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即将2011玉米收割机的单晚农梗会卖到多少钱...

您(@)目前可用积分:341528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6:46 &&
第 119 楼remark 那什么“潘小安”也就胡乱转转贴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苏皖2省的种植,的确是一年一季增多。我小时候大多是早晚两季稻,因为早稻人们不爱吃,现在干脆种一季稻一季麦。这样一亩地的年产出还是基本持平的,因为种双季稻的田,冬季只能种紫云英,肥力实在不够种麦子了。现在农村地区也的确机割比例越来越大,也确实可以在收割的同时把稻茬打散翻入田泥。但不是在此年犁地时候打,并且这个项目并不算在机割费内,是要另外收费的。5年前的价格大约每亩需另付10元,现在有没有涨就不清楚了。我所了解到的农户,大部分是不愿意出这10元钱的。农户是非常会算细账的,杂交稻虽然亩产高那么一点点,但是种子费、农药费、化肥钱、后期管理的精力等等加起来,投入的增加值超过增产量带来的附加值,不种!这就是农户简单的选择题。况且杂交稻连农户自己都不愿意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9:00 &&
补充121楼“潘小安”拿苏皖两省来举例,真是失策。他不晓得,苏皖两省,绝大部分种的都是梗稻,跟袁隆平的籼系杂交压根没关系。江苏是全国最大的梗稻种植省份,几乎全是梗稻。而安徽,因为梗米的热销及远高于籼米的涨价幅度,越来越多的农户改种梗稻。[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11:49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7:54 &&
江苏地区不种杂交稻,大面积单产也只比杂交稻的最高单产区域低一点点。换算成投入产出经济帐,种植梗稻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杂交稻。杂交稻的罪恶,在于为了种子公司的利益,把中国水稻单产的提高引入一个歧途。如果不是因为湖广气候不宜种植现有梗稻品种,杂交稻绝没有目前50%份额的好运。对于杂交稻研究投入,耽误了更加适宜江南丘陵地带梗系品种的研究与推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4:09 &&
挺杂交稻的同志,你们能贴张超市以“杂交稻”为卖点的广告吗?给俺开个眼行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45:48 &&
杂交稻真难吃,长江以北(另含江浙)爱吃梗米,以东北大米为贵;长江以南爱吃丝苗米,以泰国米为贵。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00:29 &&
文章提交者:尼康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第 119 楼remark 那什么“潘小安”也就胡乱转转贴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苏皖2省的种植,的确是一年一季增多。我小时候大多是早晚两季稻,因为早稻人们不爱吃,现在干脆种一季稻一季麦。这样一亩地的年产出还是基本持平的,因为种双季稻的田,冬季只能种紫云英,肥力实在不够种麦子了。现在农村地区也的确机割比例越来越大,也确实可以在收割的同时把稻茬打散翻入田泥。但不是在此年犁地时候打,并且这个项目并不算在机割费内,是要另外收费的。5年前的价格大约每亩需另付10元,现在有没有涨就不清楚了。我所了解到的农户,大部分是不愿意出这10元钱的。农户是非常会算细账的,杂交稻虽然亩产高那么一点点,但是种子费、农药费、化肥钱、后期管理的精力等等加起来,投入的增加值超过增产量带来的附加值,不种!这就是农户简单的选择题。况且杂交稻连农户自己都不愿意吃。文章提交者:尼康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补充121楼“潘小安”拿苏皖两省来举例,真是失策。他不晓得,苏皖两省,绝大部分种的都是梗稻,跟袁隆平的籼系杂交压根没关系。江苏是全国最大的梗稻种植省份,几乎全是梗稻。而安徽,因为梗米的热销及远高于籼米的涨价幅度,越来越多的农户改种梗稻。=================================================1、本人所述,来自家乡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接触(本人老家安徽巢湖,现在江苏工作)2、关于农民所种是否杂交稻的问题,我的归类方式这样的:凡是一年一季、稻子来年不可直接作为稻种育秧、撒播的都应该归类到杂交稻。中稻、单晚农粳、杂交稻、香米都应该如此归类;江苏的宝应大米、巢湖的槐祥都是应该如此归类的。3、现在老家种植最多的是中稻、单晚和杂交稻,种子并不很贵,也不是需要特别多的肥料投入,因为单季之外的大量抛荒长草,来年只需要犁田机械40一亩全部打碎翻下,土地有了很好的养分了。还有,老家农民都是吃自己种的稻子,杂交稻的口感比早稻好N倍。4、你们都说种粮因为种种原因农民在亏钱或者赚得少。我只说一个例子:我在老家还有2亩地,父母打理,租给别人种,每年每亩地给我们家200元,现在市价又涨到了接近300块,因为是老邻居我们没有加价。如果种地利润率越来越低甚至亏本的话,农民为什么还要花钱去租地来种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4:00 &&
文章提交者:潘小安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1、本人所述,来自家乡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接触(本人老家安徽巢湖,现在江苏工作)回复:不论你在安徽还是江苏,请问你种过田没?本人没什么才能,就是走过的路多,去过的地方多。足迹几乎遍及中国每一个省份乃至每个省份的大多数市甚至发达一点的县,而且习惯于游走于当地的各种市场和村镇,也总要在当地吃饭。对于什么地方吃什么米的见识,还真是来自于一手资料。2、关于农民所种是否杂交稻的问题,我的归类方式这样的:凡是一年一季、稻子来年不可直接作为稻种育秧、撒播的都应该归类到杂交稻。中稻、单晚农粳、杂交稻、香米都应该如此归类;江苏的宝应大米、巢湖的槐祥都是应该如此归类的。回复:是否为杂交稻,不是以一年一季还是二季来区分的。实际上,反而双季稻多为杂交稻,单季稻几乎都是传统稻。苏皖两地部分地区农户不留种,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因为此二省尤其是江苏,农村劳动力紧缺,宁愿直接买秧苗。