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是怎样做个好学生培养的

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教育专家王金战秘授家长100招) 亲子乐园 - 上虞论坛 0575bbs 浙东上虞网 浙东新商都 上虞门户 上虞BBS 上虞社区 0575社区 绍兴 上虞 0575 论坛 门户 BBS 社区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自序&&&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家庭教育。应试教育、择校、课外班、奥数、学生负担等关键词,哪一个不跟社会和家长有关?哪一个没有社会和家长的推动?所以,有时候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很无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多误区,观念不正确。家长的态度形成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压力又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而家长又把这些问题孩子推向学校。学校不恰当的做法又使问题孩子的问题更加严重,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我是个教师,也是个家长。我认识到问题所在,可以深深体会到学生家长的心情,更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责任的重大。那无数的迫不及待的求助电话、那一张张焦灼痛苦的脸、那一双双饱含泪水绝望的眼睛,时刻在折磨着我,使我寝食不安,坐卧不宁。&可是我一个人怎样才能解决这么多家长和孩子的问题呢?为了帮助更多家长转变观念,帮助更多孩子走出阴影,这几年我出了三本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学习哪有那么难》。结果这几本书社会反响都很大,每一本销售都达百万册。无数家长和孩子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另外我又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做了上百期讲座,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我的心情这才放松下来,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可以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了。&可是问题又来了。一些家长对我说:“王老师,您的三本书我都买了,看了好几遍。感觉您说得太对了,说得太好了。可是我拿您说的方法教育我那孩子的时候,效果还是不理想。王老师,帮人帮到底,您就再跟我说说,像我这孩子的情况,具体该怎么办啊?”&我一想也是,家长们毕竟不全是教育工作者,也不是个个都能把握这三本书的精髓,更不用说灵活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了。这样我又犯难了,全国的孩子何止千万,我又如何一个一个具体指导呢?我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呀。&我又陷入苦苦的思索中。我想,如果针对不同年龄和学段的孩子,提出一些更系列化和具体化的问题,提供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写出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家庭教育工具书,或许能解决这些家长面临的困惑。&于是,我又召集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心理专家以及成功家长,在反复研究、论证和精心策划的基础上,融合我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写出这样一本新书——《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本书首次从金战网的热线电话、贴吧、论坛以及我的邮箱和信箱中精挑细选了家长最关心、最具有典型意义的100个问题,由我和金战讲师团的王楠、贾秀梅、岳兴彩、尤新华等教育专家有目的地进行详解,总结出八大家庭教育问题,然后从成长、沟通和学习三个方面针对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一一给予了回答。&我们这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不仅“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更注重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教育不能等到孩子出问题了才采取措施,更应该未雨绸缪,事先给家长和孩子一个明确的导向。&到现在为止,我的热线还是热得发烫,我的邮箱和博客还是被塞得满满的。我想,什么时候我的热线不再热呢?什么时候我的邮箱里都是报喜的邮件呢?也许到那时候,我的心情才能真正放松一下吧。&相信这本书能够让我的愿望尽早实现。&最后,如果你看完本书后,还有什么疑问或要咨询的,欢迎拨打我的热线电话400-678-3963,或者到金战网里留言。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干脆在寒暑假期间领着孩子到北京来找我吧!&王金战
1.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长 &近几年,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带着自己的问题孩子,带着教育孩子的困惑来求助于我。我吃惊地发现,有95%的问题孩子是出自问题家长。&我经常会见到以下的几个情景:&情景之一: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到我的面前,我自然会问孩子上几年级、多大了、在哪个学校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结果回答的全是家长。我问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几乎都争着回答,更可气的是,这样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严重错误——你把孩子说话的权利都剥夺了。我不得不劝家长能不能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孩子,家长这才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暂时算是憋住了,可我跟孩子好不容易说了几句,家长又把话题抢了过去。没办法,我只能劝家长能不能回避一下,让我跟孩子单独谈谈。我发现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少言寡语,不善交流。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孩子这样的状况根本原因出自家长。我有时生气地说:“你家长可以替孩子做家务,可以替孩子吃苦,但你不能连孩子说话的机会都剥夺了吧!”孩子能干的事家长包办代替,家长就剥夺了孩子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一个家长要把孩子当成未来的人才来培养,而不是将其当成宠物来呵护。 &
