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的基本过程疫苗由哪个字母表示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疫苗
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 发生在生物体内基因的交换或重新组合。包括、位点特异重组、转座作用和异常重组四大类。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机制。 指整段DNA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在进化、繁殖、病毒感染、基因表达以致癌基因激活等过程中,基因重组都起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也归类为自然突变现象。基因工程是在试管内按人为的设计实施基因重组的技术,也称为重组DNA。 有目的的将一个个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内DNA分子,使之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来自供体的目的基因被转入受体细菌后,可进行基因产物的表达,从而获得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等是通过以相应基因与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基因重组而大量生产的。即由于基因的独立分配或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而在后代中出现亲代所没有的基因组合。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使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通过噬菌体媒介,将供体细胞DNA片段带进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自然界中转导现象较,可能是低等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一种基本方式。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经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遗传信息的现象,称为接合。细菌和放线菌均有接合现象。高等动植物中的基因重组通常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即在性细胞成熟时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遗传物质可实现交换,导致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圈的繁荣昌盛起重要作用,也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性内容。基因工程的特点是基因体外重组,即在离体条件下对DNA分子切割并将其与载体DNA分子连接,得到重组DNA。1977年美国科学家首次用重组的人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生产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获得成功。此后,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医药上重要的药物以及在育种等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预计下世纪在生产治疗心血管病、镇痛和清除血栓等药物方面基因重组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都叫做基因重组。而狭义的基因重组仅指涉及DNA分子内断裂—复合的基因交流。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时,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各不相同的后代,这种重组过程虽然也导致基因型的变化,但是由于它不涉及DNA分子内的断裂c复合,因此,不包括在狭义的基因重组的范围之内。 根据重组的机制和对蛋白质因子的要求不同,可以将狭义的基因重组分为三种类型,即同源重组、和异常重组。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的联会,在重组过程中,两条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真核生物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细菌以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噬菌体的重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需要,类似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其他细菌中。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DNA分子的特异位点上。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这个小范围。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这种重组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异常重组发生在顺序不相同的DNA分子间,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的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在转座过程中,转座因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这种类型的重组也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
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疫苗
基因重组是指一个基因的DNA序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DNA组合起来的。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特点是双DNA链间进行物质交换。真核生物,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细菌可发生在转化或转导过程中,通常称这类重组为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可在此序列的任何一点发生。然而在原核生物中,有时基因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只限于该小范围内,只涉及特定位点的同源区,把这类重组称作(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此外还有一种重组方式,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在形成重组分子时依赖于DNA复制完成重组,称此类重组为(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也称复制性重组(replicative recombination)。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疫苗
