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翻译重点字词详解

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虚词解释六(焉)
  (一)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
  例如: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
  (二)指示代词
  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
  例如:
  (1)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DD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DD怜焉:爱护百姓。
  (三)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
  例如: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3)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四)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
  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
  例如: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如:
  (1)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2)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3)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更多成考相关内容
成人高考?相关栏目
成考项目推荐
报名推荐热线:010-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22: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郑伯克段于鄢》练习.PPT
官方公共微信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____,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小题4】填空:多行不义,____【小题5】翻译下面三句话。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____②厚将得众____③公伐诸鄢____-乐乐题库
& 9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习题详情
15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4.0%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小题4】填空:多行不义,&&&&【小题5】翻译下面三句话。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厚将得众&&&&③公伐诸鄢&&&&B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本题考查“都”的含义,“都”是一个多义词,义项如下:1.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春秋.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4. 总:~为一集。 5. 居:“~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B项中的“都”解释为“城市”【小题1】本题考查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A项:焉:都解释为“怎么”;B项: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一个与“为”构成固定结构,解释为“把…作为”,后一个解释为“用”;D项:第一个是代词,那,后一个是语气助词,难道。【小题1】B项: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这些话都是公子吕说的。【小题1】考查名句。提醒同学对《左传》《论语》《孟子》《墨子》《管子》等经典名著的名句进行必要整理。【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的能力,包括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句式的把握,对语气的理解等等。重点词语:①“蔓草”、疑问语气;②“厚”、“众”;③“诸”【参考译文】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暗中归自己控制。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国君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崩溃。”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聚集人民,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主要考察你对“9 、烛之武退秦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9 、烛之武退秦师
与“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相似的题目:
用原文回答问题:【小题1】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小题2】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小题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小题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____,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小题4】填空:多行不义,____【小题5】翻译下面三句话。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____②厚将得众____③公伐诸鄢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____,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小题4】填空:多行不义,____【小题5】翻译下面三句话。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____②厚将得众____③公伐诸鄢____”相似的习题。中传大一新生要考古代汉语C的注意了!上学期所有讲过文章字词重点及难句分析,句段解释还有大家极易混淆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全解释!(注:有些翻译为意译,请以下划线为准)~能帮助你就是我的目的! – 【人人分享-人人网】
中传大一新生要考古代汉语C的注意了!上学期所有讲过文章字词重点及难句分析,句段解释还有大家极易混淆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全解释!(注:有些翻译为意译,请以下划线为准)~能帮助你就是我的目的!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本学期学过的古代汉语C的文选:
第一单元 &
《山海经》
第二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
齐桓公伐楚
晋灵公不君
齐晋鞌之战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三单元& &&&诸子文章
&老子&&& 小国寡民
信言不美《论语》&&&&
颜渊、季路侍&&& 公冶长
宰予昼寝&&&& 公冶长
饭疏食,饮水&&&&&&& 述而
长沮桀溺耦而耕&&&&& 微 子
《礼记》&&& 教学相长
《庄子》&&&&& 秋水时至
北冥有鱼&& (逍遥游)
五& 蠹&&& (节选)&&&&&&&& 韩非
报任安书&&&&&& 司马迁
答李翊书&&&&&&&&& 韩愈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全文翻译及重点词汇解析:
第一单元 &
《山海经》 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赛跑(逐走),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道:名词活用为状语,可解释为在路途中)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古今异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 走:古义:跑。今义:行②饮于河,渭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
精卫填海有座山叫(之:衬音)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文:古今字,作&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 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堙)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河)。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刑天(形:通&刑&同音通假,天:头)与天帝争夺神界最高权力,天帝砍断他的首级,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就把乳头当作眼睛,肚肌眼当作嘴巴,挥舞着(操)手中的武器&
女娲补天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废)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周:遍,全部)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立:使&&.立)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济:使&.得到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止:使&止)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 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第二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寤w&通啎wǔ,逆,倒着,通假字),武姜受到惊吓(惊:使&惊讶),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亟)向武公请求(请于:向&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请)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岩)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佗tā 通&他&,异体字)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省略句,使之居之),称他为京城太(大通&太&古今字)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都:大都市,城:城墙)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 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度:动词),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堪:经得起,能忍受)。&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辟通&避&,古今字)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宾语前置,&有何厌&,厌通&餍&古今字)!不如及早处置(为:替,给;所:处所,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安排处所),别(无通&毋&,通假字)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 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毙:倒下),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鄙),暗中归自己控制(贰:两属)。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受 不了两个国君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若..何)?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请:请对方做某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 &不用(庸)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厚:土地扩大)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暱通&昵&,亲近,异体字),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崩溃(崩)。&  共叔段修整(完:修葺)了城郭,聚集(聚)人民,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卒)和战车,将要袭击(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寘通&置&,古今字)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 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封人),听到这件事,特意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舍通&捨&,放在一旁,古今字)。庄公问他为 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尝,今字,后写作&吃&),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羹:带汁的肉),请让我带回去送给(遗:给予)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繄:句首语气词),唯 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厥)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隧:作动词,挖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您违背了誓言(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赋)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纯:笃厚,博大)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施:延伸,影响)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匮)孝道,永远能感化(锡通&赐&,通假字,赐予)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谓&是动词,&之&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乎?这是一个疑问句。&其&表疑问语气。(诗经这句话)岂不是说他(颍考叔)吗?)&
齐桓公伐楚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侵:不宣而战)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伐)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走失的牛马也 到不了对方的疆土。没想到(虞)您进入了我们的 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大同&太&,古今字)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女通&汝&,古今字)都有权征讨(征)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履:践踏,作名词,践踏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共通&供&供给,古今字)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徵)贡物; 周昭王南巡(征)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次)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如:到&.去)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观:有目的的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难道(岂)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惠:表敬副词)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徼)福,忍辱(辱:表敬副词)接纳我们 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绥)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 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行君道(君:作动词),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观:有目的的看)他们躲避(辟同&避&,古今字)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孰通&熟&,古今字),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 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患:对&感到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 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先:动词,先谏),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溜:房顶滴水处),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过:动词,犯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鲜:少,克: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 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骤)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患),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贼)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辟)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假寐)。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恭:谦逊有礼,敬:慎重不怠慢)国君(指按时 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触)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饮:使&.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趋)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 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且:一边一边)。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死之:为之死)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田同&畋&,古今字),住在(舍)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饿)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 &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食:给&吃),他留下(舍)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宦)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 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与)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免:使&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 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臣杀君)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竟同&境&,古今字),回来后(反同&返&,古今字)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 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法)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同上),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齐晋鞌之战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双方军队在鞍摆开阵势(陈同&阵&,古今字)。