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k达到cpk 1.33不良率,那么产品的理论合格...

上周组 630 份试卷
当前组 116391份试卷
您的位置:
2011年初级质量工程师《基础理论与实务》真题
基础理论与实务相关试卷
质量工程师相关试卷
工程类相关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若事件A?B,则事件A =( )。  A.B  B.A  C.φ  D.Ω  2.10件产品中有2件不合格品,现从中不放回随机抽取2件,则这2件产品全为不合格品的概率为( )。  A.1/5  B.1/25  C.1/45  D.1/90  3.设X为随机变量,且P(|X|1≤2)=0.7,P(X&2)=0.1,则P(X&-2)=( )。  A.0.1  B.0.2  C.0.3  D.0.4  4.10台发动机的失效时间(单位:千小时)分别为:10,11,12,12,12,13,14,18,19,21,则此10台发动机失效时间的中位数是( )。  A.12.0  B.12.5  C.13.0  D. 13.5  5.将两个样本数据在同一张正态概率纸上作图,不仅都呈直线状,且大致平行,则表明这两个样本的总体皆服从正态分布,且( )。  A.均值相等,但标准差不等  B.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  C.均值相等,标准差也相等  D.均值不等,标准差也不等  6.16个数据的平均值为27.83,现发现其中一个数据19.58被误记为11.58,则纠正后的平均值应为( )。  A.27.33  B.27.83  C.28.33  D.28.83  7.由15对数据(xi,yi),i=1,2,…,15,算得Lxx=355,Lxy=3102,Lxy=-923,则回归方程 =a+bx中回归系数b=( )。  A.1.7  B.-1.7  C.2.6  D.-2.6  8.根据GB/T2828.1,在检验成本较高的场合,适宜选择的检验水平是( )。  A.特殊水平  B.一般水平Ⅲ  C.一般水平II  D.一般水平I  9.从稳定生产的企业采购少数几批产品,验收抽样时适宜使用( )。  A.孤立批计数抽样方案模式B B.孤立批计数抽样方案模式A  C.放宽抽样方案 D.加严抽样方案  10.根据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晶数使用GB/T2828.1来判定是否接收某批产品,AQL值应( )。  A.大于1.0(%)  B.不大于1.0(%)  C.大于10(%)  D.不大于10(%)  11.使用二次抽样方案n1=n2=32,判定组 ㈠对产品批进行检验,若第一个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晶数为3,则( )。  A.应判定接收该批产品  B.需抽取第二个样本再行判定  C.应判定不接收该批产品  D.需将抽样方案更换为五次抽样方案  12.企业在进行采购验收时发现所采购的某类产品不接收的批过多,说明该类产品生产方的出厂检验方案( )。  A.符合顾客要求  B.使用方风险过大  C.生产方风险过大  D.检验成本过高  13.最被关注的不合格是( )。  久A类不合格  B.B类不合格  C.C类不合格  D.D类不合格  14.在GB/T2828.1中,当质量变坏时,必须使用( )抽样方案。  A.放宽  B.加严  C.正常  D.多次  15.关于抽样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抽样检验适用于大批量的产品检验  B.抽样检验适用于破坏性检验的场合  C.抽样检验没有误判风险  D.抽样检验比100%检验的检验成本低  16.用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异常的工具是( )。  A.排列图  B.控制图  C.因果图  D.OC曲线  17.关于常规控制图控制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限就是规范限  B.可以用控制限判断产品合格与否  巳控制限是根据3ct原理计算得到的  D.控制限是不能改变的  18.分析用控制图主要用于( )。  A.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稳态  B.预防产生不合格品  C.实时分析数据,监控过程运行状态  D.消除不合格品  19.利用控制图监控某喷涂车间喷涂面的疵点数,适用的控制图为( )。  A. -R图  B.p图  C.u图  D.X图  20.若控制用控制图上的点子均在控制限内,但最后6个点连续递增,此时( )。  A.可判定过程失控  B.可判定过程受控  C.需要采集更多的样本以确认过程是否失控  D.因尚未出现不合格品,可以继续监控  21.单值图中的( )表示的是抽取样品质量特性的测量值。  A.下控制限LCL  B.上控制限UCL  C.中心线CL  D.点子的纵坐标  22.体现质量能力和管理能力综合效果的指标是( )。  A.过程能力6σ  B.加工中心μ  C.控制限  D.过程能力指数Cpk  23.过程能力指数反映了过程质量的好坏,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是( )。  A.减小过程波动  B.减小公差范围  C.减小过程均值  D.加强检验  24.关于数据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层的层数依赖于数据量的大小  B.分层适当是指分层后,同层内的数据波动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异明显  C.分层适当是指分层越细越好  D.无论是否有分层的相关标志或信息,都可对数据进行分层  25.PDCA循环中的C是指( )。  A.检查  B.策划  C.实施  D.处置  26.欲了解某一零件尺寸的波动情况,适宜采用( )。  A.不合格位置凋查表  B.不合格项调查表  C.工序分布调查表  D.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27.排列图的作用是寻找( )。  A.关键的多数  B.关键的少数  C.次要的多数  D.次要的少数  28.下列活动中,不属于QC小组活动内容的是( )。  A.定期向高层领导汇报课题进展  B.向QC小组管理部门登记选题  C.撰写课题报告  D.进行成果发表  29.