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级军士长警士长是什么职位?

四级警士长张庆祥:兵情中的那种情愫
相知是缘定:难忘的呵护与严厉
带兵十多年的张庆祥是出了名的“矛盾体”。一方面是他的一股狠劲,常言道“只有不会带兵的班长,没有带不好的兵”,张庆祥秉持着班长的职责,对班里的战士格外严格,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他经常教育战士:要么不当兵,当兵就要当尖兵。另一方面是他体贴入微的暖劲,他常说: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捂不热的心。在他的兵面前他从不摆架子,执勤站岗,他和战士们一样不分酷暑严寒,不问春夏秋冬;生活娱乐,他和大家一样一起喜怒哀乐,一起欢声笑语。14年间,他始终从兵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爱每一名战士,在严厉、呵护的双重培养下,他的兵个个称得上精兵。
2014年9月初,东北的“秋老虎”不断发威,白天燥热难耐,晚间清凉微寒,对于南腔北调的新兵们,考验的不仅仅是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和各项训练,还有天气带来的诸多弊端。作为优秀班长,张庆祥被支队推荐到总队训练基地开展新训工作,成为新训班班长。一次操课间隙,张庆祥发现班里几名新兵总是忍不住“蹭鞋底”,还时不时地作抓痒状。心细如发的张庆祥回想起自己新兵连新训的日子,一下判断出了“病根”。训练结束后,张庆祥立刻去了卫生所,回到班里带着从卫生所拿回来的药水,发给大家后,召集全体新兵开了一个简单的班务会,会议形成了一个决议,就是每名新兵每天必须洗脚。当晚,张庆祥为几名患脚气和甲沟炎的新兵打来洗脚水,为他们洗脚、上药,几天的坚持,新兵们的病症好转,新兵们训练也更加刻苦勤奋。张庆祥的班级在新训工作期间,先后6次荣获内务标兵班和军事标兵班。新训结束前,在总队新训考核中他的班级中有4名新兵荣获总队嘉奖殊荣。
2007年6月,班长小周还是列兵的时候,被抽到比武班。时任比武班班长的张庆祥,为了在比武会操中取得好成绩,白天带领大家训练,晚上熄灯前还坚持开展“三个50(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体能训练。一天下来,小周和班里大部分战士都有些吃不消,但为了出成绩大家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睡前“三个50”体能训练让人亢奋,正常的生理规律被打乱了,导致睡眠不足,白天训练总是无精打采、哈气连天,张庆祥看出端倪,便找到小周等人问个究竟。了解情况后,张庆祥主动向全班战士做了检讨,当即宣布将这项体能训练改为下午进行。战士们连声叫好,有的还夸下海口要做“三个100”,绝不给集体拖后腿。付出总有回报,在军事比武会操中,张庆祥本人获得了防暴弹投掷、实战技能两项单项冠军,带领比武班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段经历也使小周积累了很多经验,如今已经是班长的小周,提起张庆祥还是那样敬佩,敬佩他带兵的魄力,更敬佩他勇于承担责任、擅于自我检讨的态度和担当。
14年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只是一段过路,但却包含了军人青春的付诸。张庆祥作为一名普通的班长、平凡的一兵,将兵情、兵味的点滴烙印在自己的人生青春路上,有着太多太多的记忆和回忆,在平凡的岗位上执著着、书写着一个老兵的奉献和炽热。(宋刚 郑博文)
[责任编辑:2015士官复员发放标准曝光 四级军士长可领40万
来源:综合
作者:三剑客公众微信号
  原标题:只发干货:士兵退役到底发多少钱?
