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青铜器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青铜乐器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青铜乐器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钲铙鎛编甬钟编等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不仅体现了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发展的脉络和重大成就显示了洛阳地区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湖北随州发掘的曾侯乙墓中的青铜乐器为青铜乐器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古代按用途可分为两类祭祀宴会举行典礼时使用和军队中使用
从现存的古钟和句鑃上的铭文以乐父兄以宴宾客上看证明是宴飨的乐器从现存的钲的铭文余以行吾师余以故吾徒余以伐除来看证明它是军队中使用的乐器但这只是大致的分类因象钟鼓既是宴飨中的乐器也用于军队古青铜乐器大致可分铙钲句鑃铎铃钟和鼓等七类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青铜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据考古发现早在时期以为中心的
地区就已率先进入青铜时代从而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建立在青铜文明基础之上的洛阳古代音乐文化并肇始了最早的辉煌迄今为止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有铜铃钲铙鎛编甬钟和编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使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客观地观察在长达约2000年的历史阶段中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的面貌特征及其发展和演变过程铜铃是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年在洛阳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考察与挖掘中先后有4只铜铃出土出土的铜铃均为青铜铸造体形较小器壁较薄铃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合瓦形铃体一侧有扉棱舞面为平面上设有桥形钮这些铜铃出土时铃体皆被数层织物包裹铃舌为玉质保存完好有的尚被置于铜铃腔内铃舌金玉相配可见在当时为极其珍贵的物品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在二里头铜铃之前的远古时期河洛地区已有陶铃出现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铃为最早的一例其铃体为手工捏制而成形制呈圆台形肩下两侧有一对对称的斜孔直通体内顶上有圆钮仰韶文化时期也有一例陶铃出土形制为手制椭圆形铃口较侈肩上无穿孔至龙山文化中晚期出现的河南陶铃和禹县瓦店陶铃手制的铃体已为合瓦形这一时期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铃体为菱形顶部钻有一悬舌孔内壁厚薄不均体表附有很清晰的纺织物纹痕迹由此从形制上可以看出在夏文化中开始出现的早期青铜乐器二里头铜铃的合瓦形铃体继承了地区古乐器陶铃的椭圆体作为中国合瓦形铜钟形制的先源它奠定了商周青铜乐器造型的基础成为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成就
洛阳地区商周墓葬中多有铜铃出土如洛阳五女冢西周早期墓洛阳林校西周车马坑处于西周重地的2013号西周晚期墓3943号战国墓等均有铜铃出土还曾出土春秋早期铜铃1件较为突出的一例是1990年末在三门峡虢国墓地2010号墓中同时发掘的14件铜铃这组西周晚期铜铃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异器体断面呈合瓦形上细下粗平舞上有半环形纽纽下有小穿孔与铃腔贯通腔内有槌状铃舌因未经测音所以尚不能确定是否为一套编铃这个时期洛阳地区出土的铜铃尽管姿态各异但铃体均为扁筒形口外侈顶端有半环状钮腔内有槌状铃舌都仍保持了夏二里头铜铃的基本形制和特点作为中国最早的青铜乐器夏二里头铜铃为商周青铜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发展的商代青铜乐器大为增多出现了铙钲鼓等不同的种类其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属商代铜铙的出现考古资料表明商铙的基本形制似铃但有圆柱形空甬与体腔相通使用时铙口朝上将空甬植于木架之上这时的铜铙已是早期青铜钟类乐器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其不仅确立了合瓦形的结构出现了系列性的成组编铙同时也奠定了青铜乐钟一钟二音的基础成为专用于音乐有固定音高能够演奏六声甚至完整的具备旋律性表现的青铜类乐器铜铙为商代晚期流行的王室重器是宫廷中地位显赫的礼仪乐器商铙多集中出土于常以大小三个为一组的编铙出现著名的