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题,第一个对的是最佳,不要求细...

1.4初三物理期末考试题和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免费9页免费11页免费8页免费8页1下载券 8页1下载券11页免费4页1下载券6页2下载券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9页免费
1.4初三物理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初三物理练习一-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物理试卷-试卷下载
当前位置: - -
初三物理练习一
初三物理练习一
一、选择题:
1.某学生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8.53厘米,8.25厘米,8.52厘米,8.52厘米,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取:
A.8.455厘米;   B.8.46厘米;   C.8.52厘米;   D.8.523厘米。
2.用刻度尺测量一写字台的长度为1.560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只刻度尺能准确到毫米;
B.测量值最后数值“0”是无效数字,不应当写出;
C.测量值可以写成15.60分米;
D.这只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3.在平行的铁轨上并排停着三列火车,中间那列火车的乘客发现两边的火车同时向后退去,对这一现象有下述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中间的火车未开,两边的火车同时向后开;
B.中间的火车向前开,两边的火车未开;
C.中间的火车向前开,两边的火车同时向后开;
D.中间的火车向前开,两边的火车以相同速度向前开动,速度比中间的火车速度小。
4.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学校到火车站,若甲同学前半段路程用速度V1行走,后半段路程用速度V2行走,而乙同学前一半时间用速度V1行走,后一半时间用V2行走,且V1≠V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先到火车站;    
  &B.乙先到火车站;
C.甲、乙同时到火车站;    &D.无法确定谁先到火车站。
5.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机上跳下来,他在落地过程中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平均速度就是指速度的平均值;
C.根据匀速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s/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做匀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5米/秒,它表示该物体任一秒中通过的路程为5米。
6.一个运动物体,第一秒内通过2米,第二秒内通过2米,第三秒内通过2米,则这个物体: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做匀速运动。
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2/3倍,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A.3倍;   &B.2倍;  &
C.4.5倍;&
  D.1.5倍。
8.一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0千米/时;        &B.60千米/时节
C.50千米/时;&
       &D.48千米/时。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振动物体,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振动频率,跟介质的性质无关;
C.只要发声体频率在20―2000赫兹,人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10.下列过程使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结冰;
B.将一矿石由月球运回地球;
C.将一块铁烧红;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
11.1米3水和1米3的冰相比较:
A.冰化成水后跟水的体积相等;
B.水结成冰跟冰的质量相等;
C.水的质量比冰大,冰的密度比水小;
D.冰和水体积相同,质量也相同。
12.甲、乙两个物体,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质量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
A.0.8倍;           B.1.25倍;
C.1.5倍           &D.2倍。
13.一只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在蜡烛燃烧过程中: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减小;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无法确定;
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减小。
14.密度的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正确的理解是:
A.ρ与m成正比;
B.ρ与V成反比;