(责任编辑:沙洋波)
原标题:只发干货:士兵退役到底发多少钱?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从21岁到37岁,从军16年的四级警士长泪别军营
从21岁到37岁,是人生最绚烂的年纪,选择了军营,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如今,16年军旅生涯将画上句号。离别在即,凝神回望,他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各种情愫涌上心头。
秋风吹过漠野,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由浓绿变成浅黄,继而又成金黄。抬眼望去,似波浪起伏的金色海洋,美不胜收。
每年到这时候,老兵就要退伍了。已经当兵16年的四级警士长杜坤明默默收拾着自己的行囊,准备踏上又一个新的征程。
夜深人静时,他不禁问自己真的能离开部队吗?坚毅的眼神中,藏不住的是泪眼婆娑。
选择与被选择
选择这个词,从来就不属于军人。一身戎装,以使命为担当,光荣是他的,心酸也是他的,人前骄傲是他的,背后苦楚也是他的。
2000年杜坤明想去当兵,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却因为名额有限,最后未能如愿。第二年,心中憋了一口气的他帮父亲种了大半年的黄烟,还清了家里欠的债务,为父母添置了新家具。一叶金黄时节,杜坤明正在地里挖红薯,忽然听到村里的征兵广播,他条件反射般一把扔掉锄头,飞奔回家,简单收拾下,就往乡政府跑。当兵可是他一生的梦想,此时此刻,他怎么能放弃这个机会?乡武装部长看他是个好苗子,就替他报了名。
终于如愿以偿,带着憧憬一路北行。杜坤明从秦岭大地来到了塞北边陲,一头扎进一个叫满归的地方。内蒙古的冬天滴水成冰,室外温度经常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冻得人直打哆嗦。原本想着当兵能走出大山,不料却是从一座山跨入另一座山,心情一时跌倒冰点。
好在他想军营就是锻炼人的地方,既来之则安之,很快他调整好心态,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工作。三个月下来,手背龟裂,脚生冻疮,经受了人生从来没有的痛。但付出总有回报,他也因此荣获“十佳新兵”的荣誉称号,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开了个好头。
2002年初,听说国家要在新疆组建森林总队,想见见世面的杜坤明毅然报了名。他和战友怀揣希望踏上西去的火车,从内蒙到北京再到乌鲁木齐,最后则是库尔勒,一路尽显荒凉。纵有雄心壮志,此时也被失望塞满心窝。五天五夜的颠簸,下车时他双脚肿的已是步履蹒跚。
在预备役师高炮团借住了一年后,他和战友搬进了新营房。营区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周围五公里没有任何建筑。那年一场沙尘暴,把操场上的篮球架掀翻在地,垃圾桶更是吹得满院子跑,屋里的被子、床单、桌子上也挡不住沙尘袭击落满沙尘,而官兵们更像个“土猴”。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既然来了,就要当好这个兵。2004年支队组织首届军事比武,各单位调兵选将暗自较劲,杜坤明虽素质比较全面,但和来自机动师的班长们比还是嫩了点儿。比武中他后背磨破了皮,鲜血直流,但仍咬着牙捧回了全能和3个单项第一,获得4块奖牌,成为当年名副其实的“黑马”。
可谁又知道,2003年底,受名额限制转士官希望不大的杜坤明,本已打起背包准备回家,还同是竞争对手的十几名同批战友集体向领导反映,请求他留了下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9年底,杜坤明又面临去留,支队党委向上级请示,他又一次如愿晋升中级士官。这些年,他3次荣立三等功,10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了支队警衔最高的兵。
如果不来当兵,生活的道路会有很多。他有可能和同学一样事业有成、生活富足;有可能和发小一样养育着一家老小,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有可能……但,杜坤明从不后悔从军的选择,因为这里实现了他的青春和梦想。
37岁的他却没有了“家”
真正的伟大,并不完全是只为轰轰烈烈的大事奋斗,而是肯在一些区区小事中,力争一份荣耀。
退伍前不久,支队组织士官400米障碍测试。按照杜坤明的年龄,3分30秒就已是及格,可他拼力跑出了2分26秒,比优秀还高出一大截。战友说不用这么拼命,他却说不能丢了中队的脸,要为荣誉而战。
“人活着,要绷住一股劲儿,就像身陷流沙,绷不住就会被岁月拽向沙底。时光流逝,能够摆渡的只有自己。”喜欢读书的杜坤明,拿着一本《摆渡人》,颇有文艺范的说。他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如今不仅自考获得大专学历证书,还拿到了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中级厨师证等,成为单位小有名气的自学成才典型。
危机时刻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品质。他曾和战友挺进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抗高压,辗转上千公里,啃方便面、喝矿泉水,脸庞被晒得黝黑,未睡过一个囫囵觉,抓捕携带杀伤性武器的盗猎分子数十人。他曾和战友一起战火魔、受热浪,头发、眉毛被燎,手臂被划出道道血口,仍然顽强奋战。
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两个膝盖半月板二度损伤,鼻炎、骨膜炎等疾病也找上门开来。由于常年在部队和妻子聚少离多, 2014年他离婚了。如今,已37岁的杜坤明要离开这个深爱了16年的“家”,却不知该去哪个家。
“有人觉得挣钱多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可我认为总得有一些人默默守卫着这个国家。”杜坤明这样说。
真的能离开吗?
