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简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三)--杨晴
读书笔记(三)
&&&&&& 发现有同事挺喜欢自己写的读书笔记,呵呵,就找来压在箱底的另一篇,大家一起读读吧!呵呵,有书读,真开心。&&&&&
近来,读了不少书,常常为此激动不已。以下,对各书做个简评,作为岁月之记录。
&&& 1、二月河帝王系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学了近八年自考,一直在考试的氛围中,想着要读书,可没时间。
终于,在借二月河系列时,学习已近尾声,有时间了!
突然读到这么有回味的书,就象干涸土地遇了水,那真是兴奋!
自己国度里的帝王故事,给我带来无穷启示。最重要的,是了解中国人的处人处世的方式、官场的潜规则,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最高权力集团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可见中国人普遍的官场心态。为何中国没有民主,为何中国人即使知道,也不敢说,人人都是皇帝的新衣?
呵呵,读了长见识,也长人生阅历啊!
推荐指数:五星
2、东厂西厂
说这本书,未必这本书多好,但是,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中国人内心的潜意识。为何集权、独裁在中国可行千年之久?王者如何把人五花八门的意识做到大一统?就是让人怕呗!
你不听我的,我就让你吃苦,苦到什么程度?让你头砍碗大一个疤?臭美!!让你疼,让你怕,让你浑身发抖,让你深深恐惧。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还有灭九族,你自己不怕死,让你所有亲人、所有与你有一点关系的人,甚至学生,全都死!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可怕?对,有。
不过,有些地方神神鬼鬼,让本书少了点真实性。
读了一半时,书都不敢放床边,特意爬出被窝,拿到另一房间。
长见识啊!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人更可怕?
推荐指数:四星
3、汉武大帝(DVD)
看完二月河的东西,不过瘾,再加这套碟,略解饥渴,为了到达权力巅峰,王美人与刘彻用尽手段。生存还是死亡?在宫殿中的每个故事,都是智谋的体现。
推荐指数:五星
看完汉武大帝,还不过瘾,只有再看。秦始皇的故事与刘彻、康熙真象。又有不同,性格上的不同。在风云人物生死存亡的斗智斗勇中,是智慧的闪烁,动机也许不纯,但手段绝对高明,了不起啊!
此书加深了我对智慧的崇拜。
推荐指数:五星
5、秦汉风云人物正解
故事读得越多,越想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原始动机。读了这本书,心情很好,觉得通彻。
如果先读这本书,再读秦始皇,就没劲了,不信你试试。
推荐指数:四星
6、达芬奇密码
好书,好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对宗教的了解,对欧洲文化基础――天主教的了解。我们,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这一代中国人,看看有内心精神支柱的外国人,他们这根支柱的本源,由心底发出一个声音,长见识啊!
作者的智商也真够高的,这个故事编得那么圆满,拿起书就放不下了。
推荐指数:五星
7、深海潜艇、天瓢
手上有张书券,再不用就浪费了,在书城随便选了两本,刚好花完。
两本书各有千秋,但都不够震撼,幸好没用人民币,也不算心疼。
深海潜艇说打捞沉船的故事,亚马逊极力推荐,但是,应该是男孩爱看的书,长知识,知道什么是潜水,但是少了打动我的地方。
天瓢是曹文轩的作品,秉承一贯风格,苏北水乡,清新带着水气,纯净带着忧郁,同样歌颂人心灵,但是,太多的雷同(谁叫我又读了他的纯美系列《青铜葵花》《野风车》等等三四本呢?)再不会有读《草房子》后的长时间挥不去那份感受了。不知曹文轩的突破,会从哪里开始。
推荐指数:三星
故事的结构实在胡编乱造,一个机关里的女孩,因为有暗恋自己的男孩的舅舅撑腰,一路顺风于官场,逻辑上有太多不合理。
但是,对于一个想了解机关的外屋人,看看也未尝不可,官场、人际、生活的潜规则……多多少少让我有所领悟,我又不是一个书评家,不过以阅读长见识,添阅历罢了,不必在乎那幼稚的故事构架。
当然,比起王跃文《国画》《说个故事》之类,还是嫩了点儿。
推荐指数:三星
9、《亮剑》
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的故事,是真正的男人的故事。怎样才算铮铮铁骨,挺直的脊梁永远学不会弯?看了这样的书才知道。
文革,这是中国特有的时期。让人的行为极为偏激。但是,这时的人性最突显。印象最深的写文革的作品是冯骥才的《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沈乔生的《狗在一九六六年咬谁》,都写了人在极端的生活状态下的表现,这部书写得是一名军人的表现。
为了老百姓,有这样的勇气,只有内心的荡然正气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读得我泪流满面。
喜欢这样的男人,沙场上的汉子,粗中有细,出险招,出奇牌,闪烁着出人意料的智慧;遇到生死选择,以别人为至上,慷慨赴死,大义凛然,荡漾人间的浩然正气!
了不起的男人,值得我泪流满面,值得天下英豪共泣!
推荐指数:五星
10、《兄弟》
这本书上下集没同时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先看了上部。读上部,觉得还好,自我的情绪能控制,有的地方的确惨,但见了太多文革作品,也就了了。
读到下部,尤其是宋钢做隆胸直到去世部分,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几乎是号啕大哭。自己那时也是个沦落人,未走出生活的痛苦,自然由彼及已。
人,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动?李光头潦倒的时候,宋钢顶着巨大压力的帮助他。李光头没饭吃,宋钢把自己的口粮省下给李光头,自己饿得要命就忍着。老婆不愿他与李光头接触,他还是偷偷帮忙!