情景之二:家长和孩子来到我的面前,一般的家长都会先流泪。因为近几年找我的人太多,我的时间精力又有限,所以有很多家长要等几天才能见到我,流泪的原因可能也含有这种成分。情绪调整好了,便开始说孩子问题了:“王老师,我可见到你了,我有希望了,我先跟你说一说我孩子的问题。我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其次的问题是……再次的问题是……”还有的家长怕我对孩子的问题理解不透,干脆就提前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孩子的主要问题》。可是这些家长们在当着孩子的面大谈孩子的问题时,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出于对我的崇拜来求助于我,他是多么希望能给我留下好的印象。可孩子还没说话,家长就先把孩子说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你别忘了,你是在孩子崇拜的老师面前来说孩子的不是,你应替孩子好好想一想。难道孩子好不容易来见我一面,就是为了让我彻底了解他的缺点吗?当家长滔滔不绝来指责孩子的种种“罪行”时,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已在流血!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便打断家长的控诉:“你能不能提出孩子的几个优点?”家长被我打断后开始想孩子的优点,竟然好长时间想不出一个优点,甚至有些家长反问:“唉,我孩子还能有优点吗?”每每遇到这样的情景,我总为孩子感到悲哀,为家长的愚蠢而气愤。如果在家长眼里孩子一无是处,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听到的只能是指责、抱怨、批评、教训,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阳光的心态、自信的个性、自尊的人格?我经常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越是孩子身上有更多的缺点,才越需要家长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然后给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一个经常得不到鼓励的孩子,他的潜能仅能发挥20%~30%;而他一旦得到激励,其潜能将会发挥70%~80%。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赞美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生活在指责声中,他就学会了自卑;生活在仇恨之中,他便学会了报复。&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我不能一一列举,只是想就此警示家长: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孩子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首先落到自己家里,首先接触到的是父母。如果发现了孩子有什么缺点,家长先不要急于去指责孩子,要先想一想这孩子的缺点是不是因为你的原因造成的?这样既减少了对孩子的一份指责,也减少了对孩子的一次伤害,又对自己的行为多了一份反思,从而多了一份进步。&(选摘自《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理念篇)&
2. 14岁之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多年研究发现,14岁之前是一个人智力开发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期一个人的智力开发几乎可以完成智力开发总量的90%。这是一把双刃剑,就是说,一个学生如果在14岁之前,学到他感兴趣的东西,他的智力将会得到巨大的开发,他焕发出的能量甚至是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我的孩子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有一次我给她买了一套葫芦娃,她妈便顺着字幕给她讲了一遍,没想到就讲了这一遍,毫不识字的她几乎就能复述下来。由此我发现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便不断地跑书店买书,结果培养了孩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也为她以后轻松考取北京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14岁之前,学到他不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大人强迫孩子学习他不愿意学的东西,那么他的智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扼杀。所以在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时刻,一定不要逼着孩子去干他不想干的事。反观现在很多家长,违背孩子意愿地给孩子报了很多学习班,当然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但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如果你一定觉得学这样东西对孩子很重要,那么家长的一个主要作用应该是先想方设法让孩子对这样东西感兴趣。&智力的开发是这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我在山东工作的时候,班里有个农村的住校生。