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是北大的学生吗,谢谢你的爱热心回答...

第1页/共1页1、你读几年级
&*A、二年级B、三年级C、四年级D、五年级E、六年级2、你的性别&*A、男孩B、女孩3、当我上课听不懂时,我会很苦恼&*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4、有时候学习能使我感到灰心&*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5、我很担心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差&*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6、有时觉得自己学习太差,对不起家人和老师&*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7、我常对学习有一种疲倦感&*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8、有时我不知道怎么办才能提高学习成绩&*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9、在学习上我经常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我很开心&*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0、我的成绩比较稳定,因此我感到轻松&*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1、学习的时候,我容易心烦意乱&*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2、我总希望自己能学得更好一些&*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3、我学习时经常会头昏脑胀&*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4、有时我努力了,也没有好成绩&*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5、我一学习就想睡觉&*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6、我一学习就心情不好&*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7、我能安心学习&*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8、有时学习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19、我很担心完不成作业&*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0、我很骄傲能把题目都做对&*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1、我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发愁&*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2、学习时我心情很宁静&*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3、当我在课堂上表现好时,我会很骄傲&*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4、在学习上,我比别人进步快&*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5、上课不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我会感到很不好意思&*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6、我对自己的以后生活悲观失望&*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7、我能很平静地面对考试&*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8、尽管我学习很努力,但成绩还是很差,我很失望&*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29、能独立完成一道难题,我会很愉快&*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0、当我的成绩比别人好的时候,我会很自豪&*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1、有时我努力了却没有取得好成绩&*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2、我很讨厌学习&*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3、我对学习没有兴趣&*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4、我做作业的时候心情很放松&*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5、通常别人都做出了题目,而我还没有做出&*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36、由于取得了好成绩我感到自豪&*A、完全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完全同意文中说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北大的学生和老师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喜爱的特点?
文中说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北大的学生和老师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喜爱的特点?
布吉岛我也在写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诚恳做人。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诚恳做人
的感言:谢谢你帮了我大忙!
其他回答 (3)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专注入迷的神情,敏感,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生机勃勃,永不厌倦北大清新自然的气氛
老师:北大老师的和蔼可亲,有的怪癖有的潇洒,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老师说的,我也是初一的
学生: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等待您来回答
电影电视领域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十五周年参会嘉宾及师生代表发言
参会嘉宾及学生代表发言
刘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
&&&&&&&&&&
&&&&各位老师,特别是有关领导部门的老师、各位同学,特别是已经毕业远道而回的同学;各位来宾,特别是关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建设的业界精英,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个很重要的日子,我们在聚集在这里庆祝一个很年轻的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十五周年,以及相应的保险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十五年对于一个系的发展来说,确确实实十分短暂;但是在这段非常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的保险学系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历程和业绩。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十五年前,建立保险学系在学术界至少在北京大学并不是被看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并不是一件必须要加快推进建设的一件工作。而现在短短的十五年,世界也好,中国也好,北大也好,一切的发展变化印证了我们当年北京大学办这样一个系,特别是孙祁祥老师率领她的团队,一个当时人数很少的团队来办这个系非常及时,非常迎合中国的需要。十五年来,这个系的建设无论是从国际影响方面,还是国内学术研究的影响方面,以及学科建设方面和教学管理的规范方面,可以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各个系中起到了一个率先引领和楷模的作用。我们的六个系当中,比学赶帮,保险学系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树立她的形象、建立她的社会影响各方面都走在前面,令大家非常尊重。保险系的学生,我今天来了以后看到很多;说句老实话,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我看到很多似乎很面熟,但是又很陌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年出去之后,尽管可能心理还很年轻,但是我看时间还是在你们脸上添了许多沧桑,所以不大敢认。很多同学跟我打招呼时,我在想这是当年的那个某某某?这是当年我们哪一年毕业的学生呢?等等这些疑问说明我们的学生确实在丰富自己,而且在这种丰富和提炼自己的同时,对这个学校、这个系保留了一份纯真的感情。尤其是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能够牺牲休息时间回到学校,来一同参加这样一个节日,我觉得非常感动。&&&&最后我还要特别说一下,我们保险学系的老师特别是系主任孙祁祥老师和学校有关方面。这个工作说句老实话,刚刚我们也在讲,就像今天这样的会,以及很多类似的工作,很重要的是要用心。有才华、再用心、再努力我们的事情就能做得比别人更好,我觉得我们保险系的建设和我们孙老师以及广大师生和学校各个方面的用心努力,特别是今天我们来了一些非常令业界尊重的精英给我们持之以恒的帮助和关怀指导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也特别感谢。另外我还要说一下为筹办这次聚会,我们的学生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很辛苦也动了很多脑筋。我们的学生现在很有想象力,能够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财富,对我们学生也是一个锻炼。再者今天也来了很多媒体的朋友,以及方方面面的人,在这里我也代表经济学院欢迎大家的到来也祝福我们的保险学系今后发展得更健康,今后取得更多的成就;也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也希望大家今后持久的进一步的支持我们。特别希望我们今天来的同学将来幸福、进步更快。&&&&谢谢各位!
程郁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
&&&&&&&&&&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我很高兴代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热烈地祝贺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成立十五周年,以及保险与会保障中心成立五周年。&& &刚才孙老师和郑老师已经把保险系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都说得非常清楚。我自己从北京大学管理社会科学的管理部门角度,觉得你们这个系和这个中心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个就是出了很多的精品成果,这个精品成果就是在科研方面有很多重大项目,而重大项目产生了很多重大成果、召开了很多高层次的国际会议。这些方面都完全符合我们北京大学的理想追求。我们就是要追求卓越、弘扬精品意识,这是非常成功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出了很多优秀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最终目标,我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我想这是非常得庆贺的。&& &我不懂保险,金融都不懂,我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别是唐宋诗词。所以孙老师让我题词时我苦思冥想之后提了两句:诚乃人生保险最高系数――诚,诚信这是我们人身保险、事业保险、所有保险的最高系数,只有真诚才能够发展我们的事业。孟子早就说过:天道是诚,人道也是诚,诚乃成就事业的根基。所以我想我们中国的保险,不管产寿保险,应该以诚赢天下。第二句是:民为社会保障之终始目标。刚才郑伟老师放了孔子《礼记》中的一段话也是这样,就是老百姓是我们社会保障始终要关注的一个目标。我认为我们学者只有关心我们的社会现实、关心我们的老百姓,才是我们学者最好的品质。我们北大的学者应该追求真理无怨无悔,为我们的百姓、为我们百的事业,除此之外一无所求。我这两句题词主要是这样一个意思。&& &最后,我认为郑伟老师讲到未来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用了王国维谈人生做大学问做大事业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晏殊的词,第二种柳永的词,第三种是辛弃疾的词,这是写的非常好的。&& &我最后想对我们保险系的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点要求,就是让我们在人生未来的道路上实现三个超越:第一个超越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超越前人,做前人未有做过的事情;第二个超越是在空间的领域里超越他人,做人所未有做过的事情;第三个超越是在精神的领域里超越自我,做己所未有做过的事情。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超越前人和超越他人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表现,但真正强者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们的保险系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中心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这三个超越。& &我是研究唐诗的,最后用一句唐诗来作为祝愿。唐代诗人王湾有一首诗,其中有两句非常精彩的叫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潮非常开阔,希望我们未来的前景开阔;风正一帆悬,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鼓满了我们前进的风帆。所以我用这两句来祝愿我们保险的15周年和中心的5周年,叫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谢谢!
