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学 名词解释中的LA的名词解释

推荐专题: |
您当前的位置:&>&&>&
&&&&Terminology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of medical exposure
&&& 1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与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有关的主要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涉及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有关领域。
  2 基础术语
  2.1 医用辐射 medical uses of ionizing radiation
  在医学上应用的电离辐射的统称。电离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已形成X射线诊断学(X称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等分支学科。
  2.2 放射防护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辐射防护 radiation protection
  研究保护人类(可指全人类、其中一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尽量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一词广义上可包括非电离辐射,而通常狭义上与放射同义仅指电离辐射。本标准中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2.3 防护与安全 protection and safety
  保护人员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照射和保持辐射源的安全,包括为实现这种防护与安全的措施,如使人员受照剂量与危险保持在低于规定约束值的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各种方法和设备,以及防止事故和缓解事故后果的各种措施等。
  2.4 实践的正当性 justification of a practice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辐射防护三原则之一。即辐射照射的实践,除非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包括健康与非健康危害),否则就不得采取此种实践。
  2.5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optimiz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辐射防护三原则之一。即进行辐射实践时,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2.6 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原则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principle
  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使已判定为正当并准予进行的实践中,有关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数以及潜在照射的危险等,全都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原则。通常简称为ALARA原则。
  2.7 个人剂量限值 personal dose limit
  辐射防护三原则之一。即对所有相关实践联合产生的照射,所选定的个人受照剂量限制值。规定个人剂量限值旨在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个人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疗照射。
  2.8 安全文化素养 safety culture
  组织机构和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以确保防护与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得到充分的重视。
  2.9 职业照射 occupational exposure
  除了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
  2.10 医疗照射 medical exposure
  受检者与患者接受包含有电离辐射的医学检查或治疗而受到的照射。此外还包括知情而自愿扶持帮助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到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中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2.11 公众照射 public exposure
  除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所受的电离辐射照射,包括经批准的源和实践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2.12 潜在照射 potential exposure
  可以预计其出现但不能肯定其一定发生的一类照射。此类照射可能由辐射源的事故、由具有某种或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包括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所引起。
  2.13 事故照射 accidental exposure
  在事故情况下所受到的一种异常照射,专指非自愿的意外照射。
  2.14 外照射 external exposure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2.15 内照射 internal exposure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2.16 辐射防护评价 assessment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和标准对辐射防护的质量与效能所作的评价。
  2.17 剂量约束 does constraint
  对源可能造成的个人剂量所规定的一种上界值,它是源相关的,被用作对所考虑的源进行防护与安全最优化时的约束。对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医疗照射均可具体应用相应的剂量约束。
  2.18 医疗照射频率 frequency of medical exposure
  每年每千人口施行各种医疗照射的人次数。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以其用于调查分析和统一比较世界各国、各地区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发展趋势,并可估算医疗照射所致集体剂量等。
  2.19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guidance level for medical exposure
  针对各种诊断性医疗照射中受检者所受照射,经有关部门洽商选定的剂量、剂量率或活度等定量水平,指导有关执业医师改善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这是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中应用剂量约束的一种具体体现,相当于调查水平。
  2.20 执业医师 medical practitioner