如果你真的很愿意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你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而我告诉你的信息是,江苏几乎全部是种植粳稻,安徽大部分是粳稻。顺便告诉你个常识:理论上,杂交稻分为籼杂和粳杂,但实际种植的,几乎全部为籼杂。3、现在老家种植最多的是中稻、单晚和杂交稻,种子并不很贵,也不是需要特别多的肥料投入,因为单季之外的大量抛荒长草,来年只需要犁田机械40一亩全部打碎翻下,土地有了很好的养分了。还有,老家农民都是吃自己种的稻子,杂交稻的口感比早稻好N倍。这一段表述说明你的逻辑和关于水稻的知识体系较为混乱,主要源于你没弄清楚什么是杂交稻。杂交稻本身就有早杂、中杂、晚杂、单杂之分,基于错误的体系,你的比较混乱而无意义。4、你们都说种粮因为种种原因农民在亏钱或者赚得少。我只说一个例子:我在老家还有2亩地,父母打理,租给别人种,每年每亩地给我们家200元,现在市价又涨到了接近300块,因为是老邻居我们没有加价。如果种地利润率越来越低甚至亏本的话,农民为什么还要花钱去租地来种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6:56 &&
补充127楼第4点回复:农民种地亏还是赚,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本贴讨论的是:种植杂交稻的“比较经济效益”不如粳稻。你连粳稻、籼稻都没分清楚,呵呵,所以基于错误的认识基础得出的结论嘛,嘿嘿――岂不是证明了农民种植粳稻收益不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5:21 &&
杂交稻是以牺牲口感为代价的,杂交稻的价值要在灾年才能体现出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1:59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6:12 &&
文章提交者:吹去尘埃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杂交稻是以牺牲口感为代价的,杂交稻的价值要在灾年才能体现出来 =============前面f一堆了碾y年N土豆更容易j人S便一N土豆都有1500公斤/D基因的可_4500公斤/要不是乐厍刀伎煞N水稻可要雨水S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1:55 &&
回尼康:1、本人已经有些年头没有种田了,但是每年必回家,相关信息来自于周边的邻居和父母。2、双季稻多为杂交稻,单季稻多为传统稻,这个我是不知道的。我所知道的双季的早稻、晚稻都是可以直接用种子来年育秧的;而中稻、杂交稻则不行,种稻分公母,以前有人在田间地角种上几行作种,现在几乎都是买了;早稻晚稻一束秧每根需要一粒种子,但是杂交稻一束秧只需要一根就够了。所以我自己意识中的定位是:稻子可以直接来年作为种子的为传统稻;稻子不能直接来年作为种子的为杂交稻;这个概念可能和真实学术上面的有所差别,不够严谨。3、单季抛荒养地是老家普遍采用的方式。我的观点可能局限在基层农民的知识层次,上升到学术层次细分可能就不够严谨了。欢迎你带来更加严谨的分析解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2:25 &&
文章提交者:吹去尘埃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杂交稻是以牺牲口感为代价的,杂交稻的价值要在灾年才能体现出来----------------------------------顶这句!1960年代,我吃过‘人造肉’,那个口感真得不好,但是‘人造肉’在1960年代还是蛮闪光的;是不是应该把发明‘人造肉’的人,塑造得同 袁院士 一样伟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8:33 &&
顺便说一句,本人所写都是自己打出来不是转来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0:26 &&
潘小安好,这里最好不要分什么左右,这里俺也只想讨论水稻。关于江苏地区什么稻,我再把68楼的再贴一小部分1 我国粳稻生产现状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万 hm2,其中粳稻为730万 hm2,约占总面积的25.5%。目前,我国有24个省区种植粳稻,但种植面积分布极不平衡。以2005年为例,种植面积最大的江苏省已达到189.6万 hm2,最小的湖南省只有1066 hm2。超过10万 hm2 的省区有10个,但超过20万 hm2 的省区仅有7个,包括东北三省、江苏、浙江、云南和安徽(表1)。7省区植面积总和为630万 hm2 ,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的86.3%:产量为4489.6万 t,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86.5%。在这7个粳稻主产省区中,东北三省和江苏的种植面积分别为314万hm2 和189.6万 hm2,分别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的43.0%和25.9%。产量分别为2118.9万 t 和1567.5万 t,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1%和30.2%。东北三省和江苏的粳稻种植面积合计为503.6万hm2,约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的69%;产量为3686.4万 t,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71.1%。由于近年国内粳米市场东北大米的价格持续走高,稻农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据初步统计,2006年东北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335万hm2。
共 50911 次点击,312 个回复&
本版块主题总数:3351206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4588 / 昨日发帖:2275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各国推广失利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玉米收割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