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五个一组的编铙即为年代最早件数最多断代最为可靠的一例商代以后殷墟以外的地区铙的出现就都较为罕见洛阳目前所见的铜铙为洛阳林校西周早期车马坑殉葬墓中发现的3件铜铙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应为一组编铙铙体为合瓦形横截面为阔叶状两侧自上而下斜收角微尖每侧倾斜13度器底正中置一管状短柄与内腔相通柄末端有一点加厚的箍管状柄内尚存朽木当为植奏方式的遗迹与安阳出土商铙相比这组铜铙形体略大器身采用的细凸棱组成的方框纹也已不同于殷墟时期的兽面纹与商铙形制最为接近的是钲1956年三门峡上村岭虢太子元墓出土的一例春秋早期的钲是现知年代最早的钲钲体形制为合瓦形舞平腹平于内曲圆管柄两端封闭上部前后两面对穿一个圆形孔整个体表饰以对称二叠阴线大云纹1990年三门峡上村岭虢季墓虢仲墓也各出土春秋早期铜钲一件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成果可知关于钲的用途多是军乐器也用于平时的祭祀宴享上村岭虢国墓地的三例铜钲出土时同墓共存的均有编悬乐器因此也可证明这些钲又是属于军乐两用乐器上村岭铜钲之后时代较晚的铜钲在南北广大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发展形成了两种型式有别风格各异的体系但都未脱离虢太子墓铜钲的基本形制洛阳两周时期青铜乐器的重要变化是大量甬钟的出现如在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周墓中出土西周编甬套4件洛阳古墓出土战国骉羌钟14件三门峡虢季墓出土春秋早期编甬钟一套8件虢仲墓出土春秋早期编甬钟一套8件陕县后川战国墓出土编甬钟一套20件这些典型的中原青铜乐钟源自商铙的迹象在甬钟合瓦形钟体上表现得更加充分和明确比之商铙甬钟在形制上更加规范更加成熟除各部分布局更加分明之外作为乐器甬钟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甬制的变化这些甬钟的甬部均为上细下粗的带有锥度的圆柱形并且旋斡具备因而使其具有牢固的悬挂演奏的结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这些钟体钲部设置了枚这些枚通常对称排列每面六组每组3枚正反两面共36枚由于枚的作用使甬钟的音响音色比无枚的商铙有了较大的改进第三个重要的特征是甬钟在音乐音响性能的一种二音的突出表现洛阳出土的甬钟大多为形制相同大小相次8件一组的编甬钟比之商编铙早期编甬钟三件一套的组合已扩大了许多并且非常明确地具备了第二基音洛阳西工编甬钟三门峡虢季墓虢仲墓编甬钟等几组甬钟均为双音钟其中一个音在鼓的中心另一个音在鼓侧这些甬钟在钟体的右鼓部铸有一凤鸟纹为侧鼓音的敲击点标志而且这一标志是从第三钟开始的前两钟按照这一时期编甬钟的通例只发单音所以如洛阳西工出土的4件一组的编甬钟据此推断是有失缺的又如陕县后川20件一组的编甬钟器壁较薄似为但经测音资料可知最小的8个钟均为双音钟洛阳出土的这些双音钟表现出的音程关系从测音资料中可以看到有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和纯四度几种比之商铙已有很大的进步从调音手法上也深刻地显示出这种进步如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的虢季编甬钟8件钟均经调音调音部位是钟口内唇有的锉磨成沟槽状个别锉磨较重如第3钟就锉磨出沟槽8条包括两铣各一条正反两面各3条调音的位置及其对称和平衡的设计已比较规范其测音资料证明每钟均可发出两个基音这种表现在调音手法上的成熟无疑表现了这一时期的甬钟在音准上的把握及对音律的探索和追求另外这时期洛阳出土的甬钟的纹样也发生了变化如出现窃曲纹夔纹云雷纹象首纹蟠螭纹等尤其三门峡虢季墓编甬钟洛阳云雷纹甬钟钲部鼓部还铸有铭文集中表现和具备了这一时期甬钟的种种特点除了甬钟之外洛阳还出土了鎛和钮钟两类重要的青铜乐器鎛钟早在殷商末期已有出现洛阳出土的洛阳一组4件编鎛陕县后川2040号墓一组9件编鎛均属战国时期的鎛钟据测音资料看解放路编鎛音质较好后川2040号墓编鎛除第九钟无侧鼓音外其他均为双音钟两例编鎛钟体皆为合瓦形鎛口平齐舞上有双龙或双蛇相对组成的扁钮钲部有圆形短枚整个形制近似于铃这个时期的鎛钟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与相当的具有旋律性能的乐器其原有的仅奏骨干低音的和声性能也因鎛数的增加和音域的扩展而大大增强钮钟的出现晚于鎛和甬钟1956年陕县上村岭虢太子墓出土的一组春秋早期无枚编钮钟是现知年代最早的一例编纽钟为中原类型的代表这组编钟钟体为合瓦形平舞平腹铣侈于口微凹舞上设置有一圆条形的长圆钮与甬钟相比最大的差别即是改变了甬钟侧悬的甬以钮代甬使钟由侧悬改为直悬从而可以更加保持钟的稳定性提高和改善演奏的音质由此可以看出钮钟不仅继承了甬钟的体制而且吸收了铃或鎛的钮制因而从整体形制上典型地表现出甬钟的钟体与鎛和铃的钮制相结合的特征又如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除出土一套甬钟以外同墓还出土了一组春秋早期的编钮钟钟体为合瓦形舞上有方环钮钮较短小钲部无枚右侧鼓部除第一钟外均饰鸟纹钲部及左鼓部则铸有铭文铭中载有虢仲作宝钟……等字样并自命为铃钟由此更进一步证实了钮钟与甬钟铃之间的渊源关系
洛阳出土的编钮钟大多为7-9件的组合如虢太子墓编钮钟为9件虢仲墓编钮钟为8件洛阳西工131号同墓出土的两组编钮钟分别为7件和9件洛阳解放路战国墓的18件编钮钟分别为7件有枚编钟和11件无枚编钟两组处于这一时期的钮钟不仅形制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由于编组序列的丰富和健全致使乐器的音乐性能更加完善起来据测音资料可知虢太子墓虢仲墓解放路战国墓等几组编钮钟的正鼓音侧鼓音均可构成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以外的变化音同时已经具备很强的旋律性能