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CCISSR中心主任
&&&&&&&&&&&&
&& &各位尊敬的嘉宾,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真可以说是宾朋满座。来宾中有学校的领导,业界的朋友,有我们中心的顾问、常务理事、研究员代表,还有来自新闻界的朋友们,因为时间关系,恕我就不一一介绍名字了。非常感谢大家拨冗来参加今天我们系以及中心的庆典活动。特别是,今天还是周末,本应当是大家在忙了一周之后应当稍事休息的日子。也感谢许多本来已经准备来的,但后来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而不能前来的朋友们,这两天我们接到许多向我们表示抱歉的电话,我说我非常理解。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北京大学校长、许志宏院士、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先生、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中文系教授程玉缀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为庆典活动题词。&&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晃,我们这个系都15年周岁了。但我还清楚的记得1993年的12月下旬,我随北京大学代表团赴日访问归来以后,当时的院长晏智杰教授找我谈话,说是院里商量了,让我出任刚成立的保险专业的主任。回顾这15年来保险系走过的路程,我真是感慨万千。看看现在,我们有7位老师,2位教授,四位副教授,一位讲师;6位博士,两位从海外学成归来,承担着我们这个系的所有专业课程。而想当初,我们专业成立的时候只有三个人:教资本论的徐淑娟老师,教货币银行学的于小东老师和教经济学原理的我,三个人除了徐老师曾经可能有些保险方面的知识以外,我和于老师连保险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惶论知识体系。我记得当时院里需要我们上报专业介绍和课程体系等材料,我们只好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同时也给校外的一些已经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发求救信。好歹弄了一份东西交差。去美国学习一年回来以后,徐老师因为年龄原因和身体原因不教本科生,只教研究生,而于老师当时还没有真正转到保险学的课程,后来又去美国进修一年多,这样,对94级本科生而言,大部分的时间就是我和一个95年留校的雷宇,我教授保险学原理等课程,她教授精算学,而有些课程我们只好到外面去聘请一些老师来承担,包括今天我专门请到现场的陈昕老师,他就帮我们承担了财险、保险法等课程,我很感谢陈昕等老师。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直对前两届学生,特别是94级的学生有一种愧疚感,因为当时的条件不是很好。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又觉得我与早期的几届的学生更具有一种亲近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与我们共同发动了我们系15年航程的引擎,而且他们与我们共渡过了初创期。&& &回忆保险系这15年的发展历程,我心中充满着感激。我感谢当时与我共同组建这个专业的两位老师。徐淑娟老师今年快80岁了,当时也是60多岁的资深教授了,但干起工作来真有一种“拼命三郎”的劲头,她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以很大的鞭策。因为身体原因,很遗憾她今天不能来到现场与我们共度保险系15岁的生日。于老师从系成立之初就在这里,直到2年前因为工作调动而离开。她总是认真、负责、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交给她的工作,为保险系的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也非常感谢在系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又离开了的一些老师。我还要特别感谢现在与我并肩作战的各位老师:学问精深的李心愉老师、才华横溢的郑伟老师、文理兼通的刘新立老师、满腹经纶的朱南军老师、多才多艺的谢世清老师、秀外慧中的锁凌燕。还有在我们中心工作的足智多谋的杨健老师和文武双全的李海燕老师。尽管大家教授的课程不同,研究领域各有侧重、负责的工作也不一样,但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爱自己的职业,爱学生,爱同事,爱家人。同时,虽然在教学科研中,在系里和中心的工作过程中,大家都很严肃、很严谨、很严厉,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地开朗、风趣和幽默。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在一起,才总是有那么多的乐趣,有着令外界很羡慕的良好的工作氛围,有着很大的创造力。&& &我还要感谢业界的许多朋友对我们的帮助,包括从最终开始资助我们的美国林肯国民保险公司到发展中期时的美国C.V Star 基金会、美国花旗集团、台湾的国泰人寿,再到5年前中心以来包括保险、银行、证券以及媒体等30多家理事会员单位。今天来参加庆典活动的许多学生应当说都是这些热心教育事业的公司及机构组织的受益者。至今,在系里读书的同学还在享受着台湾国泰人寿、泰康人寿、教保生命、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慷慨资助的教学、奖教金。&& &我还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系里所有同学的谢意。是你们让我们感觉到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是你们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意义;是你们让我们拥有骄傲和自豪的资本,当然,也是你们让我们能够就业,有了一个体面的工作机会。;-) 。我还要特别感谢这次系庆活动的学生志愿者们,人数可能很多,包括许多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的同学,时间不允许我一一对他们表示感谢。但我还是想特别提一下由 01级本科生,07级硕士生詹昊同学领导的系庆筹委会。这个筹委会包括校友组、宣传组、现场组、纪念册组(包括制作大屏风)。正是由于他们的天才创意,正是由于他们几个月的辛勤工作,才使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宝贵的系友通讯录,想想看,15年来,许多同学可能都转换了好几次工作,这是多么地不容易。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努力,才能我们大家欢聚在一起,,缅怀过去、畅想未来。谢谢他们。我还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95级学生的谢意。他们赞助了此次系庆活动的出版物,已经开始用“真金白银”来回报系里了 。 当然,透过这些真金白银,我们看到的不是钱,而是他们对系里老师和同学的这份深情。虽然从一开始这一班的同学就一再嘱咐我不用声张此事,他们想悄悄地回报系里,但我还是忍不住在这里“声张”了此事。05级的学生,请原谅我。&& &十年前,我们举行过保险系成立5周年的庆典,5年前,我们举行了保险系成立10周年的庆典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15年过去了,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的成果越来越多,我们系和中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物换星移,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的是:我们对保险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钟爱和对中国保险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殷切期待。&& &谢谢大家。
郑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CCISSR中心秘书长
&&&&&&&&&&
&&&&很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代表系里向各位汇报保险学系过去十五年成长的历程。我汇报的题目是北大保险系过去十五年成长的收获。我分三点向大家进行汇报。第一点是十五年成长的足迹;第二是成长的几点体悟;第三是未来之路。&&&&如果把过去的十五年分为三个阶段的话,我愿意把五年作为一个划分,因为我们保险系有一个传统,每五年有一次聚会,我本人也参加了九八年的第一次聚会,零三年的第二次聚会,以及今天的第三次聚会。从1993年到1998年我本人认为是一个奠定基础的时期。1993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前身――北大保险学专业成立;1994年北大保险系招收第一届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95年在美国林肯国民的资助下系主任孙祁祥教授赴美研修;1997年第一届硕士生顺利毕业;1998年第一届本科生顺利毕业,接下来的这张照片是我们第一届本科生的毕业照,虽然有些泛黄,虽然清晰度不是那么高,但我想还是可以带给大家许多美好的回忆。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到2003年,这个阶段我本人认为是保险系稳步发展的一个阶段。1999年北大保险系招收第一届博士生;2001年我们北大的优秀学生社团――北大保险学社成立了;2002年北大保险系招收第一界博士后;2003年我们的第一届博士生顺利毕业。接下来的一张照片是我们保险学社当时成立的一张照片。第三个阶段是年。这个阶段是保险系开拓创新的一个阶段。2003年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立了,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十周年,地点也在我们今天的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这是当年的会议现场的照片;从2003年起,北大保险系先后在中国证券报、中国保险报开辟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每周推出一篇时评文章,作者是我们系的教师以及博士、博士后,迄今已坚持五年时间,共发表文章255篇;2004年由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中心主办首届赛瑟论坛,之后是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五届,接下来的几张照片是我们每年赛瑟论坛的图片;在年五年的时间里,北大保险系共主持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20项 ,包括中国保监会“十五”规划课题、“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以及英国、韩国、荷兰等国家的大型国际金融集团委托课题等;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我们共举办了北大保险系列讲座33次,千余人次参加,接下来的图片是我们平时的一些系列讲座的图片;在 年期间我们还举办了北大赛瑟双周讨论会,一共举办过四十次,也是有千余人次参加我们的讨论,接下来的照片是我们讨论会现场的图片;到 2008年北大保险系共有568位学生,其中毕业生有464人,在校生现有97人;在毕业的学生中本科生337人,硕士生106人,博士生20人,博士后 11人;目前的在校学生是本科生是63人,硕士生19人,博士生9人,博士后6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保险系成立15周年,以及中心成立5周年,如果说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保险系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我们总结,主要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北大精神;第二个是学科魅力;第三个是团队凝聚力;第四是各方的支持。讲到北大的精神,大家都会想起1988年的时候,北大的九十周年校庆时所编的《精神的魅力》,其中有一段是谢冕老师写的“这真是一块圣地”,这是所有北大同学都耳熟能详的一段话,其中提到“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胜地不朽的魂灵”。