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四川省仪陇县荣邑县今是哪个县

邑在古代相当于多少规模_百度知道
邑在古代相当于多少规模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指国的话有大国小国,指城的话有大城小城。①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②国都,京城〖capital〗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翼翼:整齐的样子)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③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city〗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④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city〗《史记·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宋·苏洵《六国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而幸免协济,免为他邑代庖。--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邑小不足容。——清·张廷玉《明史》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⑤旧时县的别称〖county〗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唐·柳宗元《封建论》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⑥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feud〗邑万家。——《战国策·燕策》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⑦居民聚居的地方〖town〗邑犬群吠。——唐·柳宗元《柳河东集》⑧农村公社,古称为邑。邑:说文解字,“邑,国也”即国家,作于春秋的论语,尚有“十室之邑”之称邑为“小国寡民”。左传桓公十二年“以四邑”也注邑为国。邑或国,即农村公社,殷虚书契卷三有“大邑商”。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这个没办法计算的啊 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一个城市的大小 人口的多少都是不一定的啊
&邑&可以指县“大县之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之城方王城九之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巴县古文注释
巴县古文注释 &
&&&&&明代作品7篇
巴县儒学贡举题名记& 编修孙贞& 丰城
冯时行传&& 明·王应熊
蹇忠定退思斋记& 黄淮
保蜀援黔疏&& 倪斯蕙
24& 表忠记略&
刘氏科第志序& 王应熊
34& 刘文简公记
&&尚书雷礼
清代作品7篇
44& 三忠烈传& 林明㑺汇挤
50& 谕祭江西宁州殉难州同李成芳文
51& 谕祭江西巡抚刘如汉文&
53& 自怡轩诗序& 吴巨
蹇义传&& 张廷玉《明史列传》
分巡广西右江道张公墓志铭&&
70& 刘了庵先生传&
巴县儒学贡举题名记&
编修孙贞& 丰城
&孙贞,生卒不详,讳贞,字宗正,号竹轩,江西丰城同造孙家后裔,为大四房景阳公13世孙。孙贞为明洪武辛未年贡生,后中癸酉科乡试,明年以副榜举人教授绍兴。明太祖召各地教授御前晓谕掌握儒生教习的门道后,其对答获得朱元璋嘉许,于是饬命吏部录名等候擢用,不久孙贞果以翰林编修文林郎致仕。孙贞晚年曾寓居重庆,71岁回乡后无意世间名利,在含饴弄孙之余,常与二三故老饮酒谈笑颐养天年,后在睡梦中恬然而逝。
孙贞著述甚丰,弟子盈门,其有4子均入仕为官。孙贞而今被家乡丰城奉为历史名人。
&&&&&&&&&&&&&&&&&&&
圣朝奄有1天下,即兴学校,教育英才。继定四书五经义论策诏诰表判2,开科取士,追今七十余年矣。
巴为重庆巨邑,士子多质美务学,中选者累科不乏。南安蒋侯诚来令是邑3,见科贡题名碑无有,邃然4叹日:“兹非缺典欤5!”遂命学官询采明备,将刻诸石,属余记之。余谓事所当为之,则有关于劝惩,有裨6于治道。自洪武至今,凡十有九科,邑有其人,恐久则泯7而无闻也,爰8分科刻石以表彰之。仰士子来观,莫不感发兴起,笃志励学,当大比之秋,皆期于中以续其后焉。又必议论其中有任风宪9而激浊扬清者、任守令以德化民者、任教职能循循善诱成就后学者,是皆有光于学校,非徒为利禄计。而国家得实才之用,关劝惩而裨治道,职是故钦10。然今之守令多尽心于狱讼簿书,学校之政每视为不急,捌11石刻又学,政之所不及典缺也,而侯能用心焉,其他可知矣。余是以善侯之此举,而多侯之才且贤也,因并书之,以告来者。
1 奄有:全部占有,一统,多用于疆土。
&2 论策诏浩表判:按用途划分的古之应用文体裁。
& 3 来令是邑:来这个县邑当县令。
&4 邃(su&)然:深深地。
&5 兹非缺典欤:兹,这,这个;典,典故,典范;欤,叹词。
&6 裨:裨益,好处。
&7 泯:泯灭,消失。
&8 爰(yu&n):于是。
9 风宪:风纪法度,喻御史监察官。
&10 钦:敬仰,赞誉。
11 捌 :捌,扒开,喻分解。黃庭堅《論捌石刻不可學, 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
这是作者为巴县明代初期,记载庠舍科考业绩所写的一篇碑文。该文首先指出“巴为重庆巨邑”,
接着赞扬这里许多的科考学子品质好勤于学,所以在历年的科考里,中选者人数很多。
作者在该文中,叙述了时任县令蒋侯倡导立碑的意见,由此表明了写此文的渊源。接下来作者阐明了立碑记录科考成果,表彰学子翘楚的深刻意义。作者在文中,态度鲜明地赞扬了巴县籍官员中的“任风宪而激浊扬清者、任守令以德化民者、任教职能循循善诱成就后学者”,
由此肯定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最后作者告诫后来的地方官,不要只“尽心于狱讼簿书”,
而不关心学校的建设和运行。全文重心就是劝勉人们重视教育,该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巴县尊师重教,人才济济的良好社会风貌。
神圣的大明朝统一天下后,立即就兴办学校,以教育培养能力出众的人才。自重新审定了四书五经的教义和论、策、诏、诰、表、判的规范格式后,即开科取士,到今天已有70多年了。
巴县是重庆的附廓大县,年轻的读书人中品质好勤学习的很多,科考中选的人每科却不乏其人。今福建南安人蒋侯怀着诚恳的态度来主政巴县,看见这里没有科贡题名碑,深深地叹息说:“这不是缺了典范么?”于是他命令学官详细调査登记(科考中榜的人),将他们的名字刻之于石碑上,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做,这不仅可以劝慰惩戒不求上进的人,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自洪武年至现在,十分之九的科考,巴县都有人荣登榜上,(如果没有刻石表彰)恐怕久而久之就消泯得没人知道了,于是分科目将中榜的人的名字刻石表彰。希望士子来看到后,都能激发上进的兴趣,立下努力求学的远大志向,从而在今后的科考中,都能争取中榜从而让自已的名字也能续承碑上。我们评价在这碑上刻名的人,其中有担任御史监察官严饬风纪法度,激浊扬清的人,有任地方守令以道德教化民众的人,也有担任文教学官循循善诱地让下一代成就功名的人,他们都为乡庠学校争得了荣誉,并非只为升官发财个人利禄。(通过科考),国家征得了实用之才,又树立了社会的良好秩序,所以我们要赞赏。但是,当今身为地方守令的人多尽心于打官司断案,把学校的政事看得不急切,象扒开石刻又来学书法那样,看不到事物的真谛,所以学校的没有典范可效法,但蒋侯能在这件事上用心思,其他的政绩就可想而知了。我赞赏蒋侯这个举措,而且赞叹蒋侯的才华和贤德,因而一并写上,以此告诉后生晚辈。&&&&&&&&&&&&&&&&&
&&&&&&&&&&&&&&&&&&&&&&&&&&&&&&&&&&&&&&&&&&&&&&&&&&&&&&&
(林永蔚注译)
王应熊(?~1646),明大学士。字非熊、春石,明重庆府巴县人。神宗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入翰林。熹宗天启元年出使四川。思宗崇祯三年,拜礼部右侍郎。五年,进左侍郎。六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屡次上疏乞休,皇帝应允。思宗崇祯十五年冬,帝复招王。十七年,北京失陷,福王(弘光帝)即位于南京。八月,任王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督川、湖、云、贵军务。王缟素誓师,开幕府,传檄讨伐张献忠。唐王隆武二年(1646年),病逝于贵州仁怀县土城。王优于文学,尤工诗。著有《春石集》。
&&&&&&&&&&&&&&&
冯时行,字当可,号缙云。重庆在宋为恭州。公恭州之南乐碛人。少读书巴县之寺,故号缙云。
间,状元及第,宰通义之丹棱1,有惠政异绩,以,赴行在所,时秦桧主和议,忤之者立见贬逐。公召对,力主和议不可信,至引汉分羹事为喻2。帝曰:“朕不忍闻!”频蹙3而起。桧乃谪时行知万州,部使者至,承风旨附会抵罪,由是居里社4十余年。权奸死,起守蓬黎5,而以提点6成都刑狱终焉。&&&&&
《彝坚志》载:公守万州日,州有舞阳侯庙,公以7从高祖入蜀,而万州落南,非哙所至,是必夷鬼8假托以取血食,即日撤其祠。未几,出睹事,见伟丈夫被甲持戟坐于公庭。冯叱之。掀髯而怒曰:“吾乃汉舞阳侯庙食千岁君,见毁撤,吾无所归。”冯历诋其生平所为,不少慑9,神奄奄10而灭。
朝奉郎推11发遣雅州军事、沿边都巡检使蹇驹撰《古城冯侯庙碑》,云:“提点成都府刑狱事冯侯,隆兴元年死其官。侯有功业于当时。死凡四年,名山进士喻大中合邦人之思,筑宫于县之古城,以俎豆12侯。又三年,驹来守雅州,考侯事之终始,刻之石。先是,经界13之祸,此邦实烈;方经界之令甫颁,民恐惧奔走,徇14朝廷之法,不敢轻售其奸。法既行久且玩,奸民始生心,争为侥幸之,索取前日久令纷更之,而弊始错出。跬步之田而受倍蓰15之税,连阡陌者以巧幸入轻租,贫者破产业瘠沟中枕藉16,几蹈17汤火之酷将且十年。而侯持节而来,问民疾苦,首得此,蹙然寝食不遑18,毒于民者莫烈此。即闭阁书奏报天子,乞仍其故。既画可行,民欢迎曰:‘吾今更生矣!’及侯死,民聚哭曰:‘我有屋庐,侯畀19我;使获弛然,安居其下;我有,以耕以饱,皆侯之赐;虽一饭必祝。’大中斥七十万钱缚屋二十五楹20,中为堂,塑侯像,挟以两庑21,民岁时歌舞其下。水旱厉疫必以祷22,侯亦能出为祸福,以恐动其民而食其土。自侯为部使者,经画便事尤缜密,此邦著之令甲,世守焉。”&&&&&&&&&&&&&&&&&&&&&
侯所在,政卓异多;去,思民必祠之。夫考风俗,著其嬍恶,太守事之,是故为之记,而系之以声诗,使邦民歌以妥灵。诗曰:
洁樽罍兮酒洌清23,笾豆静嘉兮肥腯其牲24,坎坎25击鼓兮式和且平,携持父子兮进侯庭,维庙兮有觉其楹26,寝簟27孔安兮维侯是宁,维侯相民兮式临尔诚,雨我公田兮淡淡其盈,欲旸而旸兮牸犊肆耕28,厉鬼驱左兮风木暴盲29,维侯是安兮侯无遽征30。
公明果敢断,足当大事。居里社时,授徒讲道,安贫淡如也。文尤高,古人不敢呼其名,第目为缙云先生云。
宰通义之丹棱:宰,主管、主持、秉持;通义,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之,到;丹棱,丹棱县,在四川省眉山市附近。
2 汉分羹事: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交战阵前,项羽逮住刘父太公说:“刘邦你如果不投降,我就把你父亲杀掉炖成肉汤喝!”刘邦回答:“你我是结交兄弟,我父亲也是你父亲,到时候你不要搞忘了把肉汤分一碗给我。”
这此时高宗的爷爷、父亲都在金兵手中当俘虏,意劝高宗国事为重。
3& 频蹙:频通颦(p&n);颦蹙(c&),不高兴皱眉头。
风旨……里社:风旨,君主的旨意意图;里社,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指乡里社会底层。
5 蓬黎:今四川蓬溪天彭。
&6 提点:官名。
樊哙(ku&i):(前242—189年),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8 夷鬼:古代东夷所祭奉之神。
& 9 不少慑:少通稍,慑,惧怕。全句意为没一点惧怕。
&10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儿神气木呆, 沮丧状。
朝奉郎推:朝奉郎,官名。宋初为文散官,秩正六品上。太平兴国元年由朝议郎改名。元丰三年废,遂为新寄禄官,相当于旧寄禄官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推,推举。
俎(zǔ)豆:典出《论语·卫灵公》和《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经界:土地、疆域的分界。《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14& 徇:顺从。
跬(kuǐ)步之田而受倍蓰(xǐ):跬,半步。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 故半步叫“跬”。 蓰,五倍为蓰。
& 16&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形容死的很多。
&17& 蹈:原意为践踏,引申为经历,遭受。
蹙(c&)然寝食不遑:蹙然,紧迫状;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
畀(b&):给予。&&
&20& 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21& 庑(wǔ):廊庑,指“堂下周屋”,即堂下四周的廊屋。
22& 祷:祈祷。
洁樽罍(l&i)兮酒洌清:樽和罍,均为古时一种像壶的盛酒器具,但两者形状不同;洌清,即清洌,水质清澈而透亮。
& 24& 笾(biān
)豆静嘉兮肥腯(t&)其牲:笾豆,笾和豆均古代食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两种器具;静同净,嘉,好;肥腯,形容牲畜肥壮。
&25& 坎坎:鼓声。
& 26& 维庙兮有觉其楹:孔,很,非常;有觉其楹,语出《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殖殖其庭,有觉其楹。”意为宽敞平正的大厅,高大结实的柱子。
27& 寝簟(di&n):寝簟,床上的竹席,喻安寝。
欲旸(y&ng)而旸兮牸犊肆耕:旸,日光散发,本义为日初升的意思;牸,雌性牲畜;犊,小牛;肆,放纵,任意行事。
厉鬼驱左兮风木暴盲:厉鬼驱左左古含贬意,右尊左卑,风木,喻父母,指地方官;暴盲,突然闭上双眼看不到,喻死去。
遽(j&)征:遽,急迫,仓促,惊惧、慌张;征,征战,喻变乱。
冯时行有巴县第一状元之称,但此文对其生平着墨太少,所以有必要对作品主人公作进一步介绍。
冯时行少时就读于巴县缙云山寺,得中北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以忤当道,当为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尉。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调任奉节尉调,建炎四年至绍兴四年,调任江原丞,任职期中,显露才华,深受川陕抚谕杨愿器重,极力推荐,旋擢左奉礼郎。绍兴五至六年知丹梭县。绍兴七年奉召入京任左朝奉议郎。时金兵已占汴梁十载,时行力主抗金,于绍兴八年晋见高宗,呈上《请分兵以镇荆襄疏》,被主张和议的高宗斥之为“杯羹之语”。绍兴九年,出任万州知府,镇邪锄恶,为民除害,惠农劝学,为地方积蓄了一批钱财。绍兴十一年,转运判官李炯,企图以提取万州大量积钱,向朝廷献媚固宠,率500飞虎军强行提取,时行坚决反对,被提刑何麒弹劾,罢官削职,除名《大宋状元录》,辗转流离万州、开江间近两年。
绍兴十四年底由万州回到家乡乐碛,气愤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稍后,到缙云山置田地,建房办学,“坐废”十七年之久。直到秦桧死后,绍兴二十七年,冯时行才又复起知四川蓬安县。后擢右朝请大夫,提点成都府刑狱,经划边事,卓有功绩。孝宗隆兴元年逝世于雅安,时年63岁。死后被追为“古城侯”,
因之文中称“冯侯”。初葬雅州古城,后移葬巴县鱼嘴沱。
记叙冯氏生平的文献较多,所以作者文中偏重于评述。文中描写了冯氏在万州任上不惧鬼神的故事,既照应了前面他和秦桧高宗对峙的事件,又为后面的主政爱民的评述作了铺垫,让作为巴人的冯时行,憨直仁德的人物性格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旁征博引,从多个角度表现了冯氏勤于政事,身系地方,爱民如子,兴利除弊的良好官德。一位近千年前的地方官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悼念,可见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可贵,从此文中就可见一斑。近传“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的话确实发人深省,应促使我们抓紧发堀民族文化遗产。
冯时行字当可,号缙云。重庆宋朝时叫恭州。他是恭州之南乐碛人。因从小在巴县寺读书,所以号缙云。
间,状元及第,他秉持着正统的道理与法则,到四川丹棱任县令,因有良好政绩,奉召入京任左朝奉议郎,进京赴任之时,正值秦桧主张与金和议,意见不同的官员立刻遭到贬逐。冯时行在宋高宗召对时,不但力主和议不可行,而且援引汉分羹事为比喻。宋高宗说:“我不忍心听这话!”皱眉生气得站起来。秦桧于是贬谪冯时行去当万州州官,当京城的使者来时,又因接受皇上旨意时曲解附会获罪,因此贬居乡里十余年。权奸秦桧死后,他才被起用去守四川蓬溪天彭,后来在提点成都刑狱官的职位上去世。&&&&&
据《彝坚志》记载:冯时行守万州时,当地有舞阳侯庙,时行认为跟从高祖入巴蜀,而万州偏南,不是樊哙来过的地方,必是夷鬼假托名义来骗取烟火血食,下令即日撤消这个祠堂。不久,时行出外巡察,见到一个高大的男人被甲持戟坐在公庭上。冯时行见了后大声喝叱他。可那被甲持戟的人掀起胡须发怒说:“我就是汉朝舞阳侯庙食千岁君,见到你毁撤了我的庙,使我没地方去了。”冯历数他生平所为的坏事,没一点惧怕,那樊哙反而十分沮丧,奄奄地消逝了。
朝奉郎推发遣雅州军事、沿边都巡检使蹇驹撰写的《古城冯侯庙碑》中说:“提点成都府刑狱事冯侯,隆兴元年死在他官任上。冯时行在当时立有功业的,死后4年,名山县进士喻大中顺应乡人对冯时行的悼念,在县的旧城构筑庙祠,用以祭祀他。又过了3年,蹇驹来镇守雅州,把冯侯的功绩从头到尾考核后刻在了碑石上。这地方民风刁烈,很不好治理,最早是边界引起的祸乱。在经界的政令刚颁布时,乱民恐惧奔逃,按照朝廷的法度,不敢轻易弄奸作弊。法令颁布时间久后就懈怠了,奸民开始生坏心,争先恐后心存侥幸,纷纷将以往的政令约定更改,于是就显现出了弊端。半步这大的田要承受几倍的税收,阡陌连片的大户反而得以弄巧轻租,贫穷的人破产后在贫瘠的山沟中尸骨枕藉,这样如蹈汤火的严酷状况廷续了十多年。当冯时行领命来了后,问民疾苦,首先看到这情况,担忧得寝食不安,他认为毒害百姓的事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当即闭门上书奏报天子,请求恢复过去的政令。他策划出了可行有效的办法,民众欢呼说:‘我们今天再生了!’及到冯侯死,民众都聚在一起哭诉说:‘我们有房子住,是冯侯给的;使我们得到松弛安然,居住其中;我有亩,耕作收获粮食来吃饱,都是冯侯所赐,每吃饭前都必须要祝告。’大家集资七十万钱建造了25条立柱的大屋,中间堂上塑起了冯侯像,加之两边庑廊,民众年年节庆都要在其下歌舞,遇到水旱厉疫的天灾只要在这里祈祷,冯侯就能出来显灵祛祸招福,恐怕灾害惊动了他的民众侵融了这方水土。自从冯侯为这里地方官后,经划做事尤其缜密,为这地方制定了第一道好政令,世代坚守。”&&&&&&&&&&&&&&&&&&&&&
冯侯所在的地方,卓越突出的政绩很多,悼念他的百姓必然建祠祭奠。考核风俗,突出美恶,是太守职份中的大事,所以记下来,并且将此写进了歌词,让这里的民众唱起安慰他的亡灵。诗歌中唱到:
洁净樽罍中盛上清洌的醇酒,盆筐中放满了肥腴的其祭牲。
击鼓咚咚和谐热闹,百姓们携父持子走进冯侯的祠堂庭上,
这庙祠中高大结实的柱子很是庄,冯侯的英灵在这里长眠。
冯侯你有帮助民众的一片赤诚,滋润着我们的田园慢慢地更加丰盈,
阳光四射在耕地嬉戏的牛犊身上,驱走了邪魔的父母官却看不到了,
希望冯侯你再也不会遇到惊惧和变乱,好好安息吧。
冯侯生性明果敢断,足当大事。他贬居乡里社祠时,授徒讲道,十分安贫淡泊。文才尤其高远,古人不敢呼他的名字,都叫他为缙云先生。
&&&&&&&&&&&&&&&&&&&&&&&&&&&&&&&&&&&&&&&&&&&&&&
(林永蔚注译)
蹇忠定1退思斋记&
()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人。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初四,黄淮出生在育材坊。洪武元年三月,全家移居巾湖里,八岁时,启蒙於业师黄岩人徐先生讳垕。黄淮於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荐入南京国子监,同学有常州芮善、黄岩徐德新等。二十九年中应天府举人,翌年丁丑登春榜二甲第五名进士,授官中书舍人,与蹇义同职。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为帝,二任黄淮为翰林院侍书;七月初三,复黄淮为中书舍人。平生多著述。
原文&&&&&&&&&&&&&&&&&&&&