与铃一脉相承的鎛钟与钮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缘于对音乐审美方面新的追求和编钟演奏旋律的重视以及礼乐过制经济支出等诸方面的因素比甬钟形体较小的钮钟和小型的铜鎛广为流行并逐渐取代了甬钟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历史遗存洛阳地区先秦三代出土的青铜乐器由于处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因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洛阳地区特殊的政治背景历史地位和河洛文化悠久深厚的积淀造就了高起点的洛阳古代音乐文化形态两代最早的国家政权文字历法青铜等划时代的文明和两周时期的礼乐文化都使得洛阳古代音乐真正开始形成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系统被纳入的音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主流文化地位成为王权制度的展现洛阳地区出现的大量青铜乐器不仅作为统治阶级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更是先秦三代礼乐文化精神的直接反映和典型代表尤其甬钟钮钟的使用更为洛阳地区曾经大规模实施礼乐等级制度的真实记载和证明另一方面这些在洛阳地区独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青铜乐器从二里头夏文化中的铜铃商末周初的铜铙铜钲直至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甬钟钮钟鎛钟历经了夏商周三代长约2000年之久的青铜时代形成了一个持续时间长乐器种类多相对比较完整的青铜乐器系列而且在音乐史上不仅具有横向断代研究的意义更具有跨越先秦三代纵向系列研究的价值这是洛阳地区先秦出土青铜乐器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洛阳地区古代先进的青铜文明孕育了洛阳先秦时期的青铜乐器青铜材料的发现和利用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也为艺术创造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从洛阳先秦青铜乐器的发生演变过程不仅显示了从远古陶铃到青铜铃钟乐器材料的变化对音乐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而且体现出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发展的脉络和重大成就在洛阳出土的先秦青铜乐器中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铃为中国最早的青铜乐器三门峡上村岭虢太子元墓出土的春秋早期铜钲是现知我国年代最早的一例铜钲同墓出土的一组春秋早期的无枚编钮钟也是现知年代最早的一例编钮钟并为中原类型的代表其他出土重要青铜乐器如大量的编甬钟编钮钟也都典型地集中了乐器从形制音量音色音律编组纹饰铭文调音手法等各种特征尤其在西周时期出现一钟二音三度音程的青铜乐钟以一种规律性的方式在编钟的设计和铸造中反映出对音域音律音量音色的审美追求和音乐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冶炼铸造与乐器制作调音设计等方面的专门技术和高度的音乐科技水平不仅为古代乐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器例而且显示了洛阳地区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目前洛阳地区出土的先秦青铜乐器是否可以代表先秦三代洛阳地区礼乐文化中青铜乐器的基本面貌这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以洛阳地区古代青铜冶炼铸造工艺的领先地位先进程度和洛阳三代时期尤其西周时期所处的礼乐制度的核心地位来衡量出土的青铜类乐器似应更加充分更加突出但目前尚未发现代表两周王室最高水平的青铜乐器也未有类似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编钟或河南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王孙诰大型编钟等贵族所用的青铜乐器究其原因是由于受文物出土情况的局限还是由于等级制度更多更严格的束缚而未能象其他地区那样出现僭越过制现象尚不得而知因此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待于更多的考古依据和历史文献以对洛阳地区先秦青铜乐器及洛阳古代礼乐文化有新的更加深入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葫芦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周代八音分类中即专辟有匏类乐器,至今葫芦笙仍广泛流传于西南众多少数民族中,具有显要的民族文化功能和地位葫芦笙与葫芦存在物质材料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的紧密联系,本文尝试采用音乐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古代典籍文物民间神话传说的梳理和解读,讨论其渊源关系,并提出葫芦笙源自葫芦神话意象的可能从历史记载考古实物和古人对乐器分类的思维看,最早的笙当属葫芦笙古人说:笙者,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并进一步将参差不齐的笙管形象地比喻为凤凰展翅从作为生命力的象征到美好意愿的托付,古人对笙的文化阐释,虽言简意赅却令人折服