其实在这篇文章中我自己非常喜欢的还有一段话:“这是一片自由的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我想每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同学不论离开这个校园有多长时间,北大的这种精神已经在内心深处扎下了根。除了北大精神的这种感召之外,另外一个就是学科魅力的起因。保险学系涵盖的学科包括风险管理、保险、社会保障。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就可以从《礼记?礼运》篇记录孔子的一段话中找到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原始思想。比如礼运篇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的一个原始的思想;再比如1996年美国非常著名的学者伯恩斯坦的一句话也是被广泛引用的:“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看法是,对风险的掌握程度是划分现代和过去时代的分水岭”,他从这个视角来划分人类社会;再比如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教授,我查过他在那个典礼上受奖的一个发言,在那篇演讲稿中出现“insurance”这个词达到92次之多;再有在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几条意见”当中,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国十条”中提到“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因此只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会有风险,而保险就是管理风险的一个基本手段;再有我们保险系的一个课题组在目前进行的一个课题中指出“保险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在这些文献和名人名言中都提到了很多关于保险学这个学科的恒久的魅力。第三点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凝聚力,这一点前面孙老师已经讲了很多,在这里我想引用三句话。一个是被我们保险系的老师和同学视为集体座右铭的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讲的,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另外我们保险系的老师在一起经常会提到包括我们保险系的同学也会提到“保险系是一个大家庭“;再有我们的同学当时创立的社团――保险学社自创的刊物叫做“险峰”杂志,这个杂志的刊名就来自“无限风光在险峰”。第四各方面呢,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各方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保险系不可能走到今天,包括今天北京大学校方、包括我们所在的经济学院、包括北大的社会科学部以及相关部门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包括政府部门、中国保监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卫生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银监会等等在过去几年都对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再有从建系之初的美国林肯国民到今天赛瑟论坛三十余家理事单位,从奖助学金到研究资助,从学生的暑期实习到师资的海外研修,社会各界的支持来自五湖四海,执着的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毕业的学生奔赴世界各地。所以讲到各方的支持我们是特别的感动。在这里我引用了《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讲到“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我们确实会珍惜,包括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接下来可以看到是我们几位领导专门为我们今天的活动、为我们的系庆、为我们中心的五周年庆典题写的题词。有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题词“努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有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的题词“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摇篮”;有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程郁缀部长的题词“诚乃人生保险之最高系数,民乃社会保障之始终目标”;还有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的题词“十五载辛勤耕耘,海内外桃李尽妍”;还有我们系的系主任孙老师的题词“十五年过去了,物换星移,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我们对保险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钟爱和对中国保险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殷切期待”我想这也是我们全体老师的一个心声。&&&&第三点向大家汇报的是我们的未来之路。未来几年里,我们将会加强风险管理领域的开拓,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我们系负责风险管理课程的刘新立老师目前也是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此外我们也要在建立系友交流沟通平台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共同来构建系友美好的精神家园;另外在2009年7月份,我们系将主办“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第十三届(北京)年会”,同时要参与筹办2010年的“世界风险与保险经济学大会”,因为在那一届的大会上孙老师是作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的主席去参加这次世界大会的;我们要通过各方努力来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我们学科的力量。大家在形容自己的事业发展的三阶段的时候都会引用这样的三句话,是王国维的一首词。我想用这三句话来对保险系的发展做一个比喻其实也是非常贴切的。第一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像孙老师所讲的,在建系之初,没有学生一共就三个老师,那个时候我想是真的非常不容易,真的是白手起家,那个时候“独上高楼”,孙老师独上美国也是这个感觉吧。第二个阶段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实目前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孙老师带领我们拼命的工作,刚才刘伟老师讲保险系在经济学院的六个系中是走在前列的,这个话我们自己不能讲,但刘老师讲我们听了非常的高兴,那么确实在工作这方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第三个阶段当然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到了这个阶段了吗?没有,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就像中国将长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样,我们保险系的发展也将长期的处于第二个阶段,但是我们也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在等待着我们,一个美好的彼岸的世界在吸引着我们。所以我们会继续的去努力。&&&&最后的两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京师学堂常为新,无限风光在险峰!”&&&&谢谢大家!
陈东升: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尊敬的程老师、孙老师、各位同学,还有我们的同行、记者以及其他嘉宾,大家下午好。特别感谢孙老师邀请我来参加保险系15周年和我们中心5周年的庆典,说要我代表顾问讲几句话。刚才郑教授对15年的总结让我听了之后很兴奋。因为保险学科严格来讲是一种比较实性的学科,所以在北大的土壤上把人文的精神和我们造福人民的这样一种很专业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的技术能够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不愧是北大的精神。我听了后很受鼓舞,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和这样一个年轻的系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大家回想一下,这样一种成长实际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现象。所以我也在想为什么会有保险系却没有银行系或者证券系:保险相对于其他金融业来讲还是有它完整的学科的价值。我也有一些心得:我想说保险是金融学科大家肯定没有争议,保险是服务业更没有争议。其实我还有一个观点:保险是消费业。其实和银行不一样,保险是有消费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消费的产业,是一种未来的。比方说养老、或者说医疗、保健,总之是一种未来的消费。实际上为什么它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呢?它是非常完整、非常丰富,它的外延是非常广阔的,不仅仅是纯粹的一种金融业的定义。所以我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但是话说回来,今天来是祝贺保险系的15周年和研究中心的5周年。当然如果说祝贺的话无非两方面:一个是出人才一个是出成果。我刚才看到晶晶,是我们北大培养的同学,也在我们泰康工作的老员工。我希望在这里能够叫出5个、8个、10个的名字,更多的人能够在泰康人寿来工作,当然在平安等等好的公司也是都一样的。还是在这儿我看到孙老师的学生也在泰康工作,而且一直很忠诚地在泰康坚持下来。现在这个行业发展特别快,有人干两天就跑到别的公司去了,所以经常见到我都会说:你现在哪个部门呢?他们就说我去哪儿哪儿了。我就说好,只要干得好都可以。所以很高兴15年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而且很多人在业界都开始崭露头角。我觉得培养人才始终是一个学校最根本的宗旨,北大保险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新兴的系,很快在保险业有很大的影响力、有自己的地位,我觉得孙老师这15年没有白费。我觉得今天你应该是最高兴的人。&& &第二点:出成果。所以实际上来看很有意思,孙老师也很聪明,上面是培养学生,下面是出成果,你把这两者巧妙地、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所以赛瑟每周年的论坛,我参加过一次,规格很高,每次都能把保监会的主席或者部长请来,这也是很重要的。你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纯学术的,还能够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决策。我觉得这一点上,一个北大的招牌很大,第二个在北京得天独厚,最重要的还是孙老师的影响力和公关活动很强。我是武汉大学毕业的,我的母校也有保险系,而且是很老的保险系,但是我看没有像你发挥的作用这么大。特别是在这个行业,参加保监会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参加发改委国家计划的制定,我觉得这就是把理论研究和社会发展、把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我们学科的实用性。也体现了我们学的知识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促进。我听了后蛮感动的,所以我再次祝贺孙老师你的一个非常好的精良的团队,也再次祝贺我们保险系回来的、在校的学生,你们用短短的15年的时间证明了你们是了不起的,应该在某一部分你们是伟大的!谢谢大家!