  依法取得资格并经注册而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施行医疗照射的执业医师应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应培训要求。
  2.21 合格专家 qualified expert
  根据相应机构颁发的证书或所持有的职业许可证,或根据学历与工作资历,被确认为在相关专业领域(例如医学物理、辐射防护、职业保健、质量保证或有关的工程与安全专业)能胜任的专家。
  2.22 伦理审议 ethical review
  从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遵守伦理基本原则,并促进生物医学发展出发,对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所进行的专门审查。在医疗照射实践中,对施予自身未直接受益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志愿者的医疗照射,应认真审议照射条件和程序,并按防护最优化原则提出相应的剂量约束。
  2.23 确定性效应 deterministic effect
  有剂量阈值的一类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的大小。在ICRP第60号出版物(1991年)发表之前,此类效应称为非随机性效应。
  2.24 随机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
  其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一类辐射生物效应。假定此类效应发生的几率正比于剂量,且在辐射防护感兴趣的低剂量范围内不存在剂量的阀值。
  2.25 放射敏感性 radio sensitivity
  细胞、组织、器官、机体或任何生物体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又称辐射敏感性。
  2.26 组织等效材料 tissue equivalent material
  对给定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与某种生物组织(如软组织、肌肉、骨骼或脂肪)相近似的材料。
  2.27 体模 phantom
  对电离辐射的吸收或散射作用与人体组织基本相同的物体,可在各种测量中用于模拟实际条件。根据不同需要,由组织等效材料构成的人体模拟物或具有约定尺寸的几何模型,既可代表整个人体,也可代表特定的人体局部。
  2.28 初级辐射 primary radiation
  直接由靶或辐射源发出的电离辐射。
  2.29 次级辐射 secondary radiation
  由初级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离辐射。
  2.30 有用辐射 useful radiation
  从辐射源通过限束装置所限定而射出供使用的辐射束。亦称有用射束或有用射线。
  2.31 剩余辐射 residual radiation
  放射学中有用射束穿过接受器及辐射测量装置之后的剩余部分,或者放射治疗中经人体受照部位射出的剩余部分。
  2.32 散射辐射 scattered radiation
  由于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出的辐射能量减少和(或)辐射方向改变的辐射。
  2.33 泄漏辐射 leakage radiation
  经贯穿辐射源的防护屏蔽体以及经辐射源防护屏蔽体的缝隙逃逸出的无用辐射。
  2.34 杂散辐射 stray radiation
  泄漏辐射、散射辐射以及剩余辐射的总称。
  2.35 窄射束 narrow beam
  为了测量理想的辐射量而用立体角尽可能小的辐射束,此条件下散射辐射的影响趋于最小值,并在必要时保证侧向电子平衡。
  2.36 宽射束 broad beam
  辐射量测量中的一种辐射束条件,当辐射束的立体角增大时,所测量的辐射量并无明显增加,但存在散射影响。
  2.37 散射 scattering
  由于与别的粒子或粒子系统碰撞而引起入射粒子或入射辐射的方向或能量改变的过程。
  2.38 反向散射 back-scattering&
  由物质引起的使辐射或粒子的行进方向相对于原始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的散射。
  2.39 能量吸收 energy absorption
  入射辐射能量的全部或一部分传递给所穿过的物质的现象。伴随有能量损耗的散射(如康普顿散射和中子减速)也视为能量吸收。
  2.40 衰减 attenuation
  辐射在通过物质时与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致使辐射量减少的过程。不包括因与辐射源的距离加大而引起的辐射量几何减少。
  2.41 过滤 filtration
  穿过物质时电离辐射特性的改变。可以是:对多能X射线辐射或&射线辐射的某些成分选择吸收,同时发生衰减;或者在辐射束截面上辐射强度分布的改变。
  2.42 衰减当量 attenuation equivalent
  基准物质的厚度。在规定辐射质量的线束中和规定的几何条件下,以该基准物质代替所考虑的物质时,有相同衰减程度。以米的适当约量单位表示,同时给出基准物质和入射束辐射质量。
  2.43 铅当量 lead equivalent
  用铅作为基准物质时以铅的厚度来表示的衰减当量。
  2.44 铝当量 aluminium equivalent
  用铝作为基准物质时以铝的厚度来表示的衰减当量。
  2.45 半值层 half-value layer
  当特定辐射能量或能谱的X射线辐射、&射线辐射窄束通过规定物质时,比释动能率、照射量率或吸收剂量率减小到无该物质时所测量值的一半的规定物质的厚度。以米的适当约量单位表示,同时指明所用物质。
  2.46 十分之一值层 tenth-value layer
  当特定辐射能量或能谱的X射线辐射、&射线辐射窄束通过规定物质时,比释动能率、照射量率或吸收剂量率减小到无该物质时所测量值的十分之一的规定物质的厚度。以米的适当约量单位表示,同时指明所用物质。
  2.47 等效能量 equivalent energy
  与所考虑的多能量辐射有相同规定效果的单能量辐射的能量。
  2.48 屏蔽 shielding
  用能减弱辐射的材料来降低某一区域辐射水平的一种方法。
  2.49 屏蔽体 shield
  为降低某一区域的辐射水平而置于辐射源和人、设备或其他物体之间的由能减弱辐射的材料构成的实体屏障。
  2.50 结构屏蔽 structural shield
  纳入建筑结构并由能减弱辐射的材料构成的屏蔽体。
  2.51 区域居留因子 area occupancy factor
  在屏蔽计算中,当计算辐射源对所考虑的位置的照射所需的屏蔽体时,根据人员在有关区域居留的时间长短对剂量率或注量率进行修正的系数。
  2.52 积累因子 build-up factor
  宽束辐射通过介质时,某一特定的辐射量在任何一点处的总值与未经任何碰撞到达该点的辐射所产生的值的比值。
  2.53 工作负荷 workload
  指用相应单位对产生电离辐射的设备使用程度的测定。一般由X射线管电流和相应接通时间的乘积在一周内总和的平均值来确定。对于X射线诊断设备,通常用每周库仑(C),每周毫安秒(mA(s)或每周毫安分(mA(min)表示。对于X射线治疗设备,一般用在距离辐射源一米处的辐射束在一周内的比释动能表示。
  2.54 纵深防御 defence in depth
  针对给定的安全目标而采取的多种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使得即使其中一种防护措施失效仍能达到该安全目标。
  2.55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为使物项或服务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需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2.56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为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2.57 验收检测 acceptance test
  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之后,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2.58 状态检测 status test
