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量毫米1毫米降雨量是什么概念念

降雪量等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降雪量等级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降雪等级标准 等级划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降雪量多少毫米是什么意思?
道长劫畔6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如此计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降雪量最大_网易财经
降雪量最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截至昨天中午,延庆县全县平均17.3。据悉,此次降雪量最大的是冬奥会延庆赛区小海坨山地区,降雪量达到23毫米,雪深达12至18厘米。(详见04、05版) 京华时报通讯员&陈康&摄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降雪量和积雪深度
【字体:&&】
气象学把从天上云里降下来的雨水(液体)和雪、冰雹(固体)都称为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水深)。它是按从天空降下的雨或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地面上的深浅来计算的。如果是雪等固体降水,要先把它们融化成水后再量降水量。在实际操作中也会用称量的方法,最终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积雪的厚度又是怎么回事呢?积雪本身的厚度在气象上称为雪深,单位为厘米。降雪量并非积雪本身的厚度,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是一个可以随着积雪的加深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降雪量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比如降雪量为1毫米,那么积雪厚度可能达到15毫米。但是这个比例并不固定,而是随着雪的干湿程度有所变化,如果雪花松软。湿度小,就容易形成较厚的积雪。
“积雪深度”和“降雪量”是两种不同的测量降雪大小的方法。
“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面垂直向下到地面的实际积雪厚度,以厘米为单位。测量地段一般选在气象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或着有代表性的、比较平坦的雪面。测量过程必须在下雪时定时测量,直至下雪结束。但并不是每次下雪都要测量积雪深度,只有当气象观测场周围视野的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才需要测量积雪深度。“降雪量”则是气象人员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采集到的雪融化成水后,再用量杯测量得到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与“积雪深度”相比,“降雪量”更加标准、更加准确。因为每次降雪的雪花含水量可能不同,温度条件也可能不同,这就可能造成相同的降雪量出现不同的积雪深度,所以目前气象部门主要用“降雪量”来衡量一次降雪过程的雪量大小。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3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
而且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
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30毫米的降雪过程;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毫米以上的降雪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16日夜间起,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雾霾天气过程,多地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次雾霾为何如此凶猛?
天津气象服务
气象信息及时分享,互动交流随时掌控。
气象信息及时分享,互动交流随时掌控。
拨打电话,随时了解各地气象信息。
便捷、经济,凸显服务人性化和个性化。
全新的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方式。
基于第3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服务系统。降雪5毫米就是积雪7.5厘米_新浪天气预报
降雪5毫米就是积雪7.5厘米
公园栏杆积雪
  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过了数次大范围降雪过程,其中北京到12月14日已经经历了5场降雪。11月4日那场降雪量突破了北京历史同期极值,达到了57.5毫米〈到上述消息,也许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产生了,最大降雪量50毫米,也就是5厘米,那么为什么积雪厚度又达到了几十厘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降雪量的测量开始。
  气象学把从天上云里降下来的雨水(液体)和雪、冰雹(固体)都称为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水深)。它是按从天空降下的雨或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地面上的深浅来计算的。如果是雪等固体降水,要先把它们融化成水后再量降水量。在实际操作中也会用称量的方法,最终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其实是用同一个工具,都是用专门的雨量器测量的。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面的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同时,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雪融化成水以后的厚度即为降雪量,单位为毫米。
  那么,积雪的厚度又是怎么回事呢积雪本身的厚度在气象上称为雪深,单位为厘米。降雪量并非积雪本身的厚度,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是一个可以随着积雪的加深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降雪量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比如降雪量为1毫米,那么积雪厚度可能达到15毫米。但是这个比例并不固定,而是随着雪的干湿程度有所变化,如果雪花松软、湿度小,就容易形成较厚的积雪。
  这样就说清楚了,气象预报中的降雪量其实是降水量,不是积雪厚度。同时,降雪等级也是按照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计算方法,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个级别。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3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5~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的降雪过程。
  而且在很多地方,有时降雪量会远大于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预报也参照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两个等级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这两个概念。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20~30毫米的降雪过程;特大暴雪:24小时内降雪量30毫米以上的降雪过程。(晓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雪量4毫米是多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