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数学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新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1.1~1.2.2水平测试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记作-11034米,则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记作______。2、+10千米表示王玲同学向南走了10千米,那么-9千米表示_______;0千米表示_____。3、在月球表面上,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那么-183℃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4、七(8)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数学智力大比拼的竞赛中的平均分数为90分,张红得了85分,记作-5分,则小明同学行92分,可记为____,李聪得90分可记为____,程佳+8分,表示______。5、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6、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__点表示零。7、数轴上示-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离开原点6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____8、数轴上表示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9、在1.5-7.5之间的整数有_____,在-7.5与-1.5之间的整数有_____10、已知下列各数:-23、-3.14、 ,其中正整数有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负分数有______,分数有_________。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30分)1、把向东运动记作“+”,向西运动记作“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米表示向东运动了3米&&&&&&&&&&& B、+3米表示向西运动了3米C、向西运动3米表示向东运动-3米&&&&& D、向西运动3米,也可记作向西运动-3米。2、下列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其中正确的是(&&&& )A、&一天凌晨的气温是-5℃,中午比凌晨上升4℃,所以中午的气温是+4℃B、&如果+3.2米表示比海平面高3.2米,那么-9米表示比海平面低5.8米C、&如果生产成本增加5%,记作+5%,那么-5表示生产成本降低5%D、如果收入增加8元,记作+8元,那么-5表示支出减少5元。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零是自然数&&&& B、零是正数&&&&& C、零是负数&&&& D、零不是整数4、最小的正理数(&&& )A、是0&&&&& B、是1&&&&&& C、是0.00001&&&&& D、不存在5、下列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0是整数&&&&& B、负分数一定是有理数&&&& C、一个数不是正数,就一定是负数D、0 是有理数6、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A、整数集合&&&&& B、有理数集合&&&&&& C、自然数集合&&&&&& D、以上说法都不对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0是取小的自然数;②0是最小的正数;③0是最小的非负数;④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⑤0表示没有温度。A、1个&&&&& B、2个&&&&& C、3个&&&&&& D、4个8、若字母 表示任意一个数,则它表示的数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0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一辆汽车向南行驶5千米,再向南行驶-5千米,结果是(    )A、向南行驶10千米       B、向北行驶5千米C、回到原地           D、向北行驶10千米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B、&一个有理不是整数就是分数C、&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D、负整数、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共40分)1、(6分)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23,0.25, ,-5.18,18,-38,10,+7,0,+12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2、(6分)如图所示的A、B、C表示三个数集,每个数集中所包含的数都写在各自的大括号内中,请把这些数填在集合圈内的相应位置。A={-2,-3,-8, 6,7 ………}B={-3,-5, 1,2, 6 ………}C={-1,-3,-8, 2,5………} 3、(7分)数学魔术如图所示,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数轴上描出A、B、C、D四个点(2)B、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A、D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3)现在把数轴的原点取在点B处,其余都不变,那么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
4、(7分)某校对七年级男生进行俯卧撑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2&-1&0&3&-2&-3&1&0(1)这8名男生的达标率是百分之几?(2)这8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俯卧撑?