  对运行中的设备,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而进行的定期质量控制检测。
  2.59 稳定性检测 constancy test
  为确定使用中的设备性能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2.60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设备性能参数的参考值。通常在验收检测合格后,由最初的稳定性检测得出,或者有相应的标准给定。
  2.61 型式检验 type inspection
  亦称例行检验,是对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全面检验,以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全部符合标准和达到设计要求。
  2.62 出厂检验 exfactory inspection
  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的最终检验,以评定已通过型式检验的产品在出厂时是否达到型式检验所确认的质量。有订货方参加的出厂检验称交收检验。
  2.63 随机文件 accompanying documents
  随装置、设备、辅助设备或附件而带的文件,其中包括为设备的装配者、安装者和使用者所提供的重要资料,尤其是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
  2.64 使用说明书 instructions for use
  在随机文件中为使用者正确使用设备和安全操作而提供的那部分资料。
  2.65 安装说明书 installation information
  在随机文件中为安装者按各自规定用途安装设备、设备部件或零部件时,对其安全和操作性能所采取必要预防措施提供的那一部资料。
  2.66 放射性 radioactivity
  某些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
  2.67 放射性衰变 radioactive decay
  原子核放出粒子或&射线,或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并随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核裂变的一种自发核跃迁过程。
  2.68 衰变常数 disintegration constant
  某种放射性核素的一个核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自发衰变的几率。衰变常数&由下式给出:&=(-1/N)(dN/dt),式中&为衰变常数;N为在时间t时存在的该核素核的数目。
  2.69 放射性核素 radionuclide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到的一类原子。
  2.70 半衰期 half-life
  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其原有值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也称物理半衰期。
  2.71 生物半排期 biological half-life
  当某个生物系统中的某种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速率近似地服从指数规律时,由于生物过程使该核素在系统中的总量减到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2.72 有效半减期 effective half-life
  进入人体后的某种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总量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排出的综合作用,在全身或某一器官内的数量按指数规律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2.73 放射性活度 activity
  在给定时刻,处在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A是该核素从该能态发生自发核跃迁数的期望值dN除以该时间间隔dt而得的商:A=dN/dt也称活度。
  2.74 比活度 specific activity
  质量活度 mass activity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即某种物质的放射性活度A除以该物质的质量m而得的商(Sm),即:Sm=A/m.
  2.75 贝可勒尔 becquerel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专名,可简称贝可,符号Bq.1Bq=1/s
  2.76 居里 curie
  采用国际单位制前使用的放射性活度的旧专用单位,符号Ci.它与现行法定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贝可勒尔的换算关系为: 1Ci=3.7&1010Bq.
  2.77 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
  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的某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d&量除以该体积元物质的质量如工所得的商(D),即: D=d&/dm.
  2.78 器官剂量 organ dose
  人体的一个特定组织或器官T内的平均吸收剂量DT,即: DT=(1/mT)&Ddm,式中mT为组织或器官T的质量;D为质量元dm内的吸收剂量。DT也可表示为: DT=&T/mT,式中&T为授予组织或器官T的总能量。
  2.79 比释动能 kerma
  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来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总和dEtr,除以该物质的质量dm所得的商(K),即: K=dEtr/dm.
  2.80 戈瑞 gray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等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专名,符号Gy.1Gy=1J/kg=100rad.
  2.81 拉德 rad
  采用国际单位制前使用的吸收剂量、比释动能等的旧专用单位,它与现行法定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戈瑞的换算关系为:1rad=0.01Gy.
  2.82 照射量 exposure
  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的任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dQ,除以空气的质量dm所得的商(X),即:X=dQ/m.
  照射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库仑/千克(C/kg)。
  2.83 伦琴 roentgen
  采用国际单位制前使用的照射量的旧专用单位,符号R.1R=2.58&10-4C/kg
  2.84 辐射权重因子 radiation weighting factor
  为辐射防护目的,考虑不同类型辐射R的相对危害效应而对吸收剂量乘以的因子,符号WR.
  2.85 组织权重因子 tissue weighting factor
  为辐射防护目的,考虑不同器官或组织T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而对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乘以的因子,符号WT.
  2.86 当量剂量 equivalent dose
  辐射R在器官或组织T中产生的当量剂量HT,R是器官或组织T中的平均吸收剂量DT,R与辐射权重因子WR的乘积,即HT,R=WRDT,R.当辐射场是由具有不同WR值的多种类型辐射组成时,HT=&WRDT,R.