分析电流强度与镀层厚度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适宜采用( )。  A.控制图  B.直方图  C.排列图  D.散布图  30.关于调查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使用,所有类型的调查表应统一表格  B.调查表只适用于记录计量值数据  C.调查表往往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因果图、直方图等工具一起使用  D.调查表可以用于统计不合格项、不合格位置、不合格原因等多种场合& 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31.设A与B为两个事件,且A,则( )。  A.AB=A  B.AB=B  C.A∪ B=B  D.A∪B=A  E. ?  32.经长期观察,某商场获得顾客在商场内购置商品件数J的分布列为:  则( )。  A.P(X&1)=0.43  B.P(2  C.P(X&4)=0.05  D.P(4  E.P(X&0)=0.90  33.描述样本中心位置的统计量有( )。  A.样本方差  B.样本标准差  C.样本均值  D.样本极差  E.样本中位数  34.关于正态分布N(μ,σ2)参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σ2是方差  B.σ2愈小,分布愈集中  C.σ2表示分布的位置特征  D.σ2愈大,分布愈集中  E.μ与σ2同量纲  35.某产品的强度X~N(55,42),强度愈大愈好,规范下限XL=47,则该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为( )。  A.Φ中(2)  B.Φ(—2)  C.1—Φ(—2)  D.1—Φ2)  E. 2[1一Φ(2)]  36.设uα是标准正态分布N(0,1)的α分位数,则( )。  A.u0.3&0  B. u0.4&0  C. u0.5&0  D.U0.8&0  E.u0.9&0  37.设有两个样本,样本A:x1,x2,…,样本B: xl+d,x2+d,…,xn十d(d为常数),又 A, B分别为它们的样本均值, , 分别为它们的样本方差,则( )。  A. A= B  B. A= B十d  C. A +d= B  D. = E. = +d2  38.若变量x与y正相关,则( )。 A.相关系数r&0  B.相关系数r=-I  C.x增加时,少有增大的趋势  D.散点图上的点子呈抛物线状  E.回归系数b&0  39.设r为由n对数据(x1,y1)算出的相关系数, =a+bx为相应的一元回归方程,则( )。  A.r与b同号  B.r与b异号  C.b与Lxy同号  D.b与Lxy异号  E.r与Lxy异号  40.对批量为50的产品批进行100%检验,发现有2件不合格品,则批质量可表示为( )。  A.不合格品率为4%  B.不合格品百分数为4  C.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4  D.不合格品百分数为0.04  E.每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0.04  41.不合格的分类主要是根据( )对产品的关注程度确定的。  A.操作者  B.消费者  C.采购企业  D.生产企业领导  E.检验员  42.对检验批确定了P0和P1后,不同的抽样方案会使( )不同。  A.OC曲线形状  B.使用方风险  C.生产方风险  D.检验成本  E.批质量水平  43.关于分层抽样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分层抽样误差小,准确性高,  B.分层抽样获得的样本代表性强  C.分层抽样可按等时间间隔从流水线抽样  D.分层抽样是将所有产品统一编号后进行随机抽样  E.分层抽样可按不同生产日期从产品批中抽样  44.描述过程质量或过程质量要求的指标有( )。  A.批量N  B.批次  C.接收质量限AQL  D.极限质量LQ  E.过程平均  45.关于计数调整型抽样中AQL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AQL值是一个检索工具  B.AQL值是对生产方长期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要求  C.AQL值是一个不可接收的质量要求  D.AQL值主要是根据使用方要求确定的  E.AQL值是对单个产品批提出的要求  46.根据GB/T2828.1,AQL=6.5 以表示( )。  A.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不超过6.5  B.不合格品率不大于6.5%  C.不合格品百分数不大于6.5  D.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小于6.5  E.不合格品百分数大于6.5  47.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1中的抽样计划包括( )。  A.标准型抽样方案  B.转移规则  C.正常抽样方案  D.加严抽样方案  E.放宽抽样方案  48.关于调整型抽样方案中正常检验、放宽检验与加严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检验一般从正常检验开始  B.放宽检验经济性好  C.加严检验能更好地保护使用方利益  D.放宽检验强制使用  E.加严检验非强制使用  49.一般检验水平Ⅲ对应的抽样方案( )。  A.检验成本最高  B.使用方风险最小  C.判别能力最强  D.多用于破坏性检验  E.样本量最大  50.关于选择控制图控制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稳定的过程不必用控制图监控  B.不稳定的过程应用控制图持续监控  C.所控制的特性应为关键的特性  D.所控制的特性应能定量表示  E.若指标之间有因果关系,最好选取“果”作为控制指标  51.对产品尺寸进行统计过程控制,每隔1小时抽取一组样本,每组5件,共抽取20组。此种情形应采用( )。  A. —R控制图  B. —S控制图  C.X—RS控制图  D.c控制图  E.P控制图  52.关于统计控制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判定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控制图上的点子均在控制限内  B.