宋钢的悲剧在于,他最爱的两个人相互仇恨,这种无奈,从他与林红结合时就开始了。
这本书搞笑之处在于李光头传奇般的暴富,这个有点无厘头的男人,却有着天下少有的天赋智慧,让自己的钱象黄河之水一般连绵不绝。本质的单纯、执著,加上无以绝比的幸运,造就了这个想到外星旅行的大富翁。
“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用老舍的一段文字结尾,因为余华在笑声中撕开伤痛,只有这种表述,才合适于这篇文章。
推荐指数:五星
11、《狼图腾》
一直不敢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憾太大。想用再长一点的时间、做再深一点的思考,写出篇有质量的东西。
不过,发现时间能让人淡忘一切。再不写,连故事说什么都要忘了。
当时向同学介绍这本书的时间说了一句话,这本书是布封的《狼》、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张承志《黑骏马》三本书的揉合。
布封的《狼》,是对狼的形象的颠覆,狼的特点,并非全是缺点。耐性、母性与强烈的生存意识,让狼充满魅力。《狼图腾》也同样阐述这样的观点,狼,有优点。
《野性的呼唤》说了一种性格,动物的性格,魅力十足的性格。说它和狼图腾像,是因为都把狼当作主角,叙述风格很象。
《黑骏马》是一个发生在草原的故事。同为知青下放到草原,遇上草原人,结下深厚友谊,其中“人”的元素很象。
所以读狼图腾,不感到完全的陌生。
刚翻第一页,就被深深的震撼。可能我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桀骜不逊的元素,喜欢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和充满传奇的味道。那狼的王者之气在翻开的第一页就暴露无疑,之后狼的隐忍又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自己当时正身在逆境,痛苦象雾一般包抄在自己周围,无法散去。而这书中的精神力量吸引与激励我:要没到时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等待!痛苦不算什么,只要你有足够的耐性,一切都会过去!
还有狼的智慧,一种生来就有的智慧。狼的大家风范,特立独行中,包含着默默温情。狼的执著,身上洋溢着永远养不熟的傲气……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狼的群体与草原人的战争,让我想起《勇敢的心》里的战斗场面,想起辛弃疾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甚至怀疑,自己的上辈,也许就是一个沙场上的斗士,怎么对风尘滚滚战场如此热爱?
书的好处,在于诱发你的思考,更在于给困苦中的自己以生活的解释,以生存的智慧,这本书做到了。
所以我说,这本书是我几年来,碰到的最好的书。
延伸:《藏獒》
虽然作者不想与《狼图腾》比较,可是怎么读都有点《狼图腾》的味道,同样的时代背景与场景,同样的动物主角,同样讲述了动物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的启示。
当然,这本书有优点,比《狼图腾》不足有两处:1、书薄了点,所以没有狼图腾厚重与大气,缺少万里草原上黄沙滚滚的气势。2、书出迟了,如果赶在狼图腾前出,那异族的风情、跌宕的情节,或者能更打动我。
不过,这本书的优点在于藏獒本身的魄力。文章突显了藏獒的忠诚,这种忠诚流淌在藏獒的血液里,至死不渝,甚至流淌在它的后代的血液里,当作者数年后回藏,初次见面的一只藏獒居然将他视作莫逆。这是一个由忠诚串起的博大文字,我在这文字的震撼中感受人间真情,享受情感给人带来的安全感与快乐。
所以,读这本书,还是在狼图腾之前更好!(写此评时,藏獒2、3未出,现在再看,已是不同,欲知结果,就看我的读书笔记之四吧!
推荐指数:五星
12、《乔家大院》
这是一个关于晋商的故事。
去过山西,曾经走进过乔家大院,当时就听说拍了这部电影。听听晋商不平凡的故事,有心一睹。
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人生如此跌宕起伏,如何能够屹立不倒?文章告诉我们,要坚持正直的信念。文章向我们传达这一理念:乔致庸是幸运的,但是这种幸运不仅因为运气,更重要的是为商的大智慧。
读这本书让我想到韩国的著名小说《商道》,两书传达了相似的理念,不过,还是读中国人的书觉得更厚重些,中国的人情事故更复杂,读得更过瘾。
本书的缺点就是太理想化,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正直的人吗?读书时,看到心太黑的人,觉得言过其实;看到太单纯的人,又觉得假。真作假来假亦真,无为有时有还无?呵呵,胡说了!
