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体育发展趋势势有哪些

您的位置: &
世界体育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科学研究》
今日访问:1416当前在线:20总访问量:311136
体育人文社会学
高楚兰1,郑旭旭1,倪红莺1,袁镇澜2,周永盛1
黄亨奋1,吕庆华2
闫沛,蔡传明
刘元强,昝登良,姜志军
潘丽英,李蒙利
侯小琴,万晓红
孙健1,柏延洋2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
张富,焦芳钱
林峰,曾亮
体育生物科学
孟庆光,陈洪淼,胡国鹏
体育教育学
张磊1,2,董国永2 ,吴蓉蓉1《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span class="WP_VisitCount" url="/_visitcountdisplay?siteId=13&type=3&articleId=
课程代码:594007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14学时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也以科学化和社会化的特征跨入了崭新的现代体育的发展阶段,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渗透到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科学研究的支持,而体育科学研究则需要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掌握好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提。
2、体育科学研究是人们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研究方法,哲学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虚心学习,深入研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从根本上讲,体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大多直接来源于体育实践,研究的目的往往指向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方法与手段,同时注意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是现代体育科研工作者从事体育科研工作的必备基础课程,与体育社会学、体育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体育科研方法可以作为认识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又是体育科学发展成果的一部分,可以说体育科学的进步与体育科研方法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2.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比例表
3. 成绩考核方法与要求:
1.本课程以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及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进行理论考试,期末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采用试题库出卷考
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体育科学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程序及研究方法,具体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应包括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和论文的撰写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研究课题及其目的、价值、研究的内容有总体性认识和把握,还要掌握和使用电子资源,包括阅读电子刊物资料等,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手段等。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必须的科学素质和基本科研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开拓思维,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形成对体育科学研究的总体性认识;
2.明确科学、体育科学、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等基本概念;
3.描述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内容,理解并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程序;
4.了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科学概念的理解、技术、体育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趋势;
2.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程序及研究方法&&&&&& &
体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分类;7步程序;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特点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1.重点把握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程序;
&&& 2.准确把握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四、思考题:
&&& 1.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 2. 体育科学研究的实质是什么?
第二章体育科学研究选题(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的意义、来源;
2.了解并掌握选题的基本程序、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第一、二、三节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的意义、来源及选题方法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目标等;选题的来源有体育实践、文献、兴趣爱好等;
选题的方法有移植与借鉴、创新思维和科学群体活动;
2.选题的程序及注意的问题&&&&&&&
提出研究问题、明确研究问题、收集文献资料和论证评价;避免大而全、重复选题注意时代性和应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选题的程序及注意的问题;
2.选题把握住可行性、创新性原则;
四、思考题:
&&& 1.举例说明选题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 2.选题主要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 3.如何确定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
&第三章 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计划(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研究假设、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的基本理论;
2.掌握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计划撰写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及其目的、价值、研究的内容;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3.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1. 重点把握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计划的撰写;
&& 2.结合课题进行设计,培养学生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思考题:
&& 1.每个体育科学研究一定具有研究假设吗?
&& 2.体育自然科学研究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
&& 3.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文献法(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文献法的特点,了解文献的基本类型;
2.掌握互联网体育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
3. 掌握文献积累的方法,能够撰写文献综述;
二、教学内容:
1.文献法1-3节 文献特点及类型&&&&&
2.文献的特点、类型、互联网体育资源搜索;
3.第4-6节文献的阅读、积累及文献综述&&&&&&&&&&&&&&&&
4.阅读的原则、方法、积累资料;文献综述的特征、要求、如何作好文献综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1. 文献的特点、类型、互联网体育资源搜索;
四、思考题:
&& 1. 利用互联网体育资源查找10篇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中、英文文献。
第五章 观察法& (2学时)&&&&&&&&&&&&& &&&&&&&&&&&&&&&&&&&&&&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观察法的特点;
2.掌握在适当的条件下怎样运用观察法;
二、教学内容:
观察法的特点与分类、观察的基本程序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1. 观察的基本程序
四、思考题:
&& 1.为了评价一堂体育课,需要记录的观察指标有哪些?
&& 2.举例说明在体育教学研究中,运用到的观察法?
第六章& 调查法& (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问卷调查的基本方法;明确专家调查法的基本程序;
2. 熟悉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问卷调查的特点、类型、结构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2. 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3. 专家调查法和访谈法&&&&&&&&&&&&&&&&& &&
4. 访谈提纲和专家调查的设计;(作业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和相关理论。
2. 学会设计访谈提纲;
四、思考题:
&1.电话调查的问卷与邮寄问卷有哪些差异?
&2.如何提高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第七章 实验法(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法的特点与类型,熟悉实验的各基本要素在实验中的作用,掌握几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实验法的特点与类型、实验的基本要素; &&&&&&&&&&&&&&&&&&&&&&&&&&&&&&&&&&&&&&&&&&&&&&&&&&&&&&&&&&&&&
2. 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
3. 误差与控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2.& 单因素的实验设计;
四、思考题:
&1.如何进行“兴趣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设计?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实验有哪些差异?
第八章 体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的整理方法;
2. 学会定性资料的逻辑分析方法;
3. 了解定量资料的统计方法,学会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
4. 掌握编制各种图表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
1.科研资料的整理&& &&&&&&&&&&&&&&&&&&&&&&&&&&&&&&&&&&&&&&&&&&&&&&&&&&&&&&&&&&&
2.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资料的审查、分类、编码等;
3.研究资料的图表绘制和分析&&&&&&&&&&&
4.表格的构成、种类、图示的种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的整理方法。
2. 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
四、思考题:
1.请分析说明各种资料适宜的图表表达形式。
2.请阅读《体育科学》等体育刊物,找出采用了哪些定量分析方法?
第九章 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科研论文的类型和基本结构;掌握体育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体育科学研究论文,初步具备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 1.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类型与特点
& 2.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求;
& 3. 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评价;
4.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范文;
5. 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报告与答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1. 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与规范要求;
& 2. 如何进行、准备毕业论文的答辩;
3.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与答疑&&& &&&&&&&&&&&&&&&&&&&&&&
&&&&&&&&&&&&& &&&&&&&&&&&&&&&&&&&&&
(二)教学设计
1.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对体育科研的方法如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做重点介绍,结合相关的体育科学研究的论文分析研究的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建立假设、再到实证,最后作出结论的研究环节。在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大胆进行分析与推理。
2.在课后鼓励学生多研究不同的体育科学研究的论文并注意资料的积累和阅读、分析;为选题及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为:根据具体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参与问卷调查;运用校园电子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并整理与分析;进行基本的实验设计并完善与修改,基本的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评价(考核)方式是理论考核与平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为:平时课堂就具体问题分小组讨论、推荐组长发言所讨论内容,各小组就发言内容评分和相互评分,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所评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约占10%。
(三)教材选编
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拟用教材:
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教参资料的选用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 校园网电子期刊的使用;
2. 校毕业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使用;
五、其它说明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曹 钰
&&&&&&&&&&&&&&&&&&&&&&&&&&&&&& 审核者(专业负责人):&&&&&&&&&&&&&&&&
&&&&&&&&&&&&&&&&&&&&&&&&&&&&&&&&&&&&&&&& 院系(部门)教学委员会主任:
&& 12年& 8月&&&&& 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