目前出土的战国时期通高28.2厘米造型生动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钟编磐铃陶铃雅祝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言箫管笙琴瑟筑等多种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乐器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娱乐享受曾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把众多乐器归纳为八类称为&八音&其八类名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金类乐器如钟镛钲石类乐器如离磬鸣球土类乐器如埙革类乐器如鼓丝类乐器如琴瑟木类乐器如祝等匏类乐器如簧竽竹类乐器如箫言这一历史阶段见于记载的乐器已有一百多种吹管乐器的形制方面远在上古时期已有开口管乐器与闭口管乐器两种类型开口管乐器如骨哨之一--浙江河姆渡出土等闭口管乐器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埙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出土等由于他们在发音原理上的不同丰富了我国管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能力簧管乐器竽竽在当时制作的水平已很高而且品种多样已有大中小等 多种形制特别是竽在当时宫廷乐队中地位十分重要为&五声之长&&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见战国竽处于领奏主奏的地位钟的制作已很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如随县曾侯墓出土的乐器公元前435年战国初期其中有编钟64 件钮钟19件甬钟45件楚王送鎛钟1件分三组排列说明早在战国初期我国已有七声音阶的应用且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范围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各钟还锛有铭文两千八百余字载有各地域的音律问题① 先秦时期已有弹弦乐器琴瑟它们除用于声乐伴奏外据列子等文献所载 有关子期知音的传说可以推断出当时已有琴独奏艺术的存在且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并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概括能力
② 在上层社会和宫廷音乐中乐队组合形式有多种其规模均很庞在如韩非子内储说所载喜听竽声曾组织有三百人的大开型竽合奏乐队供其娱乐欣赏从曾侯乙墓发掘的乐器来看有青铜编钟石编磬和鼓瑟琴笙排箫八种共124件绝大多数乐器陈放在中室编钟编磬分别沿中室南西北三壁立架悬挂鼓瑟笙箫列于其间展现出古代上层社会大型乐队的一种组合形式
新华网长沙12月20日专电记者 黄兴华湖南省文物管理部门日前在汨罗江畔的一处商代遗址上发现一件商周时代青铜乐器专家称这一器物在南方十分罕见
19日文物考古专家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高至喜等一行来到青铜乐器出土现场他们通过对出土器物和现场采集的陶片等综合分析后初步认定这件青铜兽形乐器出土现场属商代遗址乐器属商周时期的文物距今约3000年
汨罗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赵磐介绍这件似象似猪的青铜乐器重1305公斤长52厘米宽28厘米厚度有15厘米上面有乳丁纹云雷纹鱼鳞纹三种纹理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纹饰也是青铜器时代很重要的礼器一般只有一定等级的贵族才能使用这样的青铜礼器
专家称此次出土的青铜乐器并非出自墓葬而是出自一处遗址应该不只一件很可能有一组目前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已对出土现场加强保护准备在近期尽快进行详细勘探调查后进一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属性以便做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商周青铜器之云雷纹.pdf4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9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分类号: 学校代码:10373
级: 学 号:
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论商周青铜器之云雷纹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装饰艺术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二○一三年五月
论商周青铜器之云雷纹 中文摘要I
论商周青铜器之云雷纹摘要:我国纹饰艺术源远流长,其中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在传统纹样艺术中
起到举足轻重地作用。商周时期的纹样装饰,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明显进步,云雷
纹作为底纹与各种主纹相搭配,从而为器具装饰起到了美化作用。云雷纹主要绘
制在青铜器表面,而青铜器的产生与发展占据了我国整个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始
终。研究一种古代纹饰,基本要求是要了解其名称、产生的年代和当时的社会背
景。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及云雷纹的文献最早是北宋时期诸文献。
云雷纹在商周时期达到高峰,对当时的装饰艺术起到了衬托主纹的作用。同
时,对其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纹样装饰也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现
代设计艺术中,不少工艺设计品以及平面设计均在商周时期云雷纹的指导下创
作。商周时期的云雷纹饰,经过上千年的不断创新、发展、演变和完善,对后代
装饰艺术影响极为深远。 这一时期的云雷纹,在审美角度看,具有丰富的传承
性和时代性,从而对其后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起到了造型和构图风格上
的影响。中国青铜纹样装饰,从夏朝至西周时期,风格逐渐从威严逐渐过渡到简
要、明朗。商朝初期的青铜器纹饰没有底纹,自商中期开始,云雷纹与饕餮纹搭
配结合,使图案纹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为突出,同时加强了结构感和光感。云
雷纹与其他各种主纹的结合自西周时期开始沿用,中期使用繁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国夏商周青铜文明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_百度知道
我国夏商周青铜文明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 中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根据考古的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青铜器是由红铜和锡的合金所制造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的青铜器也因为制作精美,艺术价值十分高,而被国外收藏者大量偷运出国。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青铜器。 历史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 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最大的存世编钟——曾侯乙编钟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象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今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地理分布 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主地带的青铜器出土较早较多,以前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不断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商文化的边缘或者不属于商文化的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部分青铜的造诣甚至超过中原地区。长江流域的青铜器是如何发展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和研究才能证实。 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主要有工具、兵器、构件、礼器和装饰品等类别。制作精美的大型青铜器都是礼器。 青铜礼器的分类: 青铜食器 食器主要分为蒸饪器、盛食器两种。蒸饪器包括鼎、鬲(lì历)、甗(yǎn言上声)等;盛食器包括簋(guǐ轨)、簠(fǔ府)、盨(xǔ许)、敦(duì对)、豆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 酒器主要分为饮酒器和盛酒器两种。饮酒器包括爵、斝(jiǎ假)、觚(gū姑)、觯(zhì志)和觥(gōng古横切)等;盛酒器包括尊、卣(yǒu酉)、壶、罍(léi雷)和方彝等。 青铜水器 青铜水器主要是在行礼时净手所用,以表示恭敬和虔诚。水器包括盘、盉(hé禾)、匜(yí移)、鉴等。 青铜乐器 主要的乐器有铙、钟、鼓等。 根据钟纽的形制差别,不同的钟有“铙”、“铎”、“镈钟”、“甬钟”、“钮钟”等不同称呼。