推荐指数:四星
13、《狼牙》
这是以现代军人为题材的小说,网上炒得挺热,刘猛这个人也火起来了。
于是随手买了一本,读了读。对于我这个读书轻易落泪的人,这样的书也打动了我,不过与老公讨论之后,就觉得泪流得不值了。
其实道理简单,文中的人物太理想化。与《亮剑》中李云龙这同样理想化的人物比起来,三个男主角的行为不适合现代人的逻辑。李云龙的壮举,有他发生之源,天生是个血性男儿,又有最艰苦岁月之磨励,与种种事件的激发,他的行为可以深深理解。但《狼牙》中的几个人物,有什么样的背景事件让他们如此单纯、执著?有些行为跟现在人的内心世界相差太远。加上身为军人的老公告诉我的部队中的黑幕,实在不敢相信人物的真实性。
所以,本来手写稿中,将这本书与《乔家大院》作为一篇来写,正是因为两书没有写满真实的人性,读来觉得难以信服。
正因为此,这两本书倒可加上“主旋律”的大帽子了。
推荐指数:三星
14、《最后一个匈奴》
看了开头,立刻让我激情澎湃。传奇的描写,写了蒙古人神秘的起源,大气的文字风格,又最为我偏爱,满以为写古代传奇。但没想到故事却发生在民国到文革,文风又有点改变,让我有些遗憾。
文章却同样的好。两个主角,大起大落,看得过瘾。开头充满传奇的故事是一个引子,暗示两个主角不平凡的人生。“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不知不觉就想起这首诗。我喜欢用这首诗自诩,形容主角也是再合适不过。
推荐指数:五星
15、《张居正》
香港武侠片的开头常常会用这样一段文字:“万历年间,天下大乱”。所以万历皇帝与万历朝很有吸引力。
张居正正是万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也是辅佐他的能臣,在位时有诸多大胆改革,让天下富庶,小皇帝当年最崇拜张居正,言听计从。但他死后,却被万历痛恨,甚至鞭尸,所有改革也被弃之不用。万历的情感变化,张居正的为人,真的十分吸引人。
这本书写得也相当好,能得“茅盾文学奖”的文章,确实有份量。
推荐指数:五星
16、《万历十五年》
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的图书,十多年仍然畅销不衰。
这本书要在看完《张居正》之后读。文章梳理了大明王朝没落的原因,用皇帝、能臣、武将、哲学家的悲剧人生,表达了王朝因为在制度上的缺陷,必然衰败的事实,条理清晰,文字流畅,最重要的是,与中国大陆普遍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位美国博士不人云亦云,在十几年读完全部明史和参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用心血写出。
学会思考,学会独立的、有见地的思考,这样的书读多了,这种能力自然会见长的。
推荐指数:五星
17、苏菲的世界
很久以前读过一遍,没完全懂。第二遍是在上海的亲戚家,不仅读懂了,而且在我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哲学到底是什么?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苏菲的世界》用奇幻的叙述方式,带读者走一遍哲学史,发现哲学真谛。
现在,已记不太清故事说什么了,但是作为一本我的哲学启蒙书,每每逢人,就想推荐。
推荐指数:五星
18、哲学与人生
李瑞环写了本书,叫《学哲学,用哲学》,在广告词中,有这样一段:“哲学是什么?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李瑞环的书我翻了一下,是一本非常“社会主义”的书,当然没买,但这句话却深深印在心里,一直想找本好的哲学书来看。
《哲学与人生》一书就达到这个目的。这本书是一位台湾教授写的,由浅入深讲哲学,文字很到位。哲学书我借了很多,能让人沉下心读,并最后能懂的并不多,这算一本。
推荐指数:五星
19、南怀瑾系列
南怀瑾是硕果仅存活着的国学大师,功底自然没得说,他的系列只读了两本:《易经杂说》《论语别裁》。
有关易的书,我买过、借过近十来本了,《易经杂说》是我唯一能看懂的,读得时候也是似懂非懂,不过当时内心痛苦,读完后觉得解释了一些自己原不明白的东西,也让自己有些超脱。
《论语别裁》只翻了不过百页,看了开头,兴奋异常,喜欢那样的比喻:“儒是中国人的粮店,道是中国人的药店,佛是中国人的百货店。”细细品味,真是相当的有道理。
不过,没读完就扔一边了。因为南大师真的很“韶”,读他的东西很累啊!一个话题一不小心就岔远了。我这人喜欢删除别人文字里的废话。他的东西,如果在我手里(呵呵,不好意思啊南大师,内心很敬佩),能删一半,这样的无主题乱侃,有时我会稀里糊涂不知在看什么。
唉,大师就是大师,自己读书不专心,也不能怪别人啊!
推荐指数:四星半
肖福仁写了好多这一类型的官场故事,看了两本,觉得差不多够了。
机关里的人事纷飞,即使不是中国特有,也一定是中国特色。微妙的人际关系,成为我们洞察成熟世界的窗口,是帝王时代处事哲学的现代版本。
意图中的故事,有点凄惨,人生的命运,有几个人能真实把握,官场沉浮,几多变迁,这些人只有退了,但了解此中真谛。
这样的书,读几本就全明白了。以我们这类人的悟性,足以自保,就不要再读。
内心里,还是喜欢单纯的事物、人物,世间变幻快、时有浑浊,总得保持一些东西不变,纯净。
延伸推荐:王跃文系列
很久以前看了,他的功底更好,尤其是一些短篇,抓很小的细节,就是一篇文章。大部头的《国画》之类,也可以一读。身在中国,不读官场,难成熟。
21、百家讲坛系列(央视十套招牌节目,收视率稳稳当当)
要说百家讲坛,只须介绍几个有魄力的讲课老师就可以了。
第一个介绍的,是名气最大,也争议最大的易中天,现在易老师的fans满天飞,因为他是个书斋里的时尚者,又是时尚堆里的文化人。他为何如此受欢迎,还是听听我的解释:
第一,现代派说书人,具有时尚的幽默,。谁都爱听故事,尤其曲折离奇,让人大吃一惊。易老师讲三国,当然素材就好,具备以上特点。同时他还特幽默,诸葛亮空城计一段,他说人家唱卡拉OK,称周瑜为周帅哥。说得好好的,演起来,手舞足蹈过,还当场模拟古人的跪法。这是一个典型的B型人,思维开阔,不拘一格,内心有激情,也有小智,真是一个真性情的可爱文人。说实话,这个长着老年斑的人,居然不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老人,相信有很多女人喜欢他,是啊,人的魄力年龄是遮不住的。
第二,喜欢推断、分析历史,具有层层逻辑,散发思考的魄力。易老师常常会归结这样一些论断:“某某(如曹操、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某某事件造成的后果”“某某事件必定发生的原因”,通常会列举若干条,一层层推进。
第三,浅显易懂,遇到历史学家心中的常识问题,他会一点点解释清楚,尤其是官职之类,他会告诉你:这就是类似现在的公安厅厅长,或说明道,这也就一地级市的公安局副局长之类。由这种类比,你知道这人的身份,能量。古人深刻的语言,你就一下明白了。
第四,设疑,喜欢卖关子,抖包袱。“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话是没这么说,可处处体现这种意思。
第五,没废话。看了方尔加讲孔子,跟易中天一比,唉,这人表达的差距怎么会有这么大?
