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复制器技术

银行卡被克隆盗刷银行担责七成---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16版:深圳拍案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社论
第A03 : 广告
第A04 : 速读
第A05 : 专题
第A06 : 特别报道
第A07 : 特别报道
第A08 : 特别报道
第A09 : 特别报道
第A10 : 特别报道
第A11 : 特别报道
第A12 : 首读
第A13 : 寻找阳光达人
第A14 : 深圳市情
第A15 : 深圳市情
第A16 : 深圳拍案
第A17 : 热线现场
第A18 : 广告
第A19 : 独唱团
第A20 : 讲场
第A21 : 中国看板
第A22 : 国际关注
第A23 : 财经财情
第A24 : 财经财情
第A26 : 分类
第A27 : 体育劲赛
第A29 : 体育劲赛
第A30 : 体育草场
第A31 : 体育草场
第B01 : 综艺脸
第B02 : 综艺眼
第B03 : 综艺眼
第B04 : 综艺眼
第B05 : 人文正刊
第B06 : 正点
第B08 : 正在
第B09 : 金融街
第B10 : 健康道
第B11 : 健康道
第B12 : 尚方堂
第B13 : 长生馆
第B14 : 福彩
第B15 : 体彩
第B16 : 影讯
银行卡被克隆盗刷银行担责七成
二审银行吐槽:银行卡技术升级需投入数千亿,责任不在银行单方
晶报记者 吴欣 储户张先生银行卡深夜被盗刷3.6万余元,他为此将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央商务支行告上法庭,索赔4万余元损失。福田法院一审认为银行“没能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有效识别银行卡的真伪”,应担责七成,赔偿储户2.5万余元。银行、储户均不服一审,向深圳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昨日此案二审开庭。 储户银行卡深夜遭盗刷 储户张先生诉称:日晚11时52分,他的手机突然不断地收到银行卡取款信息,显示每次取款2000元。在不到10分钟的短时间内,他的卡被盗取款19笔。但此时银行卡就在张先生身上,他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同时报警。 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张先生到ATM机打印了被盗刷的信息记录,经查他一共被盗取36461元。派出所立案后,通过调查得知:取款地点是在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某镇的自动取款机。录像显示,取款人并非张先生本人。张先生将银行告上法庭,他认为银行没有尽到对所发银行卡的防盗技术、识别技术的注意义务,要求银行赔偿自己各项损失共计40467.46元,并承担诉讼费、取证费、误工费。 一审开庭时,银行辩称:双方签署的储蓄合同约定:凡使用密码进行交易,均视为账户所有人本人所为。该卡是使用密码进行交易的,在密码正确的情况下银行即应予以兑付。而且银行交易处理系统和银行卡安全可靠,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此案应先移送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如果账户内的资金款项确属被他人盗取,且张先生存在没有妥善保管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个人银行信息的行为,由此导致的损失显然应该由其自行承担。 一审法院判银行担责七成 福田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储户和银行之间建立了储蓄存款合同关系,储户有妥善保管银行卡及取款密码的义务,银行应当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有效识别银行卡的真伪,确保储户的资金安全。 根据查明的事实可认定,涉案借记卡账户内的资金交易使用伪造的卡进行的。银行在ATM机的设置和管理上存在疏漏,没能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有效识别银行卡的真伪,在办理相关业务中存在过错,应对卡内资金损失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银行和储户虽然约定“凡是使用持卡人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同持卡人本人所为”,但伪卡交易不适用该规定。 法院还认为,张先生持有的银行卡密码是其本人申请及其个人知晓,即使发卡人的系统也无法获知,具有私有性、唯一性、秘密性。该银行卡的款项在异地被凭密码取款,显然张先生也存在用卡不当、泄漏密码的过失行为,应自行承担部分责任。 据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银行应对张先生账户内的资金损失承担70%的赔偿责任,张先生自行承担30%的责任,银行应向张先生赔偿经济损失25522.7元。 卡被盗刷原因何在? 一审判决后,张先生和银行都不服,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昨日二审时,张先生认为:一审法院认为自己用卡不当、泄漏密码,并无任何事实依据。此外,自己在开户申请书中约定:ATM机取款每日限额为2万元。但事发那晚他的卡被盗取了36461元,超出每日限额16461元。 银行方则表示,银行并不存在ATM机超过2万元限额的情况。 银行方坦言: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采用磁条卡,其特性就是读写比较容易,存在数据容易被复制、盗取的现象 ,但他人无法通过读写器等获取密码。如果张先生密码没有泄漏,他人即使复制了磁条卡信息,也无法成功实现ATM机交易。 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庭外采访 法院:银行卡安全技术滞后