少保、吏部尚书蹇公名其燕休2之所曰《退思》,以予旧尝同在外制3,相知为深,而以记见属。今之为轩、阁、斋、室者,往往托趣于云山泉石,华竹禽鱼,公独以《退思》为名,其度越4于人远矣。夫天下事物之理,至著之中,而有至微者存,况夫是非得失、屈伸取舍,千变万化,所以困心而衡虑者,非思莫能究其极5而适于中,思而谓之退者,进非不思也,特退而紬绎6省审加致其详云耳,譬诸水鉴演漾荡激,则鉴多失其真,待其波静水止而鉴焉,则妍媸7具见,故进而思不若退而思之为得也。且世之人品类不同,而所思不能无异。农之思易田畴,工之思利器用,贾8之思较赢缩、趣便巧以求逞其欲而已。士君子立身行道,其所思,宜何如哉?然仕有大小,而所思不出其位,犹农、工、商之不相为谋。宰执大臣以身任天下之重,其所思则志其大而略其细,缓其末而急其本,是故禹思天下有犹已有之,稷9思天下有饥犹己饥之,伊尹10思致君为尧舜之君、致民为尧舜之民,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坐以待旦,11见于传记者章章如是。少保公之退而思者,同乎?否乎?公为人宽厚和平,沉静寡欲,言动有常度。历事太祖、太宗、垂四十年人无闲言。今上皇帝倚任益隆12,决大义、临大政不动声色而人服信,能以禹、稷、伊、周为心者矣。或曰公之退思云者,取退思补过之义,子言博而不切13,何居14曰然?予所论皆公职分,当为之事。方今朝廷清明,海宇宁谧,圣天子既以二帝三王15为己任,而为大臣者,又以禹、稷、伊、周自期,由是礼乐彰而法度振,道德仁义之泽16洋溢乎四表,不惟无过之可补,以求底于无思无为而后已17,顾不伟欤!拳拳愚忠,盖有望焉。是为记。
&&&&&&&&&&&&&&&&
1& 蹇忠定:即明代巴县人天官蹇义,谥忠定公。
燕休:闲居,休息。《后汉书·百官志三》:“孝武帝初置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宫燕休之处。”
3 外制:唐、宋以 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者为外制,与翰林学士所掌之内制相对,此指代下级官员。
&4 度越:气度,超越。
5 极:极端,终端,指代根源、原因,真知。
&6 紬(chou)绎(y&):紬,纺织、抽丝,绎,推绎;喻理出头绪。
&7 妍媸(y&n chī):美丑。
8 贾(gǔ):商人。
稷(j&):后稷:周朝王族的始祖,名弃,出生于稷山。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 10&
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尹为官名,夏末商初人。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
。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伊尹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坐以待旦:周公即周公姬旦,周初贤臣。语出《四书.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禹恶旨酒》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12& 隆:喻重要,繁多。
&13& 博而不切:多但不确切。
&14& 何居:居,助词,何故。
&15& 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指古代的贤明帝王。
16 &泽:水域,喻气度,胸怀宽广。
&无思无为:语出《易经》“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干此。”“易无思也,无为也”
即顺应自然法则的客观规律; 无为就是依照事物发展方向,不刻意营造,以不变应万变。
本文作者借对 “退思斋”
命名的评述,高度赞誉了巴县历史名人蹇义的品质情怀。文中说蹇义曾与其同为中书舍人,了解甚多,由此增强了全文观点的可信度。作者认为蹇义别出一格,不附庸风雅,没以云山泉石,华竹禽鱼给自已的斋室命名,这就足见他超凡的精神境界。然后通过对人间事理认识方法的阐述,认为万事都要冷静地认真思考才能“紬绎”
出本源和实质。为了强调“思”
的重要性,作者列举了士农工商的不同追求。最后他将古代二帝三王等贤明帝王,和禹、稷、伊、周等古圣贤的治世之能,拿来类比当时的大明皇帝和宰臣蹇义。作者由此论证了“退思”
的深刻寓意,从中也颂扬了清明安宁的朝廷和忠心耿耿的吏部尚书蹇义。
少保、吏部尚书蹇义公给他休息的地方取名叫名《退思》,因为我过去和他曾一起在以予旧尝同为中书舍人,感情很深,因而嘱托我写这篇记叙。当今构建轩、阁、斋、室等的名称,往往托趣于云山泉石,华竹禽鱼,蹇公独自以《退思》为名,可见他的气度和修养超越平常人许多了。天下的事理变化,在最显著的地方,反蕴含有最微末的东西,何况那是非得失、屈伸取舍,都是千变万化,所以心中久不得解的困惑,除了反复思考外不能找到恰如其分的确凿答案,把思说成退,并非进就不思考了,只是退闲时象抽丝纺绩一样详细思考理出头绪,比如用流动荡激的水作镜子,照出多有失真,等到波静水止再照,那美丑就都看清楚了,所以进而思不如退而思收获多哟。而且世上的人各有不同,所思考的不能不没差别。农民想的多是田畴耕耘,工人想工具怎么好用,商人不过都是想赢利多少、找诀窍以求满足自已的私欲而已。那士人和有品味的人追求立身行道,他们想的又是什么呢?但仕官有大小,所思考的离不开他们的职位,这好象农、工、商各行业相互间没共同话题。宰相大臣担任天下的重任,他们考虑必是大事而勿略细节,忽视枝节而追求本源,所以禹追求天下富有就象渴求自已富有一样,稷想到天下人饥饿就象自已了一样,伊尹想让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君王、要人民成为尧舜时那样的臣民,周公想具备夏商周三代君主之长,以施行四种政事;如果有不符合之处,就仰头思考,夜以继日,幸而想通了,就坐着等待天亮好去执行,记载在传记中的文字章章都是这样说的。看看少保蹇义公这退而思的事和上列的贤人言行同或是不同呢?蹇义公对人宽厚和平,沉静寡欲,说话做事都有长时期形成的一定的规矩。历事太祖、太宗,经四十年人们都没不好的评论。今天的皇帝对他更加倚重信任,他处理大事很沉稳也使人信服,因他能有禹、稷、伊、周等古圣贤的心胸呀。又有一种说法是蹇义公“退思”取退思补过的意思,我认为这看法空泛而不确切,怎么这样说呢?我所说的都是蹇义公职责里该做的事。方今朝廷清明,海内外彊宇安宁,圣明的天子既以效法二帝三王等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己任,而身为大臣的人,又以禹、稷、伊、周的标准要求自已,因此礼乐彰显而法度振著,道德仁义象大海江河一样充盈四溢,不仅无过可补,而是顺应自然法则的客观规律;
遵从事物发展态势,不刻意营造,以不变应万变的卓越才识呀!蹇义诚挚勤勉的忠诚不渝,令人景仰呀。所以写下这篇记叙。&&&&&&&&&&&&&&&&&&&&&
&(林永蔚注译)
保蜀援黔疏
倪斯蕙,字尔澹,号禺同山人,巴县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蒲圻县令、太常寺少卿,后里居二十年。奢崇明据重庆反明后,倪斯蕙上《保蜀援黔疏》。官南京户部侍郎时,因与魏党张朴发生矛盾冲突,请求退出官场。他回到家乡巴县后,穿着简朴入俗,常与当地文士往来唱和。崇祯年间,倪斯蕙之子倪天和与王应熊的弟弟王应熙互相倾轧以至官司打到京城,王应熊依仗势力使倪氏家族走向破败。崇祯十五年壬午,倪斯蕙已是忧患交加,狼狈不堪,75岁的他终于在原籍巴县饮恨而亡。
《巴县志》录有倪斯蕙多篇诗文。
为蜀局,将结黔事;再坏势,必借蜀援黔。究且因黔惫1蜀,情自切于同室,计必筹2于万全,敬抒3一得,以佐末议,以保西南半壁事。盖今中外知边事之为急,不知黔事之为急也;知黔事,不知黔事之为蜀事也。惟借蜀而后可以援黔,惟保黔而后可以安蜀,黔一日未得了局,蜀一日未得息肩4,是黔蜀竟相终始,天下安危实系于此。
臣蜀人也,生长重庆,奢酋之变5,酷罹6其祸,三疏叫阍7报变,善后请饷,详具列款。荷蒙圣恩,喻允下部议,复多所采择,谓宜数月之间,即可荡平不虞8。淹9至四年,师益老,财益匮10,人心惴惴不安,而黔师又报溃矣。
臣自己酉得请假养亲,比今十七年矣。辛酉二月,蒙恩起补原官,寻值奢酋之变。本省按臣、题臣,蒙难不屈,伏荷圣旨,悯臣家难,奉部檄催臣上任。我父亲惊悸成疾,出城四阅月物故,至去冬十月,始服阕11。今黔中又以败闻,臣在梓里,闻见最真,恨不插翼飞入春明12,一为皇上纾此西顾忧。行至河南地方,偶感风寒,延淇县医李尚文调治,尚无起色。万一臣疾未瘳13,溘焉朝露14,则臣之一念杞忧15,话谋终未得尽吐于皇上也。因不避愚贱,敢再披沥16。
&盖自奢酋煽乱,全蜀震动,仰仗皇上威灵,督抚按道17诸臣,相机战守,设奇制胜,亦既解成都,复重庆,收四十七郡县,恢复永宁,扫荡蔺州,累累献俘阙廷,挈玉垒金躔之旧18还之陛下。蜀事仅已了局,蜀人从此安枕,谓宜乘胜席卷,一扫欃枪19。乃奢酋尚鱼游于釜底,安贼犹虎峙于牂牁、芒部、镇雄诸夷且欲规渔利于鷸蚌20。奢借安为负嵎,安以奢为奇货,纽合一团,结成三窟,我师进则彼故退,以诱我之入;我师退则彼故进,以蹑21我之后;我师不进不退,故彼两持观望,以老我之师。彼为其主,我为其客,彼以逸待劳,我以劳就逸,彼合一心以御我,我分两省以御彼,况岩洞箐林,既难长驱直捣而重趼22,不毛千里馈饷,又三十钟不能致一石23。荷戈者难于枵腹24,当事者勇于成功,往往辄堕赋计,自取衄亡25。以朝廷数百万金钱,全省数百万民命,止供众兵一走,非葬鱼腹,则填虎口,令贾生26在,当何如痛哭流涕?臣窃谓此一事也,变之方起,似难而或易,及事之既久,似易而实难。盖彼时贼势方张,人心奋勇,切不共戴天之仇,有封狼居胥27之意,恨不贾勇先登,灭此朝食。如人之初病,六脉俱沉,疾势正剧,人子急于求医,术士疗治恐后。比今病已休囚,人卧床箦,人子之心已竭,医家之术渐穷,虽有俞跗,仓公28,将何以措手耶?且蜀自奢酋之后,大半消耗,气息奄奄。旁有卧病呻吟者不忍坐视,复欲策杖,羸力疾往,救人未救,而我益病,此两毙之道也。在蜀以援黔而兼讨贼,在黔以歼水而兼驱蔺29,必欲求黔先固蜀,必欲固蜀当重为黔计。昔我太祖高皇帝之征东川,敕谕傅友德曰:东川、芒部、水西诸夷聚夥,无事则互争,有事则相援,昔阁罗凤30亡居大理,唐兵追捕,道出夷地,聚集凶丑,偶以不备丧师。又曰:夷地险峻崎岖,大兵一至。窜入林薮,猝难捕获,宜驻兵屯种,待以岁月,而后可图。
煌煌王言,非蜀事之明鉴哉?今内帑31既不敢频请,民间又不能再派,惟有太祖屯种之法在。然事无专责,终属筑舍32。或特属一道专管屯田,而地方辽阔,难以逐一履亩。各府原设有军屯同知,应择任廉能二员,画地而田,计亩而耕,土民降夷,一体分授。庶无事则守,有事则战,久之屯农渐惯习战,则防兵亦可渐撤。赵充国之困先零33,计不越此,则屯田不可不讲也。
又考太祖皇帝征建昌也,蓝玉奏四川地旷山险,控扼西番,蛮夷梗化,欲多置军卫,籍民为军。上曰:连年供输烦扰,兵久在外,不宜重劳,但养锐蓄威,徐议后举。夫以太祖之神武,国初之物力,傅、蓝诸将之骁杰,犹斤斤其慎如此。兵法:
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今日之事,岂宜轻试深入,再蹈覆辙哉?只宜行间诸苗以携其党,厚积戎饷以待其困,多方绸缪以固其圉,如太祖所谓《一徐议后举》者是也。况败师之后,神气便难猝振,大兵便难骤集,必须需以日月,持以镇静,发以沉毅,而后万举万当,一战既捷,则进兵不可不慎也。汉臣诸葛亮初平蜀南,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蛮初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则必贻患,二不易也。蛮屡有废杀之罪,自嫌釁34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饷而纲纪粗安有味乎?汉臣之言,其今日平蜀之第一义乎?