一朝从戎,一生铭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离开了部队的营院,却褪不去16年军旅的印记。
夜深人静,杜坤明问自己真的能离开部队吗?
这些天,他依然跟着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甚至二十岁的战友吭哧吭哧的训练。听说他仍是每天一身土、一身汗,早已踏入社会的战友留言:“马上要退伍了,何必呢?”杜坤明盯着手机屏幕不知如何应对。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早已习惯了直线加方块的生活,不想退伍以后战友戳他的脊梁骨,也不想给自己的军旅生涯抹上哪怕一丁儿污点。这里既有善始善终的想法,更是对部队的眷恋。“回家了就要为生计奔波,训练的机会难得……”他言语中满是不舍。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绝不能好高骛远,就像跑5000米得按照自己的节奏分配体能……很感激部队,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财富。”座谈会上杜坤明的发言朴素而真实。
其实,这些天杜坤明很纠结。按照规定,服役12年以上的士官政府可以安置工作,也可以拿一笔复员费自己创业。37岁的他年纪虽不是太大,但也不能任性而为,思考到最后也没有结果。
对于未来,杜坤明也曾在心里描绘过。最紧要的是先结婚,近不惑之年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他得先浇灭父母心头的那团焦火。关于就业,他想复员后先走走看,适应一下社会上的生活节奏,然后从小做起慢慢打拼。
前年,一个退伍的战友开了一家火锅店,因经营不善赔了,还有一位战友开了家卤肉店,把复员费也搭进去了,最后当了保安。他想过开早餐店、蔬菜粮油店。他的想法很多,感觉各行各业都能干,但又好像都不会干。不过他相信,有部队的磨练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退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杜坤明的告别方式有点儿特别。他自愿到炊事班帮忙,和战友们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精心做出好吃的饭菜,葱花饼、油泼面、肉夹馍……他把家乡的美食逐一呈现给战友品尝,好让他们记住,曾有一个陕西籍的老兵在部队挥洒过青春与汗水。
他即将离开军营,却又舍不得离开。此刻,他泪湿衣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入伍16年,这个叫安宁的四级军士长在哪儿都让人放心|空降兵|安宁|报务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入伍16年,这个叫安宁的四级军士长在哪儿都让人放心
入伍16年,这个叫安宁的四级军士长在哪儿都让人放心
颁奖词:普通一兵,百炼成钢;从军数载,与电台为伴、以电键为枪,坚守岗位、精武强能;你将青春与电波同频共振,你用电台与字码勾勒最美音符,你是军中之母,更是空降部队的排头兵!入伍16年来,他每天坚持训练7个小时以上,如此的坚持,令他先后7次在军以上比武竞赛中夺魁,荣立三等功3次,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他用危急中的勇气,书写了属于军人的灵魂与血性;更用平淡中的坚持,诠释了一名通信兵的使命与担当。请看空降兵某旅四级军士长安宁——未见安宁,先闻其名。认识安宁的人,对他都有同一个评价,那就是“安宁在哪里,让人放心”。对一名普通的基层战士来说,“让人放心”是一种至高的褒奖。要“让人放心”必须具备两个素质:忠诚和能力。安宁就是一位“心怀忠诚、苦练能力”的优秀军人。3次三等功、7次在军级以上比武夺魁;2008年安宁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5月,安宁作为空降兵部队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017年,安宁被空军评为优秀士官标兵;2018年,安宁被评为“空降精武标兵”。安宁,《辞海》的解释是安定、宁静。