王利平: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 &进入北大的校园,感觉风也格外的清爽,满眼都觉得非常舒服。回到校园当然不一样,但是我并不是毕业于北大,也很少来北大。自从离开大学,很难有机会进校园,所以进校园的感受非常好。&& &跟孙老师认识很多年了,刚才孙老师念叨了一下她的同事,有文武双全、有满腹经纶、有秀外慧中。我想反而孙老师没有人给她评价一下。那我一直觉得孙老师是一个“智慧美女”型的教授,是么?看来大家还是非常赞同我的评价。&&& 来之前在想,我要说点什么?我的同事建议说:你就说说人才吧。对!我想我就说说人才吧。因为我想我们北京大学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刚才我们看到吴定富主席的题词,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保险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也跟人才是密切相关的。我自己没有当过老师,但是旅途中经常有人看着我的样子说您是不是老师啊?我说我不是,很遗憾没当过老师,非常羡慕孙老师、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桃李满天下。当然这也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就说人才。&& &中国保险业发展非常快,可以说20年走了别人50年、70年、80年的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的大。而且保险业行业的特点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我们卖的是什么?不是有形的商品,卖的是一张纸、卖的是信誉、卖的是未来。那么管理这张纸,要管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甚至这个人的终身。这个不是说有形的商品,卖出去明天就不知道是谁了。我们要做好前中后的、销售前、销售中、销售后的管理,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保险业不同于普通的服务业――虽然保险业、金融业都属于服务业――的地方。保险业20年的发展,我刚看了个数据。从88年,包括经纪公司什么的都放进去,到目前包括经纪公司有110多家,保险从业人员从 88年的10多万到现在的100多万,人才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保险业的特点就是起步晚、发展快,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才的来源非常少。刚才介绍的从 94年北京大学保险系开始招生,在94年之前可能也有一些学校有保险系,但非常少,所以每年的毕业生也非常少,供需关系有非常大的缺口。教育方面的滞后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总量不足,再加上自身发展非常快需要大量的人才,行业有很多新公司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刚才沈董讲他下边有很多人才都出去了,我想平安也是有很多员工出去到业界的。有人说平安是保险业的黄埔军校,这话我们听着挺尴尬的。一方面是好的,说明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另一方面是说向行业输出了非常多的人才。&& &今天呢,因为我不是搞理论的也不是搞学术的,结合平安这么多年培养人才的经验跟同学们介绍一下。我想平安到今天是20年的历史,如果把20年也像咱们学校一样分成5年一个阶段的话,那第一个五年呢,我觉得是公司的初创期,就是88年到92年。那个时候说实在,保险市场上的主体比较少,人才也少,我们这个阶段呢,主要从人保引进人才。那第二阶段是93年到97年,那个时候我们业务就发展得比较快了,开始引进一些外部的,我们叫“外脑”。再到了第三个五年的话,98年到03年,那个时候我们平安已经走上了这个国际化发展的通道,我们引进了不同的人才。03年再到08年呢,这个最近的五年,我们平安已经初步形成了综合金融发展的模式,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我们都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所以在这里呢,也给大家介绍几个平安在人才发展中的小故事啊。&& &我是95年初公司调我去负责寿险工作。当时呢,我打电话给分支机构的领导说我们的业务,我们这个机构的领导跟我说:“王总啊,我们公司可以呢!”我说怎么可以了?他说,收 100块钱保费,就给我们十块钱花,剩下公司都赚了。我说,我们这将来是要还给客户的,怎么是公司都赚了呢?但是从这个故事我们觉得啊,虽然他也是从别的行业过来的,在这行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我们的从业人员非常缺乏保险的理论知识。他不知道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的利源从哪里来,他不知道那三差。当时那个市场上连保险理论的书都没有卖,我们就组织了几个人,编撰了一本《保险概论》,然后自己印刷。然后开培训班,把我们每个分支机构的干部都叫过来,告诉他们保险赚钱是赚利差、死差、费差。所以从这些例子来看呢,在保险的起步初期,面临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在人才方面。当然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同学进入学校,有非常好的扎实的基础,这个是非常好的。&& &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往后的经营管理上是需要更多的要求。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把所有干部拉到山西平遥,那是一个古镇,山西票号就是中国金融业发源的地方。一百多年的票号管理就非常严谨,风险控制非常严谨。大家一看,原来我们国家一百多年前我们的银行就是这样管理。因为我们一直讲我们一些东西要集中管理,我们有些制度要改革,他们不接受这样一个观念。当我们拉到平遥去学习以后,他们觉得很多企业管理的知识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当然后来平安又请了麦肯锡,把如何做项目,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引进过来。那时跟麦肯锡合作,是麦肯锡跟平安的人一起来做,项目做好后去机构推广。因此呢我们称麦肯锡的人是“老麦”,带了一拨“小麦”,也就是我们平安的人,通过学习和国际接轨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去研究。到了机构,我们再找机构的人和我们在一个小组,来一起研究怎么样去推广更好,所以那个是“小小麦”。我们通过引进外部的脑力,然后来达到培养员工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觉得平安之所以能成为保险业的“黄埔军校”,我想平安有它的特点。一是有非常好的人才培养的土壤,二是有这样一个机制。土壤就是平安的企业文化,在这个公司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有这样一个激烈竞争、淘汰的制度作保证,你不可以偷懒,你需要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如果跟不上的话,将面临一个被淘汰的危机。因此大家都会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来和公司同步进步。公司也有些国际化的背景,比如说公司会请外国的一些专家来讲课,来让大家成长的更快一些。当然也有一些培训的机制。不过,最好的机制还是“Training on Job”,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我们在座的同学有些已经进入了工作的职场,还有一些没有,未来都要进入社会。在校和在单位有着天壤之别,但保险我觉得还好。因为我们是从保险的理论转向保险的实务,不断从理论里面看看经验是怎么样的。通过这种扎实、全面的基础理论学习,来为下一步在工作中非常快的进入角色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也认为保险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大,特别是我们人寿保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在人寿保险上发展的空间、潜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也非常庆幸我们的学生有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选择了保险行业,未来有着非常明朗的前景。越是发展的快的行业、公司,里面的人成长的就会非常快。所以我们北大的学生,特别是我们保险系的同学,能够在学校很快的吸收很多知识,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也能更快成长起来。我们作为企业,期待着我们学生能在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未来为中国保险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庹国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尊敬的程郁缀教授、刘伟教授,尊敬的孙教授,还有各位同仁、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系里和院里请我来参加这个北大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15周年的系庆和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5周年庆典,我感到很荣幸,也很高兴。我自己呢,实际上和我们保险系至少有10 年的交往,北京市教育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有的是我亲自参加评审的。每年的赛瑟论坛,我也是积极的参加者之一。保险系的老师们,我都很熟悉。所以每次到这里来,我都像来到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家里一样的亲切。15年保险系主要变化,我也是比较了解的。刚才孙老师说,93年实际上我也刚回国,96年后与北大的交往比较多,我大体上见证了北大保险系成长和发展的足迹,见证了北大保险系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如何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辉煌。&& &在北大这个高起点的平台上,保险系为金融保险业培养和输送了――刚才郑老师说是561个,我数了册子上是570个,这个数字上有点差异――按照郑老师的话,他的数字应该更准确,培养了561位博士、硕士和本科学生。保险系的教材教学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为我是做教师的、是学校的,所以在这方面还是跟刚才王董、陈总他们视角有一点不一样,因为我搞教学的嘛,对这方面特别敏感,也感兴趣。这方面孙老师刚从国外回来时候写了一本《保险学》,这个在我们保险学界也是非常有影响。后来他们出了一系列的教材,很多教材是被评为北京市教育部的精品教材。保险学的教学也获得了在教育部的精品课程。