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种七下生物讲解视频,如下图所示:这像不像 来自妘

&p&是错的。&br&&/p&&p&先来普及些基础概念。不同生物在进化(演化)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1967年,生物学界首次将生存策略分为&strong&r策略&/strong&和&strong&k策略&/strong&这两大类,分别代表了两类不同生物应对环境的模式。&/p&&p&r策略物种的特点是生命周期短,体型小,繁殖快,每次生育留下的后代数量多,存活率也低。代表动物是昆虫,它们大量繁殖,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不会采取什么积极策略,而是依靠大量繁殖后代产生变异。比如气温变冷了,它们不会用高端的方式御寒,而是生下好多后代,后代中不耐寒的就死了,产生耐寒特性的极少数存活下来,通过极高的繁殖速度生下一大堆同样耐寒的后代,这样一来种群就成功应对了气候变冷的危机。&/p&&br&&p&k策略物种的特点与r策略相反,通常来讲,k策略物种生命周期较长,体型较大,个体的能力比r策略要高,但繁殖较慢,产生的后代数量也较少。代表物种就是我们人类。当发生环境变化时,k策略物种会积极应对,与r策略有很大不同。气候变冷了,人类会去搭建房屋御寒,会剥动物毛皮制作衣服,会生火、会群居降低生活成本,而不是像r策略物种那样硬生生拿大量后代的生命去抵抗。&/p&&p&&br&极端的k策略和极端的r策略物种都很少,大部分物种处在两者之间的连续谱上。而人类毫无疑问是目前现存的所有地球物种中最接近k策略一端的。当然,即使是在人类身上,有时也会表现出r策略的影子。比如艾滋病是一种非常麻烦的疾病,但是,世界上存在极少数人,他们由于Δ32变异(暂不具体科普),无法患上艾滋病,艾滋病毒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影响。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与艾滋病抗争,从发明鸡尾酒疗法,到08年有艾滋病患首次被成功治愈(极难,简单来讲是一个艾滋病人得了白血病,清除所有骨髓后移植Δ32变异的骨髓,彻底清除体内艾滋病毒,此疗法成功率极低需要机缘巧合,下次有空再来科普),到现在科学家在一步步寻找艾滋病有效疗法,这中间是人们依靠医学手段应对疾病的策略,把k策略玩得出神入化。&/p&&p&思维稍微正常的人都会明白,面对艾滋病,人们应采用k策略,通过医学手段寻求治疗方法,而不是像r策略物种那样,让所有人都去死,只让Δ32变异不会得艾滋的人活下来,通过那群人繁殖来让人类整体免疫艾滋。此时r策略应用在人身上实在是太荒谬了。&/p&&p&可笑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犯的就是这种错误。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筚路蓝缕好不容易把k策略玩到地球物种顶峰,我们建立了人类社会,建立了科学体系、文化体系,通过社保、医学、教育等等一系列其他物种绝对难以企及的k策略,应对危险、开拓生存空间,这才建立起当今了不起的人类文明。可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告诉大家,不要用k策略了,快用r策略吧,有了病别治,快去死,被淘汰就没病了。有人笨,采用k策略应该是以教育、社保等手段让他们生存下去,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却说笨人赶紧被淘汰吧。&/p&&p&南宋时有一句话“人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这是宋人被金人打得太惨,用这种调侃表达无助,你一狼牙棒打下来,我只好用头硬抗了,天灵盖不够硬就被砸死,哪天有人进化出铜头铁脑,人家一棒下来反倒能弹回去,这就厉害了。要求把r策略运用到人身上真的只是这种无奈的黑色幽默,如果一本正经主张这种观点,不光蠢,而且坏。&/p&&p&舍自己k策略之长,用r策略之短,还自以为掌握了达尔文主义,实在太荒谬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给自己灌上这个名字简直是对达尔文的玷污。&/p&&br&&br&&br&&p&因此,从原理上来说,社会会达尔文主义完全不成立,但是有人难免会自创理论,r策略与k策略同时用不行吗?你一边发展教育发展医学,我一边淘汰一部分人,这不是更快吗?所以,我讲完原理还是得从后果角度谈谈社会达尔文主义有什么不好。&/p&&p&首先要明确,由于环境总在变化,某一时间段内局部的最优解,未必等于未来整体的最优解。&/p&&p&外界都是竹子,熊猫专一地只吃竹子看起来可能是个优势,一旦环境稍微变化,竹林被分隔开,只吃竹子的熊猫就难以走出竹林,生存地越来越狭隘,将一步步走向灭绝。&/p&&p&古时女人常被当成生育的工具,人们觉得丰乳(哺乳优势)肥臀(骨盆大容易把孩子生下来)的女性是好的。若是我们早先只按适合生育一个维度进行淘汰,只剩下丰乳肥臀的女性,那么今天女性生产力一步步解放,需要不同女性用不同的能力从事多种多样的工作时,单一化的女性就难以应对了。&/p&&p&不要让自己的演化走向这种死胡同,死胡同里的东西看似有优势,要是一头扎进去难以转身,下一步就走不动了。&/p&&p&环境重大改变时,基因多样性的种群才更容易生存下来,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特点可能就是明天人类登上诺亚方舟的船票,社会达尔文主义自以为将劣势种淘汰,就能换取当前时刻社会的最优解,其实也淘汰了大量中性的基因,缩减了基因的丰富度,让人类难以适应未来变化的环境。&/p&&p&人类社会分工明确,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你很难界定,究竟哪些个体是劣势种。你觉得残疾人是社会的负担,可是残疾人中有霍金这样的大科学家,有史铁生这样的作家,他们尽管残疾,但都是人类文明中了不起的明珠。你觉得蠢人应该被淘汰,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界定什么叫蠢,所谓智商测试测得也只是符合智商的表现,而非智商本身。一个脑力弱的人,可能擅长协调群体间的关系,或者在独特的领域有着自己的天赋。在人类社会这样多元化的环境中,衡量的标准也是极为丰富的,脑力、体力、情商、音乐、技巧……我们没有办法说谁是劣等的。&/p&&p&黑人骨密度大,鼻孔短适合进气,激素分泌也比较独特,一部分人的身体可以自己产生类似于兴奋剂的物质,非常适合跑步爆发,因此在田径场上是绝对的统治者。可是正因其骨密度大,在水里浮起来更困难,因此游泳赛场上极少看到黑人。每个人种,或者任何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某种环境下是优势,在未来或者在其他地方就是劣势,请勿粗暴将人类划分优劣。&/p&&p&强行定义出“劣等”的事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太多了,纳粹认为犹太人是劣等的,实行种族屠杀,给人类文明造成巨大损失,“劣等”的爱因斯坦离开了,帮美国造出了原子弹。今天实际存在的种族歧视也激化了矛盾,带来了巨大问题。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丝毫不为此感到愧疚,反而拿自己浅薄的思想扭曲达尔文的理论,粉饰自己错误的观点。我必须指出这种错误。&/p&&br&&p&其实,“进化”这个词是中文的一种误译,evolution这个词翻译成“演化”更恰当,“进化”听起来规定了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凭借自己一知半解的偏执强行定义出了“优”与“劣”,并将这种莫名其妙的优劣强加在他人身上,实际上物种的发展根本不是这样,一切都在在冥冥之中演化进行。&br&&/p&&br&&p&希望看完这篇回答的人能明白社会达尔文主义荒谬在哪,下次如果再遇到有人持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请指出他的谬误。&/p&
是错的。 先来普及些基础概念。不同生物在进化(演化)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1967年,生物学界首次将生存策略分为r策略和k策略这两大类,分别代表了两类不同生物应对环境的模式。r策略物种的特点是生命周期短,体型小,繁殖快,每次生育留下的后代数…