人如其名,生活中的安宁成熟稳重,做事干练,在报务专业一干就是16年。为了家园的安宁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安宁作为营救任务中唯一一名空降通信兵,随队参加深山大营救。他凭着“早一分到达,群众就多一分生的希望”的信念,冒着余震不断,山体随时可能塌方的危险,忍受着伤病的困扰,背负近20公斤重的电台,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在通往清平乡的山路上,一阵强烈余震突然袭来,一时间地动山摇、碎石乱滚。当时,安宁正处在半山腰上向上级报告情况,见情况不妙,他背起电台就往山下跑,还没跑出几步,就感到后背被狠狠地撞了一下,一下子扑倒在地……余震过后,从眩晕中清醒过来的安宁,发现电台纯钢的外壳被石块砸出一道3、4厘米凹痕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里既后怕又心疼。如果石块再偏几公分,安宁可能当场就牺牲了;而这部电台是救援部队及受困群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希望,万一损坏后果不堪设想,所幸电台没有损坏。生平第一次离死神这么近,安宁却没有被困难和危险吓倒。在救援期间,他想方设法克服地形复杂、地势偏远、矿区干扰强烈、气候恶劣导致通信困难的实际,冒着余震爬上危房的屋顶架天线,寻找最佳通信位置……凭着一个军人的崇高使命感和一个通信兵的神圣职责以及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顽强意志,安宁仅靠携带的几盒伞兵干粮,独自一人坚守岗位18个日日夜夜,保证了清平乡大营救的“生命电波”从未停歇过,对确保整个营救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次行动,安宁50多个小时没合眼,先后引导直升机100余架次、空投救援物资50余吨。因表现突出,他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在救援队赶到清平乡时,由于极度的恐惧、悲伤和疲惫,乡亲们已经发不出欢呼声,但还是站着、坐着,用力地鼓掌,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难忘的掌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安宁神情凝重地说道。救援期间很苦很累,也时常面对各种危险,可当安宁看到善良淳朴的群众自发地将仅有的一点大米熬成粥端送到他们临时休息点,硬拉着让他们吃的时候,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涌上心头,那一刻,安宁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人的责任!表率给人以安宁起初,安宁并不甘心当个在别人眼里看似舒服的“传令兵”。新兵连里听班长讲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故事,他总憧憬着有一天也能持枪弄炮、驰骋沙场。然而新兵下连后,安宁被分配到原通信团教导队学习报务专业。当听到报务原来就是坐在电台前面“滴滴答答”机械劳动时,他的心一下子掉到谷底。这与当初“训练场上扛枪扛炮挥洒汗水”的梦想是天壤之别的生活。现实与期望的落差,没有阻挡住安宁前进的脚步。与特种侦察等专业相比,报务专业相对枯燥,最初的基础训练更是难熬。2003年新兵报务集训期间,为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安宁放弃个人爱好,坚持每天两小时密语背记、两小时手键拍发、一万五千组电传拍发、五千组报文抄收,这些任务量是报务学兵正常训练量的5倍之多,同时,他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完成任务决不休息!他把一切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训练场和教室,常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就连睡梦中也经常出现手击床板、嘴念“嘀嗒嘀”的情况,连报务教员都觉得这个小伙子练报务已经到“走火入魔”的状态了。