着洛奇一路走来的观众,一定都知道妻子阿德里安对他而言的意义,目睹她罹患癌症病逝对洛奇心理造成的伤害是摧毁性的,但同时也是隐而不显的。他将一切情绪波动都隐藏在了平静的表面之下,然而当自己的身体被检查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5]之后,他所面临的敌人已经不再是任何一个拳击手,而是病魔,或者如他所说,是那不可战胜的时间。“我所拥有的一切都离我而去了,只剩下我自己还留在这儿。”-洛奇在面对唐尼的质问时,他隐忍许久的痛苦终于爆发而出,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绝望,也是失去至亲的痛苦,而在这一刻,横亘于两人之间的隔膜也随之彻底粉碎,他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与这个初出茅庐的拳手一样,洛奇同样来到了自己人生的谷底,而唐尼的到来和他对于拳击生涯的执着追寻,则唤醒了洛奇已如死灰一般的内心。两人分别来自洛杉矶和费城,中间隔着一整个美国大陆,但对于梦想的追寻将他们两人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从最初的陌生、到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慢慢熟悉对方、再到共同面对彼此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他们从最初的陌生人渐渐变成了一家人。在某种意义上,唐尼成为了洛奇一直想要,却从来未曾拥有过的那个儿子。尽管肤色不同,但他对于拳击的执着,那股肯下苦功的态度,却是与他的导师别无二致的。唐尼重新点燃了洛奇的人生,洛奇也反过来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更在人生层面上给了唐尼它处无从寻觅的指引。在将自己的衣钵传递下去的同时,洛奇就在身体之外的另一层面上击败了死亡,又或者,当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延续之后,肉体的死亡就不再显得如此令人恐惧了。两人的击拳为誓、共赴挑战,既是对彼此的支持,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继承的仪式。将火炬传递下去,到下一代的手中,让洛奇的精神能够在新的语境和新的时代之中,继续鼓励更多的人,让他们去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挺身而战。Uncrowned King“康兰[16]赢了这场比赛,但唐尼赢得了这个夜晚。”-吉姆·兰普利[17]《洛奇》从来不是一个关于胜利的电影系列,即使第一稿剧本中唐尼获得了决战的胜利,导演最终还是决定采用与《洛奇》初作相同的处理方式,让唐尼成为无冕之王。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影片留下一份残缺的美,更重要的则是着重强调一点:真正值得我们去珍视的并不是成功,而是在追求成功的奋斗之路上,我们每个人流下的每一滴汗、每一滴血,和那些曾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亲人们。就像比赛结束后现场拳赛记者吉姆·兰普利所总结的那样,康兰[18]赢了这场比赛,但唐尼赢得了这个夜晚。这场战斗几乎是第一部中洛奇与阿波罗决战的翻版,此时的唐尼所面临的劣势(初出茅庐经验欠奉、身高臂长均处于劣势)与当年的洛奇别无二致,他所采用的战法也与其相似,那就是近身肉搏、以血换命,冒着被击中的危险瞄准对手的身体持续进击,用自己过硬的身体素质来抵消技术层面的劣势。同样的战满十二回合、同样的点数分歧,甚至连眼部的伤口也几乎与当年一模一样。“我打过这场比赛,在这场拳赛的大部分时间里,你并不是占据胜面的那一方。”-洛奇看着这个年轻的拳击手一次次遭到重击,又一次次重整旗鼓,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我们看着那个替人收债维生的意大利种马在拳击场上跌倒、站起来、再跌倒、再站起来,几乎是仅凭自己的意志坚持到了最后。当他最终击倒这未尝败绩的高傲拳王之时,整个场馆都为之沸腾,纵然并没能赢得比赛,他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心。而唐尼的胜利除了让我们再一次经历了四十年前,那令人为之握紧双拳呐喊的时刻之外,也给了已近暮年的意大利种马与病魔抗争下去的动力,就像当年洛奇决定接受挑战,给了他的教练米基[19]振奋起来的动力一样。