看易老师评古人成败得失,有时心里会想,唉,你要在古代不就是军师吗?名气即使没诸葛先生大,但要有这辈子的运气,能遇明君,没准就是刘伯温第二呢!
第二个介绍的,是收视率最高的,争议小些的纪连海老师。他近视高达1500度,长得很丑,北京师范第二附中的高中老师。接受采访时,别人问他,为啥你一中学老师那么受欢迎,他答的很到位,再有名的人,历史水平也不过中学水平。当然,这不是他自己总结的,是百家讲坛的编辑们发现的,因为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等大受欢迎的百家讲坛讲者,都有中学老师的经历。
纪年海跟易中天有相似之处,其中第二、第三、四、五条就一模一样,但他也有自己的特色。一口京味儿的表达,没易中天幽默,但是却显稳重些。因为老易说话有时顺口蹋,有点油。老纪先生就中规中矩一点,嘴里的词也还时尚,这是跟高中生接触多的结果。因为常跟学生讲课,希望学生爱听,所以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说书”方式,让学生欲罢不能。
Re:读书笔记(三)
我是一位家长,好佩服佩服.
孩子家长的读书好榜样!
访客LQHs38(游客) | 个人主页 |
Re:读书笔记(三)
喜欢你的读书笔记!那篇关于有关儿童文学的读书笔记,已推荐给孩子们,争相阅读后小人们说要续写、改写你的文章,理由是儿童文学最有发言权的是儿童!心中突涌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一次别样的教育!
wlcxxwj(游客) | 个人主页 |
Re:读书笔记(三)
羡慕你啊!
访客q74Xo0(游客) | 个人主页 |
发表评论:
http://blog.njbxjy.net/user1/795/index.html初一作文大全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查看: 1842|回复: 5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读书笔记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读书笔记
  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维护
  ——建构、想象、图腾、体系化
  1 民族国家建立进程
  有关第六章: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王室归化:俄罗斯、英国、日本、奥地利、泰国
  作者在前文中强调了美洲的重要性,认为美洲才是第一波民族国家。我们就会疑问,宗教改革之后、19世纪之前,欧洲大地上的那些泾渭分明的王朝国家难道就不是民族国家么?事实上,这些王朝国家已经形成了现代国家体系,然而并非民族国家。
  这些王朝国家从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开始便形成了现代国家体系,即彼此互相承认主权与领土。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将几乎所有的欧洲强国都裹挟进去。战争的残酷性和持久性使各国的君主普遍意识到只有确立一个包括共同利益、规则和单一价值观的国家关系体系,才能阻止各自的利益持续受到损害。这就是著名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所确定的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然而当时,多数欧洲强权尚非民族国家,而只是如战国时代般的王朝国家。王朝国家之下的人民并没有形成民族认同以及民族国家观念。【维基】这也侧面说明了盖尔纳重点论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事实是,欧洲王朝国家之所以最终变成民族国家,甚至是欧洲第一波民族国家,乃是欧洲各王室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做出的民族化转向的后果。而这种转向是如此的迟,让人从历史角度上能够理解现代民族主义之所以是如此年轻的一个概念。欧洲王室的民族转向,使得欧洲各大王朝成为了强大的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的强大也反过来更加强化拉民族主义的合理性。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到了1832年才有了将全国俄罗斯化的设想,而这种设想由于可行性太低而到1881年才实施。【P84】在俄罗斯化之前,俄罗斯王室说的是法语,而相当部分最忠于王室的地区说的是德语。英国则是到了1813年才开始在印度进行英式教育,而在此之前,英格兰和苏格兰进行王朝合并之后,没有用英格兰民族主义去殖民苏格兰、封闭苏格兰的朝圣直路,这也自然使得苏格兰没有形成“反殖民”的苏格兰民族主义。而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合并则是在民族主义浪潮之下进行的,这就造成的一方面不列颠民族主义对爱尔兰产生了排斥和殖民情绪(当然,宗教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及土地政策上的殖民行为,另一方面爱尔兰也很自然地形成了反英格兰的民族主义。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民族主义浪潮之前,苏格兰可以和英格兰完美合并;而民族主义浪潮之后,情况基本相同的爱尔兰却和英格兰最终分道扬镳。爱尔兰是同海外殖民地不同,它可以说是和英格兰天然紧密相联的,它的分离,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强大能力。