判定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控制图上的点子在中心线上下随机分布  C.统计控制状态是指过程只有偶然因素的状态  D.统计控制状态是指过程能力充足的状态  E.统计控制状态是指过程既有偶然因素又有异常因素的状态  53.均值控制图对于组数据的收集要求有( )。  A.子组大小越大越好  B.同一子组数据需在短时间内抽取  C.同一子组数据应来自于同一生产条件  D.每个子组的样本量一般取4~5  E.同一子组数据可在不同生产线上抽取  54.关于过程波动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影响因素的来源可分为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  B.异常因素不是过程固有的,但对过程影响较大  C.减少异常因素可以消除偶然波动  D.偶然因素引起过程的随机波动,反映过程的固有能力  E.从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可以判断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因素  55.可用于分析过程标准差波动的控制图有( )控制图。  A.均值  B.单值  C.极差  D.标准差  E.移动极差  56.关于极差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极差的计算公式为子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B.当子组样本量大于10时,不适宜使用极差控制图  C.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分析分布中心的波动  D.极差控制图计算简便  E.在分析阶段与均值控制图联合使用时,应先分析均值控制图  57.关于不合格品率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子组大小可以不相等  B.子组大小相等时控制限为凹凸状,无法判异  C.多用于控制产品外观瑕疵点的变化  D.用于分析过程不合格品率的波动  E.理论基础是指数分布  58.过程能力指数Cp小于1.0表示( )。  A.过程能力不足  B.应改进过程  C.应减小过程输出特性的标准差  D.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E.应减小过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偏移量  59.下列数值的计算中,与技术规范无关的有( )。  A.过程分布中心  B.过程能力  C.上、下控制限  D.过程能力指数  E.过程标准差  60.关于质量改进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  B.质量改进消除的是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  C.质量改进主要通过日常的检验来保证  D.质量改进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过程  E.质量改进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 & & &61.关于PDCA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PDCA循环的4个阶段必须是完整的  B.PDCA循环是不断上升的循环  C.PDCA循环不能大环套小环  D.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PDCA循环的依据  E.PDCA循环也称为戴明环  62.关于质量改进“拟定对策并实施”阶段主要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应采取应急对策  B.采取的措施应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  C.应区分应急对策和永久对策  D.当有多个对策方案时,应从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择优选择  E.应从多种角度对措施/对策进行评价  63.因果图可以用来( )。  A.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  B.对可能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C.验证产生问题的原因  D.整理改进效果  E.发现产品质量指标是否存在失控迹象  64.绘制产品数据直方图并与规范限进行比较,可以( )。  A.了解规范限的变化规律  B.了解产品数据的分布  C.估计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D.区分不合格原因  E.为制定改进对策提供信息  65.出现平顶型直方图的原因主要有( )。  A.数据量太大  B.靠近中间值的数据的频数较少  C.几种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  D.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变化  E.检验员将某些数据读错  66.直方图出现下图所示形状的可能原因有( )。  A.检验员的水平不一致  B.混进了不同系列的产品  C.仪器的精度不够  D.测量错误  E.工序异常  67.关于排列图中“其他”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其他”项是由不常出现的项目合并而成  B.“其他”项的频率一定是分类项中最低的  C.“其他”项一般放在图形的最右侧  D.“其他”项的频率过大,说明分类方法不当  E.不能将“其他”项作为关键的少数  68.关于排列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分类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  B.若图中不同矩形高度基本一致,说明分类比较理想  C.