我发现他每次吃完饭都把菜盆倒上水涮涮,然后喝掉,所以他的菜盆总是干干净净的,根本就不用刷。我发现以后就很感动,心想这孩子多不容易啊,生活这么节俭,以后肯定有出息。&后来这个学生果然没让我失望,考上了山东大学,在当时就很不简单了。由于他工作吃苦能干,发展得也不错,现在是一家市级银行的行长。前段时间师生聚会,吃饭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学生端过一个吃剩的盘底,自己偷偷倒上一点茶水,端起来就喝。&我想起他高中时候的事情,就笑着说:“你现在是大行长,不缺钱,怎么还干这种事儿?”这学生回想起往事,一下子动了情,说:“王老师,小时候我家里穷,我爹每次吃完饭就把碗冲得干干净净,把水喝掉。我也学着,从八九岁就习惯这么做了。后来考上大学参加工作,这个习惯一直改不了,跟上了瘾似的,喝着这种菜汤感觉特别亲切。一喝就想起自己的从前,想起农村的父母,这样工作再苦再累、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也不怕了。其实这些年,我就是靠这种精神走过来的,要不我也许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听后,感动之余陷入了沉思。一个农村家长没多少文化,谁也想不到他一个小小的习惯,竟然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影响是从很小就开始的,它是融入儿子血液里的,是深深根植于儿子心底的,所以它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进一步想,如果儿子到了十六七岁以后才看到父亲的这个举动,恐怕就不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多年来,我对教过的一些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充分证明:14岁以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奠定了孩子今后人生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孩子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所发生的事、所受的教育、所养成的习惯、所形成的性格,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这个影响几乎是无法代替、无法改变的。&正面影响是这样,反面影响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起步于14岁前,同样,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也是从14岁以前开始的。&有句俗语说,对七八岁的孩子狗也嫌烦,而我们也往往把十三四岁看成孩子的“叛逆期”。在这两个时期,孩子生理、心理和智力发育都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这个时候孩子特别活跃,接受新事物特别快,所以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比较多。面对孩子的表现,许多家长要么无动于衷、听之任之,要么厌烦至极、粗暴打压,要么稀里糊涂、不得要领。有些家长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就这样,长大就好了,即树大自然直。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是消极的、不负责任的。&14岁之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家长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机稍纵即逝,再也不会重来。抓住这个时期,在教育孩子上就会占主动权,就会事半功倍;相反,错过这个机会,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会事倍功半,就会耽误孩子的一生。&(节选自《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王金战秘授家长100招》理念篇) &
3. 现在孩子最需要什么?&有一次,听一朋友谈他教育孩子的一段感悟:女儿考上大学后,虽然离家很近,但为了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决定让她住校。这可不得了了,开学前半个月,她妈就开始给她买这买那,几乎天天去超市,结果买到开学那天还没买够。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家里东西多得都快成个小超市了。我心里着急,有这个必要吗,这是多大的浪费呀。可是看到她妈那副慈母的样子,又不忍心给她泼凉水。女儿只是听任她妈成堆地往家搬东西,无动于衷。&开学那天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我就像搬运工似的跟在后面,累得我满头大汗。到学校我把东西放下,对女儿说:“你不在家,没人跟我斗嘴了,你老爸该多寂寞啊。”我这话虽然发自肺腑,但也是不经意说出的。结果女儿一听这话,一下扑到我怀里哭了半天。她妈在一旁嫉妒得直瞪眼,心里很不平衡。&送完女儿出来,爱人就骂我们父女没良心。说她自己为了女儿上学,忙活了半个多月,累得觉都睡不着,到头来女儿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甚至有时候还嫌她烦。说我什么事儿都没干,只一句话,就让她哭老半天。说着说着,爱人眼圈子红了。&我一看,赶紧安慰她:“其实当然还是你最关心孩子,她也早已习惯了,觉得你做那些都很正常;我对她很少过问,稍微给点阳光她就灿烂了。”爱人听了这才感觉稍微好些,但是还是骂我们爷俩没良心。&其实有句话我没说,说出来怕爱人更伤心:“你虽然给孩子买了好多好东西,但你做的那些不是她最需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孩子当然没反应了。我虽然只说了一句话,但是说到孩子心坎上了。这句话饱含着我对她的尊重、理解和疼爱,这正是她最需要的,所以她就感动得不得了。”&朋友的这段感悟很有代表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孩子的物质生活大都得到了充分满足,甚至出现了过剩,这跟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我小时候在农村上学,自己带饭,一周就拿着一毛钱上学,心里却总是充满感激,唯恐做出对不住爹妈的事情来。