  官方民族主义之下,王朝国家转变成民族国家。与此同时,民族本位使得这些本身多民族组成的王朝国家之下的“反殖民”分离主义愈加兴盛。或者说,民族本位使得有民族基础的王朝更加稳固的同时,使得没有民族基础的王朝更加脆弱。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不可调和的多民族元素使得两者不可能持续下去,纵然奥地利同大英帝国一样,尽力分权,尽力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权利,然而还是不能逃脱分裂的命运。奥地利由于分权地不够造成了一战后的少数民族独立,而大英帝国由于很富有智慧地分权,和平地保留了英联邦结构,然而,统一于英国女皇名下的英联邦也不能否认英联邦是由众多民族国家(甚至是加拿大“民族”、澳大利亚“民族”)组成这个分裂的事实。
  关于第七章:最后一波——双语知识分子、亚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瑞士
  在欧洲民族国家建立和稳定之时,殖民地的民族意识也正在产生和发展。殖民地杂乱无章的界线之下的族群混杂使得其民族主义路线必然不同于欧洲而类似于美洲。有关民族国家之前的民族意识建构,下一节再作详细论述。
  总之,民族主义浪潮从欧洲吹向的亚非殖民地,欧洲的基于古典民族概念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到了亚非,又得彻底面对美洲式的行政区随意划界。这就使得民族又一次被强调为国界内外的而非文化血统上的排他性观念,使得我们对民族一词的概念又一次模糊,当然,也是又一次丰富。这个时候,原来美洲的公民契约式民族主义已经基本上完全被国家至上信仰化的民族主义湮没了。
  这一波独立运动当然不止是亚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还有欧洲“类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一战后奥匈帝国的分裂、十九世纪末德国和意大利以及二十世纪南斯拉夫的统一,都是不同的例子。
  奥匈帝国的分裂证明了多民族国家在民族主义原则下不可能存在,与此相对的是苏联的存在则是由于俄罗斯化的贯彻。苏联分裂后的种种民族主义对抗,并不是俄罗斯化造成的,而恰恰是自由主义之下人为的去俄罗斯化的结果。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是两个拥有越来越深民族认同的跨国民族最终纵容其内部某个王朝统一全民族的过程。这也证明了民族主义原则之下,民族统一这一理想深入人心的程度已经明显超越了王朝忠诚。南斯拉夫更是浪漫民族主义的产物,几个宗教信仰甚至血统有所差别的斯拉夫民族在巴尔干建立了王朝联姻式的共同体并且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当然,最终也由于民族毕竟有差别而四分五裂。
  瑞士这个例子,也放在下一节中论述。
  2 民族国家之前的民族(国族)意识建构
  前文以欧洲为主的(还有日本、泰国)的民族国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民族”基础上。而美洲、亚非殖民地的情况,又有相当大的不同。
  以殖民省份、殖民行政区为界线而非以血统、文化为界线的殖民地地区,民族主义更多是被外在构建出的而非内在自然形成的。安德森说,殖民地官方民族主义的系谱应该溯及到殖民地政府【P153】。同样,霍布斯鲍姆也说,殖民地地区的民族主义,除中国、韩国、越南这些拥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王朝”统治地,其余大多是帝国主义者的发明。【霍P164】而殖民者是如何“发明”了被殖民者的民族主义呢?第四章有关美洲独立运动的论述中,就提到了受限的朝圣之路这一重要因素。而作为民族主义成熟之后再兴起的亚非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血统、文化上的民族认同则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重点。而作为殖民行政区本不存在的界线分明的血统、文化差别,则被种种被殖民者构建出的社会、政治差别而想象出来。除了同美洲一样的政治上的朝圣之路被限制,以及经济上受到宗主国的割裂,在教育机构上,殖民地也受到了朝圣之路的限制。殖民者通过宗主国化的教育在殖民地教育出一批被限制在殖民地当地的双语知识分子,这些双语知识分子即是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实践者。
  有关第九章: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
  在这一章当中,作者举出了三个重要的元素,解释在想象中建构民族的过程。有了这种建构的过程,原本只是行政区划分割之下的“朝圣受限群体”,不但会变成新独立国家的新公民,而且会变成新民族成员。
  首先是人口调查,书中举出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没有现代民族观念的东南亚华裔被荷兰人分类为“中国人”,而这种分类则根本不是那些“中国人”的认同。也就是说,殖民者为了统治方便,进行了一些人为的分类,而这些想当然的分类,却往往忽略了那些“同一民族”人口的异质性。【P157】
  然而,这种想当然的分类,却最终使得被分类者确确实实被“养成”了民族。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卢旺达的民族划分及其在90年代中期造成的种族屠杀。比利时殖民当局在接管卢旺达后,在1933年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决定通过登记来实施身份证制度。每一个人的身份证上注明胡图族、图西族或特瓦族。统治者用尺量卢旺达人鼻翼的宽、长度来确定身份,还以拥有牛群的数量为标准,其中占有十头牛以上的人被划为图西人。【维基】就是这样相当荒谬的划分,把原本血统一致、语言统一、文化相同的人们变成了互相敌视的“民族”。这样两个民族最终演变成屠杀的结果,追根溯源实在有点匪夷所思,让人更加怀疑民族看似厚重而神圣的意义。
  地图和博物馆则是创造了一种视觉上的图腾,这同国歌、国旗一样。当然,殖民者往往给殖民地发明带有殖民色彩的国歌、国旗。而地图和博物馆,前者是中性的,后者则有相当大的地方色彩。地图给人一个地理上想象的限制,从而给人认同感,而博物馆则有点令人费解,为什么殖民者要替被殖民者建立他们的传统呢?