一切就这样在变与不变中得到了传承,唐尼为自己写就的传说将在《克里德2》中延续下去,史泰龙是否会在续作中再度扮演这个跨越了四十年光阴的角色,尚不得而知,但这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火炬已经传递下去了。Epilogue“你看到这家伙了吗?(指镜中的克里德)这是你将要面对的最厉害的家伙。我相信在拳击场中是这样,在人生中也是一样。”-洛奇·巴波亚《洛奇》是一个很特殊的系列,拳击从来都不是它最重要的主题,绝大部分时间里,影片都在描绘洛奇和他周围的人生百态,拳击不过是所有这些情绪与意念的最终泄洪口。你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困境和绝望、也能看到不屈的抗争,以及那些最为朴实、却也最为动人的感情。但就像洛奇对唐尼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与自己的恐惧作战,与那个一次又一次在耳边告诉你“不可能”的自己作战的故事。但也正是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天真到不能再天真的故事,给了我们去面对挑战的勇气,去迈上那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洛奇台阶”[20],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经历了两代人之后,“洛奇”的精神仍然能够再次感染我们。“你知道吗,从台阶上看下去,你能够看到自己的整个人生。”“看起来怎么样?”“看起来不错。你的呢?”“也不错。”[1]: Adonis (Donnie) Creed[2]: Rocky[3]: Sylvester Stallone[4]: Appolo Creed[5]: Mary Anne Creed[6]: Rocky Balboa[7]: Underdog[8]: Fruitvale Station[9]: Ryan Coogler[10]: Italian Stallion[11]: Bianca[12]: Progressive Hearing Loss[13]: Adrian[14]: Paulie[15]: Non-Hodgkins Lymphoma[16]: Conlan[17]: Jim Lampley[18]: Conlan[19]: Mickey Goldmill[20]: Rocky Stairs
一个字,燃
这部电影其实只需要两个角色:CREED和ROCKY,很可惜,导演硬生生的加进了女朋友和老妈。
我已经帮导演把奎迪第二部到第七部的剧本全部写好了奎迪2: 奎迪在点数输给冠军康兰之后,决定回去当白领,然后工作不顺利,又重返拳坛。康兰因媒体三番五次地说自己【被铃声所救】而愤怒,主动挑战奎迪要求二番战。奎迪经过刻苦训练打败康兰,夺得拳王头衔。奎迪3:奎迪连续卫冕之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疏于训练最终被新晋拳手吊打失去头衔,与此同时亦师亦父的洛奇去世,奎迪终日郁郁,借酒浇愁。在此关键时刻,昔日的对手康兰找到奎迪,并激励其重新振作,奎迪最终击败新人拳王,夺回荣耀。奎迪4:已经退役的拳王康兰遭到来自欧洲拳王的挑衅,康兰一怒之下重返拳坛与其决战,不幸重伤而死。奎迪打败欧洲拳王,为好友报仇。奎迪5:已经退役的拳王奎迪成为了米奇拳馆的继任人,开始自己的训练师生涯。此时一名流浪拳手引起了奎迪的注意,奎迪训练此流浪拳手称为职业拳王。但流浪哥不愿屈居奎迪之下,公然向奎迪发起挑战。最终奎迪在街头战斗中KO流浪哥。奎迪6:60岁的奎迪为了激励自己的儿子,重返拳坛与现拳王展开决斗,最终体力不支落败。奎迪7(又名康兰):70岁的奎迪已经是孤家寡人,老婆去世,孩子去了国外。此时,一名陌生的白人少年闯入了他的视野。此白人少年宣称自己是奎迪的好友,拳王康兰的儿子,而且是遗腹子+私生子。于是奎迪把小康兰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倾其所有训练他。康兰与现任拳王相遇于头衔争夺战,康兰在先被吊打一回合之后觉醒,双方展开了原始而野蛮的互殴局面,最终康兰打满12回合,点数落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奎迪 金牌拳手 豆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