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哲学家,那为什么其他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 朱明忠【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通知出版社: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日)
外文书名:&
平装: 28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23.4 x 16.6 x 1.6 cm
品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SIN: B00D2J5R9U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39,563名 ()
朱明忠,1943年生,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从1981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从事印度哲学、宗教与文化研究。现任亚太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科研成果有:《奥罗宾多·高士》、《尼赫鲁》、《印度教概览》、《印度教:宗教与社会》、《现代东方哲学》(副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副主编)、《印度文明》(合著)、《东方哲学史》(合著)等,以及有关印度哲学、宗教与文化的论文八十余篇。
看过此商品后顾客买的其它商品?
室利·阿罗频多
04 星03 星02 星01 星0与其他买家分享您的想法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 [平装]
现在有货。
此商品可享受图书满59元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
时时彩官网【印度文化】 编辑:睿柠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的每一部门。那你知道印度宗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吗?下面是时时彩官网小编分享的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
  印度教文化绵延了四千余年,起伏跌宕;有其兴盛辉煌的时代,也有其衰落降低的时期;但是,它历经沧桑,一直延续至今。在漫长的生长岁月中,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陪同着商贸往来和移民迁徙,也流传到世界各个地方,并对当地的发生一定的影响。约莫在公元前后,随着印度移民,印度教开始流传到东南亚各国。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雄师侵入印度后,印度教的思想流入欧洲。公元前后,陪同着释教,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传入我国。到了近现代,印度教吠檀多思想已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还建设起一些以印度教教义为主旨的宗教社团,其影响波及到欧洲,在西方青年中间发生了广泛的回声。
  一、印度教在南亚
  印度教自古发生于南亚次大陆。在这里,除了印度以外,它还流行于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锡金等国;在孟加拉国,虽然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但是仍然有1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甚至在巴基斯坦也有少量的印度教徒。
  1.尼泊尔
  约莫在公司前6世纪,即佛陀时代,印度教就已经传到尼泊尔。其时,居住在吠舍离(今属北
  者世王打印度比哈尔邦)的李查维人(汉泽佛经中译为离车、利车、离车毗等),被摩揭陀国阿门
  败,逃到尼泊尔,在尼泊尔建设了李查维王朝。李查维人把他们所信仰的印度教也带到尼泊尔。李查维王朝的国王们,多数崇信湿婆神,也有少数推崇毗湿奴神。在其时的尼泊尔,既有印度教信仰,又有释教信仰,二教并行不悖。公元8世纪,尼泊尔国王把印度教革新家商羯罗大师请到尼泊尔,鼎力大举宣讲印度教,并排斥释教,故使印度教有一个较大的生长。14世纪,马拉王朝著名的国王贾耶斯提蒂 马拉()尽力推广印度教,使种姓制度在尼泊尔确定下来。今后,马拉王朝的历代国王都尊崇印度教,不停修建神庙,迎请印度的婆罗门担任神庙祭司,供奉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大神,使印度教在尼泊尔的影响逐步凌驾释教。13世纪穆斯林统治印度以后,大批的印度王公和婆罗门为了逃避伊斯兰教的迫害而涌入尼泊尔,也使印度教在尼泊尔的势力扩大。到了18世纪,印度教在尼泊尔已占据主导职位。
  现在,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全国人口的89.5%都信奉此教,约有信徒1600多万人。其次是释教,有5.7%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徒遍布于尼泊尔各地,主要集中于西部和南部的谷地,而释教徒则多在山区。