  2.87 有效剂量 effective dose
  当所考虑的效应是随机性效应时,在全身受到非均匀照射的情况下,人体所有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之加权和(E),即E=&WTHT,式中HT为组织或器官T所受的当量剂量;WT为组织T的权重因子。
  2.88 品质因子 quality factor
  表示吸收剂量的微观分布对危害的影响所用的系数(Q)。它的值是根据水中的传能线密度值而定的。对于具有能谱分布的辐射,可以计算Q的有效值Q.在实际辐射防护中,可以按照初级辐射的类型使用Q的近似值。
  2.89 传能线密度 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
  带电粒子在一种物质中穿行dl距离时,与电子发生其能量损失小于△的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d&除以dl而得的商即传能线密度L△=(d&/dl)△。LET也称有限线碰撞阻止本领(restricted linear collision stopping power)。
  2.90 剂量当量 dose equivalent
  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H是该点处的吸收剂量D、辐射的品质因子Q和其他修正因子N的乘积,即H=DQN
  2.91 个人剂量当量 personal dose equivalent
  人体某一指定点下面适当的深度d处软组织内的剂量当量Hp(d)。可适用于强贯穿辐射(推荐d=10mm),也可适用于弱贯穿辐射(推荐d=0.07mm)。
  2.92 有效剂量当量 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
  当所考虑的效应为随机性效应时,在全身受到非均匀照射的情况下,受到危险的各器官相组织的剂量当量与相应的权重因子乘积的总和(HE),即HE=&WTHT,式中WT为组织权重因子;HT为器官或组织T所受的剂量当量。这是ICRP第26号出版物(1977年)推荐使用的量。ICRP第60号出版物(1991年)改用有效剂量。
  2.93 希沃特 sievert
  剂量当量、当量剂量等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专名,符号Sv.1Sv=1J/kg.
  2.94 雷姆 rem
  采用国际单位制前使用的剂量当量的旧专用单位,它与现行法定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希沃特的换算关系为:1rem=0.01Sv.
  2.95 待积当量剂量 committed equivalent dose  
  待积当量剂量HT(&)定义为:
  式中t0为摄入放射性物质的时刻;HT(t)为t时刻器官或组织T的当量剂量率;&为摄入放射性物质后过去的时间。未对&加以规定时,对成年人&取50年,对儿童的摄入要算至70岁。
  2.96 待积有效剂量 committed effective dose
  待积有效剂量E(&)定义为:
  式中t0为摄入放射性物质的时刻;E(t)为t时刻的有效剂量率,&为摄入放射性物质后过去的时间。未对&加以规定时,对成年人&取50年,对儿童的摄入要算至70岁。
  2.97 集体剂量 collective dose
  对于一个给定的群体,群体各成员的平均剂量与该群体的成员数的乘积,其中用以确定剂量的器官要加以规定。通常集体剂量的单位是:人&Sv.
  2.98 有遗传意义剂量 genetically significant dose(GSD)
  用于评价医疗照射等所致群体遗传危险的量。假如群体中所有成员实际接受的性腺剂量所引起的遗传危险与每个成员都接受某一剂量时引起的遗传危险相等,则称此剂量为有遗传意义剂量。
参考文献:
| 分享到:
上一篇内容:
下一篇内容:
相关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放射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放射名词解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肿瘤放射治疗的定义是什么
  时间:  来源:医通无忧网    
  一、肿瘤放射治疗的定义是什么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
  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就是用放射线治疗癌症。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就分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放射疗法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发展较快。由于超高压治疗机的使用,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癌症治疗,对许多癌症病人而言,放射治疗是唯一必须用的治疗方法。
  成千上万的人单用放射治疗或并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后,治愈了他们的癌症。医生在病人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皱缩肿瘤,使之易于切除;手术后,用放射治疗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推荐阅读:
  二、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1、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是直径5cm以下的T1T2期肿瘤也有把直径大于5cm的T3期和对邻近脏器有浸润的T4期肿瘤作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对象。对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病人也适应做根治照射但淋巴结转移对局部控制不利。
  2、照射方法及分割照射:标准的放疗应覆盖直肠周围和会阴部如果有腹股沟和髂淋巴结转移亦应覆盖这些部位照射野上缘在骶髂关节的下端左右为两侧腹股沟淋巴结下缘多在包括会阴部的小骨盆。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使用专用的立体定位装置,通过CT或M&GI扫描定位,利用聚焦的原理,将各个照射野或照射弧的放射线集中到肿瘤区(靶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少。根据肿瘤特点可进行单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SRS多见于头部&-刀治疗,用于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功能疾病、脑转移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垂体瘤、胶质瘤等的治疗。SRT多见于头体部X-刀、体部&-刀,不仅可用于颅内病变,也可用于肺癌、肝癌、胰腺癌、肾上腺肿瘤及腹、盆腔肿瘤的治疗。SRS和SRT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放疗方法结合使用。