&业已复永宁,收蔺州,则此一块土作何防守,作何安插,则区画不可不周也。昔播事之初,七姓交攻,有内叛而无外援。今水、蔺之变,各夷纠结,有外援而无内叛,计非设间悬赏,便难遽得要领。督臣苦心区画,数年于此,具有成效。赏信罚必,惟在朝廷。益申饬之诸土司,有能擒安、奢二酋以献者,即以其土地与之。若怀观望,尚持两可,有罪无赦,则赏罚不可不信也。
蜀兵所称剽悍勍卒35,惟南岸曰杆子耳,乃南岸之兵,原不满万,今日招去而逃,明日逃回而招。总之此兵往还道路,希冒粮饷。甚之游手亡命之徒,手不能挽弓,身不能擐甲,虚冒南岸补充兵数,每见管兵之官经过渝城,临时招募,或雇倩应点,随即散去,见贼而逃者皆此辈也。则兵之真伪,数之虚实,不可不核也。&&&
孙吴将兵,即妇人宫嫔皆可为战,如依臣曩疏,责有司处处团练乡兵,人可为兵,家可为垒,比今四年余矣,即未能摧锋陷阵,亦可扼要守陴36。乃一闻报警,遂行募兵,既挟骄蹇以徼重饷,又恣咆哮以噬道路,地方岂乏兵,特训之无人,练之无法,以故往往仰给于土司耳。如叙州、泸、合、遵、桐、綦江各官,设兵防守,诚申饬乡兵,即以此为有司殿最37。不惟可以防奢酋之逸,亦可以折骄兵之气而壮地方之胆,则乡兵不可不练也。
臣尤有请者,往在铨部38时,其时河工正亟,地方官员皆注停推升,至今犹记之。昔官重久任,谓不宜以迎送频频,扰累百姓。况今残破之后,坐未暖席,事无成绩,又以他徙去,接管不一,推诿易生,何以专责成而奏成功乎?谓宜彷昔年治河例,一切俱停,推升只待平蛮后,按功升擢,破其常调,即开府京堂亦不爱焉。庶事有责成,官无卸担,何难歼此蛮类?则久任之责,不可不议也。&&&
此内外诸臣或言之已悉,岂敢再剿陈言,辄渎天听。惟是伤弓之鸟,计切维桑,乃鸣不择音之时也39。顾方伏枕旅次,日理药裹,若待臣入奏,痊可无期,故敢辄为胪列40。如以臣言不谬,伏惟圣明喻允下部采择施行,地方幸甚。(原载雍正《四川通志·艺文》,又民国《巴县志·文征》。)
&& 1 惫(b&i):极度疲乏,此处意拖累。
&& 2 筹:策划。
&& 3 抒:表达。
息肩:指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左传·襄公二年》:“四海之内,始得息肩。”
奢酋之变: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均系彝族大土司,两家且结有秦晋姻亲。奢崇明久蓄异志,熹宗天启元年,后金陷辽阳,给事中明时举、御史李达奉诏征川兵援辽。奢崇明趁此遣樊龙、张彤领兵至重庆发动叛乱,杀四川巡抚徐可求及总兵、府、县等官吏。(详见《表忠记略》)
罹(l&):遭遇,遭受苦难或不幸。
三疏叫阍(hūn):疏,臣下上皇帝的文书;阍,宫门,叫阍意告之朝庭。
8& 虞:忧虑。
9& 淹:滞,久留,延伸。
&10& 匮:缺乏,不足。
11& 服阕(qu&):阕、终了,服阕意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12& 春明:即唐都长安春明门,因以指代京都。
&13& 瘳(chōu):病愈。
14& 溘(k&)焉朝露:溘,忽然、突然地、忽然地;朝露,喻死去。
&15& 杞忧:杞人忧天的自嘲。
&16& 披沥:披肝沥胆。
&17& 按道:官名,按察史,道台。
挈(qi&)玉垒金躔(ch&n)之旧:挈,提领,携带;躔,太阳运行为躔。全句意为“收领回原有的大好河山。”
19& 欃(ch&n)枪:《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此指叛乱,灾祸。
&20& 鷸蚌:鷸蚌相争,借指内耗。
21& 蹑:追踪、践踏,引伸为追击。
趼(jiǎn):手或脚上因长久磨擦而生的硬皮。
23& 三十钟不能致一石:钟,石,古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
&24& 枵(xiāo)腹:空腹,谓饥饿。
25& 衄(nǜ)亡:流血而死。
26 &贾生:指汉贾谊。贾谊著有《过秦论》、《吊屈原赋》等文哀叹古之兴亡。
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汉人的最高荣誉之一。狼居胥,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
俞跗,仓公:俞跗,上古医家,相传擅长外科手术,是黄帝的臣子。仓公,西汉初齐临淄人,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故又称仓公。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
蔺:蔺州,即古蔺别名。得名于唐元和元年,后宋王朝设羁縻蔺州,古蔺即属于当时的蔺州的一部分。蔺州于公元965年撤消,合并入江安、合江两县。
阁罗凤:(712年-779年),一作觉乐凤,皮罗阁之子,南诏第二代国王,748年至779年在位。阁罗凤即位后,向东方发展势力,消灭爨人政权,完全控制今中国云南地区。他初臣服于中国唐朝,受其册封,并与其联兵同西方的吐蕃作战。&
帑(n&):藏金币的地方,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32& 筑舍: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赵充国之困先零:赵充国,汉大将;先零,今川西北羌族聚居地。赵充国首开屯田戎边之策,不仅对当时守边御敌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之后的不少朝代,乃至现在的新疆建设兵团皆沿用此策。
34& 釁:同衅,血祭也。此指祸患,祸乱。
35& 勍(q&ng):强大。
36 &陴(pī):土墙,喻关隘。
37& 殿最:考核。
铨部: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计切维桑,乃鸣不择音之时也:计通契,契切谓意气相投,倾心所向;维桑,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后以“维桑”指代故乡。鸣不择音,音通“阴”,指庇廕的地方。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庇廕的地方。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40& 胪列:罗列,列举。
原“播州”即今贵州省遵义市及其周边一帯,辖制一度延伸至四川、贵州、湖北交界的边区,山川险要,广袤千里。播州之役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压杨应龙叛乱的一场战争,被视为明神宗三大征之一。
播州之役平定不久,这个区域又发生了“奢安之乱”和后来的“沙普之乱”
。这两次叛乱持续时间长,规模巨大,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的防御能力,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缓弱了朱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割椐军事力量的镇压力,使明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覆亡。因此,这两次土司叛乱对明末清初西南民族社会影响较为深远,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了西南历史发展的进程。
此间作者倪斯蕙丁忧后赋闲在巴,眼见叛军猖獗,他忧国顾乡难以自安,故不吝以在野之身,上书朝庭,条分缕析,旁征博引,提出了自已日夜构想的屯垦平叛之策。全文言辞恳切,叙理周全,爱国爱乡之心溢于言表,秉忠秉义之情跃然纸上。
为了蜀中大局,必须了结贵州的乱事;再怎么困难的情况,都应该凭借蜀中的力量支援黔地的叛乱。就根本来说且贵州叛乱必然会使巴蜀受到拖累,两地是利害攸关的一家人,必须要有万全的筹划,所以我才恭敬谨慎地发表自已的一点看法,提一点微末的意见,以便保住西南的半壁江山。现在中外都知道边疆的形势急迫,但不知贵州的事也十分危急;知道贵州的叛乱,但认识不到贵州的问题就是巴蜀的问题。只有借巴蜀的力量才可以支援贵州,也只有保住贵州之后才可以安定巴蜀,贵州一日没有平定,巴蜀就一日不得消除负担,所以黔蜀自始自终互相依托,这也关系到全国的安危。
臣下本是巴蜀人,生长于重庆,奢崇明这叛首叛变,让我也遭受到苦难,为此我上了三道奏疏上呈朝庭,详细地提出了一条条建议,请求增加军费,以便处理好平叛的后续问题。承蒙皇上施恩,同意将我的建议交部堂审议,许多意见得到了采纳,认为只要几个月,就可荡平叛乱而不再有忧患。至今延续了四年,军士更加老化,财物更加匮乏,不仅人心惴惴不安,而且黔中官军又传来了崩溃的消息。
臣下自从己酉年请假回乡奉养双亲,至今17年了。辛酉二月,蒙皇恩起用补领原来的官职,不久就過上奢酋的叛乱。本省的地方官员,不屈服于叛匪的猖狂,接到圣旨后,同情我家中的困难,奉吏部的命令催我上任。属臣父惊悸成病,我出城才四个月他就去世了,一直到去年冬十月,我才去除了孝服。现在黔中传来失败的消息,臣下在家乡,所闻所见最为真切,恨不得插翼飞入京都,以为皇上解除这西顾之忧。行至河南地方,偶感风寒,请淇县医生李尚文调治后,尚无起色。万一臣疾病不见痊愈,忽然死去,那臣下心中的担忧和意见就始终不能给皇上倾述,因而才不避愚贱,壮起胆量再一次披肝沥胆地上书言事。
&自从奢酋煽乱肇始,全巴蜀为之震动,仰仗皇上的威风和灵气,督抚按道诸臣,抓住机遇攻战守卫,设奇制胜,既解除成都之危,光复重庆,收四十七郡县,恢复永宁,扫荡蔺州,为朝廷抓了不少俘虏,收回了大好河山还给皇上。蜀中的战乱业已平定,蜀人从此可以安枕无忧,但我认为应乘胜追击,扫清叛祸。因为奢酋还象鱼一样在锅底游荡,安贼也还虎踞于牂牁、芒部、镇雄这些夷蛮之地,想借我们平奢时乘机渔利。奢借安为背后依托,安以奢为奇货可居,纽合一团,结成三窟,我师进则敌退,以诱我深入;我师退则敌进,追击我方后部;我师不进不退,敌又相持观望,以使我方军队师疲软。敌为本地人,我方为外地兵,对方以逸待劳,我方以劳就逸,奢安勾结一齐以扺御,我方分两省来防御敌叛,况且岩洞箐林的地势,即使脚生老茧也难以长驱直捣,千里遥遥的荒凉之地又缺军饷,给三十钟到时还没有一石。这使军士苦于饥饿,领兵平叛的人虽致力成功,往往因为钱粮的问题,遭自流血牺牲。若用朝廷数百万金钱,全省数百万人的生命,供养的众多远征兵士,不是葬身鱼腹,就是喂进虎口,假如汉代贾谊在世,不知该怎样痛哭流涕?我认为叛乱这事,刚发生的时侯,看起好象困难实际易于平息,时间拖久了,看起好象简单实际上却很困难。因为开始叛贼势力才张扬出来,但我方军民奋勇,对叛匪抱着不共戴天的仇恨,都有杀敌建功的意愿,恨不得招聚勇气捷足先登,不等吃完早饭就将叛贼消灭。这好象人刚得病时,脉象都沉滞了,疾病正在加剧,子女急于求医,医生唯恐耽误了治疗。如果病已到了无奈的晚期,病人睡在床上,子女的心已失望,医家的手段也用完了,就是有象俞跗,仓公这样的名医,也不知该用什么办法哟?况且巴蜀自奢酋叛乱之后,元气大半消耗,也已气息奄奄。虽不忍坐视身旁卧床呻吟的病人,想扶着拐杖,用虚弱的力气快步前去救助,但救人没救到,自已却更加病重了,这可是两败俱伤的事呀。要在巴蜀援黔而兼讨贼,在黔地歼灭水西之叛而兼顾进军蔺州,为了贵州必须先稳固巴蜀,开且要把稳固巴蜀当作重要的定黔计谋。昔年我们的明太祖高皇帝之征东川,谕令傅友德说:东川、芒部、水西这些夷蛮聚成一伙,无事则互相争斗,有事又相互支援,当年阁罗凤逃亡到大理,唐兵追捕,走到夷蛮的地方,聚集起凶恶的坏人,经常乘人不备使官兵受创。太祖又说:夷地险峻崎岖,大兵一至。窜入密林深处,一时难以捕获,应该驻兵屯种,等待时机到了后才可以图谋取胜。