历史:1936年F. M. Burnet发表了噬菌体能产生突变体,其噬菌斑的外形和野生型的有明显区别,可惜的未能引起重视,以致噬菌体遗传学延迟了十年才得以建立。 1946年第11届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在宣布一基因一酶学说的胜利,及Ledernerg、Tatum细菌杂交实验报告的同时,Hershey和Luria宣布发现了噬菌体的r,h突变,Delbrück和Hershey发表了他们各自发现的噬菌体重组,这四项重大的发现分别在1958年和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两项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和细菌不同,而和真核的重组十分相似。杂交是用标记不同的噬菌体之间进行。然后计算重组噬菌体占总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来确定。一般可以选用2-4个的噬菌体来混合感染细菌。首先把不同类型的噬菌体混合起来和细菌一起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细菌的浓度要达到可以长成菌苔(lawn)的水平,噬菌体的浓度要很稀。每个噬菌体感染一个细菌,经过,宿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子噬菌体又去感染周围的细菌,结果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圆形清亮的斑,称为噬菌斑(plaque),而一个噬菌斑来自最初涂布平板时的一个噬菌体。噬菌斑的形态必须选择容易区别的,以表示噬菌体的相应表型。单个的噬菌体只能在电镜下才可观察其形态,突变引起其形态变化没有电镜是无法鉴别的,但突变影响到生活周期,会产生不同的噬菌斑,因此通过的观察我们很容易观察基因型的变化与重组。 Hershey等用T2噬菌体的两个不同表型特征:噬菌斑的形态和宿主范围来进行杂交。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r,另一个噬菌体的基因型是h r+。h+表示宿主范围(hostrange),是野生型,能在E.coli B菌株上生长,r 表示快速溶菌(rapid lysis),产生的噬菌斑大,边缘清楚。h噬菌体能在E.coli B和B/2品系上生长,r+产生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能产生透明的噬菌斑,而h+因只能裂解E.coli B,所以在B和B/2的混合菌上产生的噬菌斑是半透明的。 杂交时hr+和h+r混合感染E.coli B和B/2,在B和B/2混合菌苔上出现了四种表明h r+ 和h+r之间有一部分染色体在B菌株的细胞中进行了重组,释放出的子噬菌体有一部分的基因型为h+r+和h r。我们利用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和两个位点的重组值: 重组值=(h+r++h r)/总噬菌斑数×100% 此重组值也表示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疫苗
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是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 DNA在复制时因受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典型实例是症。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适用病情之阻击艾滋病/基因重组疫苗
自198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正处在流行快速发展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供的最新报告显示,从1985年到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人677例(已死亡356例),报告感染者遍布全国各省,到2000年底前我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将突破100万,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世界各国已有几种药物被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但由于价格昂贵(1.3—5.0万美元/人/年治疗费用),全球仅有5%左右的HIV感染者能够获得治疗。另一方面这些艾滋病的药物存在着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对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科学家又一次将目光集中于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并认为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阻止艾滋病流行的唯一可能途径。 解放军军需大学研究所病毒室、解放军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军需大学)于1990年跟踪HIV流行的发展趋势,启动了AIDS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研究。军需大学首先利用自己构建的高效痘苗病毒基因重组真核活载体表达系统(该基因重组表达系统具有安全、廉价、易操作、稳定、外源基因容量大、忠实表达各种外源蛋白),进行了HIV—1型和HIV—2型两种国外流行株艾滋病病毒多种完整结构蛋白表达和调控研究,为AIDS疫苗的研究积累了一定数据。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HIV—1型和HIV—2型巨分子多种的高效表达和小鼠免疫原性实验研究。 近年来的HIV疫苗的实验免疫结果表明,如上所述的基因重组活、DNA疫苗、巨分子病毒样粒子蛋白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不同疫苗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原性。 为制备安全、有效的哺乳动物非复制性基因重组AIDS活载体疫苗,军需大学利用自己构建的鸡痘病毒非复制性重组活载体表达系统(该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系统更具有安全、有效,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复制、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已申请专利),进行了艾滋病病毒国外流行株结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构建研究。又与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进行了艾滋病病毒中国流行株B亚型和C亚型完整结构基因的表达、活载体疫苗构建和小鼠免疫原性实验。 DNA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疫苗。军需大学利用DNA疫苗构建系统,进行了HIV—1型中国流行株结构蛋白基因的表达和实验免疫研究,同时又探索了安全的HIV—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重组疫苗和DNA疫苗的小鼠混合实验免疫研究,证明了多种HIV基因重组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 经过以上近十年的基础研究,逐步完善、提高了AIDS疫苗的上游基础研究水平。目前正在加快AIDS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开发力度,使其更接近产业化。
乙肝基因重组疫苗近期保护效果/基因重组疫苗
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课题报告,研究人员在湖南省湘潭市等4个乙肝疫苗试点区内,对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新生儿,按免疫年龄采血随访,在15年随访中没有加强免疫的前提下,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效果持续在90%左右。 项目组在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乙肝疫苗试点区,于1996年开始应用基因疫苗替代血源,并使新生儿基因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5%以上。随机抽样2000多名1996年进行基因疫苗接种的新生儿,分别于、2000年采血观察基因疫苗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大规模推广后安全、有效和可行,抗-HBs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3年)与血源疫苗相当。单纯乙肝基因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为87.8%,基因疫苗加HBIG阻断病毒感染效果为91.2%。国产基因重组疫苗保护效果可与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效果相媲美。 课题组研究员特别指出,要提高群体保护的关键是提高新生儿免疫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的同时,提高母婴阻断效率并尽量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剂疫苗免疫。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23:5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基因时代微信公众号 13:50:43
从2007年到2017年,制药企业市场发了很多次变化,有人依旧独占鳌头自然也有...