  三、五年生存率
  医学界为了统计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大部分患者预后比较明确的情况作为统计指标,这就是医生常说的五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表达有其一定的科学性。某种肿瘤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肿瘤进入晚期而去世。转移和复发大多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术后五年之内,约占10%。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术后五年之内,一定要巩固治疗,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即使有转移和复发也能及早治疗。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疗效的。
  四、放射源放射治疗的放射源
  主要有放射治疗机和放射性核素。
  1、X线治疗机可分为X线治疗机(10KV~60KV)、浅层治疗机X线(60KV~160KV)和深部X线治疗机(180KV~400KV)等不同能量射线。X线治疗机的缺点是能量低,穿透力弱,皮肤受量大,现已较少使用。
  2、医用加速器有电子感应加速器和电子直线加速器。前者输出高能电子束,后者输出高能电子束(8~14MeV,主要针对浅表层肿瘤)和高能X线(4~10MV,穿透力强,皮肤受量少)。医用加速器中用得最多技术发展最快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
  3、放射性核素226镭为天然放射源,因其半衰期长,现已为人工放射性核素60 钴、137铯、192铱所替代。放射性核素可放射a、&、r三种射线,临床上&射线仅用于治疗表浅肿瘤,r射线为放射治疗的主要放射源,能量1.25MeV。
  用60钴制成的放射治疗机,因r射线穿透力强、深部剂量高,皮肤受量少,适用于深部肿瘤的治疗。
  五、肿瘤放射治疗的种类
  放射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体外和体内。某些病人接受两种形式的放射治疗。
  1、体外照射
  体外照射又称为远距离放射治疗。这种照射技术是治疗时,放疗机将高能射线或粒子来瞄准癌肿。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治疗设备有X线治疗机、Co60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等。60钴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一般距人体80~100cm进行照射。单纯从身体外部进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在足量照射的情况下,总有一部分肿瘤局部复发。推荐阅读:
  2、体内照射
  体内照射又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技术把高强度的微形放射源送入人体腔内或配合手术插入肿瘤组织内,进行近距离照射,从而有效地杀伤肿瘤组织。治疗技术涉及腔管、组织间和术中、敷贴等多种施治方式。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它可使大量无法手术治疗、外照射又难以控制或复发的病人获得再次治疗的机会,并有肯定的疗效。而正常组织不受到过量照射,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成为放射治疗技术上的一个焦点。过去,后装技术仅能用于妇科肿瘤治疗,最新一代后装治疗机已把这种技术扩大应用到鼻咽、食管、支气管、直肠、膀胱、、胰腺、脑等肿瘤。这种新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逐步形成了很有发展前途的综合治疗手段,在应用中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指在B超或CT引导下,可精确地将放射性粒子均匀地置入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粒子持续释放射线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肿瘤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放射性粒子,如198Au、125I和103pd。推荐阅读:
  ②、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保证粒子置人后在空间分布上与肿瘤形状、大小一致。
  ③、粒子置入装置,包括特殊的置人枪、导管和同位素储存装置等。
  放射性粒子可通过术中置入,也可通过B超或CT引导下穿刺置入。放射性粒子置入具有创伤小、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造福于肿瘤病人。美国Cooper大学医学中心放射治疗学院用大分子白蛋白(MAA)作为&生物胶&,可使注入瘤体内32p安全地潴留在肿瘤内。此方法操作很简单,在CT指导下医生用带有1cm塑料护手板的活检穿刺针插入肿瘤中心,然后用两套注射器,先注人生物胶MAA,再注入32P,借助于压力使注入物从肿瘤中心向边缘扩散。此技术用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大肠癌肝内转移和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使肿瘤&融化消失&达数月之久。
  六、肿瘤放射治疗的作用
  所有细胞(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要生长和分裂。但是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比他们周围许多的正常细胞都要快。放射疗法采用特殊设备产生的高剂量射线照射癌变的肿瘤,杀死或破坏癌细胞,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和扩散。虽然一些正常细胞也会受到破坏,但是大多数都会恢复。与化疗不同的是,放疗只会影响肿瘤及其周围部位,不会影响全身。
  1、放射杀伤癌细胞的机制
  人们对手术和吃药打针治疗癌症的方式能做到直观了解,故比较熟悉,但对放射杀癌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放疗之所以能发挥抗癌作用,是因为放射线承载着一种特殊能量,称为辐射。众所周知,辐射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诱发癌变,而对于放疗,辐射作为癌症的&杀手&。当一个细胞吸收任何形式的辐射线后,射线都可能直接与细胞内的结构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DNA。推荐阅读:
  1)、放疗机制
  直接损伤 主要由射线直接作用于有机分子而产生自由基引起DNA分子出现断裂、交叉。
