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题目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经典试题
下载积分:3800
内容提示:高一化学必修一经典试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2|
上传日期: 04:24: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经典试题
官方公共微信高一化学课堂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课堂测试题及答案
  【导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下面关于高一化学课堂测试题及答案 ,希望可以帮到您!  1.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K B.Ca C.Na D.Fe  思路解析:此题是生活常识,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  答案:B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思路解析:重金属中毒是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其他原因都是比较次要的原因。  答案:B  3.我国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众多。由于的原因,造成众多文物流失。2000年5月,在香港拍卖会上,保利集团花费3 000多万港币购回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放置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  A.它们的表面都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D.铸造这些国宝用的铜不是纯铜,是铜的合金,成分不同,性质不同造成的  思路解析:铸造这些国宝用的铜不是纯铜,是银、铜、锌等金属的合金,使得其中的铜不易生锈。  答案:D  4.钢和铁都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合金,除了铁之外,碳是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对钢和铁的性质有何影响?  思路解析: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区分钢和铁,含碳量较少的是钢,含碳量较高的是铁;而钢又可以根据其中碳的含量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它们主要影响到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耐磨性能等。  答案:要影响到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耐磨性能等。  5.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物中另一种燃料分解。m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时除产生2m摩尔水蒸气和m摩尔氧气外,其他组成元素均以单质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  根据此反应原理,1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摩尔。  思路解析:铝粉燃烧反应是同学们熟悉的反应,它不是本题的难点,高氯酸铵的分解才是本题的关键。高氯酸铵分解,反应物就是本身,产物已知有水蒸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还缺少氮元素和氯元素,根据已知信息,它们是氮气和氯气。高氯酸铵的配平,可首先暂定高氯酸铵、水蒸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1、2、1,再根据氧化还原守恒规律或氮、氯原子守恒来配平氮气和氯气的化学计量数,最后同时扩大2倍即得答案。  答案:(1)4Al+3O2====2Al2O3,ΔH&0  (2)2NH4ClO4(s)====N2(g)+Cl2(g)+2O2(g)+4H2O(g) 4  快乐时光  毕业  侦探学校举行毕业考试,有一个问题是:“公路上有一辆汽车飞驰,没有开灯。突然之间,有一个穿黑衣服的醉鬼走到路中间。这时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眼看那个人就要被汽车撞倒,但汽车忽然刹住了,是什么原因?”  有人答:“因为醉鬼的眼睛发光。”还有人答:“因为醉鬼大声叫喊。”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当时是白天。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铝硅合金(Si 13.5%)在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铸造。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思路解析: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熔点都要低,所以最低的是铝硅合金。硅晶体是熔点极高的晶体。  答案:B  2.根据金属的不同分类可知镁、铝都属于( )  A.黑色金属 B.轻金属 C.稀有金属 D.有色金属  思路解析:镁和铝的密度都很小,所以都是轻金属;镁和铝都不是黑色金属而是有色金属。  答案:BD  3.合金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下列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密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密度小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  思路解析:合金与其成分金属相比,表现出“一高两低”,即“硬度高、密度低、熔点低”,但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差别不大。  答案:D  4.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其中预测物质的性质在整个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比钠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钾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B.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产物是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  思路解析:K的活泼性比钠的强,K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钾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产物不是K2O,而是复杂的氧化物。