可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当今独生子女心理疾病患者高达1/3,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不幸的是,这种恐怖的现象在中国已愈演愈烈,要想扼制这一现象,我们必须仔细研究,现在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首先,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一起玩耍斗闹的兄弟姊妹,没有手足。在学校里,当前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导致了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同学之间学习之外的交流几乎都被剥夺,也难以找到知己朋友。但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需要互相交流。而人有了烦恼和不良情绪更需要排遣和发泄,发泄出来也就轻松了。当他没法发泄时,也只有憋在心里,经常这样压抑自己便会憋出心理疾病,所以心理疾病患者大都是这样来的。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智,发育都比较早,内心世界都很丰富。如果孩子外界的朋友少,父母再不做他的朋友,甚至与孩子心理上处于对抗状态,那么一个问题孩子便由此产生了。所以,现在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真正尊重、理解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事事给予他指导、管教并包办一切的家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成为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其次,既然孩子物质上出现过剩,那么经济上的付出就不再是关键了。但我发现,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都得到了满足,自己便为孩子做到了一切。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自以为只要肯花钱就能换来孩子的美好前程。这种现象在成功人士的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事实是,越是成功人士,由于工作压力大越没有时间陪孩子,想在孩子身上多投点资金来弥补对孩子的关爱,其实这些家长是错上加错。越是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他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家长陪着他共同成长的时间。反观有些家长,个人事业红红火火,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家长还反过来怪罪自己的孩子。如果这样的家长也算成功的话,那这种成功究竟有多大价值?
4. 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责任在家长&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保证与孩子进行通畅的交流。但在这个关键点上,许多家庭却出现了问题。&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小时候什么事儿都跟大人说;现在长大了,拿根棍子都捅不出半句话来。&乍一听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孩子大了自然就不愿跟大人说话了。如果说有什么不正常的,那肯定是孩子不正常,是孩子出了问题。&真是这样吗?近几年,我通过大量地接触这样的学生和家长,发现问题还是在家长这里。&我的一个学生都上高三了,也不跟他的爸爸交流。原因是他爸爸是一个外交官,长年在驻外使馆工作,孩子从小就很少见到爸爸,逐渐产生了陌生感,甚至爸爸偶尔回家住几天,孩子都感到特不自在,因为家里多了一位陌生人。这使得爸爸很痛苦。所以家长无论多忙,无论工作多重要,还是应该想办法多挤点时间陪孩子的。我们既然把孩子带到了人世间,就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在某种意义上,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所以,不要只强调自己的工作有多重要,教育好孩子同样重要。&曾经听一位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作为一名民办教师,为了山区的孩子奉献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感情,非常让人感动。但他最后的一段话却让我不舒服,他说:“我为了别人的孩子却耽误了自己的孩子,到现在我的孩子还是个文盲。由于我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到现在都恨我。”听到这里,我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已大打折扣,因为我知道,教育的前提就是爱,而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你一个当老师的,如果连你自己的孩子都不关爱,都不配为人之父,怎么有资格当老师!怎么可能当好老师!现在社会舆论好像有一种导向,不把自己弄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像成不了模范人物,从爱的本能上来讲我不欣赏这样的模范人物。所以家长想跟孩子进行良好沟通,首先要懂得去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冷落在一边,却一门心思去爱别人的孩子,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与孩子有很好的交流。