那些日子,安宁每天都在三尺机台打转,电报纸抄了一本又一本,不少电键的键钮都被磨光。入行不到一年,他抄写的电报纸摞起来有2米多高。苦尽甘来,他数码收报速度达到每分钟160码,远远超过大纲中规定的优秀标准。正是凭着这种苦学不辍、精益求精的狠劲和韧劲,他很快在报训队中脱颖而出,成为训练尖子。一年后他被破格提升为班长,成为当时全团唯一的义务兵班长。义务兵入党、同年兵中第一个当班长、参加上级比武斩获金牌……一切顺风顺水。“当时,连队党支部推荐提干,却因为我学历偏低而被淘汰。”对于当时年满24岁的安宁来说,这意味着肩上扛星的机会彻底断绝。“咱报名当兵的时候,就没想过一定要提干,提不了干就不干,脸往哪搁啊?”安宁说。失望是当然的,但这种情绪在安宁心中只是瞬间掠过。那一年,他主动申请参加“和平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演,因完成任务出色,受到联合指挥部表彰。那年年底,安宁下士服役期满,“既然提不了干,那就回来吧,凭着你现在获得的荣誉,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回来闯闯,但当时单位报务专业骨干青黄不接,组织希望他留队,他二话不说留了下来。来自内心的安宁报务专业有这样一句话: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为了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安宁几乎每天都会坚持训练7个小时以上,困了疲了,就到操场上跑上几圈,活动一下筋骨,清醒一下头脑,回来接着训练;夏天,热得受不了时,就打盆凉水降降温,洗一把脸,抄一组报;冬天,天气阴冷刺骨,他却经常练得直冒汗。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训练,让安宁对报务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有一次家属来队,安宁陪她在操场散步聊天,远处隐约传来一阵滴答声,他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完全不知家属在说什么,嘴里却嘟喃着:“,1287……”弄得妻子莫名其妙,盯了他半天,很无奈地说:“我就是透明的,电台才是你老婆。”2009年,全军无线电报务专业大比武在重庆鸣锣开赛,顶尖高手捉对厮杀。“无线电报务专业一直是我们的弱项,有对手调侃说‘就算派个二流选手也能赢我们’,安宁‘压力山大’。”负责比武保障的上士孙稳稳介绍说。备战期间,正值盛夏,中午电台车内的温度达50℃以上,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安宁连吃饭都在车里进行。4个第一、1个第二,安宁和战友们创造了空降兵在全军通信专业比武上的新纪录,也让各路同行刮目相看。2014年,在空降兵组织的群众性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安宁又一次在士官全能和报务基础两个专业比武中拔得头筹,成为唯一一名收获两枚金牌的选手。“功成名就”以后,大家都劝安宁换个舒服的岗位,安宁却不愿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他说:“我的成长进步是组织培养的,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回报组织。”如今,安宁作为报务教员,先后为部队培养了200多名专业骨干,5人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20多人荣立三等功。盛名之下更需坚守平凡,荣誉面前更需谦虚谨慎。在与电台为伴、以电键为枪的平凡岗位上,安宁感到充实和欢畅。奋进新时代、强军正当时,2018年,安宁告诉笔者,今年的群众性大比武,他还想继续参加,立足本职岗位,用奋斗的脚步踩实战斗的节奏,让强军电波永不消逝!中国空军网
阅读排行榜听说部队士官要干到四级军士长家属才能随军?
而且还必须是驻艰苦地区部队的
第3页 :官兵贡献青春年华
 十几二十年守着边防,回去能有个自己的窝;为国家尽义务、贡献青春年华,身边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这是边防军人共有的想法,也是我在连队问得最多的问题。房子和妻子牵动军心啊!