肽度时界是中国首家专注于生物技术与医疗服务行业的诚信众包平台,是生物威...
多少年来,如何治疗癌症,一直困扰着人类。不忍看着亲人痛苦地离去,人类作...重组疫苗是什么?
在基因水平上制备的疫苗称重组疫苗,根据研制原理的不同,有以下几种。
基因工程疫苗: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目的基因片段克隆,插人表达载体(大肠埃希菌、酵母菌或牛痘苗等)的核酸序列中进行表达的疫苗。如将编码HBsAg的基因插人酵母菌基因组,制成DNA重组乙肝疫苗,或将流感病毒血凝素、单纯疱疹病毒基因插人牛痘苗基因组中制成的疫苗等。
基因重组疫苗:通过强、弱毒株之间进行基因片段的交换而获得的疫苗。目前研究取得较为成功的重组疫苗有轮状病毒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
在基因水平上制备的疫苗称重组疫苗,根据研制原理的不同,有以下几种。
基因工程疫苗: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目的基因片段克隆,插人表达载体(大肠埃希菌、酵母菌或牛痘苗等)的核酸序列中进行表达的疫苗。如将编码HBsAg的基因插人酵母菌基因组,制成DNA重组乙肝疫苗,或将流感病毒血凝素、单纯疱疹病毒基因插人牛痘苗基因组中制成的疫苗等。
基因重组疫苗:通过强、弱毒株之间进行基因片段的交换而获得的疫苗。目前研究取得较为成功的重组疫苗有轮状病毒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人可食用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免疫原即可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稳定地表达和积累,人类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它具有可以口服,易被儿童接受,价廉等优点。常用的植物有番茄、马铃薯、香蕉等,目前在国内外均正在研发中。
DNA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人动物或人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2005年,美国FDA批准了预防马西尼罗病毒感染的DNA疫苗上市,这是世界首个获得上市批准的DNA疫苗。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改进,DNA疫苗将会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答: 您好建议还是当地三级甲医院或者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答: 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预病毒防传染的? 0分
提问时间: 16:51
我很好奇,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预防病...
答: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用于各类过敏反应的抗过敏治疗.
答: 不知道你是哪的人,不过从你看医生所做的描述的话,可能主要看的是中医,中医重调理,而且诊断面狭隘(靠诊脉,而现在哪有再世华佗,老祖宗的东西他们现在连皮毛都没学会,...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重组疫苗和基因疫苗(核酸疫苗)的区别是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重组疫苗和基因疫苗(核酸疫苗)的区别是什么?