还有些家长以为自己几乎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孩子,结果还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情况太多了,其实这不是真爱,而是错爱。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必须以理解、尊重孩子为前提,否则就成为孩子最近的陌生人。要想真正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就要不断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孩子考差了,家长当然很难过,但若站在学生角度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是起伏不定的,为什么你的孩子就只能一直提高?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都做不到。例如你总感到你说的事情对孩子很重要,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但你仔细想一想,你说的事情肯定重要,但这重要的话,如果都重复了n遍,你的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那肯定是孩子出毛病了。要想让孩子听进去你的话,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话题,这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件事。还有一些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孩子幼小无知时是比较听话的,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他成才的意识迅速增强,这时候如果家长还是把他看成那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是用他在幼儿园、小学时的那种方法去教育他,就严重背离了他的需求,必然得到孩子的反感、对抗,所以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多,就是这个原因。我每天都在教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几个叛逆的?那是因为我更尊重他们成长的需求!&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提示各位家长,爱孩子要懂得方法,懂得换位思考,否则可能会因为爱而害了孩子。
节选自《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王金战)&还有些家长以为自己几乎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孩子,结果还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情况太多了,其实这不是真爱,而是错爱。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必须以理解、尊重孩子为前提,否则就成为孩子最近的陌生人。要想真正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就要不断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孩子考差了,家长当然很难过,但若站在学生角度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是起伏不定的,为什么你的孩子就只能一直提高?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都做不到。例如你总感到你说的事情对孩子很重要,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但你仔细想一想,你说的事情肯定重要,但这重要的话,如果都重复了n遍,你的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那肯定是孩子出毛病了。要想让孩子听进去你的话,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话题,这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件事。还有一些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孩子幼小无知时是比较听话的,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他成才的意识迅速增强,这时候如果家长还是把他看成那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是用他在幼儿园、小学时的那种方法去教育他,就严重背离了他的需求,必然得到孩子的反感、对抗,所以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多,就是这个原因。我每天都在教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几个叛逆的?那是因为我更尊重他们成长的需求!&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提示各位家长,爱孩子要懂得方法,懂得换位思考,否则可能会因为爱而害了孩子。
节选自《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王金战)&5. 孩子的前程是需要提前设计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高考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法取消的,但一次考试定命运又带来很多弊端。为了减少这种弊端,我们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很多高考的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就是加大高校的录取自主权,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自主招生,从一开始便有巨大争议。发展到2010年已从最初的5所大学扩充到近百所大学,名额也从最初的5%扩充到10%。2010年,北京大学又率先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政策,又是引起全国的一片哗然,我以为大家不必抱怨这些做法会造成不公平,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中国人的智商在全世界是一流的,但中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是零,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英美等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大学缺少招生自主权。就以哈佛大学为例,她每年招多少学生、怎么招、该录取谁都是学校自己定的,但我们国家哪所大学有此权力?为了尽快缩小与这些国家的教育差距,我们国家从政策上逐步把招生自主权下放给高校,这是必然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各自特色的人才。