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式中Q...

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①自来水 ②蓝色石蕊试纸 ③碘化钾淀粉试纸
④淀粉 ⑤食糖 ⑥食醋 ⑦白酒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可与发生反应: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
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可与发生反应: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
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1.B& 2.C& 3.B&
4.①D& 4.②C& 5.D& 6.BD& 7.B&
8.C& 9.A& 10.C11.IO3-+5I-+6H+=3I2+3H2O&&& 5∶112.(1)HCl& Cl2& H2& (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4)不可能有生命活动,因为该星球上外层空间存在的HCl极易和NH3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故该星球上不可能形成液态氨的海洋,因而不可能有生命活动。&五、07高考真题再现:(1)11.7
(2)蒸发皿
(3)35℃(33~40℃均可得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一、考纲要求1.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有关原子量、分子量,有关物质的量,有关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物质溶解度,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摩尔及其计算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特定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②阿佛加德罗常数:12g12C所含有的C原子数,是一个确定常数,一般用NA表示,近似值为6.02×1023。③微粒:即微观粒子,包括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所以,摩尔只能是微粒的单位,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质。2.平均分子量、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密度及其计算。①平均分子量:对组成一定的混合物而言,可根据各组分的组成和分子量来计算平均分子量。?a%+MB?b%+…②平均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分子量。③相对密度:D=MA/MB3.气体摩尔体积及其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值大约是22.4L,单位:L/mol。①不是“摩尔体积”,而是“气体摩尔体积。”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原子、分子、离子本身的大小;而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气体物质的条件有关。②标准状况:1atm&&& 0℃。4.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①阿佛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会有相同数目的分子。②阿佛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③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A.由三同推一同。B.联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得出一系列正比、反比关系。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①物质的量浓度:用1L溶液中含有多少物质的量的溶质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其单位是:mol/ L.②同一溶液,只要条件相同,无论取出多少体积,其浓度不变。③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溶解度的换算,必须知道溶液的密度。④溶液稀释与混合的共同特点是: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当溶液的浓度非 常小,其体积可以认为是混合前的体积的加和;当溶液的浓度较大时,其体积应根据溶液的密度和溶液质量求出体积。⑤气体溶于水,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键是求溶液的体积。必须根据溶液的密度和溶液质量求出体积。6.反应热及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①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均属于反应热。②表示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方程式,是热化学方程式。③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A.必须注明各种物质的聚集状态。B.在方程式右边注明热量的数值与符号。C.分子式前面的系数可用分数,且必须与标明的热量相对应D.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叠加或叠减。④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整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四、能力训练1.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的混合物22.4升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1升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分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摩氢气,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知识点: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及核外电子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气体分子数等有关知识。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从而达到正确运用的能力。2.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晶体中,每摩硅原子与4NA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B.2L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2NA。C.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D.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知识点: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及阿佛加德罗定律的应用。涉及到了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
