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到曲阜的汽车薛城遗址保护工程薛城遗址保护工程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

【监理中心】市薛城遗址古城墙抢救性保护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_滕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您现在的位置: & 部门动态
【监理中心】市薛城遗址古城墙抢救性保护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添加日期: 来源:监理中心 &作者:孙峰&&浏览次数:92次
10月12日,位于我市南部张汪、官桥、柴胡店三镇交界的距市区约17公里的薛城遗址古城墙东南角及西城墙中段城墙两侧道路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2014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张汪、官桥、柴胡店三镇协助配合建设,该道路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市薛城遗址古城墙抢救性保护进入全面实质性施工阶段建设。对于该项目,市监理中心高度重视,针对工程特点,精选配备了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精湛、年龄结构涵盖老中青年龄阶段的现场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监理人员在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的同时,认真组织学习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切实做到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力求不破坏、少破坏城墙本体。在监理单位和参建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不久这段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古代城池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我市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责任编辑:朱开校
本网站信息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版权所有:滕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技术支持:
地址: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路19号 邮编:277500 备案编号:中国滕州网
当前位置:
官桥镇切实配合做好薛国故城抢救性保护工程
官桥镇宣传科 王凤
一、薛国故城的历史现状&薛国故城古薛阕门&&&&&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距市区约17公里,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遗址,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曾经是夏商时期的诸侯国,战国时期被齐国灭掉,成为孟尝君的领地。在这一座方圆不过10平方公里的古城里,曾经积淀了无数文化宝藏,也演绎过诸多历史佳话。&&&&&薛国故城“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之一。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为10615米,城墙逶迤起伏,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有城门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1座,形成于战国时期。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怍坊10余处。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2750米。墙宽10米左右,城壕宽8米,内城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续到汉代。&&&&据《滕县志o古迹考》载:“薛城,在薛河北,周二十八里,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古薛国虽然经历了两三千年的沧桑巨变,城廓保存基本完好,这在全国也是唯一的。因此,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遂墓碑冒尖碑孟尝君礼贤馆孟尝君养士处田婴之墓田文之墓&&& 现城内东北角有田文、田婴墓址和礼贤馆,汉代炼铁遗址,城北部有毛遂墓址等许多文物遗存。历代名人墨客过薛时,留下了咏颂诗文,围绕着古薛国的衰亡,也流传着许多迷人动听的传说故事。&&&& 内城北墙外有大面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代遗址,外城中部,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铁矿石,炼渣和战国、汉代瓦当。1984年至1986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薛国故城发掘数百座春秋至战同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文物数以万计。1988年,薛国故城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古窑址薛国古城墙解剖图出图文物薛仲赤簠&薛子仲安簠文出土青铜戈&二、实施薛国故城抢救性保护工程&薛国故城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调度会召开专家组遗址保护规划汇报会薛国故城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启动现场会在官桥镇召开&薛国古城墙(官桥段)遗址抢救性保护动员会&&分管负责人党琪汇报薛国故城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官桥段薛国故城抢救性保护工程附着物清理进度快薛国故城古城墙(官桥段)抢救性保护工程率先施工&&&&&薛城遗址东南角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已获国家级文物局批准实施,滕州市人民政府为执行主体,市文广新局具体实施,官桥镇配合实施,市政府决定先行实施东南角段保护工程。目前该工程涉及张汪镇、柴胡店镇和官桥镇3个镇,施工长度为2000多米,其中官桥镇境内施工长度1000多米;占地260多亩,其中官桥镇境内占地近100亩。官桥镇按照上级的要求,扎实做好工作,在实施薛国故城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领导,认识到位。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议,将该项工程确定为官桥镇2014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纳入该镇四个推进组之一的民生项目推进组,成立了镇薛国故城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宋于杰任组长,镇党委委员、宣传科长党琪,涉及的总支和村为成员,在魏楼村设立办公室,明确专人和职责,确定时间节点和任务,切实做好该项工程的推进和落实。&&&& 二是率先开展,措施到位。3月25日,薛国故城抢救性保护工程调度会议召开后。按照上级要求,官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附着物和青苗的清理工作,蹲住靠上,切实做到早干早完成。该推进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附着物的清理工作,做到了提前查看,与占地村联系,了解项目涉及的农户数、地面附着物数量,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通知,将清理的时间、地点告知农户,讲解补偿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提前预判,针对清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梳理、排查,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准备工作。