先王明晳的论述,莫非不是现在处理巴蜀事态的一面镜子么?今内库的钱既不能一次次下拨,民间也不能再加征派,只有太祖屯兵种粮的办法可取。但一件事若无专人负责,往往人多口杂,办不成事。应特令一道台专管屯田,而且地方辽阔,难以逐一到亩田管视。应从各府原设有的军屯同知官中,择任廉洁能干的人,分管责任到耕地田亩,就是降附夷蛮的当地民众,也一样对待分给土地。这样无战事就守土耕耘,有情况就参加战斗,久而久之屯垦的人会逐渐习惯战事,这时边防军就可以逐渐撤回。赵充国当年围困先零羌人,就用的这个办法,所以屯田不可不重视哟。
再说太祖皇帝征讨建昌时,大将蓝玉上奏四川地旷山险,控扼西番,蛮夷正向走向敌对,应多安置军队保卫,将边民转化为军力。太祖回复说:连年输送供给费力扰烦,兵士久在外地,不适宜担当重任,应养锐蓄威,慢慢考虑后来的行动。以太祖的神武,国初的物力,傅、蓝诸将的骁勇英杰,犹且兢兢业业这样谨慎。兵法中说:
百里之外想取胜得利的事,上将也易失败。今日川黔的乱事,岂能轻视深入,再走倾覆的迷途呀?只应该离间各个苗族势力以掌控对方的门派,厚积戎饷以等待敌方困难的时机,多方统筹布局以加固剿灭的包围圈,正如太祖说的慢慢筹划等待时机而取胜的策略。况且战败之后,精神士气就难以很快重振,大兵一时也难集结,必须要时间,安顿之后,待沉稳坚毅,后才能百发百中,一战就取得胜利,所以进兵不可不谨慎呀。汉臣诸葛亮初平蜀南时说:若有外地官吏在边地就应当留下兵士,留下兵士无有给养,是第一件难办的事。蛮人初被破败伤残,他们的父兄死伤,留下外地官吏但无军士保护,就必然留下祸患,这是第二件难办的事。蛮夷历来对外地官吏有废黜杀戮的罪行,自知祸乱帯来的隔阂很重,若留下外地官吏,终不会信任,这是第三件难办的事。现在若留下外地镇守使官而不留兵丁,不发运饷银,那能实现边地秩序初步安稳的状态么?汉臣诸葛的话,不就是今天平定蜀中的第一要义么?
&现已收复永宁、蔺州,对这一片土地怎么防守,怎么安顿,策划不可不周全呀。昔日播州叛乱开始时,七个姓的族兵合力平叛,敌内部出叛逆外边无援军。今水西、蔺州的变乱,各夷部纠结一起,他们有外援而无内叛,若无悬赏离间的计谋,便难找到至为关键的办法。我们苦心筹划,数年中对这件事有了一些成效。但赏罚的权力和实施,权力在朝廷。应通令各个土司,若有能擒安、奢二个贼首献上的人,就将安、奢的土地分给他。若心怀观望,还坚持模棱两可的态度,那就有不可赦免的大罪,朝廷要赏罚分明不可失信于人。
蜀兵中可称为剽悍的强兵,惟有南岸的杆子兵而已,南岸其它的兵,原不满万,今日招去又逃走,明日逃回又重招。总之这些兵来来去去,希图冒领粮饷。甚至还有游手亡命之徒,手不能挽弓,身不能擐甲,冒名南岸补兵充数,一见管兵之官经过渝城,临时招募,或雇佣应付点名后,随即就分散而去,见贼兵就逃跑的就是这些人。所以真兵假兵,人数的虚假真实,不可不认真考核哟。&&&
孙子吴起领兵,就是妇人宫嫔都可参战,假如过去按照我的建议,责令相关的官员四处训练乡兵,使人人可为兵,家家可以防垒,到现在已四年多了,即或不能冲锋陷阵,也可以扼守重要的关隘。一听到报警,就可招募兵员,既可挟制不顺从的人而护送军饷,又可显势扬威控制交通,地方岂是缺少兵员,只是无人特别训练,训练又无正确的方法,所以往往把兵源送给反叛的土司了而巳。如叙州、泸、合、遵、桐、綦江各地官员,设兵防守,诚心诚意地训示乡兵,并将这事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要点。不仅可以防奢酋逃逸,也可以折损他骄兵的士气,从而壮我地方的胆量,所以乡兵不可不训练呀。
臣另外还请奏的是,至今还记得过去在吏部时,正值治理河工的高潮,地方官员皆停止调动和升迁。过去官员重在长期任职,不应随时改任让地方经常迎来送往,扰累百姓。况且现在地方战禍之后,坐未暖席,事无成绩,又将他迁走,接管的不是同一实际,以情况生疏而推诿职责,这怎么能履行专责而取得成功呢?我建议应仿效当年治河的旧例,官员一切升调都停下来,只等平蛮后,再按功擢升,停止平常的调动,就是级别高的主官开府京堂也不要迁就吝惜。这样事有专责,官不卸去责任,歼灭奢蛮这些叛贼还有什么困难呢?所以长期责任制的落实,是不可不议定的。&&&
可能内外诸臣会说对我的意见早已知道,怎么敢再三反复上书陈言,亵渎皇上的见闻。只是我好象惊弓之鸟,为了家乡的危急情况,无法慎重考虑。我正在旅途之中生病卧床,天天以药裹身,如等待臣下进京入奏,不知什么时侯才能痊癒,所以才斗胆罗列上书。如皇上认为臣下所言有理,请求圣明的皇上命令准许各部采纳施行,这样我们家乡这地方就十分庆幸了。
(林永蔚注译)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1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2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3,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4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5。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重庆知府章文炳、
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叛时振德兼署6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及二女各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7,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8,见振德尸,而色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9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之。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文炳,长泰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历郎中,迁知府,治行廉洁,吏民爱之。贼既杀可求及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文炳骂贼,遂被杀。贼后知其贤,为觅尸,殡而归之,丧出江上,夹岸皆大哭。赠太仆少卿,再赠太常卿,世荫外卫副千户。
高选,云南剑川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樊龙等变起。高选适在演武场,立遗吏归印于署,厉声叱贼,贼魁戒其下勿杀,而高选骂不绝声,遂遇害。父汝元,母刘,侧室徐,及一子一女,闻变皆自尽。仆冒死觅主尸,亦被杀。初赠尚宝卿10,世荫外卫试百户,崇祯元年子暄援振德例,叩阍11请优恤!赠光碌卿,世荫锦衣千户,建祠奉祀。汝元等亦获旌。十五年,高选子复以谥请,谥《恭节》。&&&
时先后殉难者,灌县知县蒙化左重,率壮士追击贼于成都,力战马蹶12,骂贼死;南溪知县王硕辅,城陷自尽,为贼肢解;桐梓知县洪维翰,城陷,夺印不屈死,典史黄启鸣亦死;郫县训导赵恺率众击贼被刺死;遵义推官冯风雏,挺身御贼,被创死;遵义司狱苏朴、威远经历13袁一,修义不污贼,坠城死;大足主薄张志誉、典史宋应皋集兵奋战,力屈死。所司上其状,赠重硕辅14、维翰15尚宝卿,世荫千户。启鸣重庆通判,恺重庆同知,俱世荫试百户。崇祯十二年,重子廷皋援高选例乞恩命,如其请。
1 从祖:叔伯祖父。
九丝蛮:四川兴文县境内古代土著民族。宋明时期主要居住在戎县(今兴文县)一带,因其酋长世居九丝山,故有"九丝蛮"之称。
&3 异志:谋反之心。
&4 论配:论,廷审罪刑定论;配,把罪人遣放到边远地区充军。
&5 牍:尺牍,即书信。
&6 署:署理,名词使动用法。
&&7 刭(jǐng):用刀割颈项。
&8 火所:燃火的地方。
&9 薄:古同迫,逼迫,引申为攻占。
10 尚宝卿:正五品官,掌朝中宝玺、符牌、印章。
11 阍:宫门,喻上书朝庭。
&12 蹶:跌倒
& 13 经历:职掌出纳文书的官名。
&14 硕辅:贤良的辅弼之臣。
15 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毛传:“翰干也”。后因以"维翰"喻捍卫,亦指保卫国家的重臣。
这是一篇记载明后期,川东南地方官忠烈赴的史料。文中对死于变乱的几位官员极尽溢美,这一方面表现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传统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记录了地方分裂给百姓带来的惨祸。
要读懂此文,必须了解明代平奢崇明之战的梗概。
奢崇明,彝族人。万历十四年袭职四川土司永宁宣抚使,其治所在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叙永、筠连、古蔺等地。奢崇明与其子奢寅久有反明割据之心。天启元年,自请调马、步兵2万援辽,派遣其婿樊龙、部党张彤等领兵至重庆。9月17日,奢崇明起兵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贵州遵义,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尔后,奢崇明、奢寅率军数万分道向成都进发,先后攻陷富顺、内江、资阳、简州、新都、龙泉。10月18日,包围成都。明廷升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调派杨愈茂为四川总兵官,入川平叛。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女)遣弟民屏,侄翼明等率士卒4000人进驻今四川南川西南南坪关,扼重庆叛军归路,又分兵守忠州。秦良玉自统精兵6000沿江西上。秦良玉等各路援军到达成都以后,与登莱副使杨述程、安锦副使刘芬谦大败叛军于牛头镇,收复新都。二年正月29日,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又遣部将设伏诈降,诱崇明至城下,再败其军,罗乾象投降,成都解围。官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资阳、内江、简州、泸州等40余州县,奢崇明父子退往永宁。5月23日,诸军进逼重庆,秦良玉率秦民屏夺取二郎关,总兵杜文焕破佛图关。川东兵备副使徐如珂亦击退奢寅所遣周鼎援军数万,歼敌万余。28日,收复重庆,杀死樊龙和张彤。此后,双方屡战于建武(今四川省大坝西、兴文南)、长宁(今四川省珙县东)、珙县、宜宾、遵义一带,互有胜负。三年(1623年)春,朱燮元吸取了“我以分,贼以合”因而未能彻底平叛的教训,决定集中兵力,直捣永宁。至奢崇明父子俱受伤而逃,平叛战争宣告结束。明廷令废永宁宣抚司,设道府治理其地。这就是明朝历时三年的四川平叛作战。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除了标榜忠君思想外,也强调了地方官吏“爱民” 的理念。作者十分推崇重庆知府章文炳“治行廉洁,吏民爱之”
的品行,也感慨万千地描写了他就义后贼人后来也“知其贤” 而感动, 极力觅尸葬之。作为章文炳这样的仁德之官“丧出江上,夹岸皆大哭”