  间接损伤 主要由射线对人体组织内水发生电离,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和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两种效应有同等的重要性。
  2)、肿瘤吸收剂量
  既然放疗的作用就是通过射线与癌细胞间能量的传递,引起癌细胞结构和细胞活性的改变,甚至杀死癌细胞,因此人们关心肿瘤组织内能量吸收的多少,即肿瘤的吸收剂量,这与疗效有关。
  射线的性质用射线的质和量来描述:
  a、射线的质:表示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称射线的硬度,用能量表示,如MV、MeV;
  b、射线的量:表示放射线的强度,用居里或贝柯勒尔(Bq)表示。
  射线的质和量决定于不同放射源(或放疗机)的选择。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吸收介质的性质:不同组织(或肿瘤)吸收程度差异较大。吸收剂量单位过去用拉德(rad),现用戈瑞(Gy)表示,且1Gy=100rad。
  3)、肿瘤细胞的变化
  放疗过程中,肿瘤细胞群(瘤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有的癌细胞死亡了,被消灭了;有的仅仅是&挂了彩&,日后还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科学家将这些变化归纳为放射治疗的4个&R&(因下列4项名称的第1个英文字母均为R):
  放射损伤的修复 受到致死损伤的细胞将发生死亡。而射线引起的所谓亚致死损伤及潜在致死损伤的细胞,在给予足够时间、能量及营养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修复又&偷偷&活下来。
  氧和再氧合作用 氧在辐射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细胞含氧状态对放疗杀伤作用有很大影响。放疗对乏氧细胞杀伤力就减弱,对氧合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强。肿瘤组织常有供血不足及乏氧细胞比率高的问题,部分癌细胞可逃避放射损伤,这是放疗后肿瘤再生长及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放疗中,也有原来乏氧的细胞可能获得再氧合的机会,从而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加。
  细胞周期的再分布 癌细胞群的细胞常处于不同的细胞增殖周期中,对射线敏感也不一致。最敏感的是M期细胞,G2期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接近M期,S期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最差。对于G1期的细胞来讲,G1早期对射线的敏感性差,但G1晚期则较敏感。放疗的敏感细胞被清除;引起癌细胞群中细胞周期的变动(再分布)。
  细胞再增生 放疗后细胞分裂将加快,肿瘤组织生长也比较快。考虑细胞有再增生作用,放疗需要延长疗程,增加总照射量,才能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了解了上述癌细胞的&动向&,有利于改进放疗技术,更多的杀伤癌细胞。
  2、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1)、根治性放疗
  根治性放疗指应用放疗方法全部而永久地消灭恶性肿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放疗所给的肿瘤量需要达到根治剂量。对放射线敏感及中度敏感的肿瘤可以用放射治疗根治。在这类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中,放疗也起到主要作用。
  2)、姑息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是指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病灶,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有时将姑息性放疗称为减症放疗,用于下列情况:
  止痛: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起的疼痛。
  缓解压迫;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的梗阻。
  止血:如肺癌或肺转移病灶引起的咯血等。
  促进溃疡性癌灶控制:如伴有溃疡的大面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改善生活质量:如通过缩小肿瘤或改善症状后使生活质量提高。
  3)、辅助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是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用放疗与手术或化疗综合治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在手术或化疗前后,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或消除潜在的局部转移病灶,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4)、肿瘤急症放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病人临床表现为面部水肿,发绀,胸壁静脉及颈静脉怒张,上肢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等。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肿瘤,肺癌占75%~85%,恶性淋巴瘤占11%~15%,转移瘤占7%,良性肿瘤占3%。此时应立即给予放射治疗,缓解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症状缓解后改为常规放疗。
  颅内压增高症:颅内压增高症会导致脑实质移位,在张力最薄弱的方向形成脑疝,造成病人神经系统致命性损伤而猝死。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甚至精神不振、昏睡、嗜睡、癫痼发作。放射治疗最适于白血病性脑膜炎及多发性脑转移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的急症治疗。同时使用激素及利尿剂,能够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发展迅速,一旦截瘫很难恢复正常。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脊髓压迫症的常见原因,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最易转移至脊椎,导致脊髓压迫。95%以上的脊椎转移瘤均在髓外,对不能手术的髓外肿瘤应尽快采取放射治疗,同时也应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促使水肿消退,防止放疗水肿发生。这种快速照射法通常可使多数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症状缓解。