  2、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与印度隔海相望,两者最近之处只隔35公里。这种位置则斯里兰卡的文化一定受到印度的强烈影响。
  约莫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的雅利安人就渡海来到斯里兰卡岛定居,并与当地的维达南亚人逐渐融合,形成了以后的僧伽罗族。陪同着印度移民,印度教也传入这里,其时的斯里兰卡既流行印度教,又有土著民族的多神崇敬。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著名国王阿育王派其子摩哂陀来岛上流传释教,受到僧伽罗王的支持,今后僧伽罗人才逐渐接受释教。另外,公元前3世纪左右,信仰印度教的泰米尔族人开始从南印度向斯里兰卡岛的北部移民,又一次把印度教带入岛上。厥后,泰米尔人大量涌入,他们主要居住在斯里兰卡的北部和东部。今后,印度教也就在此扎下根来。斯里兰卡有两大民族:一个是僧伽罗族,主要居住在南部,信仰释教;一个是泰米尔族,主要在北部,信仰印度教。由于信仰的差异,两大民族的矛盾和争斗经常不停。
  现今,斯里兰卡主要宗教是释教和印度教。居民中67%信奉释教,大多数是僧伽罗族人;16%信奉印度教,大多数是泰米尔族人。印度教徒主要分两大派:一个是湿婆派,势力较大;一个是毗湿奴派,势力较小。
  在斯里兰卡的印度教徒中,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差异,这里的种姓看法与印度的种姓看法已有很大的改变。在斯里兰卡,种姓主要是以职业、土地占有数量和所在的地域来划分。婆罗门种姓的人数在这里并不多,而且也不掌握经济权力。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占统治职位的是瓦拉拉种姓(即土地占有者),其次是卡拉亚尔种姓和穆库亚尔种姓,职位最低的是不行接触者。不行接触者在泰米尔人中约占四分之一,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受到歧视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19世纪末,一个名为&湿婆传道会&的组织建设,他们阻挡种姓制度,提出不行接触者应当同其他种姓一样,也可进入印度教神庙朝拜。今后,不行接触者还建设了&全锡兰少数泰米尔人大会&、&全锡兰印度教大会&等组织,为争取自己的权利,与高级种姓展开斗争。一些不愿忍受种姓压迫而改信释教的不行接触者,建设了&全锡兰泰米尔释教徒联合会&,也加入到反种姓斗争的行列。1949年12月,切尔瓦那亚卡姆建设了联邦党,它是泰米尔印度教徒的主要政党之一。该党的领导层虽然都是高级种姓,但是他们却阻挡种姓制度,主张取消不行接触制和种姓歧视。
  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虽然信仰释教,但也实行种姓制度。早在公元前5世纪印度雅利安人移居岛上,就带来了种姓看法,厥后他们与当地维达人融合,形成僧伽罗族,故而僧伽罗族很早就流行种姓制度。起初,僧伽罗人的种姓制与印度的种姓制基底细同,也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但是厥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僧伽罗人的种姓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了17&18世纪,他们基本形成了一套与印度完全差异的种姓体系。在僧伽罗人的种姓体系中,原来职位最高的婆罗门已下降到隶属的位置,刹帝利种姓也基本消失了;而吠舍种姓则上升为最高种姓,在僧伽罗语中称之为&瞿维种姓&,即农民种姓;从事种种业的首陀罗种姓,也不再称之为首陀罗,而是以他们的具体职业作为其种姓的称谓。
  应当指出,释教是阻挡种姓制度的,印度教的许多低级种姓者因不满种姓歧视而改信释教。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虽然信仰释教,但也实行种姓制度&&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印度教文化对斯里兰卡的影响是十分远久的。
  3、其他南亚各国
  孟加拉国于1972年建设,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全国人口约1.2亿,其中87%信奉此教。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孟加拉国仍有12%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约有1400万人,主要漫衍于库尔纳、杰索尔、迪纳杰普尔和锡尔赫特等地域。印度教的三大派别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在孟加拉国都有信徒,性力派的势力较大。他们没有全国统一性的组织。
  巴基斯坦一ㄇ一个伊斯兰教国家,96%以上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只有少少数的人信奉印度教和基督教。