,可见百姓拥戴之殷,生动地谱写出了重庆行政史上的一页感人篇章。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他祖父张情,叔伯祖父张意都是进士。祖父张情任福建副使,叔伯祖父张意任山东副使,张振德自已由选贡生授任四川兴文知县。兴文县原是九丝蛮的居住地,万历年间才开始建数尺高的土墙为城,住户不满一千。当时永宁宣抚史奢崇明企图谋反,暗中勾结刁奸的坏人,掠夺良家子女贩卖,振德下令逮捕坏人并依罪论刑,招还被掠夺去的300余人,崇明给二千金以行贿,振德生气地推却后,将他送来的信函也撕碎了。天启元年,振德正在成都参与省科举考试的筹办,崇明部将樊龙杀死巡抚徐可求后,重庆知府章文炳、
巴县知县段高选也都坚持抵抗而死于节义,奢部贼兵接着占据了重庆。叛乱发生时振德兼署理长宁县政事,离贼兵稍远些。有些跟从的部下意欲逃去长宁避祸,振德说:“我是兴文县正堂,守土有责呀。”急忙趋兵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相好,所以骑马来迎接他去长宁,振德推却了他的好意。他回兴文督乡兵与敌交战,失利后退回招集居民守城。此时天下暴风雨交加,贼兵乘机捣毁土城进入衙内,振德命令妻钱氏及二个女儿各拿一把剑,坐在后堂,并说:“你们在这里死,我到前堂去死。”于是把兴文、长宁两枚县官印系在手臂上,向北拜叩说:“臣奉职没成就,不能杀贼兵,惟有一死表明心志。”他妻女早先也伏剑自尽,于是命家人点火,在衙中大火炽烈时他引刃而亡,一家12个人全死了。贼兵赶到大火燃烧之处,见振德尸体,而色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愤怒好象正与敌兵对峙的样子,贼兵尽都惊骇愕惧,纷纷拜叩而去。后来这事上闻朝庭,下令御赐祭葬,追赠光禄卿,谥《烈愍》,令有关部门建祠纪念,世代荫袭锦衣卫千户的官衔。
振德死后,兴文县教谕刘希文代为署理县事,不到半年,贼兵又来攻城,刘希文誓死不离县城,妻白氏也慷慨愿意同生死,城破后,刘希文夫妇大骂贼人两个也死于贼手。
徐大礼守卫长宁城,亦陷落贼手,大礼说:“我不能辜负张振德公。”一家四人,呑药死难。后追赠重庆同知衔,世代荫袭百户官职。
重庆知府章文炳,长泰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先任户部主事(似今办公室主任),后升历户部郎中(似今副部长),迁任重庆知府,他治事品行廉洁,下面官员民众都拥戴他。贼兵杀了巡抚徐可求及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人后,章文炳大骂贼兵,也被杀害。贼人后来听说章文炳很贤德,所以找到他的尸体出殡安葬,丧事船从江上过时,两岸百姓尽皆大哭哀悼。死后赠太仆少卿,再赠太常卿,世荫外卫副千户。
高选,云南剑川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樊龙等叛变初起时。高选恰在演武场,立即命令手下官吏回到署衙,厉声叱责贼人,贼将叫手下人不要杀害他,但高选骂不绝声,结果还是遇害了。高选父亲汝元,母刘氏,二奶徐氏,及一子一女,听闻变乱后都也自尽赴死。仆人冒死寻觅主人尸首,也被杀害。死后,朝庭最先追赠尚宝卿,世代荫袭外卫准百户衔,崇祯元年,高选儿子暄根据振德的先例,上奏朝庭请求优恤,后追赠光碌卿职,世荫锦衣卫千户衔,建祠奉祀。汝元等亦得到旌表。崇祯十五年,高选儿子再次请求追赠封号,谥为《恭节》。&&&
时先后殉难的人,还有灌县知县云南蒙化人左重,率壮士追击贼兵于成都,力战之后马失前蹄跌倒,骂贼而亡;南溪知县王硕辅,城陷落后自尽,亦为贼兵肢解;桐梓知县洪维翰,城陷之后,为保印鉴不屈而死,典史黄启鸣亦死;郫县训导赵恺率众兵抗击贼兵被刺死;遵义推官冯风雏,挺身御贼,受伤而死;遵义司狱官苏朴、威远经历官袁一,坚持正义怕被贼人沾污,跳城楼而死;大足主薄张志誉、典史宋应皋集兵奋战,力尽屈死。有关部门上这些人的壮烈事迹后,追认他们是保卫国家的重臣、官尚宝卿衔,世代荫享千户之职。重庆通判启鸣、重庆同知恺,俱世荫试百户。崇祯十二年,左重儿子左廷皋据高选例子请求恩抚,上面也照准了。
(林永蔚注译)
刘氏科第志序
见《冯时行传》。
原文&&&&&&&&&&&&&&&&&&
& 《科第志》,志刘氏1科第也。刘氏族有谱矣,复勒斯2于塾,以昭云礽3而奋之也。
巴之世家,国初称忠定蹇氏,成、弘4以后,泽寝微5而文简刘氏最著。又牟氏,曹氏、蹇氏,科第号为蝉联6。而刘氏子孙,累叶弥衍7,文简登鼎甲位,卿相兄弟皆冠贤书。苏子瞻云,兄弟并窃于贤良,衣冠咸以为盛事8,将无同9。繇是一门七叶俱兴10,九朝两榜时荐11,冠盖为式12,里闾比于高阳13;羔雁14成群,求材必在新甫15。二龙出守,市存棠棣之碑16;两疏归来,家有竹林之楔17。虔刀如拭18,魏笏19长传。迄今题雁20者若而人,编绶21者,偕计22者若而人,诸生中崭崭露头角者,若而人。龙驹凤雏23,云间竟爽;芝兰玉树,榭砌联葩24。何其盛也!
里人称为大袖刘氏,一称桂园刘云。辟之曹风25,君子咏其带弁之仪26,韩相27高门,标以梧桐之树矣28。王子为之序曰:世家方于乔木者也29,蟠踞厚者,条始繁泽30之,自根及叶也。壅溉31多者,丛愈茂泽之,自叶流根也。刘氏之先典,则燕贻32多孝友,洁白之行,仕于朝者,敦尚节廉。赋政四方,皆有遗爱,形诸金石,积善余庆,昌厥苗裔33,不亦宜乎?
夫木畏再实34,而况其屡也;㙲之溉之,不在世德作求者35哉! 若夫元成企齐于令声36,茂先励志于高矩37,亦各言其撰38也。
&&&&&&&&&&&&&&&&&&&&&&&&&&&&&&&&&
& 1 刘氏:巴县大袖刘姓家族,。
2 勒斯:勒,雕刻,勒石,勒碑,勒铭;斯,这,这个,这里。
 3 云礽(r&ng):子孙。
4 成、弘:指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
泽寝微而文简:泽,喻文釆;寝微,衰落,低下;刘氏七世祖刘春谥文简公。&&
&6 蝉联: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获得。
7 累叶弥衍:累叶,累世,一代代;弥,更加;衍,繁衍,更多意。
苏子瞻云,兄弟并窃于贤良,衣冠咸以为盛事:苏子瞻,宋苏轼;窃通挈,挈取、争取;衣冠,指世族、士绅;咸,全都。
9 将无同:大概没有什么不同。
繇(zh&u)是一门七叶俱兴:繇,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其世代为官;七叶,七代。
11& 九朝两榜时荐:九朝,九代皇朝;荐,荐举。
12& 冠盖为式: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式,特定的规格、仪礼。
13 里闾(lǘ)比于高阳:里闾,闾为门,喻里巷、乡里;高阳:远古颛顼(zhuān
xū)受封于高阳,屈原自称为其后裔,此喻出名人的地方。
 14& 羔雁: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周礼·春官·大宗伯》:“卿执羔,大夫执雁。”
15& 新甫:指生长栋梁之材的大山。《诗&鲁颂&閟宫》:“徂来之松,新甫之柏。”
市存棠棣之碑:棠棣,喻兄弟;记载唐·贾敦颐
、贾敦实兄弟功德的石碑。《旧唐书·良吏传上·贾敦实》:“初敦颐为洛州刺史,百姓共树碑于大市通衢。及敦实去职,复刻石颂美,立于兄之碑侧,时人号为‘棠棣碑’。”
两疏归来,家有竹林之楔:两疏,汉疏广与其侄疏受的合称,后同时主动辞官;竹林喻东汉末文人阮籍等“竹林七贤”
,楔通契,交谊好,契友。
虔(qi&n)刀如拭:虔刀,会当大官的人佩带的刀饰;拭,擦拭,有光泽。
魏笏(h&):唐太宗时的名相魏征上朝所用的笏,形容家世荣显。
20& 题雁:题,写作或演讲的总名目,雁,雁首。
编绶:编:编写、编印、编审。绶:承受官印的丝带。
&22& 偕计:偕,一同,一起;计,汇总、统计。
&23& 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芝兰玉树,榭砌联葩: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葩;奇葩异草,喻华美。
辟之曹风:辟通比,效法,好比;曹风,《诗经》中《曹风》篇中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句,意华彩。
26& 带弁之仪:弁: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
韩相:指北宋著名丞相韩琦。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天圣进士。
28& 梧桐之树: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梧桐的灵性能够引来凤凰。
& 29& 乔木:指代贵族、高官,喻贵族世家。
30& 条始繁泽:条,枝条;始,根;繁泽,茂盛、润泽。
31& 壅溉:壅,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溉,施肥、灌溉。
&32& 燕贻:庇荫子孙后代。
33& 昌厥苗裔:昌厥,克昌厥后,兴旺发达;苗裔,喻子孙后代。
34& 木畏再实: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35& 不在世德作求者:不在于他的品德求效仿的人。
36 企齐于令声: 企,踮起脚跟, 喻企及;令声,美好的名声。
茂先励志于高矩:茂先,金时日照县沙沟酒监,寓居诸城。死于叛贼后诏赠武节将军、同知沂州防御使事。高矩,崇高的规范、准则。
38& 亦各言其撰:撰指写作;各自根据自己的言论撰写文章。
此文是作者在天启元年,出使四川时,为巴县的刘氏族人编撰的《科第志》写的一篇序言。
巴县大袖刘氏宗族在明代是仕宦之家。在这篇序言中,作者极度肯定这个颇有名气的仕宦宗族的方方面面,不乏赞颂、溢美之辞。
文中不仅把刘氏和祖辈同时受封的巴县其他几个显族逐渐衰弱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甚至将其拔高到与钟繇、疏广疏受,以及魏征等古代著名的名臣宗族相与媲美,足见刘氏在严谨治家、坚守祖训遗规等诸多方面确有值得颂扬的过人之处。文中还对刘氏族人的慈孝仁爱、清白纯正的品德大加颂扬,申扬“只有长期多做善事,才能荫庇子孙,才会世代受人尊崇”的理念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强调维护家族的声誉要像时茂先抗敌那样用生命来维护崇高的做人准则,这样才能保持家族的长盛不衰。
《科第志》是专门记述刘氏一族历代科第情况的志书。虽刘氏一族已有族谱,但又重新进行修订,且雕刻成碑文,供奉于学舍,以此昭示激励子孙发奋向上。
巴县的几大世家,建国初封有“忠定蹇氏”。至成化、弘治年后,其他几族祖辈的恩泽和遗风逐渐消弱,而独以刘氏的文简公最为称著。又有牟氏,曹氏、蹇氏等家,虽当年科第名号均并列蝉联。但刘氏子孙,开枝散叶,却发展繁衍到了几代人,特别是文简公刘春荣登科考金榜后,兄弟不仅均在朝中为卿为相,而且在文学上皆有造诣,贤名冠绝一时。苏轼曾说:兄弟并称贤良,士绅冠带都很昌盛,刘氏就和这样的家族是一样的。
钟繇一门,七辈人都兴盛,历经九朝,甲乙两榜时有登录,族人在朝为官,都享有特定的官仪,家乡好比当年颛顼受封的高阳。族人中当官的人多,栋梁之材都必然会在其族中挑选。钟繇之子钟毓、钟会兄弟两人好象二龙出守地方,如今世上还存有纪念兄弟俩功勋的碑文。汉疏广与其侄疏受同时辞官回乡,家中不乏竹林七贤那样的好友。大官佩带的刀饰擦拭得十分有光泽,家世荣显,象唐代名相魏征的笏一样长期传承。当今为他们记录事迹、著书立传的人很多。这家族中英俊秀颖的少年、有出息的子弟比比皆是,活跃在朝堂内外,就象华居砌满鲜花后联绵成片的美景,多么繁盛的家族啊!