  原因很可能跟欧洲的王朝继承观念同诞生不久的现代民族观念相关。欧洲在罗马帝国之后,是由一群群不同的蛮族把欧洲大陆分成了块状进行封建统治。这种统治以成块的划界了的地区为基础,没有民族自治区,只有贵族统治区,不同血统的贵族可以继承和统治任意地域的统治区,而这些统治区只因为“王朝”或“家族”联系在一起而非“国家”。直到大英帝国时期,印度也不是“英格兰帝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是同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共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印度帝国”,而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也是由四个“国家”组成的。在这种王朝继承的观念之下,欧洲国家把对殖民地的占领统治也想象成了对殖民地的继承而非吞并。
  既然是继承,首先就要知道是从谁手里继承,于是欧洲殖民者通过考古和展示(博物馆的和考古景点的)追溯出了他们伟大的被继承者。不但追溯出了自己继承的伟大传统,还使被殖民者想象出了殖民者继承这些“伟大传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而最终,这些被发明和想象出的伟大传统则成了殖民地人民“自然的”归属和认同。而这些殖民者所要继承的“传统”,也最终成为了殖民地新独立国家的“民族传统”。
  在欧洲民族主义浪潮之后的殖民地民族主义,明显地采用了血统、文化认同的重要性而非单纯公民国族主义。而第一波浪潮中的美洲独立国家,它们的独立过程中强调的却是后者。于是,这些独立初期尚未“民族化”的不成熟的民族主义国家,随着民族主义在欧洲成熟,也自然或“习得”地在建国后追溯出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这些西班牙后裔在建立了自己国家之后,把这片土地上的印第安先人追溯成了自己的先人,而忘记了他们真正的先人曾经愉快地想要消灭印第安人。【P187】
  在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民族国家化之后,认同、自治的民族主义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具有全球合法性的自然而然的基本原则。在此情况下,就会使得瑞士这样的国家产生对于自身的民族化想象。瑞士是欧洲大国间的缓冲地带,它甚至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中空地带,是一个自治体而不能说是王朝国家甚至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只是非王朝的王朝式共和国。而到了民族主义成为全球性原则的时代,瑞士也把自己归化成了瑞士民族的国家,纵然瑞士实际上是由德意志民族、意大利民族、法兰西民族的一些成员构成的契约自治体。比利时同瑞士则类似。
  3 具体政治过程
  导读提到,本书的缺陷之一是没有详细叙述了民族主义建构民族意识形态的具体政治过程。【P15】这一政治过程,在霍布斯鲍姆和盖尔纳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当中则有论述。霍布斯鲍姆总结出了四点民族国家在建成之后,通过政府角度来完成的民族主义规训方法。
  首先是行政管理上为了技术上的方便进行民族国家之内的行政统一体,例如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这样能给民族国家之内人民一种统一体的认同感。民族国家建成之后,又往往宣传和训使国民“效忠”于新的国家(不止是效忠于新的“政府”)。如果说效忠是有点强制性的,那么公民观念的培养则是潜移默化的。公民观念的培养即是培养一种国内人民对于国家政治的参与积极性,让人们产生一种“双向”的归属感。而国语则是把本来限于统治者的“行政语言”扩大到全国公民的“民族语言”,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文化统一体。【霍P20】
  盖尔纳则把重点放在工业资本主义逻辑下,民族主义诞生的必然性。他认为,资本主义力求拉平贵族和平民的阶级界线,把所有人拉平成资本主义“公民”。【盖P16】而资本主义“公民”所需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化规训的强制性要求,又使得所有人都无处可逃地被纳入这个体系中。这样,一方面民族的区分被强化,一方面还成为必须。【盖P50】
  传媒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视的。传媒往往不自觉地把民族国家之内的人民作为同质的受众而同外国区分开来,从而无论是报道范围还是报道倾向都是趋向当地的。
  4 民族意识的维护
  在民族国家建立之后,民族意识的维护也不是自然而然的。民族主义理论在把血统和文化的重要性摆在公民之上之后,每个民族国家就必须在非理性的信仰层面打造一个想象出的历史,把当下国民的血统和文化嵌到这个想象中悠久的国家史里面。这也就是之所以现代民族国家往往声称自己拥有悠久的历史,即使刚刚独立,即使国家内异质族群纷立。
  有关第十章:记忆与遗忘译后记——新空间与旧空间(平行、共时、美洲)、 新时间与旧时间(遗产、苏醒)、再次保证时手足相残(记住忘记、手足之情)
  有关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或者说,选择性记忆和无意识想象,是维护民族意识的方法。新的民族国家建国之后,他的身影就会被无意识地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乃至不复记忆的历史当中去。【P11】就像前面所说殖民地当局为殖民地地区建立考古学和博物馆里的“传统”一样,新的民族国家也会让这片土地上或者这个血统中的“遗产”“苏醒”,成为新国家的图腾。美洲西班牙人国家把自己追溯到了土著人时代【P187】,瑞士把自己的“民族国家史”追溯到了几百年前“瑞士中立区”被认为划分出来的时候。而往往,作为民族一分子,特别是强势民族一分子的人却不止是追求追溯,而是追求信仰般的永恒。
  “我生为法国人是偶然的,然而法兰西是永恒的”【P11】。把“法国”代换成“中国”,相信每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不会觉得别扭。当然,对于中国来说,无论三千年还是五千年,相对于普通人的寿命来说,的确接近“永恒”了。然而在民族主义语境中,不止是“法国”、“中国”,“台湾”也可以是“永恒”的,即使无论是少数的土著或者多数的闽南移民都没有“永恒”的说服力。而甚至“四川”也可以是永恒的,即使现在的四川(湖广填四川之后)只不过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样我们就可以解构出民族主义语境中的“永恒”是怎么样一个缺乏推敲的观念。