组疫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如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通过导入外源DNA表达蛋白的疫苗基因疫苗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载体上。重组疫苗: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疫苗DNA疫苗,然后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
采纳率:2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摘要:鸡球虫病是鸡主要的寄生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是毒力最强的球虫病病原,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该病的疫苗有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基因重组疫苗的研究现状
  摘要:鸡球虫病是鸡主要的寄生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是毒力最强的球虫病病原,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该病的疫苗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苗。由于活疫苗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基因工程疫苗受到极大重视,特别是重组表达亚单位疫苗和重组DNA疫苗,论文对这两种基因重组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中国论文网 /8/view-4180022.htm  关键词: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疫苗;基因重组苗   中图分类号: S859.7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3)-08-82-2   鸡球虫病是由属于顶复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原虫寄生于鸡肠道引起的疾病,由于其造成雏鸡大量死亡,耐过的鸡只因为消化功能障碍,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缓慢而出现生产性能下降问题,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感染鸡的球虫主要有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以及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1]。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虫株是该属球虫中毒力最强、危害性最大的虫种,并且与其他球虫株之间几乎无交叉反应,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据Allen报道全世界每年因此病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亿[2]。   1 重组表达亚单位疫苗   基因重组表达亚单位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E.tenella保护性抗原基因导入受体细菌或者细胞,使其在受体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然后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成。基因重组表达亚单位疫苗的候选基因有5401、SO7、3-1E、 MZ5-7和表面抗原SAG5、SAG10、SAG13、SAG 14等。   H. D. Danforth[3]等于1989年开启了对鸡球虫基因重组表达亚单位疫苗的篇章,他们把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5401导入到大肠杆菌中与β-galactosidase 融合表达,添加弗氏完全佐剂配制疫苗,经该重组疫苗皮下免疫一次的鸡在攻毒后的损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增重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Du Aifang [4]等,使用编码艾美耳球虫5401抗原转入到致弱沙门氏菌中制备的重组疫苗,试验表明最多有55%的保护力。   SO7是位于子孢子折光体上的一种抗原。M. S. Crane[5]等的研究发现重组表达的E. tenella SO7抗原免疫鸡只,不但能保护受到同源株攻毒的鸡,同样也能保护受到E. acervulina, E. maxima 和 E. necatrix攻毒的鸡。Christian Klotz[6]等, 用SO7抗原与两种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构成的重组疫苗,做免疫保护性试验,均能够减少排卵量,具有部分保护力,而且对其他球虫也有一定的交叉保护,说明SO7抗原可以作为候选疫苗。   麦博等[7]将E.tenella表面抗原SAG10做原核表达后将重组蛋白以lOOug/只肌肉注射免疫雏鸡,攻虫后观察免疫效果,免疫组抗球虫指数为152.13。说明重组表达的EtSAGl0可诱导雏鸡产生一定的抗球虫免疫保护。E.tenella表面抗原SAG13和SAG14[8],SAG2和SAG7[9] SAG5[10]做原核表达,将可溶性蛋白免疫雏鸡,攻毒后检测其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这些重组表达蛋白均有一定的抗球虫保护力。   Millter[11]等于1989年用抗Etenella子抱子28KD的单抗Mabl209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GX3262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115kDa,试验表明用该重组抗原免疫幼龄肉鸡对感染艾美耳球虫卵囊产生明显的部分保护作用。   B. M. Subramanian[12]等的研究发现一个来自于E. tenella 微线体的能激发宿主鸡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抗原EtMIC1,重组表达的EtMIC1能提供受试鸡部分的免疫保护。   Ralf.Hosse[13]等首次克隆表达出柔嫩艾美耳球虫的89kDa亲环蛋白 EtCTP89,在E.tenella整个生活史中表达,其从CsA到Cyps具有紧密联系,研究表明亲环蛋白A具有抗球虫作用。Nishinaka S[14]等从母系的无胸苷激酶活性的R27H1和 R27H4与鸡的B细胞系MuH1 和MuH4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研究表明能产生IgG。Clarke Lorraine E等克隆EtHL6抗原,该抗原能在Eimeria tenella的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阶段表达,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重组DNA疫苗   重组DNA疫苗是将一种或者几种抗原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直接或经包装注入体内表达出相应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X. Ding [15]等用E. tenella微线体抗原基因EtMIC-2构建的DNA疫苗载体进行卵内鸡胚免疫,结果表明其能提高雏鸡攻毒后10天和17天的抗体水平,同时排卵量下降,增重提高。   3-lE是E.tenella子抱子与裂殖生殖阶段的表面抗原,氨基酸序列全长1086bp,含有一个由170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架。