、离子。能力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3.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生成气态混合物,该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A.96&&&&&&&&&&&&&&&&
B.48&&&&&&&&&&&&&&&
C.12&&&&&&&&&&&&&
D.32知识点:考查平均摩尔质量与相对密度的概念。能力点:知识的迁移能力。4.右图表示物质A在四种溶液W、X、Y、Z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用重结晶法提纯A时,最 宜采用的溶剂是:(&&& )A.W&&&&&&&&&&&
B.X&&&&&&&&&&&
C.Y&&&&&&&&&&&
D.Z知识点:考查物质曲线度曲线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识图,判断溶解度曲线的能力。5.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和7.5mol氟气,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
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 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A.1∶2&&&&&&&&&&&
B.1∶3&&&&&& &&&&&&C.1∶4&&&&&&&&&&&&&
D.1∶6知识点:考查阿佛加德罗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能力点:培养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的能力。6.在0℃和1.01×105Pa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得到的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 达到40的是:A.N2、O2&&&&&&&&&&
B.CO2、O2&&&&&&&&&&
C.SO2、CO2&&&&&&&&&&
D.HI、Cl2知识点:考查平均分子量的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对平均值规律的正确理解及计算能力。7.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CuSO4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 CuSO4,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 CuSO4?5H2O,配制成500mL溶液。C.称取8.0gCuSO4,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CuSO4?5H2O,配制500mL溶液。知识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能力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8.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A.2H2(气)+O2(气)=2H2O(气)+Q12H2(气)+O2(气)=2H2O(液)+Q2B.S(气)+O2(气)=SO2(气)+Q1S(固)+O2(气)=SO2(气)+Q2C.C(固)+()O2(气)=CO(气)+Q1C(固)+O2(气)=CO2(气)+Q2D.H2(气)+Cl2(气)=2HCl(气)+Q1(1/2)H2(气)+()Cl2(气)=HCl(气)+Q2知识点:考查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及物质的状态对反应热的影响。能力点:比较能力。9.已知CH4(g)+2O2(g) CO2(g)+2H2O(l)+Q1,2H2(g)+O2(g) 2H2O(g)+Q2,2H2(g)+O2(g) 2H2O(l)+Q3,室温时,取体积比为4∶1 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 热量为(&&& )A.0.4Q1+0.05Q3&&&&&&&&&&&&&&&&&&&
B.0.4Q1+0.05Q2C.0.4Q1+0.1Q3&&&&&&&&&&&&&&&&&&&&
D.0.4Q1+0.2Q2知识点:考查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理解和计算能力。10.已知35%NaOH溶液的密度为1.38g.cm-3,5%NaOH溶液的密度为1.05g?cm-3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大于20%&&&&&&&&
B.等于20%&&&&&&&&&
C.小于20%&&&&&&&&&&
D.无法计算知识点:考查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11.向5ml氯化钠溶液里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加入一滴KI溶液,沉淀变成黄色,再加入一滴硫化钠溶液沉淀又变成黑色,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 &&&)A.AgCl=AgI=Ag2S&&&&&&&&&&&&&&&&&&&&
B.AgCl<AgI<Ag2SC.AgCl>AgI>Ag2S&&&&&&&&&&&&&&&&&&&&
D.因发生特殊反应,无法判断。知识点:本题是一道信息试题,考查溶解度概念能力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12.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O2方法是:量取a mL水样,迅速加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 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混合均匀。开塞,迅速加入行之有效量H2SO4,此时有I2生成。用Na2S2O3溶液(浓度为b mol/L)和I2反应,消耗了V mL(以淀粉为指示剂)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2Mn2++O2+4OH-2MnO(OH)2(反应很快);MnO(OH)2+2I-+4HMn2++I2+3H2O& I2+2S2O32-2I-+S4O62-。(1)水中溶解O2的量(以mol/L为单位)为&&&&&&&&&&&&&&&&&
;(2)I2和S2O32-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如何?&&&&&&&&&&&&&&&&&&&&&&&&&&&&&&&&&&&&&&&&&&&&&&&&
&&&&&;(3)加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后振荡时,若塞子未塞紧(设振荡时未溅出溶液),将 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4)开塞到加H2SO4前的时间间隔很长,测定结果又如何?说明理由。&&&&&&&&&&&&&&&&&&&&&&&&&&&&&&&&&&&&&&&&&&&&&&&&&&&&&&