  不但是民族的想象,连民族的标志都甚至难以推敲。比利时著名的撒尿小孩“于连”雕像,被认为是反抗奥地利统治和比利时独立的民族标志。然而这个雕像实际上是8世纪一座普通的雕像,8世纪的时候,无论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还是比利时这个名词,都还遥遥无期。至于“开国大典”油画这样可以窜改的民族国家“标志”,就更加不必费力解构了。
  总之,为了民族认同感,民族国家政权会有意无意地构建出有关民族的预设,而人们也会满怀欣喜地接受这个想象,因为这是世俗社会中需要的信仰和归属。人们不在乎一个标志是否的确代表了人们希望的意义,人们只在乎人们希望的意义有一个标志可以作为代表。民族意识的代表物就像消费社会中的一个商标一个概念,被人们所消费。苏醒的神圣传统被放在世俗的系列里构想,每一个图腾都变成可供无限复制的膜拜物,人们就通过消费和膜拜这些复制品,达到了自己对永恒认同信仰的需求和欲望。【P173】
  最新独立的国家——黑山,它采用了历史上唯一以黑山为统治范围的王朝使用过的旗帜为国旗,而非黑山一直采用的红白蓝旗。斯拉夫红白蓝旗从十九世纪黑山从奥斯曼帝国之中独立以来就是黑山的国旗,既没有殖民色彩,又最符合黑山的民族性。但是新黑山放弃了这面旗,而采用具有强烈“封建王朝”色彩的双头鹰旗,怕是只因为最合适的老黑山旗在南斯拉夫时代也一直沿用,所以新黑山要故意忘却。一个即符合民族意识需求的标志,不需要历史上的正确性,只需要当下的代表性。
  选择性记忆和想象的同时,当然包含选择性忘却。黑山选择性忘却了南斯拉夫时代,而更大的民族国家则往往选择性忘却了民族国家建成之前国内或疆域之内的族群仇杀和战争。这种忘却,不是真正的忘记,而是在铭记的同时把那些“不愉快”的纷争,解释成家族史中的悲剧。勒南在说“忘记屠杀”的时候,他的真正意思是“记住屠杀是内部矛盾”【P188】。同理,英国的威廉和哈罗德也是以“兄弟的身份”进行征服和反征服战争。如果这样说比较陌生,那我们可以举岳飞兀术、嘉定三屠的例子,这两个例子,对于当下的我们,自然也是“兄弟阋墙”。
  5 民族国家体系最终建立及民族主义扩大化
  一战前后,威尔逊体系的建立是民族国家世界体系建立和法理化神圣化的标志。哈布斯堡王朝(包括霍亨索伦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崩溃后留下的半人为的“民族国家”(南斯拉夫是有天然区分的几个斯拉夫民族的王朝式联合体;罗马尼亚新扩地中有大片匈牙利人聚居区;波兰划去了大片日耳曼人聚居区;而天晓得奥地利治下的波希米亚人和匈牙利治下的斯洛伐克人为什么要合并成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其中实施的民族遣送政策,使得民族统一、自治的观念被技术性地承认、操作和强化。民族主义终于深入了人心,成为一个全球性、指导性的公理。在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之下,战争不再以生存空间为主要诉求,而是追求有限的、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在民族自治的意识形态之下,战争的失败方不再会亡国,胜利方也不再以大面积割地为惩罚手段。因此纳粹德国吞并日耳曼人聚居区的行为可以被绥靖地接受,而将生存空间拓展到斯拉夫地区则马上被认为是反人类的侵略行为。
  有趣的是,和威尔逊相应的,列宁在“重建俄罗斯王朝”的时候,也把民族自治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列宁的民族自治政策不但使得俄罗斯在国名中消失,还人为地“圈养”出了一块块民族自治区。
  威尔逊-列宁体系让民族主义彻底从国家公民联合体的范畴转向族群统一体范畴。因为它强调的不是已存在的“国族”的神圣性,而是与国家不重复的“民族”变成“国族”的神圣性。十九世纪曾经被意大利民族主义者马志尼等人宣扬的民族门槛——即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统一体才能被称作民族(能建国的民族)——消失了,所有亚民族、小族群、宗教群体等等都成为了潜在的民族。而这种小众的、非融合而是排异的民族观,一方面使得世界又恢复了小国林立的复杂生态,一方面培养了相当可观的基于民族的极端情绪。在民族统一、自治的光环之下独立的新民族国家,或争取独立的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拆除大队”式的情绪性逻辑。【霍P218】原本几无冲突的双方会由于一个虚幻的自治而互相仇恨,更不必说本来就并未和谐的双方。阿尔及利亚独立(作为法国的海外省、而非法国的殖民子国独立)时,原本相当欧式的政治体制马上充满了民族主义排他式情绪,使得几百万(如此之多!)欧洲人迁回地中海彼岸。而戈尔巴乔夫的自由化运动,使得“民族自治”失去了强有力中央集权的监督,这失去监督的民族自治立即就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亡国的后果!)。
  如今,在全球化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之下,原本国家行政体的国内经济统一体功能越来越被削弱,全球经济越来越代替了国内经济成为一个普通人生活相关的部分。当国家工具又失去了一项重要功能之后,抛弃母国时牺牲掉的国家工具带来的便利更少了,抛弃母国的代价就变低,这样就使得分离主义成为更加吸引人的选择。在全球化的中心地带,魁北克是否独立、比利时的瓦隆和佛兰德斯是否分离,这样的问题,不但对我们这些旁观者,甚至对魁北克人和比利时人本身,都没有生活上经济上的意义,因为分离与否并不造成不同。
  分离能带来利益,支持分离有天然的理由。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分离即使不能带来利益,也难以带来不便了,在利益不会受损的情况下,亚民族们自然跃跃欲试。魁北克分离运动就是因为法裔加拿大人不满法语文化在加拿大只是第二文化这个简单原因,而他们并没有遇到文化歧视,更不存在政策上、社会上、经济上的歧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级大本营广告部佣金类广告入口感谢支持:
呵呵,这本书真是给“民族神圣”的说法以恶毒的嘲弄。
政治学上的民族和文化人类学上的民族是两码事,不搞清楚这个前提,就看不懂民族问题。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在满遗看来,所谓文明就是要求别人文明,而他们自己却不必遵守文明的规则。所谓民族团结就是汉族要体谅他们的一切,他们却可以肆无忌惮地伤害汉族。&&