大家与其在那里抱怨这种改革带来的弊端,还不如认识研究一下这种改革的意义和内涵。本人就属于后者,所以每每能提前预测到这种改革的方向,从而提前指导学生应对。&还有就是为了促成不同人才的成长,许多高校扩充了许多新的招生品种。例如小语种、保送生、艺术生、体育生、国防生等,每一种招生品种都有其明确的内涵,这些信息其实都是公开的,很容易查到。&作为一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加上学习压力太大,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这些,也理解不了这些政策,但到了高三再知道这些政策基本上就来不及了。对一个家长来说,对这些政策的提前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家长提前了解了这些政策,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提前设计,否则最后也就只有拼高考总分这一条路了。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已越来越难走。&不瞒大家讲,我孩子在初一期间,基本上就确定了她的北大之路。因为我在初一就给她选定了一门艺术特长,这是我通过反复研究后做出的选择。近几年我也帮助多个孩子通过提前设计成就了他们的名校之梦,以至于我现在都快形成一种病态了,看到一个孩子就想帮人设计一下。很多人因为了解到我的这种特点,孩子刚上幼儿园就被抱来让我设计,自然孩子成长得会更好更健康。&我发现很多家长严重缺少这一点规划,他们只知道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业余班、技能班,而没有去思考孩子是否真的适合学这些东西,学的这些东西在几年之后的高考中会有多大的相关性。所以我认为,孩子的前程是需要提前设计的,而这个责任应该由家长来承担。看来在当今时代,当个优秀的家长还真的不容易。别为难,我来帮你。
节选自王金战《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理念篇&6.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一个经常批评孩子的家长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一个经常批评学生的老师肯定是教学艺术严重缺失的老师。&既然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如果家长教育方法得当,引导孩子渡过难关,那么重新站立起来的孩子便因此多了一份坚强,多了一份财富;反之如果家长教育不当,极有可能就毁了孩子一生。那么恰当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前提就是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一个学生由班里的第一名,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却落魄到了班里的第30名。就在她即将彻底丧失信心的时候,我见到了这个学生。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学生走到这个地步,遭受最多的是别人的职责和批评,最缺少的就是几次成功的体验。于是我给她定了个目标,在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中争取考到第28名。由于这个目标定得较低,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较容易完成,她也自信地接受了。期末考试结果出来了,她考了第25名,异常兴奋地向我报喜。我自然把她大加夸奖了一番,得到我的鼓励后孩子的自信心开始恢复。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在半年后的中考进了班级前7名。试想,如果我给她定的目标是期末考进前20名,她同样考了个25名,是不是自以为又是一次失败。但我定的是28名,所以让她感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这一点我想提示大家,当孩子暂时处在困境中时,你一定要给他定个较低的目标。只要完成了就加以表扬,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做法。一个排名第30名的学生,你给他定个前10名,恐怕他永远也不会得到被夸奖的机会,因为这个目标根本没有尊重学生的现状。&我班还有个倒数第一的学生,在下一次考试中还是考了个倒数第一。我就在寻找表扬这个孩子的理由,终于找到了。这个孩子上一次考试离倒数第二的差距是200分,这次离倒数第二的差距是170分,缩小了30分。于是在考试总结会上我就不要命地表扬这个学生:“你看人家,一次考试离倒数第二的差距竟然缩小了30分,高三一共有8次大型考试,如果你每次考试都能有这样的提升,那么明年的高考都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危险’,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高三一年来,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结果这个孩子逐步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还真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看表扬的力量多么强大。试想,如果这个学生第二次还考倒数第一时,我要是来一句:你怎么还是倒数第一!不用多了,就这一句,基本上就可让这个学生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你看本人多会做人,只字不提“倒数第一”,而是把重音落在“30分”上,从而让学生感到热血沸腾。所以我经常强调,越是对差生,家长越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的优点:一句表扬三冬暖,一句批评三春寒。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家长,其中也不乏优秀家长。曾经有一位家长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写作,特意在网上为孩子建立了博客。他从不要求孩子写,却始终能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坚持每周至少写3篇博文。其中一篇他是这样写的:&最近写得多了,总是在想,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说实话,可能是源于一次语文老师的夸奖。