而编钟是将各种不同的钟按照大小、音阶依次排列而悬挂在钟架上。现存最大的曾侯乙编钟是最好的代表。 中国青铜器的出土地 青铜器鄂君启节,1957年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后期 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西周时期 湖南长沙宁乡炭河里遗址,商代后期至西周 湖北随州擂鼓墩墓葬群,春秋时期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商代后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后期 著名青铜器 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出土 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冰鉴,湖北随州出土 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最大的青铜器——秦始皇陵铜车马,陕西临潼出土 最高拍卖价格的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湖南桃源出土,924万美元 最高的单件青铜器——青铜神树,四川三星堆出土,3.95米。
战争是最主要的,统一国家
其他类似问题
夏商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盘龙城商代青铜器 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盘龙城商代青铜器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黄陂今市商代遗址及其周围的杨家湾王家嘴楼子湾李家嘴等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1954年首次发现19741976年由考古专业两次进行发掘盘龙城商代青铜器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早期青铜文化的分布方国青铜器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盘龙城地区的商代早期随葬青铜器的墓葬主要集中于李家嘴一带李家嘴 1号2号商墓均为大墓其中2号墓未经扰乱随葬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甗罍盉斝觚斝盘等共23件还有钺戈矛刀等兵器
黄陂今市商代遗址及其周围的杨家湾王家嘴楼子湾李家嘴等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铜器1954年首次发现19741976年由考古专业两次进行发掘盘龙城商代青铜器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早期青铜文化的分布方国青铜器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盘龙城地区的商代早期随葬青铜器的墓葬主要集中于李家嘴一带李家嘴 1号2号商墓均为大墓其中2号墓未经扰乱,随葬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甗罍盉斝觚斝盘等,共23件还有钺戈矛刀等兵器
其陪葬墓也随葬有刀锛凿锯镞等青铜工具和兵器属墓主的爵斝皆 5件成套是迄今所见商代早期墓葬中成套爵斝等级最高的为商代铜器组合中所少见
楼子湾杨家湾一带为小贵族和平民的墓葬随葬礼器的数量一至数件器种有鼎斝爵觚鬲等盘龙城商代青铜器的纹样和形制属典型的二里岗上层风格
爵一律为扁体平底流狭长但同时出土了迄今仅见的管流爵一例柱有短低矮的菌状和钉子状两种觚尊罍等圈足器的足部均有大亚形孔或大方孔有的罍还在圈足边沿留有数道缺口纹饰的主体花纹为变形兽面纹双目圆大线条粗犷雷纹和连珠纹也比较多见 [1]
盘龙城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随葬习俗等均与黄河中游的二里岗上层文化相一致证明商代早期青铜文化已分布到此地但若干当地传统的文物遗存与上述青铜器并存又说明它是商代早期某个方国的遗物正在对黄陂区出土文物进行修复的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胡家喜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国家一级文物著名的盘龙城大铜鼎修复前曾是一堆碎片 1989年10月盘龙城考古工作站在商代墓葬中发现了一件前所未见的特大青铜圆鼎它对研究我国商代前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遗憾的是出土时它已成为一堆碎片大致拼凑还发现铜鼎缺少一耳三足残缺
1991年胡家喜和两名助手开始修复该文物由于大铜鼎变形严重如用普通方法矫正极可能使碎片发生断裂后来胡家喜采用其发明的加温矫形法即把变形残片放入干燥箱内缓慢加温到200℃保温一段时间使残片韧性增强消除残片矫形后产生的内应力经过多次加温矫形慢慢使变形残片恢复原形随后他们将残片焊接在一起再用红铜片对缺损部位进行拼对焊接并根据有关资料补齐了大鼎的足和耳历时一个半月大铜鼎终于恢复原貌1995年该鼎被鉴定为是迄今所见我国商代早期最大的铜圆鼎
不久该鼎将在新落成的综合馆盘龙城陈列中首次亮相[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朝青铜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