  不丹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王国,人口约130万。主要宗教是藏传释教和印度教,70%的人信奉释教,25%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徒约有33万,主要是尼泊尔的移民,另有一些印度的流放居民,大部门居住在不丹的南部和西南部。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基本与尼泊尔的印度教徒相同。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人口31万多,主要宗教是印度教和藏传释教。据1980年视察,印度教徒有17.5万,占总人口的65%,释教徒7.2万,占26.7%。自19世纪中叶,大量的尼泊尔人和印度人移居到锡金,因而使印度教成为这里的主要宗教。1975年,锡金被印度并吞,被划为印度的一个邦,中国对此不予认可。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中部的一个岛国,位于斯里兰卡南方约650公里,1988年全国人口为20万。这里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也有许多印度移民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文化在此有很大的影响。
  二、印度教在东南亚
  约莫在公元前后,印度教就已经传入东南亚的一些地域。它向东南亚的流传一般通过两条路线:一条是海路,即从印度的东海岸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另一条是陆路,即从印度的阿萨姆进入上缅甸,再由缅甸传入湄公河流域。
  1、柬埔寨、老挝和越南
  东南亚历史上第一个大的王国就是扶南国,它建设于公元1世纪左右,在湄公河畔,包罗现在的柬埔寨和越南的南部,其势力可能到达今日的泰国和缅甸南部。其时,印度教已传入扶南王国,并占主导职位。公元375年,统治扶南的是竺旃檀王。据考证,这是一个印度化的名字。据《梁书 扶南传》纪录,竺旃檀王死后,其继续者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婆罗门,姓乔陈如,名耶跋陀。这位来自印度的国王曾经&复改制度,用天竺法&。乔陈如死后,扶南国逐渐衰落。
  7世纪,在湄公河中游又兴起一个高棉人的王国,中国史书称之为&真腊&。真腊王国的位置,在今天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真腊的第一代国王叫拔婆跋摩,其意思就是&被湿婆掩护的人&。真腊王国的历代国王也都崇信印度教。
  应当指出的是,在公元前后,小乘释教已传入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地域。3世纪左右,随着中印两国的贸易往来,大乘释教也开始传到这里。实际上,印度教和释教在中南半岛一直并存着。9世纪至13世纪,是印度教和释教在这里同时盛行的时期。例如,12&13世纪在柬埔寨修建的吴哥寺等著名宗教修建,就体现出释教和印度教两种宗教文化的融合。14世纪以后,在这个地域印度教徐徐衰落,释教上升,而逐步占据主导职位。
  毫无疑问,在历史上印度教文化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曾有过很大的影响。
  2、缅甸
  由于缅甸与印度比邻,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印度教就已经传入缅甸,厥后释教也传到这里。据我国史籍纪录:4世纪以后,在中缅甸建设了一个王国,名为&骠国&。骠国的首都是室利差旦罗,其宗教信仰就是印度教和释教的一种混淆体。11世纪,缅甸建设起一个统一的王朝,即蒲甘王朝,该王朝信奉大乘释教,但是他们的大乘释教是密教化了的释教,包罗着许多印度教的影响。据说,缅甸历代王朝的宫廷中都聘用婆罗门祭司,让他们用印度教的仪礼主持国家大典。
  现在,缅甸的主要宗教是释教,80%以上的人是释教徒。但是,也有少量的人信仰印度教,他们约莫占人口的3%,主要是印度的移民,居住在缅甸西部。印度教徒的组织有&印度教友谊协会&、&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等。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总部设在印度,但是他们在缅甸的运动很是活跃,在这里建设了许多运动中心和道院。
  3、泰国
  公元前3世纪左右,印度教已传入泰国。公元5世纪,在扶南王朝占领的泰国地域,印度教和释教都很盛行。13世纪以后,印度教逐渐衰落。大城王朝时期(14&18世纪),泰国的王宫中仍然聘请印度教的婆罗门祭司担任宫廷太师,让他们主持种种仪式。从大城王朝一直到今天,王宫的重大运动仍保持着释教和印度教的仪礼。据说,现在任泰国王宫的太师就是一个婆罗门,他照旧全泰国婆罗门的最高首领。婆罗门的最高领导中心是&泰国婆罗门教会&,有12人组成。
  现在,释教是泰国的国教,90%以上的居民信奉释教。但是,也有少量居民信奉印度教,主要是印度移民。泰国的印度教徒分属于毗湿奴派和湿婆派,他们的最高领导中心是&印度教达摩大会&,总部设立在曼谷的毗湿奴神庙中。此外,另有一些组织,如&印度教徒平等协会&,&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等。印度教徒平等协会是一个革新派组织,他们阻挡印度教的偶像崇敬,主张消除种姓歧视等等。