据统计,官桥镇在地面附着物清理工作中共清理各类树木1800余棵、地埋电缆685米、机井3眼,为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三是优化环境,工作到位。在该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和市文广新局做好对接工作,做到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到位,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推进组、总支和村两委干部全力配合市镇的要求认真落实。该镇魏楼村张俊生书记在自己家中腾出房间作为该项工程的指挥部,同时在该村实施户户通工程的过程中,专门明确专人,集中精力抓城墙保护。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工作推进组、总支和村没有上交困难,而是想办法、克难题,切实优化施工环境。&各级领导来视察枣庄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防灾工作督导检查组来官桥镇督导&枣庄市文物保护联合工作组来官桥督导检查文物保护工作&三、打造滕南历史文化旅游的起爆点&长城广联影视制作公司到官桥镇调研历史文化&北京天道蓝图规划设计院来官桥调研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再现薛国古城历史文化经典瞬间&&& 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城池之一,是滕州市中南部历史文化板块的核心区域,保护工程是国家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工程是滕州市2014年十大重点推进工程之一,&&&& 一是突出保护历史。古文化是人类的瑰宝,是一本活的史书,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既满足了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也有效提升了官桥镇的知名度。薛国故城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城墙,历史文化悠久,是全国目前仅存的3大历史城墙之一,北京的长城,西安的明长城还有我们这里的春秋战国城墙。这个有着2000多年的故城墙,随着上世纪8、90年代工业的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无需需要,找到了严重的损坏,可以说是20多年的工业和农耕生活,破坏了4000多年的城邦文明文明,一直没有得到保护。&&& 二是突出打造大旅游。该项目实施后,将是承载历史,铸就文化辉煌的大事情。将成为滕南大旅游开发的号角,官桥将成为滕南文化旅游的核心区,进一步推进前掌大车马坑和北辛文化遗址的宣传力度和开发力度,形成三位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带,着力带动周边的旅游。&&& 三是突出打造副中心城市。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城镇建设是一个地区的骨架。官桥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将官桥镇确立为“一主四副”次中心城市的要求,在实施亮化、绿化、文化、美化的基础上,在2014年又实施了总投资1.6亿元,是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餐饮、文娱和交通于一体的城镇综合开发项目。按照规划要求和前期策划,预计综合体开发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60%以上。该项目不仅是区域性节点商业圈的有效载体,是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工程,进一步承载了滕南的旅游格局。&
Copyright @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Tel:
E-mail:Webmaster@薛国故城、北辛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济南召开
&&&&薛国故城、北辛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专家&&
论证会在济南召开
11月22日,《山东滕州薛城、北辛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济南翰林大酒店召开,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谢治秀,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枣庄市文管办主任周传臣、滕州市文广新局局长贾福军出席。会上,谢治秀、孙世勤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谢治秀指出,大遗址保护规划是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前提。薛城遗址、北辛遗址是国家文物保护六大片区之一的“曲阜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国家列入“十二五”期间一百五十个重点保护的大遗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地位及影响力。他表示,省里将进一步加大对大遗址工作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他希望,薛城、北辛遗址保护规划要争取做成样板工程,同时要求遗址保护规划要与滕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布局相结合,突出保护,突出民生,找准切入点,在编制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的同时启动方案设计。孙世勤对枣庄、滕州市文物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对遗址保护规划设计方、枣庄和滕州两级市所做的遗址保护规划设计提出了要求。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规划设计单位关于薛城、北辛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对规划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规划内容较为全面,设计思路基本可行,原则上予以通过。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文本、细化内容,提高可操作性等修改意见。各位专家在论证意见上签名,论证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周传臣、贾福军对省文物局和各位专家的大力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按照国家和省文物局的要求,加快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在省专家论证意见的基础上,督促配合编制单位进一步完善规划,及时按程序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02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往期回顾 &
南京薛城遗址揭开神秘面纱 发现6000年前居址 呈现先人丧葬风俗
人民日报海外版
  考古专家在现场测量。 (《扬子晚报》)