终于找到我能答的题了!!感动!!大家让一让啦!(不时更新&br&在此感谢&a href=&//www.zhihu.com/people/ec69c3bce5& data-hash=&ec69c3bce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c69c3bce5& data-hovercard=&p$b$ec69c3bce5&&@海撸&/a&帮我更正一些错误。&br&拿夹子夹住猫脖颈上的毛皮可以让其陷入僵直!!&br&把鲨鱼翻过来肚皮向上它就不会动了!!&br&如果龙虾不得疾病不出意外的话是可以一直一直长下去的!!(不过这个存在争议)&br&鲨鱼并不喜欢吃人!!人的脂肪含量实在太低了!!(鲨鱼:我呸…瘦肉…)(这个是猜想,毕竟鲨鱼袭击人的事件过少,也不好做对照&br&袋熊的便便是方形的!!在体内就已经成型!&br&大象不会跳!!&br&猫薄荷(樟脑草)给猫闻可以70%的猫陷入兴奋状态,就像人类吸毒一样嗨起来!不过猫薄荷对猫并不具有成瘾性!!&br&虾的心脏在头部!!虾严格意义来说是没有头胸之分得,那个叫Cephalothorax。是生物体向更高级别进化时,讲重要器官集中于一处加以保护的举措。同时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更加紧密,效率更高。&br&我们所说的蟹黄!是蟹的肝胰腺和雌蟹的性腺!!&br&巧克力对狗是致命的!!尤其是大量的巧克力!(所以说单身狗就不要吃了…&br&亚洲人基本上成年后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乳糖不耐症!!(Well…具体表现在吃过乳制品后可能会通气…&br&人晚上睡觉基本上都会做梦!但是!起来后记不记得就另说了!&br&最聪明的狗可以有相当于三四岁小孩的智商!!&br&其实很多动物阴茎里面都是有阴茎骨的!!(而且说句实在话…阴茎骨还蛮好看…&br&人类最厉害的行为之一包括了自主控制的发情期…&br&之所以现在地球上的昆虫没有恐龙时期的大小是因为氧含量不够好!!(这个有争论,是假说(就算有也不过是贝爷加个餐而已…&br&其实蛇中只是少部分蛇有毒!但是!蜘蛛确是绝大部分有毒!!&br&(暂时先到这,有赞再更新!!)&br&-----------------分割线---------------&br&说过我会更新的!!决不食言!&br&气步甲喷射的毒液温度可达100°C!!&br&长颈鹿的舌头理论上来讲是可以舔到自己的耳朵里面!!(耳朵:卧槽什么鬼...)&br&大多数章鱼的血液是蓝色的!!&br&大家都以为海马是很忠贞的动物,什么爸爸带孩子啊之类的,事实上!!海马乱交行为十分常见!甚至还有同性性行为!!&br&蜘蛛(好吧又是蜘蛛)是用须肢来转移精*的…嗯…这个是蛛型纲动物头胸部六对附肢的第二对,有些蛛类这个比较特别…还可以用来行走和捕猎…&br&蚂蚁可以拖动自身重量50倍的重物!!换言之,一个75kg(成年男子体重)的蚂蚁可以拖着三吨多的东西到处逛游(蚂蚁A:哟大哥,今天又拖着车出来溜完啊?蚂蚁B:对啊,我这车好久没见太阳了!)&br&大象的睾丸足有一个足球大,露脊鲸睾丸有半吨(...75kg的蚂蚁拖着7个露脊鲸睾丸出来遛弯...原谅我的脑洞)蓝鲸的睾丸就轻的多,仅(别和人比)有20kg+...&br&世界上已知的最长寿的动物是北极圆蛤,400+岁,壮烈牺牲与(餐厅(误))打捞人猿之手&br&(先这些!赞=&更!)&br&-------------------------------分割线------------------------------&br&再更一发!&br&一些昆虫,比如舞虻,蝎蛉,会在求偶时给雌性带!彩!礼!!当然这个彩礼比我们的彩礼简单的多(毕竟没那么多心思)代表性彩礼一般是捕食的猎物&br&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是牙齿!!&br&白兔其实是白化病的结果!!&br&来!跟我搓手心!!搓完后闻下,那是蛋白质燃烧的味道!!&br&海龟的性别是根据出生前其卵周围的温度决定的!!(好不科学的感觉...)海龟妈妈在选巢穴的时候会把性别均衡考虑在内!!&br&兔子的子宫是分叉的因此小兔子大多是对生!!而老鼠的是肠道状...还有分隔膜一格一个小耗子所以耗子一生孩子都一堆一堆的!!&br&玫瑰,苹果和草莓其实都是一个科的...(蔷薇科)&br&许多种类的猫头鹰左右耳都是不对称的!!作用在于方便猫头鹰更准确地判断猎物的方位!!&br&缩头鱼虱是一种...丧心病狂的寄生虫,幼虫期进入鱼嘴内!吸食鱼舌头内的鲜血最终致其舌头萎缩!然后它自己代替鱼的舌头!由寄生转为共生!!&br&安康鱼!(好吧一到鱼类我的脑洞又止不住了= =)雄鱼是寄生在雌鱼身上进行繁殖的,因为大洋中,安康鱼不成群行动,所以一旦遇见雌鱼!!(我的个天哪!终于有媳妇了!我倒贴我倒贴!!)雄鱼就会咬住雌鱼,分泌一种酶,溶解皮肤,结合在一起!(软饭吃的理直气壮...)所有的营养将有雌鱼提供...&br&&br&今天先到这!!你们给我更的动力啊!!&br&----------------------分割线----------------------&br&接着更!&br&对了!!我不是学生物的,知道这么多冷知识只是兴趣而已!!@刑天 (不好意思!!实在不知道哪位是这个刑天同学…爪机无能重名的太多…)曾说过:数学是火,点亮物理的灯,物理是灯,照亮化学的路,化学是路,通往生物的坑,生物是坑,埋葬理科生。(答主深以为然啊!!)其实我是学工科的ˊ_&ˋ&br&&br&好的这次更新不多!!就是想让大家明明目!下面上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96& data-rawwidth=&435& src=&https://pic4.zhimg.com/50/0fcfe8b63ebd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fcfe8b63ebdc8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3& data-rawwidth=&431& src=&https://pic3.zhimg.com/50/69d01e0bf5bd383fc2bf6411eaa2add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9d01e0bf5bd383fc2bf6411eaa2addd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15& data-rawwidth=&429& src=&https://pic1.zhimg.com/50/3e11e4ffb5b8d9a4244f9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e11e4ffb5b8d9a4244f9f_r.jpg&&&/figure&对了!!提到蚕我必须说一句!蚕成虫之后!!变成了蛾!!是没有进食能力的!!成虫既是为了繁殖!!同时也有不少昆虫如此,比如蜉蝣!!&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3& data-rawwidth=&425& src=&https://pic1.zhimg.com/50/72b3dab7ba41c04ed9f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2b3dab7ba41c04ed9f0f_r.jpg&&&/figure&大家慢慢看,不着急,我给你们熬十全明目汤去( ? ▽ ` )?&br&毫无保留的来赞我吧!!!&br&&br&------分割线---------&br&啧啧啧!!要上千了啊!!那就更更更!!&br&很多鸟睡觉是单腿站立睡觉的!!因为腿部没有羽毛!!散热快!收拢腿部可以保持体温! 还有种解释是寄生虫容易顺鸟腿爬到鸟身上!!收拢一条腿有利于减少寄生虫!!&br&大象!!它们可以靠脚掌来感知低频声波!!(不要说话,用脚来听)&br&海豚睡觉的时候是大脑两个半球 轮流休息!!这样可以有效保持了身体的呼吸和游动!!(毕竟不是鱼)&br&成人的骨头是206块!!但是!!新生婴儿多达305块骨头!!有很多的骨头比如骶骨,尾骨,髂骨等各自都合并成一块了!!&br&蚊子是有血的!!(肯定有…不然咋活)不过蚊子没有血管壁,血液在体腔内流动,所以蚊子的血液只有运输养料作用!!因为它的血液不包含红细胞,所以没法运输氧气!!(不好意思的说一句…答主曾经脑洞大开认为蚊子没有血液,吸了什么血就直接把那种血转换成自己的血液- -)&br&有一种生活在美国西部和墨西哥半沙漠地带的角蜥!!它受惊或发怒后会用眼睛喷出红色血水!!!(你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就要自残了!)&br&常见的壁虎之所以可以再任何光华的墙壁上攀爬!!得益于它每平方毫米的脚上都含有14000根细小的刚毛!!而每根刚毛上有500个微小的匙突!!这些匙突比可见光波长还小!!(真-天然纳米材料)&br&今天先这些!! (不要吐槽我今天更的为啥这么正常!!)