可用排列图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D.排列图的纵轴可以是频数或金额  E.排列图的理论基础是帕累托原理  69.QC小组活动的特点有( )。  A.自主性  B.全局性  C.娱乐性  D.群众性  E.科学性  70.关于QC小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QC小组组长必须由上级指定  B.QC小组是企业行政班组的一种  C.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D.可以将QC小组活动与5S、TPM等活动结合起来  E.现场型QC小组的活动以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为主  (三)  某产品质量特性的规范要求为16±2,拟利用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对其进行控制。根据绘制的分析用控制图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且X =16.2, =0.5。过程能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故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继续监控过程。现从生产线上抽取一个样本量n=5的子组,测量值分别为16.0,15.5,16.4,17.0,17.1。已知控制图系数C4=0.94,A3=1.427。  80.该过程标准差的估计方为( )。  A.0.6  B.0.532  C.0.47  D.0.35  81.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为( )。  A.1.33  B.1.25  C.1.0  D.0.67  82.有偏移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为( )。  A.1.20  B.1.18  C.1.13  D.0.90  83.该组数据在均值图上应描( )个点。  A.1  B.2  C.3  D.5  84.在均值控制图上,该子组的点子( )。  A,落在控制限外  B.落在控制限内  C.形成异常链  D.落在中心线上方  (四)  某食品加工厂8月份生产的罐头产品的不合格记录如下:182瓶固态物含量不足,83瓶色泽不合格,65瓶外形不合格,30瓶肉质不合格,21瓶糖度不足,其他不合格15瓶。质量管理部门针对现有质量问题牵头组织改进。  85.根据排列图的原理,不合格分类中属于A类因素的是( )。  A.固态物含量不足、色泽不合格、外形不合格  B.固态物含量不足、色泽不合格  C.固态物含量不足  D.色泽不合格  86.若要解决固态物含量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 )。  A.确定关键的责任人,予以处罚  B.分析固态物含量不足的原因  C.收集数据,了解目前固态物含量的平均值  D.寻找提高固态物含量的对策  87.在寻找固态物含量不足的原因时,可使用( )对原因进行整理。  A.直方图  B.散布图  C.控制图  D.因果图  88.通过召开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会,初步推测了影响固态物含量的主要原因后,应( )。  A.立即针对主要原因采取措施  B.对主要原因进行进一步验证  C.申请配置所需资源  D.针对改进措施进行人员培训  89.在确认改进效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改进前后用于比较的图表最好保持一致  B.尽可能将改进成果换算成金额,以引起领导重视  C.应确认在何种程度上做到了防止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D.如果没有达到改进目标,则下一步要解决色泽不合格的问题  90.改进后为了保持成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  A.对产品的固态物含量采用放宽检验  B.运用控制图对固态物含量进行监控  C.将措施标准化、程序化  D.增加检验量,严格把关SMT印刷机的CPK的原理及算法_全自动锡膏印刷机,SMT锡膏印刷机,德森印刷机,全自动印刷机,全自动PCB激光打标机_新闻资讯_行业信息_深圳德森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选择产品类别
全自动锡膏印刷机
SMT全自动印刷机
德森印刷机
SMT锡膏印刷机
LED专用全自动印刷机
全自动丝网印刷机
全自动PCB激光打码机
您的位置:&&新闻资讯&&&&浏览详细
SMT印刷机的CPK的原理及算法
机的CP(或Cpk)是英文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缩写,汉语译作工序能力指数,也有译作工艺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对于锡膏厚度的Cpk也可以认为是该产品的所使用的、钢网、锡膏等的组合能力。通常是在过程稳定的情况下随即抽出N块样板然后测量每个板上特定点的锡膏厚度,最好分称x方向和y方向。然后得出每个板上的每个方向上的平均值来计算。当然每个板上所取得的点不能有超出控制线的厚度否则说明过程稳定性差。 不同产品需要进行不同的测量,可以选择对印刷要求最严格(Spec最窄)的产品的CpK值用做其他非严格产品也可以。
的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
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
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如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
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如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
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即&+3&)来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6&