  4、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早在公元之前,印度教和释教就已经传入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有30多个民族,其中最大的民族是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62%;其次是华族,即中国移民,占全国人口的29%;第三是印度系的各族,即从印度来的移民,如泰米尔族、齐提族等,占总人口的8%,约有100万,主要信仰印度教。
  马来族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民族,虽然它现在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在古代却深受印度教和释教的影响。据考证,15世纪以前,马来族还主要信仰印度教和释教。15世纪初,他们在马六甲建设了马来王朝,由于马来王朝的支持和勉励,马来族才逐渐放弃印度教和释教,改信伊斯兰教。因此,马来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含有印度文化的强烈色彩。另外,在家庭制度、婚礼、医药、戏剧等方面也有许多印度文化的古老形式。
  马来西亚的泰米尔族和齐提族都是印度移民。早在公元前,这些印度人就已移居马来西亚并带来了印度文化。公元初期,他们在这里建设了几个印度式的封建王国,这个时期是南印度泰米尔人大量移居马来西亚的时候。英国殖民者统治马来半岛以后,他们从印度南方招募了大批的泰米尔人,来这里充当劳工。这些泰米尔劳工和以前的泰米尔移民,组成了今天的泰米尔族。齐提族,是指移居马来西亚的印度雅利安人。&齐提&(Cheti)一词,出自梵文,其意是指贷款商人。据史籍纪录,最早来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主要是商人,他们原属雅利安人种。在人数上比泰米尔人少,但是大多数都经营贷款生意,所以当地人都叫他们为&齐提&。厥后,人们就把信奉印度教的雅利安人称为&齐提族&。
  泰米尔族和齐提族都信奉印度教。他们对神灵特别虔诚,通常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都集资修建一座印度教神庙,作为日常朝拜神灵和聚会会议的神圣场所。这里的印度教徒十分注重宗教节日,其主要节日有大宝森节、屠妖节和踏火节。每逢节日,他们皆热烈庆祝,其仪式之隆重、局面之盛大,都是其他民族的节日难以相比的。在大宝森节,信徒们都纷纷走出家门,送湿婆大神出游,并举行扶乩谢恩仪式。屠妖节是印度教徒欢庆黑天大神消灭恶魔,并迎接幸运女神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都涌到神庙中,向黑天大神顶礼膜拜,并设宴迎接幸运女神。踏火节时,人们举行隆重的踏火仪式,每小我私家都要光脚走偏激坑,以体现对玛里安曼女神的崇敬。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岛国。该国75%以上的人口是华人,主要信奉释教和玄门;15%的人是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6.5%的人是印度移民,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移民主要是泰米尔人,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移居这里。英国人占领新加坡后,为了开拓这块殖民地,从南印度贩运大批泰米尔人充当劳工,开辟园,从事都市修建、都市卫生等繁重苦役。
  现在,新加坡的印度教徒约莫有13万人。在这里,共有神庙31座,其中最古老的有两座:一座是1843年制作的室利 摩里亚曼寺,一座是1859年建的檀底楼特波尼寺。主要组织是印度教咨询会、印度教布施基金会和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等。印度教咨询会建设于1917年,是一个行政组织,主要职能是督促政府体贴印度裔的宗教、生活习俗和种种涉及到印度裔公共福利的事务。印度教布施基金会是凭据1968年的印度教徒布施法案而建设的,主要卖力治理各大印度教寺院,以及布施工业的分配事情。
  5、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在历史上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早在公元初,随着印度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商贸往来,印度教就传到这里,并获得很大的生长。印尼历史上三个最古老的王国,即3&6世纪的古泰王国(在今天的加里曼丹)、4&6世纪的多罗摩王国(在今天爪哇岛茂物四周)和诃陵王国(在今天爪哇),都是印度人所建,皆奉印度教为国教。古泰和多罗摩王国留下来的碑文使用的都是印度梵语,文字是钵罗婆字母,石碑上刻有笈多王朝时期流行的印度教神像,如湿婆神、象头神、神牛等,碑文上有国王赐予婆罗门黄金、土地的纪录。公元414年,我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取经归来,途经耶婆提国(今爪哇)时,他看到那里的居民崇信印度教。他在《法显传》里写道:当地&外道婆罗门盛行,佛法不足言&。
  7世纪,在苏门答腊建设的室利佛逝王国,主要信仰释教,而且制作了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佛塔。但是,就是在这里,也流行着印度教的信仰,一些人曾把印度教经典《摩诃婆罗多》的一部门,译成爪哇语散文,从而成为印尼最早的散文。