终于找到我能答的题了!!感动!!大家让一让啦!(不时更新 在此感谢帮我更正一些错误。 拿夹子夹住猫脖颈上的毛皮可以让其陷入僵直!! 把鲨鱼翻过来肚皮向上它就不会动了!! 如果龙虾不得疾病不出意外的话是可以一直一直长下去的!!(不过这个存…
&p&既然是山区里,那我就写点水面下的,世界那么大,一定要让他们看看。&/p&&p&&b&1.鳄鱼平时的“泳姿”&/b&&/p&&p&身为冷血动物中的一员,鳄鱼自然是懒癌晚期。平时在水里“溜弯儿”它们只将脑袋露出水面保持警戒,水下四肢缓慢滑动十分蠢萌。当然进行捕食等活动时会选择四肢与尾并用的快速泳动。&/p&&p&大概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7ab6243fc1beadead972_b.jpg&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5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figure&&p&&b&2.带鱼的“体位”&/b&&/p&&p&带鱼并不是如同大多数人想象当中像蛇一样游来游去,而是身体与海平面垂直,九十度仰望星空。&/p&&p&大概是每一条带鱼都有一颗爱思考鱼生的心——扯淡,带鱼这般也是为了节省体力的同时便于隐藏自己伺机捕食……当然捕食状态下是蛇形走位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66a37554ced505b83dbe72b2d5d5926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66a37554ced505b83dbe72b2d5d5926_r.jpg&&&/figure&&p&因为这一特性,日本人将带鱼称作“立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ccb8cffecc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ccb8cffecc_r.jpg&&&/figure&&p&&b&3.厨神属性鲶鱼&/b&&/p&&p&人类平均有9000个味蕾,而鲶鱼天生有超过270000个味蕾。&/p&&p&而且一直觉得鲶鱼自带表情包属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c319e192b7f76a769948_b.jpg& data-rawwidth=&933&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c319e192b7f76a769948_r.jpg&&&/figure&&p&&b&4.脑袋透明的鱼&/b&&/p&&p&太平洋桶眼鱼透明的头颅可以让鱼眼看到四面八方,桶眼鱼的眼睛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头部里不停转动着。&/p&&p&看起来像眼睛的地方其实是他的鼻孔……头部翡翠壮结构才是他的眼睛。&/p&&p&桶眼鱼多生活在黯淡无光的海洋中间层,常徘徊于管水母下,待管水母捕获猎物后抢夺猎物(?_?)。&/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f2b52bdc706a2ed4fa0ce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f2b52bdc706a2ed4fa0ce3_r.jpg&&&/figure&&p&&b&5.鲨鱼不吃人&/b&&br&鲨鱼是不喜欢吃人的,被鲨鱼攻击者多死于失血过多。&br&如果一个人被鲨鱼群袭击,剧情大概是这样子的。&br&鲨鱼A上去咬了一口,呸,难吃。&br&血腥味引来了鲨鱼B,C,D,E,F....&br&然后他们都take a bite...&br&难吃!&br&而且鲨鱼如果不动并不会如传言中死去,他们会利用嘴附近肌肉压迫水流流经鳃丝摄取氧。&br&另外鲨鱼是唯一一种会双眼眨眼的鱼。&br&感谢评论区杨毛毛指正:鲨鱼不吃人那个不太准确。鲨鱼饿了也是吃人的,毕竟是食肉动物。只是大部分情况下,人不是鲨鱼爱吃的那种。 鲨鱼也不会好心咬完了就松口,通常都会礼貌性撕一下。这是鲨鱼捕猎本能,同时鲨鱼也会在撕扯过程中判断猎物肉质。 另外其实鲨鱼对人血并不是很感兴趣。 人类对鲨鱼来说是稀奇的玩意儿,而且对大部分鲨鱼不仅稀罕而且贼可怕。所以,人类动作过大的时候,或者拍照用闪光灯,可能会惊吓鲨鱼并促使他攻击的。也有时候鲨鱼会纯粹因为好奇就咬一口试试。 总之鲨鱼确实没人们想的那么危险,但是也不代表这家伙就特别安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042f47c3b741eae9e549e_b.jpg& data-rawwidth=&963& data-rawheight=&5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042f47c3b741eae9e549e_r.jpg&&&/figure&&p&&b&6.别被歌词骗了&/b&&/p&&p&鱼的记忆并不只有歌词中的七秒。事实上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表现,只要经合理的训练,金鱼可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保持躲避电击的技巧。&/p&&p&附赠一个金鱼液氮速冻解冻小视频,给学生看看还是蛮好玩的。&/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qiyi.com/w_19rqvsz0hd.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iqiyi.com/w_19rqvsz0hd.&/span&&span class=&invisibl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7.蓝血海洋生物&/b&&/p&&p&鲎(hou,四声)是蓝血海洋生物之一(卫斯理……),其血液因为富含铜离子而呈现蓝色。&/p&&p&鲎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曾发现距今约五亿年的鲎化石,虽然其长相类似三叶虫但研究证实并非近亲。鲎活到现在,唯一的天敌是人类……特别是鲎试剂(题主百度去吧懒得打字)以及其食用价值的发现,导致鲎资源日渐枯竭(?_?)&/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25e50de9039f_b.jpg& data-rawwidth=&1153&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25e50de9039f_r.jpg&&&/figure&&p&&b&8.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b&&/p&&p&感谢 评论区电你到高潮 指正&/p&&p&2006年,英国班戈大学一支科考队于冰岛海域打捞上来一只巨大的北极圆蛤(ge)。&/p&&p&依据贝壳上纹路“年轮”判断其大约405岁(后经重新估算为507岁,感谢评论区补充),这只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生物在被打捞上来后壮烈牺牲_(:з」∠)_&/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28fd4b8da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28fd4b8dae_r.jpg&&&/figure&&p&&br&&/p&&p&看到这道题目的描述感觉很温暖,望支教愉快!&/p&&p&睡前答一个,想到哪写到哪希望能派上用场(?ω?) 。&/p&&p&------------------------------------------------17.9.29起床更新------------------------------------------------&/p&&p&&b&9.具有名字概念的水生物&/b&&/p&&p&海豚是目前已被发现的(2013,Vinvent Janik)具有“名字”这一概念的水生物。每只海豚都会有独特的鸣叫声,并且其他海豚也会以这种发音方式来呼叫他们。他们也能通过鸣叫声进行社会性的沟通。&/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c32600bbc19a01a0dd548b681b2a6c5_b.jp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7c32600bbc19a01a0dd548b681b2a6c5_r.jpg&&&/figure&&p&&b&10.话痨但聪明绝顶的海洋霸主&/b&&/p&&blockquote&&i&虎鲸最令人着迷的一点是,它们喜欢说话,而且喜欢喋喋不休的不断讨论,就像没有老师值班的小学教室一样嘈杂不堪。一些科学家认为,虎鲸的语言远比人类复杂,因为它们没有文字,但是却必须要最复杂的捕猎技巧传授给下一代,所以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好笑的是,不同的族群,方言是不一样的,当不同的群体操着相似的语言,他们相遇后就会互相通报情况,如果话不投机,他们就会吵架,甚至讥讽,科学家已经分析出类似人类语言的讥讽语言,类似“你个大SB……你麻辣隔壁的……”常常出现在虎鲸之间,我记得南极虎鲸骂对方SB的声音是:“呼……啾啾,哧”,特别是年轻的虎鲸合作不到位,导致捕猎失败。技术娴熟的虎鲸满嘴都是这个调,用成语表达是:“不怕鲨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同伴”。虎鲸的声音可以传达百里,所以协调捕猎的时候满大海都是虎鲸的命令声。&/i&&br&&i&  虎鲸的捕猎技术是动物中最复杂的,也是协调性最强的,合作捕猎的复杂性超出人类想象。而且可以族群世代传递这些复杂团队合作技巧,一队母系社会的虎鲸群通常会把捕猎技术操练几十年,直到从不出错。一些捕猎技术堪称华丽,说实话,有时超出人类的想象,相信只有对水流如此熟悉的虎鲸才想的出来。比如吃一队鱼,因为单只太小,七八只虎鲸就围绕鱼群做复杂的螺旋游动,越游越快,最后鱼被挤压成一个球,然后大家轮流吃个饱。如果猎物吃不完,也有虎鲸藏起猎物在海洞做存粮的虎鲸群,甚至南极有过把企鹅存在冰山缝隙里做冰鲜的虎鲸………如果你们看过虎鲸猎杀睡觉海豹的视频,一定会叹为观止,一可爱的海豹正慵懒的躺在冰山窝里睡觉,可能觉得没啥敌人能怎么样它,不料一队虎鲸却立起脑袋偷偷的,默默的窥探它,一会三只虎鲸同时在这块冰山旁同时涌起、潜下,造成巨浪打翻了冰山,然后海豹落水……其整齐划一程度和大阅兵方阵有的一拼。&/i&&/blockquote&&p&摘自《人类怎样才能不被动物吃掉》&/p&&p&虎鲸位于海洋食物链最顶端,他们甚至开发出了猎杀大白鲨的攻击模式:把大白鲨顶个肚皮朝天趁令其进入强直状态进行攻击....&/p&&br&给你看个好玩的(?ω?) &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afbf9b2be425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07e69ccf357a5b2ccdef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r&推荐纪录片《虎鲸的猎杀教室》&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pptv.com/show/oClDwSmPicz2gHuI.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pptv.com/show/oClDwSm&/span&&span class=&invisible&&Picz2gHuI.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既然是山区里,那我就写点水面下的,世界那么大,一定要让他们看看。1.鳄鱼平时的“泳姿”身为冷血动物中的一员,鳄鱼自然是懒癌晚期。平时在水里“溜弯儿”它们只将脑袋露出水面保持警戒,水下四肢缓慢滑动十分蠢萌。当然进行捕食等活动时会选择四肢与尾并…