C.ρ与m成正比又和V成反比;
D.对某种物质来说,ρ是个常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5.只测一次,并能较准确地测出100克酒精(密度为0.8克/厘米3),请你在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A.总容量50毫升,最小刻度5毫升;
B.总容量100毫升,最小刻度2毫升;
C.总容量250毫升,最小刻度5毫升;
D.总容量250毫升,最小刻度10毫升。
16.三个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空心球,分别用铜、铁、铝制成,其空心部分的体积:(ρ铜&ρ铁&ρ铝)
A.铜球最大;        &
B.铁球最大;
C.铝球最大;        &
D.一样大。
17.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把它们均匀混合在一起制成合金(体积不变)。如果合金中两种金属的质量之比为m1:m2=3:1,合金的密度为:
A.(ρ1+3ρ2)/4ρ1ρ2;     &B.4ρ1ρ2/(ρ1+3ρ2);
C.4ρ1ρ2/2(ρ1+ρ2);     D.(ρ1+ρ2)/4ρ1ρ2 。
18.把一块质量为M,体积V的铝块分成两块,其中MA=2MB,VA=2VB,则A、B两铝块密度ρA、ρB大小相比为:
A.ρA=ρB,理由是MA=2MB;
B.ρA=1/2ρB,理由是VA=2VB;
C.ρA=ρB≠ρ铝,理由是MA/VA=MB/VB≠M/V;
D.ρA=ρB=ρ铝,理由是MA/VA=MB/VB=M/V。
二、填空题:
1.如右图所示。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这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为   厘米,测量的准确值为   ,估读的数字为   。
2.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为2米/秒,经过一座长为110米的大桥,当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头到队伍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时,总共需时间为   秒。
3.火车在钢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钢轨每根长12.5米,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出一次撞击声,一乘客数到第50声时,共用25秒,火车的速度是   米/秒。
4.射击运动员打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米/秒,活动靶移动的速度是20米/秒,若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米处,运动员在移动靶中弹
点   米远时开枪,才能正好击中活动靶。
5.用容积为1000毫升的瓶子去装10千克植物油,至少应该有   瓶子才能装完。(ρ油=0.9×103千克/米3)
6.直径0.2毫米的细铜丝一卷,用天平称得它的质量是279.46克,这卷铜丝的长度
是   米。(ρ铜=8.9克/厘米3)
7.某同学用一台调节好的天平测定物体的质量。天平盘里的砝码有20克、10克、1克各一个,游标在标尺上0.8克处。后来发现被测物体放到了右盘,物体的质量应该
是   克。
8.水的密度是冰的密度的1.1倍,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以后,水的体积是原来冰的体积的   倍。
9.用铜和铝两种材料制成的导线,若它们的质量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则这两条导线的长度比是  &
。(ρ铜=8.9×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
10.用密度为1.5×103千克/米3的砂子铺路,砂子厚度是5毫米,用载重3吨的汽车运货,一车砂子能铺路    平方米
三、计算题:
1.首次测定铸铁中的声速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的:从铸铁制的自来水管中放出水,然后在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铁管长是931米,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2.5秒,当时气温是15oC,铸铁中的声速是多少米/秒。
2.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火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火车在桥前某处鸣笛,5秒钟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问再过多少时间,火车可以到达桥头?
3.一只船航行于A、B两码头之间,顺流花8小时,逆流花10小时,若水流速度为1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航速和A、B间的距离。
4.体积为4×10-3米3的铜球,其质量为24千克,试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
5.科技人员测黄河的含沙量,取来10升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千克,试计算黄河水的含沙量的百分比。(ρ沙=2.5×103千克/米3)
6.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水溶液各m千克,且ρ1&ρ2。用这两种液体,最多可配密度ρ混=1/2(ρ1+ρ2)的液体多少千克?
7.黄铜是铜与另一种金属按7:2体积之比制成的合金,现有黄铜135克,体积为18厘米3,求熔炼黄铜的另一种金属的密度值是多少?