5、(7分)现测和的四位学生身高如下:156M,158M,153M,157M:(1)求这四名学生身高的平均值(2)以计算的平均值为标准,将平均值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出每位学生的身高。
6、(7分)学习数轴这节后,中午小明把刚做好的作业放在桌子上,被马虎的小刚把几滴墨水洒在数轴上,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值,写出被墨水盖住的所有整数。&
参考答案:一、1、+8848米   2、向北走了9千米,在原地   3、零下183℃  4、+2分,0分,98分    5、1,-1   6、右边,负,原   7、5,2,±6    8、 9、2,3,4,5,6,7   -2,-3,-4,-5,-6,-710、38,+1  -23,38,0,+1  -3.14  ,-0.1  -3.14, 二、1、C  2、C  3、A  4、D  5、C  6、D  7、B  8、D  9、C 10、A三、1、正数集合:{0.25,18,10,+7,+12& ………}整数集合:{-23,18,-38,10,+7,0,+12………}分数集合:{0.25, ,-5.18& ………}2、3、(1)
(2)1.5,7(3) 4、(1)50%,(2)56个5、&6、-10,-9,-8,-7,-6,5,6,7,8&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一)姓名友情提醒;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粮店出售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A.0.8kgB.0.6kgC.0.5kgD.0;2、有理数a等于它的倒数,则a2004是----;A.最大的负数B.最小的非负数C.绝对值最小的整;aa;的取值不可能是--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一)姓名
友情提醒:试卷较难,请耐心想一想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粮店出售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 、 (25
? 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 ,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2、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则a2004是----------------------------------------------------(
A.最大的负数
B.最小的非负数
C.绝对值最小的整数
D.最小的正整数 3、若ab?0,则
的取值不可能是-----------------------------------------------(
4、当x=-2时, ax?bx?7的值为9,则当x=2时,ax?bx?7的值是(
5、如果有2005名学生排成一列,按1、2、3、4、3、2、1、2、3、4、3、2、1??的规律报数,那么第2005名学生所报的数是………………………
6、若|a|=4,|b|=2,且|a+b|=a+b, 那么a-b的值只能是(
D.2或6 7、 x是任意有理数,则2|x|+x 的值(
B. 不大于零
D.不小于零
8、观察这一列数:?,, ?, ,?,依此规律下一个数是(
9、若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x可取值共有(
D.6个 10、
1?2?3?4?????14?15
?2?4?6?8?????28?3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请将3,4,-6,10这四个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括号组成结果为24的算式
(每个数有且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_
12. (-3)2013×( -)2014=
13.若|x-y+3|+?x?y?2013?=0,则
14.北京到兰州的铁路之间有25个站台(含北京和兰州),设制种票才能满足票务需求. 15.设a,b,c为有理数,则由
构成的各种数值是??
16.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则 │b-a│+│a+c│+│c-b?│=____
17.根据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1,8,27,64,
18、 读一读: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上述式子比较长,书写也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将“1+2+3+4+5+?+100”表示为?n,这里“?”
是求和符号,例如“1+3+5+7+9+?+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2n?1);又如“1?2?3?4?5?6?7?8?9?10”可表示为?n,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
请解答下列问题:
(1)2+4+6+8+10+?+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
用求和符号可表示为
(2)计算:?(n2?1)=
(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
三、解答题 19、计算:
???4???2.75???7??(4分) 5?3?3??
20、计算:??9??50
21、已知b?1?a?2?0,
1111???????求
(7分) aba?1b?1a?2b?2
22、(7分)阅读并解答问题
求1?22?23?.......?22008的值, 解:可令S=1?22?23?......?22008, 则2S=22?23?24?......?22009 , 因此2S-S=22009?1,
所以1?22?23?......?2?1
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2?53?......?52009的值
23. (8分)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1,a?b,a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0,,b
的形式,试求a的值.
24、(8分)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0,第一步从K0向左跳1个单位到K1,第二步由
K1向右跳2个单位到K2,第三步由K2向左跳3个单位到K3,第四步由K3跳4个单位到K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时,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点K100所表示的数恰是20,试求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0点所表示的数。
(附答案,见下页)
一、 选择题
10、D 二、填空题
11、(答案不唯一)、12、?
15、1,-1,3,-3
18、(1)?(2n)
三、解答题
19、解:原式=4.6?4?
?2.75?7??4.6?2.75?3?4.6?5.75??1.15 33
20、解:原式=??10???50???10?50??50????500?2???498
23、解:由于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表示为1,a?b,a的形式,又可以表示为0,,b的
形式,也就是说这两个数组的元素分别对应相等.于是可以判定a?b与a中有一个是0,与b中
有一个是1,但若a?0,会使无意义,∴a?0,只能a?b?0,即a??b,于是??1.只能
是b?1,于是a=-1。∴原式=2.