&p&&b&香蕉+冬枣的组合&/b&&/p&&p&前天中午,一条诡异的微博突然上了热门。大意是说,吃了香蕉再吃枣,会有臭得非常恶心甚至让人想死能看到走马灯的味道&/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9ecdd9739dadebfe763b51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1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9ecdd9739dadebfe763b51_r.jpg&&&/figure&&p&这真是很AMAZING啊!香蕉和枣明明都是甜甜的水果啊!但仔细回想我25年来还真没一起吃过……随后有诸多网友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吃后感受!描述也是五花八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6cc2c4317464ddcdc5a59_b.jpg& data-rawwidth=&1409& data-rawheight=&10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6cc2c4317464ddcdc5a59_r.jpg&&&/figure&&p&原作者的描述是吃完会&b&看到人生的走马灯&/b&……吃个香蕉和枣就能把自己吃成濒危物种也是蛮厉害的!还有人吃完说看到了&b&孔子和苏格拉底还有满天神佛&/b&……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这些乱七八糟的描述对我而言显然过于虚无缥缈。比如我吃完后看到关羽和迪迦奥特曼打架,那我们吃到的究竟是不是同一种味道呢?这就让大家无法感同身受,从而不具有科学的可重复性。&br&&br&相比之下另外几位的描述就很明确!他们说的包括&b&洗洁精、死苍蝇、死虾、臭虫、臭鸡蛋、铁锈、鱼腥、屎&/b&的味道……作为一个不吃屎的唯物主义者,我对这些味道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洗洁精、铁锈和臭鸡蛋明显不是一种味道啊!究竟是这种味道过于诡异难以描述还是大家的反应太夸张了?&br&&br&目前网上众说纷纭,而国内外系统研究香蕉和枣一起吃的文献还十分匮乏。我甚至在国外某食谱网站上看到了红枣香蕉面包……看来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01bf1cdd843e5_b.jpg& data-rawwidth=&904&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01bf1cdd843e5_r.jpg&&&/figure&&p&&br&鉴于许多人要求我亲身测试并给出原理解释,我当然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索,填补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下文我们将以“&b&臭不臭、怎么更臭、为什么臭&/b&”的三步走框架,指导大家理性体验、科学试臭!&br&&br&&br&&b&一、香蕉和枣同时吃,究竟是什么味?&/b&&br&&br&一上来就测试这个究极问题想必大家都很期待了但是在科学上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问题!香蕉用什么蕉,枣用什么枣,分别吃多少?这些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它的臭度!我们先进行一个先导实验粗略地试试效果。&br&【先导实验】&br&1、刷牙3 min;&br&2、取还没熟透、吃着有点硬涩的黄色香蕉一根,红绿相间的脆冬枣一把,先吃一口香蕉,再吃一个枣,充分咀嚼混合;&br&3、用心感受口腔中的回味,随后迅速找到身边离你最近的人,突然对其鼻孔哈气,记录其在扇你一巴掌后说的第一句话。&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ec13b58dfa1e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ec13b58dfa1e_r.jpg&&&/figure&&p&&br&吃了几口……怎么说呢……可能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其实前几口并没有什么恶心味道,什么走马灯苏格拉底通通没看着……大概吃了一半香蕉和好几个枣的时候,才突然感觉一股味道往头顶上冲了一下。整体上有一股恶心感,细细品味,那是一种不可描述的腥味对,就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类似于84消毒液的那种但是个人感觉还没有到无法忍受的地步……&br&趁浓郁的味道还留在嘴里,我赶紧拍了拍室友,在他脸转过来的瞬间冲他深情地哈了一口气。室友的表情先由懵逼转向愤怒,但在闻到味道后又变成了惊讶和恐慌,很快离开了寝室并表示今晚不回来睡了。这一反常举动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味道描述没有问题。&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7d7a38c2b946bef77d93f0ce8c4b1c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7d7a38c2b946bef77d93f0ce8c4b1c4_r.jpg&&&/figure&&p&&br&&br&总结一下,香蕉和枣一起吃的确有奇怪的味道!是一种腥味!但是味道可能和它们的品种、熟度、吃法等因素有关,反正是没有吃出走马灯。&br&&br&然而我们的结论难道会就此止步吗!当然不!我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化学,就是要探索臭味产生的本质;工程,就是要优化出最佳的吃法;师,就是要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接下来,我们将以气势恢宏的正交实验法,为大家阐明究竟怎样才能把这种恶心的臭味吃到极致!&br&&br&&br&&b&二、香蕉和枣,怎么吃才最恶心?&/b&&br&&br&港真,这个问题足以撑起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我们首先来列举一下都有些啥因素:&br&1、水果品种。香蕉没熟时硬涩,熟透后软甜;枣子也有脆冬枣和干红枣之分。究竟应该怎么组合才更恶心?&br&2、吃的顺序。先吃香蕉?还是先吃枣?还是一起吃?&br&3、吃的配方。香蕉和枣按照什么比例吃,臭味效果最佳?&br&&br&2.1 香蕉和枣的品种对恶心口感的影响&br&科学研究,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而水果的品种无疑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我购买了软、硬香蕉以及青、红枣,排列组合然后吃吃吃!&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1baf688_b.jpg& data-rawwidth=&1546& data-rawheight=&10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1baf688_r.jpg&&&/figure&&p&&br&首先是熟蕉+红枣!熟透了的香蕉香甜软糯,饱满的红枣酥松可口。把两个混在一起吃进嘴里……就……好像没吃出什么变化……只有香蕉和红枣混合的味道。而且因为红枣的香气非常厚重,吃完半天嘴里都只回味着红枣味。看来这一组基本可以排除。&br&&br&然后是生蕉+红枣!半熟的香蕉青涩中微微带一点生硬,和红枣一起吃,就……也没什么特别的……可能和红枣就没啥关系吧……&br&&br&下面是生蕉+冬枣!冬枣甘甜脆爽,正如之前先导实验中所说,是一种不可描述的腥味恶心中又不失一种邪恶猥琐,实在是奇妙。&br&&br&最后我吃了熟蕉和冬枣,熟蕉的软甜和冬枣的脆甜在口腔中激荡融合,在咀嚼中产生令人愉悦的口感啊啊啊不对!!!等一下!!!!!!这突如其来的味道是……&/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a284ecbbb947_b.jpg& data-rawwidth=&955& data-rawheight=&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a284ecbbb947_r.jpg&&&/figure&&p&&br&这真是……太……太有趣了……世界上的奥秘万万千千……智慧简单又不简单……在本文第一部分我说过自己是一个不吃屎的唯物主义者,现在我收回这句话!起初看到有人说“蘸了肥皂水的苍蝇味”时,我在心里已经把他嘲笑了八百遍,世界上怎么会有人知道蘸了肥皂水的苍蝇是什么味简直是傻!然而在我嚼了七口左右的那个瞬间,我的心灵深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蘸了肥皂水的苍蝇味,这就是刚放了个屁的放屁虫味!太伟大了!我尝到了!此刻的我就像是看到了薛定谔刚刚写出薛定谔方程的那只猫一样兴奋!&br&可能是我对走马灯的阈值比较高,这股味道并不觉得那么严重。但是你吃下去会不会看到走马灯我就不知道了……&br&&br&&b&2.2 香蕉和枣的先后顺序对恶心口感的影响&/b&&br&在微博上看到许多网友表示吃完什么感觉也没有,怀疑自己味觉系统丧失了。经过多次系统测试,我觉得可能是吃的顺序不对!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br&1、先吃香蕉后吃枣;&br&2、同时吃香蕉和枣;&br&3、先吃枣后吃香蕉。&br&&br&吃完发现真的是有区别的!&br&1、香蕉和枣一起吃,咀嚼几口就会出现恶心的味道!&br&2、先吃香蕉,等香蕉咽下去一部分再吃枣的话,味道差不多!&br&3、但是先吃枣,等枣咽下去一部分再吃香蕉的话,味道就会淡很多。&br&&br&这种现象很可能说明,香蕉和枣对恶心味道的产生起着不同的作用。需要先形成一个以香蕉为主的环境,然后枣中的化学物质再在这个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恶心的味道。这本质上就是化工当中的反应动力学问题。&br&所以如果想吃得更恶心的话,一定记得先吃香蕉,嚼几口再跟着吃几口枣,以蕉为本,以枣为后。&br&&br&&b&2.3 香蕉和枣的配方对恶心口感的影响&/b&&br&配方上的细节对口感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方吃太多都可能掩盖原本独特的恶心。如果香蕉和枣搭配的比例不当,很可能就只能吃出好吃的味道了,这显然不是追求极致恶心的我们想要看到的。下面,我们将尝试5种不同的配方,为大家优选出世间最恶心的吃法,绝对不要让懒惰限制你的创造力!&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feae25fc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5feae25fc_r.jpg&&&/figure&&p&&br&终……终于都踏马吃完了……我用生命为大家测试了最佳配方……大概口感是这样&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e1c37fea0e2c4a4d73f1314_b.jpg&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e1c37fea0e2c4a4d73f1314_r.jpg&&&/figure&&p&&br&至此,我们今天的恶心之王已经产生了!实验证明,当你吃的香蕉与枣的体积比在2:1左右的时候,口感可以达到了恶心的巅峰!!!恭喜你解锁了臭虫之神成就!!!&br&&br&当我在吃完3:3这一组后其实已经隐隐有不适感,我能感到腹中有股气体在旋转跳跃让我不得不闭着眼。但当我鼓起勇气吃完4:2这组之后,我觉得这种味道真是……太棒了……它改变了我的价值观,那一个瞬间我突然顿悟了!生命是如此美好!每一口咀嚼,我不是在品尝一种臭虫般的恶心味道,而是在更加接近自然和科学对我们的启示。普通的水果中为什么会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能量,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刚刚从铁锈味的洗洁精溶液中飞出来的臭虫在吃了一个坏鸡蛋后远远向我招手!我人生前25年吃的水果在这一刻显得一文不值!&br&&br&总结一下,如果你想要追求极致的体验,请按以下步骤操作:&br&刷牙3 min,取一只熟香蕉咬一大口,咀嚼片刻充分营造香蕉味的口腔环境,再吃半口冬枣,充分咀嚼,停下手里一切动作,用心感受。当然,这是人生独特的体验,最好还能与你最爱的人分享!&br&&br&&br&&b&三、为什么会这么恶心!&/b&&br&&br&臭,也有不同的分类。臭鸡蛋发酵的臭和鱼虾腐烂的臭显然不是一类臭,前者由含硫化合物引起,后者由胺类化合物引起。比如臭鸡蛋是因为放出了硫化氢,而不可描述的液体腥味则是因为含有N,N'-双(3-氨基丙基)-1,4-丁二胺(俗称精胺)&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582cff6b7cc0952dcd6f08a0f0a8998_b.jpg& data-rawwidth=&2002&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582cff6b7cc0952dcd6f08a0f0a8998_r.jpg&&&/figure&&p&&br&&br&香蕉和枣一起吃究竟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遗憾的是本人生物化学考得最差,所以下面对香蕉和枣的分析部分基本是瞎猜的。&br&&br&香蕉果肉中主要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几乎一切氨基酸。而枣的果肉中除多糖、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之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三萜和核苷。从pH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枣比香蕉的酸性强得多,pH约在4左右。&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f939d3a76a6dc4fc6fe3_b.jpg& data-rawwidth=&1125&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f939d3a76a6dc4fc6fe3_r.jpg&&&/figure&&p&&br&会不会是因为枣中的酸和香蕉中的某些东西反应,产生了臭味?我们取了几种不同的酸,加入香蕉汁中试试&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9fb6d3baae5c340684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9fb6d3baae5c340684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cfcdf29138fdd3d305a522ac296805c_b.jpg& data-rawwidth=&2136&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cfcdf29138fdd3d305a522ac296805c_r.jpg&&&/figure&&p&加了酸之后,感觉激发出了更浓郁的香蕉香气,并没有闻到恶心的臭味……看来枣子中的酸并不是臭味的决定性因素呢。