Song [16]克隆3-lE基因构建 pMPI3-3-lE重组质粒 ,插入到pBK-CMV载体中 ,以不同的免疫剂量和免疫方式免疫1日龄雏鸡 ,14日龄时功毒, 10d后,检测机体的抗体,结果表明不管何种接种方式 ,均能检测到最高的循环抗体水平。说明3-lE基因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保护作用。D. Ma [17]用共表达3-1E和IL-15的DNA疫苗载体免疫试验鸡的结果表明其免疫保护效果(用ACI评价)比仅表达3-1E抗原的DNA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Geriletu [18]用共表达E.tenella抗原基因MZ5-7和IL-17的DNA疫苗载体免疫试验鸡,7天后鸡脾细胞的IL-2和IFN-γ表达量上升,攻毒后免疫组的抗球虫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共表达IL-17的DNA疫苗比仅表达MZ5-7抗原的DNA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好。徐守振[19]增出有3-l E抗原基因和鸡IFN基因融合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roVAX中构建双价融合表达质粒 proIE。将proIE于14、21日龄免疫AA肉鸡,28日龄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 proIE双价融合DNA疫苗具有增强免疫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粪便中的卵囊排出量(P<0.05)。说明鸡ChIFN-γ对DNA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TA4 是柔嫩艾美耳球虫通过二硫键连接5kDa和17kDa两条多肤形成的子孢子的一种表面糖蛋白。S. Q. Wu[20]的研究发现表达E.tenella抗原基因TA4的DNA疫苗pcDNA3.1-TA4和pcDNA3.1-Et1A-TA4经肌肉免疫能提供试验鸡部分免疫保护效果,抗球虫指数(ACI)达到160。Xu Qianming [21]用嵌合有艾美耳球虫TA4和IL-2基因的联合表达疫苗诱导鸡体对球虫病的免疫力,结果表明TA4基因是有效的疫苗表达抗原,该抗原和细胞因子联合表达能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力,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λMZ5-7是在第二代裂殖子阶段表达的一种分泌性蛋白(MZP)。秦睿玲[22]将λMZ5-7连接到pVAX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VAX-Mzp5-7,用该重组质粒肌肉注射机体内表达,免疫试验表明该质粒对鸡柔嫩艾美球虫的攻击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L Yang [23]克隆广东株Eimeria tenella的子孢子折光体抗原Etp28基因与AcMNPV-OCC(-))构建重组表达体GST-6xHis-Etp28免疫鸡只,实验表明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可以作为候选疫苗。Yang Guilian [24],用重组鸡痘病毒表达艾美耳球虫菱形基因能够诱导免疫反应,证明有部分保护作用。D.G..J. Breed[25], 筛选出4段不同的基因片段用于免疫鸡只,都能诱导出强烈的T细胞反应,其中有一段分子量是26到30kDa的基因片段,试验表明能够极大的减少盲肠病变。Alireza Talebi[26],用编码抗原的基因合成多肽疫苗用于预防鸡只,分别用Eimeria acervulina 和Eimeria tenella 功毒,结果是能产生很高水平的抗体,细胞内反应具有部分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3 展望   从80年代开始研究鸡球虫基因工程疫苗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艾美耳球虫重组疫苗研究表明以这些抗原基因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对鸡球虫攻毒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所有这些研究中的重组疫苗都还达不理想的保护效果,离临床应用还有较大距离。艾美尔球虫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研究之所以至今未有突破性进展,我们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目前对艾美尔球虫重组疫苗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偶然发现的一些单个抗原基因进行的一些试验性免疫效果研究,缺乏对艾美耳球虫所有抗原的系统化研究基础。其二,由于球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球虫发育的每一阶段都具有免疫原性,对球虫感染诱发保护性免疫起关键作用的可能不只一种抗原,可能需要多种抗原的共同作用才能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其三,对球虫感染宿主的机制现在仍然不清楚,这也是制约柔嫩艾美耳球虫疫苗研究的一大难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球虫基因的研究不断深入,最终能研究出高效的基因重组疫苗。   参考文献   [1]林昆华,熊大仕.北京地区鸡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11.   [2] Allen P C,Fetterer R H. Recent advances in biology and immunobiology of Eimeria species and in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with these coccidian parasites of poultry [J].Clin Microbiol Rev,-68.   [3] Danforth, H.D., Augustine, P.C., Ruff, M.D., McCandliss, R., Strausberg, R.L., Likel, M., 1989. Genetically engineered antigen confers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avian coccidial parasites. Poultry Science 68, .   [4] Aifang Du,Suhua Wang. Efficacy of a DNA vaccine delivered in attenuate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gainst Eimeria tenella infection in chicke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7-785.   [5] Crane M. S., Goggin B., Pellegrino R. M., Ravino O. J., Lange C., Karkhanis Y. D., Kirk K. E. and Chakraborty P. R. Cross-protection against four species of chicken coccidia with a single recombinant antigen. Infection and Immunity 1991, 59: .   [6] Christian Klotz,Florian Gehre,Richard Lucius,et al.Identication of Eimeria tenella genes encoding for secretory proteins and evaluation of candidates by DNA immunisation studies in chickens[J].Vaccine,25-6634.   [7]麦博,覃宗华,于三科,等.柔嫩艾美球虫杨凌株表面抗原SAG10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751-755.