银行:升级芯片卡需千亿资金 法院建议:银行要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堵塞管理和技术漏洞,特别要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升级。而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卡被盗刷索赔案中,银行或多或少都承担了部分责任,而法院判决的理由也是: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完善的技术设备,以避免犯罪嫌疑人利用系统安全漏洞盗支储户资金。 而此案中被告的银行方则吐槽称,银行卡技术想要升级没有那么容易。如果要将磁条卡升级成抗攻击能力比较强的芯片卡,不仅需要更换卡片、升级ATM、POS机具,还要改造银行卡更换的后台系统,并对员工、用户进行教育培训。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单方面将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都无法实现联网通存通兑。而据估算,实现银行卡的升级,需要我国政府、银联、各个参与主体投入数千亿元的巨额资金。而且何时启动、何时完成银行卡升级,都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统筹考虑,远非一家银行自身所能独力承担,它是政府和银行卡产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责任。银行卡非法复制:魔高一丈&(2)
E-mail推荐:&&
  尽管朱先生说各家银行都对此采取了自己的防范措施,有媒体就曾报道,银行使用了动态防伪技术,保障持卡人在使用银行卡时,每刷一次卡,防伪的数据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复制,然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的那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目前,很多银行的“动态防伪系统”并不能100%地保障客户安全,也不能确保银行卡不被复制。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与系统安全专家冯登国告诉《北京科技报》,银行都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对现有的盗窃手段是可以有防范的,但却不能预防新产生的技术。“只能说,有预备方案,发现情况可以快速反应。”  “如果使用银行的专网,盗窃卡号信息难度很大,而在普通网络、ATM机上,只要不法分子得到了卡号、密码,那么,复制卡就很容易。目前对盗卡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问题及时报案。”冯登国说。  刘英杰说:“受害者及时报警后,公安人员可以尽快调出银行的录像进行查看。受害者的损失则应该由银行全额赔付。”  根据《合同法》,客户和银行之间是储蓄合同关系;储户银行卡上的钱被盗取,根源于银行没有尽到保障客户存款安全的合同义务。  以刘英杰今年4月胜诉的银行卡复制案为例,去年9月9日,北京一家公司的经理魏涛用建行的龙卡,在位于东三环富力城的建设银行光明支行处的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后,携这张卡去上海出差。可当魏涛在上海再次取款时,本应还有万元存款的卡里,却仅剩35元。随后,他迅速返回北京,向朝阳双井派出所报了案。  刘英杰认为,正是因为建设银行疏于对服务处所的管理和监控,建设银行光明支行处的门禁行同虚设,监控录像无人监控,才使犯罪分子如入无人之境,明目张胆地在银行门禁上安装盗码器。银行的门禁不但没有起到保护储户存款安全的作用,反而成了犯罪分子作案的工具。而银行也没有采取安全有效的防范技术,以致无法识别银行卡的真伪,才使得客户的存款被盗取。  “客户的储蓄卡及密码并没有丢失,也没有交由他人,而是因为‘银行的保护系统没有技术含量’才发生盗取事件,所以,受害者并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责任,银行应该因为它的过错对受害者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刘英杰说。  此外,储户在银行存款,与银行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银行应该随时保证储户的取款,实现债权。尽管不法分子使储户名下的存款丢失,但他犯罪行为的客体和对象并不是储户个人的财产权和财产,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银行的财产。因此,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依然存在,银行也不能将被盗取的损失转嫁给储户。  刘英杰说,我国的法律制度还有欠缺。“美国就有《电子资金转移法》,规定一旦储户存款在银行发生了问题,银行应先行赔付,而后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此举大大保护了储户的利益,并且免去了储户为了追回存款请律师、走司法程序而花费很多时间。”&&