  日前,薛城遗址出土文物展在江苏省高淳薛城遗址正式举行,这也是自1997年薛城遗址被发现后,其文物首次对外展出。南京市文物局还特地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考古工作站——高淳考古站,将进一步对薛城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  石斧“劈”开6000年时空  高淳县民间特色文化研究办公室主任濮阳康京先生就是1997年薛城遗址的发现者之一。当年的情形,他历历在目。  日,当时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单位都改成下午3时上班。当天,他提前一刻钟来到文保所,进门时门卫告诉他刚才有4个年轻人想卖东西。“门卫说刚走,我就立刻追了出去。那4个人走出去不远,我一看他们所卖的物品,当时就傻了,这都是新石器时代的物品啊,石斧、石锛等好多件,而且上面的泥土还很新鲜。这肯定是哪里出现了遗址。”在濮阳康京等人的努力下,这几人终于说出了实情——他们是在镇卫生院正在施工的门诊楼工地上捡到了这些石器。于是,濮阳康京立刻带人赶往现场,要求医院停止施工,等待上级指示。  后来,经过相关专家的考察鉴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且其覆盖面非常大,有6万平方米,是南京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距今5500年至6300年,在南京所有的文化遗存中年代最久远。  发掘遗址达100平方米  1997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和高淳县文保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共发掘遗址100平方米。但是就在这小小的100平方米的空间内,竟然挖掘出了115具人骨架,而且这些尸骸大都保存完好,没有腐蚀现象。  “后来经过鉴定,我们确定这些遗骸应该是距今年的古人遗骨,而这里是当时的一个墓葬区。从这些发掘的尸骸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丧葬风俗,首先是男女不合葬,所以儿童也可能有自己的墓葬区,但是现在发掘面积太小,并没有看到。其次是仰天葬的比较多,这与同时期的其他遗址有所不同。”濮阳康京回忆说。  竖立28座保护线界碑  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的王志高先生介绍,从发掘区的堆积情况看,薛城遗址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就是有众多尸骸的氏族墓地,而下层则是一处距今6000年—6300年的先民居址。  “当年我们经过3个多月的挖掘、4个多月的整理,终于清理出了6000年前古民居的分布。”王志高指着前方100平方米的坑穴一一给大家讲解。在这100平方米的空间内,房址、灶坑、灰坑等布满密密麻麻的坑穴,在坑中还出土了鱼骨、贝壳动物骨骸等人类生活遗存物。其中灰坑按用途可分为窖穴和废弃物坑两大类。“其中不少坑底发现有鱼蚌类遗骸,我们推测它们原来可能是暂时放养的鱼类或螺蚌,以便于捕捞食用,反映了薛城遗址先民依湖而居、以渔为主的经济生活形态。”  王志高还表示,薛城遗址可以确定是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它不同于新石器时期的其他考古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空白。也正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高淳县在初步探明的6万平方米遗址分布范围内,共竖了28座保护线界碑,并聘请专人驻地看护。&  (据《南京晨报》报道)&大遗址保护:文化遗产的涅重生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大遗址保护:文化遗产的涅重生
  ◆我省13处大遗址被列入国家“六片四线一圈”战略框架,是唯一一个“片、线、圈”都有项目列入的省份,所涉及的重点保护项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十二五”末,我省“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建设将初具规模,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完成100%。
  □ 本报通讯员 周成 许鑫
  “大遗址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性工程。大遗址不仅包含着大量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保护也涉及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经费投入高、管理难度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成效如何,代表了一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近日表示,山东将以大遗址保护为重点和突破口,实施一系列重大保护工程,带动全省文物保护再上新水平。
  大遗址承载“大”文化
  我省在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唯一一个“片、线、圈”都有项目列入的省份,所涉及的重点保护项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大遗址一词,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文化遗产的特征以及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重新赋予了“大遗址”这一重要概念新的内涵。大遗址专指文化遗产中规模大、影响深远、文化遗产价值突出的古代文化遗址,由遗存及其相关环境组成,一般指在我国考古学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或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要地位的原始聚落、古代都城、宫殿、陵墓和墓葬群、宗教遗址、水利设施遗址、交通设施遗址、军事设施遗址、手工业遗址、其他建筑遗迹。
  “十二五”期间,国家确定了以六片(西安片区、洛阳片区、荆州片区、成都片区、曲阜片区、郑州片区)、四线(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一圈(边疆和海疆)为重点、150处重要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战略,将继续推进大遗址考古、研究、规划等各项基础工作,以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强管理,突出政府在大遗址保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促进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大遗址保护成果为全民所共享,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
  大遗址有“大”未来
  大遗址,顾名思义,其概念的重点特征在“大”字上。这个“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规模大。一方面,大遗址的遗存分布范围大,动辄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而像长城、大运河这样具有超大时空尺度的大遗址来说,其遗存分布的精确范围更是无法全面测量。另一方面,大遗址涵盖范围大,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1/4是大遗址。正因为大遗址这种宏大的规模和范围,使其承载了大量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具备了人类文明或地区文化现象的代表和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等重要特点,成为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
  其次是对经济社会影响大。大遗址宏大的规模决定了其巨大的影响力,遗存范围内的居民生活、城乡建设都要受到文物保护的限制,任何可能干扰遗址的行为都被严格禁止。曾几何时,大遗址甚至一度沦为地区发展的负担,成为贫穷落后的同义词。“大遗址保护”这一新的保护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伴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尤其是它们作为社会发展重要资源的价值,正重新被发现并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大遗址保护为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已逐渐成为“城市名片”和地区发展的“软实力”,真正惠及“大民生”。
  最后是对文化遗产事业带动作用大。大遗址保护涉及到的部门、单位、群众多,需要投入的保护经费高,管理难度大,几乎包含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正因如此,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代表一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水平如何,成为一种具备很强示范意义的衡量标准。再考虑到我国大遗址分布的属性和特征,或串点成线形成若干条带状分布的文化线路,或聚点成片形成若干成簇分布的文化景观。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对于带动其周边和文化线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进而推动整个文化遗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大遗址保护取得“大”发展