1.用天平称100克水的实验步骤有:
a.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b.往右盘中再加上100克砝码;
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里加砝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在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天平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就是所需称量的100克水。
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b―c―d;&
B.a―c―d―b;&
C.a―c―b―d;&
D.a―d―c―b。
2.现有一张长方形的辽宁省地形图(教学挂图),纸张较厚,厚薄均匀,密度均匀。设地图上1厘米长表示地面上的K千米长,请用托盘天平、刻度尺和剪刀,用物理的方法测量辽宁省地形的面积:
(1).测量的根据是:                          &
(2).需要测出的物理量(写出单位):
①.                   &
②.                   &
③.                   &
④.                   &
(3).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条件写出:   厘米2,   千米2。
3.要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 :托盘天平、弹簧秤、量筒、金属块、刻度尺、盐水、烧杯、水、细线。
(1)需用的器材是:                 
(2)供参考的实验步骤是:         &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
C.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1;
D.把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盐水的体积V;
E.用烧杯盛盐水,用托盘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2;
F.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3;
G.用弹簧秤测出水的重力。
(3)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计算式:    &
4.如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
A.ρC&ρB&ρA,且ρA&ρ水;
B.ρC&ρB&ρA,且ρC&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C&ρ水。
5.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克,放入一合金块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500克,取出合金块后总质量为300克。求合金密度。
6.一个玻璃瓶质量为240克,灌满水时总质量是340克,灌满硫酸溶液时总质量是380克,求硫酸溶液的密度。
7.两个相同的烧杯里都装有水,每个烧杯的容积约300毫升,每个杯中的水都超过150毫升但不足200毫升。另有小块矿石(体积不大于20厘米3)、天平和细线。请利用这些器材测出矿石的密度,要求实验过程中水不能倒掉。
(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恰当的字母表示所测的物理量;
(2).矿石密度的表达式为    &
8.在量筒内注入适当的水,将一木块放入水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是V1,如图甲所示;再将一金属块投入水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是V2,如图乙所示;若将金属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没入水中,这时水面达到的刻度是V3,如图丙所示。
金属的密度ρ=    &
9.为了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ρ2,给你一只粗细均匀的圆柱形平底试管,一些小铁砂粒,两个烧杯,一个烧杯盛有水,一个盛有待测液体。如下图所示(水的密度ρ1已知)。
(1).要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
(2).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3).根据测得的结果,(用字母符号代表)求出液体的密度ρ2=    &
10.小华用一只圆柱形塑料杯和一桶水,一些小石头,一只尺就巧妙地测出了食油的密度
,写出它的操作步骤,用字母代表测量值,推导计算密度的公式。
11.用一个弹簧秤、一杯水和一根细线就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具体的做法是:
(1).    
                            &;
(2).                                &
则石块的体积V石=    
&,石块的密度ρ石=    &
12.用一个弹簧秤、一杯水、一石块和一根细线就可以测出一杯盐水的密度,具体的做法是:
(1).                                &
(2).                                &
(3).                     
           &。
则盐水的密度是:    &
13.用一个弹簧秤、一小铁块(ρ铁已知),就可以测出一杯盐水的密度,具体做法是:
(1).                                &
(2).                                &
则盐水的密度是:    &
14.正北牌方糖是一种用细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形糖块,为了测出它的密度,除了一些这样的糖块外还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1)测量的主要步骤及所测的物理量。(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白砂糖的密度。(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
15.有一空心的废金属牙膏皮,一大杯水和一只量筒,请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测牙膏皮密度”的实验:
(1).写出实验步骤(也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表示实验步骤);
(2).用所测出的物理量写出牙膏皮密度的表达式ρ=     
16.将一空玻璃小试管放入盛有60厘米3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静止时水面升至73厘米3处,再将其压入水中,水面降至66厘米3处,(量筒中水的质量未变,取=10牛/千克)。
求:(1)小试管的质量。
  (2)小试管玻璃的密度。
17.一根长1米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还有一些细绳和一只铅笔。只用这些器材如何测出这根细棒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木棒质量的公式。
18.用一根一米长的均匀直尺,在中点处用细线悬挂起来,若在直尺的一端距中点20厘米处挂一块矿石,在另一端距中点30厘米处挂100克的砝码,此直尺恰好平衡。如果将矿石完全没入水中,但不落底,则砝码向中点移动5厘米时,直尺又能平衡,求矿石的密度。若另有一待测液体,则待测液体的密度应该怎样测?