知识点:本题是一个关于物质的量结合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试题能力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13.实验室要配制含0.17mol K2SO4,0.16mol
KCl,0.5 mol NaCl的溶液1L。现因无K 2SO4,只有Na2SO4,KCl,NaCl,问如何配制所需溶液?简述操作步骤。(&&& )知识点:本题考查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配制等内容能力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14.在一密闭气缸内,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如图)。左边充有N2,右边充有H2 和O2。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室温,活塞最终都落在气缸的中点 (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求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反应前:N2H2&&&& O21&&&&&&& 3反应后:N2`剩余气2&&&&&&& 2知识点: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有关内容能力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15.有一包固体混合物中含有KNO3和不溶性杂质,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表一:温度(℃)104075剩余固体(g)26117582表二:温度(℃)1040505560657580KNO3的溶解度(g)20.963.985.595110126150169(1)通过计算可知用水的质量为多少g?(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KNO3的质量为多少g?(3)若要完全溶解此固体混合物中的KNO3,所需最低温度是多少?知识点:本题考查有关溶解度和有关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6.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
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直接反射52,000×109&&& 千焦/秒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81,000×109&&& 千焦/秒水循环40,000×109&&& 千焦/秒大气流动370×109&&&&&&& 千焦/秒光合作用40×109&&&&&&&&
千焦/秒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千焦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 天计算)。(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
生存的环境除去CO2的质量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 kg。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知识点:本题是一道综合信息题能力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17.水在自然净化中,要把有机污染物自发地氧化转变为简单的无机物质。1L水中含有机物 转化为无机物所需要的氧气数量称为生化需氧量(BOD),其单位用(g/L)表示。某地区一条污水河,测定其中含0.0010%的有机物(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以C6H10O5表示)。已知20℃、常压下,氧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0.0092g/L;鱼在含氧量小于0.004g/L 的水中不能生存。(1)计算此条河中的BOD;(2)判断此条河中的鱼能否生存。知识点:本题是一道信息题,涉及到数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取0.45mol NaOH,0.35mol Na2CO3和0.20mol NaHCO3溶解于水,在该混合物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物明 显分三个阶段进行。若加入的盐酸n mol,溶液中NaCl、Na2CO3和NaHCO3分别为X mol、Y mol、Z mol,试分别计算在n值增大的过程中,不同反应阶段的n值范围和所对应的X、Y 、Z的值,将其计算结果填入下表。加入HCln(mol)溶液中NaClX(mol)溶液中Na2CO3Y(mol)溶液中NaHCO 3Z(mol)&&&&&&&&&&&&知识点:本题是一道信息试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五、07高考真题再现:1(2007全国卷II) 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2(2007全国卷山东考题)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3(2007全国卷广东考题
)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1>△H2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4(2007全国卷广东考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5(2007全国高考上海卷)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6(2007全国高考江苏卷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7(2007全国卷重庆考题)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C. 436 kJ&&&&&&&&&&&&&&&&
&&&&&&&&&&&D.188
kJ&参 考 答 案&1.AC& 2.A& 3.C&
4.D& 5.C& 6.BD& 7.D&
8.AC& 9.A& 10.A& 11.C12.(1)mol/L& (2)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3)测定结果将偏高,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溶解所至& (4)测定结果将偏高,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溶解所至。13.①计算:M=24.1g& MKCl=37.3g& MNaCl=9.4g②称量: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24.1gNa2SO4,37.3gKCl,9.4gNaCl③溶解:将②称取的三物质溶于适量的蒸馏水,搅拌,静置至室温。④转液:将③所得溶液沿玻棒转移至1L容量瓶中。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地把蒸馏
