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硝酸 一氧化二氮氮

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的反应收集已装置_百度知道
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的反应收集已装置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因此用“排水法”但是,方法于氧气的排水法不同,要用安全瓶收集,一氧化氮通过较短的一边的导管进入装满水的集气瓶,进行集气,由于气压差,水从较长的导管中排除,此种集气瓶因其结构的关系,亦成为安全瓶在实际操作中,两边导管一般都要有阀门(至少入口一定要有,防止瓶内气体与空气接触),而且为了防止一氧化氮与空气接触,否则易被氧化,集气瓶中的水不会排尽,并且水面必须高于长导管的管口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反应现象有气泡产生,生成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变红棕色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1条回答
导管。反应方程式、水槽装置、广口瓶,因为NO几乎不溶于水。直接用排水法:密闭反应装置
一氧化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导学案&&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学案【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课前预习案】6种典型无机气体的制取:CO2、H2、Cl2、NH3、O2、SO2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分四大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一、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备的原理----写出其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及反应条件(加热或常温).1.O2――H2O2和MnO2粉末混合KMnO4加热2KClO32KCl+3O2↑;Na2O2+H2O=2.或盐酸3.与浓盐酸共热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了解)4.固体共热还可以用浓氨水与固体NaOH或CaO或碱石灰NH3?H2O+CaO=;NH3?H2O与固体NaOH制气的原因是(5)(70%)(了解)(6)NO――Cu与稀HNO3(7)(8)――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9)――乙醇、浓、170℃HCl:可用浓HCl与浓混合(了解)二、常见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一)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二)装置基本类型:1.固(液)+固(加热):适用于制O2、NH3。2.固+液体(不加热):适用于制CO2、H2、SO2、NO2(1)常规类(2)简易装置3.固(液)+液体(加热);液+液、定温加热Cl2C2H4强调:实验操作注意点:(1)需用疏松棉花团的实验a.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疏松棉花团。b.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在收集气体的小试管口放一疏松棉花团。减少氨气与空气的对流。(2)做Cu和浓硫酸及浓、稀硝酸反应的试验时,试管口堵一蘸有少量碱液的棉花防污染。三、气体的净化与干燥1.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杂质的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物理方法:水洗法:利用溶解度不同从混合气N2。H2。NH3中除去NH3;用饱和除去Cl2中的HCl;化学方法:(1)最常用的为洗气法:①用除去CO2中的HCl、SO2等;③用除去NO中的NO2注意:饱和的酸式盐溶液,可将杂质气体吸收转化为目标气体。 例如: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CO2中混有的HCl、SO2等强酸性气体,转化为CO2。 饱和NaHSO3溶液能吸收SO2中混有的HCl等气体,转化为SO2。(2)氧化还原法:除去混合气中的O2;用酸性KMnO4溶液的强氧化性,可以除去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等。(3)酸碱法: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可吸收CO2、SO2、H2S、Cl2、NO2等呈酸性的气体(4)沉淀法:除去CO2中的H2S通过CuSO4溶液。H2S+CuSO4=CuS↓+H2SO4注意: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或乙酸;用加新制的生石灰并蒸馏法除去乙醇中的乙酸。2.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1).装置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2)装置基本类型:液体除杂剂(不加热)如图3.1所示;固体除杂剂(不加热)如图3.2(1)、3.2(2)所示;固体除杂剂(加热)如图3.3所示。图3.1图3.2(1)图3.2(2)图3.3(3)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I、H2、Cl2、O2、CH4等气体。②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生石灰、固体NaOH等。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显中性、酸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NH3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NH3、H2S、HBr、HI;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NH3归纳: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尾气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CO可用点燃法,将它转化为CO2气体。四、常见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及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所收集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和化学性质。2.装置基本类型:装置类型排水(液)集气法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向下排空气集气法装 置示意图abcd适用范围不溶于水(液)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典型气体H2.O2,NO,CO.C2H4Cl2。HCl.CO2。SO2。H2SH2。NH3。CH41.排水法: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例如:H2、O2、CO、CH4、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2H4等或排液法:Cl2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O2可以用排饱和NaHCO3溶液收集。排液法的典型仪器是a,注意导管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2.排气法: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又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了减少空气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如图b);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如图d)特别注意:NO2只用排空气法;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五.尾气处理装置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常用仪器有:abcda用于液体吸收气体,如:NaOH溶液吸收Cl2、SO2、NO2;硫酸铜溶液吸收H2S(气体溶解或反应速度不很快,不易引起倒吸);b收集极易溶解的气体。如HCl、NH3等;c用于收集少量有毒气体,然后处理,如:NO;d用于处理难以吸收(有毒)且可燃的气体。如CO等。【思考】用长颈漏斗组装制气装置,长颈漏斗的下端为何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用孔板实验制气的固体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常见防倒吸装置有哪些?实验室制备CO2为何不能用硫酸?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与表面积相同的碳酸钙反应,速率相同吗?6.(2010全国高考2卷)如何检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氧气?答案:氢气: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蓝色火焰氧气: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五、气体实验装置的设计1.装置顺序:制气或发生装置→净化(干燥)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除尾气装置。2.安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3.操作顺序:连接仪器→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预习检测】1.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盐酸的作用2.实验室用固固加热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还可用向浓氨水中加入的方法制取氨气,原因是:。3.