19.小明在他家的苹果园里,用所学知识测量苹果的密度,他所能利用的器材有:自制的弹簧秤以及盛有水的水桶、塑料水瓢、细塑料绳和塑料袋(质量不计)。请你写出他可能的实验步骤及苹果密度的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20.一个内部含有石块的冰块放在密度为ρ0=0.95×103千克/米3的液体中恰好能悬浮。一个底面积为S=100厘米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将这个含有石块的冰块放入水中后,容器中的水面较原来升高了H1=2.09厘米。待冰熔化后,水面又下降了H2=0.1厘米。求冰块内石块的密度。
1.以下几种关于摩擦力利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车起动时,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是有益的;
B.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C.骑自行车时,自行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D.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的,越小越好。
2.放在桌上的墨水瓶静止不动,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B.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C.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D.墨水瓶受到的和重力墨水瓶对地球的引力。
3.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若物体不发生开形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
B.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一定静止;
C.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一定能改变运动状态。
4.物体在二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时,则:
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如图所示,长是宽的两倍的两块完全相同的砖互相垂直地叠放在一起,上一块砖对下一块砖的压强为P上,下一块砖对地面的压强为P下,则:
A.P上&P下;
B.P上=P下;
C.P上&P下;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图中所示的虚线方向切去一半,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与没有切开前相比:
A.受力面积减半,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B.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C.受力面积不变,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D.受力面积减半,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7.如图所示,A、B、C是三只盛有水银的完全相同的杯子,B杯中放入一个铁球,C杯中放入一个木球,三杯水银高度相同,则:
A.A杯底所受压力最大;
B.B杯底所受压力最大;
C.C杯底所受压力最大;
D.三个杯底所受压力一样大。
8.铁块、铝块是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已知铁和铝的密度之比为26:9,则铁块和铝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
A.26:9;          &B.9:26;
C.1:1;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底面积为0.1米2,重为200牛的铝块,放在面积为200厘米2的水平小凳面上,铝块对凳产生的压强是:
A.2000帕;         
B.40000帕;
C.10000帕;        &
10.某人在水平道路上骑自行车,当车胎发生缓慢漏气时,车胎对地面的:
A.压强变大;         
B.压强变小;
C.压强不变;         
D.压力变大。
11.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了三个都是铜制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但质量不同,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A.质量大的压强一定大;    B.底面积大的压强一定大;
C.底面积大的压强一定小;   D.三个压强一样大。
12.烧杯中装满水,放入一木块后有部分水溢出,木块浮于水面。若放木块前杯底所受水的压力为F1,放入木块后杯底所受水的压力为F2,则:
A.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13.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都盛有相同高度的同种液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压强   。三个容器中对桌面压力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压强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4.一个细颈瓶装满水,密封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正立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F1,对瓶底的压强为P1;将瓶倒立使瓶口向下时,水对瓶盖的压力是F2,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可判定F1 &
F2,P1  P2。
15.如右图所示,A、B两物块迭放在一起,并沿C平面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B受向右水平力F=25牛,由此可知物体A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C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    
16.上题中其它条件不变,只将F加在物体A上,则物体A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应为   牛,C平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应为    
17.用相同材料制成的两个圆柱体A和B,A的高是B的3倍,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上,A对B的压强与B对地的压强相等,则A的底面积与B的底面积之比是   ;现将A、B倒置,则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是   。
18.正方体水箱每边长12厘米,在离箱底4厘米处的侧壁上附有一只管子,管中水柱高为60厘米。求:
(1).水箱顶盖受到的压力是多大?
(2).若管子的横截面积为1厘米2箱中与管中的水的重力是多大?箱底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
(3).若水箱与水管重力忽略不计,地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大?
19.一个纪念碑重9.8×105牛,立在一块基石上面,基石高1米,它的密度是2×103千克/米3,如果地面所受的压强不能超过6.9×104帕,那么基石底面积至少要多大面积?
20.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厘米2,S乙=30厘米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所示,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帕。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牛?