K与水比Na与水的反应更剧烈,产物是氢气而不是氧气。  答案:A  5.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 ℃、80 MPa下合成出了金刚石,具有深远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完全被还原为金刚石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可能转化为金刚石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碳原子转化成了金刚石,另一部分变成了碳酸钠。  答案:B  6.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思路解析:因为Al(OH)3溶于强酸、强碱,而不溶于弱碱,所以选D。  答案:D  7.可用作磁性材料的物质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思路解析:四种铁的化合物中,只有Fe3O4具有磁性。  答案:C  8.一般来说,多数合金(以硬铝为例)与其各成分金属相比较,合金的熔点____________,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_______________,其密度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一般来说,多数合金与其各成分金属相比较,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的熔点;强度和硬度则比其成分金属大。  答案:较低 较大 较小  9.用镁铝合金的废料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MgCl2溶液和Al2(SO3)3溶液,只需通过四步反应完成,请依次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首先要利用镁和铝的性质不同,将镁和铝分离开,然后再按照要求通过一定化学反应制备目标产物。所利用的反应规律在化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此处实际也是一个过程。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NaAlO2+H2SO4+2H2O====Na2SO4+2Al(OH)3↓  (3)2Al(OH)3+3H2SO4====Al2(SO4)3+6H2O  (4)Mg+2HCl====MgCl2+H2↑  10.有五种黑色粉末:铁粉、炭粉、氧化铜、硫化亚铁、二氧化锰,用一种试剂即能将它们鉴别开,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选用一种试剂即能与这些物质分别反应,又能产生不同的现象,才宜于鉴别。可选与其他物质反应较少的二氧化锰作为切入口,里学到的二氧化锰的反应是它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分别与其他物质反应也有不同的现象产生。浓盐酸与铁粉反应,有气体放出,溶液颜色变浅绿。氧化铜与浓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蓝。硫化亚铁与浓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浅绿,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炭粉与浓盐酸不反应。  答案:浓盐酸  11.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事、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铁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从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得金属钛的步骤。  思路解析:(1)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有TiO2、Cl2和C,产物有TiCl4和另一种可燃气体,从元素守恒来看,可燃气体中只能有C和O,那么它是CO还是CO2呢?在高温条件下,CO2的稳定性不如CO,即在高温条件下应为CO。第二步反应是置换反应,比较容易给出方程式。  (2)反应中可能用到过量的金属镁,因钛不溶于强酸,所以可以用强酸将镁与钛分离开。  答案:第一步:TiO2+2C+2Cl2 TiCl4+2CO C 第二步:(1)2Mg+TiCl4 2MgCl2+Ti  (2)因钛不与强酸反应,所以可将上述产物溶于过量的盐酸中,然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钛。  12.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发现易拉罐突然变瘪了。  (1)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  (2)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  (4)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答案:(1)易拉罐中的CO2与浓NaOH反应,致使易拉罐内气压降低,从而使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  (2)易拉罐又鼓起来。  (3)浓NaOH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H2,随着易拉罐内H2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  (4)CO2+2OH-==== +H2O?  2Al+2OH-+2H2O====2 +3H2↑  1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 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为CO2发生装置,B、D为洗气装置,C中产生O2,E为收集O2的装置。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3)和HCl反应制取CO2,会混有少量HCl杂质,可以用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生成的O2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 Na2O2 反应生成O2  D NaOH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管中收集的是O2
[高一化学课堂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人当前位置:>>>资料列表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九年级化学试题