24、解: 设K0点所表示的数为x,则K1,K2,K3,?,K100所表示的数分别为x?1,x?1?2,
x?1?2?3,?,x?1?2?3?4??99?100. 由题意知:x?1?2?3?4??99?100=20所以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51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及答案等内容。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及答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及答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及答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一)姓名友情提醒:试卷较难,请耐心想一想 一、 选择题(每小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及答案(一)_初一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___ _ ___; 17.根据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1,8,27,64, ,216; 18、...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难题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一)姓名友情提醒:试卷较难,请耐心想一想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及答案(一) (1)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一)姓名友情提醒:试卷较难,请耐心想一想...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 4页 1下载券 初一数学提高训练1―3(有... 8页 1...3 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9、D 10、D 二、填空题 3、B 4、...  2015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难题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设 a 是最小的自然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  有理数--拓展提高难题及答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有理数综合能力提升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友情提醒:试卷较难,请耐心想一想 一、 选择题(每小...  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难题[1]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一数学《有理数》拓展提高试题(一)姓名友情提醒:试卷较难,请耐心想一想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数学课堂
数学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有理数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故事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听说了一个很有意思发生在南方的故事,是一个数学计算题,重点中学只有一半的人能答对,可生意人却都能答对。题目是,陈明聪(简称陈)去商场花60元买了一个好看的书包,回家后碰到了朱胆本(简称朱),朱非常喜欢陈的包,愿意花70元买走此包,陈同意了。第二天,邓红艳(简称邓)也非常喜欢此包,于是找到了陈,希望陈能够想办法,帮忙从朱手里转卖给她,自己愿意花90元,于是陈花了80元从朱手里买回了包,接着卖给邓90元。问题是,在整个过程中,陈一共赚了多少钱?    生1:很简单,赚了10元钱。理由是,第一次卖,赚了10元钱,第二次买,亏本10元钱,再卖,又赚了10元钱。所以一共赚了10元钱。    生2:赚了30元钱。理由是,第一次卖,赚了10元钱,第二次又赚了10元钱,第三次又赚了10元钱,所以一共赚了30元钱。    生3:赚了20元钱。    老师:商人的做法是,这就是两次生意,第一次进价是60元,卖70元,赚了10元钱;第二次进价是80元,卖90元,又赚了10元钱。总共赚了20元钱。    商人的做法用纯数学的理论表示就是:-60+70-80+90=20元。    师:同学们想像这个商人一样聪明吗?    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注意从“趣”字入手,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师: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生:5+3=8    师:很好,用数轴表示    师: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我们从这个图上得出说明结论呢?    生1:生2:生3    师:结论: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师: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生: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师:(-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师: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我们从这个图上又能得出说明结论呢?    由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师:同号两数相加的规律生什么呢?    学生再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师: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生:5+(-5)=0    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师: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生: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师:同学们试着老师刚才的做法,画一个数轴,在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的结果。    由学生讨论自己完成。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师生最后归纳: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零与任何数相加等于任何数。    师:如果我们把两个加数的和分为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可把和的符号规律编成歌谣,两“正”相加和为正,两“负”相加和为负,异号相加跟着大(绝对值)的跑;和的绝对值歌谣,同(两个加数同号)相加,异(两加数异号)相减(大减小)。    【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总是犯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毛病。老师满堂灌,结果我讲的筋疲力尽,学生还是糊里糊涂;这次我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兴趣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结果学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重点内容也都清晰化。这一变化,把我彻底从课堂解放出来,再不是学生心中“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了,把课堂知识点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学生总结】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学生们自主讨论、复习本节课内容,以加深印象。    师:(强调)(1)有理数加法法则;    (2)养成算必讲理的良好习惯。    【这一小小的总结,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为以后更复杂的有理数计算打下基础】    四、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来说    生1:我掌握有理数同号相加的计算法则;    生2:我掌握有理数异号相加的计算法则;    生3:我掌握互为相反数相加的计算法则;    生4:我掌握零与任何数相加的计算法则。    生5:我学会了老师编的歌谣。    师:谢谢你们精彩的发言,你们的发言就是本节课的精髓!    【课堂小结一改教师全盘包办,学生麻木的被“听”。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最大可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计算打下深厚的基础!】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口答竞赛:    (1)4+9;    (2)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3、配套的练习册    【作业设计也一改从前,千篇一律,本节课后作业分出了层次,也体现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六、课后反思:    数学课堂中对概念的记忆非常重要。