21.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厘米、10厘米,A与B底面积之比为1:4,A对B的压强是2000帕,B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
求:(1).圆柱体A的[密度;
(2).B对地的压强(g=10牛/千克)。
22.如图52所示,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支持面上,内装有密度为ρ、深度为h的液体。试推导容器底受该液体的压强的字母表达式(推导过程中要有依据,有一定文字说明,只写出公式不能得分)。初三会考物理题 - 已解决 - 搜狗问问
初三会考物理题
从内江到成都600KM 汽车牵引力是920N 已知油箱容积50L 汽油热值4.6乘10的七次方 密度是0.7乘以10的三次方 发动机效率是30% 问从内江到成都耗油多少千克 如果加满油 中途还加油吗 若加加多少升
600km需要能量:W=FS=6×10^6×920=5.52×10^9(J)再求所需油的质量 &W=qmη &代入数值5.52×10^9 =4.6×10^7m×30%解得m=400KG 所需体积为V=400/ρ=0.5714m?=571.4L需要加油,还需加521.4L& & & & 你再算一算,我怎么感觉结果不应该这么大呢,不过我敢保证步骤应该没有问题。你看看我的小数点位数有没有错误,有问题的话也只能是差一位。但我检查了几遍都得这个数,不应该有错啊。不过保险起见你还是检查一下吧。
我昨天考试没有算出来 我是不是很笨? 关键是思路都没有
我感觉智商在这种问题中不起绝对作用。我感觉你算不上可能有两种可能:&&&&&& 1.是可能对物理有畏难情绪,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自信,在心理上就先败了。这个我认为你应该先树立对物理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物理问题。初中物理我个人感觉并不是很难,对智商要求也不高,关键就是有些人在你们还没学物理的时候就开始说:物理难,智商低学不了。所以有些不自信的学生就先对物理怕了,然后就带着放大镜去学物理,总觉得物理难,自己不会。其实他们说的也没毛病,但不是时候,物理真正难的时候是在专业研究这一学科才开始难得。至于中学阶段,是不会有人故意与学生过意不去的,谁都想考学,谁都想学好。如果因为物理难,而难倒一批孩子,家长肯定会抗议,那么这就是社会问题了。&&&&&& 2.我认为你还可能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做题时并没有静下心来分析条件,非常紧张。你应该考虑的是由条件可以推出啥,我猜想你有可能在一遍一遍的机械读题,题说的啥根本没有静下心来研究,而你一直在想,这道题我不会啊,不会啊,不会咋办啊,丢这么多分啊……考虑这些都没有用,我估计物理一定影响你很长时间了,你的能力也不一定很强,你可以这么先提高一下能力:先看由题中条件能推出啥,要推出结果需要啥,也许两头一推,就接上了。这个方法我以前用过,很有效的。用这一方法解题比以前快了,会的也多了,自信也会上来,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了,这道题毛病我检查出来了,第一步需要的能量应该是W=FS=6×10^5×920=5.52×10^8(J)我算大了10倍,以后依次减小10倍就可以了,最后需要40KG即57.14L汽油,需要加油7.14L。位数算错了,对不起了。&&&&& 最后预祝你物理早日取得理想成绩!加油!还有疑问随时追问。
其实你解的答案我都没有很明白 不好意思 其实我就是听别人说物理难所以自己也怕 而且我以后是想念理科的 然后现在连初中的都没有做出来 我特别受挫 而且我做的时候发现根本就解不出来 没有关联 我想还是自己不够用功
他们说高中的特别难 所以特别怕 而且唉 初中的都没解出来 受挫死了 你扣扣多少 如果你不介意我加你好了
给我块板砖 我第一没化单位 第二算措了
你先别着急,我正在为你详细分析、解答,只是我打字慢,你等会啊……
其实我们老师没说Q=mq 这个公式 只是资料书上讲到了 我直接忽略了
你直接把你扣扣号给我吧 我得去写政治了 去做题
