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问题

数学问题!!!_百度知道
数学问题!!!
欠爸爸490一个学生向爸爸借了500。还爸爸10块,向妈妈借了500.490+490=980再加上自己10块=990,还妈妈10块.还有10块钱去哪里了呢,买了双皮鞋用了970.欠妈妈490,自己剩下10块.还剩下30元
提问者采纳
是一个误导性的问题,这980的总和就是你手里的10元和鞋子的钱,就自己留了2元。大家都弄不清楚,按照出题者的思路就是他们明明拿出来30元钱,加上服务员的2元?这个问题刚出来的时候,那么鞋子的钱和你手里的钱加一起就是1000。老板说每人10元。服务员觉得5元钱他们三个不好分,一个是服务员手里的2元钱,加上服务员手里的2元钱是29元钱。总共借钱980元,这27块钱在谁手里呢,是不是买了鞋子,还给爸妈每人10的话。这样他们就是每人拿出9元。即980=970+10与1000没有关系,你从爸妈那里的借来的钱做什么了,花了970元,收25就可以,服务员还给他们每人1元。他们一共拿出27块钱!问题来了。这个问题乍看是这样的,那1元钱哪里去了,让人们都吓了一跳,退给他们3元,但是实际要是490+490+10这样算的话就是偷换概念了,今年因为是节日可以给那三人优惠。你这样想,这样一算明白了.你把剩的30进行分配,就等于你欠爸妈每人490!挺有意思的,一共是拿出27元,就是980,他们就每个人付了10元。所以没有差10元钱。这个和我看过的一个小智力题是一样的。说有三个人一起住店!这样的问题有很多。老板告诉服务员说,把这5元还给那三个人,就是29元钱。其实问题不是这样的?一个老板手里的25,剩下10元
提问者评价
太谢谢你啦!讲得非常清楚!!!
其他类似问题
100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数学问题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还有10元自己拿了:向妈妈和爸爸都借了500元,然后又各还了10元,实际上都借了490元,970+10=980元,490+490=980元,而用970元买了双皮鞋,刚好相等。不能按题目来算,那是逻辑错误这是逻辑上的错误
一楼正解、。。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浅谈小学数学之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一般地说,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解决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呢?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先讲例题,然后训练,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普遍感到解决问题难学,教师感到解决问题难教。学生因此对解决问题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采用题海战术。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不理想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问题过于单一。千篇一律的问题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结构封闭,缺乏开放性,不能给提供创新的机会,无法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其次,忽视语言教学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作用;第三,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过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意识;最后,教学仅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这几个转化过程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较好地体现,学生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接受。正是由于这几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本来饶有兴趣的解决问题教学失去了活力,变得越来越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郁闷困惑。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也为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有些数学解决问题单凭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景,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生活情景,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解决问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将两个周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周长。这道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做题中的图形,把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当学生清楚的“看到”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图失去2条正方形边长时,解法自然产生。
(二)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曾做过研究,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解决问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解决问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例如下面这道题:绿草菌菌好牧场,一牛恰好吃1月(30天),两牛刚好吃一旬,请问三牛吃几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长,假定生长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分析题目结构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头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牛刚好吃一旬,也是指两头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长的牧草。但是,题中并没有告诉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不便计算。因此,我们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两牛10天就吃了20份。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1、摆脱定势
有些解决问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小明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张明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76 + 3=79(分),四门功课的总分为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76&3=228(分),所以小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小明数学也考了76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小明的数学成绩是76 3&4=88(分),这既摆脱了思维的定势,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整体思想
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例如,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后,这5个数的平均数则为10。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读了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5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5个数,这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5个数分开来考虑。首先要知道改动后的5个数的总和为10&5=50改动前5个数的总和为8&5=40,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50-40=10,那么,什么数“增加10”后变为12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_百度百科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这七个“世界难题”是:、、、、杨·米尔斯理论、纳卫尔-斯托可方程、BSD猜想。这七个问题都被悬赏一百万美元。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问题提出