  9世纪,爪哇地域信奉印度教的势力再度兴起。在爪哇中部建设的马打兰王国,有四位国王崇信湿婆教。其中一个国王,在巴兰巴南修建了一群供奉湿婆的神庙,历时数十年,约有250座神庙,是印尼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印度教寺庙群。这些修建物气势雄伟、工艺精良,其工程和艺术价值,都不下于婆罗浮屠。
  13世纪末,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印尼,到14世纪中期,已盛行于印尼各群岛。从那时起,印度教和释教的影响逐渐衰落。
  现在,印尼87%的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只有居住在巴厘岛和龙目岛上的巴厘人信奉印度教,另有在爪哇岛上的两个少数民族信奉印度教与释教的混淆宗教,总数约200多万。
  三、印度教在欧美各国
  约莫在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就开始与希腊人有了接触。其时正值波斯帝国时期,幅员辽阔的波斯大帝国东起印度河,西至地中海沿岸,帝国的子民中既包罗印度人,也包罗希腊人。随着印度人与希腊人的交往,印度教的信仰和文化也传到欧洲。希腊著名哲学家、宗教领袖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年)所宣扬的灵魂不死、业报轮回、人通过智慧能与神相结合以及不杀生、不食肉等等思想,都与印度教的教义与习俗极为相似。毕达哥拉斯出生于地中海东部的萨莫斯岛,曾漫游过许多地方,他研究过埃及人、亚述人、印度人以及婆罗门的神秘教义。因此,一些学者断言:&毕达哥拉斯与其说是受埃及,倒不如说是受印度的影响。毕达哥拉斯的门生所教的险些全部宗教、哲学和理论,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都已通晓,而且他的门生像耆那教徒和释教徒一样,不杀生,不食肉,还认为吃某些如豆类是禁忌。&&灵魂转生论之在希腊,险些如同它在印度宗教思想中一样起重大作用。&①
  公元前4世纪初,在希腊的东部兴起了一个马其顿王国。马其顿王国日渐强盛,很快控制了希腊,今后它制订了一个向东方侵略的计划。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雄师攻陷波斯首都,灭了波斯帝国。公元前326年春天,亚历山大又带兵进入兴都库什山脉隘道,攻入印度,尔后,他顺印度河直下,一直打到印度河河口。亚历山大在印度停留了一年多,于公元前325年10月率军西归。两年后,他在巴比伦死于热病。亚历山大在印度期间,其随行人员中有一些学者和科学家对其时印度教学术中心&&口旦叉始罗很是感,他们了许多资料,带回希腊。有人说,亚历山大最大的孝敬在于他推倒了阻遏工具之间的壁垒,由他建设起来的工具方之间的联系、印度与欧洲之间的联系今后没有中断过。
  在孔雀王朝时期,印度国王与希腊公主联姻,形成并牢固了两国的联盟。希腊君主经常派使节到印度,这些使节长驻在孔雀帝国的首都&&华氏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使臣,名为梅伽斯梯尼,他多次会见华氏城,写下了关于孔雀王朝的详细叙述。他还对印度教的哲学十分感兴趣,认为印度教哲学与希腊哲学很是相似。他评论道:印度教的学说&在许多方面与希腊人的教导相一致,例如,世界在时间上有始终,它的形状为球形;作世界主宰者和缔造者的神贯串一切。&&关于生殖和灵魂,另有许多其他的事情,他们的教导也与希腊的学说相似。他们还像柏拉图一样,编造灵魂永生,在彼世受惩处判决的等等。&②
  公元3世纪,在罗马帝国泛起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即新柏拉图派。该派的首创人为普罗提诺(204&270年),他对印度相当了解,深受印度教哲学的影响。因此,新柏拉图学说与印度教的吠檀多哲学和学说极为相似。普罗提诺宣扬神秘主义,他描述小我私家灵魂被世界灵魂吸收的用语,具有典型的印度风味:&纯洁的、失去了对肉体吸引力的灵魂,就不再依赖身体了。灵魂这样疏散之后,就会进入神与实在的境界。&③
  除了哲学,印度教的许多神话、文学故事也传入欧洲。古代印度著名故事集《鹦鹉故事七十则》,首先被翻译成波斯文,又通过波斯文传到欧洲。6世纪,另一部印度教寓言集《五卷书》,被整理、翻译成巴列维文,后被译成波斯文、拉丁文、希伯来文和西班牙文,15世纪又被译成德文。据专家考证,在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关于魔镜、七种靴、杰克与豆茎和幸运的钱包等许多欧洲,其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印度。