  骨转移剧痛:骨转移的放射治疗的止痛作用既快又好,同时也有延长生存的作用。
  七、肿瘤放射治疗的影响因素
  组织对一定量射线的反应程度,称为放射敏感性,不同组织器官以及各种肿瘤组织在受到照射后出现变化的反应程度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和病理分级有关,即增殖活跃的细胞比不增殖的细胞敏感,细胞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反之愈高。此外,肿瘤细胞的氧含量直接影响放射敏感性,例如早期肿瘤体积小,血运好,乏氧细胞少时疗效好,晚期肿瘤体积大,瘤内血运差,甚至中心有坏死,则放射敏感性低;生长在局部的鳞癌,较在臀部和四肢的肿瘤血运好,敏感性高;肿瘤局部合并感染,血运差(乏氧细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因此,保持照射部位清洁,预防感染、坏死,是提高放疗敏感性的重要条件。
  不同肿瘤及正常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相对敏感度 肿瘤 正常组织
  高度 淋巴类肿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 淋巴、骨髓、睾丸、卵巢、肠上皮
  中等高度 鳞癌:口腔、鼻咽、食管、膀胱、皮 肤、宫颈癌等
  口腔、皮肤、角膜、毛囊、皮脂腺、食管、膀胱、晶状体、阴道、子宫
  中度 血管及结缔组织肿瘤 一般结缔组织、神经结缔组织、生长软骨及骨组织
  中等低度 大多数腺癌:乳腺、粘液腺、唾液
  腺,肝、肾、胰、甲状腺,结肠癌,脂肪、软骨、成骨肉瘤
  成熟软骨、骨组织,粘液唾液腺上皮、汗腺上皮、鼻咽上皮,肝、肾、甲状腺,肾上皮
  低度 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 肌肉组织、脑、骨髓
  另外,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如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既往治疗、肿瘤生长部位及形状、有无局部感染、病人营养状况或有无贫血等等。
  八、肿瘤放射反应护理
  1、全身反应由于肿瘤组织崩解、毒素被吸收,在照射数小时或1~2天后,病人可出现全身反应,表现为虚弱、乏力、头晕、头痛、厌食,个别有恶心、呕吐等,特别是腹部照射和大面积照射时,反应较重。护理措施:
  ⑴、照射前不宜进食,以免形成条件反射性厌食。
  ⑵、照射后完全静卧休息30分钟。
  ⑶、进清淡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并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排出。
  ⑷、参加集体文娱活动或气功,以转移注意力。此外,每周检查血象1次,当白细胞下降至4&109L、80&109L以下时,需给升血药物,如血象明显下降需暂停放疗。
  2、皮肤反应皮肤对射线的耐受量与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积和部位有关。钴60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产生的r射线和高能X线透力强,皮肤受量小,反应轻;X线治疗机产生的低能X线和感应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皮肤受量大,反应重。临床上大面积照射时或照射皮肤的皱褶及潮湿处,可出现一定程度的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分为三度:
  ⑴、Ⅰ度反应:红斑、有烧灼和刺痒感,继续照射时皮肤由鲜红渐变为暗红色,以后有脱屑,称干反应。
  ⑵、Ⅱ度反应:高度充血,水肿、水泡形成,有渗出液、糜烂,称湿反应。
  ⑶、Ⅲ度反应:溃疡形成或坏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损伤,难以愈合。
  放疗后数日或更长时间,照射部位可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淋巴引流障碍、水肿及深棕色斑点、色素沉着,称后期反应。
  照射野皮肤保护措施:
  ①、内衣宜柔软、宽大,吸湿性强。
  ②、保持乳房下、腋窝、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干反应发展为湿反应。
  ③、照射野皮肤应用温水和柔软的毛巾轻轻沾洗,忌用肥皂,不可涂酒精、碘酒、红汞、油膏,并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水袋)。
  ④、照射野不可贴胶布,以免所含氧化锌(重金属)产生二次射线,加重皮肤损伤。
  ⑤、头面部照射,防止日光照晒。
  ⑥、使用电剃须刀,避免损伤皮肤,造成感染。
  ⑦、皮肤脱屑期,切勿用手斯剥。
  ⑧、发生干反应,可涂0.2%薄荷淀粉或羊毛脂止痒;湿反应可涂龙胆紫或氢化可的松暴露创面;如有水泡形成,涂硼酸软膏包扎1~2天,待渗液吸收后,再行暴露疗法。
  3、粘膜反应
  ⑴、口腔炎:口腔粘膜照射后可出现水肿、充血、溃疡、疼痛、唾液分泌减少、口干,以至出现假膜。护理措施:
  ①、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每日用朵贝尔液含漱4次,出现假膜时改用1.5%双氧水。
  ②、改少渣饮食,忌用刺激性调味品和过冷过热食物。
  ③、如有剧烈疼痛,可在饭前喷以1%地卡因或用地卡因糖。
  ④、口干可吃少量酸性食物,以刺激唾液分泌,并用抗口干牙膏刷牙。
  此外,为预防放射后期发生骨髓炎或骨坏死,治疗前需洁齿并治疗牙疾,治疗后3年内不可拔牙。
  ⑵、食管炎:食管照射后可出现粘膜充血、水肿及炎症,使食管梗阻加重,造成下咽困难、疼痛、粘液增多。
  应保持口腔和食管的清洁,每次饭后喝温水冲洗食管。高度梗阻需行胃造瘘或静脉高营养。中、晚期食管癌,特别是溃疡型,粘膜坏死易造成穿孔;中段食管癌有穿入主动脉引起大出血的可能。因此,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呛咳、痛疼及脉搏的变化,早期发现出血和穿孔,以免延误抢救。
  ⑶、直肠炎:全腹或盆腔照射时,可出现粘膜溃疡、腹胀、腹痛、等,甚至坏死组织脱落,引起大出血和肠穿孔。注意病人有无血性粘液便、里急后复放射性直肠炎发生,以及肠穿孔,大出血及休克。
  ⑷、膀胱炎:膀胱照射后可引起毛细管扩张而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膀胱炎症状,放疗后期膀胱缩小。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自然冲洗膀胱并预防感染目的。
  4、放射性和肺纤维变胸部照射后可发生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急性放射性肺炎伴有高热、胸痛、咳嗽、气急等。需立即吸氧,静滴氢化可的松和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是其诱因,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放疗后期可出现进行性肺纤维变,表现为气短、干咳,需对症处理。