  [8]陈静.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SAG13和SAG14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9]简永利.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SAG2和SAG7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麦博.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SAG5和SAG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免疫保护性试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1]Miller, GA.eta1.Genetic control of immunity to Plasmodium yoelii sporozoites Jmnal of Immunology,:.   [12]B.M.Subramanian, Sriraman R., Rao N. H., Raghul J., Thiagarajan D., Srinivasan V.A. Cloning, expres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a recombinant Eimeria tenella sporozoite antigen in birds. Vaccine, 2008, 26: .   [13] Ralf.Hosse,Jurgen Krucken,Stefan Bierbaum,et al. Eimeria tenella: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n 89 kDa cyclophilin[J]. 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275-279.   [14 Nishinaka S, Suzuki T, Matsuda H, et al. A new cell l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icken monoclonal antibody by hybridoma technology[J].Immunol Methods,:217-222.   [15]Ding X,Lillehoj H S,Dalloul R A,et al.In ovo vaccination with the Eimeria tenella EtMIC2 gene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coccidiosis. Vaccine,2005, 23: .   [16]Song K D,Lillehoj H S,Choi K D.et a1.A DNA vaccine encoding a conserved Eimeria protein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live Eimeria acervulinachallenge[J].Vaccine,-3):243-52.   [17] Ma D, Ma C, Pan L,et al. Vaccination of chickens with DNA vaccine encoding Eimeria acervulina 3-1E and chicken IL-15 offers protection against homologous challenge. Exp. Parasitol, 2011, 127(1):208-214.   [18]Geriletu, Xu L, Xurihua, Li X. Vaccination of chickens with DNA vaccine expressing Eimeria tenella MZ5-7 against coccidiosis. Vet Parasitol, 2011, 177(1-2):6-12.   [19]徐守振,潘保良.鸡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抗原共表达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5-7.   [20]Shao Qiang Wu,Ming Wang,Qun Liu,et al. Construction of DNA vaccines and their induced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experimental Eimeria tenella infection[J]. Parasitol Res,2-336.   [21]Qianming Xu, Xiao kai Song, Li xin Xu, et al. Vaccination of chickens with a chimeric DNA vaccine encoding Eimeria tenella TA4 and chicken IL-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coccidiosis[J].Veterinary Parasitology,:319-323.   [22]秦睿玲,张西臣,徐占云,等.鸡柔嫩艾美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λMZ5-7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37-39.   [23]Yang L, Zhu W, Wang XZ, et al. Cloning of Etp28 Gene of Eimeria tenella (Guangdong Strain) Sporozoites and its Expression in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J].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93-298.   [24]Guilian Yang , Jianhua Li, Xichen Zhang,et al. Eimeria tenella: Construction of a recombinant fowlpox virus expressing rhomboid gene and its protective e?cacy against homologous infection[J]. 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 :30-36.   [25]D.G.J. Breed,T.P.M. Schetters,N.A.P. Verhoeven,et al.Vaccination against Eimeria tenella infection using a fraction of E. tenella sporozoites selected by the capacity to activate T cel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 ,31-1240.   [26]Alireza Talebi,Grace Mulcahy.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Eimeria acervulina and Eimeria tenella induced by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J].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342-348.   作者简介:许李丽(1987—),女,重庆市永川区人,就读于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重组的基本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