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课堂的开始,通过一个非常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的末尾,帮助他们从句子中提炼出朗朗上口“歌谣”,增强学生们记忆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兴趣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公益网站 全站免费 无需注册 &专注于中小学数学在线备课 站长qq:<FONT color=#ff00&&&&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学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学反思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七年级数学的学习成效对整个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七年级数学的好坏就决定了学生初中学习生活中数学的将来。扎实的基础、能学会的信念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越来越有劲头,从而能逐步进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七年级数学在学习了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后,教材引人了有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二课时,就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准确性,进一步熟练加法法则的使用方法。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组织学生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然后展示设计好的几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演板,练习题涉及到了多种情况,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正数大、负数小;正数小、负数大;有零参与的等类型。在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依据,运用的哪条法则,再针对问题出错较多的符号辨别不清的,选择几道正分数小、负分数大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练习,说出思路。最后解决例题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紧密联系。  教学后,对学生的计算和数学的实际运用想了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都抱着努力学好的想法,学习劲头都很足,可是,由于小学的基础不同,在计算上,在理解上,在问题思考上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迈入初一的第一步一定让他们成功,给他们成功的感觉、信念,所以,教学进度要缓慢,要达到相当的学生都掌握学习的知识、技能为止,这里有个度的把握。一般来说开始接触到新知,要求大部分、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掌握,后面再通过其他的形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全部学会。学生学习是螺旋形的,不会一直学会,就再也不忘记了。你就是下大工夫把有理数的加法全部学会,还有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等,依然是这部分学生的拦路虎。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知道有哪些学生的哪一方面有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练习,拉他们上来。教学是有序的,不能偏,不能就某个别的学生的问题浪费大部分学生的时间;教学是流动的,在持续的教学中,不能丢掉一个学生;教学是有方的,你总能在教学中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在《有理数加法》一节的教学中,感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的,主要对符号处理能力不够强,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符号弄错的话,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的。反思我的整节课,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的,如,时间不够用,我想可能是我的语言不够精炼,重复的地方太多了,课前我还有检查作业的习惯,浪费了不少时间,还有板书时,画数轴和一些表格等,浪费了一些时间,时间紧的话,板书应该尽量简约。我觉得我一节课下来,我讲的太多了,结果就给学生练的内容偏少了。我这节课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有,我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也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经过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见得简单的,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加强教学。  (1)注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2)对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确定和的符号;第二、再求加数的绝对值;第三、分析确定有理数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  (3)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减小运算难度,常采取以下简便方法:   & ①互为相反数结合法,②同号结合法,③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结合)以凑整法。  (4)多让学生搬演,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强化。   (5)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并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优补劣”。   (6)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易于遗忘,教师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7)不管学习如何紧张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坚持以学习小组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生活中数学兴趣不大。平时,不容易发现数学,就是教学中缺失了给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平时观看的比赛,我们走路,用的时间等等每一件事都离不开数学,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发动他们说出自己的身边的数学,对锻炼他们的数学思考思想、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极大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触很深。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生变成一个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大多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他们善于思考,但是却把握不好思考的方向,而我们新教师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于知识的深浅拿捏不好,一不小心就又把知识讲深了,但是我一直又在不断重复的一个错误就是明知有些知识讲的时候不够十分的科学,十分的确切却又迫于无法让学生完全的掌握,而只好“舍卒保車”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初一数学老师的一点悲哀。另外,我对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点贯彻的有些不到位。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除去课前准备,上课的板演时间,上课的时候提问学生,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起不到什么作用。提问成绩不好的学生,等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有时等不及学生说出答案就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了,有时一节课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真的不多。唉,我也不断反思,想办法,希望以后这样的事件在我的课堂上能越来越少!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