这些是刚才郑老师没提到,我再补充一下。所以我认为这在全国的保险专业中间是佼佼者。北大保险系的科研活动也异常活跃。刚才郑老师说,从03年到08年,一共承担了重大课题20项,不仅课题众多、研究范围广泛、选题前沿,而且成果累累,获得北京市的哲学社会科学奖有好几个,最近也就刚公布的孙老师他们组写的一本书又获得了北京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奖项是很多的,这些应该说我比较了解。特别是通过每年一届的赛瑟论坛,已经创建了一个得到全国广泛认可的学术论坛的著名品牌。据我所见,这个论坛在保险学界的影响力应该是最大,也是最具有亲和力和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我用了三个形容词,我想讲述一个事实,因为在保险学界,全国的保险专业应该超过七、八十家。保险论坛每年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但有这么大影响的,大家都愿意来参加的,而且我认为他具有可持续性的论坛就是北大一家。我每年都参加不同的论坛,但是我认为这三个词比较能够概括赛瑟论坛在保险学界和保险业界的影响。我们系里和研究中心举行的双周学术讨论会,和经常举办的学术讲座,系列讲座刚才郑伟老师说三、四十,但是我收到的通知是39次,双周论坛是40次。这些双周学术论坛,和经常举办的学术讲座在北京如果我们有保险、经济、管理的院系应该是家喻户晓,而且我们首都经贸大学的研究生经常也有北大保险学听课。每年的论坛和平常的学术讲座,我们的老师、研究生和本科学生都来听课,不少学生以能到北大的课堂和学术讲座听包括保险系教授们在内的各国专家教授的演讲而荣幸,很有收获。&& &北大保险系能走在保险教育和保险学术界的前列,创建自己有鲜明特色的著名的品牌,我认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体现了刚才郑伟教授介绍的北大科学民主的精神,体现了我们北大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其间当然也包含了孙老师、郑老师、李老师等保险系所有的老师和所有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们共同的心血,包括他们艰苦不懈的努力,体现了一种团结奋斗的精神。所以在保险系过和生日的今天,我们要向全系的和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我们衷心的祝福,表示衷心的祝贺,也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贺和感谢你们为北大也为全国保险业界和保险学界作出的贡献,我们相信北大保险系这个教育、教学和学术品牌一定能够越来越响亮、越来越辉煌,谢谢大家。
王稳: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北大的校园。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梦想,希望来到北大做学生,却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但是今天有这么个机会,给大家讲几句话,非常高兴。我首先代表我们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800名师生向北大保险系的师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大家生日快乐!&& &年轻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学系的学子们,我们为你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实际上大家看到我们北大保险学系有了这个辉煌的发展,刚才郑老师讲了有四个因素,其实作为我们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也想跟北大一样创造我们的辉煌,我们也在寻找北大保险学系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其实上刚才郑伟教授降到了4个因素,我不讲很多因素,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可能是祁祥教授的魅力,也可能是我们老师的努力,也可能是我们学生的努力,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是什么呢,在我们的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和风险保障研究中心,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元素,这样的元素包括我们业界的高管、业界的朋友,我们政府的朋友,我们其他高校的老师,还有我们可爱的学生,还有国外的同行。大家看到保险学系把这么多的因素整合在我们的一个平台中,产生了一个产、学、研共生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这就是北大保险系的发展模式。忽然间我觉得这是你们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祝贺大家在这样一个模式下形成了这种北大的文化――那就是团结、奋斗、创新、祥和。这代表了北大保险系发展的最大的文化特色。所以基于这样一种文化下,我们看到了你们所创造的辉煌。&& &首先是科学研究,你们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祝贺你们;特别看到你们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祝贺你们;再次看到你们为社会提供了那么多服务,为公司提供了那么多方案、计划,提供了那么的研究报告,为我们这个学界提供那么多观点,祝贺你们。同时还要祝贺你们,刚才郑伟教授讲的,你们为我们这个社会传播了文明的种子。我刚刚在册子上看到了孙祁祥教授为这个会所作的特别的题词,就是“十五年过去了,物换星移,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我们对保险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钟爱和对中国保险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殷切期待”。是的,我愿意和北大保险险师生共同分享的一个观点是,保险系今天的辉煌和成就,不能够忘却我们走过的15年的艰辛,大家为这15年做了什么,其实大家是最清楚的。我在这里想提醒保险系的师生,大家不要放弃,也不要忘记中国保险业这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任重道远。所以我同时也希望各位对我们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因为我们是一个后来者,我们是一个学习者,我本人也是孙老师的学生,希望你们给予我更多的关心。最后,借这个机会祝福各位来宾,祝福北大保险系,祝福孙教授、郑教授,祝福同学们,祝福中国保险业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王绪瑾: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
&&&&&&&&&&
&&&&今天是个非常高兴的日子。尊敬的孙教授,各位同行,下午好。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15周年与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代表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向北大表示热烈的祝贺。&& &因为前面都讲的很精彩,我是不知道怎么讲了。前面讲的是文采很好,专业很好,我讲一下体会。北大这个专业的发展,我记得好几年之前开会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讲的,中国大学办保险专业,有人有不同看法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这个结论是不对的。我记得是一个美国外资企业的中国人。我过去很多体会,因为前面都概括很好,我讲几个方面的想法。一个是说学科理念问题,我觉得很重要,孙老师定位定的很好,一个说我是大经济学类,第二是应用经济学。我看到写文章,首先是理论的长处,所以很强调数学模型和基本理论分析,第二个问题讲的很多文章实证分析比较多,学术论文特别讲究实证分析,我讲这是个学科理念或者专业理念问题。再一个是大学的教学理念问题,前面讲这么多,教学是一部分,科研是一部分。实际上讲的是教学和科研是两个车轮子,大学教育科研先行,科研升华教学,教学有推动作用,这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我前面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有另一个方面是和业界的联络问题。商界、政界和学界三位一体。一年一度的赛瑟论坛,其他的讲座也很多,北大这个地方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考研考到这里来,因为这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所以我在方面是感受很深刻的。我们经常讲根深叶茂,还有树大根深,那北大这个根是很深的,北大保险系发展到这一步,说明在这个很深的根上。树也长的很大很大,祝愿北大保险这个树越长越大,在中国,甚至在全球。罗忠敏:中国保险学会会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能够参加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15周年与北大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庆典,感到非常的荣幸。首先在这里我要代表中国保险学会对于北京大学保险学系成立15周年和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庆典,给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道一声生日快乐,对你们的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听了各位老师、各位嘉宾的发言,特别是听了郑伟老师对咱们15周年来分成三个阶段所走过的每一步,看到你们所取得的辉煌、所创造的成就,特别是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和决心,我感到非常的受鼓舞。北大是神圣的高等学府,北大保险学系成立尽管只有15年,但在短短的15年创造出来的成绩,我觉得作为中国保险学会也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因为北大保险学系是保险学会的非常优秀的重要的骨干会员单位,有这样的成就,我们当然应该感到自豪。趁此机会,我也代表中国保险学会对过去的岁月里面,北大保险学系孙老师、郑老师等一批老师,还有很多同学对于学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也道一声感谢。作为中国保险学会的刚刚上任的、才疏学浅的会长,站在这个地方,我感到非常的惭愧。大家都知道,中国保险学会从章程上讲,师专门从事保险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但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们自己的理论功底、我们自己的工作水平――这里主要师讲的我们的会长和秘书处――还没有能够适应广大会员对学会热情的期望和厚望,所有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整合各个会员单位的资源,并没有能够为各个会员单位发挥好自己的能力来繁荣中国保险学界作为组织工作,就这个问题而言,我们觉得很惭愧,很对不起大家。