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 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翦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介,作动词)就驱马奔驰(之:指 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 &从一开始交战(合),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 著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险),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识:深知)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 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殿)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擐)盔甲, 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即:走向),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右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左手,腾出右手接过(援:拉)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 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周:动词,围绕)华不注山追了三遍。  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同上)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中御)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按,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越: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毙)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搭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用胳膊肘推撞)制止他, 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俛同&俯&,古今字),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逢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易)(这是逢丑父为 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 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絓)。(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代丑 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 (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奉同&捧&,古今字)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正好(属:正好,当:遇上)在军队任职,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辟)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忝:使&.受辱)。臣下不称职(辱)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 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逢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饮:泉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脱身。韩厥 献上逢丑父,郤克的将领手下要杀掉他。呼喊道:&从今以后不会有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任患)的,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难:把&当做难事)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免)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劝)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冯谖客孟尝君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嘱托(属同&嘱&,古今字)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贱)冯谖,所以给他吃(食)粗恶的饮食。呆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 指敲击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铗,剑把,这里指挥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 &给他鱼吃(食),比照一般门客。&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敲击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 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准备车马,和车客一样的待遇。&于是冯谖坐着车子,高举着宝剑去拜访(过)他的朋友,并且说(夸耀)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客) 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敲击起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得无厌。孟尝君知道后就 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使)人供给冯谖的母亲吃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这样,冯谖就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示了一通告示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务(责同&债&,古今字)呢?&冯谖 署(签名)了自己的名,说:&我能。&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怪),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那个唱&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 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谢)道:&田文(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笨拙,整天埋 在国事与家事之中,怠慢了先生您,而您却并不见怪(羞:不以为羞),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我愿意去。&于是套好(约)车马,整治行装(治装),载上契约票据动 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之&往)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徧同&遍&普遍,古今字)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因:于是)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衣冠),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 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 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 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说同&悦&)地说:&我知道了,算了吧!。&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动词:垫得高高的)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铜。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各诸侯国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虚),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铜,百辆车子去(往)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多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 魏国.  齐湣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铜,驾着绘有文采的驷马 车两辆,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道歉(谢)说:&由于我不好,遭到(被)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辅佐(为)的,但希 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全国人民吧。&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齐王果然照办。) 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就),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在齐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纤芥之微那样(丝毫)的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啊!&
鲁仲连义不帝秦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从隐蔽的(间)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因)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诚)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这 时,鲁仲连(适:正巧)客游赵国,正赶上(会)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 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折)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 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扫之)。&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于是平原君见新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见之:使之见)认识。&新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新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却一言不发。新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曷为)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权)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虏)一样役使百姓。如果(则)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新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 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新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恶)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新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为)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 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赴)说: &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 道:&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 &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 得奇怪的。&  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宁)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若)他 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若)仆人吗?&新垣衍说:&是。& 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新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恶)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 呢?&严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子)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 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辨通&辩&,通假字)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脯)。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库)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曷为)和人家 同样称王,最终落到(就:走向)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之:到&.地方去)鲁国, 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 们这是按照哪来(安:哪里)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移居(&辟&同上)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 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听)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假涂,涂通&塗&,通假字)邹国前 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境镜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倍通&背&,不正面对着,通假字)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面)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 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据:占有)万乘大国,又各(交:皆)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且:进一步说)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 么,就会(且)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夺)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予)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妄,嫁给诸侯做妃 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何以)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新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谢)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 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却)了五十里。恰好(适会:恰好碰上)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 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引)邯郸回去了。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热 时,平原君起身向前(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释)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即) 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第三单元& &&&诸子文章
小国寡民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小:使&小),人口要少(少:使..少),这样子的话那些打战(伯通&陌&,百倍,通假字)啊、徭役啊、祭祀啊等用的大鼎、大锅就用不上了。老百姓就会重视(重)自己的生命,而不会背井离乡,迁徒 远方。那些车、船等便利的交通工具,也就没人去乘它了,武器装备,也就派不上用场了。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甘:认为..甜美,后&美&&安&&乐&同),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到死也不互 通往来。
诚实(信)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为:帮助)世人,自己就愈(俞通&逾&,更加,通假字)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上天的道理养育了万物而无加害之心。做人的道理与世无争而懂得用方法来实践。
颜渊、季路侍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盍: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不远)。&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伐: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不宣扬(施:张大,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愿的古义)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宰予昼寝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圬同&污&,古今词,粉刷墙壁)!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与:语气词,同&欤&,古今词,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诛:责备)?&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饭疏食,饮水& 孔子说:&吃(饭)粗粮,喝白水(水:冷水),弯着胳膊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