  从现在的情况看,连排军官以及同龄的士官,大部分在县级以上城市或爱人所在地购置了商品房,大多100平米以内,尽管有的人是靠父母资助,有的人每个月还着几千元的银行贷款。总之,当他们某一天脱下军装之后,不论到哪里,都有个落脚的窝。
  令人不安的是,边防官兵大龄青年越来越多。有的连长、指导员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不是他们太挑剔,而是现在的女孩太务实。士官就更难找对象了,他们得干到四级军士长家属才能随军。我见过几个30来岁的士官,干脆现在不找,说等退伍回家后视安置情况再定。一连的上士常志芸是山西榆社人,入伍后考上襄樊士官学校,学的是司务长专业,中专学历。小伙子长得浓眉大眼、仪表堂堂。一问,他谈过一个对象,谈了一年多,感情还不错,最后因女孩嫌他离得太远,经常见不着面,吹了。小常算了一下,他退伍回家31周岁,等安顿下来再找对象也不算太晚。如果不要政府安排自主择业,他能拿到二十五六万复员费,如果要求安置工作也能拿七八万元。他也在家乡县城买了房,每平米2200元。
  当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接受不了边防的遥远,也不是所有的边防军人都要经受失恋、失婚的痛苦。
  三连连长王军昌提起他的婚姻,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信。
  王连长是河南镇平人,蒙古族,他的大学是4+1(在军校进行学历教育4年,任职训练分流1年)模式,最后一年分流到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习时,和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国防生王艳龙成为同窗好友。
  后来,王艳龙分配到内蒙军区给水工程兵团,并很快找到了一个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的女友;王军昌分配到乌兰察布军分区边防二团,几年下来个人问题没有着落。虽然他俩相距甚远,但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惺惺相惜,有一天已婚的王艳龙要给王军昌介绍对象,女孩在北京妇幼保健院工作。王军昌一听觉得不靠谱,呼市的女孩都不好找,还能高攀上首都的女孩?!王艳龙说,不管能不能成,你和她聊一聊好不好。不便拂好友的善意,王军昌在QQ上和当时还没告诉他真实姓名的女孩认识了。俩人聊了半年时间,聊得还挺投机,他便只身前往北京见面。经过几天的亲密相处,王军昌才搞清楚,原来他谈的女朋友是王艳龙的亲姐姐。王军昌埋怨起了小舅子:“以前咋没听说你有个姐姐?你为啥不早说呢?要是早说,我不早就同意了,耽误了多少好事啊!”
  “给你脸了是不是?别得意忘形啊!”俩战友开起了玩笑。
  边防干部每年假期70-78天。王军昌婚后每年回北京两次,加上爱人来队一次,夫妻在一起的时间约3个来月。北京的房子买不起,妻子王艳伟租房住,他们还没敢要小孩,想以后在呼和浩特市安个家再说。
  真心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女青年把橄榄枝多多抛向边防军人,他们真的很好,真的能给你足够的幸福和安全感。
  人常说居家过日子,一路走来,我有个感受特别深:内蒙边防的官兵把苦日子、寂寞的日子,过成了好日子、有滋有味的日子。
  要想了解一个连队建设和生活得怎样,你需要注意三个地方:内务、食谱、哨位。
  内务体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食谱体现营养和生活水平,哨位看的是官兵的精神风貌。
  即便是三四个人的执勤点,他们的内务都让我这个在连队呆过6年的人赞叹不已。所有的装备及个人物品,都摆放得整齐有序、干净利落。要知道我是临时停车闯进去的啊!
  走进饭堂,我第一眼就是寻找墙上贴的每周食谱。中午六菜一汤,晚饭四菜一汤,早餐的花样也挺多。一点不夸张,战士们做的饭菜比北京机关食堂的好吃多了。连队的大棚各种蔬菜长势喜人,大约能够满足全年30%至50%的需求量。特别让人高兴的是每个连队牛羊成群猪满圈,鸡鸭鱼兔也不缺。七连连长李斌带我看了他们的农副业生产基地,羊220只,猪15头,鸡120只,牛8头。为了和牧民的牲畜区分开,他们的牛羊耳朵上都烙有耳标。李连长说,每个月至少杀两三只羊、一头猪改善伙食。一张羊皮能卖100多元,牛皮能卖300多元,用于支付雇请当地羊倌放牧的费用。
  其他连队这方面的情况和七连大同小异,一连、五连、九连窗明几净的饭堂和色味俱佳的伙食,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吃饱吃好不想家,这也是拴心留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啊!