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并振荡,摇匀。⑥定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处,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正为与刻度线相平。⑦摇匀:塞上瓶塞,摇匀即可。⑧装瓶贴签:将⑦所得的溶液注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14.若H2过量,n∶=7∶2若O2过量,n∶=4∶515.①m=200g&&& ②m=200.8g&&& ③60℃16.①23.2%& ②1.26×1018KJ③A=&&&&&&&&&
(Q为每生成1mol葡萄糖所需吸收的能量)17.(1)1L水中有机物的质量为1000g×0.0010%=0.010gC6H10O5 + 6O2CO2+5H2O162g&& 192g0.10g&& xx=0.012g,河水的BOD为0.012g/L。(2)0.012g/L>0.0092g/L,鱼类不能生存。18.0~0.25n0.5500.25~0.8n0.8-nn-0.250.8~1.35n01.85-n&&&&&&&&&&&&第三章& 硫、硫酸&一、考纲要求1.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3.掌握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的多步反应的计算;4.了解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5.掌握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知识结构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元素名称和符号氧(O)硫(S)硒(Se)碲(Te)&原子结构&原子序数8163452结构示意图电子式?∶?∶?∶?∶主要化合价-2-2,+4,+6-2,+4,+6-2,+4,+6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电子不同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大原子半径&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无色无味气体淡黄固体灰色固体银白色固体密度熔点(℃)沸点(℃)水、有机溶济溶解度&化学反与金属反应易与金属反应易与金属反应反应较难多数不反应与非金属反应易与H2、C、P、S等反应&能与H2、C、O2反应&反应难一般不反应与化合物应能与许多物质反应能与氧化性酸、强碱反应反应少反应很少&&&&&&&&&&&&2.硫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结构、性质类别氢化物氧& 化& 物氧化物水化物&结构&分子式H2SSO2SO2H2SO3H2SO4化学键极性键极性键极性键极性键配位极性键配位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色固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无色油状液体毒性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无毒腐蚀性强有毒不稳定无毒,强腐蚀性&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溶于水,不与水反应SO2+H2OH2SO3H2O+SO3H2SO4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溶于水与金属反应2Na+H2SNa2S+H2↑不反应不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反应稳定性不稳定H2S&H2+S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稳定酸性强弱弱酸性弱酸性强酸性弱酸性强酸性检验使含Pb2+的湿润试纸变黑或与Cu2+反应生成CuS沉淀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重新出现红色与BaCl2 稀现象: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同SO2同SO23.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硫化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4.SO2与Cl2的漂白性比较两种气体虽都有漂白性,但原理及现象又不同。Cl2是由于溶于水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 ,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到原来颜色――永久漂白,而SO2是由于溶于水生成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暂时漂白。5.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如:2H2+O22H2O,2H2O2H2↑+O2↑这两个反应条件不同,故不能视为可逆反应。而2SO2+O22SO3,SO2+H2OH2SO
3发生在同一条件下,它们均为可逆反应。6.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等知识归纳如下:(1)气体制取装置分为三类,见下图所示。
①固+固,可选用图(丙)。可制取O2、NH3、CH4等。②固+液,可选用图(乙)或(丁)。图(乙)可制取H2、CO2、H2S、NO2、C2H 2等。图(丁)只可制取H2、CO2、H2S(要注意启普发生器使用的三个条件)。③固(或液)+液,可选用图(甲)。可制取Cl2、HCl、SO2、CO、NO、C2H2等气体。
(2)气体收集的三种方法:&
(3)气体净化装置常见的有三种,如下图所示。①装置(甲)是洗气瓶。选择的除杂试剂的是液态。如H2中的HCl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SO2中的SO3用饱 和NaHSO3或H2SO4除去。②装置(乙)是干燥管。选择的除杂试剂是固态的。如H2中水蒸气可用无水CaCl2;CO中的CO2可用碱石灰。注意气体流入方向:“大进小出”。③装置(丙)是硬质玻璃管。选择的试剂是固体,需加热时采用此装置。如CO2中的CO用灼热CuO除去,空气中的O2用灼热的铜粉除去。
④尾气吸收装置有三种,如下图所示。①(甲)是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如用水吸收HCl、NH3,用NaOH溶液吸收HCl,用氨水吸收SO2等。②(乙)是能溶于溶液的气体吸收装置或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装置。如用NaOH溶液吸收Cl2、H2S,用CuSO4溶液吸收H2S等。③(丙)是CO在空气中点燃的方法处理,防止污染大气。三、知识点、知识点提示1.硫单质与氢化物、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合价关系& 强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
强氧化性特别注意:中间价态的两类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H2SO3、Na2SO3以 还原性为主。