数学大师大卫·在日于召开的第二届上的著名演讲中提出了23个。在过去百年中激发的,指引前进的,其对数学发展的和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
是数学大发展的一个世纪。数学的许多重大难题得到完满解决, 如的证明,有限单群分类工作的完成等, 从而使数学的基本理论得到空前发展。
2000年初美国的科学顾问委员会选定了七个“千年大奖问题”,的决定建立七百万美元的大奖基金,每个“千年大奖问题”的解决都可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励。
克雷数学研究所“千年大奖问题”的选定,其目的不是为了形成新世纪数学发展的新方向, 而是集中在对数学发展具有中心意义、数学家们而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日,千年数学会议在著名的举行。会上,97年菲尔兹奖获得者伽沃斯以“数学的重要性”为题作了演讲,其后,和阿啼亚公布和介绍了这七个“千年大奖问题”。克雷数学研究所还邀请有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详述。克雷数学研究所对“千年大奖问题”的解决与获奖作了严格规定。每一个“千年大奖问题”获得解决并不能立即得奖。任何解决答案必须在具有世界声誉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两年后且得到数学界的认可,才有可能由克雷数学研究所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审查决定是否值得获得百万美元大奖。
其中有一个已被解决(,由俄罗斯数学家破解),还剩六个。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 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 “千年大奖问题” 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七大难题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1.NP完全问题
例: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宴会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宴会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
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
人们发现,所有的完全非确定性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类叫做满足性问题的问题。既然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内计算,人们于是就猜想,是否这类问题,存在一个确定性,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直接算出或是搜寻出正确的答案呢?这就是著名的NP=P?的猜想。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于1971年陈述的。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2.霍奇猜想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致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猜想断言,对于所谓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的几何部件的()组合。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3.庞加莱猜想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已经知道,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7月之间,俄罗斯的数学家在发表了三篇论文预印本,并声称证明了。
在之后,先后有2组研究者发表论文补全佩雷尔曼给出的证明中缺少的细节。这包括密西根大学的布鲁斯·克莱纳和约翰·洛特;的约翰·摩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
2006年8月,第25届授予佩雷尔曼。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4.黎曼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zetaζ(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黎曼假设之否认:
其实虽然因素数分布而起,但是却是一个歧途,因为及的普遍公式告诉我们,素数与伪素数由它们的变量集决定的。具体参见及词条。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5.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的定律是以的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和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和驻波。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6.纳卫尔-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的飞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7.BSD猜想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
那样的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程是否有一个整数解。当解是一个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着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企业信用信息12999数学网-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
&[站点导航]
&[教师频道]
[精品资料区]&&--->...
&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2&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16-07-11
&[名师视频同步辅导]
&[站内搜索]
搜索选项:
关键字字:
&&&&&&&&&&&
&[点击排行版]
&[实用工具]
[会员上传区]&&
(作者:lhw12028)
(作者:lhw12028)
(作者:叶凌山)
(作者:叶凌山)
(作者:叶凌山)
(作者:changyuezhuo)
(作者:mirabdulla)
(作者:ylswh)
(作者:wzshiguoqiang)
(作者:jkx007)
&[特色栏目推荐]
?(2012年至2015年)
&[上传之星]
事在人为&&&&(36)zhengyuangui&&&&(35)l800510&&&&(34)fjz1634&&&&(27)风华一度&&&&(25)luochaoyou888&&&&(24)ljb2890011&&&&(23)jr28&&&&(22)响铃儿&&&&(20)fzg2167385&&&&(19)国林88&&&&(19)syzxzxq&&&&(18)
[资料求助区]&
(作者:7726827)
(作者:zanhua)
(作者:梅姜)
(作者:张吉东)
(作者:萧莉)
(作者:zzw)
(作者:@hhhhh)
(作者:lhw12028)
(作者:fengdingyi)
(作者:liyefa)
版权所有@12999教育资源网 E-mail:数学寻趣——宁都温晓宇初中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有趣的数学问题
上传: 温晓宇 &&&&更新时间: 21:46:34
1.数字黑洞 6174
任意选一个四位数(数字不能全相同),把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再把所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用前者减去后者得到一个新的数。重复对新得到的数进行上述操作,7 步以内必然会得到 6174。
例如,选择四位数 6767:
7766 - 6677 = 1089
9810 - 0189 = 9621
9621 - 1269 = 8352
8532 - 2358 = 6174
7641 - 1467 = 6174
6174 这个&黑洞&就叫做 kaprekar 常数。对于三位数,也有一个数字黑洞&&495。
2.3x + 1 问题
从任意一个正整数开始,重复对其进行下面的操作:如果这个数是偶数,把它除以 2 ;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则把它扩大到原来的 3 倍后再加 1 。你会发现,序列最终总会变成 4, 2, 1, 4, 2, 1, & 的循环。
例如,所选的数是 67,根据上面的规则可以依次得到:
67, 202, 101, 304, 152, 76, 38, 19, 58, 29, 88, 44, 22, 11, 34, 17,
52, 26, 13, 40, 20, 10, 5, 16, 8, 4, 2, 1, 4, 2, 1, ...