究竟是谁先肆无忌惮地揭开汉民族的伤口,并在伤口上撒盐?&&
事实上,很多骂满清的人,都曾经是民族团结论者,很遗憾事实教育了我们世界上很多人并不善良。我们的宽容只是换得了对方的得寸进尺。如果说满族的民族感情被伤害,那么汉族的感情就可以无视吗?篡改历史、污蔑汉族文明歌颂满清的辫子戏满天飞、上百家讲坛歌颂刽子手、开满清入关周年庆……是他们太过分。&&
他们这样做,伤害的不仅是汉族,也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对种族大屠杀、搞文字狱、迁界禁海的制造者的歌颂,难道是文明行为?事实上,即使一个世界主义者,只要他还以文明人自居,对这种行为就不能不愤怒。&&
正因为他们太过分,才使得本来早已不愿意翻旧账的汉族人不得不奋起反击。真想报复,1911年就该报复。&&
我们并不想报复,但是我们绝不能遗忘,因为遗忘是对民族苦难的背叛,更加不能容忍黑白颠倒篡改扭曲历史。&&
承认罪恶,正视历史, 那就都是文明人。&&
可是很多满遗不这么做, 有罪的是满清和满遗。&&
任何混淆概念,拿所谓的现在说事,不允许批判满清和满遗罪恶的行为,都是无耻行为。&&
对着犹太人歌颂纳粹,如果犹太人反对还说犹太人是种族主义?&&
除非是习惯下跪的奴才忘记怎么站起来,否则,谁会赞同以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这本书一直打算看一下的,想不到在这里看到楼主的帖子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1981年,意中合拍《马可·波罗》开始。英若诚(满族,正红旗)在片中扮演忽必烈。英若诚在拍摄开始前,向意大利导演吹嘘:“忽必烈是13世纪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比如对杀人、战俘、汉族文化,都采取了开明的态度”!&&
        1982年,《清史论丛》,开始发表美化多尔衮的“史学论文”。最突出的,是李格的《多尔衮与满清统治的建立》,不顾事实,公开吹捧满清入关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1983年,英若诚(满族,正红旗)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所谓的海外“好评”(主要是因为《马可波罗》),在其间发挥的作用,无法估计。&&
        1983年,阎崇年推出《努尔哈赤传》。&&
        1985年 《荒唐王爷》推出。美化扬州十日的刽子手多铎。&&
        1986年 电视剧《努尔哈赤》推出。&&
        1988年 中意合拍电影《末代皇帝》推出,公然美化卖国贼傅仪。英若诚本人亲自参加此片的拍摄。此片拉开了辫子戏泛滥神州的序幕。&&
        1989年 《雍正皇帝》拍摄。北京满遗,以所谓该片“诬蔑满清皇帝”为理由,进行攻击。&&
        1997年 《雍正王朝》推出。将暴君雍正,彻底美化。&&
        1998年,李治亭在《清康乾盛世》一书中,否定顾诚对满清的揭露!继续无原则的吹捧满清的“盛事”!&&
        2000年,《康熙帝国》推出。第一次公开诽谤抗清势力。&&
        2002年,清室后代上日本走狗,伪满州国战犯、卖国贼,溥仪谥号曰“愍皇帝”,庙号“恭宗”,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
        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
        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
        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
        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2003年,李治亭推出《清史》,公然掩盖满清屠杀暴行!&&
        2003年,官方版《清史》开始编撰。其主旨,将致力于肯定满清的“统一”!&&
        2003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召开,定位史上著名汉奸之一的洪承畴是开清重臣、杰出人物,统一贡献巨大;&&
        &&
        2004年沈阳庆祝清军入关三百六十年,举办紫气东来清文化节;&&
         &&
        2004年侮辱汉民族的图书狼图腾通过文化部审核,正式出版&&
        2004年弃明投清的汉奸-尚可喜的纪念馆落成&&
        2006年,美化汉奸施琅的电视剧播出。
   现在,又来了《七品李剃头》!!!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对着犹太人歌颂纳粹,如果犹太人反对还说犹太人是种族主义?
在满遗看来,所谓文明就是要求别人文明,而他们自己却不必遵守文明的规则。所谓民族团结就是汉族要体谅他们的一切,他们却可以肆无忌惮地伤害汉族。
究竟是谁先肆无忌惮地揭开汉民族的伤口,并在伤口上撒盐?
事实上,很多骂满清的人,都曾经是民族团结论者,很遗憾事实教育了我们世界上很多人并不善良。我们的宽容只是换得了对方的得寸进尺。如果说满族的民族感情被伤害,那么汉族的感情就可以无视吗?篡改历史、污蔑汉族文明歌颂满清的辫子戏满天飞、上百家讲坛歌颂刽子手、开满清入关周年庆……是他们太过分。
他们这样做,伤害的不仅是汉族,也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对种族大屠杀、搞文字狱、迁界禁海的制造者的歌颂,难道是文明行为?事实上,即使一个世界主义者,只要他还以文明人自居,对这种行为就不能不愤怒。
正因为他们太过分,才使得本来早已不愿意翻旧账的汉族人不得不奋起反击。真想报复,1911年就该报复。
我们并不想报复,但是我们绝不能遗忘,因为遗忘是对民族苦难的背叛,更加不能容忍黑白颠倒篡改扭曲历史。
承认罪恶,正视历史, 那就都是文明人。
可是很多满遗不这么做, 有罪的是满清和满遗。&&
任何混淆概念,拿所谓的现在说事,不允许批判满清和满遗罪恶的行为,都是无耻行为。
对着犹太人歌颂纳粹,如果犹太人反对还说犹太人是种族主义?
除非是习惯下跪的奴才忘记怎么站起来,否则,谁会赞同以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特别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正皇帝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