(责任编辑:马丽)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探索?视界
&&&推荐专题?自然探索?地球故事?人类起源
???张召忠:越南为何忌恨中国 美航母为何挂着毛泽东像最牛县书记被辞后咋又牛
统计局副局:谁最反燃油税改
&&&彩信?手机报网上叫卖银行卡盗刷器:8500元一台 几秒完成盗刷-充电电路 银行卡信息 网上支付平台 盗刷器 复制器 技术 自学 银行卡复制 密码键盘-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网上叫卖银行卡盗刷器:8500元一台 几秒完成盗刷
原标题: 网上叫卖银行卡盗刷器:8500元一台 几秒完成盗刷
8500元就能买银行卡盗刷器
当你用某商铺POS机刷卡消费时、当你用银行的ATM机取现或转账时、当你进行网络购物时,或许你的银行卡信息已被窃取了。日前,就有一名男子上网“自学”克隆银行卡技术,在网上买来工具和身份证后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入职快递公司,利用工作之便复制多张银行卡,盗刷现金9.5万元。
   北京晨报记者对此调查发现,盗刷银行卡设备居然在网上公然叫卖。
“我这个产品可以克隆银行卡,而且包你学会,支持当面试验、当面交易、教学。”一位网络卖家竭力地推销着自己的产品,而像他这样的“银行克隆器”卖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昨日,北京晨报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随便输入“银行卡复制”、“银行卡盗刷”等词,就能够找到不少贩卖银行卡复制器的广告,有些仅仅留了联系方式,有些则大张旗鼓地制作了精良的网站页面,并标明“不收任何押金,收押金的都是骗子”等话语。
北京晨报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家看似专门贩卖银行卡复制器的商家,其网站上的产品列表显示,这家网站所贩卖的产品为“银行卡克隆设备”、“银行卡复制设备”、“银行卡解码器”。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联系了该网站客服,这位客服表示,他们的设备就是用于盗刷银行卡的设备。
“8500元一台,很好操作,几秒钟就能盗刷完成。”卖家看到记者前来询问,便向记者推销起来,“这个设备是针对磁条卡的,而且操作很简单,不容易被发现。”
   在该卖家提供的信息中记者发现,相关产品“由于内置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充电电路,因此银行卡克隆设备可以脱机使用,大大增加了灵活性”。
当北京晨报记者问及,“银行卡设有密码怎么办”时,客服人员显得十分淡定:“8500元中有一台针孔摄像机,你可以用这个拍摄下来。”他介绍说,8500元中,包括复制器、进口采集器、针孔摄像机、软件、空白卡等全套工具。
而记者与另一卖家接触时,这名卖家称银行卡复制器的价格为9500元一套。新客户第一次交易必须预付50%的定金,款到后快递发货,制卡后7日内补齐其余50%货款。该卖家声称:“买设备的这点钱‘做’一笔就能回本。”
   此外,互联网上对于银行卡盗刷的“技术”似乎也并不隐晦。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银行卡复制”等词汇,各色克隆卡流程图解比比皆是。记者 姜樊
   ■新闻链接
   盗刷也有新趋势
“近几年,境内外盗刷的金额的确有所上涨,但总体境内的数额要少于境外平均盗刷金额。”中国银联资深风险专家王宇向北京晨报记者坦言,但盗刷近几年也出现了很多新趋势。
   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刷 手机安全比PC还要差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期就有许多不法分子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盗刷银行卡活动,“不法分子可能通过向客户手机推送病毒或其他方法,屏蔽了扣款提醒,并通过客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信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注册。”报告显示,客户的手机中毒之后,不仅不会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的校验码,还会自动将信息转发到不法分子手中,而不法分子就是通过这些校验码,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客户卡内资金。
   业内人士坦言,网上支付的确更加危险。“拦截短信并非高端技术,且手机网络的安全性的确比PC端还要差,在便捷的同时,风险也就在那里了。”
   从ATM到高档酒店 盗刷场所已经改变
王宇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说,如今犯罪分子已经将盗卡的场所有所变化,从ATM机具上转移至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几年前,在ATM机上加装设备偷窥用户信息,成了不少犯罪分子的首选。不过,这样的招数如今已经落伍。”