2.硫的四种价态间的含硫物质之间的网络关系①H2S是具有臭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氢硫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二元弱酸,硫化氢、氢硫酸都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水、溴水、氯水、FeCl3溶液、HNO3等氧化。H2S能燃烧,燃烧依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②硫与Fe、Cu反应时,由于其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物质FeS、Cu2S。③硫的氧化物有SO2和SO3,其中SO2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亚硫酸、二元弱酸。S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危害详见课本),防治方法有排烟除硫燃料脱硫等。4.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 应前后至少有二种离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离子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的实质即所有同一类型的
离子之间的反应。其书写原则是:可溶性或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形式,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写成酸式根形式,其它物质写分子式或化学式。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三个规则①质量守恒――微粒种类与数目相等,②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电荷总数相等,③得失电子相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共存问题应转化为离子之间能否反应来考虑。5.硫酸的化学性质①不挥发性强酸,如制取HF、HCl、HNO3等②浓硫酸特性(?)脱水性指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水的组成(2∶1)比脱去(?)吸水性;但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H 2S、HBr、HI等。(?)强氧化性,但常温下不与Fe、Al等金属反应。6.H2S燃烧的两个反应:不完全燃烧2H2S+O22S+2H2O…………a2H2S+3O22SO2+2H2O………b①当H2S为定值时,a式表示O2不足,b式表示O2充足;②当O2为定值时,b式表示H2S不足,a式表示H2S充足;③当,按a 式反应,产物全是S;当,按b式反应,产 物全是SO2;当,按a式和b式反应,产物是S和SO2;四、能力训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产物是SO3考查目的:考查硫单质以及硫化物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2.下列氢化物的还原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H2Se&H2S&HI&HBr&HCl&&&&&&&&&&&&&&&&&&
B.H2S&H2Se&HI&HBr&HClC.HI&HBr&HCl&H2S&H2Se&&&&&&&&&&&&&&&&&&
D.H2Se&H2S&HCl&HBr&HI考查目的:考查一些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还原性大小的比较。3.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和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A.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C.一定有SO2逸出&&&&&&&&&&&&&&&&&&&&&&
D.一定有SO3气体逸出考查目的:通过对SO2、SO3水溶液性质的考查,要求学生有准确的分析及推断能力。4.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考查目的:通过对SO的还原性的考查,训练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5.关于酸雨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空气中无催化剂,SO2不能转化成SO3,酸雨中只含H2SO3B.SO2在空气中有条件形成SO3,所以酸雨中含H2SO4C.酸雨是无法避免的D.H2SO4形成的酸雨比H2SO3危害大考查目的: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6.为了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使用的顺序正确的是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④&&&&&&&&&&&&
D.③④⑤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及逻辑思维能力。7.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氧族元素,推测钋及其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钋是能导电的固体B.钋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至少有两种C.钋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D.钋的氢化物很稳定考查目的:考查放射性元素钋以及钋的氧化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综合推理能力。8.在一定条件下,将70ml H2S气体和90ml O2混合,点燃并使其均反应完。再恢复到原来条件则生成SO2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A.70ml&&&&&&&&&&&&
B.60ml &&&&&&&&&&&&&&&&C.55ml&&&&&&&&&&&&&&
D.50ml考查目的:H2S与O2反应,是考试热点内容,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及计算技巧,训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对于反应Br2+SO2+2H2O2HBr+H2SO4和2HBr+H2SO4(浓) Br2+S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互为可逆反应B.它们互相矛盾,不可能符合事实C.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了反应方向的改变,它们都符合事实D.氧化性:(浓)H2SO4>Br2;还原性:SO2>HBr考查目的:通过对可逆反应的概念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运用的内容的考查,训练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10.只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为(&&& )A.Ba2++2OH-+2H++SO2-4BaSO4↓+2H2OB.CO2-3+2H+H2O+CO2↑C.2Br-+Cl22Cl-+Br2D.SO2+Cl2+2H2O4H++2Cl-+SO2-4考查目的:通过对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知识点的考查,训练学生归纳比较能力。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O2-3、HCO-3、OH-、Na+&&&&&&&&&&&&&&&&&&&&&&&&&&&&&&&&&&&&&&
B.K+、Cl-、S2-、CO2-3C.H+、Br-、Na+、SO2-3&&&&&&&&&&&&&&&&&&&&&&&&&&&&&&&&&&&&&&&&&&&