家乡人称他们为大袖刘氏,又有桂园刘的说法。
好比诗经曹风中说的那样,有品味的人都赞赏他们为官的威仪,认为刘氏是北宋丞相韩琦那样的高贵门庭,标立了吉庆的梧桐之树。王阳明先生曾在为他们写序时说过:这些象高大乔木的世家盘根错,根枝茂盛,根健连及枝叶也就润泽了。壅土肥厚,树丛更加葱郁,叶上的养分流下根基,大树就更挺拔高大了。刘氏先祖庇荫,子孙多有孝友之情,品德清白纯正,即使在朝为官,崇尚清正,严正不贪。无论在何地为官,在分配或处理政务中,都广施仁爱,钟鼎碑碣中也銘记得有良好声誉,积善留下的福趾,荫庇族子孙兴旺发达,不正是好事吗?
人说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何况此家族历代屡次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因此,维护家族昌盛不在于要求人人都具有祖辈那样的功德,而在于竭尽全力维护好家族的名声。在家族繁衍的过程中,维护家族的声誉要像时茂先那样坚持自己崇高的做人准则,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经历来撰写家族的新篇。&&&&&&&&&&&&&&&&&&&&&&&&&&&&&&&&&&&&&&&&
&(林永蔚、袁红艳注译)
刘文简公1记 &
&&雷礼(),字必进,号古和,生于明弘治18年,江西丰城县秀市镇雷坊村人。官至明代工部尚书督三殿大工。雷礼器重李键,令总督诸务。皇极,中极,建极(今故宫太和殿)三殿竣工后,工部上奏有功臣吏名册6本,
奸相严嵩恨其不依附自己,
把雷礼的功劳隐匿而不上奏。嘉靖四十一年,雷礼仍以丰功加升太子太保,既而加太子太傅。嘉靖四十五年晋升少保,既而晋太傅柱国。明万历九年7月卒,赠正一品太保。雷礼著颇丰,《明史》有传。
刘春,宗仁仲,号东川,一号牌樗2庵,四川重庆府巴县人。成化癸卯举四川乡试第一,丁未举进士,廷对为天下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宪宗宾天,孝宗御极,戊申正月充修《宪宗实录》官,分职史馆。二月,上幸国子监,翰林自检讨以上皆祭服随班陪祭。春,以编修与焉。
辛亥八月,《实录)成,升修撰,仍赐交于中府3。钦赏白金三十两,织金罗缎纱各一,素罗缎纱各一,绢六。十月,推内书馆教书。
壬子,充经筵展书官,五月端阳节赐纸虎牙、骨扇,虎头绦、寿丝等物。癸丑,充殿试掌卷官,四月赐端阳节物如前。自是岁以为常。&&&&&&&&
七月疏乞归省4,给道里费5。乙卯四月复任。己未充会试同考试官。庚申九月选充东宫讲读官。辛酉八月选充经筵讲官。戌二月三考满,升左春坊左谕薄。十一月以东官讲诊,恩踢大红织金云精罗缎纱一,蓝绢一,玳瑁带一,连合。癸亥三月以井修6《大明会典》成,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五月诏修《通鉴纂要》。九月以东宫长发7,赐大红柏枝丝罗二,表裹花银二十两。十二月命视牲南郊。自是岁以为常。&&&&&
甲子以御史府君邓夫人明年偕七十再乞归省,命给驿行8,且赐道里费。乙丑冬还朝。孝宗宾天,武宗御极,以随龙恩9升学士,诏纂修《孝宗实录》,分得兵馆10。丙寅以上初祀南郊,赐大红白鹇缎一匹,旧例赐止兰品11而上,学士预,特恩也。分献北镇坛,自是每岁皆预分献。二月上耕藉田,幸太学,皆扈从,赐坐于《彝伦堂》。开经筵,赏银三十两,大红绿缎各一,绢二,钞一千贯。九月上念青宫12旧劳,赐金镶玳瑁术帽带一,御制盘龙回文十二轴。丁卯四月命掌院事,八月充顺天乡试考试官,十一月以《通鉴篡要》成,赐彩缎一,绢一,银五两。戊辰三月充殿试读卷官,以从子13鹤年与试辞不与,仍赐钞千贯。三月命教习庶吉士邵锐等于院署。四月开武举,充试官,武举有录14自此始,其条格皆创为之最,称折衷15。五月五日特命随内阁大臣观标骑于虎城。十一月闻御史府君讣16,以忧归17。辛未二月服满18,升吏部右侍郎。赐《大明会典》、《通鉴纂要》各一部。十二月转左侍郎。壬申三月以阁荐充经筵日讲官,仍不妨部事。五月赐虎须绦寿缕、牙骨扇并青织罗带。十一月以河北盗平叙建议功19,赐大红织金孔雀缎一,花银十两。癸酉六月升礼部尚书,九月赐玉带一。甲戌春会试,充知贡举官。五月赐虎须绦等物有加,扇袋用大织金罗。九月赐大红织金麒麟缎纱各一,绢一,此正一品服也。乙亥闻邓夫人讣,时尚书未满考,特许浩赠二代,赐夫人祭葬,遣礼部主事余才经其事,仍给驿以行。戊寅服除,起南京吏部尚书,疏辞不允20。
已卯四月上任。庚辰八月,入贺万寿圣节,且满初考,奏上,会武宗不豫21,命未下。辛已正月命改礼部尚书,兼学士,入东阁管诰敕。春七疏恳辞,得旨:《卿学行老成,誉望素著,简在朕心。览奏具悉,诚捆著即抵承,不必固辞。》不得已乃入直22。二月,尚书考满23,命下,荫一子,入监读书。三月,武宗宾天,四月世宗继统,五月命掌詹事府事24。是月,补庚辰会试,充读卷官。命教习庶吉士廖道南等二十四员于翰林院。未廷谢,六月初三疾,卒,寿六十有二,赠太子太保,谥“文简”,遣行人25护丧归,救葬谕祭,恩数有加。
&春在词林26二十余年,乞归省者再。为学士时同官十人具庆者27惟春,士大夫竟羡而侈谈之。每以职在论思,手不释卷,坐必夜分,起必五鼓,经筵进讲,委曲规讽,上为改色28,儒臣荣遇皆遍历之。及佐铨部29,邃庵杨公30为太宰,特重春古朴,登进人材,多所裨助。在礼部时,两遇部祀大典,一遇会试贡院,旧格整饬一新,凡举动皆为久远计,不务目前。有西僧欲夺民地于甘州,且乞遣官督建寺宇,时关中饥,春力言不可,竟停之。占城31失国流寄他所,其世嫡求册封,春议以为朝命不可辱在草莽,引春秋公孙青32为据,遂格不行。又以祭葬赠谥关系劝惩,乃奏为定例以杜滥,及要家有以贿请者,拒绝尤严,久之亦安,其所宜得,莫之怨也。
或遇勋戚大臣病故,上遣谕祭,丧家辄厚币为谢,习以为常。春曰:“以尚书而受其私,岂惟轻己,如国体何?”悉却之,其谨峻有守如此。行人傅檝有事德府,闻母病京师,疏以为事尚缓,乞得回京省视,吏部以差遣隶礼部移咨至,春曰:“苟可劝孝而无病于公,何成案之检耶?”》即为题复。江西提学佥事田汝耔,乞印如分巡官以便关防,前此屡有请者,例不应给,辄报罢。春以宪臣33领风教顾后其时务耶,奏议添设官川关防,例遂遍诸省。其不拘滞而励名教又如此。春为宗伯,凡推冢宰者一,推内阁者再,为南冢宰推北冢宰者一,皆不果用,每升进有机,辄自失之,恬然无悔。当其推内阁也,太宰杨公为首,公即次,杨公不繇34,翰林者咸拟次者得之,而春方奏止西僧,请乞,词甚激切,杨公私服曰:“大位在前,乃略不自为地,非仁且勇者不能也。”&&&
《通鉴纂要》成,例当增秩35,时逆瑾36方得志,欲延诸史官一至其家,春约众俱不往,瑾怒,遂被廷诘,以书中字画浓淡不匀夺俸,官遂不进。久之乃有银币之赐。及以优归37,又遣逻卒伺之于道,竟无所得而还。
春待物和而有则,人不见其喜怒,至正义所在则毅然争之不能夺也。服官二十五年,忠清严重,宽简敦朴,以致三部僚属及文武科门生,皆敬爱如私亲,久而愈笃。每语后进38,拳拳不欲失秀才风味。为诗文力追古作,晚益简劲,类其为人。字画规矩于欧39而自成一家,宛若冠冕佩玉有心画焉。同乡马侍郎廷用尝曰:“吾馆阁中缤密者为某某,疏爽者为某某,敏达者又某某,至粹然集于-人如出于一日者,惟吾东川先生乎!”
所著有《凤山集》若于卷,藏于家,碑板在四方者甚多。大学士杨廷和铭其墓曰:《重庆先达,曰蹇忠定,文简继之,炜炜40辉映,其始从事,史局讲筵,随试自效,职业罔愆41,四典三礼,职亦屡迁,法守是慎,不比于权,召自留都42,司帝之制,行将大受43。参预政事,谐于庶尹44,以赞45新治,胡进之难,胡夺之易?