当然,也对不起北京大学的保险学系。但是,从你们15年的经历当中,我感受到了鼓舞,吸取了营养,我觉得今后如果我们会员单位都能像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与北大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立有这样强烈的进取心和治学精神,有这样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我相信中国保险学会的工作也会干的更好。&& &前几天我在一个场合说,今天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我们保险业也基本根这个是同步的,也30年了。中国古话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觉得一个行业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一个重要的标志或者配套性的要求,就是它的理论上应该拿的出来自己的东西,虽然保险是个舶来品。像北大这样的高等学校,一是传授知识,另一是培养人才,照我的理解就是传经布道的。那么在我们这个行业,三十而立之后能不能做到四十而不惑,我觉得这是我们当年中国保险学会工作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作为学会来说,它只是一个学术性的团体,但是作为我会长而言,我们并不是具有像孙老师等一样的专家学者的能力,所以我们学会秘书处也不是一个研究机构。我们的任务就是虚心的向广大学者专家学习,向广大的会员单位学习,把大家的力量组合在一起,争取能够为我们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我们未来的几十年,不但在实践发展走出一条辉煌之路,同时从理论上、从政策上能够及时反映大家搞科研搞教学的最新成果。所以,也借这个机会拜托也衷心的期望北大以及我们其他高等院校的保险系和保险专业能够越办越好,能够成为中国保险学会的中流砥柱。最后也做一个小小的广告,我刚刚在想,北大保险学系才成立15周年,就培养了500多学生,今后桃李还会很多,还有其他那么多院校,为了繁荣中国保险的理论研究这个园地,我想我们同学无论本科毕业也好、硕士博士也好、博士后也好,能不能也光顾一下我们中国保险学会这样的学术团体,欢迎精英人才到中国保险学会来工作,你们不要都跑到实业去嘛。当然,投奔实体去搞公司这个完全对的,那里大有你们的用武之地。当然,我想呢,到中国保险学会这样的学术性团体来搞一些组织工作、协调工作,包括研究工作,也会大有用武之地的。我们时刻欢迎大家到我们这儿来工作、考察,同时请祁祥老师、郑伟老师还有其他老师多多给予我们帮助,也祝你们今后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锁凌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讲师、CCISSR中心主任助理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系友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庆典活动,与大家一起庆祝北大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十五周年和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对多年来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前辈和同仁、对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位系友的关怀、支持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此时此刻,可以有两个词语来描述我的心情。&& &其一,“感慨”。时光飞逝,在迎新与毕业的欢欣与唏嘘中,保险系十五岁了,而我与保险系结缘,已有十一载。保险系五周年庆的时候,我是刚刚进校的新鲜人;保险系十周年庆的时候,我作为系里的行政助理参与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在系里任教第一年,又恰逢保险系十五岁生日。十一年的时间,对于一个系而言,只是千里之行之一“跬步”,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却是这一生当中最美妙的金色年华。在这不短的时间里,在这个有着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的保险系,我不断成长,从一个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北大教师;从一个来自于大山环抱之中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土冒”,成长为一个出过洋、留过学的小“知识分子”。回顾过去,不由感慨万千。我相信,不需要我说服,在座的各位中,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从内心深处感谢保险系的培养,并想把祝贺与感谢的掌声送给我们的保险系!&& &其二,“惶恐”。这份惶恐来自于自己今天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在保险系的教师队伍中,我是资历最浅的一个,是刚开始用这样一种新的身份来尝试建设保险系这个教育和科研基地的一个,为自己的“代表性”,心中颇是忐忑。但所谓“行使权利需承担责任”。在这个有点庄严的场合和背景下,希望自己有限而苍白的词汇,能够完整地表达一名 “教师”在此刻的心情。在北大保险系,有这样一种优良的传统,那就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不是这个系的旁观者,大家都将自己融入保险系这个集体,并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在这个集体中,努力不分大小,都是构成保险系发展整体“合力”的要素;在这个集体中,成就不分高低,都是保险系的光荣与骄傲。正是这样一种坚持的传统,使保险系具有这样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保险系具有这样一种家的温暖。&& &家之真谛,不一定要豪华,但一定要轻松。我们希望各位取得辉煌的成就,更希望各位能够快乐;我们乐于见到各位都成名成家,但是我们更希望各位能够实现自己真正的理想。就像那首著名的诗歌所歌唱的,“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亲爱的系友们、同学们、朋友们,无论你们身在何方,我们都衷心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是愉快的、幸福的,你们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鲜亮的;也希望并欢迎各位,能常回家看看,在这湖光塔影的美丽校园里,延续我们这“家”的传统!&& &谢谢大家!
范唯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94级本科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能回到这儿,第一我想说的可能也是大家最想说的,回到家的感觉真好,今天真高兴。其实大学四年,有很多东西想讲,特别是我们是作为第一届本科生,我们与保险系共同成长,有太多的话可以说,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那么今天作为一个学生的身份,从个人的角度,讲一件最难忘的事,一句最难忘的一句话。&& &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第一年是在昌平度过的。当时的昌平园与现在的昌平园或者燕园都是无法相比的,同时,年轻的我们对于大学生活、对保险这个领域都是很局限的。当时进了昌平园后,大家的情绪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孙老师也正在美国访问。有一天,班主任就招集大家开了一次会,为大家宣读了孙老师从美国寄回的一封信。孙老师大致是这么说,中国的商业保险正在经历一个将要快速发展的阶段,商业保险在中国将要获得广阔的平台,同学们要坚定信心,虽然孙老师不能在同学们身边,但希望大家可以把大学的第一年过好,认真的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想,这一幕应该我们94级同学最难忘的一幕,这也转化成我们学习的动力。&& &大二时候回到燕园,第一次跟孙老师见面,孙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她说,我希望我的同学们,能够为了明天的辉煌,甘于忍受今天的寂寞。正是这句话,指导着我们在燕园和步出北大后的学习和生活。毕业这么多年,这句话还经常在我耳边回响。而孙老师所倡导的精神,和在座同学老师身体力行的实践跟保险系所取得的辉煌和成就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回到这儿,看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真的很激动。首先我代表保险94级的全体同学感谢孙老师和其他老师为保险系的发展所付出的心血,也代表所有保险系同学发出最诚挚的祝贺,希望北大保险系今后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邓力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95级本科生
&&&&尊敬的孙老师、郑老师和各位老师,我代表95级的各位同学们对你们说一声,我们回家了!看到你们依然这样的美丽,这样的慈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站在这儿,最想说的是三件事。&& &第一,也是最想表达的是感谢。没有北大,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温馨的时光;没有孙老师的培养,就没有我们今天分享成就的喜悦。特别要感谢孙老师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孙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给我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你们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你们的校友和学校。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凡是走上了工作岗位,都能体会到孙老师这句话中的启示和鞭策。最后还要感谢各位同学们,你们陪着我一起走过了北大保险系的时光。&& &第二,我们95级的同学带来了一定的期望和诉求。我们知道,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风险管理也会迎来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我作为一个苦难深重的政策行业来到这里,深深的感到我们有太多的迷茫和期望想让我们的孙老师解答给我们。&& &最后,带来北大95级的祝福。祝愿北大保险系、孙老师、同学们、在座的嘉宾们,希望在未来成就更辉煌的传奇。谢谢各位!