D.Ba2+、Cu2+、NO-3、SO2-4考查目的:离子能否共存就是看这些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本题对学生分析能力进行考查。12.固体A、B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在A、B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将A和B在高温时燃烧,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由D最终可制得E(酸),E和另一种酸 组成的混酸常用于制取有机炸药。E的稀溶液和A反应时,生成G(气体)和F(溶液),G通入D的 水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在F中滴入溴水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该沉淀加热时又能转变为C。根据上述事实回答:(1)A的化学式是&&&&&&&&&&&&
,B的化学式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B煅烧生成C和D& ②G通入D溶液中&
③在F中滴入溴水& ④A和E的反应考查目的:硫的化合物的一些性质以及学生综合推理能力。13.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SO2,为防止污染大气,排放前应进行尾气处理,使其得到综合利用。(1)某硫酸厂每天排放5000m3(标况)尾气,其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2%,若用NaOH溶液、石灰及氧气等物质处理,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200mL2 mol?L-1的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含33.4g溶质,试分析溶液的成分,并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考查目的:SO2的处理与回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4.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硫化钠溶液、亚 硫酸钠溶液、稀硫酸、烧碱溶液、氨水。①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看到的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
看到的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考查目的:这道题要用到的知识有+4价硫的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现象,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15.摄影工艺中的废定影液的PH值小于7,其中含有银的复杂化合物,为了回收银,进行如下操作:向盛有定影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再加入硫化钠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过滤,将固体移入坩埚中加碳酸钠和硼砂(催化剂)混合加热,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将残留的固体用水洗涤,即得到固体银,而洗涤液中主要含有硫化钠,试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时为何要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过程中的黑色沉淀物质是什么?(3)写出加热时坩埚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查目的:这是一道信息题,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16.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和S+6的速度,如下图所示,又已知这个反应的速度随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1)为什么反应开始时反应速度加快?(2)为什么后期反应速度下降?考查目的: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氧化还原反应,仔细分析反应式,是能回答问题的,考查分析问题能力。&&&17.将0.8g某种铁的硫化物在O2流里灼烧,使硫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硫,再将所得的SO2通过氧化剂使之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并与水化合完全转化为硫酸。这些硫酸恰好与40ml0.5 mol/L NaOH溶液中和,则某种铁的硫化物中含硫的质量分数&&&&&&&&&&&&
&。考查目的:这是一道多步反应的计算题,只要从多步反应中找出需要的关系式,便能解答。
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18.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
(B)硫化钠&
(C)亚硫酸钠&
(D)硫 代硫酸钠&
(E)硫酸钠&
(F)碳酸钠。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浅黄色的沉淀析出,同 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根
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
(填分子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第一种情况是&&&&&&&&&&&&&&
,第二种情况是&&&&&&&&&&&&&&&
,第三种情况是&&&&& &&&&&&&&&&&
,第四种情况是&&&&&&&&&&&&&&&&&&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考查目的:有关硫的化合物的知识和思维能力。19.有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已部分氧化变质:2Na2SO3+O22Na2SO4,某学生
设计了下列实验,确定Na2SO3的纯度:①称取ag样品。称量时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②样品的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③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且用盐酸酸化。(1)为什么要用盐酸酸化?&&&&&&&&&&&&&&&&&&&&&&&&&&&&&&&&&&&&&&&&&&&&&&&&&&&&&&&&&&&&&&&&
(2)BaCl2为什么要过量?&&&&&&&&&&&&&&&&&&&&&&&&&&&&&&&&&&&&&&&&&&&&
(3)怎样检验BaCl2溶液是否过量?&&&&&&&&&&&&&&&&&&&&&&&&&&&&&&&&&&&&
(4)为什么要洗涤沉淀?&&&&&&&&&&&&&&&&&&&&&&&&&&&&&&&&&&&&&&&&
&&&&&&&&&&&&&&&&&&&&&&&&&&&(5)怎样洗涤沉淀?&&&&&&&&&&&&&&&&&&&&&&&&&&&&&&&&&&&&&&&&&&&&&&&&&&&&&&&&&&&&&&&&&
(6)怎样判断沉淀是否洗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