至于香蕉和别的东西一起吃会不会恶心?别的东西和枣一起吃会不会恶心?希望我的先驱性实验能启发后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br&&br&我国是香蕉和枣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种植它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庄子》有云:“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这里的蕉应该是用香蕉纤维做成的织物。《诗经·豳风·七月》有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吃个枣还要剥,可以说古人的吃法是非常精致了(误)。&br&我们看看香蕉和冬枣在当代的产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61f6a6f4f3ccc5e0905_b.jpg& data-rawwidth=&1006& data-rawheight=&8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61f6a6f4f3ccc5e0905_r.jpg&&&/figure&&p&&br&AMAZING!自然就是如此神奇,让这两个会毁灭人类的物种永世不得相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体验到这极致的组合。&br&如果一个山东大汉找了一个海南软妹子,大汉说:“亲爱的来吃一口我们沾化特产的冬枣!”妹子说:“老公先尝尝我带来的热带香蕉!”……&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c77c71ac0b369ecc1b6af3ff371301f_b.jpg& data-rawwidth=&1626&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c77c71ac0b369ecc1b6af3ff371301f_r.jpg&&&/figure&&p&&br&&b&四、小结&/b&&br&&br&本文基于微博上有人香蕉和枣一起吃会臭得看到走马灯这一描述,以“臭不臭、怎么更臭、为什么臭”的三步走框架设计了系列实验,给出了这种恶心味道的明确描述,优化了最极致的臭的配方,为后人的作死尝试给出了开创性的数据支持,并对其臭的原因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希望读者看完本文后能理性体验、科学试臭,也期待大家戒蕉戒枣,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br&&br&参考文献&br&1、&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ecipenomad.com/banana-bread-with-honeyed-jujubes-and-walnut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recipenomad.com/banana-&/span&&span class=&invisible&&bread-with-honeyed-jujubes-and-walnut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2、洪佳敏, 何炎森, 郑云云, 等. 香蕉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 176-181&br&3、丁胜华, 王蓉蓉, 吴继红, 等. 枣果实中生物活性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5): 332-348.&br&4、彭艳芳, 刘孟军, 赵仁邦. 不同发育阶段枣果营养成分的研究[J]. 营养学报, ): 621-622&/p&
香蕉+冬枣的组合前天中午,一条诡异的微博突然上了热门。大意是说,吃了香蕉再吃枣,会有臭得非常恶心甚至让人想死能看到走马灯的味道这真是很AMAZING啊!香蕉和枣明明都是甜甜的水果啊!但仔细回想我25年来还真没一起吃过……随后有诸多网友纷纷分享了自己…
终于可以答高大上的进化生物学问题了,开心!&br&&br&有人感觉文不对题,那先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吧。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为什么有的进化成了植物有的进化成了动物?答案是不清楚,也许只是偶然的机缘巧合。知乎上充斥着大量的关于进化上的目的性的问题(扫一眼右边的相关问题就可见一斑)。为什么会产生XX物种?为什么会产生XX器官?首先,你们为什么认为一定有一个原因呢?&b&它可能就是某次突发事件的产物。&/b&其次,现阶段还没有能力去研究这样的问题,所以进化生物学基本只关注&b&“怎么来的”“怎么运作”&/b&,如果事实逻辑链能够解释一些目的性的问题,可以进行解释。但意向性目的论上的&b&“为什么”,&/b&那实在太玄了。&br&&br&当然,欢迎大家对于这样的问题大开脑洞啊,只是它不属于科学的范畴。进&b&化上意向性目的论解释的难点在于,它假设了进化的背后有一个意向主体。&/b&比如有人说植物的产生是单细胞动物为了直接获得光合作用的能力吞噬了蓝藻,内共生出了叶绿体。这句话后半句是非目的性的事实陈述,是现在科学可以尝试解决的问题,但针对前面半句,这个“为了”的意向主体的什么?单细胞动物怎么制定出了这一宏大的战略?意向性目的论的尽头是智慧设计论,是神创论,是上帝。&br&&br&但是从题主的题目描述来看,题目描述里的问题是进化生物学讨论的范畴,因为它不涉及意向性的目的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植物。传统意义上动植物包含了整个真核生物域,但实际上在现代系统分类研究视野中动物和植物的关系比想象的要远得多。所以我们先看看当代的动植物到底在整个真核生物中处于什么位置。其次,解决从哪一步出现动植物分离,需要从系统发育的角度找到动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并考察此过程之后的各种进化现象。&br&&br&直到目前,由于真核生物大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还不清楚,动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的位置还不能确定,但可以根据已有的证据推测它们分道扬镳可能要追溯到整个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缘起则是一次真核细胞吞噬蓝藻之后内共生形成叶绿体。没有吞噬的细胞中的一支进化成了动物,拥有叶绿体的细胞中的一支进化成了植物。&br&&br&撕掉手边过时的教科书,刷新一下大家对整个真核生物大分类的三观吧,其实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动物,植物和真菌,真核生物里面还隐藏着数量远超过你想象的类群。有些种类稀少,不引人注意的类群,就像从天而降的外星生物,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br&&br&欢迎来到进化生物学和大系统发育研究的最前沿,这里面水很深,到现在都有很多一片漆黑的谜团无法得到澄清。先上一张这个领域的最新的成果,来自今年,采用了目前我们系统发育研究所能采用的最强大的工具——基因组(Katz & Grant, 2015)。整个系统发生树包含了150个基因,232种真核生物,36346个位点。&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6db28ea5e8_b.jpg& data-rawwidth=&1138& data-rawheight=&1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6db28ea5e8_r.jpg&&&/figure&看不懂不要紧,我依次来详细说说。树上面五个不同颜色的大块标记了该项研究所发现的五个支持率高的单系类群(也就是可以被承认为符合真实进化历史的类群),分别为,&b&SAR超类群、植物(Plantae)、古虫(Excata)、变形虫(Amoebozoa)、后鞭毛生物(Opisthokonta,包括真菌和动物)&/b&。而那三个没有染色的空隙,就是三个种系发生不明的孤儿分支,我们还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从上到下依次说说这些都是什么生物。&br&&br&&b&SAR超类群&/b&:名字来自这个类群里面三个大类群的首字母,分别是&b& 囊泡虫类(Alveolates)、&/b&&b&不等鞭毛类(Stramenopiles)和&/b&&b&有孔虫(&/b&&b&Rhizaria)&/b&:&br&&br&&b&
囊泡虫类(Alveolates)&/b&:有自养也有异养生物,共同特征是存在皮层内生膜囊(cortical alveoli), 扁平的囊泡折叠为连续层支撑着膜,通常形成灵活的薄皮。成员来自以前的一部分广义植物和一部分原生生物。代表种为甲藻和疟原虫&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fe4b76dd4d9a6bd71795e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fe4b76dd4d9a6bd71795e_r.jpg&&&/figure&叉状甲藻&i&Ceratium furca&/i&&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2c9602ada223de88cf3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恶性疟原虫 &i&Plasmodium falciparum&/i&&br&&br&&b&不等鞭毛类(Stramenopiles):&/b&有自养也有异养生物。其生命周期的能动阶段,鞭毛虫细胞具有两种不同形状的鞭毛。成员分别来自以前的广义植物和真菌,代表物种为除绿藻红藻以外的大部分藻类和水霉。&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cc6e09b084a8e38ec76d0ec370a1d82_b.jpg& data-rawwidth=&276& data-rawheight=&4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6&&&/figure&海带&i&Laminaria japonica&/i&&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7576f8bca7dbc64ddaf8d51fd7d32b5_b.jpg& data-rawwidth=&345& data-rawheight=&4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5&&&/figure&某种水霉&i&Saprolegnia mixta&/i&&br&&br&&br&&b& 有孔虫(&/b&&b&Rhizaria)&/b&:来自一部分以前的海洋原生生物。可分泌碳酸钙质外壳,但原生质为不定形变形虫态。有些种类可以保留吃掉的藻类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Bernhard,1999),为叶绿体二次内共生假说的可能性提供了某些参考。代表种为各类有孔虫。&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92415c1eeb0cc3b3dd8e9_b.jp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92415c1eeb0cc3b3dd8e9_r.jpg&&&/figure&&i&Ammonia tepida&/i&&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35efa2b504a3c13de7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35efa2b504a3c13de74_r.jpg&&&/figure&各种有孔虫骨骼。&br&&br&SAR超类群中三个类群的单系支持率都很高,可以作为被广泛接受的类群,但三个类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还不清楚。&br&&br&&b&泛植物(Plantae)&/b&: 大部分自养,包括各类陆生植物、绿藻、红藻和灰胞藻(Glaucophyte)。泛植物的叶绿体只包有两层膜,可能来自于直接吞噬蓝藻形成的内共生。而其他类群的叶绿体大多有三到四层膜,可能来自于吞噬绿藻和红藻的二次内共生。很有意思的是灰胞藻的叶绿体有肽聚糖层,可能是吞噬蓝藻形成内共生的遗迹(Keeling,2004)。&br&喜闻乐见的植物图片就不放了,放一张灰胞藻。&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81dd2bac21d51f0c3484b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81dd2bac21d51f0c3484ba_r.jpg&&&/figure&&br&&i&Glaucocystis&/i& sp.&br&&br&&b&古虫(Excavate):&/b&包括自养或异养的一部分以前的原生生物,有很多寄生类原虫。共同特征是腹侧进食沟和联合细胞骨架结构。代表生物为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眼虫和锥虫、滴虫。滴虫类不同寻常地缺少了典型线粒体,营寄生生活。&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bd80766ebf68ed9b767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bd80766ebf68ed9b7670_r.jpg&&&/figure&某种眼虫 &i&Euglena &/i&s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dff8d5d246b1da59e683d0c365daf4e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figure&滴虫 &i&Trichomonas&/i& sp.&br&&br&&b&变形虫类(Amoebozoa):&/b&一类不定性原生质体。包括变形虫和黏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8acdc8261f18cdf1e7fc93e48a0306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8acdc8261f18cdf1e7fc93e48a0306d_r.jpg&&&/figure&某变形虫&i&Chaos carolinensis&/i&&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1b8dfdf2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1b8dfdf2b_r.jpg&&&/figure&煤绒菌 &i&Fuligo septica&/i&&br&&br&&br&&b&后鞭毛生物(Opisthokonta)&/b&:包括两类支持率良好的单系群:&b&菌物总界(Holomycota)和动物总界(Holozoa)&/b&。共同特征为鞭毛细胞都具有单一个位于后侧的鞭毛。比如人类的精子。在大部分真菌里面鞭毛细胞已经消失,但在最低等真菌&b&壶菌(Chytrid)&/b&中游动孢子仍然有后鞭毛。&br&&br&&b&