&记得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很淘气的孩子,是那种无声无息的淘气。我的数学成绩基本名列前茅,而语文成绩基本保持不及格或是刚刚60分的水平。&和我们的孩子差不多,我8岁的时候也上三年级,也是那一年老师开始教写作文。我不爱好语文,所以根本不知道“作文”是什么东西。第一篇作文就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念了一遍,不过不是优秀的,而是最不好的。关于内容我记不全了,题目是《找羊》,大概意思是,小朋友家的羊丢了,我们几个小朋友都帮着去找,找了一会儿就找到了。整个作文的字数好像不超过80字。就是这样的一篇作文,也很让我头疼。写不出来,也不知道写什么,自己不求教,当然也就没有人教。家里孩子多,父母都很忙;哥哥姐姐问我作业做完没有,回答当然是做完了,其实完成的质量很不好。&虽然老师没有点名批评,但幼小的心灵多少还是有点受伤,自尊心也会因此而受挫,从此更不愿意写作文。&而我的数学成绩总会得到老师的褒奖,所以在上初三的时候,曾在盟级(相当于市级)数学竞赛上获奖。学生时代的我几乎所有的奖品都来自于数学,也很让一些同学羡慕。&当然,后来的语文水平也略有提高,那是源于初中的语文老师是我一个特别好的同学的哥哥,每天在一起,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课外的辅导。师生的感情像朋友一样,有老大哥的照顾,成绩当然要好一些。再说了,学不好也给哥们儿丢人呀。&真正爱好写作文,应该是在高三。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温文尔雅、慢声细语的男子汉。有一次留作业,老师让写一篇景色描写。我写的作文没有题目,因为只是景色描写,所以没有要求题目,大概内容是:清晨的湖面,白茫茫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微风吹过,荷叶轻轻地摇动,滚动着的露珠晶莹剔透,勤劳的渔民已经将小船划向很远的地方。小船驶过的水面,荷叶向两边分开来,很自然地形成一条细长的通道。太阳刚刚升起,在湖面洒满金光,在波光粼粼中,每一条小船驶过的通道都泛着银光,好像千万条银线通向远方。&这篇景色描写大概有200多字,老师没有把它当做范文朗读,但是发作业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在这篇作文的下方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很好”,后面还加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那时的心情真可以用“心潮澎湃”来形容。也许就是从那一刻,我不再反感写作文了,好像还总是期许着老师再次留“作文”作业。后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翻看了好多同学的作文本,都没有“很好”这两个字。&亲爱的孩子们,我也曾像你们现在这样贪玩,这不是坏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希望你们在自己热爱的游戏中得到快乐。快乐之余,把自己不会的作业说出来,请教一下身边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很高兴地帮助你。&亲爱的老师和家长们,在不经意间夸夸我们的孩子吧,他们要受到鼓励才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优秀的家长不仅懂得夸奖和鼓励对孩子的帮助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夸奖。往往是那些不愿意思考的家长,自以为知道“鼓励”这一说,但却总是说“我也夸了,但是根本不管用啊”,这样的家长其实是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鼓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一个好家长、一个好老师,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帮助孩子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
(节选自《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理念篇)&7. 跟孩子讲话是要备课的&在一次家长见面会上,东城区一名高三男生的妈妈,好像完全忽略了其他家长的存在,一股脑地描述着她跟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说,当时对于家长所叙说的事情我并没有听得十分明白,于是我提醒家长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并询问她平时跟孩子谈话是否也是这种语气,这才让这位妈妈稍稍平静下来。经过了解得知,妈妈说孩子以前很听话,成绩很不错,可进入高中后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对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学习状况很少向父母提及。每当家长试图跟他谈论这些话题或者看到孩子情绪不好,家长劝说几句时,孩子常常是把门一关,但一直没有跟父母发生正面冲突。最近的一次月考,成绩下滑比较明显,看得出孩子情绪很低落,家长也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担心,询问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提醒要总结经验免得高考时再出现类似状况。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对此反应十分激烈,摔砸书本,并说自己不愿到学校上课了。于是妈妈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鼓励,可妈妈所做的努力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反倒是孩子冲着她大发脾气,甚至恼羞成怒地斥责妈妈从此闭上嘴巴。妈妈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她唯恐月考的失利会对孩子造成打击,使他一蹶不振,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于是妈妈又时刻陪在孩子身边,千方百计安慰孩子。可她就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好心,孩子却不领情。妈妈表示,现在自己都很害怕孩子放学回家,她不知道在孩子面前该谈些什么。