雒庆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96级本科生、2000级硕士生、2004级博士生
&&&&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好多同学8年没有见面了,很感谢老师们举行这么一次活动,让我们这些骨灰级的人物回到这里,来怀念过去的时光。刚才两位师兄也回忆了过去美好的时光和故事,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给我们回忆一些很痛苦很感伤的事情。&& &我们96级同学身材都比较小,打篮球就比较吃亏,经常在第一场比赛就被淘汰,不像95级师兄能够分成两个队,并且在决赛胜利会师。当然,过去还要许多许多美好的时光。97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回到校园,第一次见到了孙老师,第一次集体照相,感觉非常好。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形容96级的话,我想这个词最恰当的是团结,这首先体现在互相的称谓上,例如柔柔、倩倩等。我想,这些称谓对于他们而言也许已经很多时间没有人这么称呼他们了。这种团结更体现在我们离开校园后的生活,无论是否是在一个行业、一个地方,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关系非常的好。&& &北大有个校园自创曲,叫做未名湖是个海洋。我在纪念册里写到说,未名湖是个海洋,这里是个圣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对北大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告诉他们,这里有很强的归属感,离开这里之后,我觉得很多时候找不到那种归属感。&& &最后也借以机会祝福我们的保险系,祝福所有的保险系同学。
李峙h: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0级本科生
&&&&最开始詹昊师弟在跟我说,希望我能在15周年系庆时候能够来说两句的时候,我还在想说什么呢,因为心里面的话非常多,直到刚才的一刻都还在想如何去压缩,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想对母系、老师、同学们的感情表达出来。&& &现在最想表达的有三点,我们这一级应该算很幸运的一级,我们一进校就留在了燕园,所以一直在系里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下成长的。今天看到很多很久不见的同学,有点老泪纵横的感觉,现在工作了几年了,感触非常深。首先,北大的同学是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我们00级发起创立保险学社,对于保险系的发展可能仅仅是一朵小花,但当时对我们的历练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现在我在工作中的感受,需要同时推进多个项目,这种感受与当时创立保险学社时非常相似。所以非常感谢孙老师能够给我们这个机会来做这个事情。&& &第二点,我想说保险系的老师是我们人生中经历的最好的老师。刚进保险系的时候,孙老师给我们说过一句话,要么就别做,要做就做最好。这句话直到今天还经常在我脑海里回响。举个例子,去年年底,我在我工作的一家国企做了一个项目。当时,外商投资企业有香港上市公司,它的应分红利转增资本是可以退税的,最好金额非常大,有1.4个亿。最后,领导把这件事的担子都压在我身上,我当时也没有信心能够做完,直到12月31号,这一项国家的政策可以截止了,到最后我都想放弃了,因为最后时间上根本不允许经过国家商务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重重的审批和自己方案的修改。有一天晚上回到家里,翻之前的东西,突然翻到之前写的日记,里面就有孙老师给我们说的这句话。要么就别做,要做就做最好,这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决心,最后终于在12月31号的时候把最好的批文拿到,而也正应该这件事的成功拿到了公司的特别嘉奖。所以想感谢孙老师,您的每一句话都在鼓舞和激励着您的学生,无论在哪个行业,您当年的教诲今天都在帮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进。&& &第三点,我觉得北大精神是我们永远的归宿。尽管平常工作很忙,在冗繁的事务中很难有空闲来思考,提升自己,但我觉得北大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千万不要放弃我们的思考,要一直去思考和学习,这也是北大学生特别的地方,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思考这也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和单位所需要的。虽然我们最初扮演的是螺丝钉的角色,我们需要把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做好,但是如果我们缺乏思想这个环节,我们很难把事情做的更好。我想,北大保险系教给我们的思考,我们会一直思考下去,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让自己变的更有用。&& &我们走过了5年、10 年、15年,一直走到今天,我们看到她欣欣向荣,我想,有我们在座的嘉宾、老师、系友,我们一定能在未来的5年、10年、15年把保险系办的更好。保险系会走出更多对这个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
应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1级本科生
&&&&大家下午好,我是01 级本科生应隽。时间过得真快,入学孙老师对我们的勉励致辞还在耳边,而我现在已经毕业6年了。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保险行业,在AIG担任精算师工作,我非常热爱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很新,充满了新鲜变化,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大新鲜的东西,非常感谢保险学系,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没有本科在保险学系的学习,我想我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也不可能这么顺利。保险学系老师引导我们去思考,开拓眼界,我们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机会,去接触社会,对这个行业有更理性的认识。想感谢的话,有太多太多,没办法在这里一一细述。在此我衷心希望保险学系在未来能发展的更快、更好,为保险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徐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2级本科生
&&&&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徐甜,现在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工作。我今天受我们02级硕士15名同学的委托,向各位老师说说我们现在的心声。&&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可以用三个词来表示。第一个词是“感谢”。在两年的硕士生学习中,我们的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们从懵懵懂懂又心浮气躁的少年,成长为了社会基本可用的材料。所以在此我们想说的第一个词是感谢。&& &第二次是“温暖”。很多老师很同学都说到了,保险系就像一个大家庭。确实如此,无论在学校还是走出校门,哪怕是走出去四年的时间,老师都始终在关怀着我们。用孙老师的话说,老师钟爱着我们。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心里都暖洋洋的,非常温暖。第三个词是“祝福”,祝福我们保险系越办越好。而且我坚定的相信,只要我们坚定的团结在以孙老师为核心的系中央周围,在校的学生好好学习,走出了学校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好好工作,我们的保险系一定能够结出越来越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赵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2级本科生、2006级硕士
&&&&各位尊敬的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我叫赵亮,是02级本科生,06级硕士生。刚才师姐说我们保险系这么多级的师兄师姐和现在的学弟学妹,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我想,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我们是最优秀的。&& &正如匾额上,孙老师总提的,“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的优秀表现在我们系有非常优秀的朋友,正像陈总,还有沈总、庹老师、王老师等等一系列我们保险系多年来的朋友给与我们保险系的支持,所以我们保险系是优秀的。第二点优秀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老师,孙老师、李老师、于老师、郑老师、刘新立老师、朱南军老师、谢世清老师,包括现在的锁凌燕老师。他们是倾其心血,教我们为人为学。&& &第三点优秀我相信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同学。我从今天一进会场,看到今天这样专业的会的组织,还有这么精美的画册,使我感受到了这么一种优秀。我想,我们保险系是最优秀的!&& &今天来之前两个小时,詹昊给我打电话说你临时代表02级的本科生和06级硕士生发言。我也没有做什么讲稿,不过我想,我们保险系是一个大家庭,我回家了,我不需要什么讲稿。我有什么说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一个亲切的大家庭,6年前,我还能记得孙老师、于老师、郑老师、刘老师还有张博老师、朱南军老师,他们用亲切的笑容将我们这一群非常青涩的学生迎到了未名湖边、博雅塔下美丽的燕园之中。六年间,我们在专业的课堂上各抒己见,学习知识,感受智慧;六年间,我们在我们系的活动中,在我们保险学社的活动中,感受着活动的快乐;六年间,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在撰写论文中,感受着一种科研的魅力。四个月前,我们从燕园毕业了,带着很多的故事,带着很多的难忘;过了四个月,我们回来了,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虽然我们的身不在燕园之中,不在保险系之中,但我们的心仍然留在保险系中。正像xx师兄说的那样,他可能看到过去的日记,想起过去孙老师给他的一句话,促使他产生一种动力,更好的完成工作。