写出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CO2(HCl)__________CO(CO2)___________CO2(SO2)___________Cl2(HCl)_____________4.写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生成NO2、NO的离子方程。5.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A.SO2B.NH3C.HClD.Cl26.(高考改编)图5-19装置可用于()A.加热NaHCO3制CO2B.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NO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NO27.按下述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常温下制Cl2C.锌粒与硫酸反应制备H2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课堂探究案】探究一:实验原理的选择【例1】(2008年山东卷,理综,30部分改编)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Zn+H2SO4=ZnSO4+H2↑MnO2+4HCl(浓)MnCl2+Cl2↑+2H2O据此,(1)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填代号)。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2)在氯气的制备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的原因有哪些?(3)写出Cl2的尾气吸收的方程式:。【变式1】.(2012上海1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归纳再现:常见气体发生装置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固+固、加热固(液)+液、不加热块状固体+液体、不加热固(液)+液、加热液+液、定温加热O2.NH3H2。CO2。O2(SO2。NO2)H2.CO2Cl2C2H4探究二:实验设计整体思路1、装置的安装顺序2、操作顺序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加液体→气体制取【例2】.(2007年山东理综)(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变式2】(2010年山东卷,理综30部分)1.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f。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提示:装置A是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验证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归纳与强调:1、气体安全装置(1).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装置。溶解气体时,溶解度较小者(Cl2、H2S等)可把导管直接插入溶液中,而溶解度较大者(NH3、HCl等)需在导管末端接一倒扣的漏斗,让漏斗边缘稍接触液面,以防止倒吸。常见的防倒吸装置:(2)防堵塞安全装置(3)防污染安全装置2.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液态干燥剂固态干燥剂装置常见干燥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碱石灰可干燥气体H2、O2、Cl2、SO2、CO2、CH4、N2、COH2、O2、Cl2、SO2、CO2、CH4、N2、COH2、O2、NH3、N2、CO、CH4不可干燥气体NH3.H2S.HBr.HINH3Cl2.H2S.HCl.SO2.CO2探究三:实验改进.创新与绘制【例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学习。在实验桌上摆有下列仪器:⑴关于e的用途,乙同学说:组成防倒吸装置。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① ;②⑵丙同学想用下图装置以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教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造成浪费。该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课堂检测】1.(上海改编)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尾气处理已省)、净化、收集的气体是()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氯气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氨气2.在实验室进行的下列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①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②制备氨水时,将氨气溶于水的导气管;③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注入稀硫酸的长颈漏斗;④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⑤制备乙酸乙酯时,收集乙酸乙酯的导管。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③3.(2008年广东卷)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4.(福建师大附中200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ww.zxxk.c.o.m5.(上海化学,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6.(08年上海改编)设计学生试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孔板实验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上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制二氧化氮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7、右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①食盐水②KNO3溶液③适量稀硫酸铜溶液④Na2CO3溶液⑤CCl4⑥苯A.①③⑤B.②⑥C.③⑤D.①②④8.以下气体发生装置中,不易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量的是()9.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气体发生装置①制备氧气H2O2→O2②制备氨气NH4Cl→NH3③制备氯气HCl→Cl2(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填气体名称,下同);从反应原理看,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气体的是。(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中的空格中。ⅠⅡⅢⅣ(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①通入氯气后,A中的现象是,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②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B中的Na2SO3已被氧化:(4)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l2,在右边方框内画出气体收集装置图。10.(2008年天津)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11.(2010全国)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到答F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和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课后拓展案】1.(福建改)右图是制取、干燥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可用于()A.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B.用NaOH固体与浓氨水反应制NH3C.用Fe与稀H2SO4反应制H2D.用MnO2与浓HCl反应制C122.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D.NaOH固体与浓氨水制氨气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5.(2010上海高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6.(2012北京卷?1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的现象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氨水红纸条褪色7.(2012山东?12)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8.(2012上海?15)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己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Cl2>Br2>I2B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C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De处变红色还原性:Fe2+>Cl-9.(高考改编)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加热反应制取氮气。(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氢气。(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离子。(7)若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装置回收(填代号)。10.某兴趣小组同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1)利用I、II装置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II装置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等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利用II装置作简单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也可收集O2和NO等气体,但不能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II装置再作简单改进,还可收集NO2气体,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I、III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将13g的锌放入200ml浓度为2.5mol/L的稀硝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全部为氧化二氮,反应结束后溶液的体积仍为200mL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方程式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3)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你大爷JsCp