动物总界(Holozoa):&/b&值得关注的是狭义动物的几个姐妹群,来源于以前的一些原生生物和真菌。&b&领鞭毛虫(&/b&&b&Choanoflagellate)&/b&:动物最近的亲戚。单细胞水生原生生物,触手呈领状环绕鞭毛,与最原始的动物之一海绵的领细胞基本结构相同,可以佐证它跟动物的近缘关系。&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89bfa58efe38c377d8111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89bfa58efe38c377d81119_r.jpg&&&/figure&某领鞭毛虫&i&Monosiga brevicollis&/i&&br&&br&&br&&b&DRIP小分支:&/b&名字来自该分支的四个类群首字母。一类具有真菌特征的寄生微生物,动物的远方亲戚,种类包括肤胞虫(Dermocystida),鱼孢霉(Ichthyophonida)等。&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91c0d2f1a58b2fb8ff19aa11d9ef39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 鱼孢霉&i&Ichthyophonus hoferi&/i& 的生活史。是一类重要的鱼类病害的病原体。&br&&br&最后来看看那些空隙里的神秘类群:泛植物旁边的孤儿分支1里面包括一些小型光合生物。古虫旁边的孤儿分支2包括以前属于古虫的&b&马拉维单胞虫(&i&Malawimonas&/i&)&/b&.另一篇关于古虫界分类的文章(Hampl et al., 2009)也支持了马拉维单胞虫跟其它古虫的并系关系。变形虫旁边的孤儿分支3则包含了一系列单细胞的异养生物。这些地位未定的孤儿分支可能是进化中的孑遗分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这些空隙的存在,也说明我们还将有可能发现新的生物类群。&br&&br&大类群本身的单系性支持良好,但大类群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唯一可以作定论,且有其它研究作佐证的结论是,广义动物和广义真菌是单系群,且互为姐妹群。也就是说动物最近的亲戚是真菌。&br&&br&关于大类群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假说,我最喜欢的这一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bdee0ac73f1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bdee0ac73f1_r.jpg&&&/figure&喜欢的原因大抵只是一个搞系统生物学的对于这样纯粹的二歧树的喜爱吧,简单的通过鞭毛细胞的鞭毛数量把大类群分为两类。并系和复系必须死!&br&&br&双鞭毛那一支一直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暗无天日。单鞭毛生物一支情况要明朗一些,变形虫界和后鞭毛生物都是支持率较高的单系群,真菌和动物关系最为明朗,也有分子研究(Hampl et al., 2009)对单鞭毛生物这一支给出了较高的支持率。然而包括最新的那篇研究(Katz & Grant, 2015)和其它一些研究(Parfery et al., 2010)却显示出变形虫界可能跟其它双鞭毛生物关系更近,导致这一假说的命运又变得不明朗起来。&br&&br&生物进化树的完美构建,这是从达尔文开始就萦绕在每个进化生物学家心中的终极梦想。当天体物理学家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时候,进化生物学家则环顾着周围的草木鸟兽,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让你们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去!&br&&br&然后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艰难的,生物大系统树的构建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即便应用了最先进的方法,仍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期待以后能够有方法学上的突破。&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46adcc952a260fc8efd07c6c4690e0f_b.jpg& data-rawwidth=&2488& data-rawheight=&3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8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46adcc952a260fc8efd07c6c4690e0f_r.jpg&&&/figure&来一个最新一期MBE的封面,每个系统进化生物学家的梦想&br&&br&嘛有空可以补充一点空隙里面那些神秘类群的资料。
终于可以答高大上的进化生物学问题了,开心! 有人感觉文不对题,那先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吧。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为什么有的进化成了植物有的进化成了动物?答案是不清楚,也许只是偶然的机缘巧合。知乎上充斥着大量的关于进化上的目的性的问题(扫一眼右边的…
&h2&&b&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99%,这个是错的。&/b&&/h2&&p&经常看到各种问题,&/p&&p&比如,&/p&&blockquote&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有99%,为什么人和猩猩差异这么大呢?&/blockquote&&p&猿星崛起3要上映了,估计这个问题又会被很多人提到。&/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1e39ec43b46d0d0baefc_b.jp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1e39ec43b46d0d0baefc_r.jpg&&&/figure&&p&&br&&/p&&p&然而,这句话论据就是错的。&/p&&h2&&b&————哪里来的99%?————&/b&&/h2&&p&其实,99%这个数据并不是无中生有,这个内容是来自1975年的一篇science文章。&/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70bd78b04f9306fc77cde3cbf2d76c3_b.jpg&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70bd78b04f9306fc77cde3cbf2d76c3_r.jpg&&&/figure&&p&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比较了人和黑猩猩的部分蛋白质结构,得出了人和黑猩猩基因相似度99%的结论。&/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b93ca9fa923c5a80ff75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b93ca9fa923c5a80ff75_r.jpg&&&/figure&&p&(上图是比较的部分内容,红框为相似度)&/p&&p&于是,作者得出结论是:&/p&&p&That is, the sequences of human and chimpanzee polypeptides examined to date are, on the average, more than &b&99&/b& percent identical&/p&&p&但是,这个内容是有适用范围的&/p&&h2&&b&只是部分比较&/b&&/h2&&p&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所以,作者只是比较了人和黑猩猩的43个蛋白质差异,发现相似度很高。&/p&&p&然而,这只是人体蛋白质的沧海一粟啊。&/p&&p&人体有多少蛋白质呢?&/p&&p&答案是25万-100万左右。&/p&&p&用43个相似度去推论100万个的相似度,比盲人摸象还夸张。&/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c0bff91fdf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2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figure&&h2&&b&————真实的相似度 72% or 88-89%————&/b&&/h2&&p&那么,人类和黑猩猩真实的相似度有多少呢?&/p&&p&2001年,人类基因组全部组装完成,这意味着,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看清楚了人类基因组这30亿个碱基对的真实情况。&/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9ec07da7b92ee426efbae_b.jp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9ec07da7b92ee426efbae_r.jpg&&&/figure&&p&而既然有了基因组的信息,那么,直接比较就可以了。&/p&&p&不过,不要着急,因为,黑猩猩的基因组还没测呢!&/p&&p&2005年,黑猩猩基因组测序完成&/p&&p&&br&&/p&&p&于是,我们真正的比较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有了材料。&/p&&p&那么,首先最简单的比较染色体,发现:&/p&&h2&&b&染色体数目不一样&/b&&/h2&&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14a40dbb3a6c057ac3cc_b.jpg& data-rawwidth=&817&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14a40dbb3a6c057ac3cc_r.jpg&&&/figure&&p&上面的绿色是人类的染色体,下面的红色是猩猩的染色体。&/p&&p&最直观的是,黑猩猩比人类多了一对染色体,图中标识的是2A,2B。&/p&&p&染色体都差异这么大,你还说相似99%,这不是欺负人嘛。&/p&&p&&b&以1号染色体为例:&/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da009e5f7e860fa0249b4_b.jpg& data-rawwidth=&1071& data-rawheight=&7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da009e5f7e860fa0249b4_r.jpg&&&/figure&&p&图中,蓝色是差异,绿色是G+C含量,红色是重组率。&/p&&p&具体选几个转座子瞅瞅&/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9cfb5b9e4e930efcf19b9a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9cfb5b9e4e930efcf19b9a_r.jpg&&&/figure&&p&左边是黑猩猩,右边是人类,这差异……&/p&&p&&br&&/p&&p&进一步,直接比较二者的基因组差异。