没明白没关系,我再详细给你解一遍吧。有第一句:从内江到成都600KM 汽车牵引力是920N 。其实就在告诉我们信息:路程S力F,由这两个就可以知道总功。因为有公式:W=FS嘛。咱们接着往下看第二句,已知油箱容积50L 汽油热值4.6乘10的七次方 密度是0.7乘以10的三次方 发动机效率是30%。信息太多,无处下手,我们不妨先看一下题目问啥,我们在从里面提取啥。第一问:问从内江到成都耗油多少千克,汽车行驶是耗能的,这个问题就是问多少汽油转化的能量能提供汽车从内江到成都所需要的能量。所需的能量我们第一句已经求出来了,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能量与汽油建立联系,这就需要第二问的信息了。燃料转化为能量是有热值的,哎~第二句给了,同时第二句还说一句话效率30%这个信息得注意,第二句就这两个信息对第一问有用,剩下的油箱体积了,密度了都没用,都不要看,对于这些无用信息千万不要看,因为有些就是马虎你的,让你眼花缭乱,到了高中还会有这样的题,题中有条件,从头到尾没用上,你要不考虑它,做题没问题,一旦考虑往往就进入岔道。再回到题中,这就是说需要一定质量的汽油,多少未知是要求的,不妨设为m。(我在这里插一句,物理跟数学联系很大,不能将这两个学科孤立开。有些物理问题恰恰是用数学方法解答,就像现在,我们设了一个m。其实就是数学的设未知数,下一步就是解方程了)接着说m的汽油它燃烧所具有的能量就是m乘以热值,而这些能量只有30%能转化为第一句所求的从内江到成都所需的能量。我分析到这方程就出来了;mqη&=W &&q、η&、W都已知,m就可求。第一问解决。再往下看问题:如果加满油 中途还加油吗 若加加多少升。问的好多啊,这我们就得分析了。问这么多,始终不离一个问题,所需汽油的体积。质量求出来了,求体积需要密度,需要密度上题中找,第二问给了,求也就不成问题了吧(这个是思考的过程,要思考自己要求什么,再到题中有目的的找。不要知道什么,再到题中找什么能用上,这样很盲目,还耽误时间,并且对学习还有害无利。学理科一定要多思考,这点很重要!!!)求完体积,再求需要加多少油,减去油箱体积也就不难了吧。& & & 理科是讲逻辑,步步都要有道理,烂做一气是大忌!做题时要时刻处于思考状态,要考虑自己在干啥,并且还要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干。现在有些学生并不是这样做,他们算题都是处于回忆状态,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题型,想不起来也就完了;要是遇到新题那几乎就是全军覆没了。这个问题不是你们的责任,有的老师真的不会教,他们也并没有理解物理的本质。我强调一下,这不是我一家之言,这个问题是我们物理老师提出来的,他在我们市也是非常有名望的一个人。& & & 我的QQ可以给你,我的网名是圆梦2012加我的时候必须加上备注,说明你是在SOSO上知道的我。没有备注我会以为你是陌生人,我从来不与陌生人聊天。我也很喜欢和大家在网上交流问题,这对我也是一个提高。不过家长看着我不让我聊天,不过你有问题,咱们在网上交流家长也是允许的。
其他回答(2)
牵引力乘路程=质量乘热值算出M,M=密度乘体积,算出体积减去五十升
牵引力乘以路程等于质量??你确定??你们什么时候学的??
&W=FS==5.52&×10^8W=mqη=FS 得m=5.52×10^8/(4.6×10^7×30%)=40KGM=ρV 得 V=40/0.7*10^3=57.14&10^3立方米=57.14L需要加7.14L
做的功等于质量???
不是做的功等于质量,那边第一个等式是汽车行走那么多路需要的功,是力与路程得到第2个等式是& W=mqη& 是汽油燃烧的热量,效率是η表示,表示转换为汽车行走的动能去了, 至于还有70%是热能损失到空气中,还有声能传播出去等等。&& 这个等式中的 m是 汽油的质量,是未知数,而其它都知道了,所以M能求得
你想了多久?
我比你学了物理多年,不能比的,这题算是基础题,解题思路就是运用能量守恒,和一个质量等于体积乘以密度。慢慢来,我当初刚学物理也不是太会,关键是自己需要信心,其实物理还是很简单的,多掌握几个守恒定律,万变不理其中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物理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