我可能想不出一个具体的事例,因为我工作的时间尚短,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孙老师还有各位老师,还有我们系的朋友、同学给与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是一种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永远追求优秀!&& &最后,我想代表我们 02级本科生,06级硕士生祝我们保险学系再创辉煌!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2003级硕士生、2005级博士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咱们系15周年的系庆,好多人呢在前面的演讲已经说了――“回家”。其实我觉得呢,咱们回这个家风险还是挺大的,咱们是风险管理的,比较重视风险。首先呢,你做公务员工作,现在正在学科学发展观,周六正在上课,逃课呢是个技术活儿,这是个政治风险;然后呢,世界经济日渐衰退,金融危机呢不断的走向深入,好多炒外汇的人正在看盘,可能这几个小时损失挺大的,这是经济风险;那现在风吹得也挺大的,挺冷的,像我还感冒了,我觉得这是个气候风险。这三大风险还是没有阻隔把我们561个系友的心拉到这个交流中心的大厅里来,我想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呢,这可能是孙老师呢,藏着咱们家的传家宝。我发誓要找到它,掘地三尺也再所不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找到了。但是这个传家宝呢,它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传家宝,它不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青花瓷瓶,也不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古典画卷。我们大家都很熟识它,但可能对它熟视无睹,或者说是浑然不觉。确切的说呢,应该是它们,因为我自己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找到了八个传家宝,而它们的藏身之处就在我们的“保U”两个字。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发现。&& &大家看,这个“保” 字的左侧是一个单立人,这个黑体字呢可能看不太出来,但如果是宋体或者是隶书,形状上就比较像一个镰刀或者是锄头,而小篆体呢就比较像一个犁头。这让我们想起了辛勤劳作的农夫和日复一日的劳作,所以我说这是我们家的第一宝――“勤奋”。&& &保字的右侧下面呢是一个木字,让我们想起了树木,树木将根深扎于土,吸取每一滴水,采纳每一丝养分,这样它才能够面对疾风骤雨,才能够应对旱涝霜雪,那就是我们家的第二宝―― “扎实”。木字的上面是一个口字,口字让我们想到了表达。中国传统诗人孜孜以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立功立德立言”,而立言就是表达――而表达对我们保险系的同学来说是非常的司空见惯了。从我们孙老师的第一堂课开始,她就要求我们表达。我现在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第一次做表达,面红耳赤的那个劲儿,那个两股站站几欲先走的那个感觉,我现在还是有点惶恐啊,还是没有学好这个表达。所以“表达”是我们家的第三宝。&& &有人表达自然也就有人聆听,我们在聆听中上课、学习,在聆听中被关怀,同时呢也慢慢的学会了聆听,在聆听中通过聆听来关心别人,在聆听中来接受磨练,在聆听中来闻知世事,通达天下。所以我觉得,第四宝就是“聆听”,就像“U”字的左边是一个耳旁。“U”字的右边上面呢,是一个宽宽的人字。我觉得,它就像一个宽阔的屋顶,它容纳了它下面的一切,容纳了它下面的芸芸众口以及各色人等。这就是我觉得咱们家的第五宝――“包容”。&& &屋顶的下面呢,有一个横梁,我们取其谐音,称它为“恒心”。这就是咱家的六宝。我想咱家从15年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人才济济;从15年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世界闻名,这本身就是孙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持之以恒、心无旁骛的真实写照。这个屋梁的下面呢,生活着两个口――这不是小两口子啊。我们称它是咱们系的七宝――“交流”。交流呢就意味着我们要分担忧愁,分享幸福;意味着我们要拓展视野,加深思想:意味着我们知道别人,同时也意味着通过交流呢更加的了解我们自己。古人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因此我觉得,交流使人明智。&& &最后的一宝呢,是口字下面的两个小小的人字。它们躲在两个字的角落里,不张扬也不锐利也不夸张,但是相互依存。我想这是咱们家的最后一宝――“谦和”。谦和虽然是八宝里的最后一宝,但是我觉得它承托着另外的七宝。如果失去了谦和,其他的七宝会将黯然失色,大打折扣,名不副实。只有附着上谦和,其他的七宝才能够坚实稳固,持久永恒。&& &这就是我发现的咱们家孙老师藏着的八个传家宝。这八宝融合在两个字里,它以人字开始,人字结束,中间还以一个人字作支撑,它始终贯彻着做人的理念;而“保”字的一个口字和 “U”字的两个口字连在一块儿是一个“品”字,这象征着品德,象征着我们以德服人的智慧;“U”字的最上面的一个人字和下面的两个人子连接在一块儿就组成一个“众”字,体现了我们团结的巨大力量。我想咱们这八宝非常简单,短短的两个字就将它们囊括了。但这八宝也非常的厚重,因为如果把过去15年里,我们这 561个人加上我们所有的保险系的老师在每一分钟的努力高度凝缩成一页纸,这八宝也足以扩展成七百八十八万四千页!&& &我想这八宝让我们学会平和、自然、淡定,就像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轻轻的来,默默的去,不留恋也不强求;教会我们欣赏每一个人,享受每一个时刻,关注每一个细节。同时这八宝也让我们慷慨激昂,就像是烈日狂风,怒海巨浪,轰轰烈烈,繁华灿烂;让我们有理想,有追求。&& 我想首先把我发现的这八宝献给我们所有老师,因为这八宝就是从他们身上而来,从他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中来。其次呢,我想把八宝留给我自己,就想留在我身上一样。我举起我的左手,我的西装袖口旁边的四颗纽扣,它们的名字就是“勤奋”扣、“扎实”扣、“表达”扣和“聆听”扣;我的右臂袖口还有四颗扣,它们就是“包容”扣、“恒心” 扣、“交流” 扣和“谦和” 扣。我更想把这八宝送给我们在座的和没有来561名系友中的其他人,因为我们要拿着这八宝,把他们融入我们的血液,去拼搏,去奋斗,去成为学界的精英,去成为政坛的领袖,金融的大家,保险的巨擘,去通融天下,经世济民。&& &这就是我发现的八宝,也是我今天送给咱们系十五岁生日的生日礼物。祝我们的家青春永驻,兴荣昌盛!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快乐!祝所有的系友梦想成真!谢谢大家!
李晓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5级本科生
&& &下午好。我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5级本科生李晓琳,很荣幸能够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十五岁生日的家庭大聚会上,怀揣着兄弟姐妹们沉甸甸的感恩与感动p走上这个讲台献上我们全体本科生对这个家最真挚的祝福。还记得两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们大都还是对保险专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同样的选择让我们走进了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虽然我们成为这个家庭正式成员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个家对我们的影响却是十分深刻的,吸取知识,学习做人,每一天我们都在都在成长,都在改变,这种变化有时连我们自己也会吓一跳。&& &保险学原理课是我们专业学习的最初情结,一无所知的我们好奇的想要迈入保险这个未知的世界。我们从保险的定义学起,每一堂课都会让我们惊喜,每一堂课又都会让我们有些慌张,因为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个领域竟然有如此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究。接下来的课业是紧张而充实的。寿险,产险,精算,风险管理,保险投资……我们的知识库不断的在充实着,今天我们也在试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去探索,这是曾经为保险学原理而抓狂的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或许这些尝试是不成熟的,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见证,见证了我们自己在专业素养上的每一点进步。&& &这里的日子除了赐予我们知识之外,更给予我们这些孩子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做人的态度。我们正处于年轻气盛之时,身边又充斥着各种诱惑,不免有些急功近利,又有些年少轻狂。而我们的家似乎是个有魔力的地方。进入这方天地,我们被老师们做人做事的态度所感动,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人格魅力,老师们更是对我们的品行养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时间观念,集体观念,注重细节,勇于承担,脚踏实地,从低做起……这些几乎要被我们遗忘的朴素而又美好的品质重新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品质犹如定海神针,使我们在生命的浪潮中能够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航向。&& &真的,老师们,我们这些孩子在你们的呵护下成长了,知识长了,能力长了,更长了为人处事的财富。谢谢你们,是你们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孩子们挡风遮雨,为这个家保驾护航,使我们的港湾如此温暖。现在我们正在这里为未来而奋斗,有一天我们也要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但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所传承的精神已经注入我们的血液,深入我们的骨髓;今天借此机会我们也作出承诺,今后不论身处何地,都会铭记我们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一份子,都会用真诚的心爱着我们的家,这是我们一辈子的约定。&& &最后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电话:(08&&&&理事会员专线:(90&&&&传真:(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谢你的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