&/p&&blockquote&Best reciprocal nucleotide-level alignments of the chimpanzee and human genomes cover ~2.4 gigabases (Gb) of high-quality sequence, including 89 Mb from chromosome X and 7.5 Mb from chromosome Y.&/blockquote&&p&有2.4Gb 匹配的很好,做个简单的算术,人类基因组是3.2G, 2.4÷3.2=75%,在去掉3%左右的核算替代引发的差异&/p&&blockquote&This difference corresponds to ~3% of both genomes and dwarfs the 1.23% difference resulting from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blockquote&&p&&br&&/p&&p&结论呢:&/p&&h2&&b&72%!&/b&&/h2&&h2&&b&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的相似度,只有72%!&/b&&/h2&&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a1a592aeaa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a1a592aeaa_r.jpg&&&/figure&&p&&br&&/p&&p&上面这种算法相对简单粗暴,不过也有学者进行了更加全面的以及算法角度改进后的计算。&/p&&p&结论是88-89%!但是,必须注意的是:&/p&&h2&这里的88-89%,&b&均指可以比对的部分(即排除了大量无法匹配的序列)&/b&&/h2&&h2&&b&———88-89%———&/b&&/h2&&p&其实人类基因组和黑猩猩基因组差异,已经多次被发现了,比如在这篇文章&/p&&p&Tomkins J. Genome-Wide DNA Alignment Similarity (Identity) for 40,000 Chimpanzee DNA Sequences Queried against the Human Genome is 86-89%[J]. Answers Research Journal, 1): 233-241.&/p&&p&作者通过比较保守基因组序列,发现人类和猩猩的相似度也只有&b&86-89%&/b&。而且这还是&b&去掉了大量无法匹配的序列后的结论&/b&(excluding data for the large amount of chimp sequence that did not align)。如果加上那些序列,肯定会越来越低。&/p&&p&&br&&/p&&p&另外mon1st提到一篇文章里对于算法的改进&/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answersingenesis.org/genetics/dna-similarities/blastn-algorithm-anoma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omaly Recent Versions BLASTN Algorithm Nucmer LASTZ&/a&&/p&&p&不过该文章依然是去&b&掉了不可比对部分&/b&后的相似度为88%&/p&&p&&b&【the alignable portions】 &/b&of the current chimpanzee genome assembly are 88% similar on average to human.&/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b87abd0935ddc2f218e2e3_b.jpg& data-rawwidth=&1046&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b87abd0935ddc2f218e2e3_r.jpg&&&/figure&&p&&br&&/p&&p&&br&&/p&&p&&b&总体上看,无论如何,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相似度不会超过90%&/b&&/p&&p&&br&&/p&&p&&b&本文参考文献&/b&&/p&&p&1,99%相似度 King M C, Wilson A C. Evolution at two levels in humans and chimpanzees[J]. 1975.&/p&&p&2,人类基因组文章 Lander ES L L M, BIPREN B. Initial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genome[J]. Nature, 22): 860-921.&/p&&p&3,黑猩猩基因组文章 Mikkelsen T S, Hillier L D W, Eichler E E, et al. Initial sequence of the chimpanzee genome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human genome[J]. Nature, 55): 69.&/p&&p&&br&&/p&&p&&br&&/p&&p&补充,关于灵长目下的个各种,人,猴子,猩猩,猿之类的区别之前写过科普&/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李雷:既然人类是由猴子(猩猩)进化而来,那为什么世界上还会有猴子(猩猩)?剩下那些为什么不进化了?&/a&&/p&&p&大体进化结构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9f11f87e63f3d2589ac9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9f11f87e63f3d2589ac9d_r.jpg&&&/figure&&h2&&b&—————关于相似性—————&/b&&/h2&&p&&b&本文讨论的是基因组相似性,换句话,就是比对DNA序列。&/b&&/p&&p&人类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在1%以内。&/p&&p&但是一旦夸了物种,这个相似度会剧烈下降。&/p&&p&比如本文提到的灵长目下的黑猩猩和人类的相似度就已经降到了90%以下。&/p&&p&&br&&/p&&p&有人提到人和老鼠?小鼠基因组2.5G,人类基因组3G,相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ffab85bbbf16_b.jpg& data-rawwidth=&163& data-rawheight=&1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3&&&/figure&&p&我看到说人和小鼠相似的时候,说的是&b&基因同源&/b&,&b&而非DNA一样&/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d7f847f2b8a444e3730_b.jpg&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figure&&p&&br&&/p&&p&我随手找个基因,上面的某个片段,5个碱基的大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05f9dc029b869aa94fb13cebe0d2bbe_b.jp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05f9dc029b869aa94fb13cebe0d2bbe_r.jpg&&&/figure&&p&然后里面包括了&b&人,黑猩猩,小鼠,猪,猫和狗&/b&。&/p&&p&在一些人看来,这几种生物,除了狗,&b&都有这个基因,所以他们百分百相似&/b&。&/p&&p&然而真实情况呢?&/p&&p&仅仅5个碱基,除了1个在不同物种一样,其他的4个都不一样,而人类,有30亿个碱基对,而狗干脆就没这个基因。&/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f56de46f3f0e56bc92e96f731c58d28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f56de46f3f0e56bc92e96f731c58d28_r.jpg&&&/figure&&p&以人类为蓝本,那么这5个碱基的话&/p&&p&黑猩猩相似度80%;小鼠相似度40%;猪相似度20%;猫相似度60%.&/p&&p&然而,很多人会说,这四种和人类百分百相似,因为都有这个基因……&/p&
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99%,这个是错的。经常看到各种问题,比如,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有99%,为什么人和猩猩差异这么大呢?猿星崛起3要上映了,估计这个问题又会被很多人提到。 然而,这句话论据就是错的。————哪里来的99%?————其实…
如何分辨一根动物毛发和一条外形相似的纤维?不用放大镜,不用火烧,只要有手就行。&br&&br&可以揪根头发试验一下,把发丝横放在左手掌心,右手食指按住发丝的一点,手掌不动,手指沿着发丝的方向来回滑动。&br&&br&一根具有毛鳞片结构的头发是有方向的,顺着的时候手指带不动头发,逆滑的时候手指会带着头发一起动,所以滑足够多次,发根那一端会离手指越来越远。&br&&br&为什么不直接感受一下顺逆摩擦的不同?因为感觉这个东西说不太准嘛,我讲的方法是有明确的结果的。&br&&br&//我为这个答案揪了两根头发……
如何分辨一根动物毛发和一条外形相似的纤维?不用放大镜,不用火烧,只要有手就行。 可以揪根头发试验一下,把发丝横放在左手掌心,右手食指按住发丝的一点,手掌不动,手指沿着发丝的方向来回滑动。 一根具有毛鳞片结构的头发是有方向的,顺着的时候手指带…
&p&链接:&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前言和文章目录与链接 - 知乎专栏&/a&&/p&&p&&br&&/p&&p&西方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指出:东亚人的体质特征是对极寒环境的适应结果。李济等中国学者对这一点也早有阐发。东亚人从五官、牙齿的形态,到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分布特征,以及对酒精和血糖的代谢特点等等,都一致地指向一个事实:该人群是在一个酷寒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让我们来逐一检视这些祖先留下来的耐寒特征,去追寻祖先一路走来的足迹。&/p&&p&&br&&/p&&p&&b&(一) 生死攸关的眼睛&/b&&/p&&p&&br&&/p&&p&东亚人的眼睛是世界各种族中最为独特的,可以说是标志性的。在阳光炽烈的马来西亚,有时你不能用肤色来区分华人和马来人,但是一看眼睛就“一目了然”了。美国人类学家胡顿(Hutton)说,人类的眼睛形态只有两种,即所谓“蒙古眼”(不凹陷,细长,多单眼皮)和“非蒙古眼”(不同程度地凹陷,圆而大,多双眼皮),前者为东亚人所独有,后者囊括了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东南亚岛屿上的大部分居民,也是人类远古祖先的形态。&/p&&p&&br&&/p&&p&为什么唯独东亚人的眼睛与众不同呢?进化论的解释是:这种独特的眼睛型态是对极度寒冷环境的适应。比如说,眼窝内有脂肪铺垫、上下眼皮脂肪层的厚度较大、眼裂较小等等。你也许会问:眼睛不怕冷啊,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做耐寒适应? &/p&&p&&br&&/p&&p&我们之所以感觉眼睛似乎不怕冷,是因为它是受特殊照顾的供热优先区,如果你看人脸的红外线图像就会发现,眼窝是温度最高的区域。受到如此重点的保护,是因为眼睛的“体液外露”的解剖结构其实是最怕冷的,它在极寒环境下非常脆弱。如果眼球温度过低,为保护眼球内部液体不至于凝固,就必须合上眼睑,等于说丧失了视觉功能。美国自然历史学家 Guthrie 在《猛犸冰原和蒙古人种的起源与扩散》[1]一文中自承在阿拉斯加的冬季远足中不仅他的鼻子多次冻伤,眼睛也曾冻僵,因为温度过低而根本不能睁开。&/p&&p&&br&&/p&&p&&b&对寒带的原始先民来讲,是生存,还是死亡?一双耐寒的眼睛几乎是决定性的。为什么?因为眼睛是唯一必须外露的部位!&/b&末次盛冰期的远古猛犸猎人穿着兽皮缝制的带连体头套的外衣(类似近代爱斯基摩人的parka,带孔骨针在距今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发明了),脸部大部分包裹着,只露一双眼睛。在零下40度到60度的暗夜雪原上跋涉和追猎。在这接近人类生存极限的严寒环境里,一个微小的差异可能决定生死,从而造成巨大的选择优势。&/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abd07a70eb8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abd07a70eb8c_r.jpg&&&/figure&&p&图 1:上眼皮的脂肪分布比较 (图片采自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cbi.nlm.nih.gov/pubmed/%3Fterm%3DWeng%2520CJ%255BAuthor%255D%26cauthor%3Dtrue%26cauthor_u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ng C. J&/a&.