初中化学模拟试题

初中化学历届真题
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
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
高一化学试题

高二化学试题

高三化学试题

高考化学试题

中考化学试题

高一化学试题最新列表
共 574 份试卷&&首页 | 上一页 | 1
| &60份试卷/页&&转到第页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
信产部湘ICP备号-4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网络及网友上传,仅供交流研究之用,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高一化学最难的21道题
化学存在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也有很多奇特的怪题、难题。九年级化学后,再举出高一化学的25道难题。
这些难题可能“别了一个劲儿”,就是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记忆。在九年级学习化学的时候,我的好多学生都有一个感觉:考前背得好,分数就高。
&&&&比较有道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少,背一背打个五六十分(80分满分)是可能的。但到了高中阶段,知识点成倍地增加,如果还想要靠背诵去学化学,就不成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称以下这些难题为辨析题,比较确切。下面这些题,基本是按照必修一教材上的顺序。
一、明明学是化学课,可是偏偏要学什么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
&&&&&&&&&&&&&&&&&&&&&&&&
图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错。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所谓“位——构——性”)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却可以不涉及到化学变化。
这样,在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必然要涉及到它们的物理性质(简称“色味态密溶”等);在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必然涉及到它们的物理变化。
二、明明学的是化学课,偏偏要一再强调学习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和实验室安全,在九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一遍了。高一还要讲安全,并且放在教材的第一课,充分说明安全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
&&&&&&&&&&&&&&&&&&&&&&
图2、化学实验室,安全第一&&&
考试要考安全,化学学习讲安全,化学实验讲安全,生活中更要讲安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化学药品,加油站和汽车里的汽油、厨房中的天然气和煤气、家庭里面的杀虫剂和消毒剂,等等。
第一课讲安全,“四不一问”最重要,就是对化学药品“不摸、不尝、不直接闻、不带出实验室”,遇到疑难及时“问老师”。&&&&&&&&&&&&&
三、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混合物里面含有“杂质”,明明说的是杂质,却偏偏说杂质也有用
所谓杂质,是相对于纯净物而言。可以这么说,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是有用的,都有价值的。
&&&以米和糠的混合物为例,一般认为糠是杂质。糠确是良好的饲料和制酒原料。沙子和金,一般认为沙子是杂质。沙子确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
&&&&&&&&&&&&&&&&&&&&&&&&&&&&&&
&&&&&&&&&&&&&&&&&&&&&&&&&&&&&&
图3、米糠是一家,最终要分家
相对于糠和沙子比,米和金子又何尝不是杂质?
四、提纯蒸馏液体混合物,说是要密闭,又说是要通大气、不密闭。
化学中的蒸馏操作,本质上是加热液体,使其中的成为蒸发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蒸发的气体的泄露,因此需要密闭。
而在蒸发的气体再次被冷凝为液体之后,气体泄露几乎不是问题,密闭与否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注意一点,整个蒸馏操作是在加热、气化、冷凝的过程中,如果完全密闭,必然导致气体膨胀、爆炸的事故发生,因此不能完全密闭。
&&&&&&&&&&&&&&&&&&&&&&
&&&&&&&&&&&&&&&&&&&&&&&&&&&&&&
图4、海水分离的蒸馏装置&&&
折衷的作法是;在冷凝之前的过程是完全密闭的,冷凝之后、接液的时候一定要接通大气。前面密闭、后面不密闭,这就是蒸馏操作的一大特点。
五、明明地球的表面有五分之三是水,你却偏偏说地球表面缺少淡水。
地球表面的水,95%以上都是海水,含有一定盐类的咸水,人类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脱盐、净化才可以饮用。
&&&&&&&&&&&&&&&&
&&&&&&&&&&&&&&&&&&&&&&&&&&&&
&图5、波涛浩淼的大海吝啬淡水
海水脱盐变成淡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蒸馏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是成本太高了,不可以大规模利用,尤其在全球都呼吁“低碳经济”的情况下,蒸馏更不可取,必须采取其他的方法。
六、质量、长度、体积这些计量单位我们在物理课中都常用,为什么到了化学里就不够用了,非要再引入一个新的计量单位——物质的量?
这是源于化学反应的特殊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32 克加上 32 克,等于 64 克,或者 32 g + 32 g = 64
g,这是正确无疑的。
在 O2 中完全燃烧生成
SO2:&&&&&&&
O2 +&S = SO2
&&&&&&&&&&&&&&&&&&&&&&&&&&&&&&&&&&&&&&&
32g&&32g&&&
看起来无疑是正确的,怎么说用克就不行?
在 O2 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O2 +&C = CO2
&&&&&&&&&&&&&&&&&&&&&&&&&&&&&&&&&&&&&&&
32g&&32g&&&
?&& 结果是多少?还是 64 g 吗?
当然不是了。
正确结果是:44 g
这就需要一个新的计量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新的计量单位,就是物质的量。
&&&&&&&&&&&&
&&&&&&&&&&
&&&&&&&&&&&&&&&&&&&&&&
图6、曹冲称象&&&
曹冲称量大象的质量,没有合适的磅秤,于是把大象赶入船里,做个标记,再把大象赶下来换成小石子,一直加重到原来的标记处,再分批称量小石子得到的总质量就是大象的质量。
大象的质量,就相当于“摩尔质量”,是1摩尔。小石子的个数就是粒子,一共6.02&1023个。
七、明明说碳原子的质量是12碳单位,现在又说1摩尔碳的质量是12克,到底哪个正确?
&&& 都正确。
解决的问题,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2碳单位,NA那个多个碳原子的质量就是12克。这也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所在,它将微观上的粒子与宏观上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巧妙关联起来。
&&&&&&&&&&&
&&&&&&&&&&&&&&&&&&
图7-1、木炭&&&&&&&&&&&&&&&&&&&&&&&&&&&&&&
图7-2、碳原子
八、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然、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九、说分类重要,那一会儿“交叉分类”,一会儿“树状分类”,到底是怎么回事?