&&&&&&&&&&&&&&&&&&&&&
刘文简公:即刘春()字仁仲,号东川,巴县人。刘春为明成化二十三年费宏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四年,升翰林修撰。曾多次出任乡、会、殿试考官,官翰林侍读学士。武宗即位升学士。官拜吏部尚书,又改礼部尚书。刘春诗文力追古人,晚年更加“简劲”。享年62
岁。谥文简,著有《凤山集》若干卷。
樗(chū):臭樁树,喻劣质木材,此为自谦语。
中府:皇帝内库。&&&&
&4& 归省:省,看望,归乡看望。
&5& 道里费:旅费,即盘川路资,
6& 井修:井通经。
长发:《诗·商颂》的篇名。诗中歌颂商汤的祖先和建立商朝的成汤﹐谓自契以来已有受命的祯祥。后用作歌颂帝王祖先有明德﹑享国长久的典故。
&8& 驿行:驿马骑行。
&9& 随龙恩:随龙,跟随皇帝;恩,恩德,喻功劳。
10& 兵馆:兵通宾。
11& 止兰品:止通只,兰品,明官服三品绣兰花图案,故以此指代三品官。
青宫:指太子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宋·杨万里
《冬至后贺皇太子及平阳郡王》诗:“青宫朱邸环天极,五色祥云覆帝城。”
&13& 从子:堂兄弟。
14& 有录:有记录,此喻规则。
折衷:调和各方面的意见使之适中,喻恰当,中肯,适用。
御史府君讣:御史,刘春父刘规为御史官;府君,对已故父亲的尊称;讣,报丧,亦指报丧的通知。
&17& 忧归:古父母死丧假叫丁忧,归,回家。
&18& 服满:服孝期滿,亦丁忧丧假期滿。
&19& 盗平叙建议功:为平息盗贼提出建议的功劳。
&20& 疏辞不允:上疏请辞未被允准。
21& 豫:愉快,高兴。
&22& 入直:直通值,值,担任,引申为职务。
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
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
詹事府:明代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
&25& 行人:行人,官名,专掌管朝觐聘问。
词林: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明洪武元年建翰林院于皇城内,门额为“词林”,遂有此称。
&27& 具庆者:具通俱,庆,庆戴,庆幸感戴。
& 28& 上为改色:上,皇上;色,脸色,喻态度。
&29& 铨(qu&n)部: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
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
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邃庵杨公:即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生于云南安宁,长于湖南巴陵,老于江南镇江,因此晚年自号“三南居士”。杨一清是明代重臣,他一生历官五十余年,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为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其影响之大,当时就有人称其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
《明史》有传。
占城:即占婆补罗(Champa梵语之意为城),简译占婆、占波,是越南古代的一个王国,王都位于因陀罗补罗,国土北起今越南河静省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
公孙青,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顷公之孙,字子石,生卒年不详。事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33 &宪臣:指御史官。
&34& 繇(zh&u):动揺。
&35& 秩:古代官吏的俸禄。
&36& 逆瑾:即大宦官刘瑾,后以叛逆罪凌迟处死。
&37& 优归:优通忧,即丁忧,见前注。
38& 后进:晚生后辈。
&39& 欧:疾行,意速度快。
40& 炜炜(wěi):光明,光辉。
罔愆(qiān):罔,没有;愆,过失。
&42& 留都:明旧都南京。”
大受:承担重任;委以重任。受:被委任、任用,或托付。《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王安石
《举吕公著自代状》:“其器可以大受,而退然似不能言。
庶尹:指百官。《文选·陆机&辨亡论&上》:“庶尹尽规於上,四民展业於下。”&&
45& 赞:赞助,帮助。
本文高度赞扬了明代巴县名人刘春的一生。
文章前一部分详细写了刘春入仕为官的宦海沧桑,文中多以他获得的赏赐来反映他在明庭中的功绩和地位。作者以刘春母七十大寿和两次“丁忧”
省亲的往事,突出了“命给驿行,且赐道里费” 的破格褒赏,也提到刘春死后,“遣行人护丧归,救葬谕祭,恩数有加” 的哀荣。
文章的后一部分着重举了几个事例来颂扬刘春的道德文章和高风亮节。作者说他“每以职在论思,手不释卷,坐必夜分,起必五鼓”
的笃学敬业态度,又说他“经筵进讲,委曲规讽,上为改色” 的学识口才和人格魅力,再说他“儒臣荣遇皆遍历之”
的荣耀宠幸。还说他励志创新“旧格整饬一新,凡举动皆为久远计,不务目前”。
特别突出了刘春不贪高官厚禄“大位在前,乃略不自为地,非仁且勇者不能也”的优良品质。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刘春爱憎分明,不附权势的操守,他抵制奸宦刘瑾招至罚奉,但刘春仍坚持“待物和而有则,人不见其喜怒,至正义所在则毅然争之不能夺也”
的一贯作风 。
&读罢全文,一代俊杰刘春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家乡先贤的熠熠风釆。
刘春字仁仲号东川,又号牌樗庵,四川重庆府巴县人。成化癸卯中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丁未年中进士,廷对时为天下第二名,后来封授翰林院编修。
明宪宗死后,孝宗登极,戊申年正月转任《宪宗实录》的编撰官,兼在史馆仼职。这年二月,明孝宗驾到国子监祭祀先皇,兼视察《实录》的修撰进度,翰林院自检讨以上的官员都穿着祭服,按官员的品级随班列陪祭。这年春天,朝庭才正式把编修的职称给了他。
辛亥八月,《实录》编成,刘春升修撰官,皇帝赏赐他到朝庭内库,领白金三十两,织金罗缎纱各一匹,素罗缎纱各一匹,绢绸六匹。这年十月,他被推选进内书馆教书。壬子年,他又充任经筵展书官,五月端阳节得到了上边赏赐的纸虎牙、骨扇,虎头绦、寿丝等物品。癸丑年,他充任殿试掌卷官,四月又得到了象去年一样的端阳节赏赐,从此习以为常,年年都有这样的赏赐了。&&&&&&&&
癸丑年七月刘春上疏乞求归乡省亲,朝庭给了旅费。乙卯年四月复任。己未年充任会试同考试官。庚申九月选拔充任东宫讲读官。辛酉年八月又选充任经筵讲官。壬戌年二月三年考核期满,刘春升任左春坊左谕薄。十一月因东官讲学评议好,恩赐大红织金云精罗缎纱一件,蓝绢一件,玳瑁带一件,连装盒。癸亥年三月因《大明会典》修成有功,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五月又受皇命撰修《通鉴纂要》。九月因颂扬东宫功德,赐大红柏枝丝罗二件,表裹花银二十两。十二月受命南郊考察祭祀陈设,自此是年年都这样了。&&&&&
甲子年因母亲御史府君邓夫人明年满七十,刘春再请求归省,皇帝又命给驿马,而且也给了旅途费,乙丑冬还朝。孝宗宾天,武宗御极,因当年武宗当太子时,刘春曾有跟随讲习的功劳而升为学士,受命纂修《孝宗实录》,并分得宾馆。丙寅年因皇帝首次去南郊祭祀,赐大红白鹇缎一匹,按旧例赐这个只有兰品以上官阶才可得到,刘春没当上学士,这是皇帝特许的恩宠哟。古代祭祀,功臣要配享帛礼,刘春享于北镇坛,从此他每年都有了这个殊荣。二月皇帝去耕籍田,到太学,刘春都跟从,并赐坐于《彝伦堂》。他为皇帝讲论经史,得赏银三十两,大红绿缎各一匹,绢二匹,铜钱一千贯。九月皇上念及刘春在东宫时的功劳,又赐金镶玳瑁术帽带一件,御制盘龙回文十二轴。丁卯四月皇帝命刘春执掌翰林院,八月任顺天乡试考试官,十一月因《通鉴篡要》编成,赐彩缎一匹,绢一匹,银五两。戊辰三月任殿试读卷官,刘春因堂侄儿鹤年参与这场考试,所以避嫌请辞不去,皇上仍赐钱千贯,到时命教习庶吉士邵锐等人去了院署。四月开武举,刘春又任试官,武举自此有了规章,其条文创意综合了各方意见,效果很好。五月五日特命随内阁大臣到虎城检阅标骑。十一月闻父亲御史府君刘规死讯后归乡。辛未二月服孝满后,升任吏部右侍郎。赐《大明会典》、《通鉴纂要》各一部。十二月转左侍郎。壬申三月因内阁推荐充任给皇帝讲课日的讲官,但仍领礼部之事。五月赐虎须绦寿缕、牙骨扇并青织罗带。十一月因河北平盗建议有功,赐大红织金孔雀缎一匹,花银十两。癸酉六月升礼部尚书,九月赐玉带一根。甲戌春会试,任知贡举官。五月赐虎须绦等许多物品,扇袋还用了大织金罗装饰。九月赐大红织金麒麟缎纱各一匹,绢一匹,这可是做正一品朝服的材料。乙亥听到母亲邓夫人讣告,当时他尚书职务还未满考核年限,皇帝特许诰命赠二代人,赐夫人祭葬,并遣礼部主事余才经管这事,仍给刘春驿马骑行。戊寅年服孝满后,起用为刘春南京吏部尚书,上疏请辞未被获准,已卯年四月还是上任去了。庚辰八月,入朝庆贺万寿圣节,而且考核年限已满,上奏后会武宗不高兴,未下命令。辛已正月获命改任礼部尚书,兼学士,入东阁管诰敕文书。刘春上了七封奏疏诚恳请辞,皇帝下旨说:“爱卿学行老成,声望从来很显著,这些朕都了然于心。你上的奏章我都看了,就是捆著都要去上任,不必坚持推辞。”刘春不得已还是任职去了。这年二月,尚书考核期满,命下可庇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三月武宗死去,四月世宗继承皇位,五月刘春命掌詹事府的事。这月,庚辰会试补考,充任读卷官,命在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廖道南等24人。未等上朝谢恩,六月初三刘春就得病而死,才62岁,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简”,
遣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专程护丧归家,在安葬时宣读了皇上的祭文,恩宠是很多的。
&刘春在翰林院二十余年,多次请求回乡探亲,在当年当学士的十人中,惟有他才有这样的庆幸,士大夫在称羡中总爱议论这事。刘春经常为了职责,手不释卷,晚睡早起,在为皇帝经筵进讲时,说话委曲规讽很有方法,总让皇上为之动容,文臣所有的荣光他都全得到了。及至辅佐吏部,杨邃庵为太宰,特别看重刘春的古朴性格,对朝庭选进人材,帮助很大。在礼部时,刘春两次参与部祀大典,一次参与会试贡院,旧俗均被整饬一新,许多举措都不局限于眼前而考虑得很久远。有西洋僧想在甘州夺平民耕地,并求遣官督建寺宇,这时关中饥荒,刘春大力主张不可后终于停办。占城国世子逃亡中原求册封,刘春认为朝命因草莽而受辱,并引春秋公孙青故事为依据,于是就按规格没执行这事。另外,祭葬赠谥是关系劝惩的大事,于是他上奏制定了条例以杜绝滥用,就是有人行贿请求,均遭严词拒绝,久之就没人乱要这些荣誉,该得才得,就没人发怨言了。或遇勋戚大臣病故,皇上派人谕祭,丧家习以为常要给厚币感谢。刘春说:“我以礼部尚书而收其礼,不仅降了身份,还有国家体制吗?”礼物全推却了,他就是这样谨言慎行,严守法度。行人官傅檝有在德府办事,听说母亲在京生病,上奏说事还不急,请求能回京省视,吏部派人将这文件送到礼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威远县连界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