  省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说,南旺分水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于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济宁主场城市活动期间奠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成为全省大遗址保护工程和大运河保护“申遗”的亮点,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全国文博界的肯定。大运河台儿庄古城保护工程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再现“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这都为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开局。”
  目前,《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即将编制完成,南旺水利枢纽遗址、薛城遗址、北辛遗址等遗址的规划立项申请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片区内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大运河“申遗”稳步推进,整体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沿线5市全部公布了市级规划,列入预备名单的6个河段、61个遗产点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以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保护工程为例,现在,工程正式纳入汶上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了作为南旺水利枢纽大遗址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南旺文物管理所。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的维修工程、水工科技馆建设基本完成,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运河河道、小汶河、闸口、斗门的考古发掘和保护维修工程也已启动。
  齐长城也已经完成资源调查并通过国家验收,重点区段保护工程正逐步实施。
  列入国家“十一五”(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的6处大遗址所在地政府相继成立了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有5处完成了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曲阜鲁国故城、大汶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已获得批复。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揽子施工设计方案正在紧张的编制之中,有望于今年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
  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和两城镇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已报送国家文物局,等待批复。齐国故城总体保护规划已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毕,近日将报送国家文物局。桐林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启动中。
  ■ 链接
  “数”说我省大遗址保护
  1个协议。日,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国家文物局承诺优先把山东省重点项目列入全国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库,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标志着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入央地联动、合作推进的新阶段。
  4项措施。为落实《框架协议》,省委、省政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了省级文物保护委员会,重新组建成立了省政府直属的省文物局,召开全省文物工作座谈会。设立了省级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用于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程建设和国家项目的经费配套。其中2011年度的省级专项经费项目除了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的项目外,还新增加了寿光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昌邑齐国盐业遗址、陈庄西周遗址、前掌大遗址、龙口归城城址、禹城禹王亭遗址、滨州盐业窑址、定陶汉墓群、莒国故城、郯国故城等10处大遗址规划项目,保护经费全部到位。
  2个规划。为推进我省文物事业和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省文物局组织专门力量,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山东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片区规划大纲》。确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包括全面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曲阜、淄潍、泰山、黄河三角洲、半岛、沂蒙、鲁西等七大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和大运河、齐长城两条文化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大遗址保护曲阜片区”建设初具规模;曲阜鲁国故城、泰安大汶口遗址、汶上南旺分水枢纽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成并对社会开放;列入国家“六片四线一圈”及150处大遗址名单范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完成100%,保护工程、展示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启动50%。
  13处大遗址、300余个重点项目。我省“七区两带”片区保护规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在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框架中,我省共有13处大遗址入围,包括 “曲阜片区”(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大汶口遗址、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大运河山东段、齐长城、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古代盐业遗址群以及“十一五”6处重点大遗址(鲁国故城遗址、城子崖遗址、齐国故城遗址、桐林遗址、两城镇遗址、大辛庄遗址),涉及重点项目300余个。
  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省南旺分水枢纽遗址、鲁国故城、大汶口遗址3个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立项名单。3个遗址的考古工作计划书已于2011年9月底报送国家文物局,其中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于日获得批复。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滕州到曲阜的汽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