&& &&&&&&&&&&
语焉不详,这又是教材上的一大缺陷。但是为了学知识,不要管它的缺陷了。
我们讲到物质分类的时候,宏观上多用树状分类,最能说明问题:
1、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到此为止,再分超出中学范围;
3、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
具体涉及到某种物质,可以用树状分类,也可以用交叉分类,看题目怎么要求。
例如Na2SO4,按照树状分类,属于“物质——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类”,按照交叉分类,同时属于“钠盐、硫酸盐、可溶盐”。
十、教材上先说“电离方程式”,后面又说“离子方程式”,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教材30页说的是“电离方程式”,31页又开始说“离子方程式”,教材上这样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不少,一定不要被迷惑。
前后不一致,说明教材的编者功力不够,审稿人的功夫不够,功力和功夫给编者带来“功力”,消耗的是师生的“功夫”。
离子方程式,化学用语正确,是用离子方式来表达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两边都可以有离子存在。
电离方程式,是离子方程式的一种,物质电离时候的离子方程式,在方程式的右边一定有离子存在。
十一、重铬酸钾与过氧化氢在酸性下反应,明明是氧化还原反应,偏偏又说不是。
&&& 反应产物是
CrO5 和 H2O,过氧化氢的过氧链转移到重铬酸根上,没有发生电子转移,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十二、O3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明明是1 mol O3 消耗 3 mol
KI,却又说不对。
&&& 反应方程式如下:
&&&&&&&&&&
O3 + 2KI + 2H2O = O2 + 2KOH + 2HI
可见,2 Mol 碘化钾只还原了 1/3 mol 的O3,因此还原 1 Mol 臭氧需要 6 mol KI。
十三、氧化还原反应,顾名思义,明明需要氧参加,可是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也说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
一:得氧、失氧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失电子、的电子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电子偏离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四:双键、三键打开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单键形成多重键、双键形成三键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符合上面任何一条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电子有得失。
十四、明明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偏偏说SO3、CO2等物质不是电解质。
&&& SO3、CO2溶解于水之后,导电的是它们的生成物SO32-,CO32-,不是SO3、CO2本身,因此它们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十五、明明AgCl、BaSO4等沉淀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偏偏说它们也是电解质。
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所有的无机盐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都是电解质。只不过我们中学阶段很少说到熔融状态的事儿。
十六、明明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偏偏说氯气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的一个前提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十七、明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又说可以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
&&& 铝、铁等金属在浓硝酸中会钝化,是因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使金属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阻止内部的金属铝被氧化。稀硝酸氧化性弱,与铝反应时不会迅速生成保护膜,所以,铝在稀硝酸中不会顿化。
但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膜不耐热,但一加热,就不会钝化了。
更确切地说,可以用铝制容器盛放冷的浓硝酸。
十八、明明铜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偏偏又说铜盐有毒。
人体中铜元素含量很低,在200毫克以下,相当于一个小米粒大小,量超则是毒。铜属于重金属,铜盐对蛋白质有不可修复的损害作用,因此像铅、汞一样对机体有毒。
可以从海产品、蛋黄、肝、西红柿、坚果类及果仁等食物中摄入铜。但是VC对铜有破坏作用,因此不要在饭后立即服用VC。
十九、铁明明是银白色的金属,偏偏说铁属于黑色金属。
把金属划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人们最早冶炼出来的铁颜色比较暗。现在将铁、锰、铬三种金属及其他们的合金称之为黑色金属,其余都属于有色金属。
二十、明明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元素占一个格,偏偏有许多元素占一个格子。
元素周期律即:元素原子的性质,随着其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表:就是用周期性排列的表,按照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原子序数从1、2、3……114来依次排布,来表现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变化规律,基本正确,但仍有待继续充实和完善。例如关于“原子序数”的称呼,可能叫“元素序数”更确切。还有就是现在的57-71号元素(合称为镧系元素)的排布,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原子半径也非常接近,不得已排在一个格子里,还有89-103号元素也是这样(合称为锕系元素)。
二十一、化合物都有一定的表达式,叫做化学式,NOX是什么物质的表达式?
NOX是氮氧化物的统称,代表了N2与O2发生反应产生的所有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等。
许多物质都有类似的情形,例如,硫化物基本都是好多化合物的混合物。
&&&&&&&&&&&&&&&&&&&&&&&&&&&&&&&&&&&&&&&&&&&&&&&&&&&&&&&&&&&&&&&&&&&&&&&
日·北京西三环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欢迎您选读本博客的以下文章
第一部分·教育视点
&&&&&&&&&&&&&&&&&
&&&&&&&&&&&&&&&
&&&&&&&&&&&&
第二部分·高中化学&
高一化学:&&&&&&&&&&&&&&&&&&
高三化学:
&&&&&&&&&&&&&&&&&&&&&&&&
&&&&&&&&&&&&&&&
从王后雄看高中教参问题&&
&&&&&&&&&&&&&&&&&&&&&&&&&&&&&&&&&&&&&&&&&&&&&&&&
&&&&&&&&&&&&&&&&&&&&&&
&&&&&&&&&&&&
高二化学:
第三部分·初中化学
第四部分·作文、散文与诗歌
&&&&&&&&&&&&&&&&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必修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