对她来说,跟孩子之间的谈话简直就是一道难解的题。&其实,这个家长并非个例,如何跟孩子交流是很多家长的困惑。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仿佛越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话。有时亲子之间对话,家长稍不留意就可能引爆炸弹。于是经常会有家长通过我的邮箱、博客,咨询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甚至问到处理具体问题时,应该跟孩子说哪句话。家长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而且这种学习的精神也令我感动。但我认为家长对孩子说些什么、什么时候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说孩子才爱听,这可是一门学问,是需要家长花费时间琢磨的。并不是我告诉家长跟孩子说哪句话,家长说了就能收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同一句话,说话人的语气、表情不同,效果肯定不同。因为人们的口头言语可以变化,可内心的想法却是掩饰不住的。而且每个家庭中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同,孩子的个性不同,甚至有时候说话的情境不同,都会使得同一句话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跟孩子说话,家长是要备课的。
在《中国英才家庭造》这本书中我谈过,在我女儿每次大型考试期间,我都是她指定的专门陪护。因为她知道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我的一句话就能让她精神抖擞。尤其是高考那几天,每科考过之后,我都会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人下菜碟”,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及时调整情绪和考试状态,使她超水平发挥,毫无悬念地进入北大。其实,并不仅仅是在孩子参加重大考试或谈论孩子的学习时,家长说话要备课,在跟孩子相处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家长跟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做足功课。&首先家长要注意选择说话的内容。和孩子的谈话,未必都要选择正儿八经的话题,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孩子,如果家长说话三句不离考试、学习,孩子自然心生厌烦。就像前面那个高三的孩子,面对紧张的复习,压力本来就很大,父母的叮咛、嘱咐就会成为孩子的无形负担,使孩子身心焦躁不安,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如果父母能够选择一些轻松的话题、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自然不会拒父母于门外。而且孩子的生活主题就是学习,即使家长不谈学习,只要谈话符合孩子的口味,谈着谈着他自己也会谈到学习上来了。一谈到学习,班里发生的事情自然就谈到了。家长想了解的自然也就了解到了。有时,生活中一些看似无聊的事情,如果把握好了,也能帮助孩子释疑解惑、培养性情。&其次,说话的方式往往比内容重要。家长要学习掌握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尽量少用反问句,如“你怎么还不抓紧时间写作业”、“你不是答应过了吗”等;尽量少用陈述和评价,如“这么晚了,别磨蹭了,赶快写完作业抓紧休息”。这些话忽略了情感的传递,让孩子听到的是责怪、命令,会让孩子很反感。如果家长说:“孩子,今天是不是太晚了,可以休息了吗?”我想肯定是另一番情形。家长还要多思考、多尝试有效的交流方式,比如给孩子写信、留字条。也有不少家长困惑,写信、字条等方法都尝试了,可并没有效果。但我认为虽然家长自认为说话的方式改变了,可说话的语气没变,说话的内容没变,孩子自然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有一个家长在给孩子写了信后,见着孩子就问看了信有什么想法。这种交流方式的改变反倒弄巧成拙。&另外,和孩子交流的时机也很重要。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失落、伤心,这时家长要给孩子时间、空间,允许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就像上文中谈到的,孩子说的一句丧气话,也许仅仅是其情绪的宣泄罢了,对此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不要急于劝慰、鼓劲,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个过程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时候,我觉得家长不说反而可能比说的效果会更好,也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不少父母会认为这个时候如果不对孩子说点什么,父母会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可我认为如果父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意愿,不顾及孩子感受,这样的对话只讲究动机不看实效,其实并没有真正尽到责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给予和接受,而是共享,了解彼此的真实意愿和需要,尊重彼此的观点。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践行,我想孩子才会听家长说的话,孩子才肯向家长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
&我也在找引导孩子的方法,我朋友推荐让去乐知少儿英语学英语,180元报6人小班的英语口语课,刚下了单,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看下,如果孩子喜欢学英语的话,应该很不错的选择。希望我宝喜欢。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47652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做个好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