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P=6& 式中:&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是表示
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
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
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工序能力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
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工序能力指数的判断 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p
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相应的判断和处置
Cp&1.67 特级 能力过高 T>106
(1)可将公差缩小到约 土46的范围 (2)允许较大的外来波动,以提高效率 (3)改用精度差些的设备,以降
低成本 (4)简略检验
1.67&Cp&1.33 一级 能力充分 T=86&106
(1)若加工件不是关键零件,允许一定程度的外来波动 (2)简化检验 (3)用控制图进行控制
1.33&Cp&1.0 二级 能力尚可 T=66&86
(1)用控制图控制,防止外来波动 (2)对产品抽样检验,注意抽样方式和间隔 (3)Cp&1.0时,应检查设
备等方面的显示器。
1.0&Cp&0.67 三级 能力不足 T=46&66
(1)分析极差R过大的原因,并采取措施(2)若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和装配工作,可考虑放大公差范围 (3)
对产品全数检查,或进行分级筛选
0.67&Cp 四级 能力严重不足 T<46
(1)必须追查各方面原因,对工艺进行改革 (2)对产品进行全数检查
主要专注于的研发与生产,国内唯一一家锡膏印刷机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欢迎参观
友情连接:& &&& &
主要产品:,
&&& 传真号码:&25& 公司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潭头第三工业区A4栋(导航地址:潭头小学或潭头第三工业区) 版权所有(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8人评价)
&&|&&19次下载&&|&&总570页&&|
minitab使用教材,Minitab统计教程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0人评价6页
2人评价229页
2人评价14页
9人评价763页
3人评价112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Cpk值为什么要≥1.33?
加菲15日245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成能力的指标.CPK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CPK=min((X-LSL/3s),(USL-X/3s)) Cpk——过程能力指数 CPK=﹛公差-2*(制程中心-规格中心)﹜/6δδ=R平均值除2.33(2.33是通用常数)Cpk应用讲议 1.Cpk的中文定义为:制程能力指数,是某个工程或制程水准的量化反应,也是工程评估的一类指标.2.同Cpk息息相关的两个参数:Ca ,Cp.Ca:制程准确度.Cp:制程精密度.3.Cpk,Ca,Cp三者的关系:Cpk = Cp * ( 1 - |Ca|),Cpk是Ca及Cp两者的中和反应,Ca反应的是位置关系(集中趋势),Cp反应的是散布关系(离散趋势) 4.当选择制程站别用Cpk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5.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6.计算Cpk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USL,LSL),才可顺利计算其值.7.首先可用Excel的“STDEV”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规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 8.依据公式:,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 9.依据公式:Cp =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 10.依据公式:Cpk=Cp ,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 11.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 A++级 Cpk≥2.0 特优 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 级 2.0 > Cpk ≥ 1.67 优 应当保持之 A 级 1.67 > Cpk ≥ 1.33 良 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 B 级 1.33 > Cpk ≥ 1.0 一般 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 A级 C 级 1.0 > Cpk ≥ 0.67 差 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 级 0.67 > Cpk 不可接受 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不够清楚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贸易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