现在的ATM机具已经较之前有了不少的改进。王宇表示,现在很多ATM机已经进行了升级和改造,比如密码键盘装有防窥罩,防止不法分子加装摄像头后看到用户输入的密码;且当下的ATM机采用颤动式进卡,这是为了防止磁条读写器,外部加装设备读写银行卡的信息。
   “ATM机升级了之后,盗刷的目标就自然从ATM机上转移目标到一些高档的场所。”王宇笑着说,毕竟高档场所的持卡人卡中资金量比较大。
   从线下到网上 高科技反成盗刷工具
   网络盗刷也已经成了当下银行卡安全所面临的挑战。银行一些创新的网络银行功能、网上支付平台的广泛使用,都让金融信息暴露在外。
“一些看上去方便的功能和操作,都有可能留有不安全的因素。”王宇说,如今网络上较为常见的盗刷,就是卡在身边,但银行卡中的钱却在网络或境外网络被盗刷,“这可能是因为客户在某些电子商务网站上预留了银行卡信息所致。”
一般来讲,一些网站为了方便持卡人多次重复输入银行卡信息,都会储存用户录入的相关信息,这在王宇看来,就已经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数据存储到某个网站上,但网站的防控能力比较弱,给黑客攻击留有空间。“静态的数据一旦被泄露,那么在黑客的层面上将会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性,而且这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用户只能换卡才能保证银行卡信息不被复制和转移。”记者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上叫卖银行卡盗刷器:8500元一台 几秒完成盗刷
日 09:18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 网上叫卖银行卡盗刷器:8500元一台 几秒完成盗刷
8500元就能买银行卡盗刷器
当你用某商铺POS机刷卡消费时、当你用银行的ATM机取现或转账时、当你进行网络购物时,或许你的银行卡信息已被窃取了。日前,就有一名男子上网“自学”克隆银行卡技术,在网上买来工具和身份证后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入职快递公司,利用工作之便复制多张银行卡,盗刷现金9.5万元。
   北京晨报记者对此调查发现,盗刷银行卡设备居然在网上公然叫卖。
“我这个产品可以克隆银行卡,而且包你学会,支持当面试验、当面交易、教学。”一位网络卖家竭力地推销着自己的产品,而像他这样的“银行克隆器”卖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昨日,北京晨报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上随便输入“银行卡复制”、“银行卡盗刷”等词,就能够找到不少贩卖银行卡复制器的广告,有些仅仅留了联系方式,有些则大张旗鼓地制作了精良的网站页面,并标明“不收任何押金,收押金的都是骗子”等话语。
北京晨报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家看似专门贩卖银行卡复制器的商家,其网站上的产品列表显示,这家网站所贩卖的产品为“银行卡克隆设备”、“银行卡复制设备”、“银行卡解码器”。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联系了该网站客服,这位客服表示,他们的设备就是用于盗刷银行卡的设备。
“8500元一台,很好操作,几秒钟就能盗刷完成。”卖家看到记者前来询问,便向记者推销起来,“这个设备是针对磁条卡的,而且操作很简单,不容易被发现。”
   在该卖家提供的信息中记者发现,相关产品“由于内置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充电电路,因此银行卡克隆设备可以脱机使用,大大增加了灵活性”。
当北京晨报记者问及,“银行卡设有密码怎么办”时,客服人员显得十分淡定:“8500元中有一台针孔摄像机,你可以用这个拍摄下来。”他介绍说,8500元中,包括复制器、进口采集器、针孔摄像机、软件、空白卡等全套工具。
而记者与另一卖家接触时,这名卖家称银行卡复制器的价格为9500元一套。新客户第一次交易必须预付50%的定金,款到后快递发货,制卡后7日内补齐其余50%货款。该卖家声称:“买设备的这点钱‘做’一笔就能回本。”
   此外,互联网上对于银行卡盗刷的“技术”似乎也并不隐晦。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银行卡复制”等词汇,各色克隆卡流程图解比比皆是。记者 姜樊
   ■新闻链接
   盗刷也有新趋势
“近几年,境内外盗刷的金额的确有所上涨,但总体境内的数额要少于境外平均盗刷金额。”中国银联资深风险专家王宇向北京晨报记者坦言,但盗刷近几年也出现了很多新趋势。
   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刷 手机安全比PC还要差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期就有许多不法分子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盗刷银行卡活动,“不法分子可能通过向客户手机推送病毒或其他方法,屏蔽了扣款提醒,并通过客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信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注册。”报告显示,客户的手机中毒之后,不仅不会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的校验码,还会自动将信息转发到不法分子手中,而不法分子就是通过这些校验码,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客户卡内资金。