  到了近现代,陪同着西方人对印度的入侵和占领,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就更广泛地流传到欧美,并对欧美思想发生较大的影响。1785年,查尔斯 威尔金斯首次把印度教著名经典《薄伽梵歌》由梵文翻译成英文并出书。几年以后,梵文研究的先驱、孟加拉亚洲学会的建设者威廉 琼斯(年)把印度教的《摩奴法论》译成英文。1789年,他又把《沙恭达罗》译成英文,此书在欧洲出书后,使西方世界大吃一惊。1875年,著名梵文学者马克思 缪勒把古代印度教经文翻译并编辑成大型系列丛书《东方圣书》,首次问世。这使印度教经文可以供一般读者阅读,促使印度教梵文经典的普及化。马克思 缪勒曾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印度的《梨俱吠陀》,一本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印度教思想传入德国后,对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首创人叔本华对印度教经典奥义书倍感兴趣、推崇至极。他说:&奥义书的每一句话中都有深奥、新奇而高尚的思想泛起,整部书中弥漫着高尚、圣洁而认真的精神&&在全世界之内,没有一种学问能像研究奥义书那样有益和使人提高。&&它们是最高智慧的产物。&&它早晚注定要成为人民的信仰。&还说:&奥义书是我一生的慰藉,也将是我死后的慰藉。&①德国诗人歌德对印度教文学和戏剧也十分赞赏。1791年《沙恭达罗》译成德文后,受到歌德的热烈接待,其热烈水平不亚于叔本华之对奥义书。在歌德的诗集《神与舞女》和《贱民》三部曲中,他所使用的素材都是一些印度的故事或传说。由此可见,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对歌德的影响是很深的。另一位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对印度文化也颇感兴趣。
  印度教哲学在美国先验主义运动中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美国先验主义运动是柏拉图、斯威登堡和德国唯心主义等思想影响的奇特的混淆物。该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爱默生,尽管不是东方学家,但却读过许多梵文、巴利文和波斯文的文学作品译本。他从这些作品中吸收了富厚的印度思想,而且不时地把它们用到他的诗歌和种种有关灵魂轮回的短论中。他和印度吠檀多思想家一样认为,灵魂源出于无限,又回归于无限。他的一首名诗《梵天》,更充实地体现出印度思想对他的影响。
  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声称他们信仰印度的宗教。1875年,俄国贵族布拉瓦茨基夫人和美国军官奥尔考特在美国纽约建设了一个新的宗教派别&&神智学会。这种新型宗教实际上是把印度教和释教教义与西方神秘主义结合起来,宣扬通过修行、断念、净化等神秘运动,到达与神的交往。神智学会在欧美的时时彩官网分子中很流行。爱尔兰诗人叶芝深受神智学会和布拉瓦茨基夫人的影响,他也信仰印度宗教,并在爱尔兰建设了一个&玄妙社&。1882年,布拉瓦茨基夫人把神智学会的总部由美国纽约迁到印度马德拉斯四周的阿迪耶尔,并以此为基地向印度和欧美各地流传。
  在向西方流传印度思想的历程中,印度教革新家、哲学家斯瓦米 维韦卡南达()曾起过重要作用。1893年,他赴美国芝加哥加入世界宗教大会。会后,他在美国和欧洲停留三年多。在此期间,他游历美国各地,作了数十场有关印度教和吠檀多哲学的讲演,促进美国人更多地了解印度思想。随后,他又会见英国、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随处宣讲吠檀多思想,弘扬印度教的信仰与哲理。1896年,他在纽约首创了吠檀多研究会。1899年,他在印度加尔各答建设了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这些组织在欧美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印度教传教士来到美国,建设了一些新兴教派,在美国和西方世界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斯瓦米 普拉布帕达1965年到美国,1967年7月在纽约建设了&黑天意识会&。该社团崇信印度教黑天大神,奉《薄伽梵歌》为基础经典,宣扬只要真心诚意崇敬黑天大神,听从黑天大神在人世间的代表,修行种种功法,就可获得黑天意识,最终到达解脱。该会在美国颇受失意青年人的接待,很快生长起来,并逐步形成一个国际性宗教组织。现在,它在美国、欧洲及世界各地建设了一百多个分会,并用几十种文字出书自己的书籍和杂志。此外,六七十年代,印度教大师摩诃婆罗多 玛赫什在美国建设了&超验禅定派&,梅赫 巴巴在美国建设了&梅赫 巴巴教团&,拉杰尼希在美国新泽西州建设了&拉杰尼希教派&。这些新兴印度教教派在继续印度教基本教义的同时,也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思想,宣扬普遍之爱,并主张修习瑜伽,调养身心,解除精神上的痛苦,故而,对美国青年一代曾一度发生很大的影响。
  四、印度教在中国
  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就与印度有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在我国秦时,印度昔人就用&秦&来称谓中国,并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约莫在公元前后,释教已从印度传入中国。