  一座又一座封闭式的瞭望塔矗立在北疆八千里边防线上,战士们24小时睁着警惕的眼睛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摸着年轻士兵一双双粗糙、布满老茧的手,我经常会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这些比我的孩子年龄还小的孩子,早早地担起千里戍边的重任,经受着严酷自然环境和艰苦军旅岁月的磨砺,让人既佩服又心疼。
  因为各连指导员在内蒙古军区集训,出面接待我的都是连长,一直转到八连驻地,才终于见到指导员李鹏,他刚从机关培训归来。这位踌躇满志、神情爽朗的小伙子,也是由士兵成长起来的优秀基层干部,一身荣誉的光环。
  八连是个窗口连队。我说让我看看你们的荣誉簿,文书很快拿来了,是用A4纸打印的,足足有8页,这些年来,八连15次荣获集体三等功,9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一等功;195人三等功,30人二等功,30名士兵提干……真不得了!他们现在是“信息网络全线联通、监控系统全线布设、自卫工事全线完备、训练场地全线配套、巡逻道路全线贯通、铁路网线全线封闭”,军区去年在此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格外新鲜。
  戍边人前赴后继。在四连,巧遇团干部股股长刘佃元带着一卡车大三的国防生,利用暑假时间下连实习,每到一个连队放下三五个人,又转去下一个连队。是的,这些娃娃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守护这条边境线的骨干力量,替换下那些在这里坚守和奉献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大哥。
  每到一地,你总能深切地感受到官兵们那种以哨为家、以连为家的情怀。是的,有志青年谁不爱边疆?!这里,我要讲一个在边境线上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退伍兵,他叫孙文江,东北人。
  孙文江1991年底来到当时的十连现在的四连当兵。小伙子一表人才,头脑灵活,完成任务出色,入伍第二年就当上班长。服役3年期满,提干无望,退伍在即。可孙文江就是不想离开第二故乡。距哨所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户牧民支起帐篷放牧。他们家的大女儿阿拉坦花,是个身手矫健的骑手。坦花有个表哥叫哈达,时常来哨所玩,一来二去和孙文江熟悉了。孙文江想:如果能娶阿拉坦花为妻,他就可以永远留在他恋恋不舍的这片草原上了。孙文江托哈达去提亲,哈达的舅舅小曾日布、舅母苏米娅本来就喜欢解放军,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
  这样,两个素昧平生的男女青年谈起了恋爱。孙文江不懂蒙语,坦花不识汉字,无法用语言交流,两个人就互相传递纸条,孙文江在纸上画一双眼睛,表示我看上你了,我的眼里只有你;坦花画一颗红心,意思是我把这颗心交给你了。
  退伍后,孙文江先回到家乡武装部送交了有关手续,并向父母报告了他准备在边防安家落户的打算,然后再一次返回草原,将坦花带回入伍地通辽领证结婚,摆了喜酒。那年,他24岁,坦花23岁。
  陪我一路跑了10多天的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孙国江说,你来一趟不容易,一定要见见孙文江和阿拉坦花,他们现在承包了几百亩草原,养了几大群牛羊,日子过得很好。他们不仅勤劳致富,还组织牧民看防护防,是我们不穿军装的“岗哨”。
  好啊好啊!孙副主任已经忘记了他曾去过的路,打电话给一营营长张卫东求助,张营长和四连连长王小伟很快赶来当向导。
  穿过一片又一片野韭菜花飘香的草地,避过一群又一群啃着青草的牛羊,孙文江家洁白的蒙古包和明亮整洁的砖瓦屋出现在我们眼前。
  阿拉坦花笑呵呵出来迎接客人,她已经能讲流利的汉语。据她说当年和孙文江谈恋爱时,她体重80斤,现在可发福多了。
  我们坐着喝了一会茶,外出放牧的孙文江才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赶了回来。他依旧一身绿军装,真是一个退伍不褪色的老战士。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到半饱,喝到刚好,孙文江和坦花便一首接一首地给我们唱歌。孙文江唱的全是军歌,准专业水平,一个调都没跑,唱着唱着他眼含热泪;坦花唱的是牧歌,开始低着头唱,唱着唱着深情地搂住丈夫,一脸阳光灿烂。
  知情者告诉我们,是能干的孙文江把阿拉坦花一大家子的生活带上幸福路,他在这个家里说话有绝对权威。而我在孙文江刚毅沧桑的脸上,看到了岁月刻下的风霜和一个人对爱的坚守和执着。
  孙文江不仅自己一辈子守着边防,还把他的独生宝贝儿子送到部队,当了一名边防军人。
  像孙文江和坦花这样的爱情故事毕竟很少,但子承父业扎根边疆的佳话却不胜枚举。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条离首都最近的边界线如此平安祥和、固若金汤的一个原因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人参加团购/元&/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级警士长提前退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