Oriental upper blepharoplasty.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cbi.nlm.nih.gov/pubme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min Plast Surg.&/a& ):p5-15)&/p&&p&&br&&/p&&p&为了抵抗寒冷,东亚人的眼睛变得与众不同。比如说,双眼皮比较少见。这是因为东亚人的上眼皮里面附有较多的脂肪,厚度超过其他人种的两倍[2]。所以双眼皮的发生率较低。如图 1所示。东亚人之外的人群的双眼皮,其实就是眼皮中含脂肪层的部分和不含脂肪层的部分在交界处因厚度突然变化而产生的一道褶痕,而东亚人的上眼皮脂肪层向下延伸一直到睫毛处,没有不含脂肪的部分,通体饱满,所以大部分没有双眼皮。少部分有双眼皮的则是因为脂肪层上的皮肤起褶造成的,多是随着年龄增大皮肤稍稍松弛后才产生。&/p&&p&&br&&/p&&p&东亚型眼睛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几乎没有眼窝的凹陷,眼窝外缘包裹了较多的脂肪组织,这与其他种族中常见的”“清癯见骨” 的凹陷眼窝形成鲜明对此。&/p&&p&&br&&/p&&p&有人说,凹陷眼窝也是遮风御寒的结构吧?其实不然。凹陷结构只对侧面来风有屏蔽作用,但侧面风对眼睛几乎没有伤害,迎面来风才是最大的威胁。而凹陷结构带来的“窝风”效应把迎面风的伤害放大了很多倍,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这样的眼睛是脆弱的。想象一下,整个脸部被兽皮包裹起来只留两个深洞洞的凹陷眼窝露出来张望,零下五六十度的冰风兜头猛灌,效果将很惨烈... ...。凹陷眼窝确是一种防护性结构,但它针对的是物理性伤害,是人类祖先和几乎所有其他人类种族的眼睛的“缺省”特征。但东亚人的眼睛在耐寒选择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了这一结构。&/p&&p&&br&&/p&&p&显而易见地,东亚人脂肪铺垫的浅眼窝大大缩小了受风面积,较小的眼裂降低了体液外露的程度,眼窝附近较多的脂肪以及较厚的眼皮,降低了对外的热辐射。这些细微的变异特征都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持眼部温度,使它能够在极低温下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在低温环境中的生存几率。&/p&&p&&br&&/p&&p&东亚人的眼睛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点,那就是针对强光的保护性。眼睛害怕强光是因为眼底视网膜的感光细胞非常容易受光氧化效应的伤害。所以在视网膜的最外层有一个带色素的半透明结构(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英文缩写作RPE。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通过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来保护视网膜最内层的感光细胞不受强光的伤害。而它的颜色和透明性决定了反射量和吸收量。美国眼外科医生Wilmer曾经用检眼镜观察了不同种族的人的眼底,发现RPE的颜色与人的肤色相关(这并不意外,因为在胚胎期,RPE曾是皮肤的一部分)。但有一个例外:中国人的眼底颜色比欧洲人的更浅,前者是浅黄色,后者是橘黄色。其他种族则是深浅不一的棕色。就透明程度而言,欧洲人的RPE透明度似乎较高,因为可以透过他们的RPE隐约看见底层的脉络膜,而其他种族的则没有这个现象。 中国人的较浅颜色和较低透明度的RPE决定了它的反射量和吸收量都比较大。这样的保护性结构说明了东亚人祖先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强光。&/p&&p&&br&&/p&&p&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沙漠是一种可能,但更可能的是茫茫雪原。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以达到95%,长期受这样的强光刺激会引发雪盲症(暂时性失明)。而东亚人较小的眼裂和透过性较低的眼底结构,都是针对雪地强光环境的保护性适应。&/p&&p&&br&&/p&&p&东亚体质特征的寒带起源 - 2:艾伦和伯格曼法则&/p&&p&&br&&/p&&p&&b&(二)鼻子和艾伦法则&/b&&/p&&p&&br&&/p&&p&有人说,印欧人突出的鼻子也是对寒冷的适应吧?据说它像空调器,有助于预热入肺的空气。其实,在真正的酷寒环境里,这样突出的空调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非常容易被冻伤。北欧纬度虽高,因为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比亚洲同纬度的地区要暖和的多。而且印欧人进入北欧的时间很晚,北欧的原始居民与蒙古人种有关,今天的拉普兰(萨米)人和一部分芬兰人是他们的孑遗。突出的鼻子也不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因为它显然不符合著名的“艾伦法则”。&/p&&p&&br&&/p&&p&1870年代,美国动物学家艾伦发现:跟温带、热带的兔子相比,北极兔的耳朵和尾巴都比较短。类似的对比也存在于北极狐和温带的狐狸、北极狼和温带的狼之间。进而他比较了很多寒带的动物和它们在温带和热带的表亲,发现寒带动物的身体轮廓变化都较为平缓,他把这项发现总结为“艾伦法则”(Allen's rule)。&/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fedf8267c8defb1048b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fedf8267c8defb1048b4_r.jpg&&&figcaption&温带野兔和北极兔,寒带动物较短的耳朵、尾巴和四肢。 &/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0bb74aa4bfd9d2c39ae9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0bb74aa4bfd9d2c39ae9d_r.jpg&&&figcaption&北极狐和沙漠狐,寒带动物较短的耳朵、尾巴和四肢。&/figcaption&&/figure&&p&东亚人中等高度、较小的鼻子,正是“艾伦法则”的体现。其实要预热入肺的空气,“孤悬于外”的突出鼻子并非解决之道。在极低温的环境下它加热不了空气,反而要靠呼出的热气来加热它。要加热入肺空气的话,较小的鼻孔和较深置的鼻道才是正解。东亚人的两颧较高,鼻道就相对埋入两颧之间的皮下组织的围护之中,这样才能有效预热入肺的空气。有的人类学家还补充性地认为:高颧骨还可以补偿较深的鼻道所挤占的颊窦空间(因为发声器官需要颊窦腔回响)。爱斯基摩人的鼻子里面的鼻甲发达,这实际上增大了鼻的内表面,增强了加温加湿的功能。&/p&&p&&br&&/p&&p&&b&(三)樱桃小口的美女&/b&&/p&&p&&br&&/p&&p&与较小的鼻孔相一致,东亚人的嘴巴也相对较小,尤其是东北亚人。中国传统的美女形象更是“樱桃小口”。与细眼睛结合起来看,似乎这个人群脸上所有粘膜外露的开口都呈现比较小的形态,但头却比较大。这个特征组合,除了寒冷适应性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解释方案。 &/p&&p&&br&&/p&&p&&b&(四)身体比例和伯格曼法则&/b&&/p&&p&&br&&/p&&p&与艾伦法则类似,有关生物的寒冷适应特征还有一条“伯格曼法则”。 它指出:寒带的生物外形规律是尽可能减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率,从而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 根据这一法则,身体的任何细长结构都是不利于寒带气候的适应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e4bc7db49d8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79&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e4bc7db49d88_r.jpg&&&figcaption&北极狼和热带的狼,不同的躯干和肢体比例。&/figcaption&&/figure&&p&与之对应的是,人类学家观察到,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比如小腿,小臂)相对较短是极地民族的共同特征[3]。其实这也是东亚人的特征。伯格曼和艾伦法则所描述的寒带适应特征在东亚人身上有着完整而普遍的体现。 比如,圆而大的头型,平和的五官,相对较大的躯干,不算纤长的四肢。都可以视为减少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保存体温的寒带适应特征。&/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d31bf32dfb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10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d31bf32dfbe_r.jpg&&&/figure&&p&&u&两个苏丹丁卡族女孩&/u&&/p&&p&&br&&/p&&p&热带地区的人们手脚相对较长,肢体(尤其是远端肢体)较长,躯干相对较短,热带动物也有这个倾向,这些都是有利于散热的解剖特征。寒带地区的居民呈现相反的趋势。而在温带演化出来的人种的体态居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位置。人类学家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的比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大约是0.45,欧洲人是0.5,而东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是0.55 [4]。从这里可以看到,躯干长度占身长的比例从热带、温带到寒带的人群逐渐增大。&/p&&p&&br&&/p&&p&&b&(五)性成熟期, 双胞胎率和繁殖策略&/b&&/p&&p&(应&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dd3badf5b3fc& data-hash=&dd3badf5b3fc& data-hovercard=&p$b$dd3badf5b3fc&&@Betelgeuse&/a&的提醒,加上这一项)&/p&&p&&br&&/p&&p&东亚人达到性成熟的年龄较迟,也是其寒带起源的一个旁证。不同人群的平均性成熟年龄随着当地气候、种族和营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气候炎热的地区的居民的性成熟较早,而寒冷地区的居民则相反。&/p&&p&&br&&/p&&p&虽然曾经有人把东亚人较迟的性成熟期归咎于营养不足,但有研究表明,这个特点主要是基因造成的。即使在同样的营养条件下,这个人群的平均性成熟期依然比其他种族要迟。比如一项对美国各族裔女孩的初潮年龄的调查发现:非洲裔的初潮年龄最早,欧洲裔次之,而东亚裔最晚 [5]。这个次序也反映了在热带、温带和寒带演化出的人类各分支在性成熟年龄上的差异。&/p&&p&&br&&/p&&p&性成熟期的差异,其实反映的是繁殖策略的差异。在生存条件较为宽松的热带地区,性成熟较早的妇女可以留下更多后代,形成优势基因。但在较为严峻的寒带环境里,子女成活率取代了生育率成为自然选择的首要条件,幼年子女的养育就需要更有经验和能力的母亲,这就相对有利于性成熟较晚的基因类型。&/p&&p&&br&&/p&&p&在双胞胎率和孕期长度上,东亚人体现出的同样的寒带特征。平均而言,非洲裔人群的同卵双胞胎率最高,欧洲裔次之,东亚裔最低。妇女的平均孕期长度以非洲裔为最短,半数以上可以在第38周分娩,欧洲裔次之,东亚裔最长。可见东亚人群生理特点所体现的繁殖策略不仅是晚生,也是少生。&/p&&p&&br&&/p&&p&与热带和温带环境下植物性食物的丰富稳定供应不同,寒带环境下主要依赖的猎获物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在长夜漫漫的冬季。而且每个人的御寒装备和居住空间都要耗费大量的劳动。这使得东亚人的远古祖先必须采用”少生,精养“的繁殖策略。&/p&&p&&br&&/p&&p&所以,说句题外话:那种认为中国人口多是因为“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物试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