  5、放射性脊髓炎脊髓受较大剂量照射后会出现脊髓损伤,多发生于放疗后数月至数年内,开始表现为渐进性、上行性感觉减退,行走或持重乏力,低头时如触电感,逐渐发展为四肢运动障碍,反射亢进、痉挛,以至瘫痪。
  治疗时需给予大量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物、激素和血管扩张药,配合针灸、中医治疗;按截瘫病人护理。
  九、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减少受照剂量照射量与源的放射性强度成正比。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的受量,使其在国家制定的允许标准之内。
  2、缩短受照时间照射量随接触时间而增加。在保证医疗质量条件下,工作宜迅速,减少在其周围的停留时间。
  3、增加辐射距离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利用长柄工具或机械手远距离操作,减少放射量,从而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
  4、增加防护屏蔽利用防护屏障可有效地减低照射量。
  此外,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剂量监督,定期做保健检查。
  十、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1、放射生物学进展
  1)、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以线性--平方模式(Linear-Quadratic model)来解释放射生物学中的反应,以&/&系数来预测放射治疗剂量时间疗效关系,为放射生物学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天地。近年来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和再分布(Redistribution)和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近年来在研究细胞修复和增殖中又进一步了解到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细胞分裂(Mitosis)的关系后,提出了凋亡指数(AI)与分裂指数(MI)(Apoptosisindex/Mitosisindex)比来予测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指导调发自发性凋亡和平衡各种细胞的抗放、耐药(即Resistant RT和Resistant Chemotherapy),并由此估计复发,研究增敏,开发出超分割、加速超分割治疗等新技术,从而取得了科研及临床的许多新结果,加深了理论深度,开拓出新的领域,推动了放射治疗学的进展。
  2)、DNA和染色体研究
  为了测定肿瘤细胞本身辐射损伤,染色体中DNA链中的断裂(单链断裂SSB和双链断裂DSB),其断裂的准确位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如何进行修复,也观察到错误修复,以及无修复等对细胞的子代产生的决定作用。目前临床用对DNA调节机制的多种原理表达进行测试,可以分清那些是有意义的表达,那些是灵敏的表达,建立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的方法学和化验项目,指导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使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放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已进入到大分子水平,从纯实验室过渡到临床初步应用阶段〔5,6〕。
  2、放疗其他新技术进展
  肿瘤治疗中许多学科互相交叉,互为借鉴,目前血液病学和化学治疗中提出了高剂量化疗或全身放疗来杀灭全身的恶性细胞,其中全身放疗(TBI,Total Body Irradiation)在血液病骨髓侵犯病人中应用比较成功。为此许多人认为对于容易转移的实体瘤,如未分化癌,原发灶较小的癌肿采用癌灶区加全身放疗再加以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作为对付这种疾患的办法。目前在国外(日、美、法、英)有个别研究,先将周围血中或骨髓中的干细胞在未治疗前抽出分离保存,再给予原发灶的根治性治疗,后采用TBI或HDC(Hyper-Dose Chemotherapy)治疗使WBC达到接近0,再在层流病房将原病人的干细胞(周围血或骨髓血)返输,配合应用G-CSF(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on factor)集落刺激因子,渡过白血球减少的感染关,期望达到痊愈,以使潜在于骨髓、脾脏器官中的隐蔽恶性肿瘤细胞无藏身之处,达到防止转移根治痊愈目的。由于小灶性的分化差肿瘤采用此种办法代价很大。故往往不易被患者所接受,但目前尚有个别试验成功例子。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目前仍未全面应用临床,但从理论和实际上是有探讨及研究价值的余地。但对于已广泛转移的实体瘤应用这种方法应该是没有效果的。从这一方法的侧面借鉴,使肿瘤整体治疗取得更大的效果,这也是放射治疗应该注意的问题。
  十一、放疗有何缺点?
  肿瘤治疗中,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 放疗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缺点也不少。放疗不能减轻化疗的毒性作用,化疗也不能减少放疗的损伤作用,如化疗抑制全身的骨髓,放疗也产生局部的骨髓抑制,病人常常因骨髓抑制血相低而无法继续治疗。在做胸部肿瘤放疗时,化疗后的病人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变、放射性心包炎的发生明显增多,有时不得不减少放疗剂量,增加了放疗的难度。化疗对肝肾胃肠道的毒性很大,放疗对这些部位的损伤也相当大,所以综合治疗时,放疗的剂量受到很大限制,对不敏感的肿瘤难以提高剂量,效果就差。化疗后对身体免疫力影响也较大,身体情况也受到很大损伤,使放疗时无法用较大的治疗野。所以,综合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对所放疗脏器毒性小的化疗药物。
  本文为 医通无忧网()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benben
位好友发表了评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
按科室分类
精彩咨询实录
  患者咨询:体温表放在床边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医通无忧网专家解答:没有任何伤害,只要不弄断了就没...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通无忧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射诊断学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