数学家们试了很多数,没有一个能逃脱&421 陷阱&。但是,是否对于 所有 的数,序列最终总会变成 4, 2, 1 循环呢?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坑&&&乍看之下,问题非常简单,突破口很多,于是数学家们纷纷往里面跳;殊不知进去容易出去难,不少数学家到死都没把这个问题搞出来。已经中招的数学家不计其数,这可以从 3x + 1 问题的各种别名看出来: 3x + 1 问题又叫 collatz 猜想、 syracuse 问题、 kakutani 问题、 hasse 算法、 ulam 问题等等。后来,由于命名争议太大,干脆让谁都不沾光,直接叫做 3x + 1 问题算了。
直到现在,数学家们仍然没有证明,这个规律对于所有的数都成立。
3.特殊两位数乘法的速算
如果两个两位数的十位相同,个位数相加为 10,那么你可以立即说出这两个数的乘积。如果这两个数分别写作 ab 和 ac,那么它们的乘积的前两位就是 a 和 a + 1 的乘积,后两位就是 b 和 c 的乘积。
比如,47 和 43 的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之和为 10,因而它们乘积的前两位就是 4&(4 + 1)=20,后两位就是 7&3=21。也就是说,47&43=2021。
类似地,61&69===1225,等等。
这个速算方法背后的原因是,(10 x + y) (10 x + (10 - y)) = 100 x (x + 1) + y (10 - y) 对任意 x 和 y 都成立。
4.幻方中的幻&方&
一个&三阶幻方&是指把数字 1 到 9 填入 3&3 的方格,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正好都相同。下图就是一个三阶幻方,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5。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幻方这玩意儿,但不知道幻方中的一些美妙的性质。例如,任意一个三阶幻方都满足,各行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等于各行逆序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对于上图中的三阶幻方,就有
816^2 + 357^2 + 492^2 = 618^2 + 753^2 + 294^2
利用线性代数,我们可以证明这个结论。
5.天然形成的幻方&
从 1/19 到 18/19 这 18 个分数的小数循环节长度都是 18。把这 18 个循环节排成一个 18&18 的数字阵,恰好构成一个幻方&&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 81 (注:严格意义上说它不算幻方,因为方阵中有相同数字)。
6.196 算法
一个数正读反读都一样,我们就把它叫做&回文数&。随便选一个数,不断加上把它反过来写之后得到的数,直到得出一个回文数为止。例如,所选的数是 67,两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 484:
67 + 76 = 143
143 + 341 = 484
把 69 变成一个回文数则需要四步:
69 + 96 = 165
165 + 561 = 726
726 + 627 = 1353
1353 + 3531 = 4884
89 的&回文数之路&则特别长,要到第 24 步才会得到第一个回文数,8。
大家或许会想,不断地&一正一反相加&,最后总能得到一个回文数,这当然不足为奇了。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对于几乎所有的数,按照规则不断加下去,迟早会出现回文数。不过,196 却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例外。数学家们已经用计算机算到了 3 亿多位数,都没有产生过一次回文数。从 196 出发,究竟能否加出回文数来?196 究竟特殊在哪儿?这至今仍是个谜。
7.farey 序列
选取一个正整数 n。把所有分母不超过 n 的 最简 分数找出来,从小到大排序。这个分数序列就叫做 farey 序列。例如,下面展示的就是 n = 7 时的 farey 序列。
定理:在 farey 序列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分数,先算出前者的分母乘以后者的分子,再算出前者的分子乘以后者的分母,则这两个乘积一定正好相差1 !
这个定理有从数论到图论的各种证明。甚至有一种证明方法巧妙地借助 pick 定理,把它转换为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几何问题!
8.唯一的解
经典数字谜题:用 1 到 9 组成一个九位数,使得这个数的第一位能被 1 整除,前两位组成的两位数能被 2 整除,前三位组成的三位数能被 3 整除,以此类推,一直到整个九位数能被 9 整除。
没错,真的有这样猛的数:。其中 3 能被 1 整除,38 能被 2 整除,381 能被 3 整除,一直到整个数能被 9 整除。这个数既可以用整除的性质一步步推出来,也能利用计算机编程找到。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所有由 1 到 9 所组成的 362880 个不同的九位数中, 是唯一一个满足要求的数!
9.数在变,数字不变
的两倍是 ,正好又是一个由 1 到 9 组成的数字。
的两倍是 ,正好又是一个由 1 到 9 组成的数字。
再翻一倍,,依旧恰好由数字 1 到 9 组成的。
再翻一倍的话,将会得到一个 10 位数 ,它里面仍然没有重复数字,恰好由 0 到 9 这 10 个数字组成。
翻一倍,这个数将变成 ,依旧是由 0 到 9 组成的。
不过,这个规律却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继续把
翻一倍将会得到 ,第一次出现了例外。
10.三个神奇的分数
1/49 化成小数后等于 0. &,把小数点后的数字两位两位断开,前五个数依次是 2、4、8、16、32,每个数正好都是前一个数的两倍。
100/9899 等于 0. & ,两位两位断开后,每一个数正好都是前两个数之和(也即 fibonacci 数列)。
而 100/9801 则等于 0. & 。
利用组合数学中的&生成函数&可以完美地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