  在中印文化的交往中,许多拜佛求经的香客和学者络绎不停地往来于中印之间。为求宗教真理,他们跋涉沙漠沙漠、穿越森林峻岭、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这是一条十分漫长、艰辛而充满危险的旅程。不知有几多人死在途中,据说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达90%。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许多著名的释教学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孝敬。例如,在印度学者中,以摄摩腾(1世纪)、鸠摩罗什(5世纪)、舍那掘多(5世纪)、菩提达摩(6世纪)为代表,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大量的释教梵文经典翻译成华文,同时还通过佛典把许多印度教文化传入中国。在隋唐时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国,据说在6世纪,单在洛阳境内就曾有三千以上的印度僧人和一万户印度家庭。可见,其时中印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此外,在赴印度取经的中国释教学者中,最著名的是法显(5世纪)、玄奘(7世纪)和义净(7世纪),他们不仅从印度带回了大批释教经典,而且也向国人大量地介绍了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
  由于中印人民频繁交往,大批的印度教经典和文献流传到我国。现在,我国还保留着许多印度教的梵文经典,如《薄伽梵歌》、《摩诃婆罗多》、《莲花往世书》等,这些梵文原典多数是11世纪以后的抄本。我国南北朝时期高僧陈真谛,把印度教六派哲学之一的数论派哲学经典《金七十论》由梵文译成中文,一直保留至今。这是印度教数论哲学经典中最古老的一种,学术价值极高,现在印度已经失传,印度人为了研究此经典,不得不将这部书又从中文倒译成梵文。此外,唐玄奘所译的印度教胜论派哲学经典《胜宗十句义论》,一直完好地生存在我国,但是在印度此书也已失传。
  毫无疑问,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释教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但是,一定指出,释教虽然与印度教有不少对立的方面,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工具。特别是进入大乘释教阶段以后,大乘空宗和其他一些派别在理论上与印度教吠檀多逐渐接近,在实践上也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民间信仰、神祗和仪式等。因此,陪同着释教的传入,印度教许多基本看法和禁制,如轮回、业报、化身、五戒等也在我国获得广泛流传。印度教的一些神祗也被释教吸收为护法神,泛起在我国的佛寺中,被释教徒所崇敬。例如,阎罗王原为印度教神话中主管阴间的神,在《梨俱吠陀》中就已经泛起。厥后,释教继续这种说法,称它为治理地狱的魔王。释教传入我国后,阎罗王也传入我国,被中国老黎民所接受,人们称他为&阎王爷&,在人与世界之间,人或其某种作用是基础性的,或是主导性的。
  第二,在人与世间现象中有无主体(或主宰体)的问题上,一些派别间有看法的差异。婆罗门教系统中的各派别间看法就差异。吠檀多派中的多数分支认为,无论是人照旧世间事物,都是有主体的,这主体从现象上看有小我和大我之分,而在实质上则一切都以大我(梵)为主体。婆罗门教哲学系统中的胜论派、弥曼差派等则仅认为在人或人的生命现象中存在主体,即存在着主管人的思维、生理、心理等生命现象的阿特曼(小我)。至于在世间一般现象之中,则不存在吠檀多派所说的大我(梵)那样的实体。因而,在&我&的问题上,婆罗门教各哲学派别对人与世间一般事物的看法是差异的。释教一般主张&无我&(即无主体说),但这无我说在早期释教中主要指的是人生现象中无主体,至于在世间一般事物中是否有主体,早期释教虽有&一切法无我&之说,但在一些具体论述中,这一看法坚持得不彻底。到了大乘释教初期和中观派那里,才明确提出了两种无我(人无我与法无我)。而在大乘释教厥后的生长中,又有派别(或佛典)认为在涅般木境界中是有&我&的。但总的来说,多数释教派别在人与世界一般事物有无主体的问题上看法差异不大,即多数释教派别主张人生现象和世间现象在本质上同一,二者中都不存在主体。
  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看法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在理论思维上所到达的生长水平。在这些看法中可看出古代印度哲人对人与秘密的积极探索精神。这些哲人实际上探讨了人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与世界是如何生成和生长的等等一系列哲学基本问题。他们在探讨中所提出的不少思想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自身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探讨和分析这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深入进行哲学研究,促进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
猜你感兴趣: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相关的文章
【印度文化】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教三大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