(1)4Zn+10HNO3=4Zn(NO3)2+N2O+5H2O(2)4Zn+10HNO3=4Zn(NO3)2+N2O+5H2O
y4/0.2mol=10/X
4/0.2mol=1/y解得:x=0.5mol
y=0.05mol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0.5mol x 1/5=0.1mol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0.05mol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4Zn+10HNO3=4Zn(NO3)2+N2O+5H2O4*13克
YX=0.5摩尔,Y =0.25摩尔
扫描下载二维码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后,还原氧化铜.(1)根据所得到铜粉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应消耗的锌粒和稀硫酸的质量.但实际耗用的锌粒(不含杂质)和稀硫酸的质量都远远超过理论值.从实验过程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原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Cu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可得到铜盐溶液.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而没有其他试剂.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经氢气还原CuO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______.
2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后,还原氧化铜.(1)根据所得到铜粉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应消耗的锌粒和稀硫酸的质量.但实际耗用的锌粒(不含杂质)和稀硫酸的质量都远远超过理论值.从实验过程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原因)&①②③(2)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Cu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可得到铜盐溶液.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而没有其他试剂.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经氢气还原CuO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Ⅰ.仪器a的名称是.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Ⅲ.可以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填编号).若采用该装置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备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请完成表格.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试液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有盐酸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3)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填化学式),经、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铜及其化合物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面是对铜及其化合物的探究.问题一:硫酸铜溶液的配制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时意外地发现有时会出现少量白色浑浊,对此,他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作出如下探究.配置用水有浑浊有浑浊自来水无浑浊有浑浊市售纯净水无浑浊有浑浊医用纯净水无浑浊无浑浊试验编号1234567饱和溶液24681632128现&& 象白色浑浊→澄清图 1(1)形成浑浊条件分析:小明分别作出如图1配制方式,并记录现象如下:另外,他将配好的饱和且澄清的硫酸铜溶液滴入纯净水中有如上现象,在配制过程中形成白色浑浊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因此,在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时要用的配制用水是______&(选填“自来水、市售纯净水、医用蒸馏水”)、在______(选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下配制稍浓些的硫酸铜溶液.(2)白色浑浊成分分析.[查阅资料]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获知:此白色沉淀是一种名为碱式硫酸铜的物质,它可溶于酸,其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等.为确定此次得到的白色沉淀究竟是哪种组成,小明设计实验如下:[设计实验]称取5.16g白色沉淀,分成两等份:一份溶于足量的&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2.33g白色固体;将另一份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黑色固体1.60g.[得出结论]通过计算确定该白色沉淀中Cu2+、OH-、SO42-的质量比为_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共4分)问题二:氢氧化铜与葡萄糖反应产物的分析利用新制氢氧化铜可以验证葡萄糖的存在.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此实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Ⅰ.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提出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__或二者混合物.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能与酸反应,得到+2价的铜离子和单质铜;②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③铜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设计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直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g,比较a、b关系;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Ⅱ.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小组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2所示.①通入氢气体积 ②反应前,红色沉淀+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④实验前,干燥管(含其中固体)质量⑤硬质玻璃管质量 ⑥锌粒质量 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 ⑧实验后,干燥管(含其中固体)质量 (已知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且假设反应能完全进行)A.②④⑤⑧B.②③⑤C.①⑥⑦D.①②⑤你认为需要测定上述______&(选择正确的字母填空)即可确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胆矾.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将红色固体反复灼烧后,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再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减压过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晶体,晾干或用滤纸吸干.晶体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洗的好处是: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 一氧化二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