   业内人士坦言,网上支付的确更加危险。“拦截短信并非高端技术,且手机网络的安全性的确比PC端还要差,在便捷的同时,风险也就在那里了。”
   从ATM到高档酒店 盗刷场所已经改变
王宇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说,如今犯罪分子已经将盗卡的场所有所变化,从ATM机具上转移至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几年前,在ATM机上加装设备偷窥用户信息,成了不少犯罪分子的首选。不过,这样的招数如今已经落伍。”
现在的ATM机具已经较之前有了不少的改进。王宇表示,现在很多ATM机已经进行了升级和改造,比如密码键盘装有防窥罩,防止不法分子加装摄像头后看到用户输入的密码;且当下的ATM机采用颤动式进卡,这是为了防止磁条读写器,外部加装设备读写银行卡的信息。
   “ATM机升级了之后,盗刷的目标就自然从ATM机上转移目标到一些高档的场所。”王宇笑着说,毕竟高档场所的持卡人卡中资金量比较大。
   从线下到网上 高科技反成盗刷工具
   网络盗刷也已经成了当下银行卡安全所面临的挑战。银行一些创新的网络银行功能、网上支付平台的广泛使用,都让金融信息暴露在外。
“一些看上去方便的功能和操作,都有可能留有不安全的因素。”王宇说,如今网络上较为常见的盗刷,就是卡在身边,但银行卡中的钱却在网络或境外网络被盗刷,“这可能是因为客户在某些电子商务网站上预留了银行卡信息所致。”
一般来讲,一些网站为了方便持卡人多次重复输入银行卡信息,都会储存用户录入的相关信息,这在王宇看来,就已经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数据存储到某个网站上,但网站的防控能力比较弱,给黑客攻击留有空间。“静态的数据一旦被泄露,那么在黑客的层面上将会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播性,而且这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用户只能换卡才能保证银行卡信息不被复制和转移。”记者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银行卡复制器网上热卖 银行:最好开通短信提示业务
  网络支付风险
  网络支付这种不见卡不见人的隔空打牛式支付方式,让信用卡支付增加了危险系数。
  “换了芯片卡后仍然没有办法制止网络购物中的刷卡风险,因为网络消费根本就不用看见卡。并且信用卡在网购中的使用占比已经呈逐年增加之势。”刘加隆告诉记者。
  实际上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已经越来越网络化。网络经济活动要求资金支付实时、迅速,传统的现金、票据支付等方式难以适应,而网上支付很好地满足了以上要求。
  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中国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6%;另据Gartner数据,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超过1720亿美元,预计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移动支付交易的用户数量也将达到2.122亿。
  信用卡网络安全隐患的根源在于账户和密码信息被盗。最初级的是直接向持卡人索要,称"异常账户活动",要求持卡人提供银行卡卡号及密码。
  升级版的密码小偷会建立一个与正常网站极为类似的页面,在持卡人网购时通过钓鱼网站取得信用卡支付密码,再通过网络盗刷。
  还有一种情况是持卡人在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进行网上交易,或者使用代理服务器进行交易时,中途信息被截取,被"黑客"盗取卡号及密码。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使用软键盘也仍然有安全隐患,因为软键盘只是防止键盘上记录信息,而不能防止传输过程中的危险。
  “最终网络支付安全,取决于服务提供商对数据加密的技术。如果数据包经过加密,就算中途被截取一般情况下也很难被破解。”一位技术人士告诉记者。
  另外,在信用卡网络支付中,U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手法。而由于许多网络支付其实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完成,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网络支付领域做了许多创新。
  “银行系统由于过分强调安全性让支付变得更加繁琐,而第三方支付则一直在平衡使用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涂志云告诉记者。
  目前支付宝采取的快捷支付系统,由于采取了手机动态密码支付制度,使得交易要通过手机移动验证才能完成;加上快捷交易有额度限制,所以将意外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再加上持卡人的即时短信提醒,持卡人发现问题立马就能够向银行反映,以最快的速度止损。
&& 相关文章
·····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复制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